一种冲洗方便的胆道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8960发布日期:2019-02-19 19:11阅读:45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洗方便的胆道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引流管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冲洗方便的胆道引流管。



背景技术:

目前肝胆引流的外引流方式,通常是先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在明确病变部分范围及程度后,将引流管置入扩张的胆管内,导管头端放在梗阻的上方,即可将胆汁引流至体外,降低了胆内压力,目前大部分医院采用的T型引流管,但是由于没有稳固定位装置,容易使引流管滑脱,造成患者感染出现腹膜炎,一般需要再次手术固定,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另外在一些患者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胆道引流需要术后进行良好细致的管道护理,有效地控制术后并发症及缩短住院时间,通过引流管对胆道冲洗至关重要,有效冲洗使胆道梗阻部位和引流管通畅;预防胆道感染,在胆道梗阻未解除时,通常需要通过引流管道注入生理盐水50ml~100ml加庆大霉素16万U用50ml注射器进行反复冲洗,每天1次,每次注入5ml~10ml,所用力度要适中,以患者无不适感觉为度,注入5ml~10ml后回抽,把冲洗液和胆汁完全抽出,反复冲洗到洗液变清为止,现有技术中在冲洗时通常引流管导出胆液后通过注射器通过引流管向胆道内注入冲洗液,再通过注射针筒在引流管同一接口引流管抽取胆液和冲洗液的混合液,反复以上步骤,容易造成二次感染,在冲洗过程需要严格无菌操作,以上的冲洗过程步骤繁复,需要一定熟练的操作技能,容易因为操作不规范导致细菌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造成二次感染的冲洗方便的胆道引流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冲洗方便的胆道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体,该引流管体包括体外段、皮下段和肝内段,所述体外段末端连接有Y型连接头,该Y型连接头设有第一安装头和第二安装头,该第一安装头固定连接有储液袋,所述第一安装头将储液袋与引流管体导通,该第二安装头固定连接有冲洗袋,所述第二安装头将冲洗袋与引流管体导通,所述第二安装头向内设置有冲洗管,该冲洗管背向第二安装头末端设有盘管,所述冲洗管背向盘管一端穿过第二安装头位于冲洗袋内,该盘管固定连接于引流管体内壁,所述盘管外周壁设置有若干个冲洗孔,所述第一安装头设置有用于防止液体从储液袋回流到引流管中的第一单向阀,所述冲洗管内设置有防止液体回流到冲洗袋内的第二单向阀,所述肝内段包括用于插入胆道内的弯曲管体,该弯曲管体内弯管壁开有引流孔,所述引流管体设置有防滑脱和旋转的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包括防止滑脱的气囊和防止转动的凸耳。

其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Y型接头,分别安装冲洗袋和储液袋,在对胆道进行冲洗时,冲洗袋少量多次对引流管和胆道进行冲洗消毒,盘状的冲洗管分流冲洗液使其顺着引流管体管壁流入冲洗,对引流管体内壁充分冲洗,保持引流管体无菌,在每次少量进液后,负压的储液袋将冲洗液抽出,并在Y型接头分别设置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防止液体回流,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流管体的皮下段和肝内段之间设置有固定于胆道管壁的连接段,所述气囊套接在引流管体连接段的外壁,该气囊设有用于气囊充气的气管,该气管位于引流管体内,所述气管两端从引流管体内壁穿出,其中一端与气囊连接,另一端位于皮下段的上部,且用于连接充气装置,所述气囊上凸盘状气腔,所述气腔充气后背向引流凸出,且位于胆管内。

其有益效果为:气囊对胆道开口有一个扩张支撑作用,同时起到了一定的固定作用,气囊内端的凸盘状气腔在充气过后会卡接在胆道内侧,能够有效防止引流管体肝内段从胆道内脱出,避免患者二次手术定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流管体的皮下段靠近气囊的一端设置有卡接瓣,该卡接瓣为软性硅胶材质,所述卡接瓣位于胆管外,卡接瓣在能够在放置引流管时。

其有益效果为:卡接瓣能够及时有效的将未充气的气囊定位在胆道开口处,在气囊充气之后与凸盘状气腔协同起到卡位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的外周壁设置有防滑的粒状突起,若干个粒状突起周向排列在气囊的外周壁上。

其有益效果为:粒状突起可以增加对气囊外周壁对胆道开口的摩擦力,防止引流管体肝内段扭转,进而引起管周渗液。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耳对称设置在引流管体的皮下段的外管壁两侧。

其有益效果为:避免患者在日常护理中由于身体翻转导致引流管移位,会对引流管体在皮外进行缝合固定,但是目前术者进行缝合固定时直接通过缝线固定引流管的管壁,操作不方便,并且破坏引流管结构会有机会出现漏液的情况,通过凸耳进行固定缝合,整体上操作方便安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Y型连接头为螺纹接头,该螺纹接头内置有密封垫,该密封垫为O型圈。

其有益效果为:方便冲洗袋和储液袋的安装,密封性强,防止漏液和细菌感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A的放大图;

图4为冲洗管的结构示意图。

1、体外段;2、皮下段;3、肝内段;4、Y型连接头;5、储液袋;6、冲洗袋;7、气囊;8、卡接瓣;9、凸耳;10、气管;11、第一安装头;12、第二安装头;13、进液单向阀;14、出液单向阀;15、冲洗管;16、盘管;17、凸盘状气腔;18、粒状突起;19、引流孔;20、密封垫;21、弯曲管体;22、连接段;23、冲洗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冲洗方便的胆道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体,该引流管体包括体外段1、皮下段2和肝内段3,所述体外段1末端连接有Y型连接头4,该Y型连接头4设有第一安装头11和第二安装头12,该第一安装头11固定连接有储液袋5,储液袋5为负压袋,所述第一安装头11将储液袋 5与引流管体导通,该第二安装头12固定连接有冲洗袋6,冲洗袋6连接有增压器,该增压器连接有流速控制器,通过调整流速控制器可以自动高准确度控制冲洗液的流速,所述第二安装头12将冲洗袋6与引流管体导通,所述第二安装头12向内设置有冲洗管15,该冲洗管15背向第二安装头12末端设有盘管 16,所述冲洗管15背向盘管16一端穿过第二安装头12位于冲洗袋6内,该盘管16固定连接于引流管体内壁,所述盘管16外周壁设置有若干个冲洗孔23,所述第一安装头11设置有用于防止液体从储液袋5回流到引流管中的第一单向阀,所述冲洗管15内设置有防止液体回流到冲洗袋6内的第二单向阀,所述肝内段3包括用于插入胆道内的弯曲管体21,该弯曲管体21内弯管壁开有引流孔 19,在内弯管壁开的引流孔19可以避免引流管体的外管壁与胆道贴合堵塞,所述引流管体设置有防滑脱和旋转的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包括防止滑脱的气囊7 和防止转动的凸耳9,气囊7用于卡接在胆道的开口,凸耳9用于将引流管体固定缝合在患者皮肤上,通过设置Y型接头,分别安装冲洗袋6和储液袋5,在对胆道进行冲洗时,冲洗袋6少量多次对引流管和胆道进行冲洗消毒,盘状的冲洗管15分流冲洗液使其顺着引流管体管壁流入冲洗,对引流管体内壁充分冲洗,保持引流管体无菌,在每次少量进液后,负压的储液袋5将冲洗液抽出,并在Y型接头分别设置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防止液体回流,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在患者经过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胆道引流管在术中定位安装在胆道开口内将胆汁引流到体外,引流管体穿过皮下组织和肝组织穿引固定在胆总管内,引流管体的肝内段设置在胆道内,在穿引引流管体的时候,卡接瓣卡接在胆道开口外侧,将引流管体上的气囊定位在胆道开口内,同时与气囊连通的凸盘状气囊充气卡接在胆道开口内侧壁,引流管体的皮下段设置在皮下组织和肝组织内,通过将引流管体上的凸耳缝合在皮肤组织上进行定位防止引流管体旋转,引流管体的体外段通过固定胶布固定在患者皮肤上,在日常护理中,连接在Y型接头上的负压袋负责接收胆道排出的胆汁,在需要冲洗护理时,连接在Y型接头另一接口的冲洗袋内装有生理盐水50 ml~100ml加庆大霉素16万U,通过控制冲洗袋上连接的增压器和流速控制器协同作用每次通过冲洗管引流5-10ml生理盐水到引流管内对胆道进行冲洗消毒,在增压器停止工作时,胆道内的冲洗液被负压袋吸出收集,通过反复将冲洗袋中的生理盐水注入胆道内,并通过负压袋吸出收集冲洗液实现对胆道的充分冲洗,防止交叉感染。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引流管体的皮下段2和肝内段3之间设置有固定于胆道管壁的连接段22,所述气囊7套接在引流管体连接段22的外壁,该气囊7设有用于气囊7充气的气管10,该气管10位于引流管体内,所述气管10两端从引流管体内壁穿出,其中一端与气囊7连接,另一端位于皮下段 2的上部,且用于连接充气装置,所述气囊7上凸盘状气腔17,所述凸盘状气腔17充气后背向引流管体凸出,且位于胆管内,气囊7对胆道开口有一个扩张支撑作用,同时起到了一定的固定作用,气囊7内端的凸盘状气腔17在充气过后会卡接在胆道内侧,能够有效防止引流管体肝内段3从胆道内脱出,避免患者二次手术定位。

在胆道引流管植入胆道内时,气囊定位在胆道开口,充气装置压注气体通过气管使得气囊充气,充气后的气囊体积扩展,气囊外侧壁与胆道开口胆壁剖面相抵,气囊卡接在胆道开口处,在气囊充气的同时与气囊气腔相通的凸盘状气腔同时充气,位于胆道开口内侧的凸盘状气腔在充气后其外径比气囊充气后的外径大,凸盘状气腔协同卡接瓣将气囊固定卡接在胆道开口。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引流管体的皮下段2靠近气囊7的一端设置有卡接瓣8,该卡接瓣8为软性硅胶材质,采用软性硅胶材质减少患者的异物感,所述卡接瓣8位于胆管外,卡接瓣8在能够在放置引流管时,卡接瓣8 能够及时有效的将未充气的气囊7定位在胆道开口处,在气囊7充气之后与凸盘状气腔17协同起到卡位效果。

在胆道引流管植入胆道内时,引流管体经过皮肝穿刺穿引至到胆道内,在卡接瓣随着引流管体穿引至胆道开口处时,卡接瓣的直径大于胆道开口处的开口直径,卡接瓣卡接在胆道开口的外侧壁。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气囊7的外周壁设置有防滑的粒状突起18,若干个粒状突起18周向排列在气囊7的外周壁上,粒状突起18可以增加对气囊7外周壁对胆道开口的摩擦力,防止引流管体肝内段3扭转,进而引起管周渗液。

在气囊充气后,气囊外周壁上的粒状突起与胆道开口剖面相抵,增加气囊与胆道开口剖面的摩擦力,防止肝内段在胆道内发生转动。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凸耳9对称设置在引流管体的皮下段2 的外管壁两侧,避免患者在日常护理中由于身体翻转导致引流管移位,会对引流管体在皮外进行缝合固定,但是目前术者进行缝合固定时直接通过缝线固定引流管的管壁,操作不方便,并且破坏引流管结构会有机会出现漏液的情况,通过凸耳9进行固定缝合,整体上操作方便安全。

在固定引流管体皮外段时,通过手术缝合线穿过凸耳的耳孔缝合在患者皮肤上,分别将对称的两个凸耳缝合在患者皮肤上。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Y型连接头为螺纹接头,该螺纹接头内置有密封垫20,该密封垫20为O型圈,方便冲洗袋6和储液袋5的安装,密封性强,防止漏液和细菌感染。

冲洗袋和储液袋的接口为与Y型连接头的相匹配的螺纹接头,冲洗袋和储液袋分别安装在Y型连接头的两个接头上,通过螺纹连接冲洗袋和储液袋的接口前端的外壁与O型圈相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Y型连接头,分别安装冲洗袋和储液袋,在对胆道进行冲洗时,冲洗袋通过增压器和流速控制器协同作用少量多次对引流管和胆道进行冲洗消毒,盘状的冲洗管末端可使冲洗液更充分的冲洗引流管体管壁,在每次少量进液后,增压器停止工作,储液袋的负压将冲洗液抽出,并在Y型连接头分别设置进液单向阀和出液单向阀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其定位装置能够有效的防止引流管体脱出和扭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