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定径先锋钻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6454发布日期:2019-02-19 19:00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牙科定径先锋钻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钻头构造,特别是指一种对齿骨进行钻孔的牙科钻头构造。



背景技术:

人工植牙技术应用在口腔治疗上已有多年历史,且由于材料的精进与植牙技术的改善,使得植牙手术的成功率大幅地提升,并且能有效改善缺牙患者所配戴传统假牙的问题。前述人工植牙主要是将植牙体植入口腔中患部的齿槽骨,用以代替拔除的齿根,植牙体再与支台结合锁定,再令一齿冠固定于支台上,串连形成一人工取代物,用以取代丧失的牙齿。

以Straumann 植体的植牙系统为例(其他任何品牌的直径和高度都可以设计),其是采用柱状备洞钻头进行逐级备洞,按照流程,直径4.1×10㎜的植体,需经历7次更换备洞钻头与1次丝攻,最终植入植体。在该传统备洞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1.在逐级备洞的过程中,进钻阻力主要在骨皮质部分,骨皮质突破后会产生强烈的落空感,因此初学者不易控制深度,增加操作风险;2.现有的工具中,备洞钻头直径越小使用频率则越高,钝化速度越快,频繁的更换钻头将造成器械维护与计数的困扰;3.逐级备洞的过程中,不断地更换不同直径的备洞钻头,除了造成操作的繁琐性之外,开口的时间越长,感染的机率越高,术后的不适反应也越明显。

已知钻头较具繁琐性,且易产生人为疏失而造成操作风险,因此,有必要提供一创新且具进步性的手段,来解决上述钻头的钻孔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已知用于牙科齿骨钻骨工作的问题,遂而提供一种牙科定径先锋钻构造,令其得以迅速、有效率地对齿骨进行钻孔,并控制钻头钻入的深度,进而有助于整体手术的成功率及降低感染风险。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牙科定径先锋钻构造,其包含钻本体,该钻本体具有颈杆,颈杆上端可嵌入牙科手机并藉以高速转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1号静止环与2号静止环;该颈杆下方形成静止环套合部,该静止环套合部为一圆柱状,可供1号静止环或2号静止环套入;静止环套合部下方又延伸有钻头部,该钻头部为呈阶梯状的钻刃,其圆径由大至小分别为第一刃部、第二刃部、第三刃部及第四刃部;前述各刃部均具有切削能力,而可对牙槽骨进行钻孔;该1号静止环为中空的阶梯状套筒,下方一体延设有第一刃部遮蔽部以及第二刃部遮蔽部,当1号静止环套置于钻本体的静止环套合部时,该第一刃部遮蔽部、第二刃部遮蔽部分别将钻本体的第一刃部、第二刃部覆盖隐藏,并且,得以利用第二刃部遮蔽部的末端作为钻孔的限位依据;该2号静止环为中空的阶梯状套筒,下方一体延设有第一刃部遮蔽部,当2号静止环套置于钻本体的静止环套合部时,该第一刃部遮蔽部将钻本体的第一刃部覆盖隐藏,并且,得以利用第一刃部遮蔽部的末端作为钻孔的限位依据。

所述钻本体的第一刃部的深度为1.5㎜、圆径为4.2㎜,第二刃部的深度为1.5㎜、圆径为3.5㎜,第三刃部的深度为1.5㎜、圆径为2.8㎜,第四刃部的深度为2.0㎜、圆径为2.2㎜。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分解构造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套入1号静止环的平面构造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套入2号静止环的平面构造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钻本体的平面构造图。

符号说明:

10 钻本体

11 颈杆

12 静止环套合部

13 钻头部

131 第一刃部

132 第二刃部

133 第三刃部

134 第四刃部

20 1号静止环

21 第一刃部遮蔽部

22 第二刃部遮蔽部

30 2号静止环

31 第一刃部遮蔽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述及的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当中,将可清楚地呈现。另外,在本案被详细描述之前需要特别说明,其所附图式是以示意方式来解释本案的基本结构,因此在该等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案有关的结构或组件,且所显示的构造形状、尺寸、比例,或是组件数目等,为一种选择性的设计,合先述明。

本案结构及其所能达到的功效,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1所绘示的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平面构造图。由图式所示,本实用新型包含钻本体10、1号静止环20与2号静止环30所构成;其中:

该钻本体10具有颈杆11,颈杆11上端可嵌入牙科手机并藉以高速转动,颈杆11下方形成静止环套合部12,该静止环套合部12为一圆柱状,可供1号静止环20或2号静止环30套入固定;静止环套合部12下方又延伸有钻头部13,该钻头部13为呈阶梯状的钻刃,其圆径由大至小分别为第一刃部131、第二刃部132、第三刃部133及第四刃部134;各刃部并定义出预定的深度与圆径;其中,该第一刃部131的深度为1.5㎜、圆径为4.2㎜,第二刃部132的深度为1.5㎜、圆径为3.5㎜,第三刃部133的深度为1.5㎜、圆径为2.8㎜,第四刃部134的深度为2.0㎜、圆径为2.2㎜;前述各刃部均具有切削能力,而可对口腔的牙槽骨进行钻削钻孔。

该1号静止环20为中空的阶梯状套筒,下方一体延设有第一刃部遮蔽部21、以及第二刃部遮蔽部22;该1号静止环20可套置于钻本体10的静止环套合部12上,同时恰令第一刃部遮蔽部21、第二刃部遮蔽部22分别将钻本体10的第一刃部131、第二刃部132覆盖隐藏,并且,套置1号静止环20时,操作者则可以轻易地依据第二刃部遮蔽部22的末端作为钻孔的限位依据(请参阅图2所示)。

该2号静止环30为中空的阶梯状套筒,下方一体延设有第一刃部遮蔽部31,该2号静止环30可套置于钻本体10的静止环套合部12上,同时恰令第一刃部遮蔽部31将钻本体10的第一刃部131覆盖隐藏,并且,套置2号静止环30时,操作者则可以轻易地依据第一刃部遮蔽部31的末端作为钻孔的限位依据(请参阅图3所示)。

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组件结构设计,该钻本体10的颈杆11上端可嵌入牙科手机并藉以高速转动,依牙科手机的操作而使钻头部13产生切削能力,进而对牙槽骨进行钻削钻孔。操作时,可先将1号静止环20套置于钻本体10的静止环套合部12上,由于1号静止环20的第一刃部遮蔽部21、第二刃部遮蔽部22将钻本体10的第一刃部131、第二刃部132覆盖隐藏,而仅露出第三刃部133及第四刃部134,操作者可先以第四刃部134钻孔后,续以第三刃部133继续钻孔,过程中,可以1号静止环20的第二刃部遮蔽部22的末端作为钻孔的限位依据,避免过度钻入;接着,可将1号静止环20替换为2号静止环30,当2号静止环30可套置于钻本体10的静止环套合部12时,该第一刃部遮蔽部31遮蔽钻本体10的第一刃部131,而露出钻本体10的第二刃部132、第三刃部133及第四刃部134,使操作者继续以2号静止环30的第一刃部遮蔽部31末端作为钻孔的限位依据,轻松钻出预期的深度与孔径;最后,将2号静止环30取下,直接以钻本体10的钻头部13继续钻孔,该静止环套合部12的底端同样可以作为钻孔的限位依据,使其迅速、精准、轻松及有效率地完成预期的备孔作业。

以下就本案结构设计产生的优异特点概述如下:

1.采用taper钻配合静止环的设计,按照骨皮质最终备洞直径为标准进行备洞。

2.整体钻孔过程中,可依1号静止环20、2号静止环30及静止环套合部12作为定深依据,操作者可以轻易、精准地钻出所需的孔洞,降低人为疏忽产生的风险。

3.在更换终末成形钻后,可以采用大扭力低转速的速率钻孔,同时收集自体骨粉用于骨移植。

4.本案先锋钻使用后即更换成形钻,使整体手术时间有效缩短,并且减少逐级成形钻的使用与更换,有利于器械的维护与成本的节约。

5.本案先锋钻长度为6.5㎜,与最短的Straumann 植体所需预备的深度相同,不会因过度钻孔而导致尺骨的意外损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由钻本体10、1号静止环20与2号静止环30的设计搭配,可令牙科进行齿槽骨的钻孔工作产生极大帮助,除了得以迅速、有效率地对齿骨进行钻孔外,并可控制钻头钻入的深度,进而有助于整体手术的成功率及降低感染风险。然而,上述组件的结构内容是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精神下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畴之中。从以上之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诸多优点而具有显著的实用特性,且其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特征,确为本案创作人所研发而成,该结构更为坊间所未见,诚已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要件,依法提出申请,并祈赐专利权为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