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式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7724发布日期:2019-03-14 00:00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铲式担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适用于病人或残疾人的运输工具、专用运输工具或起居设施应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铲式担架。



背景技术:

担架为目前救护车内的装备,以符合病情需要、便于病人与伤员躺卧为目的。传统的担架都是要将病人整个抬到担架上,这样很容易给病人造成二次伤害,因而市场上出现了铲式担架,顾名思义,铲式担架就是将床体从病人的身体下侧插入,然后连接好床体后,将病人抬起的担架。

目前的铲式担架一般都是将床体分为了左右两部分,在使用时,将病人向左翻起,将左侧床体插入,再将病人的右侧翻起,将右侧床体插入,病人的头部、胸部一般是不易较大幅度活动的部位,而传统的铲式担架还是避免不了要翻动病人的整个身体,并且活动幅度还是比较大的,这样并不能有效减少对病人的二次伤害。并且,将床体整个分为左右两部分,拆分后的连接部位在中间位置,而中间位置也是承受重力的主要位置,牢固性不是很好。

因此,现有技术当中急需一种能够有效减少对病人的二次伤害、承重性能高的铲式担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铲式担架,该铲式担架能有效减少对病人的二次伤害,并且承重性能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铲式担架,包括床体以及设置在床体前后两端的把手,床体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以及第三部件;

第一部件的后端并排设置有两根钢柱Ⅰ;

第二部件包括左部件以及右部件,左部件和右部件的前端分别设置有钢柱Ⅱ,钢柱Ⅱ和钢柱Ⅰ铰接在一起,左部件的右后侧设置有铲板Ⅰ,右部件的左前侧设置有铲板Ⅱ;

左部件和右部件的后端均设置有连接件Ⅰ,连接件Ⅰ包括插接部Ⅰ、滑槽Ⅰ以及插接孔Ⅰ,第三部件的前端并排设置有两个与连接件Ⅰ相匹配的连接件Ⅱ,连接件Ⅱ包括插接部Ⅱ、滑槽Ⅱ以及插接孔Ⅱ,插接部Ⅰ可通过滑槽Ⅱ插入到插接孔Ⅱ内,插接部Ⅱ可通过滑槽Ⅰ插入到插接孔Ⅰ内;

床体的中间设置有凹槽。

作为优选,铲板Ⅰ和左部件为一体式结构,铲板Ⅱ和右部件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优选,凹槽包括位于中间的凹陷部和设置在凹陷部上侧的遮挡部,凹陷部的中间薄,左右两侧厚,凹陷部由中间向左右两侧平缓过度,凹陷部用于将人体凹陷在床体内,遮挡部用于固定人体,避免人体移出床体。

作为优选,铲板Ⅰ和铲板Ⅱ的厚度均小于凹槽中间的厚度。

作为优选,凹陷部和遮挡部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优选,位于床体前端的把手上设置有背带Ⅰ,位于床体后端的把手上设置有背带Ⅱ,背带Ⅰ的长度大于背带Ⅱ的长度。

作为优选,背带Ⅰ和背带Ⅱ的中间均设置有垫片,垫片的宽度大于背带Ⅰ和背带Ⅱ的宽度。

作为优选,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抬把。

作为优选,位于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左侧的抬把上设置有安全带,位于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右侧的抬把上设置有插扣。

作为优选,垫片为海绵垫。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铲式担架,设置有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其中,第二部件包括左部件和右部件,左部件和右部件,在使用时,将病人的头部平稳的放到第一部件上,将病人的腿部平稳的放到第三部件上,最后,将左部件和右部件分别插到病人上半身的下侧即可,这样可以避免较大幅度的活动病人的头部以及上半身,进而有效减少对病人的二次伤害,并且,在将病人的腿部抬到第三部件上时,也是平稳抬上去的,因此,即使是病人的腿部受伤,也可以有效减少对腿部的二次伤害,因此,该铲式担架在使用时对病人的操作都是平稳进行的,即病人从始至终都可以保持平躺的姿势;

(2)该铲式担架,设置有铲板Ⅰ和铲板Ⅱ,铲板Ⅰ和铲板Ⅱ可以很容易的插入到病人的下侧,从而分别带动左部件和右部件插入到病人的身体下侧,铲板Ⅰ和铲板Ⅱ分别于左部件和右部件为一体式结构,铲板Ⅰ和铲板Ⅱ可以增大床体的承重性能;

(3)该铲式担架,设置有连接件Ⅰ和连接件Ⅱ,连接件Ⅰ包括插接部Ⅰ、滑槽Ⅰ以及插接孔Ⅰ,连接件Ⅱ包括插接部Ⅱ、滑槽Ⅱ以及插接孔Ⅱ,插接部Ⅰ可通过滑槽Ⅱ插入到插接孔Ⅱ内,插接部Ⅱ可通过滑槽Ⅰ插入到插接孔Ⅰ内,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之间通过连接件Ⅰ和连接件Ⅱ可拆卸的连接,使用方便,并且,连接部位连接件Ⅰ和连接件Ⅱ均设置在床体的两侧,相对于传统的连接部位在中间位置的铲式担架,可以有效提高担架整体的承重性能;

(3)该铲式担架,设置有凹槽,该凹槽包括凹陷部和遮挡部,凹陷部由中间向两侧逐渐增厚,凹陷部的作用在于使人体陷入床体内,增加病人的舒适度,遮挡部用于避免人体从床体内移出;

(4)该铲式担架,设置有背带Ⅰ和背带Ⅱ,背带Ⅰ位于床体的前端的把手上,背带Ⅱ位于床体的后端的把手上,并且,背带Ⅰ的长度大于背带Ⅱ的长度,当运送病人上下楼的时候,依然可以保证病人的平稳,并且背带Ⅰ和背带Ⅱ上均设置有垫片,该垫片可以减轻运送人员承受的重力;

(5)该铲式担架,设置有绑带和卡扣,进一步固定病人,防止病人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铲式担架的俯视图;

图2是铲式担架在打开左部件和右部件时的俯视图;

图3是连接件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连接件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床体;2、把手;11、第一部件;12、第二部件;13、第三部件;121、左部件;122、右部件;123、铲板Ⅰ;124、铲板Ⅱ;3、凹槽;31、凹陷部;32、遮挡部;41、钢柱Ⅰ;42、钢柱Ⅱ;43、连接件Ⅰ;431、插接部Ⅰ;432、滑槽Ⅰ;433、插接孔Ⅰ;44、连接件Ⅱ;441、插接部Ⅱ;442、滑槽Ⅱ;443、插接孔Ⅱ;51、背带Ⅰ;52、背带Ⅱ;53、垫片;6、抬把;71、安全带;72、插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铲式担架,包括床体1以及设置在床体1前后两端的把手2,其中,床体1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部件11、第二部件12以及第三部件13,第一部件11用于放置病人的头部,第二部件12用于放置病人的上半身,第三部件13用于放置病人的下半身。

继续参见图1和图2,床体1的中间设置有凹槽3,凹槽3包括位于中间的凹陷部31以及设置在该凹陷部31上侧的遮挡部32,其中,凹陷部31的中间薄,左右两侧厚,并且,凹陷部31是从中间的薄处向两侧的厚处平缓过度的,凹陷部31是用来使人体凹陷在床体内部的,其结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可以增加病人的舒适度。遮挡部32位于凹陷部31的上侧,并且,该遮挡部32与凹陷部31为一体式结构,在水平高度上,遮挡部32高出凹陷部40cm—60cm,遮挡部32是用来避免人体移出床体1的。

继续参见图1和图2,第一部件11的后端并排设置有两根钢柱Ⅰ41,第二部件12包括左部件121以及右部件122,该左部件121和右部件122的前端分别设置有钢柱Ⅱ42,钢柱Ⅰ41和钢柱Ⅱ42铰接,从而使左部件121和右部件122分别向左、向右旋转。在左部件121的右后侧设置有铲板Ⅰ123,右部件122的左前侧设置有铲板Ⅱ124,铲板Ⅰ123和铲板Ⅱ124的长度之和不超过第二部件12的长度,即当左部件121和右部件122旋转到中间时,铲板Ⅰ123和铲板Ⅱ124不会交叉重叠。并且,铲板Ⅰ123与左部件121为一体式结构,铲板Ⅱ124与右部件122为一体式结构,铲板Ⅰ123和铲板Ⅱ124的厚度比左部件121和右部件122的厚度小,铲板Ⅰ123可铲入到右部件122的下侧,铲板Ⅱ124可铲入到左部件121的下侧,目的是可以使铲板Ⅰ123和铲板Ⅱ124更顺利的铲入到病人的身体下侧,位于第二部件12下侧的铲板Ⅰ123和铲板Ⅱ124也可以增大铲式担架的承重性。

参见图2,左部件121和右部件122的后端均设置有连接件Ⅰ43,第三部件13的前端并排设置有两个与连接件Ⅰ43相匹配的连接件Ⅱ44。参见图3,连接件Ⅰ43包括插接部Ⅰ431、滑槽Ⅰ432以及插接孔Ⅰ433,参见图4,连接件Ⅱ44包括插接部Ⅱ441、滑槽Ⅱ442以及插接孔Ⅱ443。第二部件12和第三部件13连接时,将插接部Ⅰ431通过滑槽Ⅱ442插入到插接孔Ⅱ443内,同时插接部Ⅱ441也会通过滑槽Ⅰ432插入到插接孔Ⅰ433内,从而将第二部件12和第三部件13连接在一起。

继续参见图1和图2,床体1前端的把手2上设置有背带Ⅰ51,位于床体1后端的把手2上设置有背带Ⅱ52,背带Ⅰ51的长度大于背带Ⅱ52的长度,当运送病人上下坡时依然能够保证病人的平稳运送。背带Ⅰ51和背带Ⅱ52的中间均设置有垫片53,垫片53的宽度大于背带Ⅰ51和背带Ⅱ52的宽度,垫片53可缝制或者粘贴到背带Ⅰ51和背带Ⅱ52上,垫片53为海绵垫,垫片53可以减轻运送人员的负担,增加运送人员的舒适度。进一步的,第二部件12和第三部件13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抬把6,抬把6可实现多人共同运送一名病人,当病人的伤势比较严重或者重量比较大时,多人运送可进一步的增加平稳性。第二部件12和第三部件13左侧的抬把6上设置有安全带71,安全带71的一端设置有插板,位于第二部件12和第三部件13右侧的抬把6上设置有插扣72。安全带71类似于汽车的安全带,具有弹性,插板可插到插扣72内。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所述:

首先将第二部件12和第三部件13拆开,左部件121和右部件122分别向左上方旋转和右上方旋转,将病人的头部尽量平稳的放到第一部件11的凹槽3内,将病人的下半身尽量平稳的放到第三部件13上,然后,分别将左部件121和右部件122向中间旋转,通过铲板Ⅰ123和铲板Ⅱ124将左部件121和右部件122插入到病人上半身的下侧,然后将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2向下移动或者将第三部件13向上移动,将左部件121和右部件122下端的连接件Ⅰ43与第三部件13上端的连接件Ⅱ44连接,最后,将安全带71上的插板插到插扣72上。在运送的过程中,运送人员可以选择性的使用背带Ⅰ51和背带Ⅱ52,尤其是在上下坡或者上下楼时,背带Ⅰ51和背带Ⅱ52利于保持病人处于平躺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