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可充气式压迫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7670发布日期:2019-03-14 00:00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可充气式压迫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可充气式压迫带。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上,当对患者的腮腺部位进行手术后,需要对患者腮腺部位进行敷料包扎,正确适度的包扎有助于伤口的止血及愈合,传统技术中通常采用纱布缠绕头部及腮腺部位对创口处加压包扎,但纱布缠绕包扎过程中,若包扎太紧,则引起患者头痛不适,影响进食、睡眠,导致伤口处出现肿胀,甚至造成患者呼吸困难,若包扎过松又达不到压迫止血目的,此外,包扎后纱布还存在松动、脱离的情况,又需医护人员重新调整,对医护人员工作造成不便,而且纱布缠绕包扎的过程繁琐、费时费力,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医用可充气式压迫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可充气式压迫带,来解决目前传统的腮腺部位手术后,用纱布缠绕头部包扎压迫腮腺创口费时费力,无法根据不同患者的使用需要调整压迫效果,以满足临床需要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可充气式压迫带,包括压迫带、气垫、充气管、储药包、流通孔、注药管、耳带、套带、绑带、限位块,所述的气垫位于压迫带后端左右两侧,所述的气垫与压迫带胶水相连,所述的充气管贯穿压迫带内部中端左右两侧,所述的充气管与压迫带胶水相连,且所述的充气管与气垫胶水相连,所述的储药包位于气垫后端,所述的储药包与气垫胶水相连,所述的流通孔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流通孔位于储药包内部后端,所述的流通孔为通孔,所述的注药管贯穿压迫带内部中端左右两侧,所述的注药管与压迫带胶水相连,且所述的注药管与储药包胶水相连,所述的耳带位于压迫带左右两侧,所述的耳带与压迫带缝合相连,所述的套带位于压迫带前端左右两侧,所述的套带上下两端与压迫带缝合相连,所述的绑带贯穿套带,所述的绑带与套带活动相连,且所述的两绑带一端采用卡扣相连,所述的限位块位于绑带另一端,所述的限位块与绑带铆接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耳带外壁还贯穿有第一防压套,所述的第一防压套与耳带滑动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压迫带前侧中端还设有遮布,所述的遮布与一端与压迫带缝合相连,且所述的遮布另一端与压迫带采用魔术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绑带外壁还贯穿有第二防压套,所述的第二防压套与绑带滑动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充气管和注药管前侧端口处还设有堵头,所述的堵头分别与充气管和注药管紧配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医用可充气式压迫带,当患者腮腺部位手术后,需要对腮腺创口进行压迫止血与保护时,医护人员首先握住压迫带,再将压迫带部位放置于患者的下颚区域,即压迫带中端贴合患者下颚部位,同时压迫带左右两侧后端储药包贴合患者腮腺区域,接着医护人员拉动耳带,将耳带套入患者耳部,此时通过上述操作,能够实现压迫带与患者头部的初步相连,然后,为了提高压迫带与患者腮腺区域相连的固定效果,医护人员可将两根绑带分别插入到压迫带左右两侧前端的套带内,并向上拉动绑带,因绑带底端设有限位块,当限位块接触套带时,通过限位块的作用,能够起到限位,避免绑带与套带脱离情况的发生,接着医护人员将绑带从患者脸颊两侧环绕于后脑部位,并通过卡扣相连方式,实现绑带两两之间的有效固定,最终通过上述绑带的配合效果,能够极大的提高压迫带与患者头部相连的牢固性,有效的防止了压迫带脱离情况的发生,达到很好的压迫止血效果,同时,当医护人员需要增加对患者腮腺部位的压迫止血效果时,首先拉动遮布,使遮布下端与压迫带之间魔术贴分离,并转动打开遮布,实现充气管、注药管以及堵头区域的露出,再打开充气管前端的堵头,接着操作现有技术中的外界供气装置,使得气体通过充气管进入到气垫内,即通过气体的流入作用,实现气垫的膨胀,此时通过气垫的膨胀效果,能够提高压迫带对患者腮腺创口的压迫止血强度,有效的避免松动、压迫力度不足等问题,满足了临床不同患者的压迫强度需要,同时,当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腮腺创口进行上药治疗时,只需打开注药管前端的堵头,再操作外界现有技术中的注药装置,即药液或药膏通过注药管流入到储药包中,此时通过储药包的作用,能够达到对药液或药膏的有效收集,此外,部分药物会通过流通孔直接与患者腮腺部位创口接触,最终实现了对患者腮腺创口的上药治疗,该一种医用可充气式压迫带结构巧妙,功能强大,首先通过采用双重固定方式,不仅能够达到省时省力、操作简单目的,还能够提高相连固定牢固性,有效的避免松动、脱离情况的发生,其次通过充气式压迫机构的配合效果,能够根据不同病情患者压迫止血需要,通过充气加压方式来实现对压迫强度增加提高目的,最终通过上述,提高了患者的术后康复、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利于临床的推广应用,同时,第一防压套和第二防压套为海绵材料,实现与患者皮肤的软接触,有效降低耳带和绑带拉力给患者带来的不适。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医用可充气式压迫带主视图;

图2是遮布展开状态图;

图3是压迫带折弯状态图;

图4是气垫和储药包区域剖视图;

图5是遮布展开状态剖视图。

压迫带1、气垫2、充气管3、储药包4、流通孔5、注药管6、耳带7、套带8、绑带9、限位块10、遮布101、堵头301、第一防压套701、第二防压套90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医用可充气式压迫带,包括压迫带1、气垫2、充气管3、储药包4、流通孔5、注药管6、耳带7、套带8、绑带9、限位块10,所述的气垫2位于压迫带1后端左右两侧,所述的气垫2与压迫带1胶水相连,所述的充气管3贯穿压迫带1内部中端左右两侧,所述的充气管3与压迫带1胶水相连,且所述的充气管3与气垫2胶水相连,所述的储药包4位于气垫2后端,所述的储药包4与气垫2胶水相连,所述的流通孔5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流通孔5位于储药包4内部后端,所述的流通孔5为通孔,所述的注药管6贯穿压迫带1内部中端左右两侧,所述的注药管6与压迫带1胶水相连,且所述的注药管6与储药包4胶水相连,所述的耳带7位于压迫带1左右两侧,所述的耳带7与压迫带1缝合相连,所述的套带8位于压迫带1前端左右两侧,所述的套带8上下两端与压迫带1缝合相连,所述的绑带9贯穿套带8,所述的绑带9与套带8活动相连,且所述的两绑带9一端采用卡扣相连,所述的限位块10位于绑带9另一端,所述的限位块10与绑带9铆接相连,所述的耳带7外壁还贯穿有第一防压套701,所述的第一防压套701与耳带7滑动相连,所述的压迫带1前侧中端还设有遮布101,所述的遮布101与一端与压迫带1缝合相连,且所述的遮布101另一端与压迫带1采用魔术贴相连,所述的绑带9外壁还贯穿有第二防压套901,所述的第二防压套901与绑带9滑动相连,所述的充气管3和注药管6前侧端口处还设有堵头301,所述的堵头301分别与充气管3和注药管6紧配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医用可充气式压迫带,当患者腮腺部位手术后,需要对腮腺创口进行压迫止血与保护时,医护人员首先握住压迫带1,再将压迫带1部位放置于患者的下颚区域,即压迫带1中端贴合患者下颚部位,同时压迫带1左右两侧后端储药包4贴合患者腮腺区域,接着医护人员拉动耳带7,将耳带7套入患者耳部,此时通过上述操作,能够实现压迫带1与患者头部的初步相连,然后,为了提高压迫带1与患者腮腺区域相连的固定效果,医护人员可将两根绑带9分别插入到压迫带1左右两侧前端的套带8内,并向上拉动绑带9,因绑带9底端设有限位块10,当限位块10接触套带时,通过限位块10的作用,能够起到限位,避免绑带9与套带8脱离情况的发生,接着医护人员将绑带9从患者脸颊两侧环绕于后脑部位,并通过卡扣相连方式,实现绑带9两两之间的有效固定,最终通过上述绑带9的配合效果,能够极大的提高压迫带与患者头部相连的牢固性,有效的防止了压迫带1脱离情况的发生,达到很好的压迫止血效果,同时,当医护人员需要增加对患者腮腺部位的压迫止血效果时,首先拉动遮布101,使遮布101下端与压迫带1之间魔术贴分离,并转动打开遮布101,实现充气管3、注药管6以及堵头301区域的露出,再打开充气管3前端的堵头301,接着操作现有技术中的外界供气装置,使得气体通过充气管3进入到气垫2内,即通过气体的流入作用,实现气垫2的膨胀,此时通过气垫2的膨胀效果,能够提高压迫带1对患者腮腺创口的压迫止血强度,有效的避免松动、压迫力度不足等问题,满足了临床不同患者的压迫强度需要,同时,当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腮腺创口进行上药治疗时,只需打开注药管6前端的堵头301,再操作外界现有技术中的注药装置,即药液或药膏通过注药管6流入到储药包4中,此时通过储药包4的作用,能够达到对药液或药膏的有效收集,此外,部分药物会通过流通孔5直接与患者腮腺部位创口接触,最终实现了对患者腮腺创口的上药治疗,同时,第一防压套701和第二防压套901为海绵材料,实现与患者皮肤的软接触,有效降低耳带7和绑带9拉力给患者带来的不适。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