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剂药瓶与棉签组合使用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9067发布日期:2019-01-22 22:34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剂药瓶与棉签组合使用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剂药瓶与棉签组合使用装,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人们出现皮肤感染(如体股癣、手癣、足癣、头癣、花斑癣、甲癣等)疾病,黏膜感染(如口腔黏膜、鼻粘膜、阴道粘膜等)疾病,皮肤炎症(如痤疮、脂溢性皮炎、酒渣鼻、毛囊炎等),皮肤外伤,烫伤,蚊虫叮咬等疾病时,需要对患病部位涂抹液剂药物,往往因没有专用的药物涂抹装置,常用棉签蘸取药液,棉签与药液反复接触,细菌会随着棉签进入到药物中,造成交叉感染,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另外,现有的常用棉签对特殊患病部位涂抹给药不方便,不能精准的涂抹于患处,使有效涂药量减少,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同时也造成了药物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患者在使用外用液剂药物时,方便患者对不同患病部位的药物涂抹,促进感染面的康复,并减少药物的浪费,进而提供一种液剂涂药的组合使用装。

本组合装中的液剂药瓶与棉签在生产、储运、销售环节中均为独立产品,使用时再将药瓶与棉签进行组合,也可在生产过程中直接组合。组合后患者对不同病变部位的给药更加便捷,也保证给药剂量的准确性,使药物达到了最佳治疗效果,利于疾病的康复,同时防止棉签反复蘸取药物造成药物污染。两种组合方式在具体实施例中分别进行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液剂药瓶与棉签组合使用装包括瓶体、瓶塞、瓶盖和涂抹棒,所述的瓶体的上端设有瓶颈,瓶颈的瓶口处卡设有瓶塞,所述的瓶塞包括安装台和设置在安装台下部的内塞,所述的瓶塞内部设有出液腔,出液腔的上端设有出液口,所述的出液腔内部设有一圈卡环,所述的涂抹棒的下端插装在出液口内,涂抹棒的上端安装有涂抹头。

优选的:所述的瓶颈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瓶颈上通过螺纹旋拧有瓶盖,所述的瓶盖内设有容纳瓶颈的敞口和与敞口相连通的用于容纳瓶塞的槽口,所述的瓶盖上还设有密封内塞,所述的密封内塞设置于瓶盖内端中心处。

优选的:所述的密封内塞为锥形内塞。

优选的:所述的涂抹棒为中空结构涂抹棒,涂抹棒的形状为直线型或弯曲型。

优选的:所述的涂抹棒相对于瓶体轴心线形成弯曲角度A,弯曲角度A的取值范围为1°—180°。

优选的:所述的涂抹棒下端的外壁上加工有安装螺纹。

优选的:所述的瓶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具有向内凹的圆弧过渡面,形成一个手捏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液剂药瓶与棉签组合使用装,通过瓶体、瓶塞和涂抹棒的组合,形成一个一体式上药装置,这一结构能够迎合皮肤、口腔、阴道等不同患病部位的弧度,可深入隐蔽不方便给药的患病部位,保护患处少受戳伤,并且涂抹药物位置准确,保证给药剂量,大大减少患者不舒适程度,给整个上药过程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可根据瓶体挤压程度确保药物用量,较少了药物的浪费。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使用安装方便,便于患者自行上药操作,提高患者上药舒适度和上药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液剂药瓶与棉签组合使用装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3是一种液剂药瓶与棉签组合使用装的结构主视图;

图4是具体实施方式七的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中1-瓶体,11-瓶颈,12-手捏部,2-瓶塞,21-内塞,22-出液腔,23-安装台,24-卡环,25-出液口,3-瓶盖,31-敞口,32-槽口,33-密封内塞,4-涂抹棒,41-涂抹头,42-涂抹杆,5-防污盖。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液剂药瓶与棉签组合使用装包括瓶体1、瓶塞2、瓶盖3和涂抹棒4,所述的瓶体1的上端设有瓶颈11,瓶颈11的瓶口处卡设有瓶塞2,所述的瓶塞2包括安装台23和设置在安装台23下部的内塞21,所述的瓶塞2内部设有出液腔22,出液腔22的上端设有出液口25,所述的出液腔22的内部设有一圈卡环24,所述的涂抹棒4的下端插装在出液口25内,涂抹棒4的上端安装有涂抹头41。如此设置,药瓶由瓶体1、瓶塞2组成,瓶塞2内包含一个安装台23,安装台23的下端连接有一定高度的内塞21,通过安装台23和内塞21将瓶塞2插入瓶颈11内;安装台23的上端连接有出液腔22,出液腔22的内部设有卡环24,卡环24为内部中空结构,出液腔22与瓶体1内部连通,瓶体1中的药液,可经瓶颈11、内塞21、出液腔22、卡环24流至出液口25处,涂抹棒4的下端插装在出液口25内,由于出液口25与出液腔22连通,出液腔22内设有卡环24,因此涂抹棒4插装在出液口的位置由卡环24进行定位,确保在对口腔上药过程,涂抹棒4不会在瓶体内滑动;使用时,通过倾斜瓶体或轻挤压瓶体,使得瓶体内的药物依次经过瓶颈11、瓶塞2和涂抹杆42分散在涂抹棒4末端的涂抹头41上,将涂抹头41对准患处进行涂抹药物即可。

为了清除表述,本专利名称中棉签即是所述的涂抹棒,棉签包括塑料中空结构的管体和安装在管体一头上的棉头,使用时将棉签的下端插入出液腔22内部的卡环24处,瓶体1中的药液可经瓶塞2流入塑料管体内,经塑料管体流至棉头,用于患者患处涂抹。

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在说明书中并未描述实际实施方式瓶体的所有特征,然而,应该了解,在开发任何这种实际实施例的过程中必须做出很多特定于实施方式的决定,以便实现开发人员的具体目标,因此瓶子的形状,可以根据患者使用习惯设计为:三角形、U型、扁形、长方形、圆柱形、梯形等等;同时为了满足患者对涂抹面前的要求,将涂抹棒和涂抹头的大小按照实际需求设计为不同大小,以便使用者使用方便、具有灵活性。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液剂药瓶与棉签组合使用装所述的瓶颈11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瓶颈11上通过螺纹旋拧有瓶盖3,所述的瓶盖3内设有容纳瓶颈11的敞口31和与敞口31相连通的用于容纳瓶塞2的槽口32,所述的瓶盖3上还设有密封内塞33,所述的密封内塞33设置于瓶盖3内端中心处;所述的密封内塞33为锥形内塞。如此设置,瓶盖3的内部为螺纹结构,可与瓶颈11处的螺纹相互连接;瓶盖3内部的上端设有一个密封内塞33,盖上瓶盖3后,密封内塞33可伸入出液口25内部,将出液口25封闭堵住,可防止药瓶中药液的渗透及挥发。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液剂药瓶与棉签组合使用装所述的涂抹棒4为中空结构涂抹杆42,涂抹棒4的形状为直线型、弯曲型、U型或弧形等。如此设置,涂抹棒4由涂抹头41和涂抹杆42组成,涂抹杆42为中空结构的塑料材质;涂抹杆42的上端包裹有涂抹头41,涂抹头41为棉质或海绵材质,使用时将涂抹棒的下端插入出液腔22内部的卡环24处,瓶体1中的药液可经瓶塞2流入涂抹杆42内,经涂抹杆流至涂抹头41中。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液剂药瓶与棉签组合使用装所述的所述的涂抹棒4的涂抹杆42下端的外壁上加工有安装螺纹。如此设置,涂抹杆42下端的外壁带有螺纹,可增加涂抹杆与出液口25的摩擦,使涂抹棒4与瓶塞2的连接更为牢固。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液剂药瓶与棉签组合使用装所述的涂抹棒4相对于瓶体1轴心线形成弯曲角度A,弯曲角度A的取值范围为1°-180°。如此设置,当涂抹棒4与瓶体轴心线形成的弯曲角度为1度到90度时,手持该组合使用装可以方便涂抹口腔下面患处;当涂抹棒4与瓶体轴心线形成的弯曲角度为90度时,手持该组合装置可以方便涂抹口腔中部和咽喉部位患处;当涂抹棒4与瓶体轴心线形成的弯曲角度为90度到180度时,手持该组合装置可以方便涂抹口腔上部患处;当涂抹棒4与瓶体轴心线形成的弯曲角度为180度时,手持该组合装置可方便对任何裸露部位的涂抹。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液剂药瓶与棉签组合使用装所述的瓶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具有向内凹的圆弧过渡面,形成一个手捏部12。如此设置,通过挤压瓶体1的手捏部12,使瓶内药物受到挤压,在瓶内的气压作用下,药物被挤压进入涂抹棒4中,后经涂抹头41对患处进行涂抹药物。

瓶体1中装有可用于外用的液剂药物,如:硝酸咪康唑溶液、水杨酸冰醋酸溶液、苯扎溴铵溶液、复方苯甲酸酊、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碘酊、聚维酮碘溶液、复方聚维酮碘搽剂、乳酸依沙丫啶等。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液剂药瓶与棉签组合使用装所述的瓶体1、瓶塞2、涂抹棒4可在生产时即完成组合,所述的瓶体1的上端设有瓶颈11,瓶颈11的瓶口处卡设有瓶塞2,所述的涂抹棒4的下端插装在出液口25内,在出液腔22的外壁卡设有防污盖5,防污盖5的尺寸根据涂抹棒4和涂抹头41的大小按照实际需求设计为不同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使用时,移去瓶盖3,将涂抹棒4的下端插入出液口25中,并卡在卡环24处,倒置药瓶并轻轻挤压瓶体1,使瓶体1中的药液通过瓶塞2进入涂抹棒4内,并最终流至涂抹头41中,手持瓶体1,将涂抹头41中的药物涂抹于患病处,使用后将涂抹棒4取出丢弃即可;为了患者使用更加方便,本组合使用装可在生产过程中即完成各部分的组合,使用时,移去防污盖5,手持瓶体1,将涂抹头41中的药物涂抹于患病处,使用后将涂抹棒4取出丢弃即可,患者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直线型、弯曲型、U型或弧形等不同形状和尺寸大小的涂抹棒4、以方便对患处的涂抹。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

1、本装置由药瓶和涂抹棒组合而成。涂抹棒由涂抹杆、涂抹头两部分组成。涂抹杆为中空结构的塑料材质,涂抹杆的上端带有一个棉质涂抹头。药品出液腔内壁设有一卡环,将涂抹棒的下端插入出液腔内的卡环处,倒置药瓶,药液可从卡环的中间流入中空结构的涂抹杆中,进而流至涂抹杆上端的涂抹头内,用于患者对患病部位进行上药。该装置避免了涂抹头直接接触药瓶中的药液,可有效的防止用棉签反复蘸取药液时对药物造成的污染。

2、涂抹杆下端的外壁采用螺纹设计,将涂抹棒插入卡环处,螺纹可增加涂抹棒与出液口内壁的摩擦,使涂抹棒与出液腔连接的更加紧密。

3、使用时,将涂抹棒插入卡环处,患者仅需手持药瓶即可为患处涂抹药物,涂抹棒为一次性使用,患者用药后,仅需将涂抹棒拔出扔掉即可,更加方便、卫生。

4、该装置的涂抹棒可设计为直线型、弯曲型、U型或弧形等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尺寸,更方便患者将药物涂抹至患处任何部位。

本实施方式只是对本专利的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其局部进行改变,只要没有超出本专利的精神实质,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