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三腔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5611发布日期:2019-06-05 23:31阅读:16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脱三腔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尿管领域,尤其是一种防脱三腔导尿管。



背景技术:

导尿管,是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PVC)制成的管路,可以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有一个气囊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内,而不易脱出,且引流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

现有导尿管,特别是全硅橡胶导尿管或抗菌超滑导尿管,滞留体内的时间较长,气囊(或者液体囊)的体积会随着滞留的时间延长逐渐变小,由于气囊位于体内,不便于观察其体积的大小,极容易发生导尿管滑脱,造成尿道感染,以及一系列的其他并发症,影响使用效果。

现有的防滑脱导尿管,如中国专利CNCN201710206971.5,公开了一种防滑脱导尿管,包括内置进液通道、充气通道和出液通道的三腔导尿管主体,进液通道、充气通道和出液通道相互平行分布,所述三腔导尿管主体根据功能划分为插入膀胱侧和留置体外侧,处于插入膀胱侧的导尿管主体外壁上预设有一圈可充盈变径的支撑气囊,处于插入膀胱侧的充气通道端部连通支撑气囊,处于留置体外侧的充气通道端部通过独立的充气口与外接连通,在充气口的连接管路中设有与充气通道连通的观察气囊。其通过设置连通的外部气囊的大小,判断体内气囊的大小,但是需要借助直径指示牌和激光外径检测仪来确定,使用较为不便。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导尿管容易滑脱造成感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脱三腔导尿管,其通过采用新的结构设计,可以直接读取水束的大小,防止导尿管滑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该导尿管包括内置出液通道、第一进液通道和第二进液通道的主体部;

所述出液通道、第二进液通道和第一进液通道从内至外依次嵌套设置;

所述出液通道分别与主体部两端的尿液进口和尿液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液通道分别与主体部两端的第一水束和第一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液通道分别与主体部两端的第二水束和第二进液口连通;

所述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均连接有密封连接件,所述主体部通过密封连接件连接有第一注射件和第二注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密封连接件包括连接柱和密封塞,所述连接柱为空腔结构,且所述连接柱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密封塞设置于空腔结构内,用于阻断与外部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该导尿管还包括连接帽,所述连接帽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帽的内螺纹与所述连接柱上的外螺纹相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注射件或第二注射件包括注射腔、活塞、连接部、刺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和所述连接柱进行连接,所述刺入部用于刺穿所述密封塞,并将生理盐水或无菌注射用水注入第一水束或第二水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注射腔的外壁上设有刻度线,用于显示液体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刺入部的长度小于所述连接部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主体部的外壁设有长度刻度,用于显示插入体内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尿液进口尿有两个,分别位于插入端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水束距插入端的距离为2-3cm。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主体部的长度为20-45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同样位置设置的第一水束和第二水束,过7-10天交替使用,注入液体,防止导尿管滑脱造成的感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注射件或第二注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主体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部;11、出液通道;12、第二进液通道;13、第一进液通道;14、插入端;15、第一进液口;16、第二进液口;17、密封连接件;18、连接帽;19、尿液出口;2、第一水束;3、第二水束;4、尿液进口;5、第一注射件;51、射腔;52、活塞;53、连接部;54、刺入部;55、刻度线;6、长度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一种防脱三腔导尿管,参见附图1-3所示,该导尿管包括内置出液通道11、第一进液通道13和第二进液通道12的主体部;

所述出液通道11、第二进液通道12和第一进液通道13从内至外依次嵌套设置;

所述出液通道11分别与主体部两端的尿液进口4和尿液出口19连通,所述第一进液通道13分别与主体部两端的第一水束2和第一进液口15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液通道12分别与主体部两端的第二水束3和第二进液口16连通;

所述第一进液口15和第二进液口16均连接有密封连接件17,所述主体部通过密封连接件17连接有第一注射件5和第二注射件。

通过同样位置设置的第一水束2和第二水束3,过一段时间交替使用,注入液体,防止导尿管滑脱造成的感染。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密封连接件17包括连接柱和密封塞,所述连接柱为空腔结构,且所述连接柱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密封塞设置于空腔结构内,用于阻断与外部的连接。

由于在注入液体后,可将第一注射件5和第二注射件从导尿管上取下,为了防止密封连接件17裸露,造成污染,该导尿管还包括连接帽18,所述连接帽18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帽18的内螺纹与所述连接柱上的外螺纹相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注射件5或第二注射件包括注射腔51、活塞52、连接部53、刺入部54,所述连接部53用于和所述连接柱进行连接,所述刺入部54用于刺穿所述密封塞,并将生理盐水或无菌注射用水注入第一水束2或第二水束3。

为了便于直接读取注入或抽出液体的体积,所述注射腔51的外壁上设有刻度线55,用于显示液体的体积。

为了方便将取下的所述第一注射件5或第二注射件保存和也可不将所述第一注射件5或第二注射件从本体部1取下,所述刺入部54的长度小于所述连接部53的长度。当液体注入完成后只需将螺纹后旋少许,刺入部54的顶端从第一进液通道13或第二进液通道12脱出即可完成密封。

为了辅助检查导尿管是否将要发生滑脱,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体部的外壁设有长度刻度6,用于显示插入体内的长度。

为了方便尿液进入出液通道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尿液进口4尿有两个,分别位于插入端14的两侧。

为了保证既能将膀胱内的尿液导出,有能剩余部分尿液,所述第一水束2距插入端14的距离为2-3cm。

在具体使用中,由于男性和女性生理构造的差异,女性使用导尿管的长度一般为20-25cm,男性使用导尿管的长度为40-45mm,因此,所述主体部的长度为20-45cm。

使用时,将导尿管润滑后通过尿道植入膀胱,当有尿液流出后在插入3-5cm,然后向第一水束2内注入10ml左右的液体,当使用7-10天左右,通过第一注射件5将液体抽出,在此同时,通过第二注射件将液体注入第二水束3内,水束大大小几乎不变,整个过程导尿管位置不发生移动,防止尿路感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