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用冷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8522发布日期:2019-02-19 19:09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灸用冷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针灸领域,尤其涉及种针灸用冷针器。



背景技术:

中医药学术要发展,中医药要进入世界生物医学的大循环体系,就离不开中医动物模型的研究,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中医讲究“理—法—方—药”的一致性,既要选择“疾病指标”也要选择“证候指标”。现有技术中的造模方法主要分中医证候和西医病机两种类型,但是依然存在各种问题。

因此,建立中医理论指导下,符合中医临床证候特点的,基于病因和病机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灸用冷针器,其具有通过物理传导降温使针灸针达到冷针的效果,能够广泛用于以寒气为致病因素的疾病模型的制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针灸用冷针器,包括横向支撑杆组、底座、冷冻模具和两个纵向支架,两个纵向支架对称设于底座的上部,所述纵向支架与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纵向支架的内侧设有若干凹槽,所述横向支撑杆组的两端分别设于凹槽中;所述冷冻模具设于横向支撑杆组的上部。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支架的内侧设有多个向上倾斜的挡板,相邻挡板之间形成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上部设有滑槽,所述纵向支架设于滑槽中,纵向支架可在底座上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吸盘,防止因动物挣扎造成装置晃动。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支撑杆组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于凹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冷冻模具的底部设有孔,所述孔用于固定针灸针。

进一步的,所述冷冻模具的内部填充有凝胶。

进一步的,相邻凹槽之间的距离为1~2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横向支撑杆组能够在纵向支架侧面调整高度,通过横向支撑杆组在凹槽中的滑动调节水平距离,使冷冻模型与针灸针对准,便于固定针灸针;

(2)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底部设有吸盘,通过吸盘使装置吸附作用避免因动物挣扎造成装置晃动;

(3)本实用新型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可广泛用于以寒气为致病因素的疾病模型的制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其中,1-横向支撑杆组,2-纵向支架,3-底座,4-凹槽,5-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中医动物模型不能有效研究病因和病机的不足,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针灸用冷针器。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针灸用冷针器,包括横向支撑杆组1、底座3、冷冻模具和两个纵向支架2,两个纵向支架2间隔一定距离对称设于底座3的上部。

所述底座3的上部对称设有两个滑槽,所述纵向支架2设于滑槽中,纵向支架2可在底座上滑动,便于纵向支架2与底座3的安装;在底座3的上部两个滑槽中间的部分设有U型槽,所述U型槽用于放置动物固定装置,所述动物固定装置根据动物类型的不同选择现有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底座3的底部两端设有吸盘5,所述吸盘5为真空吸盘,用于防止因动物挣扎造成装置晃动。

所述纵向支架2为矩形结构,纵向支架2的内侧(两个纵向支架2相对侧为内侧)固定有多个挡板,所述挡板与纵向支架2有一定的夹角,相邻挡板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横向支撑杆组1的凹槽4,相邻凹槽4之间的距离为1~2cm。

所述横向支撑杆组1有多组,其具体数量根据针灸针的位置及数量而定。

所述横向支撑杆组1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撑板固定在一起,所述支撑板设于凹槽4中,支撑板的形状及尺寸与凹槽4相适配,避免过多的分散冷冻模具的冷度。

所以支撑杆的厚度不易过厚,宽度不易过宽,以能够支撑起冷冻模具为宜;实际应用中根据冷冻模具的重量选择支撑杆的尺寸。

所述冷冻模具设于横向支撑杆组1的上部,冷冻模具可以为立方体或其他封闭结构,只要保证具有底部具有平面,便于放置在横向支撑杆组1的上部即可。

所述冷冻模具的底部钻孔,所述孔用于固定针灸针,孔的大小略大于针灸针的针柄横切面直径即可,不宜过大,以免凝胶露出。

所述冷冻模具上设有用于充填凝胶的孔,凝胶和冷凝模具在使用之前需在冰箱中冷冻,凝胶冷冻为半固体状态。

本申请的原理为:十二正经是气血运行通路,与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阳气的温煦作用可以温煦脏腑,正常机体消耗阳气以抵御寒邪。以温针灸方法为借鉴制造“冷针灸”,通过物理传导降温使针灸针达到冷针的效果,对经络上重要穴位进行针灸,使寒气侵入相应的脏腑,从而致病。

以大鼠为例,使用时,首先将冷冻过的针灸针针入固定后的大鼠的几个穴位,将动物固定装置放置于底座3上的U型槽中。

然后取与针灸针对应数量的经冷冻后的冷冻模具和相应数量的横向支撑杆组1,调节横向支撑杆组1的高度及间距,保证暴露在大鼠体外的针灸针部分套进冷冻模具底部的孔中。

向冷冻模具中填充冷冻后的凝胶,使凝胶与套入冷冻模具中的针灸针充分接触,通过物理传导降温使针灸针达到冷针的效果;如果针灸时间长,可以不断更换冷冻模具内的凝胶,以保持持续降温。

本申请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能够广泛用于以寒气为致病因素的疾病模型的制作,例如用于肾阳虚证、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制作。既符合中医临床证候特点的,又基于病因和病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