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套管及其更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9839发布日期:2019-02-10 23:41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管套管及其更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气管套管及其更换器。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患者,大多处于昏迷状态。由于长期带管,大量痰栓干燥结痂在气管套管内壁,不易吸出,又不能强行刮、捅。导致气管套管堵塞,故需时常更换气管套管。

但气管切开时,由于体位关系、术中牵拉颈前肌肉及组织,在术者及助手牵开的情况下,放入气管套管,致皮肤、肌肉、气管软骨环等开口不在同一腔道,当拔除气管套管需要更换时,致原切开腔道消失,从原皮肤切口想再次放入新的气管套管时,非常困难。况且此时,患者因拔除气管套管,处于缺氧窒息状态,如在数秒内不能快速放入气管套管,极有可能造成患者窒息死亡,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一种可以轻松快速更换气管套管的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管套管更换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气管套管更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外套接且均呈弧形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头部设置有若干个侧孔,管身具有刻度尺,尾部设置有连接头;所述内管长于外管,外管套接在内管头部一侧且露出至少一个侧孔。

所述内管尾部设置的连接头两端内外侧均设置有螺纹。

一种带更换器的气管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外套接且均呈弧形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头部设置有若干个侧孔,管身具有刻度尺,尾部设置有连接头;所述内管长于外管,外管套接在内管头部一侧且露出至少一个侧孔;

所述外管头部设置有插接头,管身设置有固定圈。

所述插接头通过软管连接到固定圈上;所述固定圈具有一对侧翼(8),侧翼上有穿孔。

所述固定圈上还连接有套囊,所述套囊包括依次连接的胶塞、囊部和连接于固定圈的细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优点:基本上全为塑料制品,灭菌严格, 配套齐全;部分合成塑料类套管无内套管,减少护士工作量;自带套囊,便于联接呼吸机;减少误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管、2-外管、3-侧孔、4-刻度尺、5-连接头、6-插接头、7-固定圈、8-侧翼、9-穿孔、10-套囊、11-胶塞、12-囊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管套管更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外套接且均呈弧形的内管1和外管2;所述内管1头部设置有若干个侧孔3,管身具有刻度尺4,尾部设置有连接头5;所述内管1长于外管2,外管2套接在内管1头部一侧且露出至少一个侧孔3。

所述内管1尾部设置的连接头5两端内外侧均设置有螺纹。

一种带更换器的气管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外套接且均呈弧形的内管1和外管2;所述内管1头部设置有若干个侧孔3,管身具有刻度尺4,尾部设置有连接头5;所述内管1长于外管2,外管2套接在内管1头部一侧且露出至少一个侧孔3;侧孔3用于吸引痰液、血液。

所述外管2头部设置有插接头6,管身设置有固定圈7。插接头6接于患者气管,固定圈用于将气管套管固定在患者颈部。

所述插接头6通过软管连接到固定圈7上;所述固定圈7具有一对侧翼8,侧翼8上有穿孔9。侧翼8以及穿孔9可以将气管套管更好地固定在患者颈部。

所述固定圈7上还连接有套囊10,所述套囊10包括依次连接的胶塞11、囊部12和连接于固定圈的细管。

本实用新型的理论依据来源于脑血管介入手术操作Seldinger技术。

具体的操作过程为:先向患者现有的气管套管腔中,置入外管1,到达气管套管头端后,从其内芯插入带刻度的内管2,并超过外管1头端约1cm,内管2头端带有侧孔,以便吸引痰液、血液。内管2尾端接入吸痰管,接入负压吸引,吸除痰液,保持管道通畅,防止窒息。痰液吸除干净后,在内管2尾端接入氧气管道,并加大氧气流量。剪断患者原气管套管固定带,并随外管1弧度退出原气管套管,套入需要更换的新套管,并顺外管1弧度,快速推入原气管切口内,固定带子,拔出外管1,内管2,更换完毕。

此更换过程,最长15秒。且全程监测血氧饱和度,均在气管套管通畅,氧气供应充足的情况下进行,避免了以往更换套管,造成出血流入气管腔,痰液不易吸出,不能及时放入新套管,造成患者窒息的危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