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频脉冲的医疗康复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6919发布日期:2018-09-28 18:40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频脉冲的医疗康复器械。



背景技术:

中频电疗法,应用频率为1000 ~100,000Hz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中频电疗法。临床常用的有干扰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和等幅正弦中频(音频)电疗法三种。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有电脑中频电疗机、电脑肌力治疗机问世,并应用于临床。中频电流的特点:1.无电解作用,中频电流是正弦交流电。由于是交流电,作用时无正负极之分。亦不产生电解作用,所以使用时操作简单,电极一般(铅板和一层绒布)。2.降低组织阻,增加作用深度机体组织相当于一小电容器,对交流电显示的容抗,可用XC=1/2πfc表示,从式中可知,f越高则XC越小。因此,中频电流可以克服机体组织电阻,而达到较大的作用深度。3.对机体组织有兴奋作用中频电流单一周期不能引起一次兴奋,由于哺乳动物运动神经每次兴奋后有一个绝对不应期,持续时间约1ms左右,因此为使每个刺激都能引起一次兴奋,频率不能大于1KHz,为此将1000Hz以下的频率定为低频电流。而中频电流频率在1KHz~100KHz之间,已不能每次刺激都引起一次兴奋,需综合多个刺激的连续作用才能引起一次兴奋,即所谓中频电刺激的综合效应。4.中频电对神经肌肉刺激的特点中频电流对皮肤感觉神经刺激引起的是一种舒适的振动感(大强度时者有不适的束缚感),这种刺激不会引起痛纤维的兴奋。因此中频电流作用时可以使用较大的电流强度来引起深部肌肉强烈地收缩,但不致引起电极下的烧灼刺痛感。目前认为,低频感应电流只能兴奋正常的神经肌肉,而中频交流电(尤其频率为6000Hz者)仍有可能兴奋变性的神经肌肉。有人提出6000~8000Hz的中频电流作用时,肌肉收缩阈与痛阈有明显的分离现象,即在此频率内,使肌肉发生强烈收缩而不引起疼痛。5.由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的生理学特点幅度恒定的中频电流虽有上述优点,但它由于幅度无变化易为人体所适应,目前临床上已用低频(0~150Hz)电流调制中频电流,使中频电流的幅度随低频电流的频率发生变化。因此,这种电流兼有低、中频电流的特点,且由于其波形、波幅、频率、调幅度的不断变化,人体不易适应。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这类电流有干扰电流和调制中频电流,经过整流的脉冲中频电又可进行药物离子导入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频脉冲的医疗康复器械,是背景技术中所指出以中频电疗法为技术基础而研发的新型的中频脉冲的医疗康复器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上述的技术问题所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中频脉冲的医疗康复器械,其主要构造有:设备基壳、设备外罩、外贴片、脉冲调节模块、脉冲形成腔、脉冲产生片a、脉冲产生片b、导热片、发热棒、正电极、负电极,所述的设备基壳内开有脉冲形成腔;所述的脉冲形成腔中心位置竖向设有导热片,导热片背面紧贴固定有发热棒;

所述的导热片左右两侧位置分别设有脉冲产生片a、脉冲产生片b;所述的脉冲产生片a与正电极相连接,所述的脉冲产生片b与负电极相连接;所述的脉冲形成腔内填充有脉冲调节模块;脉冲调节模块的底面分别与脉冲产生片a、脉冲产生片b相接触;所述的脉冲调节模块控制脉冲产生片a、脉冲产生片b耦合所产生的中频脉冲强度输出的控制;

所述的脉冲调节模块外侧面吸附有外贴片,且外贴片双面设有导电凝胶;所述的外贴片被设备外罩所卡合,并且设备外罩底部扣卡于设备基壳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贴片按照导电凝胶的电阻大小分为8-16种不同规格的贴片。

进一步地,所述的脉冲调节模块外包裹有金属片。

进一步地,所述的正电极、负电极接于中频脉冲产生设备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设备外罩外表覆有硅胶膜。

进一步地,所述的设备外罩正面上设有4-8个弧形凹坑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脉冲形成腔内填充有脉冲调节模块;脉冲调节模块的底面分别与脉冲产生片a、脉冲产生片b相接触;脉冲调节模块控制脉冲产生片a、脉冲产生片b耦合所产生的中频脉冲强度输出的控制;脉冲调节模块外侧面吸附有外贴片,且外贴片双面设有导电凝胶的技术手段,实现了中频脉冲的医疗康复器械的制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中频脉冲的医疗康复器械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中频脉冲的医疗康复器械的设备基壳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中频脉冲的医疗康复器械的核心部件结构图。

图中1-设备基壳,2-设备外罩,3-外贴片,4-脉冲调节模块,5-脉冲形成腔,51-脉冲产生片a,52-脉冲产生片b,53-导热片,6-发热棒,7-正电极,8-负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中频脉冲的医疗康复器械,其主要构造有:设备基壳1、设备外罩2、外贴片3、脉冲调节模块4、脉冲形成腔5、脉冲产生片a51、脉冲产生片b52、导热片53、发热棒6、正电极7、负电极8,所述的设备基壳1内开有脉冲形成腔5;所述的脉冲形成腔5中心位置竖向设有导热片53,导热片53背面紧贴固定有发热棒6;

所述的导热片53左右两侧位置分别设有脉冲产生片a51、脉冲产生片b52;所述的脉冲产生片a51与正电极7相连接,所述的脉冲产生片b52与负电极8相连接;所述的脉冲形成腔5内填充有脉冲调节模块4;脉冲调节模块4的底面分别与脉冲产生片a51、脉冲产生片b52相接触;所述的脉冲调节模块4控制脉冲产生片a51、脉冲产生片b52耦合所产生的中频脉冲强度输出的控制;

所述的脉冲调节模块4外侧面吸附有外贴片3,且外贴片3双面设有导电凝胶;所述的外贴片3被设备外罩2所卡合,并且设备外罩2底部扣卡于设备基壳1上。

所述的外贴片3按照导电凝胶的电阻大小分为8-16种不同规格的贴片。

所述的脉冲调节模块4外包裹有金属片。

所述的正电极7、负电极8接于中频脉冲产生设备上。

所述的设备外罩2外表覆有硅胶膜。

所述的设备外罩2正面上设有4-8个弧形凹坑槽。

本实用新型核心在于:采用一个小型的模块集成了中频脉冲的调制终端的输出。通过发热棒6的电加热,再通过导热片53的热传导,可以使得脉冲形成腔5内实现一定的温度,由于脉冲调节模块4外包裹有金属片,因此脉冲形成腔5内所产生的温热能够通过脉冲调节模块4外包裹的金属片传导到外贴片3上,因此针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温热的电疗作用。

在设计中,设备外罩2正面上设有4-8个弧形凹坑槽,其作用是用于辅助性的吸附患者康复位置的皮肤,从而使得外贴片3的导电凝胶能够稳固的固定于患者的患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