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2441发布日期:2019-01-18 19:31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



背景技术: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热敷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患者身体的康复。目前还缺少一种对患者按摩的同时还能够进行热敷的设备,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方便对患者进行按摩和热敷治疗。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包括一组底座,其特征是:每个所述底座上均固定连接有滑槽,每个所述滑槽上均螺纹连接有螺栓,每个所述滑槽内均设置有滑柱,对应的两个所述滑柱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柱,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柱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柱和第三连接柱,所述第三连接柱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托架,所述电机托架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柱与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杆一端的销轴上铰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设置在第三滑轨内,所述第三滑轨的上端的销轴铰接在第一支撑柱上,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下段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柱上,所述第三滑轨下端的销轴上铰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第一滑轨内,所述第一滑轨下端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设置在第二滑轨内,所述第二滑轨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柱上,所述滑板下端固定连接有穿过所述第二滑轨的弹性连接柱,所述弹性连接柱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端下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每个所述连接板下端固定连接有热敷器,所述固定板下端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端固定连接有动力块,所述动力块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弹簧,每个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板的内侧,所述动力块内设置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穿过所述固定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摆动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摆动块的扇形,所述热敷器为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患者趴卧在在床上,操作人员拧送螺栓,通过调节每个滑柱在对应的滑槽内的位置来调节高度,当调节到合适的高度后,拧紧螺栓,通过螺栓挤压滑柱来起到固定作用,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连杆转动,连杆带动第二滑块在第三滑轨内运动,并且带动第三滑轨摆动,第三滑轨下端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轨内滑动,并且带动第一滑轨摆动,第一滑轨带动滑板在第二滑轨内滑动,滑板通过固定板和连接板带动热敷器摆动,动力块内的内置电机带动对应的摆动块转动,由于摆动块为扇形,转动的过程重心一直在变化,又动力块两端连接有弹簧,使得动力块摆动,因为滑板和固定板通过弹性连接柱连接,使得滑板下端的整个设备颤动,达到对患者进行往复按摩热敷的效果,帮助麻醉后的病人尽快复苏。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操作简单,通过热敷器热敷的同时,也能完成对机体的按摩,帮助机体尽快恢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摆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二。

图中:1、连杆,2、电机,3电机托架,4、第一滑轨,5、滑板,6、固定板,7、热敷器,8、动力块,9、摆动块,10、弹簧,11、底座,12、滑槽,13、螺栓,14、滑柱,15、第一连接柱,16、第二连接柱,17、第二滑轨,18、第一支撑柱,19、第一滑块,20、第二滑块,21、第三滑轨,22、连接杆,23、连接板,24、第二支撑柱,25、第三连接柱,26、弹性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组底座11,每个所述底座11上均固定连接有滑槽12,每个所述滑槽12上均螺纹连接有螺栓13,每个所述滑槽12内均设置有滑柱14,对应的两个所述滑柱14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柱15,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柱15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柱16和第三连接柱25,所述第三连接柱25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24,所述第二支撑柱2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托架3,所述电机托架3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柱24与连杆1固定连接,所述连杆1一端的销轴上铰接有第二滑块20,所述第二滑块20设置在第三滑轨21内,所述第三滑轨21的上端的销轴铰接在第一支撑柱18上,所述第一支撑柱18的下段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柱16上,所述第三滑轨21下端的销轴上铰接有第一滑块19,所述第一滑块19设置在第一滑轨4内,所述第一滑轨4下端固定连接有滑板5,所述滑板5设置在第二滑轨17内,所述第二滑轨17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柱15上,所述滑板5下端固定连接有穿过所述第二滑轨17的弹性连接柱26,所述弹性连接柱26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两端下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3,每个所述连接板2下端固定连接有热敷器7,所述固定板6下端铰接有连接杆22,所述连接杆22下端固定连接有动力块8,所述动力块8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弹簧10,每个所述弹簧10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板23的内侧,所述动力块8内设置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穿过所述固定块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摆动块9。

所述摆动块9的扇形,所述热敷器7为圆形,热敷器7采用现有技术的产品,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患者趴卧在在床上,操作人员拧送螺栓13,通过调节每个滑柱14在对应的滑槽12内的位置来调节高度,当调节到合适的高度后,拧紧螺栓13,通过螺栓13挤压滑柱14来起到固定作用,启动电机2,电机2的输出轴带动连杆1转动,连杆1带动第二滑块20在第三滑轨21内运动,并且带动第三滑轨21摆动,第三滑轨21下端带动第一滑块19在第一滑轨4内滑动,并且带动第一滑轨4摆动,第一滑轨4带动滑板5在第二滑轨17内滑动,滑板5通过固定板6和连接板23带动热敷器7对准患者背部上下移动,动力块8内的内置电机带动对应的摆动块9转动,由于摆动块9为扇形,转动的过程重心一直在变化,又动力块8两端连接有弹簧10,使得动力块8摆动,因为滑板5和固定板6通过弹性连接柱26连接,使得滑板5下端的整个设备颤动,达到对患者进行往复按摩热敷的效果,帮助病人尽快康复。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