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创口敷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0618发布日期:2019-03-15 19:42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创口敷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卫生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创口敷贴。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创口敷贴得到了普遍的使用,作为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外科用药,创口敷贴具有包扎、止血、防止伤口进一步感染的作用,适合于创口较为表浅,外观整齐干净、出血不多而又不需要缝合的小伤口使用,起到暂时的止血,保护创面、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创口敷贴一般包括长条形的胶布,胶布中间设有药物层,胶布外层为护创层,其通过药物层来对伤口进行辅助治疗和防止感染,通过创口敷贴覆于伤口表面来阻止伤口的进一步感染。然而,现有市面上的创口敷贴结构过于简单,使用时存在伤口易感染化脓、杀菌效果不好、容易感染的缺陷;另外,由于胶布以及护创层采用的是弹性平布或非弹性平布,这样的平布结构贴在皮肤上,透气性差且非常不舒适,若贴于关节部位还容易影响到关节的正常活动,长时间贴用会使伤口和伤口周围的皮肤发白、变软,引发细菌的继发性感染导致伤口恶化。同时由于创口敷贴带药物辅料后存在一定的厚度,容易导致敷贴面与创面不容易平整紧密贴合、中间容易留有室隙,产生疤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创口敷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创口敷贴,包括依次连接的硅胶层、粘胶体层、压力施加层、聚氨酯层和藻酸盐敷料层,所述粘胶体层的面积大于所述聚氨酯层的面积,所述压力施加层与聚氨酯层形状相一致,所述藻酸盐敷料层的面积大于聚氨酯层的面积且小于粘胶体层的面积,所述压力施加层和聚氨酯层相叠加并位于粘胶体层的中心位置,所述压力施加层与聚氨酯层相粘合的一侧均匀分布有多个圆形凸起,所述聚氨酯层呈环形设置,且所述聚氨酯层的中心位置形成有圆形腔,所述圆形腔内依次连接有胶原蛋白层、水性凝胶层和止血中药层,所述藻酸盐敷料层上分布有网状微孔,所述藻酸盐敷料层上覆盖有护面纸。

作为优选,所述压力施加层与粘胶体层之间连接有吸水垫。

作为优选,所述硅胶层的厚度为1~3mm。

作为优选,所述硅胶层的外表面粘接有防水层。其中所述防水层由防水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硅胶层与粘胶体层连接的一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压力施加层和聚氨酯层位于所述凹陷部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硅胶层和粘胶体层上均设置有透气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创口敷贴,结构设计合理,对皮肤无刺激,对创口具有止血、防水、保护伤口的作用,同时,藻酸盐敷料层直接与皮肤相接触,以达到持续作用伤口的目的;当藻酸盐敷料层应用到伤口上时,材料中的钙离子会与伤口渗液当中的钠离子进行钙钠离子的交换,材料中的海藻酸钙部分或全部转化成海藻酸钠,水不溶的海藻酸钙慢慢地转换为水溶性的海藻酸钠,从而使大量的水分进入藻酸盐敷料层内部而形成一种水凝胶体,从而使伤口保持在一个湿润的适宜伤口愈合的理想环境,加快伤口愈合速度。

2、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计硅胶层,以使创口敷贴与周边皮肤紧密贴合,不留间隙折痕,不仅可以很好的防止灰尘和细菌的进入,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创面愈合,周边被粘胶层和防粘隔离层包裹密封,有利于药效的维持。

3、聚氨酯层呈环形设计,使胶原蛋白层、水性凝胶层和止血中药层设置于聚氨酯层内,对各药物起到隔离密封保护的作用,聚氨酯层内的药物由藻酸盐敷料层上的网状微孔作用于伤口,以对伤口起到修复作用,能够避免伤口留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创口敷贴的一种实施方式沿横向的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创口敷贴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沿横向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创口敷贴的再一种实施方式沿横向的截面图;

图4为图1所示创口敷贴的仰视图;

以上各图中:1、硅胶层;2、粘胶体层;3、压力施加层;31、圆形凸起; 4、聚氨酯层;5、藻酸盐敷料层;51、网状微孔;6、胶原蛋白层;7、水性凝胶层;8、止血中药层;9、护面纸;10、吸水垫;11、防水层;12、凹陷部; 13、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创口敷贴,包括依次连接的硅胶层1、粘胶体层2、压力施加层3、聚氨酯层4和藻酸盐敷料层5,所述粘胶体层2的面积大于所述聚氨酯层4的面积,所述压力施加层3与聚氨酯层4形状相一致,所述藻酸盐敷料层5的面积大于聚氨酯层4的面积且小于粘胶体层2的面积,所述压力施加层3和聚氨酯层4相叠加并位于粘胶体层2的中心位置,所述压力施加层3与聚氨酯层4相粘合的一侧均匀分布有多个圆形凸起31,所述聚氨酯层4呈环形设置,且所述聚氨酯层4的中心位置形成有圆形腔,所述圆形腔内依次连接有胶原蛋白层6、水性凝胶层7和止血中药层8,所述藻酸盐敷料层上分布有网状微孔51,所述藻酸盐敷料层5上覆盖有护面纸9。

需要具体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创口敷贴直接贴在创口上,硅胶层1与周边皮肤能够紧密贴合,不留间隙折痕,不仅可以很好的防止灰尘和细菌的进入,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创面愈合。所述压力施加层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对伤口施加压力,促进伤口愈合,而伤口周边区域不会受到挤压。聚氨酯层4 可提供必须的强度与创口直接接触所需的弹性,且聚氨酯层4内的药物由网状微孔51压出而作用于伤口有利于药效的维持,藻酸盐敷料层5直接与皮肤相接触,以达到持续作用伤口,使伤口保持在一个湿润的适宜伤口愈合的理想环境,加速伤口止血愈合。

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压力施加层3与粘胶体层2之间连接有吸水垫 10。

进一步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硅胶层1的厚度为1~3mm。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硅胶层1的外表面粘接有防水层11。所述防水层11由防水材料制成。

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硅胶层1与粘胶体层2连接的一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凹陷部12,所述压力施加层3和聚氨酯层4位于所述凹陷部12内。

进一步如图4所示,所述的硅胶层1和粘胶体层2上均上设置有透气孔 13。

本实用新型的创口敷贴,结构设计合理,对皮肤无刺激,对创口具有止血、防水、保护伤口的作用,同时,藻酸盐敷料层5直接与皮肤相接触,以达到持续作用伤口,且聚氨酯层4内的药物可通过藻酸盐敷料层5上的网状微孔51作用于伤口,当藻酸盐敷料层5应用到伤口上时,材料中的钙离子会与伤口渗液当中的钠离子进行钙钠离子的交换,材料中的海藻酸钙部分或全部转化成海藻酸钠,水不溶的海藻酸钙慢慢地转换为水溶性的海藻酸钠,从而使大量的水分进入纤维内部而形成一种水凝胶体,使伤口保持在一个湿润的适宜伤口愈合的理想环境,加速伤口愈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