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护理用重症病人移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4190发布日期:2018-11-23 18:54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护理用重症病人移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医疗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医疗护理用重症病人移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重症科病人进行移床护理时,如何能实现病床间、手术台间的转移,始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现在医院里常用的转移方法是“床单转移法”:两个医护人员分别握住床单的一侧,依靠床单将病人完成转移,这样不但需要多名医护人员共同操作,劳动强度大,且对重症病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极易发生二次伤害,而人工抬举,则更加不切实际。因此亟需一种针对重症病人设计的专用移床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护理用重症病人移床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疗护理用重症病人移床装置,包括底板、固定板、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和传动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部和所述固定板底部的四个角处均固接有铰接块,所述底板上的铰接块均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固定板上的铰接块均铰接有第二连杆,四个所述第一连杆的活动端分别与对应的四个所述第二连杆的活动端通过铰接轴铰接,前后对应的两组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铰接轴之间均固接有传动柱,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分别活动穿过右侧和左侧的所述传动柱,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与所述传动柱的连接处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通过连接杆固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固接有转动把手,所述固定板的上部设有活动板,所述固定板的左右两侧设有对称的滑槽,所述活动板的左右两侧设有对称的滑条,所述滑条与对应的所述滑槽滑动配合。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上的螺纹旋向相反。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的两端均设有限位环。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底板底部的四个角处均设有万向轮。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活动板的外侧设有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转动把手带动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转动,由于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上的螺纹旋向相反,转动把手正转时,在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的带动下,两个传动柱均朝连接杆方向移动,从而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逐渐折叠,固定板和活动板下移,同理,转动把手反转时,两个传动柱均朝远离连接杆的方向移动,从而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逐渐由折叠状态变成平直状态,此时,固定板和活动板上移,从而可通过转动把手实现固定板和活动板的高低调节,且活动板可在任意高度停止,以将活动板调节到与不同高度的病床或手术床平齐的状态,在转移病人时,无需抬举病人,转移安全性更高,然后拉动活动板的把手,将活动板从固定板上的滑槽内拉出一部分,将病人缓慢的挪到活动板上,再将活动板推回,然后将装置推到另一病床前,采用相同的方式将病人卸下即可。整个过程无需抬举病人或通过床单左右移动病人,仅需要将病人缓慢移动到伸出的活动板上即可,使用安全性极高,避免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也大大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本装置结构简单稳定,操作方便,适合在医院中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板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连接杆;3-第一螺纹杆;4-第二螺纹杆;5-传动柱;6-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铰接块;9-固定板;901-滑槽;10-万向轮;11-限位环;12-活动板;1201-滑条;1202-把手;13-转动把手;14-铰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请参阅图1-3,一种医疗护理用重症病人移床装置,包括底板1、固定板9、第一螺纹杆3、第二螺纹杆4和传动柱5,底板1上部和固定板9底部的四个角处均固接有铰接块8,底板1上的铰接块8均铰接有第一连杆6,固定板9上的铰接块8均铰接有第二连杆7,四个第一连杆6的活动端分别与对应的四个第二连杆7的活动端通过铰接轴14铰接,前后对应的两组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7的铰接轴14之间均固接有传动柱5,第一螺纹杆3和第二螺纹杆4分别活动穿过右侧和左侧的传动柱5,第一螺纹杆3和第二螺纹杆4与传动柱5的连接处为螺纹连接,第一螺纹杆3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螺纹杆4的一端通过连接杆2固接,第一螺纹杆3的另一端固接有转动把手13,固定板9的上部设有活动板12,固定板9的左右两侧设有对称的滑槽901,活动板12的左右两侧设有对称的滑条1201,滑条1201与对应的滑槽901滑动配合。

第一螺纹杆3和第二螺纹杆4上的螺纹旋向相反,此种设计,当第一螺纹杆3和第二螺纹杆4同时转动时,两个传动柱5的移动方向始终相反,从而实现固定板9高度的调节。

第一螺纹杆3和第二螺纹杆4的两端均设有限位环11,限位环11可防止第一螺纹杆3或第二螺纹杆4在传动柱5上脱落而影响传动。

底板1底部的四个角处均设有万向轮10,万向轮10便于装置移动。

活动板12的外侧设有把手1202。

使用时,通过转动把手13带动第一螺纹杆3和第二螺纹杆4转动,由于第一螺纹杆3和第二螺纹杆4上的螺纹旋向相反,转动把手13正转时,在第一螺纹杆3和第二螺纹杆4的带动下,两个传动柱5均朝连接杆2方向移动,从而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7逐渐折叠,固定板9和活动板12下移,同理,转动把手13反转时,两个传动柱5均朝远离连接杆2的方向移动,从而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7逐渐由折叠状态变成平直状态,此时,固定板9和活动板12上移,从而可通过转动把手13实现固定板9和活动板12的高低调节,且活动板12可在任意高度停止,以将活动板12调节到与不同高度的病床或手术床平齐的状态,在转移病人时,无需抬举病人,转移安全性更高,然后拉动活动板12的把手1202,将活动板12从固定板9上的滑槽901内拉出一部分,将病人缓慢的挪到活动板12上,再将活动板12推回,然后将装置推到另一病床前,采用相同的方式将病人卸下即可。整个过程无需抬举病人或通过床单左右移动病人,仅需要将病人缓慢移动到伸出的活动板12上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一端”、“另一端”、“端部”、“上”、“下”、“内”、“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