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揉捏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3640发布日期:2019-02-22 22:13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胸部揉捏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按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胸部揉捏按摩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女性的乳房健康问题一直困扰和影响女性的身体,乳房缺少足够的按摩,加之长时间受胸衣压制,乳房血液循环缓慢给女性的乳房造成不健康隐患,常见问题有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囊肿等疾病,通过长期胸部按摩加速乳房血液循环可以达到缓解和预防。丰满乳房是女性美的象征,其饱满的程度取决于遗传因素和青春期营养因素,青春期的发育不良和年龄变化及哺乳后的生理变化而导致的乳房扁平,通过胸部按摩加速乳房血液循环,刺激唤醒胸部内纤维细胞及脂肪细胞的二次发育再生,从而达到丰胸增大效果。这些通过按摩达到的效果依靠人力手按很难坚持持久,需要有按摩器来辅助按摩,目前现有胸部按摩器,大都使用偏心转子马达产生振动,马达放置在盒内再放进文胸内衣,各种的胸部按摩器都采用了偏心转子马达振动,这种振动马达胸部按摩器,对胸部按摩也能达到一定效果但效果不佳,振动舒适度不佳,达不到全方位按摩效果的缺陷。本发明胸部揉捏按摩器能高仿真人手按摩手法,解决了这一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胸部揉捏按摩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是:所述机身有机体腔体和俩半球弧形对称连接一体的机壳,机体腔体内左右各布置有一组对称平面定轴轮系,直流双头电机驱动电机传动蜗杆,电机传动蜗杆与主动齿轮连体的涡轮啮合,传动左右对称平面定轴轮系,每组平面定轴轮系有8个模数及直径相同、双排对称布置的从动齿轮和一个主动齿轮 ,所述主动齿轮啮合轮系中间两个对称从动齿轮传动,中间对称从动齿轮啮合侧从动齿轮传动,所述平面定轴轮系各左右或上下对称边缘从动齿轮中心轴与机体表平面按摩盘上偏心摇臂连接,左右两边两组带弧度按摩架与偏心摇臂连接,偏心摇臂连接从动齿轮中心轴传动按摩架,按摩架上有不同数量按摩球组合多种按摩手,按摩手外套有按摩布衣,按摩盘轴系间凹槽内有炭纤维红外线发热管 。胸部揉捏按摩器有控制系统,包括外接电源,控制开关,微电脑芯片,有安全电压12v直流电炭纤维红外线发热管,有PCB线路板,板上有单片MCU、电阻、信号接收器、电源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电源输入接口、电机马达接口、控制器开关接口、炭纤维红外线发热管接口,各接口分别连接线路板,各组件一体化组成一个单片机处理微电脑小系统;控制器开关操作板功能有,一键启动开关、正反揉捏、揉捏速度调节、发热温度调节,机体外表平面按摩盘左右两边两组带弧度按模架与偏心摇臂连接,偏心摇臂连接传动齿轮中心轴传动,按摩架上有按摩球多种组合按摩手,按摩手外套有按摩布衣。

揉捏式胸部按摩器,按摩架上偏心摇臂,传动不同数量按摩球组合的多种按摩手,达到高仿真人手按摩效果。

下边根据胸部揉捏按摩器做更详细附图说明:

附图说明:

图1.A面.轮系电机布置示意图。

图2.A面.机体内腔下剖视图。

图3.A面.机体内腔最下层剖视图。

图4.B面.轮系布置示意图。

图5.B面.机体内腔上剖视图。

图6.B外机身按摩盘平面示意图。

图7.摇臂部件对比示意图。

图8. 按摩架部件对比示意图。

图9. 按摩球部件对比示意图。

图10.轮系电机两种平直布置对比示意图。

图11.轮系平直两种布置传动对比示意图。

图12.轮系平直与竖直布置电机对比示意图。

图13.轮系电机两种竖直布置对比示意图。

图14.轮系两种竖直传动对比示意图。

图15.轮系7组与9组平直和竖直布置对比示意图。

图16.轮系平直与竖直布置机体腔内对比示意图。

图17.轮系平直竖直布置按摩盘对比示意图。

图18.轮系平直布置按摩手松开手示意图。

图19.轮系平直布置按摩手上揉示意图。

图20.轮系平直布置按摩手手捏示意图。

图21.轮系平直布置按摩手下揉捏示意图。

图22.轮系竖直布置按摩手松开手示意图。

图23.轮系竖直布置按摩手左揉捏示意图。

图24.轮系竖直布置按摩手捏示意图。

图25.轮系竖直布置按摩手右揉捏示意图。

图26.胸部揉捏按摩器。

附图说明图号标示,有A、B两面标注,是轮系和轴系正反面及机体内腔的上下腔体:

A1、A2、A3、A4从动齿轮;A5、从动齿轮中心轴;A6、直流双头电机;A7、电机传动蜗杆;A8、蜗杆头部;A9、涡轮;A10、主动齿轮和涡轮中心轴 ;A11、主动齿轮;A12、机身内齿轮轮系内腔;A13、从动齿轮中心轴底座;A14、主动齿轮和涡轮中心轴底座;A15、涡轮内腔;A16、主动齿轮腔;A17、蜗杆头部定位固定套环;A18、输入电源连接插口;A19、电机腔;A20、机身限位凹凸卡位;A21、机身内轮系周边空腔;AA、控制器开关安装槽;B1、B2、B3、B4、从动齿轮;B5、从动齿轮中心轴;B10、主动齿轮和涡轮中心轴;B11、主动齿轮;B12、从动齿轮内腔;B13、从动齿轮中心轴;B14、主动齿轮中心轴顶座;B16、主动齿轮内腔;B20、机身限位凹凸卡位;B21机身内轮系腔边缘空腔;BB、PCB线路板腔;MB、炭纤维发热管线口;M1、螺丝卡控口;M2、从动齿轮中心轴;M3、炭纤维发热管;M4、机身壳;M5、偏心摇臂凹槽腔;M6、机身平面按摩盘;M7、炭纤维发热管凹槽腔;A、B、C、偏心摇臂;C—D按摩架、B—D 按摩架、A—D 按摩架;D1、摇臂轴;D2、摇臂环;D3、高按摩球;D4、按摩球螺旋杆;D5、按摩球弹簧;D6、矮按摩球;D7、矮按摩球螺旋杆;D8、矮按摩球弹簧;D9、5组合按摩手;D10、4组合按摩手;D11、3合按摩手 ;D12、按摩架滚动轴承;D13、排式组合按摩手;F1、轮系平直布置A;F2、轮系平直布置B;F3、轮系平直布置A齿轮转动方向指示;F4、轮系平直布置B齿轮转动方向指示;F5、轮系竖直布置A;F6、轮系竖直布置B;F7、轮系竖直布置A齿轮转动指示;F8、轮系竖直布置B齿轮转动指示;F9、轮系平直布置C齿轮转动指示;F10、轮系平直布置机体腔电机显示;F11、轮系竖直布置机体腔电机显示;F12、轮系平直布置机体按摩盘显示;F13、轮系竖直布置机体按摩盘显示;E1、轮系平直布置按摩手松开式;E2、轮系平置按摩手上揉捏;E3、轮系平置按摩手揉捏;E4、轮系平置按摩手下揉捏;E5、轮系竖直置放按摩手松开式;E6、轮系竖直置放按摩手左揉捏;E7、轮系竖直置放揉捏式;E8、轮系竖直置放右揉捏;E9、揉捏胸部按摩器半圆弧形外壳;E10、按摩器绑带;E11、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胸部揉捏按摩器附图在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

机体腔有A、B两块合扣一起,在机体内形成空腔,左右腔各放置有一组对称平面定轴轮系,双头双向输出直流电机蜗杆与定轴轮系主动齿连体的涡轮啮合驱动左右对称轮系,两组轮系各有8个模数及直径规格相同对称布置的从动齿轮圆柱太阳齿与主动齿轮圆柱太阳齿轮啮合传动,轮系所示是A、B正反面,布置在A、B两块机体腔合扣形成内腔的空腔内。

在图1.A面.轮系电机结构布置示意图:所示A面在机体左右腔室内,各有一组模数及规格相同对称平面布置定轴轮系,所述每组轮系各有两组圆柱太阳齿从动齿轮A1、A2、A3、A4 ,还包括一个涡轮A9和与之浇注连体的主动齿轮A11圆柱太阳齿轮,主动齿轮A11与从动齿轮A3啮合传动,根据齿轮啮合异侧传动现象,各啮合齿轮相互转动方向不同;定轴轮系还包括从动齿轮中心轴A5分别与从动轮系A1、A2、A3、A4浇注固定连接,上下端靠近齿轮盘位置有肩头;定轴轮系有动力直流双头电机A6马达驱动,双头电机直径在50mm左右,电机两端双头电机传动蜗杆A7分别与左右腔室定轴轮系涡轮A9啮合,驱动主动齿轮A11传动从动齿轮A3,涡轮A9与主动齿轮A11浇注连体,蜗杆选用直径模数与涡轮A9模数匹配,电机转数选用必须是按摩器适配要求;蜗杆头部A8套有滚动轴承固定在(图2所示A17蜗杆头部定位固定套环内);涡轮A9模数比主动齿轮A11模数小很多,齿数比A11多很多,通过与电机传动蜗杆A7啮合具有减速效果,带动主动齿轮A11转动传动左右轮系,涡轮厚度是电机半径左右厚;胸部按摩器揉捏速度要求不快,根据选定电机转数和蜗杆齿模数,制定涡轮齿数,控制系统设置有电阻作为二次控速,机械变速性能会更稳定,选用电机转速、蜗杆、涡轮,输出减速转数需是按摩器所需的一个标准转速(快、中、慢)匹配;左右轮系主动齿轮和涡轮中心轴 A10与涡轮A9、主动齿轮A11固定浇注连接,上下端靠近齿轮盘位置有肩头;主动齿轮A11与从动齿轮A3啮合传动,模数及厚度相同,从动齿轮中心轴A5间需要保持一定合理轴距传动偏心摇臂及按摩架,齿轮精确直径要在开模时制定,图中所示主动齿轮比从动齿轮大是便于清晰显示涡轮和蜗杆所放大,在实施制作中,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一样大或根据转速设置大小,齿轮模数相同。

在图2.A面.机体内腔底部剖视图:参见图1,图2.A面所示是图1轮系及电机腔体结构透视效果,所述机身内齿轮轮系内腔A12左右对称,平面规格高度一致;从动齿轮中心轴底座A13是多边菱形底座,从动齿轮中心轴A5端部滚动轴承外圈有浇注多边菱形与底座匹配;主动齿轮和涡轮中心轴底座A14设置同从动齿轮中心轴底座A13是多边菱形底座,比从动齿轮中心轴底座A13凹深很多,在机体腔底层;涡轮内腔A15在腔体底部,比机身内齿轮轮系内腔A12凹深很多,主动齿轮腔体A16与机身内齿轮轮系内腔A12是一个平面;蜗杆头部A8蜗杆头部定位固定套环A17,在涡轮内腔A15与主动齿轮腔A16中间位置;输入电源连接插口A18布置在俩半球弧形机身外壳中间位置下端;电机腔A19在腔体中间最底部,电机直径在50mm左右,电机腔外壳壁面会部分凸出俩弧形外壳中部(见图26所示,E9);机身限位凹凸卡扣A20在A面表层,通过凹凸卡位控制A、B机体不错位,卡位周围有加劲;机身内轮系腔周边空腔A21设置成蜂窝状减轻机身重量。

在图3.A面机体内腔底层剖视图中:图3所示是图2腔体最底部,主动齿轮和涡轮中心轴底座A14,是机体内腔左右轮系主动齿轮A11和涡轮A9中心轴底座,涡轮内腔A15是涡轮A9内腔体在左右定轴轮系腔体底部最深处;蜗杆头部定位固定套环A17,是电机传动蜗杆A7蜗杆头部A8定位固定套环,在腔体中部;电机腔体A19位置在机身弧形外壳中部(见图26所示,揉捏胸部按摩器半圆弧形外壳E9),是机身腔体最底层;控制器开关安装槽AA外口在机身外壳靠上缘与机体内连通。

在图4.B面轮系布置示意图中所示:图4所示是图1正面,B1-B11对应图1所示A1-A11,图示,从动齿轮B1箭头指示顺时针方向转动;从动齿轮B2与从动齿轮B1异向转动;从动齿轮B3与从动齿轮B2异向转动和从动齿轮B1是同向转动;从动齿轮B4与从动齿轮B2同向转动,同从动齿轮B3、B1异向转动(齿轮啮合异侧传动现象),揉捏胸部按摩器要实现揉捏按摩,需要有合理的轴距和异向同步转动的轴系才能实现(图18—25所示),从动齿轮B1、B2异向,轴距要求不合理,从动齿轮B1、B4异向转动,轴距合理,根据齿轮啮合异侧转动关系,从动齿轮B2、B3在轮系中起传动作用配合实现从动齿轮B1和从动齿轮B4间的合理轴距;从动齿轮中心轴B5与从动轮系浇注固定连接,从动齿轮B1、B4中心轴需要伸展至机身外按摩盘,从动齿轮B2、B3中心轴不用伸展至机身外按摩盘;主动齿轮和涡轮中心轴B10不用伸展至机身外,上下端固定在机身腔顶部和底部;主动齿轮B11与从动轮系在一个平面布置,所示逆时针方向转动,与从动齿轮B3异侧转动(正面没有涡轮A9;直流双头电机A6;电机传动蜗杆A7;蜗杆头部A8 ,这些结构布置在A面)

在图5.B面.机体内腔上剖视图中:图5所示是图2.A面机体内腔顶部,背面是按摩盘(图6),机身腔图2.A与图5.B两部分合扣一起,在机体内形成空腔,图1所示左右定轴轮系及动力电机组件布置在空腔内;所示机身内从动齿轮内腔B12在机体腔左右两边对称平面布置;从动齿轮中心轴B13端部有多边菱形顶座,是图1所示A2、A3从动齿轮中心轴A5顶座,中心轴端部套有一个滚动轴承,轴承外浇注有多边菱形,卡装在从动齿轮中心轴B13顶端对应菱形卡座,不用伸展出机身外;主动齿轮中心轴顶座B14 ,主动轮中心轴顶端固定在顶座,同从动齿轮中心轴B13,不用伸展出机身外,有滚动轴承套中心轴端部固定在多边菱形顶座;主动齿轮内腔B16与从动齿轮内腔B12平;机身限位凹凸卡位B20,同图2所示机身限位凹凸卡位A20相互卡扣;B21机身内轮系腔边缘空腔,同图2所示A21设置成蜂窝状减轻机身重量; PCB线路板腔BB,放置安装PCB线路板位置;炭纤维发热管线口MB与按摩盘外连通,是发热管连接线下端插入PCB线路板孔口,连接线经过发热管线口串出机身外连接炭纤维发热管M3(图6所示);从动齿轮中心轴M2是B1、B4中心轴(图4所示),套有一个滚动轴承,轴承外浇注有多边菱形,卡装在腔体顶端菱形卡座,从动齿轮中心轴M2串过滚动轴承内圈,伸展至机体腔外(图6所示)按摩盘。

前述图1至图5,图中所示,是机身腔体内一个整体结构,磨具浇注出来的效果是,图2与图3机身壳连体,图3所示是最下层,图2所示腔体在图3上层;图5是机身内腔体顶端部可移动分体盖,与图2、3合扣组成机体内空腔体,图1所示对称平面定轴轮系放置在空腔体内,视图面安装朝下,图4是轮系正面安装朝上;图中所示标注A是在下层,标注B在上层。

现在把机体内各部件组装起来。

组装先从最下层图3所示开始。

第一步:图1所示蜗杆头端部A8套上一滚动轴承,A6直流双头电机连同A8蜗杆头部,套上带滚动轴承,一同安装在电机腔A19和A17蜗杆头部定位固定套环内,螺丝固定压紧蜗杆头部定位固定套环A17、电机腔A19上压盖,盖上面必须低于从动齿轮内腔B12平面3-5mm左右;

第二步:安装固定AA控制器开关,连接线顺边缘线槽绕至电机腔A19上缘热胶固定,控制开关也可用有线开关和无线遥控开关;

第三步:在主动齿轮和涡轮中心轴底座A14上安装主动齿轮和涡轮中心轴 A10 ,中心轴靠近齿轮肩头加垫片,在主动齿轮和涡轮中心轴 A10底端部加套滚动轴承,中心轴肩头加垫片压在滚动轴承内圈,滚动轴承外圈有浇注多边菱形,与主动齿轮和涡轮中心轴底座A14相对应位置多边菱形座卡牢固定,涡轮A9与电机传动蜗杆A7啮合,检查涡轮A9与涡轮内腔A15腔壁保持正常间隙,主动齿轮A11与主动齿轮腔A16腔壁保持正常间隙,中心轴上端肩头加垫片;

第四步:安装左右轮系从动齿轮A1、A2、A3、A4,在从动齿轮中心轴系A5底端部加套与主动齿轮和涡轮中心轴 A10端部相同的滚动轴承,同主动齿轮和涡轮中心轴底座A14一样,固定卡牢在从动齿轮中心轴底座A13位置,主动齿轮和涡轮中心轴底座A14与从动齿轮中心轴底座A13底座相同,主动齿轮A11啮合从动齿轮A3同步转动,左右轮系从动齿轮中心轴M2月牙角必须向内对称安装布置,使偏心摇臂按设计预期效果同步运行(如图5所示从动齿轮中心轴M2月牙角方向置放),中心轴靠近齿轮肩头加垫片压在滚动轴承内圈,中心轴上端肩头加垫片(图示不同是主动齿轮和涡轮中心轴底座A14比从动齿轮中心轴底座A13位置凹陷一个涡轮厚度)检查从动齿轮A3与主动齿轮A11啮合,机身内齿轮轮系内腔A12腔壁保持正常间隙;

第五步:机身腔内显示部件已全部安装,接下来把图5机身上腔盖安装扣合,图5上腔盖腔体与前述所示是分体,背面是机身外平面按摩盘,图5所示 BB是 PCB线路板腔,在PCB线路板腔BB位置安装PCB线路板,插好AA控制器和电机电源线接口及电源输入线接口电连接,电线热胶固定。

第六步:在图5 所示机体上盖腔内,在主动齿轮中心轴顶座B14 与主动齿轮和涡轮中心轴底座A14底座相同的滚动轴承,在从动齿轮中心轴B13位置加与从动齿轮中心轴底座A13相同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相对应位置有多边菱形卡座,炭纤维发热管连接线下端插入PCB线路板上插口,连接线经过炭纤维发热管线口MB串出机身腔外按摩盘F3,从动齿轮中心轴M2将串过滚动轴承中孔伸展出机身外按摩盘,中心轴与滚动轴承中孔及机身限位凹凸卡位A20、机身限位凹凸卡位B20各部位对齐,适度加压扣合,图5所示机身上盖与下机身扣合,加锁螺丝(图6所示螺丝卡控口M1),机身腔内所有显示部件组装完毕。

在图6.B外机身按摩盘平面示意图中:螺丝卡控口M1,螺丝锁住机身限位凹凸卡位A20、机身限位凹凸卡位B20,松开螺丝卡控口M1螺丝可打开机体;从动齿轮中心轴M2、从动齿轮B1、B4,从动齿轮中心轴B5,通过从动齿轮中心轴顶端连接偏心摇臂传动按摩架,安装偏心轴摇臂位置留有肩头,肩头上端轴同偏心摇臂厚度同高;炭纤维发热管M3,发热管固定布置最高位必须低于机身平面按摩盘M6平面3-5mm左右,直流12V炭纤维红外线发热管,最高发热温度60度左右,开机设置人体适宜接受温度,发热管连接PCB线路板单片机,通过控制器开关AA控制器指令传输至单片机处理微电脑二次控温调节温度;机身壳M4,厚度在10-15mm左右,壳内缘有厚高6-8mm直角槽,按摩衣拉锁一边固定在机身壳内缘直角槽,用与同机身壳内缘8字形压环扣合直角槽,螺丝锁压固定;偏心摇臂凹槽腔M5,深度在安装偏心摇臂高度不超出机身平面按摩盘M6平面;机身平面按摩盘M6,平面比机身壳M4缘底10mm左右;炭纤维发热管凹槽M7边缘口与M6平。

在图7、8、9中.摇臂、按摩球及按摩架部件对比示意图中:A、B、C、偏心摇臂,A比B长、B比C长,摇臂A最长,在使用摇臂A时,俩按摩架A—D之间揉捏间距会小,适合乳房较小女性使用,型号叫A;使用摇臂B时,俩按摩架B—D之间揉捏间距比使用摇臂A间距大,适合乳房中大女性使用,型号叫B;摇臂C比较短,在使用摇臂C时俩按摩架C—D之间揉捏间距较大,适合乳房丰满女性使用,型号叫C;C—D按摩架,厚度8-10mm左右弧度较大,配摇臂C使用,摇臂C较短,按摩手揉捏时按摩架不会相互碰撞;B—D按摩架,厚度同C—D,配摇臂B使用,摇臂B比C长,避免按摩手相互碰撞,按摩架弧度比C—D按摩架弧度小;A—D按摩架,厚度同C—D,配摇臂A使用,弧度较小,轮系中心轴间距固定关系,摇臂C、B可以使用A—D按摩架,摇臂A不能使用B—D按摩架、C—D按摩架;摇臂轴D1,是摇臂与按摩架连接轴,高度在安装按摩架使机身平面按摩盘M6平面与按摩架保持5—8mm左右间距,在适当高度有肩头,摇臂轴座处有滚动轴承浇注固定,摇臂轴牢固固定在滚动轴承内圈;摇臂环D2,是固定连接在从动齿轮中心轴M2顶端(图6所示),从动齿轮中心轴M2顶端有螺丝锁压固定;高按摩球D3,直径15mm左右与成年人手指相当,高度50mm左右,外套硅胶指套;按摩球螺旋杆D4,高度45mm左右,直径在8-10mm左右,按摩球弹簧能牢固旋上为准,按摩球弹簧旋上固定在螺旋杆上;按摩球弹簧D5,直径在能牢固旋上按摩球螺旋杆为准,高度在80—100mm左右与成年人手指长度,相当于按摩手指,弹簧弹性硬度适中,在弹簧底座位置,按摩架上有固定弹簧的螺旋柱与按摩架连体,直径同按摩球螺旋杆D4,高度在20mm左右,旋上弹簧与按摩球螺旋杆D4中间隔有一定高度空间,使按摩手按摩时产生一定揉度;矮按摩球D6,直径同高按摩球D3高度25mm左右,外套硅胶指套;矮按摩球螺旋杆D7,直径同按摩球螺旋杆D4高度在20mm左右;矮按摩球弹簧D8,直径和硬度同按摩球弹簧D5高度在40—50mm左右,在弹簧底座位按摩架上有固定弹簧的螺旋柱与按摩架连体,直径同按摩球螺旋杆D4,高度在15mm左右与矮按摩球螺旋杆D7中间隔有一定空间高度,使按摩手按摩时产生一定揉度;5组合按摩手D9,有高矮5组按摩球组成;4组合按摩手D10,有4组高矮按摩球组成; 3组合按摩手D11,有3组高矮按摩球组;按摩架滚动轴承D12,浇注在按摩架上固定滚动轴承,摇臂轴D1牢固卡装在轴承内圈,摇臂轴顶端有螺丝锁压加固按摩架;排式组合按摩手D13,有多个高按摩球排列组成,按摩揉捏时像手掌揉搓;D9、D10、D11,分别有3、4、5组高矮按摩球组成,适合穴位按摩,可以是6、7、8、9、10组按摩球组成,不同的组合按摩手在按摩时感觉和效果都会不同,乳房有乳根穴、乳中穴、天溪穴、中府穴、天池穴、膻中穴、六大穴位。

在图6、图7、8、9中,。是机体外按摩盘上组件,现在与机体内组合就完成整体胸部揉捏按摩器组装。

第一步:把炭纤维发热管固定布置在凹槽内,管上缘必须低于机身平面按摩盘M6平面3-5mm左右,压上护罩螺丝锁压固定,插好连接线接口,固定连接线。

第二步:把摇臂环D2套在从动齿轮中心轴M2,螺丝锁压固定,图6所示左右按摩盘从动齿轮中心轴M2月牙角向内对称,装上摇臂效果是摇臂轴D1停止方向是向左右两边对称,在摇臂轴D1各加一小垫片,装上按摩架,把按摩架滚动轴承D12内圈套压在摇臂轴上用螺丝锁压固定,在按摩架固定弹簧的螺旋柱旋上高矮按摩球,从动齿轮中心轴M2月牙角向内对称装上按摩手所示是按摩手松开手(图18所示。

第三步:按摩衣半边拉锁与机身壳内缘半边拉锁扣合,拉上拉锁给按摩手套好按摩衣,套上绑带(图26所示),胸部揉捏按摩器组装完毕。

在图10.轮系电机两种平直布置对比示意图中: F1轮系平直布置A,涡轮近离电机,蜗杆相对短(图1轮系布置);F2、轮系平直布置B;电机远离涡轮,使用蜗杆相对长,F1优于F2;

在图11.轮系平直两种布置齿轮传动对比示意图中: F3、轮系平直布置A齿轮转动方向指示,同(图4轮系布置);F4、轮系平直布置B齿轮转动方向指示和F3相反,左右轮系边轮转动异向,符合使用,组件通用;

在图12.电机平直与竖直布置对比示意图中:F1、轮系平直布置A(图1轮系布置);F5轮系竖直布置A,齿轮转动效果同F1,电机在中间位置,机身外观显示电机在半球弧形外壳中间与轮系平直布置A F1不同,组件通用;

在图13.轮系电机两种竖直布置对比示意图中:F5轮系竖直布置A,F6轮系竖直布置B,电机布置位置在中间相同,轮系传动方向相反,效果相同,组件通用;

在图14.轮系两种竖直传动对比示意图中:轮系竖直布置A齿轮转动指示F7,轮系竖直布置B齿轮转动指示F8,轮系传动箭头指示方向所示是F5、F6正面显示;

在图15.轮系7组合与9组合平直和竖直布置对比示意图中:轮系平直布置C齿轮转动指示F9与轮系平直布置A齿轮转动方向指示F3轮系组合不同,传动边轮异向加轴距效果相同,F9主动轮同时与4个从动轮啮合传动,会增大主动轮磨损;

在图16.轮系平直与竖直布置机体腔内对比示意图中:轮系平直布置机体腔电机显示F10同(图2 )平直,F11是轮系竖直布置机体腔电机显示,磨具不同腔体结构不同;

在图17.轮系平直与竖直布置按摩盘对比示意图中:F12轮系平直布置机体按摩盘显示,按摩盘左右轴距大,F13轮系竖直布置机体按摩盘显示,轴距上下大;

现在根据轮系不同布置对比,跟着下图16-19演示一遍按摩效果,偏心摇臂左边顺时针方向转动,右边逆时针转动,左右摇臂异向同步转动,演示中使用摇臂B及B—D按摩架,轮系平直布置,按摩手竖直揉捏按摩。

在图18.轮系平直布置按摩手松开手示意图中:演示使用轮系平直布置,F12按摩盘左右轴距大,摇臂B,B—D按摩架,3组合按摩手D11,F12所示摇臂B位置显示左右对称,E1所示按摩手是松开手状态;

在图19.轮系平直布置按摩手上揉示意图中:F12所示摇臂B对称向上,E2所示按摩手上揉捏状态;

在图20.轮系平直布置按摩手手捏示意图中:F12所示摇臂B向内对称,E3所示按摩手手捏状态;

在图21.轮系平直布置按摩手下揉捏示意图中:F12所示摇臂B向下对称,E4所示按摩手下揉捏状态。

上图根据摇臂转动在不停改变间距,按摩手揉捏手法所感觉的揉捏力度也会不同,如控制系统改变电机运转方向时,摇臂会改变运转方向,按摩手按摩手法选后会倒转过来;在下图22-25演示一遍轮系竖直布置按摩效果,按摩手平直揉捏按摩,偏心摇臂下边顺时针方向转动,上边逆时针转动,上下摇臂异向同步转动,演示中使用摇臂C及C—D按摩架,5组合按摩手D9和4组合按摩手搭配演示,轮系竖直布置,按摩手平直揉捏按摩。

在图22.轮系竖直布置按摩手松开手示意图中:F13是轮系竖直按摩盘,上下轴距大,F13所示摇臂C上下对称,E5所示按摩手上下松开状态;

在图23.轮系竖直布置按摩手左揉捏示意图中:F13所示上下摇臂C向左对称,E6所示按摩手向左揉捏状态;

在图24.轮系竖直布置按摩手捏示意图中:F13所示摇臂C上下向内对称,E7所示按摩手上下向内捏状态;

在图25.轮系竖直布置按摩手右揉捏示意图中:F13所示上下摇臂C向右对称,E8所示按摩手向右揉捏状态。

在图26.胸部揉捏按摩器中:M4机身壳;E9、机身壳俩半球弧形外壳;E10、揉捏胸部按摩器固定绑带;E11、绑带两端贴合连接魔术贴。

以上所述,平直与竖直两种轮系布置,需在两种产品中独立实现,轮系平直布置和竖直布置,在机身腔体内结构组合会不同,磨具浇注会不同,轮系平直布置与竖直布置分别为两个独立产品,所有组件通用;图F1、F2、F5、F6、F9所示轮系组合不同,实现效果有两种,平直和竖直布置,根据齿轮啮合异侧传动规律,不同的轮系组合或角度方位布置可实现更多种传动效果;控制开关系统有一键开关,正反揉捏、揉捏速度调节、温度调节,按摩手有多种组合,根据按摩需要选用更换不同按摩手。

本说明书中开关控制器和单片机微电脑系统和部分未作详细描述,内容为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定,如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