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5445发布日期:2019-01-22 22:0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持钉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持钉器。



背景技术:

随着牙种植技术的日益成熟,利用牙种植体进行口腔功能重建已成为常规治疗方案。但临床上常常遇到牙槽骨缺损患者,特别是严重骨量不足患者,这样给种植修复带来挑战。通过骨增量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牙槽骨骨量不足的问题,目前较为常见的骨增量技术:引导骨再生技术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Onlay 植骨、牵张成骨术等。其中 GBR 技术应用最为广泛,且效果可预期,其具有以下优点:1.操作较为简单,术后并发症较少;2.患者舒适度较其他骨增量技术要好;3.适用范围广,各种类型的骨缺损均可以使用。但传统 GBR 技术由于屏障膜的机械强度差,对于空间的维持能力不够,仅可用于小范围骨缺损的患者,对于大范围骨缺损的病人,GBR 技术则需要配合使用钛网、钛膜来维持空间形态,但钛网、钛膜的应用常引起软组伤口裂开,植入膜暴露 (10%-70%),最终引起 GBR 技术的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持钉器,用于对膜钉进行安装和拆除,实现临床上对牙种植病症的治疗。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持钉器,其特征是,包括外壳和舌部,所述外壳为管状结构,上方设置上握持部,所述上握持部能够在所述外壳上旋转,所述外壳从上到下逐渐变细,所述舌部为杆状,头部为球形头,球形头上面为平面,下端为三棱柱体凸起,所述舌部穿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球形头和三棱柱体分别露出于所述外壳的两端。

进一步,所述上握持部的中间内凹,所述上握持部设置镂空花纹。

进一步,在所述外壳上靠近下端位置设置下握持部,所述下握持部设置镂空花纹。

进一步,所述上握持部和下握持部的长度为15-25mm。

进一步,所述外壳的下端开叉形成四个圆弧段。

进一步,所述下握持部与外壳下端之间的距离为15-25mm。

进一步,所述上握持部和下握持部之间的距离为15-2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两个上握持部之间的垂直距离使术者大拇指位于下部握持点时,虎口正对上部的握持点,这样的设计一方面使术者握持更加舒适,另一方面可以使新型持钉器握持的更加稳定;

(2) 内部尖端三棱柱形的凸起,正好与膜钉的三棱柱开口相匹配,在固定膜钉时,敲击持钉器上面的球部,则内部受整体向下的力而向下运动,即可将膜钉固定;若膜钉固定的位置不良,我们可以拆卸持钉器,使用内部的三棱柱形凸起对准膜钉上部开口,对位后旋转即可取出膜钉;

(3) 有两种不同长度规格,可以使用于不同高度的GBR技术。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持钉器的一个短尺寸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持钉器的一个长尺寸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外壳下端开叉截面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

1. 外壳; 2. 舌部;

3. 上握持部; 4. 下握持部;

5. 球形头; 6. 三棱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持钉器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1、2,持钉器包括外壳1和舌部2,外壳1为管状结构,上方设置上握持部3,上握持部3能够在外壳上旋转,上握持部3的中间内凹,上握持部3设置镂空花纹。外壳1从上到下逐渐变细。在外壳上1靠近下端位置设置下握持部4,下握持部4设置镂空花纹。

结合参见附图3,舌部2为杆状,头部为球形头5,球形头5上面为平面,下端为三棱柱体6的凸起,舌部2穿于外壳1内,球形头5和三棱柱体6分别露出于外壳1的两端。外壳1的下端开叉形成四个圆弧段。

对于短尺寸的持钉器,上握持部3和下握持部4的长度为15-25mm。下握持部4与外壳1下端之间的距离为15-25mm。对于长尺寸的持钉器,上握持部3和下握持部4之间的距离为15-25mm。

使用时,术者的左手大拇指位于下部握持点,虎口正对上部的握持点,将持钉器的三棱柱凸起与膜钉的三棱柱盲孔配合相对,右手持锤敲击持钉器舌部上面的球,则内部受整体向下的力而向下运动,即可将膜钉固定。若膜钉固定的位置不良,我们可以拆卸持钉器,使用内部的三棱柱形凸起对准膜钉上部开口,此时持钉器下端的开叉将膜钉的头部包住,通过旋转持钉器的头部,即可取出膜钉。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