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肿瘤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0460发布日期:2019-06-05 23:00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肿瘤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肿瘤取样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对肿瘤的临床检查大多需要将肿瘤细胞取样,常用的就是推动针筒内的活塞使其产生负压,将病灶处的细胞吸入针头内,但由于人体的本身结构,病灶处可能存在较多的体液,在吸入组织细胞时会优先吸入体液,造成组织细胞混杂体液出现滑管或者针筒内体液量过多导致细胞吸入量少的现象,影响正常的取样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肿瘤取样装置,该装置取样时能够使组织细胞和体液分离,而且当体液较多时,还可以通过副筒进行存储,进一步拓展集液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肿瘤取样装置,包括主筒及副筒,所述的副筒连通在主筒的后段,在主筒前端连接有穿刺针,在主筒内间隔设置有一号活塞板和二号活塞板,两块活塞板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一号活塞板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滤膜;所述二号活塞板还连接有二号活塞杆,所述副筒内设置有三号活塞板,三号活塞板连接有三号活塞杆;所述主筒前段对应一号活塞板后侧还设置有限位块,主筒前段对应限位块前侧通过连管连接有收集腔,在连管上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所述二号活塞杆连接有端帽。

进一步,所述三号活塞杆也连接有端帽。

进一步,所述主筒前端设置有半球面。

进一步,所述主筒后段对应二号活塞板也设置有限位块。

进一步,所述连管与主筒连接端到限位块的距离大于一号活塞板的厚度。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主筒内设置了两块活塞板,从而将筒体组成两个活塞腔,前侧的活塞腔吸取组织细胞混杂体液,而后侧的活塞腔利用第一活塞板的滤网将体液进行过滤,从而使组织细胞集中在第一活塞板前侧,最终流入收集腔内;并且考虑到体液较多时,还可以通过副筒进行存储,进一步拓展集液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主筒,2-副筒,3-一号活塞板,4-二号活塞板,5-二号活塞杆,6-三号活塞板,7-三号活塞杆,8-穿刺针,9-收集腔,10-限位块,11-阀门,1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肿瘤取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主筒1及副筒2,副筒2连通在主筒1的后段;在主筒1前端加工有半球面,穿刺针8连接在半球面上;主筒1内间隔设置有一号活塞板3和二号活塞板4,两块活塞板之间通过弹簧12连接;一号活塞板3上加工有通孔,通孔内嵌有滤膜,用于将体液和组织细胞分离;二号活塞板4还连接有二号活塞杆5;副筒2内设置有三号活塞板6,三号活塞板6连接有三号活塞杆7;主筒1前段对应一号活塞板3后侧还加工有限位块10,主筒1后段对应二号活塞板4也加工有限位块10;主筒1前段对应限位块10前侧通过连管连接有收集腔9,连管上安装有阀门11,具体的,连管与主筒1连接端到限位块10的距离大于一号活塞板3的厚度。二号活塞杆5和三号活塞杆7连接有端帽。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穿刺器8对准病灶处,拉动二号活塞杆5,一号活塞板3、二号活塞板4内移进行吸附,之后一号活塞板3被限位块10限制移动,二号活塞板4继续移动,通过一号活塞板3的滤膜将体液过滤出来;由于体液量较多,此时拉动三号活塞杆7,拓展集液空间。最终组织细胞集中在第一活塞板3前侧,并流入收集腔9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