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熬药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2122发布日期:2018-10-12 22:11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药熬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熬药锅。



背景技术:

目前,中药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对中药煎熬,为了把中药的有效成分充分析出,需要对中药进行长时间熬制,以使药效完全熬制在药汤中,所以中药的熬制时间较长,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目前为了使药效充分发挥,需要在中药熬制过程中不时地对中药进行搅拌,以使中药充分熬制,但是这个方法需要专人看管,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也使熬制过程更加麻烦,费时费力。加热熬煮时锅底温度太高导致药材容易熬糊,熬好后盛取药液时容易将药渣同时取出。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熬药锅,通过药胆避免药材与锅底接触,无需人工看护,通过加热时产生高压蒸汽对药材进行搅动,使药材的药性能更好的挥发,提高熬煮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熬药锅,包括锅体、锅盖和设于锅体外壁的锅炉把手,所述锅体为圆筒状结构,所述锅体内底中心处设有柱形凸台,所述柱形凸台顶端开设有连接盲孔,所述柱形凸台侧壁上开设有与连接盲孔连通的两个L形卡槽、且两个L形卡槽关于连接盲孔中轴线轴对称,所述连接盲孔孔底固定连接弹簧,所述弹簧顶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锅体内穿设有与锅体相匹配的药胆,所述药胆包括外胆壁和内胆壁,所述外胆壁为与锅体相匹配的柱状结构,所述内胆壁为纵截面呈U字形的凹状结构,所述内胆壁上开设有排气腔,所述内胆壁底端开设有与排气腔相连通的排气盲孔,所述排气腔上端开口与外胆壁和内胆壁之间的腔体连通,所述内胆壁上开设有进液通孔,所述内胆壁底端一体成型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径向设有卡柱,所述内胆壁于连接柱对应位置安装有垂直握把,所述锅体外壁于锅底位置设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设有阀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上,本实用新型还做了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内胆壁的内底于连接柱顶端设有螺纹盲孔,所述螺纹盲孔穿入连接柱内,所述垂直握把底端设有与螺纹盲孔相匹配的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与螺纹盲孔连接。

进一步,所述排气盲孔呈圆形分布在内胆壁底部,所述进液通孔分布于排气盲孔所在圆内部。

进一步,所述垂直握把顶端设有吊环。

进一步,所述锅盖顶端设有隔热柱,所述隔热柱顶端设有锅盖把手。

进一步,所述外胆壁和内胆壁的高度尺寸相等。

进一步,所述锅体侧壁上设有液位管,所述液位管底端与锅体内底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锅体内设有药胆,药胆底部设有进液通孔,将药材放入药胆内直接熬煮,可避免药材被熬糊粘锅,无需人工看守,同时熬煮完毕后将药胆取出,即可滤出药渣,将药液留于锅体内;

2、药胆分为内胆壁和外胆壁,内胆壁与外胆壁之留有一空间,锅体内倒入液体时可与液面形成腔体,药胆上设有排气腔和排气盲孔,在药液加热后腔体内持续产生蒸汽,当达到一定压强后,腔体内部蒸汽经排气腔由排气盲孔排出,排气盲孔排出的蒸汽向上喷射对药胆内药材进行搅动,使药材在药液内一直处于运动状态,有利于药性的散发,提高熬药效率;

3、垂直握把底端通过螺纹柱与螺纹盲孔连接,使得垂直握把可拆卸,垂直握把拆卸后药胆还可用于捣药。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熬药锅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熬药锅实施例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熬药锅实施例中药胆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锅体1、柱形凸台11、连接盲孔12、L形卡槽13、连接弹簧14、挡板15、锅盖2、隔热柱21、锅盖把手22、锅炉把手3、排液管4、阀门41、药胆5、连接柱51、螺纹盲孔511、卡柱52、排气盲孔53、进液通孔54、排气腔55、垂直握把6、螺纹柱61、吊环6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熬药锅,包括锅体1、锅盖2和设于锅体1外壁的锅炉把手3,锅体1为圆筒状结构,锅体1内底中心处设有柱形凸台11,柱形凸台11顶端开设有连接盲孔12,柱形凸台11侧壁上开设有与连接盲孔12连通的两个L形卡槽13、且两个L形卡槽13关于连接盲孔12中轴线轴对称,连接盲孔12孔底固定连接弹簧14,弹簧14顶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5,锅体1内设有与锅体1相匹配的药胆5,药胆5包括外胆壁和内胆壁,外胆壁为与锅体1相匹配的柱状结构,内胆壁为纵截面呈U字形的凹状结构,内胆壁上开设有排气腔55,内胆壁底端开设有与排气腔55相连通的排气盲孔53,排气腔55上端开口与外胆壁和内胆壁之间的腔体连通,内胆壁上开设有进液通孔54,内胆壁底端一体成型设有连接柱51,连接柱51上径向设有卡柱52,内胆壁于连接柱51对应位置安装有垂直握把6,使用时握住垂直握把6将药胆5放入锅体1内部,使卡柱52与柱形凸台11顶端接触,然后转动药胆5,直至卡柱52卡入L形卡槽13内,然后下压药胆5并转动,L形卡槽13扣住卡柱52,弹簧14通过挡板15顶起连接柱51防止松动,然后向药胆5内加入药材和水,加水时水位淹没药胆三分二即可,使外胆壁、内胆壁和液面所形成腔体有足够空间,最后盖上锅盖2进行熬煮;锅体1外壁于锅底位置设有排液管4,排液管4上设有阀门41,熬煮完毕取药液时可通过排液管4直接获取;内胆壁的内底于连接柱51顶端设有螺纹盲孔511,螺纹盲孔511穿入连接柱51内,垂直握把6底端设有与螺纹盲孔511相匹配的螺纹柱61,螺纹柱61与螺纹盲孔511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将药胆5安装在锅体1内部后取下垂直握把6后,可向药胆5内加入药材进行捣药;排气盲孔53呈圆形分布在内胆壁底部,进液通孔54分布于排气盲孔53所在圆内部,这样的结构设计,排气盲孔53与进液通孔54互不干涉,使排气腔55的开设更加方便;垂直握把6顶端设有吊环62,由于垂直握把6在锅体1内部,取出药胆5时垂直握把6温度较高,吊环62的设计在取药胆5时方便取出,避免烫伤;锅盖2顶端设有隔热柱21,隔热柱21顶端设有锅盖把手22,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隔热柱21的隔热,使锅盖把手22温度较低,避免烫伤;外胆壁和内胆壁的高度尺寸相等,这样的结构设计,在连接柱的作用下外胆壁底端距锅体底端必然有一定距离,使得在取药液时可不必取出药胆5,打开阀门41可直接进行取药,锅体1侧壁上设有液位管,液位管底端与锅体1内底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在熬煮过程中,无需打开锅盖2,通过液位管即可了解锅体1内部的药液量,同液位管上设有与锅体1容量相匹配的容量刻度,在加水熬煮时通过液位计观察锅体1内液位能更好的控制注水量,使注水量更精确以便于在适量水体中药材药性能更好的析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熬药锅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