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医用镊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7099发布日期:2019-02-10 23:22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性医用镊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一次性医用镊子。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外科手术用的医疗镊子通常为了防止交叉感染事故,往往采用一次性使用的塑料镊子。

但是现有的塑料医用镊子由于材质原因,在使用时容易造成镊臂变形错位,影响夹持。

因鉴于此,特提出此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次性医用镊子,可以在拆除缝合线时确保两个镊臂的准对性高、能够准确牵拉缝合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次性医用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镊子包括上镊臂和下镊臂,所述上镊臂和下镊臂相对设置,且上镊臂和下镊臂的尾端通过结合部相连;

所述上镊臂上构造有第一上导向结构,所述下镊臂与第一上导向结构对应位置构造有第一下导向结构;

所述上镊臂靠近结合部处构造有第二上导向结构,所述下镊臂与第二上导向结构对应位置构造有第二下导向结构;

所述下镊臂靠近结合部处设有支撑结构,所述闭锁结构与第二上导向结构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导向结构包括第一上导块和第二上导块,所述第一下导向结构包括第一下导块,所述第一上导块和第二上导块前后平行布置且沿上镊臂宽度方向设有间隔,所述间隔用于容纳第一下导块。

优选地,所述第一下导块在第一上导块对应位置构造有第一引导部,在第二上导块对应位置构造有第二引导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上导向结构包括第三上导块和第四上导块,所述第二下导向结构包括第二下导块,所述第三上导块和第四上导块平行布置且沿上镊臂宽度方向设有间隔,所述间隔用于容纳第二下导块。

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两端分别与支撑部和第四上导块通过柔性连接结构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与第四上导块位于第二下导块的同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下导块的上边沿被构造成弧形。

优选地,所述上镊臂和下镊臂外侧均构造有防滑持握部。

优选地,所述结合部尾端构造成弧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医用镊子,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前后两对导向结构的配合,提升了两个镊臂彼此靠近时的准对性,同时设于靠近结合部的支撑结构可以提升增强结合部的抗疲劳强度,从而能够显著增加镊子的开合次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次性医用镊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次性医用镊子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上镊臂 2.下镊臂 3.结合部 4.第一上导块 5.第二上导块 6.第一下导块 7.第三上导块 8.第四上导块 9.第二下导块 10.连接部 11.支撑部 12.防滑持握部 13.夹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2,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次性医用镊子做进一步说明。

所述镊子包括上镊臂1和下镊臂2,上镊臂1和下镊臂2相对设置,且上镊臂1和下镊臂2的尾端通过结合部3相连。结合部3尾端被构造成弧形,防止医护人员在使用时划破一次性医护手套。

上镊臂1内侧中部构造有第一上导向结构,下镊臂2与第一上导向结构对应位置构造有第一下导向结构。所述第一上导向结构包括第一上导块4和第二上导块5,所述第一下导向结构包括第一下导块6,所述第一上导块4和第二上导块5前后平行布置且沿上镊臂1宽度方向设有间隔,所述间隔宽度略大于第一下导块6的宽度,用于容纳第一下导块6。

该设计使镊子在闭合时第一上导块4和第二上导块5可以位于第一下导块6的两侧,起到一个限位的作用,使两个镊臂在闭合时不错位,提高了该镊子在加取时的准确性和易用性。

第一下导块6在与第一上导块4对应位置构造有第一引导部,在第二上导块5对应位置构造有第二引导部。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的设置可以引导第一上导块4和第二上导块5在镊子闭合时沿正确路线移动,避免第一上导块4和第二上导块5发生错位造成镊臂闭合时错位的现象。

上镊臂1靠近结合部3处构造有第二上导向结构,下镊臂2与第二上导向结构对应位置构造有第二下导向结构。

第二上导向结构包括第三上导块7和第四上导块8,所述第二下导向结构包括第二下导块9,所述第三上导块7和第四上导块8平行布置且沿上镊臂宽度方向设有间隔,所述间隔宽度滤大于第二下导块9的宽度,用于容纳第二下导块9。

该设计使镊子在闭合时第三上导块7和第四上导块8可以位于第二下导块9的两侧,起到一个限位的作用,使两个镊臂在闭合时不错位,提高了该镊子在加取时的准确性和易用性。

第二下导块9的上边沿被构造成弧形,方便镊子闭合时第三上导块7和第四上导块8移动到正确位置,避免第三上导块7和第四上导块8发生错位造成镊臂闭合时错位的现象。

下镊臂2靠近结合部3处构造有一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部11和连接部10,连接部10的两端分别与支撑部11顶端和第四上导块8末端通过柔性连接结构连接,使第四上导块8、连接部10和支撑部11形成一种Z型结构。且连接部10和第四上导块8位于第二下导块9的同一侧,避免镊子在闭合时连接部10被第二下导块9阻隔影响闭合效果。

所述支撑结构设于靠近结合部3的位置,可以增强结合部3的抗疲劳强度,增加镊子正常使用的开合次数。

同时,由于第四上导块8、连接部10和支撑部11形成一种Z型结构,使镊子在使用时所述结构不易发生折断,从而避免因连接部10折断对镊子准对性造成影响。

另一方面,该结构也可作为该镊子的毁型装置。当该镊子需要丢弃时,则将上镊臂1和下镊臂2向外侧掰,该结构被拉断,表明该镊子已被使用过,需要丢弃处理,避免重复使用。

另一方面,该结构在镊子闭合时可以作为镊子的后端支点,防止因使用者过度用力捏合上镊臂1和下镊臂2使镊臂因受力形变造成镊臂尖端闭合不紧使夹持物脱落的问题。

同时,该镊子后部设置的导向结构也对前部导向结构起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的该镊子在使用时的准确度。

所述上镊臂1和下镊臂2的外侧还构造有防滑持握部12,方便相关人员在使用时的持握,避免该镊子在使用过程中打滑。

所述上镊臂1和下镊臂2的尖端可根据实际需要构造成圆头或平头,在本实施例中上镊臂1和下镊臂2尖端采用的是圆头设计。

所述上镊臂1和下镊臂2的前端还构造有夹持部13,上镊臂1和下镊臂2的夹持部13可以在镊子闭合时啮合,增加夹持的摩擦力,提高夹持效果和准对度。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实用新型构思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该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