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食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1764发布日期:2019-03-22 19:49阅读:1356来源:国知局
人工食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工食管。



背景技术:

许多食管疾病行食管切除后需重建食管,目前通常采用胃、空肠和结肠等自体器官,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并发症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医疗行业的发展,人工材料原位重建食管将成为可能,这将大幅度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对其他器官的影响,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人工食管大致包括人工材料型人工食管、生物型人工食管及生物复合材料型人工食管。其中,人工材料型人工食管的制作材料主要为金属材料和不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缺乏韧性和弹性、组织相容性差,容易与机体发生排斥反应,无法与周围组织固定、容易脱落等。生物型人工食管一般用动物的管状器官或用膜状组织制成管状结构制备而成(一般取自猪、狗的组织或器官),其材料来源广泛,制作的成本较低,但具有容易脱落且新生食管狭窄等缺点。

生物复合材料型人工食管相较于前两者,通常由可降解的生物材料胶原蛋白壳聚糖和不可降解的材料聚氨酯制作,可降解的生物材料能诱导周围组织的爬行,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行吸收,同时满足了生物相容性与支撑性。但是,人体食管的生长速度较慢,而人工食管由于结构缺陷,不利于人体组织的长入,因此为人体食管的重建带来了障碍。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人体组织长入人工食管速度较慢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提高人体组织长入人工食管速度的人工食管。

一种人工食管,所述人工食管包括管道主体,所述管道主体包括第一层与第二层,所述第一层与第二层均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所述第二层套设于所述第一层外且覆盖所述第一层的外侧壁,所述第二层的侧壁呈网状结构。

上述人工食管,两端开口的管道主体可移植至人体内并与人体食管连通,由于其管道主体的第二层的侧壁呈网状结构,因此有利于人体组织的生长与附着,从而避免该人工食管过早脱落,有助于人体食管的重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层的侧壁包括多个菱形网格,多个所述菱形网格呈矩阵排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层与第二层均由左旋聚乳酸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道主体还包括外覆盖层,所述外覆盖层覆盖于所述第二层的外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覆盖层由壳聚糖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道主体还包括内覆盖层,所述内覆盖层覆盖于所述第一层的内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人工食管还包括缝合线,所述缝合线连接于所述管道主体并向远离所述管道主体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缝合线远离所述管道主体一端设有缝合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人工食管还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套设于所述管道主体外侧壁,所述缝合线穿过所述固定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环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环分别设置于所述管道主体两端。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人工食管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人工食管的管道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人工食管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人工食管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人体食管的重建的人工食管100,该人工食管100包括管道主体10。

其中,如图2所示,管道主体10包括第一层12与第二层14,第一层12与第二层14均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第二层14套设于第一层12外且覆盖第一层12的外侧壁,第二层14的侧壁呈网状结构。

上述人工食管100,两端开口的管道主体10可移植至人体内并与人体食管连通,由于其管道主体10的第二层14的侧壁呈网状结构,因此有利于人体组织的生长与附着,从而避免该人工食管100过早脱落,有助于人体食管的重建。

具体地,第一层12的内外侧壁的表面光滑,从而减少了食物的推动作用,预防由于食物推动作用而造成人工食管100早期脱落。第二层14的侧壁包括多个中空的菱形网格,多个菱形网格间隔排列,从而有利于人体组织长入该第二层14中,有利于人体食管的重建。可以理解,第二层14的网格的具体形状不限于此,可根据不同需要设置,也可为圆形、多边形等。

进一步地,第一层12在径向方向上的厚度为1.5mm~3mm,第二层14在径向方向上的厚度为1.5mm~3mm,菱形网格的相邻网格的间距为3mm~5mm,管道主体10的外径为25mm~30mm,长度为50mm~150mm,从而与人体结构相适应,且达到所需的使用时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层12与第二层14均由左旋聚乳酸形成,左旋聚乳酸具有无毒性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可放置在人体内而不会对人体造成较大影响。而且,左旋聚乳酸被人体的吸收时间较长,通常达到了三个月以上,从而可预防新生食管狭窄。此外,左旋聚乳酸脱落后可进入胃中并被胃酸消化,因此无需用通过胃镜取出,从而为患者带来了极大便利,改善了治疗体验,节省了医疗资源。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层12与第二层14一体化设置并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而成,从而可快速成型且尺寸形状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可以理解,第一层12与第二层14的成型方式不限于此,可根据需要选择。

请参阅图3及图4,在一实施例中,管道主体10还包括外覆盖层20,外覆盖层20覆盖于第二层14的外侧壁。具体地,该外侧壁的厚度为0.2mm~3mm并由壳聚糖形成,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并能促进人体组织生长,从而有利于人体食管的重建。而且,壳聚糖可直接被人体组织吸收,因此无需通过胃镜取出。

在一实施例中,管道主体10还包括内覆盖层30,内覆盖层30覆盖于第一层12的内侧壁,以对第一层12与第二层14起到支撑作用。具体地,内覆盖层 30的厚度为0.1mm并由硅胶形成,硅胶在脱落后可由消化道排出人体,也无需通过胃镜取出。由于内覆盖层30的厚度较薄、整体体积较小,因此脱落后的内覆盖层30不会造成消化道梗阻,避免引起并发症。

在一实施例中,人工食管100还包括缝合线40,缝合线40穿设于管道主体 10的侧壁以连接于管道主体10,可穿过人体食管壁并打结固定,从而实现人工食管100的固定及与人体食管的相互吻合。具体地,缝合线40一端穿入管道主体10侧壁,然后再从管道主体10侧壁穿出,从而连接于管道主体10上。管道主体10两端均设有多根缝合线40,且两端的缝合线40分别沿管道主体10的周向间隔设置,从而可将管道主体10两端均牢固地连接于人体食管上。

进一步地,每条缝合线40远离固定管道主体10的两端均设有缝合针50,从而可方便地引导缝合线40穿过人体食管壁,剪除缝合针50后可即可将缝合线40打结固定。

更进一步地,人工食管100还包括用于进一步固定缝合线40的固定环60,两个固定环60分别套设于管道主体10两端的外侧壁,固定环60沿周向开设有多个过孔,缝合线40通过过孔穿过固定环60伸出固定环60外。具体地,固定环60由涤纶材料制成,因此不具有生物相容性而使缝合线40始终保持固定状态,固定环60在中心轴线方向上的尺寸为2mm~6mm,因此具有较小的体积,从而掉落至消化道后也可顺利排出体外而避免造成消化道梗阻。

上述人工食管100,由左旋聚乳酸形成的管道主体10有利于人体组织长入管道主体10,而且吸收时间较长,从而避免人工食管100过早脱落或被人体吸收。由壳聚糖形成的外覆盖层20可被人体组织吸收并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以促进人体组织生长。而且,不可吸收的固定环60与内覆盖层30的体积较小,因此脱落后不会造成消化道梗阻。此外,可通过缝合针50引导缝合线40穿过人体食管的管壁以固定该人工食管100,加快手术进程,减小患者的创伤。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