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外救援固定背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6853发布日期:2018-11-07 20:41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野外救援固定背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救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野外救援固定背心。



背景技术:

目前,人员在野外受伤,尤其是胸腔及颈椎骨折了,不能轻易移动,容易二次受伤,但是受伤人员需要移动到能够进行治疗的场所,现有的方法一般都是将受伤人员抬到担架上,但是在移动到担架的过程中,受伤人员还是容易二次受到伤害,当胸腔及颈椎骨折骨折时,这种伤害是致命的,而大的救援设备体积大,不适合野外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野外救援固定背心。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该固定背心包括背心主体和充气颈套,其中背心主体包括左前片、右前片和后片,所述的后片设置有折叠层,所述的折叠层通过后片底部的拉链隐藏在后片的夹层内,其中左前片和后片通过第一绑带连接,右前片和后片通过第二绑带连接,左前片和右前片通过第三绑带连接,所述的第一绑带、第二绑带和第三绑带均至少为三组,所述的左前片和右前片均设置第一插板袋,后片设置第二插板袋,所述的第一插板袋和第二插板袋内均可以插入固定插板,所述的充气颈套包括前颈套和后颈套,其中后颈套通过粘扣固定在背心主体的后片上,前颈套通过粘扣固定到背心主体的左前片和右前片,前颈套和后颈套的侧面通过粘扣粘结固定,前颈套和后颈套分别连接有手持充气装置,后片和折叠层的两侧均缝制有管套,用于当需要对伤员进行搬运救治时,管套内插入支撑管,支撑管前端套入头枕,由其他人员前后抬起,不需要二次搬运伤员。

所述的第一插板袋为四个。

所述的第二插板袋为二个。

所述的手持充气装置包括充气管和挤压器,由于手持充气装置为现有常规技术,再次不做累述。

所述的支撑管采用伸缩式,便于携带。

所述的头枕为两侧设有管套的软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野外救援固定背心体积小,折叠之后便于携带,方便伤员各种位置直接固定,对于胸腔及颈椎受伤情况,可以给予固定,防止二次受伤,同时不需要伤员再次移动,可以直接在管套内插入支撑管,变成简易担架,搬运伤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前片和右前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后片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充气颈套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前片、2右前片、3后片、4折叠层、5拉链、6第一绑带、7第二绑带、8第三绑带、9第一插板袋、10第二插板袋、11前颈套、12后颈套、13-1充气管、13-2挤压器、14管套、15支撑管、16头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6所示,一种野外救援固定背心,包括背心主体和充气颈套,其中背心主体包括左前片1、右前片2和后片3,所述的后片3设置有折叠层4,所述的折叠层4通过后片3底部的拉链5隐藏在后片3的夹层内,左前片1和后片3的左侧边均设有第一绑带6、其中左前片1和后片3通过第一绑带6连接,右前片2和后片3的右侧边均设有第二绑带7,右前片2和后片3通过第二绑带7连接,左前片1和右前片2通过第三绑带8连接,所述的第一绑带6、第二绑带7和第三绑带8均至少为三组,所述的左前片1和右前片2均设置第一插板袋9,后片3设置第二插板袋10,所述的第一插板袋9和第二插板袋10内均可以插入固定插板,用于支撑固定伤员的上半身,防止骨折等发生产生二次伤害,所述的充气颈套包括前颈套11和后颈套12,其中后颈套12通过粘扣固定在背心主体的后片3上,前颈套11通过粘扣固定到背心主体的左前片1和右前片2,前颈套11和后颈套12的侧面通过粘扣粘结固定,前颈套11和后颈套12分别连接有手持充气装置,后片3和折叠层4的两侧均缝制有管套14,用于当需要对伤员进行搬运救治时,管套14内插入支撑管15,支撑管15前端套入头枕16,由其他人员前后抬起,不需要二次搬运伤员。

所述的第一插板袋9为四个。

所述的第二插板袋9为二个。

所述的手持充气装置包括充气管13-1和挤压器13-2,由于手持充气装置为现有常规技术,再次不做累述。

所述的支撑管15采用伸缩式,便于携带。

所述的头枕16为两侧设有管套14的软布。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当伤员在野外受伤时,如果伤员采用坐姿,可以直接将背心主体的左前片1、右前片2和后片3通过第一绑带6、第二绑带7和第三绑带8相互绑系连接,将背心主体固定到伤员的身上,如果伤员颈部没有受伤,充气颈套可以不通过粘扣粘结固定到背心主体上,通过确定伤员受伤的部位,将固定插板插入相对应的第一插板袋9和第二插板袋10内,如果骨折面积不大,可以有选择的插入固定插板,防止固定插板面积太大,伤员太过受束缚,增加不适感。

如果伤员受伤,需要运送到其他区域进行救治,将后片3底端的拉链5打开,拉出折叠层4,将支撑管15插入管套14内,将头枕16两侧的管套14套到支撑管15上,直接将伤员抬走。

如果伤员颈部受伤,需要将前颈套11和后颈套12分别通过粘扣固定到左前片1、右前片2和后片3上,通过手持充气装置将前颈套11和后颈套12充满气体,用于支撑颈部,防止二次错位,再次受伤。

如果伤员采用卧姿,可以将后片3至于平整位置,伤员轻轻移动到后片3位置,左前片1和右前片2通过第一绑带6、第二绑带7和第三绑带8将背心主体连接而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