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误吸胃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3301发布日期:2019-03-30 09:11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误吸胃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防误吸方法及胃管。



背景技术:

误吸是液体、异物、口咽分泌物、胃内容物吸入到呼吸道的过程,误吸在有吸入高危因素的人群中发生率很高,例如术后、全麻、意识不清、脑血管疾病、食管功能障碍,尤其在老年患者中发生率极高,特别是不被识别的隐性吸入。误吸导致的吸入性肺炎危害健康,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急需一种防误吸胃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误吸方法及胃管,能更好地解决胃内容物等吸入至呼吸道的问题,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防误吸胃管,用于防止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误入呼吸道,所述防误吸胃管包括:

经由人体鼻腔或口腔进入胃内的胃管本体;

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用于检测到达食管下段的胃内容物中的淀粉酶的反流检测装置;

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用于检测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中的淀粉酶的误吸检测装置;

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用于当检测到到达食管下段的胃内容物中的淀粉酶时自动充气以阻挡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胃管球囊;

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用于在所述胃管球囊自动充气后将所述胃管球囊已承载的反流入食管的胃内容物吸引至体外的反流吸引孔道;

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用于当检测到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中的淀粉酶时将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吸引至体外的误吸吸引孔道。

优选地,所述反流检测装置是安置在位于所述食管下段的所述胃管本体外侧的淀粉酶感应器,通过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的信号线,将胃内容物已到达食管下段的反流检测信号发送至位于体外的控制装置。

优选地,所述误吸检测装置是安置在位于所述喉咽部的所述胃管本体外侧的淀粉酶感应器,通过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的信号线,将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已到达喉咽部的误吸检测信号发送至位于体外的所述控制装置。

优选地,所述胃管球囊环绕在位于所述反流检测装置和所述误吸检测装置之间的靠近所述反流检测装置的胃管本体外侧,其通过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的充气管道与位于体外的充气气泵连通。

优选地,所述反流吸引孔道位于所述胃管球囊上方,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并与位于体外的负压气泵连通。

优选地,所述误吸吸引孔道位于所述误吸检测装置的上方,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并与位于体外的所述负压气泵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

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用于在利用反流吸引孔道将所述胃管球囊已承载的反流入食管的胃内容物吸引至体外后对所述反流检测装置进行冲洗的反流冲洗装置;

优选地,所述反流冲洗装置是位于所述反流检测装置的上方的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的反流冲洗管道,其与位于体外的水泵连通。

优选地,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用于在利用误吸吸引孔道将到达喉咽部的所述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吸引至体外后对所述误吸检测装置进行冲洗的误吸冲洗装置。

优选地,所述误吸冲洗装置是位于所述误吸检测装置的上方的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的误吸冲洗管道,其与位于体外的所述水泵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利用反流检测装置,筛查反流,并在筛查出反流时,利用胃管球囊阻挡胃内容物持续反流,并利用反流吸引孔道吸引已进入食管的胃内容物,从而大大降低胃内容物反流入呼吸道的可能性,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利用误吸检测装置,筛查误吸,并在筛查出可能发生误吸时,利用误吸吸引孔道吸引已达到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从而大大降低达到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进入呼吸道的可能性,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筛查出反流和/或误吸可能性后,将反流和/或误吸的消息发送至监控终端,进行预警,从而使医护人员及时到场处理,快速识别和处置反流和/或误吸患者,有利于保障反流和/或误吸患者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误吸胃管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误吸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误吸胃管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食管下段淀粉酶感应器(即反流检测装置);2-喉咽部淀粉酶感应器(即误吸检测装置);3-球囊(即胃管球囊);4-球囊上方负压吸引孔道(即反流吸引孔道);5-喉咽部负压吸引孔道(即误吸吸引孔道);6-胃管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所说明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误吸胃管框图,所述防误吸胃管用于防止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误入呼吸道,如图1所示,所述防误吸胃管包括:经由人体鼻腔或口腔进入胃内的胃管本体,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反流检测装置、误吸检测装置、胃管球囊、反流吸引孔道和误吸吸引孔道。

其中,所述反流检测装置和误吸检测装置经由沿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的信号线连接位于体外的控制装置;所述胃管球囊通过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的充气管道与位于体外的充气气泵连通;所述反流吸引孔道和所述误吸吸引孔道均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并与位于体外的负压气泵连通。

其中,胃管本体包括位于食管下段的胃管本体(即胃管本体的处于食管下段的部分)、位于食管中段的胃管本体(即胃管本体的处于食管中段的部分)、位于所述喉咽部的所述胃管本体(即胃管本体的处于喉咽部的部分)。

其中,所述反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到达食管下段的胃内容物中的淀粉酶。淀粉酶是反流物中的一个标记物,存在于胃液中,所述反流检测装置检测到该物质的存在提示反流的发生。具体地说,所述反流检测装置是安置在位于所述食管下段的所述胃管本体外侧的淀粉酶感应器,其通过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的信号线,将胃内容物已反流入食管的反流检测信号发送至位于体外的控制装置,以便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反流检测信号,将反流的消息发送至监控终端。

其中,所述误吸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中的淀粉酶。淀粉酶是反流物中的一个标记物,存在于胃液和唾液中,所述误吸检测装置检测到该物质的存在提示误吸的发生。具体地说,所述误吸检测装置是安置在位于所述喉咽部的所述胃管本体外侧的淀粉酶感应器,其通过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的信号线,将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已到达喉咽部的误吸检测信号发送至位于体外的所述控制装置,以便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误吸检测信号,将误吸的消息发送至所述监控终端。

其中,控制装置与监控终端通信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通讯方式:1.通过2G/3G/4G等移动通讯模块向监控终端发送消息;2.通过wifi模块向监控终端发送消息。

其中,所述胃管球囊,用于当检测到到达食管下段的胃内容物中的淀粉酶时,自动充气,阻挡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具体地说,所述胃管球囊环绕在位于所述反流检测装置和所述误吸检测装置之间的靠近所述反流检测装置的胃管本体外侧,具体位于食管中段的胃管本体外侧,其通过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的充气管道与位于体外的充气气泵连通,实现自动充气。

其中,所述反流吸引孔道,用于在所述胃管球囊自动充气后,将所述胃管球囊已承载的反流入食管的胃内容物吸引至体外。具体地说,所述反流吸引孔道位于所述胃管球囊上方,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并与位于体外的负压气泵连通,实现负压吸引已反流入食管的胃内容物。

其中,所述误吸吸引孔道,用于当检测到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中的淀粉酶时,将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吸引至体外。具体地说,所述误吸吸引孔道位于所述误吸检测装置的上方,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并与位于体外的所述负压气泵连通,实现负压吸引已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

所述防误吸胃管的工作过程包括:防误吸胃管经由人体鼻腔或口腔进入胃内后,所述反流检测装置和误吸检测装置实时检测淀粉酶,如果所述反流检测装置检测到淀粉酶,说明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此时,反流检测装置将反流检测信号经信号线传递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一方面将反流的消息发送至监控终端,通知医护人员及时到场处置,另一方面启动充气气泵,利用充气气泵为胃管球囊充气,使胃管球囊封住食管下段,防止胃内容物持续反流入食管,并启动负压气泵,利用负压气泵将胃管球囊上已承载的反流入食管的胃内容物经由反流吸引孔道上的吸引孔吸引至体外,负压吸引结束后,可由医护人员终止对反流吸引孔道的负压功能或定时终止对反流吸引孔道的负压功能。如果所述误吸检测装置检测到淀粉酶,说明胃内容物反流入或口咽分泌物等到达喉咽部,可能会发生误吸,此时误吸检测装置将误吸检测信号经信号线传递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一方面将误吸的消息发送至监控终端,通知医护人员及时到场处置,另一方面启动负压气泵,利用负压气泵将已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和/或口咽分泌物经由误吸吸引孔道上的吸引孔吸引至体外,负压吸引结束后,可由医护人员终止误吸吸引孔道的负压功能或定时终止误吸吸引孔道的负压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反流吸引孔道上可以具有一个吸引孔,也可以具有沿反流吸引孔道排布的多个吸引孔。

所述防误吸胃管还包括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反流冲洗装置和误吸冲洗装置。

其中,所述反流冲洗装置,用于在利用反流吸引孔道将所述胃管球囊已承载的反流入食管的胃内容物吸引至体外后,对所述反流检测装置进行冲洗。具体地说,所述反流冲洗装置是位于所述反流检测装置的上方的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的反流冲洗管道,其与位于体外的水泵连通,从而利用所述水泵,对所述反流检测装置进行冲洗,可由医护人员终止对反流检测装置的冲洗功能,也可定时终止对反流检测装置的冲洗功能。

其中,所述误吸冲洗装置,用于在利用误吸吸引孔道将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吸引至体外后,对所述误吸检测装置进行冲洗。具体地说,所述误吸冲洗装置是位于所述误吸检测装置的上方的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的误吸冲洗管道,其与位于体外的所述水泵连通,从而利用所述水泵,对所述误吸检测装置进行冲洗,可由医护人员终止对误吸检测装置的冲洗功能,也可定时终止对误吸检测装置的冲洗功能。

所述防误吸胃管的工作过程进一步包括:在终止对反流吸引孔道的负压功能,控制装置启动水泵,并通过反流冲洗装置将水传输至所述反流检测装置的上方,以冲洗所述反流检测装置,避免所述反流检测装置持续发出或错误发出反流检测信号。同样地,在终止对误吸吸引孔道的负压功能,控制装置启动水泵,并通过误吸冲洗装置将水传输至所述误吸检测装置的上方,以冲洗所述误吸检测装置,避免所述误吸检测装置持续发出或错误发出误吸检测信号。

所述淀粉酶感应器可以使用基于电位法的淀粉酶检测装置,也可以是测定淀粉酶活性的电化学传感器。

所述防误吸胃管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误吸流程图,所述防误吸方法用于防止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误入呼吸道,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1:利用安置在胃管本体上的反流检测装置检测到达食管下段的胃内容物中的淀粉酶。

其中,所述反流检测装置可以是安置在胃管本体的处于食管下段的部分外侧的淀粉酶感应器,当通过检测淀粉酶检测到胃内容物反流时,所述反流检测装置通过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的信号线,将胃内容物已反流入食管的反流检测信号发送至位于体外的控制装置,以便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反流检测信号,将反流的消息发送至监控终端,这样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监控终端的监护屏幕或APP及时了解反流情况出现,并迅速到场处置。

步骤S102:利用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误吸检测装置检测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中的淀粉酶。

其中,所述误吸检测装置可以是胃管本体的处于喉咽部的部分外侧的淀粉酶感应器,当通过检测淀粉酶检测到胃内容物和/或口咽分泌物到达喉咽部时,所述误吸检测装置通过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的信号线,将胃内容物和/或口咽分泌物已到达喉咽部的误吸检测信号发送至位于体外的所述控制装置,以便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误吸检测信号,将误吸的消息发送至所述监控终端,这样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监控终端的监护屏幕或APP及时了解误吸情况可能出现,并迅速到场处置。

步骤S103:当检测到到达食管下段的胃内容物中的淀粉酶时,对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胃管球囊自动充气,阻挡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其中,所述胃管球囊环绕在位于所述反流检测装置和所述误吸检测装置之间的靠近所述反流检测装置的胃管本体外侧,其通过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的充气管道与位于体外的充气气泵连通,实现自动充气。具体地说,在步骤S101中监测到反流情况出现后,控制装置启动位于体外的充气气泵,以便充气气泵对所述胃管球囊进行充气,使所述胃管球囊封住胃内容物的反流通道。

步骤S104:在所述胃管球囊自动充气后,利用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反流吸引孔道将所述胃管球囊已承载的反流入食管的胃内容物吸引至体外。

其中,所述反流吸引孔道位于所述胃管球囊上方,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并与位于体外的负压气泵连通,实现负压吸引已反流入食管的胃内容物。具体地说,在步骤S101中监测到反流情况出现且对胃管球囊充气后,控制装置启动位于体外的负压气泵,并利用负压气泵的负压吸引功能,经由反流吸引孔道上的吸引孔将所述胃管球囊已承载的反流入食管的胃内容物吸引至体外。

在步骤S104之后,还可以包括:利用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反流冲洗装置,对所述反流检测装置进行冲洗。具体地说,所述反流冲洗装置可以是位于所述反流检测装置的上方的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的反流冲洗管道,其与位于体外的水泵连通,从而利用所述水泵,对所述反流检测装置进行冲洗。

步骤S105:当检测到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中的淀粉酶时,利用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误吸吸引孔道将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吸引至体外。

其中,所述误吸吸引孔道位于所述误吸检测装置的上方,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并与位于体外的所述负压气泵连通,实现负压吸引已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具体地说,在步骤S102中监测到误吸情况可能出现后,控制装置启动位于体外的负压气泵,并利用负压气泵的负压吸引功能,经由误吸吸引孔道上的吸引孔将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和/或口咽分泌物吸引至体外。

在步骤S105之后,还可以包括:利用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误吸冲洗装置,对所述误吸检测装置进行冲洗。具体地说,所述误吸冲洗装置可以是位于所述误吸检测装置的上方的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的误吸冲洗管道,其与位于体外的所述水泵连通,从而利用所述水泵,对所述误吸检测装置进行冲洗。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误吸胃管结构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对留置胃管的患者,开发一种集胃内容物反流、误吸、报警和处置于一体的新型胃管,以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保护生命。如图3所示,包括:胃管本体6,以及在胃管本体6上安置的食管下段淀粉酶感应器1、喉咽部淀粉酶感应器2、球囊3、球囊上方负压吸引孔道4和喉咽部负压吸引孔道5。

1.本胃管带有红黄两个预警装置,当检测到淀粉酶存在时触发感应器(提示存在胃内容物或者口咽分泌物的误吸)、启动预警功能,黄色装置位于食管下段,用于筛查反流;红色装置位于喉咽,用于筛查误吸。

其中,黄色装置为食管下段淀粉酶感应器1,当食管下段淀粉酶感应器1检测到淀粉酶存在时,启动一级预警功能,食管下段淀粉酶感应器1发出反流检测信号给位于体外的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通知已筛查出反流。

其中,红色装置为喉咽部淀粉酶感应器2,当喉咽部淀粉酶感应器2检测到淀粉酶存在时,启动二级预警功能,喉咽部淀粉酶感应器2发出误吸检测信号给位于体外的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进行误吸预警。

2.本胃管带有预警启动球囊3:当黄色装置1被启动时,位于食管中段的气囊3自动充气,用于阻挡反流物。所述球囊3充气持续10分钟后自动放气。

3.自动负压吸引孔道:本胃管球囊3上方设有负压吸引孔道,当报警启动、球囊3扩张之后,自动启动负压吸引功能,用于吸引经过球囊3和食管侧空隙反流的胃内容物及喉咽和口咽的分泌物。

其中,自动负压吸引孔道包括球囊上方负压吸引孔道4,其一端在球囊3上方,并沿着胃管本体6向体外延伸。所述球囊上方负压吸引孔道4上具有多个吸引孔,在体外的负压气泵的作用下,从吸引孔将经过球囊3和食管侧空隙反流的胃内容物吸引至体外。

其中,自动负压吸引孔道还包括喉咽部负压吸引孔道5,其一端在喉咽部淀粉酶感应器2上方,并沿着胃管本体6向体外延伸。所述喉咽部负压吸引孔道5上具有多个吸引孔,在体外的负压气泵的作用下,从吸引孔将经过球囊3和食管侧空隙反流的胃内容物和/或喉咽和口咽的分泌物吸引至体外。

本实施例具有独特的误吸筛查:当检测到喉咽部淀粉酶阳性时,红色预警启动,提示胃内容物反流进入到咽喉部位或口咽分泌要流入咽喉部位,提示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本实施例具有实时监护功能:该预警装置启动之后,连接护士站的信号收集器,可通过监护屏幕或者护士的app直接接收,利于快速识别和处置反流和误吸的患者。

本实施例的新型胃管至少由胃管主体(即胃管本体)、红黄双关卡淀粉酶超敏感应器、报警和传输装置、气囊、电路组成,具有误吸分级别报警功能、报警启动球囊加压功能以及实时监控功能。其中,红黄双关卡淀粉酶超敏感应器中的黄色感应器位于门齿下方40cm、食管下段,用于筛查出胃食管反流,并启动球囊充气,减少反流;红色感应器位于喉咽部位,目的用于检测误吸的发生、尤其用于识别隐性吸入性肺炎的患者。

本实施例作为一种分级预警防误吸胃管,具备筛查、报警、处置多重功能,可广泛应用于误吸高危的人群。

尽管上文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各种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实用新型原理所作的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