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疼痛科康复治疗用的肢体循环水疗浴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3477发布日期:2019-04-09 22:15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疼痛科康复治疗用的肢体循环水疗浴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康复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疼痛科康复治疗用的肢体循环水疗浴缸。



背景技术:

水疗是利用水的温度、压力、溶质等多种物理特性,作用于人体上,从而起到有效的康复治疗作用。水疗的分类较多,按其使用方法最常分为浸浴、气泡浴、喷射浴、淋浴等。

市场上现有的具有水疗作用的浴缸,如公开号为CN205006754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多功能水疗浴缸,包括缸体,缸体左、右两侧的侧壁内部中空;缸体的底面上装置有浴缸下水和多个具有气泡按摩功能的喷嘴;浴缸下水位于中间一排喷嘴的后面。该多功能水疗浴缸集气泡按摩、磁疗和负氧离子理疗功能于一体。

基于上述,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水疗浴缸虽然具有丰富的理疗功能,但其仅针对于身体的背部进行按摩、理疗,对肢体的正面缺少相应的护理,对于疼痛科病人而言,使用范围有限,并且,其缺少与熏蒸机配套使用的功能,降低了其实用功能。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疼痛科康复治疗用的肢体循环水疗浴缸,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疼痛科康复治疗用的肢体循环水疗浴缸,以解决现有的水疗浴缸缺少对肢体的正面护理,使用范围游戏爱你,以及缺少与熏蒸机配套使用的功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疼痛科康复治疗用的肢体循环水疗浴缸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疼痛科康复治疗用的肢体循环水疗浴缸,包括缸体,侧开门,头枕,升降床,弯板,瀑布喷头,熏蒸机接口,电动推杆,底部喷头,第一潜水泵,软管,第二潜水泵,延伸管,挂钩,遮帘,骨架,帘布和颈孔;所述缸体的左侧壁顶部设有头枕;所述缸体的一侧壁上铰接有侧开门;所述升降床设于缸体的内部,并通过电动推杆进行支撑固定;所述第一潜水泵设于升降床的底部空间,并通过软管连接有底部喷头;所述底部喷头镶嵌设置于升降床的表面;所述缸体的右侧壁顶部设有弯板;所述第二潜水泵设于升降床的底部空间,并通过延伸管安装有瀑布喷头;所述瀑布喷头均布于弯板的底部;所述弯板的内侧壁上安装有挂钩;所述遮帘的一端固定于缸体的右端顶部,且遮帘的另一端活动设置;所述遮帘包括骨架、帘布和颈孔;所述帘布通过骨架支撑连接;所述颈孔设于遮帘的左端。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床为W型结构的曲线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床的顶部和底部空间相互连通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缸体上位于侧开门的一侧壁上设有熏蒸机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推杆共设有四处,分布于升降床的底部四角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缸体的内部设有可升降的升降床,并且在升降床体上镶嵌有底部喷头,通过底部喷头可对身体下表面进行按摩,而将升降床提升出水面后,可通过弯板上的瀑布喷头对身体正面进行振打按摩,从而实现了对肢体较为全面的按摩护理。

本实用新型可与外置的熏蒸机连接,配合遮帘使用,可对人体进行熏蒸治疗,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采用侧开门的设计,对于疼痛科病人而言,使用更为方便,并且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床为W型结构的曲线结构,与人体生理曲线相适合,使用舒适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遮帘与缸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缸体,2-侧开门,3-头枕,4-升降床,5-弯板,6-瀑布喷头,7-熏蒸机接口,8-电动推杆,9-底部喷头,10-第一潜水泵,11-软管,12-第二潜水泵,13-延伸管,14-挂钩,15-遮帘,151-骨架,152-帘布,153-颈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疼痛科康复治疗用的肢体循环水疗浴缸,包括缸体1,侧开门2,头枕3,升降床4,弯板5,瀑布喷头6,熏蒸机接口7,电动推杆8,底部喷头9,第一潜水泵10,软管11,第二潜水泵12,延伸管13,挂钩14,遮帘15,骨架151,帘布152和颈孔153;所述缸体1的左侧壁顶部设有头枕3;所述缸体1的一侧壁上铰接有侧开门2;所述升降床4设于缸体1的内部,并通过电动推杆8进行支撑固定;所述第一潜水泵10设于升降床4的底部空间,并通过软管11连接有底部喷头9;所述底部喷头9镶嵌设置于升降床4的表面;所述缸体1的右侧壁顶部设有弯板5;

所述第二潜水泵12设于升降床4的底部空间,并通过延伸管13安装有瀑布喷头6;所述瀑布喷头6均布于弯板5的底部;所述弯板5的内侧壁上安装有挂钩14;所述遮帘15的一端固定于缸体1的右端顶部,且遮帘15的另一端活动设置;所述遮帘15包括骨架151、帘布152和颈孔153;所述帘布152通过骨架151支撑连接;所述颈孔153设于遮帘15的左端。

其中,所述升降床4为W型结构的曲线结构,人体在升降床4上呈躺坐姿态,W型结构与人体生理曲线相适合,提升了使用的舒适度。

其中,所述升降床4的顶部和底部空间相互连通设置,水可自由在升降床4的顶部和底部流动,使水循环流动起来,促进理疗的效果。

其中,所述缸体1上位于侧开门2的一侧壁上设有熏蒸机接口7,通过熏蒸机接口7连接熏蒸机后,配合遮帘15使用,可对肢体进行熏蒸治疗,达到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温通血脉、祛毒杀菌、止痒、清洁伤口、消肿止痛,最后达到治病、防病、保健、美容的目的,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

其中,所述电动推杆8共设有四处,分布于升降床4的底部四角上,采用四点支撑的方式,使升降床4的升降稳定可靠。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通过侧开门2进入缸体1内部,对于行动不便的疼痛科患者而言,使用更为方便,并且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进入缸体1后,患者可躺坐在升降床4上,在第一潜水泵10的作用下,将水通过底部喷头9喷射到肢体上,对肢体进行按摩护理,并且喷头对水起到扰流的作用,加强了谁的流动性,提升了水的按摩效果,当需要对身体正面进行按摩护理时,通过电动推杆8将升降床4向上举升,使身体正面露出水面,在第二潜水泵12的作用下,将水通过瀑布喷头6洒落到肢体上,通过水流的振打作用,对肢体起到按摩效果。

当需要进行熏蒸治疗时,首先将水排净,将遮帘15从挂钩14上取下并覆盖住缸体1的顶部空间,同时保证颈孔153与人体的颈部位置相配合,即可进行熏蒸治疗。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