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疗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5101发布日期:2019-05-17 20:27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光疗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疗按摩装置,尤指一种可以拆卸更换光疗机构以及振动机构的光疗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工商社会,人和人的接触频繁,而这当中留给对方初次印象的几个因素之中,外表占了很大的要因,再加上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因此,现代人对于外表的注重程度远胜以往。而外表虽然有多个环节影响,但是在人体上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皮肤。

由于皮肤的好坏,往往会给人产生不同的印象,特别在女性,对于肌肤的保养,更是相当重视。也因此,目前市面上充斥着各种不同的肌肤保养品,根据中国台湾经济研究院生物科技产业研究中心(2016年)推估预测,2015年国内皮肤保养品市场为新台币509亿元,预估2020年市场规模将可达到新台币574亿元。由于市场的规模相当庞大,因此各家竞争厂商都会不断的推陈出新,推出好的皮肤保养产品。

除了保养品之外,近年来由于科技与研究的发展,市场上也有相当的护肤装置推出,其中超音波与光疗的装置也受到相关市场的注目。在公元2000年英国皮肤科医学会期刊中,一位皮肤科医师,提出了结合红光及蓝光治疗青春痘,由于有别于吃药或涂药治疗的方式,因此这种光疗方式一推出,受到世人相当注目。而超音波按摩装置也是另一种受到注目的方式,其主要是利用震动产生高频率振动能量施加在肌肤上,以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提高药物进入皮肤及美白成份的渗透与吸收,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相关的产品。

近来也有结合这两种方式的装置,例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521470揭露了一种美容机,包括:一下座体,在其内部设有一电路板且具有多个发光体,电路板设有一无线射频装置;一底板,设在下座体底部,其中央设有一中央凹陷座且具有一穿孔,其周围设有至少二旁侧凹陷座且具有至少一穿孔;一超音波板,设在中央凹陷座,其设有贯穿中央凹陷座其穿孔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一极柱;至少二旁侧电极板,设在旁侧凹陷座,其设有贯穿旁侧凹陷座其至少一穿孔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至少一极柱;一握柄,设在下座体顶端,其一端设有多个功能控制钮及多个指示灯。藉此结构,能任意切换超音波、光疗、电压、高频不同功能,且其体积小方便携带随时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一实施例中,本创作提供一种光疗按摩装置,包括有一环状发光部、一振动部以及一握持部。环状发光部,其中间区域具有一通孔。振动部,其设置在通孔内,振动部的一振动面突出于通孔外缘,振动部上还具有一退键以及一第一固定通孔,退键可挠性的连接在振动部的壳体上,振动部内部还具有一容置空间。握持部,其一凸端部具有一抵压扣键,凸端部容置在容置空间内,使得抵压扣键通过第一固定通孔抵靠在环状发光部的内壁上,抵压扣键的一侧还与退键相抵靠。

在一实施例中,环状发光部还具有:一环形承载座体,其一侧延伸有一筒体;一环状发光电路板,其可拆卸的设置在环形乘载座体上,环状发光电路板上具有多个发光组件;一透光盖体,其覆盖在环形承载座体上。其中,环形承载座体内还具有一支撑座,其外围还具有多个第一卡扣结构,与环形承载座体内具有的多个第二卡扣结构相耦接。

在一实施例中,振动部还具有一第一壳体、一振动模块以及一对电性连接件。第一壳体,其内具有容置空间,第一壳体的顶侧具有一开口,第一壳体的侧面具有两电性通孔,以及退键可挠性的连接在第一壳体上。振动模块,设置在容置空间内,振动模块的端部突出于开口。一对电性连接件,其一端是与振动模块电性连接,一对电性连接件分别与两电性通孔对应,每一电性连接件突出于对应的电性通孔,而与环状发光部电性连接。其中,振动模块还具有一振动头以及一第二壳体。振动头,其突出于开口。第二壳体,与振动头连接,第二壳体内容置有振动电控基板,用以提供一振动能量,第二壳体的底侧具有至少一第一卡合结构,用以和握持部相耦接。第一壳体上还具有第一固定通孔,其两侧分别具有一旋臂,旋臂的端部连接有退键。

在一实施例中,抵压扣键还具有一第一抵压面以及一第二抵压面,握持部还具有一第一握壳、一第二握壳、一底部结合件、一电源储存装置以及环扣件。第一握壳,其上具有一第一突出壳体,第一突出壳体上具有一第二固定通孔,其与第一固定通孔相对应,使抵压扣键通过第一与第二固定通孔而以第一抵压面抵靠在环状发光部的一内壁面上,而以第二抵压面与退键相抵靠。第二握壳,其上具有一第二突出壳体,第二握壳与第一握壳连接,使得第一突出壳体与第二突出壳体相连接而形成凸端部,凸端部的顶侧形成一承载座用以容置一振动电控基板。底部结合件,其连接在第一握壳与第二握壳的底侧,底部结合件具有一对凸扣件分别与第一与第二握壳内部的固定扣件相耦接。电源储存装置,设置在第一握壳与第二握壳结合后所形成的包容空间内。环扣件,其箍设在第一突出壳体与第二突出壳体上,环扣件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卡扣件,用以与形成在第一突出壳体或第二突出壳体或第一突出壳体与第二突出壳体上的第二卡扣件相结合。其中,抵压扣键还具有一第一抵压面以及一第二抵压面,握持部还具有:一第一握壳,其上具有一第一突出壳体,第一突出壳体上具有一第二固定通孔,其与第一固定通孔相对应,使抵压扣键通过第一与第二固定通孔而以第一抵压面抵靠在环状发光部的一内壁面上,且以第二抵压面与退键相抵靠;一第二握壳,其上具有一第二突出壳体,第二握壳与第一握壳连接;一底部结合件,其连接在第一握壳与第二握壳的底侧,底部结合件具有一对第一固定结构分别与第一握壳与第二握壳内部的第二固定结构相耦接;一电源储存装置,设置在第一握壳与第二握壳结合后所形成的包容空间内;以及一环扣件,其箍设在第一突出壳体与第二突出壳体上,环扣件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卡扣件,用以与形成在第一突出壳体或第二突出壳体或第一突出壳体与第二突出壳体上的第二卡扣件相结合。

在一实施例中,光疗按摩装置,其还具有一充电座,充电座具有一插槽,使得握持部可以插入至插槽内,而与充电座电性连接,充电座还具有一充电座以及卡座,其两侧连接有卡勾,用以和充电座卡合;卡座上具有插槽。

在一实施例中,振动部内具有一振动电控基板,环状发光部内具有环状发光电路板,振动部内还具有一对电性连接件,每一电性连接件的一端具有一凹槽结构用以嵌入振动电控基板上相应的电性连接端,每一电性连接件还具有一延伸结构,其经由振动部上的对应电性通孔凸伸出振动部而与环状发光电路板上相对应的导电件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疗按摩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环状发光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A为本创作一实施例的支撑座上的第一卡扣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振动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A与图4B分别为图1关于环状发光部与振动部的不同方向剖面示意图。

图5A至5C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握持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5D为本实用新型的抵压扣键的不同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5E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抵压扣键和弹性恢复组件的结合示意图。

图6A与6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充电座的立体与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充电座与光疗按摩装置的组合示意图。

符号说明:

2-光疗按摩装置;20-环状发光部;200-环形乘载座体;201-筒体;202-乘载空间;203-支撑座;203a-连接环;203b-第一卡扣结构;203c-固锁座;204- 环状发光电路板;204a-电路基板;204b-发光组件;204c-凹口;204d-导电件;205-透光盖体;206-通孔;21-振动部;210-振动面;211-退键;212-第一固定通孔;213-容置空间;214-第一壳体;214a-开口;214b、214c-电性通孔;214 d-旋臂;214e-开槽;214f-边框;214g-穿孔;215-振动模块;215a-振动头;2 15b-第二壳体;215c-振动电控基板;215g-凸缘结构;215h-顶面;215i-第一卡合结构;215j、215k-凸板;216a、216b-电性连接件;216c-凹槽结构;216d、2 16e-延伸结构;217-密封环;22-握持部;220-凸端部;220a-承载座;221-抵压扣键;221a-第一抵压面;221b-第二抵压面;221c-凸体;222-第一握壳;222a -第一突出壳体;222b-第二固定通孔;222c-第二卡扣件;222d、222e、222g、2 22f-开孔;222h-凹部;223-第二握壳;223a-第二突出壳体;223b-座体;223c -定位杆;223d-弹性恢复组件;223e-保护盖;223f-隔架;223g-第二固定结构; 223h-凹部;223i-隔板;223j、223k-凹槽;224-底部结合件;224a、224b-第一固定结构;224c-卡合孔;225-电源储存装置;225a-基板;225b-蓄电池模块; 226-环扣件;226a-凸块;226b-第一卡扣件;23-开关;24-模式切换键;25、2 6-显示灯器;27-充电座;270-充电底座;271-电源控制基板;272-上护板;27 3-下护板;274-卡座;275-卡勾;276-插槽;277-容置空间;278-凹部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亦可藉由其它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

请参阅图1所示,图1为本创作一实施例的光疗按摩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光疗按摩装置2包括有一环状发光部20、一振动部21以及一握持部22。如图2与图2A所示,其中图2为本创作一实施例的环状发光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A为本创作一实施例的支撑座上的第一卡扣结构的示意图。。环状发光部20包括有一环形乘载座体200,其一侧延伸有一筒体201。环形乘载座体 200内具有一乘载空间202用以提供容置一支撑座203,支撑座203的一侧具有一连接环203a,其上具有多个第一卡扣结构203b,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结构 203b为一卡勾结构,如图2所示。在筒体201内壁上具有多个与第一卡扣结构 203b相对应的第二卡扣结构201a,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扣结构201a为勾槽,其可以和第一卡扣结构203b相卡合。因此当支撑座203容置在承载空间202内部时,第一卡扣结构203b可以卡扣在第二卡扣结构201a上,产生固定的效果。要说明的是,第一与第二卡扣结构203b与201a并不以前述的实施例为限制,例如,也可以是第一卡扣结构203b为勾槽,第二卡扣结构201a则为卡勾结构,或者是利用本领域技术之人所熟知的卡合结构来实施,其为本领域技术之人可以根据前述的精神予以变化。

在支撑座203上还设置有一环状发光电路板204,其具有一电路基板204a、多个与电路基板204a电性连接的发光组件204b,本实施例中,发光组件为发光二极管。为了加强固定效果,在一实施例中,电路基板204a上具有多个凹口204c 用以和支撑座203上的多个固锁座203c相配接。在一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螺接组件将电路基板204a固锁在相应的固锁座203c上。

环状发光部20还具有一透光盖体205,其覆盖在环形承载座体200上。当环形乘载座体200、支撑座203、环状发光电路板204以及透光盖体205组合在一起构成环状发光部20时,在环状发光部20的中央区域具有一通孔206。

如图1、图3、图4A与图4B所示,其中图3为本创作一实施例的振动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A与图4B分别为图1关于环状发光部与振动部的不同方向剖面示意图。振动部21,设置在通孔206内,振动部21的一振动面210突出于通孔206外缘,振动部21上还具有一退键211以及一第一固定通孔212,退键 211可挠性的连接在振动部21的壳体上,振动部21内部还具有一容置空间213。在本实施例中,振动部21还具有一第一壳体214、一振动模块215以及一对电性连接件216a与216b。振动模块215还具有一振动头215a、一第二壳体215b 以及一振动电控基板215c。本实施例中,振动模块215为一超音波振动模块。

其中第一壳体214内具有容置空间213,第一壳体214的顶侧具有一开口 214a,第一壳体214的侧面具有两电性通孔214b与214c,以及退键211可挠性的连接在第一壳体214上。本实施例中,退键211的上方具有第一固定通孔212,其两侧分别具有一旋臂214d,旋臂214d的端部连接有退键211,在退键211的下方具有开槽214e,使得退键211经由一对旋臂214d连接在第一壳体214上。因为旋臂214d的结构设计,使得退键211在受到按压时可以通过旋臂214d挠性的向容置空间213内的方向移动,而在压力解除后,回复原位。此外在第一壳体 214的开口214a侧设置有边框214f,在边框214f在容置空间213的壁面上设置有密封环217。

振动头215a,其容置在容置空间213,振动头215a的振动面210突出于开口214a,振动头215a的本体外围具有凸缘结构215g,其压接在密封环217上。第二壳体215b,其以一顶面215h与振动头215a靠接,本实施例中,顶面215h 靠接在凸缘结构215g上。第二壳体215b内容置有振动电控基板215c,振动电控基板215c用以提供一振动能量,第二壳体215b的底侧具有至少一第一卡合结构215i,用以和握持部22相耦接。本实施例中,振动电控基板215c上具有与电性连接件对应的凸板215j与215k,而电性连接件216a与216b的一端具有一凹槽结构216c,本实施例为一ㄇ字形结构,用以嵌入振动电控基板215c上相应的电性连接端,亦即凸板215j与215k,使得电性连接件216a与216b与振动电控基板215c电性连接。每一电性连接件216a与216b还具有一延伸结构216d 与216e,其向上延伸而经由振动部21上第一壳体214的对应电性通孔214b与 214c突伸出振动部21而与环状发光电路板204a上相对应的导电件204d连接。将第一壳体214、振动模块215、对电性连接件216a与216b、振动头215a、第二壳体215b以及振动电控基板215c组合而成的振动部21通过环状发光部20 的中间区域的通孔206,使得环状发光部20与振动部21得以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振动按摩效果与光疗效果的总成。

请参阅图1、图4A至4B与图5A-5E所示,其中图5A至5C为本创作一实施例的握持部的立体示意图;图5D为本创作一实施例的抵压扣键的不同视角立体示意图以及图5E为本创作一实施例的抵压扣键和弹性恢复组件结合的示意图。握持部22,其一凸端部220具有一抵压扣键221,如图3、图4A至4B所示,凸端部220容置在第一壳体214内下侧的容置空间213内,使得抵压扣键221通过第一固定通孔212抵靠在环状发光部20的环形乘载座体200的内壁上,抵压扣键221的一侧还与退键211相抵靠。在一实施例中,抵压扣键221还具有一第一抵压面221a以及一第二抵压面221b。握持部22还具有一第一握壳222、一第二握壳223、一底部结合件224、一电源储存装置225以及一环扣件226。第一握壳222,其上具有一第一突出壳体222a,第一突出壳体222a上具有一第二固定通孔222b,其是与图3所示的第一固定通孔212相对应,使抵压扣键221通过第一与第二固定通孔212与222b而以第一抵压面221a抵靠在环状发光部20的一内壁面上,而以第二抵压面221b与退键211相抵靠。

第二握壳223,其上具有一第二突出壳体223a,第二握壳223与第一握壳 222连接,使得第一突出壳体222a与第二突出壳体223a相连接而形成凸端部 220。在一实施例中,凸端部220的顶侧还可以形成一承载座220a用以容置振动电控基板215c。底部结合件224,其连接在第一与第二握壳222与223的底侧,底部结合件224具有一对第一固定结构224a与224b分别与第一与第二握壳222 与223内部的第二固定结构223g相耦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结构224a与 224b分别具有一卡合孔224c用以和第二固定结构223g相卡合。此外,第一突出壳体222a与第二突出壳体223a上还分别具有凹部222h与223h其与组合的时候构成凹槽(223h+222h)以提供电性连接件216a与216b通过,使得供电性连接件216a与216b可以方便的安装到振动电控基板215c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D与图5E所示,抵压扣件221相反于第一抵压面221a 的位置上可以凸伸有凸体221c,弹性恢复组件223d可以直接套入到凸体221c 而与抵压扣件221相耦接,弹性恢复组件223d另一侧还可以套在座体223b内的凹槽上,使得弹性恢复组件223d可以被定位。弹性恢复组件223d,在一实施例中,可以为弹簧,其在抵压扣件221受到按压时提供储存弹性恢复力,并在按压力消失时,产生弹性恢复力在抵压扣件221上,进而将抵压扣件221推至定位。要说明的是,要让抵压扣件221产生可回复至原位的方式,并不本实施例为限制。要说明的是,抵压扣件221的设计精神,在可以通过可回复原位的设计,让抵压扣件221在受压产生位移,或压力释放之后可以回复原位,并产生一抵靠力量在环状发光部20上,产生固持的力量,至于机构的设计,则为本领域技术之人可以根据前述的精神予以变化设计,并不以前述的实施例为限制。

此外,如图4A、图5B与5E所示,当凸端部220嵌入第一壳体214内时,为了固定第一壳体214,使其不会转动,在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壳体214 对应座体223b的位置上开设一穿孔214g,座体223b内部具有一隔板223i,其一端的凹槽223j提供容置设置弹性恢复组件223d,另一端的凹槽223k则与第一壳体214上对应座体223b的穿孔214g相对应。再以一定位杆223c穿过第一壳体214的穿孔214g而进入凹槽223k进而产生定位的效果,避免第一壳体214 转动。

电源储存装置225,设置在第一与第二握壳222与223结合后所形成的包容空间内。在一实施例中,电源储存装置225包括有一基板225a、以及一蓄电池模块225b,其与基板225a电性连接。基板225a的另一侧还具有电性连接端,以提供一开关23、一模式切换键24、多个显示灯器25以及26与基板225a电性连接,因此当第一与第二握壳222与223组合在一起时,开关通过开孔222d、模式切换键24通过开孔222e,多个显示灯器25以及26则经由开孔222g与222f 以产生灯号是别的效果。蓄电池模块225b可以为锂电池或镍氢电池等具有储电能力的电池所构成,但不以此为限制。在第二握壳223内壁与蓄电池模块225b 对应的位置具有一保护盖223e,其内具有隔架223f用以保护与固定蓄电池模块 225b。

环扣件226,其箍设在第一与第二突出壳体222a与223a上,环扣件226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卡扣件226b,用以与形成在第一或第二突出壳体222a或223a 或第一与第二突出壳体222a与223a上的第二卡扣件222c相结合,以产生固定第一与第二握壳222和223的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扣件222c是形成在第一与第二突出壳体222a与223a上。因此当环扣件226箍设在第一与第二突出壳体222a与223a上时,可以确保第一与第二握壳222和223的紧密结合,而不会松脱。此外,要说明的是,为了加强握持部22的凸端部220容置在震动部21 内时固定与对位的效果,在凸端部220上还可以设置有至少一第二卡合结构 222d,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卡合结构222d是设置在第一突出壳体222a上。因此,当凸端部220装设在震动部21内时,振动部21的第二壳体215b上所具有的第一卡合结构215i即可相应的与第二卡合结构222d耦接在一起,产生定位和卡合的效果之外,此外,第一卡合结构215i与第二卡合结构222d也让使用者可以容易的将握持部22与振动部21组合在一起。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卡合结构215i为一定位凸部,第二卡合结构222d则为一定位槽。要说明的是,基于前述的定位与卡合的设计精神,第一卡合结构215i也可以为一定位槽,第二卡合结构222d 则为一定位凸部,或者是其它本领域技术之人所熟知的定位与固定手段为之。

请参阅图4A与图5A所示,当握持部22装入振动部21内时,抵压扣键221 会通过第一固定通孔212,此时抵压扣键221上的第一抵压面221a会藉由弹性力抵靠在环形乘载座体200的内壁上,同时第二抵压面221b则会抵靠在退键211 的一侧面上,而退键211的底面则会和环扣件226上的凸块226a相抵靠,而形成如图1的状态。由于本创作的一实施例中,退键211和抵压扣键221相靠接,又退键221的表面露出在最外围,因此使用者可以通过按压退键211使得退键 211推动抵压扣键221的二抵压面221b,进而带动抵压扣键221向后推动。由于抵压扣键221向后推动,因此第一抵压面221a就不会抵靠在环形乘载座体200 的内壁上,使得握持部22可以拆卸。

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透光盖体205可以拆卸,使用者便可以根据需求更换环状发光电路板204或更换其上的任一个发光组件204b。在一实施例中,使用者可以根据需求更换不同频率或波长的环状发光电路板204,以因应不同的光疗需求。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红光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黑色素、增加氧气和营养运送,具有抗老化、改善细纹、除斑、消除暗沈的效果;蓝光具有消炎杀菌、提升皮肤代谢功能,常被用来治疗青春痘、清除粉刺和改善毛孔粗大等肌肤问题。绿光可治疗因疲劳引起的皮肤松弛和暗疮,并能达到减少黑色素生成和改善皮肤暗沈的效果。其为本领域技术之人可以根据需求予以更换或组合。此外,振动部21的超音波振动频率也可以根据需求设定不同振动频率,例如3MHz、 5MHz或1MHz,其是根据按摩部位需求而定,并不以此为限制。

请参阅图6A与6B所示,图6A与6B为本创作一实施例的充电座的立体与分解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光疗按摩装置2还可以藉由一充电座27进行充电,使得光疗按摩装置2可以在任何情境下使用,没有电力时,在插入充电座27进行充电。在一实施例中,充电座27具有一充电底座270,其上具有电源控制基板271。电源控制基板271具有上下护板272与273,组合之后容置在充电底座 270内的槽体270a上。在一实施例中,电源控制基板271为一无线充电电路基板,但不以此为限制,例如:有线的充电方式也可以实施。充电座27还具有一卡座274,其两侧连接有卡勾275,用以和充电底座270卡合,在一实施例中,充电底座270相应于卡勾275的位置上具有卡槽270b,用以和卡勾275相卡合,使得卡座274可以固定在充电底座270上。充电座27可以置放在一供电线圈上,用以和供电线圈互感而产生电力。卡座274上具有插槽276,内有容置空间277 以提供容置握持部22,使握持部22与充电座27内的电源控制基板271电性连接,以形成如图7所示的状态。此外,插槽276的壁面上还具有一凹部区域278,其与握持部22上的显示灯器25相对应,使得使用者在充电时,可以通过凹部区域278观察到光疗按摩装置2的充电状态。

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当可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精神,惟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因此,任何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修改及变化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且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应如权利要求书所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