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皮瓣引流管负压空针弹性固定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3467发布日期:2019-06-14 23:16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术后皮瓣引流管负压空针弹性固定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于一种乳腺癌术后用于固定皮瓣引流管和负压空针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乳腺癌扩大根治术后部分患者常规会保留一至两根皮瓣引流管用于观测术后恢复状态。引流管一端会接有负压的空针持续引流三天。既往固定空针的方法是:将连接皮瓣引流管的空针使用胶布缠绕固定在胸前绷带处。此法有着诸多不便:

1、固定不牢固,经常出现胶布粘性变差,胶布开启,空针悬挂在胸前的情况,易导致引流管的脱出。

2、更换引流管时,撕扯胶布易牵拉空针及引流管,导致引流管脱出。

3、每天多次更换空针,浪费医用胶布。

4、皮瓣引流管较细,引流标识粘条不易粘牢,且字体过小,不易辨认区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术后皮瓣引流管负压空针弹性固定带,能够使负压空针固定更牢固,减少了对医用胶布的浪费,降低脱管率且标识容易辨认。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种术后皮瓣引流管负压空针弹性固定带,所述弹性固定带包括弹性束带和松紧带;

所述弹性束带弹性套在胸部,弹性束带上均布漏孔,位于胸前的位置沿水平方向间隔排布有裂缝开口;

所述锁紧带为长条状,两端均设有与弹性束带漏孔相匹配的纽扣,锁紧带上设有引流标识;

所述松紧带将外部引流管和负压空针固定在弹性束带上,同时引流管由所述裂缝开口伸入内部与患者肌肤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束带通过拉链的拉合实现患者穿脱。

进一步地,所述松紧带采用交叉形式固定。

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束带具有弹性,可牢固的包裹于患者伤口敷料外,不会移位,能够使负压空针固定更牢固,降低脱管率,便于患者活动;其次,将连接皮瓣引流管的空针固定在束带时只需要用纽扣固定,便于护士操作,同时采用纽扣固定的方式减少了对医用胶布的浪费;再次,将标识设于松紧带上,标识字体大,容易辨认,且不易脱落更加清晰;最后增加了术后病人引流管固定的美观性。

2、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束带通过拉链的拉合实现患者穿脱,更加便捷。

3、本实用新型松紧带采用交叉形式固定负压空针,使得负压空针不会脱离弹性束带,防止了皮瓣引流管脱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束带的示意图;

图2为松紧带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束于患者的示意图;

图4为弹性束带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1-拉链,2-弹性束带,3-漏孔,4-裂缝开口,5-松紧带,6-负压空针,7-引流标识,8-纽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术后皮瓣引流管负压空针弹性固定带,该固定装置包括弹性束带2和松紧带5。

以固定20ml的负压空针为例,如图1、图4所示,弹性束带2用于弹性套在胸部,弹性束带2上均布漏孔3,弹性束带2为长方形,水平长75cmX垂直宽24cm,弹性束带2位于胸前的位置每隔3cm沿水平方向设有长度为28cm的裂缝开口4,用于使引流管伸入内部与患者肌肤接触同时固定引流管。如果裂缝开口4间距过长,会压住伸入内部的引流管,如果裂缝开口4间距过短,弹性差。弹性束带2两端沿宽度方向上缝制有拉链1,便于患者穿脱。弹性束带2可以采用腹带加工而成。

如图2所示,松紧带5为长条状,两端均缝制有与弹性束带2漏孔3相匹配的纽扣8,松紧带5长9cmX宽2cm,松紧带5正面缝制有引流标识7。

如图3所示,患者通过拉链1将弹性束带2套在胸部,裂缝开口4位于患者前方,采用三根松紧带5,其中两根松紧带5将外部引流管和负压空针6交叉固定在弹性束带2上,另外一根松紧带5上正面缝制有引流标识7,同时也用于固定负压空针6,使负压空针6更为牢固。在固定负压空针6时,只需要将纽扣8穿过弹性束带2上的漏孔3即可,便于护士更换操作。

引流管由裂缝开口4伸入内部接触患者。由于引流管的出口位置并不固定,本方案均布漏孔3的弹性束带2能够使引流管设在任意位置,满足使用要求。若乳腺癌术后患者需要保留两根引流管,那么清晰的引流标识7便于护士区分两根引流管,分别记录。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