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动加水的呼吸道加温湿化系统及其自动加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3993发布日期:2019-10-13 01:33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具有自动加水的呼吸道加温湿化系统及其自动加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械通气的湿化系统及其自动加水装置。



背景技术:

呼吸道内充分的湿度和适当的温度,是维持气道表面纤毛黏液系统正常清除功能及肺泡上皮正常的舒缩、弥散特性所必需的生理条件。有研究证实临床常用的主动湿化器湿化疗法对于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尤其是在有人工气道存在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治愈率或降低其发病率;而临床常用的大容量射流式雾化器主要为气道提供充分的湿化,促进患者的排痰。以上两种常用呼吸治疗设备均有一个共同特征:都需要在罐中加入无菌蒸馏水,且随着无菌蒸馏水的不断消耗需重复补充水位。

但临床中往罐子中的加水方式主要是人工通过加水孔直接添加或使用输液器连接加水孔人工不定时调节输液器加水,很难持续保证合适水位,而且操作过程中需中断患者的治疗,增加了呼吸道感染几率,且增加了人力和时间成本,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人工加水很难做到精准和及时,不仅影响呼吸道湿化效果,而且使治疗存在安全隐患,此类安全问题也曾见于报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改变现有呼吸机和湿化罐的前提下,实现对湿化罐的自动定量加水,实现在机械通气时无间断湿化空气的机械通气设备的湿化系统及其自动加水装置。

本自动加水装置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加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含容腔,容腔具有承接呼吸机送气端的第一端,与水源连接的第二端,和将水、空气输出的第三端。

进一步的,该装置具有输水通道和排气通道,输水通道的进口和排气通道的出口位于第二端,输水通道的出口和排气通道的进口位于第三端,输水通道和排气通道相互独立。

进一步的,输水通道的进口配有可插拔的水路塞盖,排气通道的出口配有可插拔的排气塞盖。

进一步的,输水通道的出口和排气通道的进口向外伸出容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端连接有盖子,所述输水通道和输气通道分别穿过并露出盖子。所述盖子和输水通道为可拆卸结构或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容腔,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呈T形分布,第二端和第三端相对,第二端在上,第三端在下。所谓上和下指的是自动加水装置在使用时的位置关系。

具有自动加水的呼吸道加温湿化系统,包含呼吸机和湿化罐,其特征在于:呼吸机的送气端和湿化罐之间设有上述的自动加水装置,自动加水装置的第一端与呼吸机的送气端密封连接,自动加水装置的第三端与湿化罐的进气口密封连接。

进一步,输水通道的出口和排气通道的出口伸入湿化罐内,排气通道的出口的位置对应湿化罐的最大水量位置。

进一步,水源为无菌水,无菌水保存于密封的液体容腔内,输水通道和送水管连通湿化罐与液体容腔,排气通道和排气管连通湿化罐与液体容腔,送水管和排气管分别插入液体容腔内,送水管和排气管为相互独立的两根管子,或者送水管和排气管为一根具有双腔的输液皮条。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自动加水装置的第一端与呼吸机的送气端连接、并确保不漏气,再将第三端与湿化罐的进气口连接、并确保不漏气,第三端的输水通道和排气通道插入湿化罐内。然后将送水管和排气管分别插入装有无菌水的液体容腔内,送水管、输水通道、排气通道和排气管在液体容腔和湿化罐之间形成循环流道,无菌水从送水管、输水通道进入到湿化罐内,湿化罐内的气体从排气通道、排气管进入液体容腔。当湿化罐内的水未到达排气通道时,无菌水持续从液体容腔进入湿化罐内。当湿化罐内的水接触到排气通道而将排气通道封闭时,液体容腔和湿化罐之间的循环流道被切断,气体无法再进入液体容腔,无菌水停止注入湿化罐内。随着湿化的进行,湿化罐内的无菌水减少,液面降低,排气通道再次开启,无菌水再次注入湿化罐内,如此循环,从而实现对湿化罐的定量供给无菌水,并保证对机械通气的无间断空气湿化。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虽然临床的湿化罐种类繁多,但湿化罐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尺寸均为标准尺寸,因此,我们将自动加水装置的第三端设计为与湿化罐的进气口匹配,即可通用于所有型号、品牌的湿化罐,通用性强。

2、通过在呼吸机送气端和湿化罐之间增加自动加水装置,能够在不改变现有的呼吸机和湿化罐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对湿化罐的持续的、定量的供水,从而实现对机械通气的无间断空气湿化。

3、液体容腔、自动加水装置和湿化罐形成不与外界环境连通的内循环系统,通过机械通气内部的气压和液压实现湿化罐的反复的自动加水,无需拔插湿化罐,保证临床治疗的持续性,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4、自动加水装置只需将第一端连接在呼吸机的送气端,第二端连通无菌水,第三端连接在湿化罐的进气口即可使用,操作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机械通气的湿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自动加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容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湿化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送气管和排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第一端1,第二端2,第三端3,容腔4,输水通道5,排气通道6,盖子7,水路塞盖8,排气塞盖9,湿化罐10,进气口11,液体容腔12,送水管13,排气管14,橡胶乳头15,针头16,出气口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加水装置,该装置包含容腔,容腔具有承接呼吸机送气端的第一端1,与水源连接的第二端2和将水、空气输出的第三端3。容腔4,第一端1,第二端2和第三端3呈T形分布,第二端2和第三端3相对,第二端2在上,第三端3在下,第一端1在侧端。所谓上、下和侧指的是自动加水装置在使用时的位置关系。所述容腔4呈圆筒状。

该装置具有输水通道5和排气通道6,输水通道5的进口和排气通道6的出口位于容腔4的第二端2,设置在容腔4内部。所述输水通道5的出口和排气通道6的进口位于容腔4的第三端3。输水通道5和排气通道6可以为管状结构,相互独立,等长并列放置,或者输水通道5和排气通道6为一根具有双腔的导管。输水通道5的出口和排气通道6的进口向外伸出容腔4。第二端2连接有盖子7,所述输水通道5和排气通道6分别穿过并露出盖子7。盖子7和输水通道5为可拆卸结构或一体结构。输水通道5的进口配有可插拔的水路塞盖8,排气通道6的出口配有可插拔的排气塞盖9。当无需使用自动加水或无条件使用时,将水路塞盖8与露出盖子7的输水通道5进口端密封,将排气塞盖9与露出盖子7的排气通道6出口端密封以防止装置受污染。水路塞盖8和排气塞盖9一端与盖子7连接或与输水通道5和排气通道6一一对应连接。

具有自动加水的呼吸道加温湿化系统,包含呼吸机和湿化罐10,呼吸机上具有送气端,湿化罐10具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7。呼吸机的送气端和湿化罐10之间设有上述的自动加水装置,自动加水装置的第一端1与呼吸机的送气端密封连接,自动加水装置的第三端3与湿化罐10的进气口11密封连接,形成氧气输送通道。输水通道5的出口和排气通道6的出口伸入湿化罐10内,排气通道6的出口的位置对应湿化罐10的最大水量位置。

水源为无菌水,无菌水保存于密封的液体容腔12内,输水通道5连通湿化罐10,送水管13一端连通输水通道5,另一端连通液体容腔12,排气通道6连通湿化罐10,排气管14一端连通排气通道6。送水管13和排气管14分别插入液体容腔12内,送水管13和排气管14为相互独立的两根管子,或者送水管13和排气管14为一根具有双腔的输液皮条。所述送水管13和排气管14与输水通道5和排气通道6连接的一端各设有橡胶乳头15,能保证连接处紧紧连接,同时起到密封的作用,所述送水管13和排气管14的另一端各设有一个针头16,方便与液体容腔12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自动加水装置的第一端1与呼吸机的送气端连接、并确保不漏气,再将第三端3与湿化罐10的进气口11连接、并确保不漏气,第三端3的输水通道5和排气通道6插入湿化罐10内。然后将送水管13和排气管14分别插入装有无菌水的液体容腔12内,送水管13、输水通道5、排气通道6和排气管14在液体容腔12和湿化罐10之间形成循环流道,无菌水从送水管13、输水通道5进入到湿化罐10内,湿化罐10内的气体从排气通道6、排气管14进入液体容腔12。当湿化罐10内的水未到达排气通道6时,无菌水持续从液体容腔12进入湿化罐10内。当湿化罐10内的水接触到排气通道6而将排气通道6封闭时,液体容腔12和湿化罐10之间的循环流道被切断,气体无法再进入液体容腔12,无菌水停止注入湿化罐10内。随着湿化的进行,湿化罐10内的无菌水减少,液面降低,排气通道6再次开启,无菌水再次注入湿化罐10内,如此循环,从而实现对湿化罐10的定量供给无菌水,并保证对机械通气的无间断空气湿化。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