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股骨髓内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7850发布日期:2019-03-30 08:54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股骨髓内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股骨髓内固定装置,是一种应用于骨科治疗股骨骨折,进行断端复位、连接、固定的髓内固定装置,属于医疗器械,包括带锁髓内钉主钉、重建锁钉、普通锁钉、尾塞。



背景技术:

目前,骨科治疗股骨骨折使用内植物为主要手段,内植物主要为金属接骨板,接骨板上设置球形加压孔、锁定螺纹孔或者动力加压与锁定螺纹结合孔,通过不同形式的接骨螺钉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进而达到治疗骨折骨病的目的。其中:动力加压接骨板,加压螺钉的放置完成骨折区轴向加压,形成坚强内固定,此类产品在骨折愈合的时候,无骨痂形成,可能会导致感染、骨不连和骨折延迟愈合;锁定接骨板,接骨板上设置锁定螺纹孔,螺纹为双线螺纹结构,通过锁定螺钉,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桥接内固定,会产生伴有骨痂形成的二期骨愈合,此类产品无法对骨折断端进行加压,坚强的接骨板、坚强的螺钉和骨折段分离,这三者结合起来就会导致骨不连、应力作用下锁定系统拔出、断钉;锁定加压接骨板既可仅当作动力加压接骨板使用,也可通过锁定螺钉进而作为内支架使用,或是上两种方式的联合。接骨板内植物均为张力侧固定,容易发生应力遮挡,产生疲劳断裂,导致内植物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描述的接骨板内植物产品的不足提供一种股骨髓内固定装置,其中带锁髓内钉主钉插入人体髓腔中,重建锁钉和普通锁钉通过骨皮质,穿过带锁髓内钉主钉钉孔,尾塞旋入带锁髓内钉主钉尾部螺纹孔内,对骨折断端进行复位、连接和固定,防止带锁髓内钉主钉在髓腔内旋转、移位等固定失效,髓内固定为中心固定,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

股骨髓内固定装置是采取以下方案实施的:股骨髓内固定装置包括带锁髓内钉主钉、重建锁钉、普通锁钉、尾塞。髓内钉主钉为中空结构,钉体两处折弯角度符合人体生理角度,尾部为螺纹结构,近端成角度分布2-3个普通锁钉孔, 1个加压锁钉孔,2个重建锁钉孔,干部附带螺旋减压槽,远端2个普通锁钉孔, 1个加压锁钉孔,1个加压平台;重建锁钉为中空结构,为半螺纹结构,深螺纹设计;普通锁钉为全螺纹结构,浅螺纹设计;重建锁钉和普通锁钉通过骨皮质,穿过带锁髓内钉主钉钉孔。尾塞为内六角或内六角花形传动型式,通过螺纹与带锁髓内钉主钉连接。

股骨髓内固定装置设计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结构,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由于股骨髓内固定装置中带锁髓内钉主钉上设置有重建锁钉孔、加压锁钉孔和普通锁钉孔,可以安装重建锁钉和普通锁钉。本实用新型以上结构形式将带锁髓内钉主钉固定在患者骨骼髓腔内,同时重建锁钉和普通锁钉同时对带锁髓内钉主钉进行固定,防止旋转,增强骨折固定的可靠性,加快骨折的治愈,保证手术成功,降低了二次手术的风险,减少病患的痛苦。

附图说明

以下是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

图1是股骨髓内固定装置中的带锁髓内钉主钉主视图。

图2是股骨髓内固定装置中的重建锁钉主视图。

图3是股骨髓内固定装置中的普通锁钉主视图。

图4是股骨髓内固定装置中的尾塞示意图。

图5是股骨髓内固定装置植入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5,股骨髓内固定装置结构具有带锁髓内钉主钉1,在带锁髓内钉主钉设置2个重建锁钉孔1-1,近端成角度分布2-3个普通锁钉孔1-2,1个加压锁钉孔1-3,干部附带螺旋减压槽1-4,远端2个普通锁钉孔1-5,1个加压锁钉孔1-6,1个加压平台1-7,尾部为螺纹结构1-8(见图1)。重建锁钉2,为中空结构,为半螺纹结构,深螺纹设计(见图2)。普通锁钉3为全螺纹结构、浅螺纹设计(见图3)。尾塞为螺纹结构4-1,采用内六角或内六角花形传动型式 4-2、4-3(见图4)。

股骨髓内固定装置在使用时,将带锁髓内钉主钉1置于人体髓腔内部,使用骨钻通过带锁髓内钉主钉1重建锁钉孔1-1,普通锁钉孔1-2、1-5,加压锁钉孔1-3、1-6在骨骼上钻底孔,植入2枚重建锁钉2,植入普通锁钉3,完成以上操作后,旋入尾塞4,使尾塞上螺纹4-1与主钉尾部螺纹1-8旋合,股骨髓内固定装置植入完成(见图5),完成手术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