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微创术后局部加压多功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9811发布日期:2019-03-30 09:00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乳腺微创术后局部加压多功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领域,具体地指一种乳腺微创术后局部加压多功能装置。



背景技术: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肿块是乳腺癌早期必有的症状和体征,因此对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临床上有效的乳腺肿块鉴别诊断方法,乳腺微创手术开展得越来越普及。乳腺微创术后,临床上常用纱布或绷带将胸部加压缠绕包裹,从而防止乳腺微创术后皮下积血、积气,促进伤口愈合。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由于绷带的加压限制,患者会由于胸部束缚过紧而影响呼吸,被迫采取坐位以缓解呼吸困难或不适。同时,由于患者的翻身活动,又易出现绷带松动或移位,不能达到有效加压、止血的目的。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420068.0)公布了一种乳腺手术加压包扎装置,包括背心式基体、位于基体上可分别覆盖左右两侧乳房的半球状气囊,气囊由多个互不相通的充气单元构成,每个单元分别设置有充气口,可以实现对局部的加压止血效果。该技术方案中设有储气仓,以便于对各个单元的充气,但储气仓不仅增加了患者佩戴的不舒适感,操作不便,更为重要的是不能实现对充气单元压力的监测,不利于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此外该技术方案在应用过程中,如果需要对手术切口进行渗血渗液的观察,需要将压力减小,并将加压装置移除,这样则不能实现连续加压止血的效果。

因此,需设计一种可以实现加压方便、监测压力方便、持续加压过程中可以实时观察切口的装置,以便于在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加压方便、压力可测、即时观察渗血渗液的乳腺微创术后局部加压多功能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乳腺微创术后局部加压多功能装置,包括乳罩形状的透明内衬层,所述透明内衬层通过设置于上方和后方的肩带穿戴于患者身上,所述透明内衬层外部设置有松紧棉布层,所述松紧棉布层呈对折状,将一对硅胶气囊包裹于透明内衬层中部,所述硅胶气囊包括若干个互不相通的充气单元,中部设置有圆形凹陷,每个充气单元上设置有一个单向阀接口,所述单向阀接口与注射器的口径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单元设置有延长管,所述单向阀接口设置于延长管的出口处,每个充气单元的延长管设置有不同的颜色标识,实现准确快速加压,便于临床记录。

更进一步地,所述硅胶气囊包括外圈环绕设置的四个和中部设置的一个充气单元,所述圆形凹陷位于中部充气单元的中心处。外周四个充气单元符合乳腺的四象限分法,中部的圆形凹陷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硅胶气囊包括外圈环绕设置的八个和中部设置的一个充气单元,所述圆形凹陷位于中部充气单元的中心处。外周八个充气单元实现精准局部加压,中部的圆形凹陷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松紧棉布层的边缘处设置有粘扣,与透明内衬层相应位置形成活动固定,方便更换清洗。

更进一步地,所述硅胶气囊为半球形,透明硅胶制成的半球状硅胶气囊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且容易观察切口渗血情况。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乳腺微创术后局部加压多功能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内衬材料和加压内囊都为透明材质,外层为可拆卸棉布,可以实现在持续加压条件下对切口渗血渗液的观察;将加压内囊划分为4+1个部分,符合乳腺的四象限分法,或者划分为8+1个部分,可以实现局部加压;每个加压单元上设有单向阀接口,气体只进不出,保证压力的相对恒定;此外,接口设置为与注射器匹配相连,进行充气,临床实用性较强,接口还可以与气压表相连,进行压力的测定,保证压力作用的准确性,有利于临床压力值的记录和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乳腺微创术后局部加压多功能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乳腺微创术后局部加压装置充气加压、测量压力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乳腺微创术后局部加压装置观察切口渗血渗液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乳腺微创术后局部加压装置的后视图。

图5为乳腺微创术后局部加压多功能装置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透明内衬层1,硅胶气囊2,充气单元2a,单向阀接口2b,圆形凹陷2c,松紧棉布层3,肩带4,粘扣5,注射器6,气压表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的乳腺微创术后局部加压多功能装置,包括乳罩形状的透明内衬层1,透明内衬层1通过设置于上方和后方的肩带4穿戴于患者身上,透明内衬层1外部设置有松紧棉布层3,松紧棉布层3呈对折状,将一对半球形硅胶气囊2包裹于透明内衬层1的中部。松紧棉布层3的边缘处设置有粘扣5,与透明内衬层1相应位置形成活动固定。硅胶气囊2包括若干个互不相通的充气单元2a,中部设置有圆形凹陷2c,每个充气单元2a上设置有一个单向阀接口2b,单向阀接口2b与注射器6的口径相匹配。

实施例1

为了实现对局部切口的加压止血,结合乳腺的四分法,本实用新型将硅胶气囊2分成(4+1)个互不连通的充气单元2a,每个充气单元2a上分别设有单向阀接口2b,通过接口2b对充气单元2a打气,即可实现针对局部的加压止血效果,且中间为圆形凹陷2c,增加了舒适度。

为了将硅胶气囊2充气单元2a内的压力集中施加于切口处,外层为松紧棉布层3,这样可以增加气囊对内侧压力,提高加压止血效果。

为保证充气单元2a内压力的稳定性,将充气接口设计为单向阀2b,气体只进不出,保证加压效果的持续性、稳定性。

将单向阀接口2b的大小和注射器6的口径相匹配,可以通过注射器6进行充气加压,方便临床应用,如图2所示。

单向阀接口2b可以与气压表7相连,可以进行压力的测定,保证压力的准确性,同时也方便临床记录和更改压力值的大小,如图2所示。

两个硅胶气囊2边缘对应的透明内衬层1和松紧棉布层3均有粘扣5,一方面可以对硅胶气囊2进行固定,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外层松紧布的可拆卸。

硅胶气囊2为透明硅胶制成,硅胶柔软,舒适度高,透明硅胶则可以实现对切口渗血渗液的观察,外层的可拆卸松紧布也可以实现对切口的观察,如图3所示。

肩带4主要起到固定的作用,如图4所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硅胶气囊2充气单元2a的划分和充气延长管2d的增加,如图5所示,本示例中的硅胶气囊2分为9个充气单元2a:8个充气单元2a位于外周,一个充气单元2a位于中心,圆形凹陷2c位于中间充气单元2a的中心处;每个充气单元2a有延长管2d,单向阀2b设置于延长管2d的末端,为保证准确快速加压,本实施例中还增加了每一个延长管2d的不同颜色标识提示,由于视图无法显示颜色区分,可能导致显示效果不明显。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