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用上肢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2090发布日期:2018-12-28 19:20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用上肢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康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骨科用上肢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上肢临床骨科手术后,康复效果一直都困扰着患者和医疗师,上肢损伤是临床较常见的创伤之一,伤后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患者原有的劳动能力,由于上肢长时间得不到运动,容易出现肢体僵硬、伸展不灵活的后遗症,从而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影响以后的行动能力,因此在术后一定时间内要进行适当的上肢康复训练活动,训练初期由于没有完全康复,只能进行一些小强度的被动康复训练,现有的训练设备多为主动训练设备,且有些设备的活动强度过大,不适合术后轻度的康复训练,这种状况下需要一种专用器材,使病人能自己轻松的锻炼,以适当活动上肢的肩关节和肘关节,因此急需这样的医疗康复器械来帮助患者能轻松的锻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科用上肢康复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骨科用上肢康复装置,包括机构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箱内设有第一齿盘、第二齿盘、第一扇形齿盘、第二扇形齿盘、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机构箱内固接有两个关于所述机构箱的纵向中心轴对称的套杆,且所述套杆与所述机构箱的纵向中心轴平行,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分别活动套接在相应的所述套杆上,所述第一齿盘与第二齿盘啮合,靠近所述机构箱后壁的所述第一齿盘和第二齿盘的一侧均固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均通过轴承与所述机构箱的后壁转动连接,远离所述机构箱后壁的所述第一齿盘和第二齿盘的一侧边沿处分别与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扇形齿盘和第二扇形齿盘的圆心处均通过铰接轴与所述机构箱的后壁铰接,所述第一扇形齿盘和第二扇形齿盘靠近圆心的位置分别固接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的活动端铰接,所述第一扇形齿盘和第二扇形齿盘分别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啮合,所述第一齿盘和第二齿盘关于所述机构箱的纵向中心轴对称,所述第一扇形齿盘和第二扇形齿盘关于所述机构箱的纵向中心轴对称,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与所述第一齿盘和第二齿盘铰接的一端均固接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底部均固接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一齿盘与主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动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机构箱的后壁。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初始状态相互平行。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套杆为四棱杆。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机构箱的底部固接有支架坐,所述机构箱的前侧设有防护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和主动齿轮带动第一齿盘转动,第一齿盘与第二齿盘外啮合,故第二齿盘与第一齿盘的转动方向相反,同时,由于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的初始位置相互平行,随着第一齿盘和第二齿盘的转动,第一齿盘和第二齿盘能分别带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交替上下移动,从而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能分别通过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带动第一扇形齿盘和第二扇形齿盘以相同的方向不断正、逆时针交替摆动,进而第一扇形齿盘和第二扇形齿盘能分别带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不断上下交替移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带动两个第二把手不断上下交替移动,以实现左右臂的交替蜷伸,实现上肢肩关节和肘关节蜷伸活动训练,第一齿盘和第二齿盘能带动两个第一把手不断以相反方向转动,从而能实现对上肢肩关节和肘关节的转动活动训练,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能实现对上肢不同的活动形式,能使得患者的上肢活动更加充分,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本装置为被动训练装置,在上肢手术后,无法进行主动训练,通过本装置能实现对上肢的被动训练,训练强度相对较小,适合术后的初期训练,本装置的结构设计合理,简单易用,患者能自己轻松的锻炼,利于上肢尽快康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构箱;101-支架坐;102-防护板;2-电机;3-主动齿轮;4-套杆;5-第一齿盘;6-第二齿盘;7-第一传动杆;8-第二传动杆;9-第一扇形齿盘;10-第二扇形齿盘;11-第一齿条;12-第二齿条;13-第一固定杆;14-第二固定杆;15-第一把手;16-转轴;17-轴承;18-第二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请参阅图1-3,一种骨科用上肢康复装置,包括机构箱1,机构箱1内设有第一齿盘5、第二齿盘6、第一扇形齿盘9、第二扇形齿盘10、第一齿条11和第二齿条12,机构箱1内固接有两个关于机构箱1的纵向中心轴对称的套杆4,且套杆4与机构箱1的纵向中心轴平行,第一齿条11和第二齿条12分别活动套接在相应的套杆4上,第一齿条11和第二齿条12能在相应的套杆4上滑动,第一齿盘5与第二齿盘6啮合,靠近机构箱1后壁的第一齿盘5和第二齿盘6的一侧均固接有转轴16,转轴16均通过轴承17与机构箱1的后壁转动连接,从而第一齿盘5和第二齿盘6可自由转动,远离机构箱1后壁的所述第一齿盘5和第二齿盘6的一侧边沿处分别与第一传动杆7和第二传动杆8的一端铰接,第一扇形齿盘9和第二扇形齿盘10的圆心处均通过铰接轴与机构箱1的后壁铰接,从而第一扇形齿盘9和第二扇形齿盘10能绕各自圆心处转动,第一扇形齿盘9和第二扇形齿盘10靠近圆心的位置分别固接有第一固定杆13和第二固定杆14,所述第一传动杆7和第二传动杆8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杆13和第二固定杆14的活动端铰接,第一扇形齿盘9和第二扇形齿盘10分别与第一齿条11和第二齿条12啮合,第一齿盘5和第二齿盘6关于机构箱1的纵向中心轴对称,第一扇形齿盘9和第二扇形齿盘10关于机构箱1的纵向中心轴对称,第一传动杆7和第二传动杆8与第一齿盘5和第二齿盘6铰接的一端均固接有第一把手15,第一齿条11和第二齿条12的底部均固接有第二把手18,第一齿盘5与主动齿轮3啮合,主动齿轮3与电机2的输出轴驱动连接,电机2固定在机构箱1的后壁。

套杆4为四棱杆,从而第一齿条11与第二齿条12与套杆4配合的通孔为四棱孔,此种设计,第一齿条11和第二齿条12在相应套杆4上滑动时,能防止第一齿条11和第二齿条12转动而影响传动,从而能保证机构正常运行。

机构箱1的底部固接有支架坐101,机构箱1的前侧设有防护板102,防护板102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工作原理:启动电机2,电机2带动主动齿轮3转动,主动齿轮3带动第一齿盘5转动,第一齿盘5与第二齿盘6外啮合,故第二齿盘6与第一齿盘5的转动方向相反,同时,参见图1,由于第一传动杆7与第二传动杆8的初始位置相互平行,随着第一齿盘5和第二齿盘6的转动,第一齿盘5和第二齿盘6能分别带动第一传动杆7和第二传动杆8交替上下移动,从而第一传动杆7和第二传动杆8能分别通过第一固定杆13和第二固定杆14带动第一扇形齿盘9和第二扇形齿盘10以相同的方向不断正、逆时针交替摆动,进而第一扇形齿盘9和第二扇形齿盘10能分别带动第一齿条11和第二齿条12不断上下交替移动,第一齿条11和第二齿条12带动两个第二把手18不断上下交替移动,以实现左右臂的交替蜷伸,实现上肢肩关节和肘关节蜷伸活动训练,第一齿盘5和第二齿盘6能带动两个第一把手15不断以相反方向转动,从而能实现对上肢肩关节和肘关节的转动活动训练,第一把手15和第二把手18能实现对上肢不同的活动形式,能使得患者的上肢活动更加充分,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本装置为被动训练装置,在上肢手术后,无法进行主动训练,通过本装置能实现对上肢的被动训练,训练强度相对较小,适合术后的初期训练。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一端”、“另一端”、“端部”、“上”、“下”、“内”、“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