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颧面病变部位截骨导板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2446发布日期:2019-05-21 21:27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颧面病变部位截骨导板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来,用于定位截骨位置的颧面病变部位截骨导板组。



背景技术:

颧骨是面颅骨之一,是人面部重要的部位,位于面中部前面,眼眶的外下方,菱形,形成面颊部的骨性突起。它主要通过与鼻、颞部和颊的关系来影响面部美。但是由于肿瘤、感染、放射性溃疡、外伤和先天性畸形等常见疾病,往往需要手术治疗,从而造成颧面骨的缺损。而颧面骨部位又是人体肌肉神经活动最多的部位之一。

现有的颧面骨肿瘤切除术,是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在手术过程中用手术刀直接在病人颧面骨部位切除肿瘤骨组织范围,然后再装订传统钛网片/肽链等钛合金材料假体进行补配。该方法极易造成在截骨的过程骨头因为锯片产生位移,使得切除范围偏离预期值,无法达到最佳截骨效果,进而影响后期替代件的植入,会出现人体露出假体关节(异物)的现象,极大的造成了病患术后的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采用3D打印材料,利用先进的模型重建系统和打印技术生成的颧面病变部位截骨导板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用于定位人体头颅骨颧面病变骨的切除位置的导板组,包括从三个方向对颧面病变骨呈合围状态设置的三块导板;所述每块导板上都开有用于给截骨锯片锯切导向的卡槽和用于将导板固定于人体颧面骨上的定位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导板顶面为平整面,底面为与人体颧面骨固定相适应的凹凸面,所述导板最厚位置不大于7mm,最薄位置不小于2mm,使导板整体结构轻便、小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导板对应颧面病变骨的侧面为圆弧面,以便灵活的调整导板相对颧面病变骨的定位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导板由3D打印成型,采用成熟的3D打印技术,以病体的CT扫描重建虚拟数据为基础,通过3D打印机打印制造,与病体的真实结构以及病变骨吻合度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卡槽为一端敞口的条形槽,槽宽1-1.5mm,以利于锯片的进、退和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卡槽为向下对应人体颧面骨骨缝处的斜向槽口,以增强锯片切除时的稳定性,避免出现位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孔为螺钉孔,孔洞直径为2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颧骨、上颌骨外侧以及颧骨的外侧这三个交接位置缺损,用于定位人体头颅骨颧骨、上颌骨外侧以及颧骨的外侧病变骨的切除位置的辅助工具。本导板组针对脸部这个比较特殊的区域进行截骨手术,三块导板的设计避免了手术创口过大,减小了缝合难度,同时不会破坏脸部整体形象。各导板最厚的地方不大于7mm、最薄的地方不小于2mm,锯片卡槽宽1-1.5mm,导板上的洞孔直径2mm,设计小巧、适用。导板上的定位孔设计是为了在切除骨头的时候起到固定骨头的作用,避免在截骨的过程中因为锯片而产生位移使切除范围偏离预期值。卡槽向下为倾斜状,一是增强锯片的接触面,另外因为截骨的地方比较特殊,可以尽量少的在骨头上动刀。导板侧面和底面不规则设计,是为了完美的匹配肿瘤以及肿瘤旁边的骨头,起到一个固定以及定位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利于了成熟的3D打印技术制成,非常吻合病人的形态结构学,截除替换后露出假体关节(异物)的机率几乎为零,也避免了以往手术的复杂性和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是“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导板组由三块3D打印成型的导板1组成,使用时从三个方向对颧骨,上颌骨外侧以及颧骨外侧的颧面病变骨5呈合围状态设置,以定位人体头颅骨颧面病变骨5的切除位置。每块导板1上都开有用于给截骨锯片锯切导向的卡槽2和用于将导板固定于人体颧面骨4上的定位孔3。具体如下:

导板1顶面为平整面,底面为与人体颧面骨4即人体颧骨,上颌骨外侧以及髋骨外侧固定相适应的凹凸面,导板1最厚位置不大于7mm,最薄位置不小于2mm。导板1对应颧面病变骨5的侧面为圆弧面。

导板1上的卡槽2为一端敞口的条形槽,槽宽1-1.5mm。卡槽2向下为对应人体颧面骨骨缝处的斜向槽口。

导板1上的定位孔3为螺钉孔,孔洞直径为2mm,设置在各导板1的两端位置。

本导板组的设计尺寸来源于病体的CT薄层增强扫描的dicom原始工程文件,结合mimics三维重建医学软件把病人的病变部位以及病变部位周边组织结构一比一重建虚拟数据,然后再通过3D打印机制造出一套一比一病人的真实结构以及病变肿瘤发生的部位,再根据手术切除方案,设计出三个手术切除定位导板,最后通过3D打印出来。手术时,在骨头暴露出来后,医生会用导板和骨头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后会用电钻根据导板上面的定位孔进行打孔,打好孔后锁上螺钉,固定导板和骨头,然后手术刀锯按卡槽方向进行定位切除,切除位置与预期一致,创伤小,精准。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