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微创手术的3D打印导向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0249发布日期:2019-03-15 19:39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用于微创手术的3D打印导向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3D打印导向板。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切除是以往公认的肿瘤治疗方法,但约70%的肿瘤患者确诊时已无法手术,通常是因为肿瘤部位关键、边界不清及体积较大而无法彻底切除,或患者年老体弱、身体状况不能耐受手术,或肿瘤发生远处转移而失去手术机会。常规的放疗和化疗对实体瘤的作用有限且副作用大,治疗中耐药性和治疗敏感性问题均是目前临床上难以逾越的屏障。因此,以原位灭活肿瘤细胞、消除肿瘤负荷为目的的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得到广泛应用。

氩氦刀治疗系统可在超声、CT或磁共振成像(MRI)引导下经皮穿刺对肿瘤实施精确的消融治疗,其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且不影响其他综合治疗方法的实施。

氩氦刀采用了氩气制冷、氦气制热、适时监控、3D打印等多项技术。通过CT数据的重建组织模型,3D打印技术制作适形导向板,医生在导板的引导下进行穿刺手术。氩氦刀最细刀头外径仅为1.47mm,中空绝缘。循环氩气时,刀尖温度瞬间降至零下140℃,在几分钟内将肿瘤组织冻成冰球,使肿瘤细胞破裂坏死。而在循环氦气时,刀尖温度则快速升温至20~45℃,将冰球融化,使肿瘤细胞崩解,加速肿瘤组织变性坏死。如此冷热循环逆转,彻底摧毁癌瘤组织,同时低温损伤小血管引起微循环血栓形成进而导致组织缺血坏死。

但是,在氩氦刀手术实施中,会在穿刺针和穿刺体表形成水汽凝结,和出血等状况,导向板覆盖在穿刺针周围,影响了对凝水,出血的处理。另外,手术过程中为了达到手术升温和降温效果,需要对穿刺部位进行冲水处理。现有的导向板对于手术穿刺部位冲水的排除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客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方便排出微创手术中穿刺部位出血、水汽凝结及冲水的3D打印导向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3D打印导向板,包括与手术部位表面相契合的导向基板,所述导向基板上设置有多个穿刺孔和多个减压观察口,所述导向基板朝向手术部位的一面开设有多条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一端与穿刺孔相连,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导向基板的边缘或所述减压观察口。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槽的开口宽度大于所述导流槽的底部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槽的开口宽度为1~2.5mm,深度为2~3mm。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槽垂直于导流槽延伸方向的界面为梯形、半椭圆形、半圆形或V字形。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基板背离手术部位的一面形成有多个导向柱,所述穿刺孔贯穿所述导向柱。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导向柱周围设置有多个辅助穿刺孔。

进一步的,所述穿刺孔和所述辅助穿刺孔的直径为1~2.5mm。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导向柱周围辅助穿刺孔的数量为2~10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导流槽,可以排出在微创手术过程穿刺手术位置形成的水凝液体、出血,消毒液及体液等,还可以方便的实现对穿刺部位进行冲水处理,及时排出冲水,保证手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向板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向板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3D打印导向板,包括与手术部位表面相契合的导向基板1,导向基板上1设置有多个穿刺孔2和多个减压观察口3,导向基板1朝向手术部位的一面开设有多条导流槽4,导流槽4的一端与穿刺孔2相连,另一端延伸至导向基板1的边缘或减压观察口3。

在进行使用时,医生先通过CT扫描进行术前计划,设计好进针路径,根据处方剂量计算每根针植入的粒子数目,达到根治肿瘤的剂量分布后提交计划。打印出与施术位置外表面相契合的3D打印导向板。术前一天对3D打印导向板进行消毒,测量每一颗粒子活度、装仓消毒。在手术中,将3D打印导向板与人体施术位置相复合,当完全重合时,直接通过穿刺孔进行穿刺。用于穿刺的氩氦刀在手术实施中,会在穿刺针和穿刺体表形成水汽凝结和出血等状况,凝水和出血可以通过与穿刺孔连通的导流槽流出导向基板边缘或流入减压观察口,不会淤阻在穿刺手术位置,此外,手术过程中为了达到手术升温和降温效果,需要对穿刺部位进行冲水处理,预留的导流槽可以实现对穿刺部位的冲水过程流畅进行,水流可以通过导向槽顺利流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导向基板1上预留减压观察口3,充分利用了导向基板1上的空位,减少导向模板1对皮肤表层的压力,可以观察渗血,组织液和药液等,便于擦拭和消毒处理,同样减少了导向模板的用料,降低了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减压观察口可以作为导流槽的一个出口端,即减压观察口与导流槽相连通,导流槽可以将出血、凝水或冲水顺利的导出至减压观察口中,方便排出和擦拭。具体的,减压观察口的数量根据导向基板除了导向柱和辅助穿刺孔以外,在空白处,不影响结构牢固的前提下留出来的开口,开口的大小,形状和数量均可以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槽4的开口宽度大于导流槽4的底部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槽4的开口宽度为1~2.5mm,深度为2~3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槽4垂直于导流槽4延伸方向的截面为梯形、半椭圆形、半圆形或V字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导向基板1背离手术部位的一面形成有多个导向柱5,穿刺孔2贯穿导向柱5。导向柱具有导向功能,在导向基板完成定位后,穿刺孔可以正对需要进行穿刺的部位,只需要通过氩氦刀通过导向柱中间的穿刺孔对手术部位进行穿刺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每个导向柱5周围还设置有多个辅助穿刺孔6。通过合理设置辅助穿刺孔6的位置和大小,可以不影响3D打印导向板的结构和原有导向柱的导向功能,同时当病患位置发生偏移时仍对穿刺手术具有导向功能。当进行手术时,如病患位置偏移或者肿瘤增大缩小,可以使医生能够灵活根据患者肿瘤位置的偏移进行修正穿刺位置。辅助穿刺孔的位置和数量根据医生要求进行设计,可以分布在穿刺孔周围或者连续分布在预先计划好的线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穿刺孔2和辅助穿刺孔6的直径为1~2.5mm。具体可根据施用手术工具和患者肿瘤大小进行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穿刺孔的侧壁为一金属套管(图中未示出),导向柱及其与所述导向基板连接处设有一贯通的安装道;金属套管1嵌于安装道内。金属套管一端设有凸起挡环,凸起挡环的外径大于安装道的内径,凸起挡环能够将金属套管的顶端卡设在导向柱的顶端上,防止在手术时,金属套管向底部滑动,对手术的精确性造成影响或对患者造成意外伤害。金属套管的管体外径与所述安装道的内径相等,金属套管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安装道的长度,因而金属套管长度足够完全覆盖安装道,不会出现安装道表面裸露的情况,有效避免了将安装道上的树脂材质划落,产生碎屑增加手术风险的情况。金属套管的材料为医用不锈钢、钛及钛合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导向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7,定位孔7上可拆卸连接有定位件(图中未示出),定位件的一面与人体粘接,其另一面与定位孔可拆卸连接。

在手术中,将3D打印导向板与人体施术位置相复合前,将定位件的一面通过粘胶与人体相应的定位位置粘接,当3D打印导向板与人体相复合时,直接将另一面穿过定位孔,使3D打印导向板与定位件套接,从而使3D打印导向板定位至人体患处,确保手术的准确度,并增加3D打印导向板的稳固性,避免在手术中3D打印导向板发生移动。定位件优选呈半球体,其水平面与人体粘接,曲面穿过定位孔。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