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测量颈部定点定向扳法运动学轨迹的标记点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6420发布日期:2019-02-10 23:18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用于测量颈部定点定向扳法运动学轨迹的标记点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医临床检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测量颈部定点定向扳法运动学轨迹的标记点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颈椎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为3.8~17.6%,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低头族”、“手机党”人群,颈椎疾病的发病呈职业化、低龄化的趋势,颈椎病日益成为了临床多发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目前治疗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为颈椎旋转扳法,这是一种推拿手法,不仅可以改善症状、恢复功能,也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自1974年上海中医学院最早提出颈椎旋转扳法,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并成为颈椎病非手术治疗方法的首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教学中。但是,颈椎旋转扳法对操作手法的要求极高,操作者需要使操作手法形成特定的扳动轨迹,这就需要对操作手法的扳动轨迹进行测量。

目前常用的测量推拿手法的扳动轨迹的方法,是利用红外捕捉技术所采集到的运动学参数来描述推拿手法的扳动轨迹。但是这种测量方法在用于测量颈部定点定向扳动轨迹的过程中,因受到测量时所造成的应力遮挡,而使测量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

这是由于对于颈部定点定向扳法扳动轨迹的测量,需要先将多个标记点(Marker点)固定分布于面部皮肤上,当操作者对颈部进行扳动操作时,利用红外捕捉技术采集各标记点的运动学参数,综合各标记点的运动学参数,即可描述出扳动手法的扳动轨迹。但是,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头部不可避免会对标记点本身造成遮挡,这会严重影响对标记点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导致所测的运动学参数出现较大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测量颈部定点定向扳法运动学轨迹的标记点固定装置,它可以提高颈椎旋转扳法的扳动轨迹的测量精确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用于测量颈部定点定向扳法运动学轨迹的标记点固定装置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包括定位座1,定位座1固定连接固定杆2的一端,固定杆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外置式标记点固定架3的原点;外置式标记点固定架3由三根相互垂直的定位杆组成,三根定位杆分别形成横轴、纵轴和垂直轴,构成空间坐标系;三根定位杆的固定端为所述外置式标记点固定架3的原点;三根定位杆的自由端分别固定连接一标记点4;所述定位座1固定连接固定头带。

本实用新型用于测量颈部定点定向扳法运动学轨迹的标记点固定装置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标记点在头部外置,不与皮肤直接接触,能够避免将标记点直接贴设于面部,从而避免了头部遮挡标记点的现象,也不会产生标记点相对于皮肤的滑移以及脱落现象,从根本上减少了由于人为原因所导致测量过程中的误差。

将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头带从耳缘前方向下绕过下颌部,就能够将定位座固定于头部,从而将三个相对位置固定的标记点固定于头部,使标记点的定位更加方便和易于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三个标记点4不共线,以使三个标记点4能够形成一平面。三个不共线的标记点的运动学参数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推拿手法的扳动轨迹。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座1开设有一通孔1-1,所述固定头带固定穿设于通孔1-1内。通过通孔实现固定头带与定位座固定连接,能够方便固定头带与定位座的拆卸,有利于实现一人一换。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头带采用能够调节长度的伸缩式固定束带。以使固定头带能够适用于不同人群。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座1、固定杆2和定位杆采用重量较轻的塑料材料,以使本实用新型标记点固定装置的总重量远小于头部重量,以避免装置自重对测量结果造成干扰,从而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标记点外置,提高了颈部定点定向扳法的扳动轨迹的测量精确度。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以下说明仅是示意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所述原理可按多种方式应用,以实现许多不同的可替代实施方式。这些说明仅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内容的一般原理,不意味着限制在此所公开的实用新型构思。

结合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且与上文的总体说明和下列附图的详细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测量颈部定点定向扳法运动学轨迹的标记点固定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为定位座, 2为固定杆,

3为外置式标记点固定架, 4为标记点,

1-1为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文中使用的“包括”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测量颈部定点定向扳法运动学轨迹的标记点固定装置,包括定位座1,定位座1固定连接固定杆2的一端,固定杆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外置式标记点固定架3的原点;

外置式标记点固定架3由三根相互垂直的定位杆组成,三根定位杆分别形成横轴、纵轴和垂直轴,构成空间坐标系;三根定位杆的固定端为外置式标记点固定架3的原点;三根定位杆的自由端分别固定连接一标记点(Marker点)4;

三个标记点4不共线,以使三个标记点4能够形成一平面。

定位座1固定连接固定头带,将固定头带从耳缘前方向下绕过下颌部,就能够将定位座1固定于头部;

优选地,定位座1开设有一通孔1-1,固定头带固定穿设于通孔1-1内。

固定头带可以采用能够调节长度的伸缩式固定束带。

定位座1、固定杆2和定位杆均采用重量较轻的塑料材料,以使本实用新型标记点固定装置的总重量远小于头部重量,以避免装置自重对测量结果造成干扰,从而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使用时,将定位座1贴设于头顶,通过固定头带将定位座1固定于头部,从而能够使三个标记点4相对于头部实现定位。当操作者对颈部进行颈椎旋转扳法的推拿操作时,三个标记点4随着头部一起产生位移,利用红外捕捉技术测绘出三个标记点4的移动轨迹,就可描绘出颈椎旋转扳法的扳动轨迹。

虽然在上文中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能够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但是,应理解,这种修改和变化都属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之内。而且,在此说明的本实用新型可有其它的实施方式,并且可通过多种方式实施或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