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皮肤采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5398发布日期:2019-04-24 00:01阅读:660来源:国知局
动物皮肤采样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物用医疗器械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动物皮肤采样器。



背景技术:

多数动物皮肤病的诊断需要采集皮肤样本进行病理检查,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对兽医临床上诊断某些皮肤疾病有重要意义,对了解皮肤病发生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传统的动物皮肤病采样模式是使用手术刀片与镊子的相互配合,其不足之处在于:第一、采样准确度控制不够理想,采样的随意性大,难以保证采样的深度和力度;第二、当动物固定不理想时,采样安全系数较低,刀片容易划伤动物皮肤或医护人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系数较高的能够控制采样深度的动物皮肤采样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动物皮肤采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沿筒体1内壁上下滑动的活塞5、穿过活塞5中心的中空管3,固定于中空管3下端的刀座7、安装在刀座7上的刀片8;

所述筒体1的顶面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处固定有弹性定位圈11;所述中空管3的外壁上固定有若干定位凸起9;所述定位凸起9的最大直径大于弹性定位圈11的内径;所述中空管3的上部分从通孔中伸出;

所述定位凸起9上方的中空管3向外设置有手柄12,手柄12上方的中空管3最上端与气囊4相连,气囊4的内部空间与中空管3的内部空间联通,位于活塞5下方的中空管3的下端设置有出气口6,所述刀座7、刀片8位于活塞5的下方,所述气囊4、手柄12位于筒体1外。

优选的,所述定位凸起9通过弹簧与中空管3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筒体1侧壁的下缘固定有垫块10。

优选的,所述垫块10为弹性垫块。

优选的,所述筒体1的顶面边缘向外设置有外棱2。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手段而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的动物皮肤采样器采样准确度高、通过选择不同高度的定位凸起,保证采样的深度和力度。(2)通过挤压气囊4,可以将筒体1吸附在动物身上,刀片与动物皮肤角度固定,器械稳定度高,避免刀片划伤动物皮肤或医护人员,提高采样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动物皮肤采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外棱,3-中空管,4-气囊,5-活塞,6-出气口,7-刀座,8-刀片,9-定位凸起,10-垫块,11-弹性定位圈,12-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动物皮肤采样器如图1所示,包括筒体1、沿筒体1内壁上下滑动的活塞5、穿过活塞5中心的中空管3,固定于中空管3下端的刀座7、安装在刀座7上的刀片8。

所述筒体1的顶面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处固定有弹性定位圈11;所述中空管3的外壁上固定有若干定位凸起9;所述定位凸起9的最大直径大于弹性定位圈11的内径;所述中空管3的上部分从通孔中伸出;

所述定位凸起9上方的中空管3向外设置有手柄12,手柄12上方的中空管3最上端与气囊4相连,气囊4的内部空间与中空管3的内部空间联通,位于活塞5下方的中空管3的下端设置有出气口6,所述刀座7、刀片8位于活塞5的下方,所述气囊4、手柄12位于筒体1外。

上述结构中,活塞5与中空管3之间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活动连接,活塞5自身具有弹性,可以与中空管和筒体内壁产生良好的密封效果,活塞5将筒体1分为上下两部分,当筒体1下缘的与皮肤接触时,活塞自身弹性利于使下部分筒体形成密闭空间;活塞材料可以选择注射器上的活塞所用的材料。

优选的,所述定位凸起9通过弹簧与中空管3固定连接。按压定位凸起,然后向下按压手柄12或者向上拉拔手柄12带动空管3时,可以使定位凸起顺利的通过弹性定位圈11,便于刀片高度的选择。

优选的,所述筒体1侧壁的下缘固定有垫块10。优选的,所述垫块10为弹性垫块。垫块可以与皮肤更加贴合,利于保持密闭性,并改善与动物皮肤接触的触感,使动物更容易接受。

优选的,所述筒体1的顶面边缘向外设置有外棱2。旋转手柄12时,手扶住外棱2,操作方便。

优选的,筒体1选用透明材料,便于观察刀片的采样深度。

本实用新型的动物皮肤采样器在使用时,先挤压气囊4,排出气囊4中的空气,将刀片8对准需要采集样本处,松开气囊4,筒体1吸附在动物皮肤表面,动物皮肤表面会在负压作用下略微向上凸起,选择不同高度的定位凸起9,通过上下活动手柄12,带动中空管3,使弹性定位圈11卡在相邻两个定位凸起9之间,保证采样的深度和力度,旋转手柄12,使刀片8随之旋转,对皮肤组织进行采集。垫块10固定在筒体1侧壁的下缘,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刀片8不会伤到医护人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