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动式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0963发布日期:2019-02-01 20:12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摆动式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摆动式按摩器。



背景技术:

现有按摩器的种类繁多,按照按摩装置的运动方式,可分为旋转式、摆动式、振动式。旋转式按摩器是通过电机带动揉捏头旋转,对人体局部进行夹揉,例如夹揉颈部或者腿部。摆动式按摩器是通过电机带动按摩头一边摆动一边夹揉,其可以根据身体部位的曲线进行摆动设计,使得按摩头贴合身体部位的曲线运动。振动式按摩器是以机械振动的方式对人体的局部进行刺激性按摩。

对于人体肩颈部位的按摩,旋转式按摩器难以适应颈部的特殊性,其按摩范围有限,无法触及肩胛部和脑后部;振动式按摩器由于其振动频率慢且振动强度高,比较适合中青年人进行运动按摩;而摆动式按摩器最适合按摩人体的肩颈部位。然而目前的摆动式按摩器并不能很准确地对肩颈的各个部位进行按摩,其按摩头的布置还有待改进,另外,现有摆动式按摩器在工作时晃动较大、稳定性不够,影响了按摩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改进的摆动式按摩器,该按摩器能对肩颈的各个部位进行按摩,且稳定性好。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摆动式按摩器包含底板、电机、变速箱、旋转轴、左按摩组件、右按摩组件、按摩轮组件、轴承座,变速箱和轴承座固定安装在底板上,旋转轴设置在变速箱和轴承座之间,电机与变速箱连接,按摩轮组件安装在旋转轴的中间部位,左按摩组件和右按摩组件设置在按摩轮组件的两侧,左按摩组件和右按摩组件的结构相同,并且关于旋转轴的中线对称地安装在旋转轴的左侧和右侧,左按摩组件包含左按摩元件、左转盘组,左转盘组包含第一转盘、第二转盘,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分别具有与旋转轴配合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中心轴线与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的外圆周面的中心轴线倾斜,左按摩元件安装在左转盘组上。

进一步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之间间隔一定距离。

进一步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为阶梯轴,并且第一转盘的最大外径和第二转盘的最大外径相等。

进一步地,左按摩元件包含基体,基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具有圆弧形凸起部,圆弧形凸起部向着第二端逐渐下降、缩小,第二端的尺寸小于第一端的尺寸。

进一步地,基体的第一端上开有与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配合的安装孔,基体的上边缘固定连接第一按摩球、第二按摩球、第三按摩球,第一按摩球位于圆弧形凸起部,第三按摩球位于基体的第二端,第二按摩球位于第一按摩球和第二按摩球之间。

进一步地,第三按摩球与底板保持接触。

进一步地,基体的第一端的下部具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杆,支撑杆与底板保持接触。

进一步地,按摩轮组件包含左按摩轮、右按摩轮、凸轮,凸轮安装在旋转轴的中间部位,左按摩轮和右按摩轮安装在凸轮上。

进一步地,左按摩轮和右按摩轮为锥形轮,并且左按摩轮和右按摩轮的小径端相互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摆动式按摩器能同时对人体的头颈部、颈部、肩部、脊椎进行夹揉、按摩,有效地改善了肩颈部位的不适,并且按摩器在运行过程中较稳定,无晃动现象,极大地提升了按摩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写和阐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首选实施方式的摆动式按摩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摆动式按摩器的爆炸图。

图3是图2中第一转盘的剖面图。

图4是图2中第二转盘的剖面图。

图5上图2中左按摩元件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更加清楚、完整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首选实施方式的摆动式按摩器包含底板1、电机2、变速箱3、旋转轴4、左按摩组件5、右按摩组件5’、按摩轮组件6、轴承座7。

变速箱3和轴承座7分别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左端和右端。旋转轴4设置在变速箱3和轴承座7之间,旋转轴4的一端与变速箱3连接,另一端被轴承座7支撑。电机2与变速箱3连接,通过变速箱3将旋转动力传递给旋转轴4,带动旋转轴4转动。按摩轮组件6设置在旋转轴4的中间部位,左按摩组件5和右按摩组件5’位于按摩轮组件6的两侧、设置在旋转轴4的左侧和右侧,且关于旋转轴4的中线对称设置。

左按摩组件5和右按摩组件5’的结构相同,此处以左按摩组件5为例介绍其机构。

左按摩组件5包含左按摩元件51、左转盘组52。左转盘组52安装在旋转轴4上,左按摩元件51安装在左转盘组52上。左转盘组52包含第一转盘52a、第二转盘52b,第一转盘52a和第二转盘52b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转盘52a、第二转盘52b均为阶梯轴形状,两个阶梯轴的最大外径相等。第一转盘52a、第二转盘52b分别具有第一通孔52c和第二通孔52d,用于与旋转轴4配合。第一通孔52c和第二通孔52d的中心轴线A1、A2分别与第一转盘52a和第二转盘52b的外圆周的中心轴线B1、B2倾斜,且第一通孔52c的中心轴线A1与第一转盘52a外圆周的中心轴线B1的夹角α1等于第二通孔52d的中心轴线A2与第二转盘52b外圆周的中心轴线B2的夹角α2。在装配状态下,第一转盘52a、第二转盘52b通过第一通孔52c、第二通孔52d与旋转轴4的配合安装在旋转轴4上,第一通孔52c和第二通孔52d的中心轴线A1、A2与旋转轴4的中心轴线重合,第一转盘52a和第二转盘52b的外圆周面与旋转轴4倾斜,且倾斜方向相同,第一转盘52a和第二转盘52b的端面也与旋转轴4倾斜。

如图5所示,左按摩元件51包含基体510,基体51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基体510的第一端大致为半圆形,半圆形的圆弧形凸出部向着第二端逐渐降低,因此基体510的第一端凸起、尺寸大,第二端平缓、尺寸小,该设计符合人体从颈部到肩部的曲线,使得左按摩元件51能贴合人体肩颈的曲线进行按摩。基体510的第一端具有安装孔510a,用于与左转盘组52的第一转盘52a、第二转盘52b配合,使得左转盘组52能相对于左按摩元件51转动。基体510的上边缘固定连接3个按摩球:第一按摩球511、第二按摩球512、第三按摩球513,这3个按摩球沿着基体510的上边缘依次排列,第一按摩球511位于基体510第一端的圆弧上,第三按摩球513位于基体510的第二端,第二按摩球512位于第一按摩球511和第三按摩球513之间。第一按摩球511、第二按摩球512、第三按摩球513的位置设计分别对应于人体的头颈部、颈部、肩部,用于对头颈部、颈部、肩部进行按摩。基体510第一端的下部具有一个向下延伸的支撑杆514,在装配状态下,支撑杆514抵在底板1上,类似地,位于基体510第二端的第三按摩球513也抵在底板1上,在按摩器的运行过程中,支撑杆514和第三按摩球513始终保持与底板1接触,并且在底板1上滑动,使得左按摩元件51在按摩时不会发生晃动,按摩更加稳定。

由于左按摩组件5和右按摩组件5’关于旋转轴4的中线对称设置,且左转盘组52的端面及外圆周表面相对于旋转轴4倾斜,因此左按摩元件51和右按摩元件51’呈八字形。

当电机2通电旋转时,其通过变速箱3带动旋转轴4旋转,安装在旋转轴4上的左转盘组52和右转盘组52’随旋转轴4一起旋转,左转盘组52和右转盘组52’上倾斜的外圆周面带动左按摩元件51和右按摩件51’左右摆动。由于左转盘组52和右转盘组52’的外圆周面的倾斜方向关于旋转轴4对称,因此,在同一时刻,左按摩元件51和右按摩件51’的摆动方向相反,即当左按摩元件51向左摆动时,右按摩件51’向右摆动。在摆动过程中,左按摩元件51和右按摩件51’上的3个按摩球分别对人体的头颈部、颈部、肩部进行夹揉、按摩。

如图1和图2所示,按摩轮组件6包含左按摩轮61、右按摩轮62、凸轮63。凸轮63安装在旋转轴4的中间部位,左按摩轮61、右按摩轮62为锥形轮,安装在凸轮63上,且左按摩轮61和右按摩轮62的小径端相互接触,因而形成一个凹部,使得按摩轮组件6的表面为中间凹,两端凸的形状,贴合人体颈椎部的曲线。

当旋转轴4旋转时,凸轮63随之一起转动,并带动左按摩轮61、右按摩轮62一起转动,对人体的颈椎部进行按摩。

本实用新型的摆动式按摩器能同时对人体的头颈部、颈部、肩部、颈椎部进行夹揉、按摩,有效地改善了肩颈部位的不适、缓解了疲劳;且按摩装置运行稳定、无晃动现象,使得按摩效果更佳。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和精神范畴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文字描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作出的各种变形、替代和改进,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