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下肢血栓的多阶层充气囊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0940发布日期:2019-02-01 20:12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防下肢血栓的多阶层充气囊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囊靴,尤其是一种防下肢血栓的多阶层充气囊靴,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长期卧病在床或者因神经系统受损,感觉障碍发生以后导致的身体下肢完全或部分丧失运动功能,随意动作的减退或消失,下肢不能够自由活动的病人,由于长时间的下肢不能自由移动,导致下肢血脉不能够顺畅的运行,容易造成血栓,加重病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防下肢血栓的多阶层充气囊靴,其结构紧凑,能有效防止下肢的血栓,使用便捷,安全可靠。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防下肢血栓的多阶层充气囊靴,包括用于穿在脚部的鞋体以及用于包裹在下肢上的下肢包裹体,所述鞋体内设置用于套在脚部的脚部压迫气囊,下肢包裹体内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下肢压迫气囊,多个下肢压迫气囊在下肢包裹体上沿所述下肢包裹体的长度方向分布。

所述脚部压迫气囊呈环形,下肢包裹体包裹在下肢上后,下肢压迫气囊环绕于相应的下肢部位。

还包括用于对脚部压迫气囊、下肢压迫气囊充气的充气控制机构,通过充气控制机构能先对脚部压迫气囊充气,在对脚部压迫气囊充满后,充气控制机构能对下肢包裹体内的下肢压迫气囊沿远离鞋体的方向依次充气。

所述充气控制机构包括与脚部压迫气囊连通的脚部气囊充气连接管以及若干用于对下肢压迫气囊充气的下肢气囊充气连接管,所述下肢气囊充气连接管与下肢压迫气囊呈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脚部气囊充气连接管上设置脚部气囊充气管控制阀、下肢气囊充气连接管上设置下肢气囊充气管控制阀,脚部气囊充气连接管、下肢气囊充气连接管均与充气源连接,且脚部气囊充气管控制阀、下肢气囊充气管控制阀与充气源电连接,充气源能控制脚部气囊充气管控制阀、下肢气囊充气管控制阀相应的开关状态。

所述下肢包裹体上设置便于下肢包裹体穿戴包裹于下肢上的包裹体切缝,所述包裹体切缝沿下肢包裹体的长度方向分布,在下肢包裹体上还设置用于封闭包裹体切缝的包裹体切缝连接体。

所述鞋体的脚后跟部设置便于鞋体穿戴在脚部的鞋体切缝,在鞋体的脚后跟部设置用于封闭鞋体切缝的鞋体切缝连接体。

所述脚部气囊充气连接管包括设置于鞋体上的鞋体连管以及与所述鞋体连管连通的鞋体充气连管;

所述下肢气囊充气连接管包括设置于下肢包裹体上的包裹体连管以及与所述包裹体连管连通的包裹体充气连管;

鞋体充气连管、包裹体充气连管均与连接充气环连接并连通,所述连接充气环上设置充放气连管,所述充放气连管与连接充气环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鞋体穿于脚部,同时,下肢包裹体包裹在下肢上,利用鞋体内的脚部压迫气囊能对脚部进行压迫,利用下肢包裹体内的下肢压迫气囊能对下肢部位进行压迫,通过对脚部压迫气囊、下肢压迫气囊的充气顺序等过程控制,能有效防止下肢的血栓,使用便捷,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鞋体、2-下肢包裹体、3-充放气连管、4-连接充气后、5-鞋体连管、6-脚部气囊充气控制阀、7-包裹体切缝连接体、8-下压压迫气囊、9-包裹体连管、10-包裹体充气连管、11-下肢气囊充气管控制阀、12-鞋体充气连管以及13-鞋体切缝连接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为了能有效防止下肢的血栓,提高使用的便捷性,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穿在脚部的鞋体1以及用于包裹在下肢上的下肢包裹体2,所述鞋体1内设置用于套在脚部的脚部压迫气囊,下肢包裹体2内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下肢压迫气囊8,多个下肢压迫气囊8在下肢包裹体2上沿所述下肢包裹体2的长度方向分布。

具体地,鞋体1、下肢包裹体2可以采用符合医用标准的材料制成,鞋体1呈鞋状,从而能将鞋体1穿在患者的脚部。下肢包裹体2呈长筒状,下肢包裹体2的下端部与鞋体1连接,即下肢包裹体2与鞋体1配合呈现有长靴状,当然,下肢包裹体2与鞋体1也可以采用分离式结构,下肢包裹体2与鞋体1采用一体式连接时,便于收藏、运输以及穿戴。脚部压迫气囊设置于鞋体1内,当鞋体1穿在脚部时,脚部压迫气囊能套在脚部上。下肢压迫气囊8设置于下肢包裹体2内,多个下肢压迫气囊8在下肢包裹体2内沿下肢包裹体2的长度方向分布,从而当将下肢包裹体2包裹在下肢上时,下肢包裹气囊8能环绕在下肢部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脚部压迫气囊呈环形,下肢包裹体2包裹在下肢上后,下肢压迫气囊8环绕于相应的下肢部位。脚部压迫气囊、下肢压迫气囊8均可以采用可充放气形式,当脚部压迫气囊充气后,能对脚部相应的位置进行压迫,同理,当下肢压迫气囊8充气后,能对下肢相应的部位进行压迫。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对脚部压迫气囊、下肢压迫气囊8充气的充气控制机构,通过充气控制机构能先对脚部压迫气囊充气,在对脚部压迫气囊充满后,充气控制机构能对下肢包裹体2内的下肢压迫气囊8沿远离鞋体1的方向依次充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有效防止下肢的血栓,利用脚部压迫气囊、下肢压迫气囊8进行压迫时,需要先对脚部压迫气囊先充气,当脚部压迫气囊充满并保持后,再对下肢压迫气囊8进行充气。对下肢包裹体2内下肢压迫气囊8进行充气时,先对靠近鞋体1的下肢压迫气囊8,在充满并保持后,在对下肢包裹体2内沿远离鞋体1方向的下肢压迫气囊8依次进行充气,在充气时,一个下肢压迫气囊8充满后,再对下一个下肢压迫气囊8进行充气。

具体实施时,当脚部压迫气囊以及所有的下肢压迫气囊8均处于充满状态后,将脚部压迫气囊、下肢压迫气囊8保持当前的充满状态,在经过设定时间后,将脚部压迫气囊、下肢压迫气囊8内进行全放空。在全反空后,在重复上述对脚部压迫气囊、下肢压迫气囊8的充气过程。不断重复上述充气、放气过程,从而实现对下肢进行压迫。利用脚部压迫气囊、下肢压迫气囊8充气过程的控制后,能有效实现下肢血液的流动驱动;脚部压迫气囊、下肢压迫气囊8处于充气、放气过程时,能避免对同一部位的长期压迫造成的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利用充气控制机构能实现上述对脚部压迫气囊、下肢压迫气囊8的充放气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控制机构包括与脚部压迫气囊连通的脚部气囊充气连接管以及若干用于对下肢压迫气囊8充气的下肢气囊充气连接管,所述下肢气囊充气连接管与下肢压迫气囊8呈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脚部气囊充气连接管上设置脚部气囊充气管控制阀6、下肢气囊充气连接管上设置下肢气囊充气管控制阀11,脚部气囊充气连接管、下肢气囊充气连接管均与充气源连接,且脚部气囊充气管控制阀6、下肢气囊充气管控制阀11与充气源电连接,充气源能控制脚部气囊充气管控制阀6、下肢气囊充气管控制阀11相应的开关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充气源能实现对整个充放气过程的控制,充气源可以采用现有常用的结构形式,如包括气源、控制器等,具体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脚部压迫气囊通过脚部气囊充气连接管与充气源连接,每个下肢压迫气囊8与下肢气囊充气连接管呈一一对应连接,从而充气源能对单个下肢压迫气囊8进行独立充气。为了能实现对脚部压迫气囊、下肢压迫气囊8充放气进行控制,在脚部气囊充气连接管上设置脚部气囊充气管控制阀6,在每个下肢气囊充气连接管上均设置下肢气囊充气管控制阀11,充气源与脚部气囊充气管控制阀6、下肢气囊充气管控制阀11电连接,充气源能控制脚部气囊充气管控制阀6、下肢气囊充气管控制阀11的开关状态,当脚部气囊充气管控制阀6打开时,充气源能对脚部压迫气囊进行充气;当下肢气囊充气管控制阀11打开时,充气源能对相应的下肢压迫气囊8进行充气。

当然,在需要放气时,也需要控制脚部气囊充气管控制阀6、下肢气囊充气管控制阀11处于打开状态,其余情况下,均需要控制脚部气囊充气管控制阀6、下肢气囊充气管控制阀11处于关闭状态。脚部气囊充气管控制阀6、下肢气囊充气管控制阀11可以采用现有常用的电磁阀。此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技术手段实现对脚部压迫气囊、下肢压迫气囊8进行充放气,只要能实现上述充放气的过程控制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时,所述脚部气囊充气连接管包括设置于鞋体1上的鞋体连管5以及与所述鞋体连管5连通的鞋体充气连管12;

所述下肢气囊充气连接管包括设置于下肢包裹体2上的包裹体连管9以及与所述包裹体连管9连通的包裹体充气连管10;

鞋体充气连管12、包裹体充气连管10均与连接充气环4连接并连通,所述连接充气环4上设置充放气连管3,所述充放气连管3与连接充气环4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鞋体连管5固定设置于鞋体1上,并与脚部压迫气囊连通,鞋体充气连管12的一端与鞋体连管5连接。包裹体连管9固定设置于下肢包裹体2上,且包裹体连管9与对应的下肢压迫气囊8连通。当采用脚部气囊充气管控制阀6以及下肢气囊充气管控制阀11时,脚部气囊充气管控制阀6设置于鞋体充气连管12上,下肢气囊充气管控制阀11设置于包裹体充气连管10上。鞋体充气连管12的一端与鞋体连管5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充气环4连接并连通。包裹体充气连管10的一端与包裹体连管9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充气环4连接并连通。连接充气环4呈中空环状,充放气连管3与连接充气环4连通,通过充放气连管3能与充气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肢包裹体2上设置便于下肢包裹体2穿戴包裹于下肢上的包裹体切缝,所述包裹体切缝沿下肢包裹体2的长度方向分布,在下肢包裹体2上还设置用于封闭包裹体切缝的包裹体切缝连接体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包裹体切缝能形成下肢包裹体2的侧部开口,通过侧部开口使得下肢包裹体2方便穿戴于患者的下肢部。包裹体切缝连接体7可以采用连接带或毛毡等连接配合形式,只要能使得封闭包裹体切缝即可,封闭后,整个下肢包裹体2呈一体结构,同时,也能确保下肢压迫气囊8对下肢相应部位的压迫。

同理,所述鞋体1的脚后跟部设置便于鞋体1穿戴在脚部的鞋体切缝,在鞋体1的脚后跟部设置用于封闭鞋体切缝的鞋体切缝连接体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鞋体切缝能形成鞋体1在脚后跟部位的开口,通过鞋体切缝能便于将鞋体1穿戴于脚部。鞋体切缝连接体13可以采用与包裹体切缝连接体7相同或相应的实施结构,只要能在穿戴后,封闭鞋体切缝,提高鞋体1与脚部的贴合程度即可。

本实用新型将鞋体1穿于脚部,同时,下肢包裹体2包裹在下肢上,利用鞋体1内的脚部压迫气囊能对脚部进行压迫,利用下肢包裹体2内的下肢压迫气囊8能对下肢部位进行压迫,通过对脚部压迫气囊、下肢压迫气囊8的充气顺序等过程控制,能有效防止下肢的血栓,使用便捷,安全可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