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切口治愈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6221发布日期:2019-05-21 21:59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术后切口治愈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术后切口治愈贴。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治愈贴,绝大部分都是用于保护创口、隔离感染,而一些带有磁力和红外等理疗功能的治愈贴,利用了磁疗和红外理疗本身的功能,具有一定的镇痛、消炎等效果。

而目前具备磁疗和红外理疗的治愈贴一般是将远红外纳米发热层与磁石设计在一起,远红外纳米发热层包括自发热材料和远红外纳米粉,由于远红外纳米发热层发热时间较短,在远红外纳米发热层无法起发热作用时,便需要更换新的敷贴,当其无法发热时,而敷贴的其它地方却是还可以继续使用,若整体丢弃,会造成一定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术后切口治愈贴,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术后切口治愈贴,包括几丁质防粘膜、吸收层、磁粉层、远红外纳米发热层、硅胶圈、保温膜和正面带有粘性的自粘性胶布,几丁质防粘膜卷曲为筒状结构后设置在自粘性胶布的正面上,吸收层设置在由几丁质防粘膜所卷曲的筒状结构中,磁粉层设置在吸收层远离自粘性胶布的一侧,硅胶圈设置在自粘性胶布的反面,硅胶圈在自粘性胶布的反面所设置的区域正对着磁粉层在吸收层上所设置的区域,远红外纳米发热层设置在硅胶圈所围区域内,保温膜设置在自粘性胶布的反面,且保温膜同时覆盖着硅胶圈和远红外纳米发热层,保温膜与自粘性胶布之间采用医用胶进行粘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磁粉层和远红外纳米发热层分开设置,且分别位于自粘性胶布的两侧,以及增设用于固定远红外纳米发热层的硅胶圈和保温膜,这样可以在远红外纳米发热层无法发热时,将保温膜撕开,然后将远红外纳米发热层进行更换,而让敷贴的其它部分得以继续利用,不会出现资源的浪费,另外,采用这种结构,使得用户可以自己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要用远红外纳米发热层,使得使用更加灵活;相比传统的设置独立的磁石,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磁粉为层状结构,这种层状的磁粉结构形成面状的磁力线,磁力线分布更均匀,治疗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还具备加工方便的特点;吸收层能够用于吸收渗出的血液和组织液。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自粘性胶布的反面设置硅胶圈的区域向自粘性胶布的正面凹陷,形成容纳腔;硅胶圈设置在容纳腔中。

进一步,硅胶圈的外侧面与自粘性胶布之间采用医用胶进行粘接;硅胶圈与自粘性胶布相接触的端面与自粘性胶布之间采用医用胶进行粘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能更好的固定硅胶圈,增加其稳定性。

进一步,吸收层远离自粘性胶布的一侧为平面,磁粉层的面积小于吸收层远离自粘性胶布的一侧的面积。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能使得治愈贴与人体切口接触的一侧呈凸出状,并利用凸出结构对人体切口进行物理顶压,能加快切口的愈合。

进一步,自粘性胶布为水溶性低致敏透气自粘性胶布。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透气性好,可以保证切口处的皮肤正常呼吸。

进一步,吸收层采用无菌处理医用吸血棉。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对渗出的血液和组织液的吸附性好。

进一步,磁粉层包括包裹层和设置在包裹层内的镀锌钕铁硼稀土磁磁粉。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镀锌钕铁硼稀土磁内的铁、锌元素对切口愈合有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术后切口治愈贴的断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术后切口治愈贴的仰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几丁质防粘膜,2、吸收层,3、磁粉层,4、远红外纳米发热层,5、硅胶圈,6、保温膜,7、自粘性胶布,710、容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术后切口治愈贴,包括几丁质防粘膜1、吸收层2、磁粉层3、远红外纳米发热层4、硅胶圈5、保温膜6和正面带有粘性的自粘性胶布7,其中,吸收层2最好采用无菌处理医用吸血棉制成,自粘性胶布7采用水溶性低致敏透气自粘性胶布,磁粉层3包括包裹层和设置在包裹层内的镀锌钕铁硼稀土磁磁粉。

在本实施例中,磁粉层3的包裹层采用防水透气膜制成,以及远红外纳米发热层4的外包层也最好采用防水透气膜制成,这样由吸收层2所吸收的液体不会转移给磁粉层3和远红外纳米发热层4,能保证远红外纳米发热层4和磁粉层3的性能。

几丁质防粘膜1卷曲为筒状结构后设置在自粘性胶布7的粘性面上,其中,具体可以为:几丁质防粘膜1的左端与几丁质防粘膜1的右端通过医用胶相连接后所构成的筒状结构的外壁面与自粘性胶布7的正面相连接,或者几丁质防粘膜1的左端与自粘性胶布7的粘性面相连接,以及几丁质防粘膜1的右端与自粘性胶布7的粘性面相连接,几丁质防粘膜1的左端与几丁质防粘膜1的右端均与自粘性胶布7的粘性面相连接构成一个筒状结构。

吸收层2承插在由几丁质防粘膜1所卷曲的筒状结构中,磁粉层3设置在吸收层2远离自粘性胶布7的一侧,自粘性胶布7设置在磁粉层3的一侧为平面,且磁粉层3的面积小于吸收层2远离自粘性胶布7的一侧的面积,最好是:磁粉层3的长度略小于吸收层2的长度,而磁粉层3的宽度为吸收层2的宽度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硅胶圈5设置在自粘性胶布7的反面,硅胶圈5在自粘性胶布7的反面所设置的区域正对着磁粉层3在吸收层2上所设置的区域,磁粉层3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落入到硅胶圈5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区域内,远红外纳米发热层4设置在硅胶圈5所围区域内,这样能保证远红外纳米发热层4所产生的热很好的传递到磁粉层3,并经由磁粉层3后达到患者的切口处。

保温膜6设置在自粘性胶布7的反面,且保温膜6同时覆盖着硅胶圈5和远红外纳米发热层4,保温膜6与自粘性胶布7之间采用医用胶进行粘接。

另外,自粘性胶布7的反面设置硅胶圈5的区域向自粘性胶布7的正面凹陷,形成容纳腔710,容纳腔710的大小与硅胶圈5的外轮廓尺寸相适配,而容纳腔710的深度小于等于硅胶圈5的高度,硅胶圈5设置在容纳腔710中,硅胶圈5的外侧面与自粘性胶布7之间采用医用胶进行粘接,硅胶圈5与自粘性胶布7相接触的端面与自粘性胶布7之间采用医用胶进行粘接。

在远红外纳米发热层4与自粘性胶布7之间还设置有散热层,能够保证热量均匀扩散到磁粉层3上,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其中,散热层采用的是由聚酯长纤维制成的散热布。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