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6863发布日期:2019-04-13 00:5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温热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热器具。



背景技术:

作为温热器具,具有如下类型的温热器具,其具备:在佩戴时覆盖双眼的眼罩主体、设置于眼罩主体的发热体、设置于眼罩主体的横宽方向上的两端部的一对挂耳部(例如专利文献1)。

这种温热器具可以通过将一对挂耳部钩分别挂于使用者的左右耳朵而进行佩戴,在佩戴该温热器具时,能够利用发热体温热使用者的眼睛周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9577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热器具,其具备:眼罩主体,其覆盖双眼;发热体,其设置于上述眼罩主体;一对挂耳部,其相对于上述眼罩主体的横宽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各自的一个端部而挂于耳朵上,其中,

该温热器具具备从该温热器具的上边缘向内延伸的易断裂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热器具的平面图,表示将挂耳部展开的状态;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热器具的背面图,表示将挂耳部展开的状态;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热器具的平面图,表示将挂耳部展开之前的折叠状态;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热器具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热器具的使用状态的例子的侧面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温热器具的平面图,表示将挂耳部展开的状态;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温热器具的平面图,表示将挂耳部展开的状态;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温热器具的平面图,表示将挂耳部展开的状态;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所涉及的温热器具的平面图,表示将挂耳部展开的状态;

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所涉及的温热器具的平面图,表示将挂耳部展开的状态;

图1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6所涉及的温热器具的平面图,表示将挂耳部展开的状态;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热器具的平面图,表示将挂耳部展开的状态;

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热器具的平面图,表示将挂耳部展开的状态;

图14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热器具的平面图,表示将挂耳部展开的状态。

符号说明

10 眼罩主体

10a 左眼覆盖部

10b 右眼覆盖部

11 第一薄片

12 第二薄片

13 接合部

14 上侧狭缝

15 下侧狭缝

18 收容空间

20 发热体

21 第一包覆薄片

22 第二包覆薄片

23 发热部

24 接合部

30 挂耳部

31 挂耳部构成薄片

32 挂耳用开口

33 固定部

34 第一挂耳用狭缝

35 第二挂耳用狭缝

36 可分离部

41 骑缝线(易断裂部)

42 第二骑缝线

43 骑缝线(易断裂部)

51 脸

52 眼镜

53 鼻子

54 耳朵

100 温热器具

具体实施方式

但是,优选上述那样的温热器具无论使用者的脸大小,眼罩主体相对于脸的眼睛周围均适度贴合。

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发明人等的研究,专利文献1等的温热器具中,对于上述要求,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涉及一种无论使用者的脸大小,均容易使眼罩主体相对于脸的眼睛周围适度地贴合的结构的温热器具。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此外,所有的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图5说明第一实施方式。

此外,图4所示的截面的位置相当于图3所示的A-A线的位置。但是,图4中与图3不同,一对挂耳部30从眼罩主体10分开。

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是具备:覆盖双眼的眼罩主体10、设置于眼罩主体10的发热体20、相对于眼罩主体10的横宽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各自的一个端部而挂于耳朵上的一对挂耳部30。温热器具100具备从该温热器具100的上边缘向内延伸的易断裂部(例如,骑缝线41)。

根据本实施方式,无论使用者的脸大小,均容易使眼罩主体相对于脸的眼睛周围适度地贴合。

在此,向内是指,如图1所示在将一对挂耳部30展开且将温热器具100的整体设为平坦的状态下,从温热器具100的上边缘朝向该温热器具100之内的方向。典型地,如图1所示,易断裂部(骑缝线41)从温热器具100的上边缘向下延伸。在易断裂部从温热器具100的上边缘向下延伸的情况下,易断裂部只要向具有上下方向的成分的方向延伸即可。因此,易断裂部的延伸方向也可以是上下方向,也可以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

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该例子,易断裂部也可以从温热器具100的上边缘向正侧面延伸。

通过沿着易断裂部使温热器具100断裂,从而能够在温热器具100形成刻痕部,由此,能够容易将温热器具100的上部向横宽方向伸展。另外,由于使易断裂部断裂的长度能够任意调节,因此,通过适当调节断裂的长度,从而能够调节温热器具100的上部的伸展性。

眼罩主体10例如具有覆盖左眼的左眼覆盖部10a和覆盖右眼的右眼覆盖部10b。左眼覆盖部10a及右眼覆盖部10b的平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分别形成为圆角的大致正方形状。另外,左眼覆盖部10a和右眼覆盖部10b形成为相互大致相同的形状及尺寸。左眼覆盖部10a和右眼覆盖部10b在图1及图2中左右排列配置。

在此,本说明书中,横宽方向是在如图1及图2所示那样将眼罩主体10设为平坦的状态下,与左眼覆盖部10a和右眼覆盖部10b的排列方向一致的方向。

另外,在将一对挂耳部30展开并将温热器具100的整体设为平坦的状态下,横宽方向也与从一个挂耳部30朝向另一个挂耳部30的方向一致。

即,横宽方向是图1及图2中的左右方向。

另外,本说明书中,上(上侧)是指直立的使用者佩戴温热器具100的状态下成为上(上侧)的方向,下(下侧)是指直立的使用者佩戴温热器具100的状态下成为下(下侧)的方向。上及下是图1及图2中的上及下。

眼罩主体10形成为横长的形状。

眼罩主体10由弹性的(柔软的)薄片材料构成。

眼罩主体10优选具有伸展性,更优选具有伸缩性。

特别地,优选眼罩主体10在横宽方向上具有伸展性,更优选在横宽方向上具有伸缩性。

更详细而言,眼罩主体10具备在佩戴温热器具100时位于脸侧的第一薄片11和在佩戴时位于脸的相反侧的第二薄片12而构成。第一薄片11及第二薄片12分别也可以由单层的薄片构成,也可以是多个薄片的叠层体。

作为构成眼罩主体10的薄片材料(第一薄片11、第二薄片12)的材料,例如可举出:无纺布、织布、其它针织物、聚乙烯及聚氨酯等的树脂膜、多孔质体、它们的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等。

第一薄片11和第二薄片12形成为相互相同的平面形状及尺寸,并且相互重合,而且在接合部13中相互接合。第一薄片11和第二薄片12也可以通过粘合或粘接而接合,也可以通过热封而接合。

接合部13配置于例如眼罩主体10的(第一薄片11及第二薄片12的)周缘部的整周和眼罩主体10的横宽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从上端延续到下端的范围。即,接合部13配置于左眼覆盖部10a的周缘部和右眼覆盖部10b的周缘部。

在左眼覆盖部10a中除周缘部以外的区域,即左眼覆盖部10a的中央部中,第一薄片11和第二薄片12相互非接合,在该区域,第一薄片11与第二薄片12的间隙构成收容发热体20的收容空间18。

在右眼覆盖部10b中除周缘部以外的区域,即右眼覆盖部10b的中央部中,第一薄片11与第二薄片12相互非接合,在该区域,第一薄片11与第二薄片12的间隙构成收容发热体20的收容空间18。

即,温热器具100具备左右一对发热体20,一个发热体20收容于左眼覆盖部10a的收容空间18,另一个发热体20收容于右眼覆盖部10b的收容空间18。因此,左右的发热体20保持于眼罩主体10的内部。

在眼罩主体10的横宽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上边缘部形成有从眼罩主体10的上边缘向下方延伸的上侧狭缝14。在眼罩主体10的横宽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下边缘部形成有从眼罩主体10的下边缘向上方延伸的下侧狭缝15。

例如,下侧狭缝15的长度尺寸(上下尺寸)比上侧狭缝14的长度尺寸(上下尺寸)大。即,下侧狭缝15比上侧狭缝14深。

上侧狭缝14及下侧狭缝15配置于左眼覆盖部10a和右眼覆盖部10b的边界位置。

如例如图4所示,发热体20具备第一包覆薄片21、第二包覆薄片22、保持于第一包覆薄片21与第二包覆薄片22之间的薄片状的发热部23而构成。

发热体20的平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形成为圆角的大致正方形状。

第一包覆薄片21和第二包覆薄片22形成为相互相同的形状及尺寸。第一包覆薄片21和第二包覆薄片22以它们的外形线一致的方式相互重合,且它们的周缘部彼此相互接合。由此,利用第一包覆薄片21和第二包覆薄片22,构成将发热部23收容于内部的收容体。第一包覆薄片21与第二包覆薄片22的接合也可以通过粘合或粘接进行,也可以通过热封进行。

第一包覆薄片21及第二包覆薄片22的平面形状例如分别形成为圆角的大致正方形状。

第一包覆薄片21和第二包覆薄片22中,第一包覆薄片21配置于第一薄片11侧,即佩戴温热器具100时成为脸侧的一方,第二包覆薄片22配置于第二薄片12侧,即佩戴时成为脸侧的相反侧的一方。

发热部23是含有易氧化性金属而构成,且利用该易氧化性金属与氧接触而进行的氧化反应中产生的热,产生被加热的水蒸气的部位。发热部23含有易氧化性金属、反应促进剂、电解质及水。

发热部23的平面形状例如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状。发热部23保持于由第一包覆薄片21和第二包覆薄片22构成的收容体的内部,即第一包覆薄片21与第二包覆薄片22的间隙。

发热体20在图1及图4所示的接合部24相对于眼罩主体10进行接合。接合部24配置于发热体20的横宽方向上的一部分区域。此外,图1中,在平面图中,对接合部24存在的区域标注阴影。

在此,发热体20的刚性比眼罩主体10的刚性大,发热体20比眼罩主体10难以伸展,但接合部24配置于发热体20的横宽方向上的一部分区域。因此,能够限制眼罩主体10的伸缩被发热体20约束的范围,发热体20的接合部24以外的部位相对于眼罩主体10能够相对性地移动。因此,在眼罩主体10具有伸展性或伸缩性的情况下,眼罩主体10中接合部24以外的部位能够容易地伸展或伸缩。

更详细而言,接合部24例如在各发热体20中配置于眼罩主体1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侧的端缘。

进一步详细而言,例如,发热体20的第二包覆薄片22的外表面中,眼罩主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侧的端缘从该端缘的上端延续到下端,相对于第二薄片12的内表面在接合部24处接合。

但是,本实用新型中,接合部24也可以配置至发热体20的整个面。

另外,发热体20也可以不相对于第二薄片12的内表面,而相对于第一薄片11的内表面在接合部24处接合,也可以相对于第一薄片11的内表面和第二薄片12的内表面双方在接合部24处接合。

另外,第一薄片11的内表面也可以整个面相对于发热体20或第二薄片12在接合部24或接合部13处接合。

同样,第二薄片12的内表面也可以整个面相对于发热体20或第一薄片11在接合部24或接合部13处接合。

即,发热体20的一个面或两面也可以整个面相对于第一薄片11或第二薄片12接合。

在此,第一包覆薄片21和第二包覆薄片22中的至少一者由具有透气性的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包覆薄片21的透气性比第二包覆薄片22的透气性更高。此外,第二包覆薄片22也可以具有透气性,也可以实质上不具有透气性。

另外,第一包覆薄片21为透湿性薄片。另一方面,第二包覆薄片22为透湿性薄片,或为非透湿性薄片。在第二包覆薄片22为透湿性薄片的情况下,该第二包覆薄片22的透气性与第一包覆薄片21的透气性相同,或比第一包覆薄片21的透气性低,或比第一包覆薄片21的透气性高。

另外,第一薄片11由具有透气性及透湿性的材料构成。第二薄片12可以具有透气性,也可以实质上不具有透气性。另外,第二薄片12也可以具有透湿性,也可以实质上不具有透湿性。

一对挂耳部30分别由作为弹性的(柔软的)薄片材料的挂耳部构成薄片31构成。

进一步优选挂耳部30在横宽方向上具有伸展性,且在横宽方向上具有伸缩性。

挂耳部构成薄片31也可以由单层的薄片构成,也可以是多个薄片的叠层体。

作为挂耳部构成薄片31,可以使用由无纺布等的纤维材料构成的纤维薄片。

一对挂耳部30各自的一个端部分别在固定部33相对于眼罩主体10的横宽方向上的两端部而固定。即,一个挂耳部30的一个端部在固定部33相对于左眼覆盖部10a的一个端部而固定。同样,另一个挂耳部30的一个端部在固定部33相对于右眼覆盖部10b的一个端部而固定。

更详细而言,例如,如图4所示,挂耳部30相对于第一薄片11中成为脸侧的面在固定部33通过接合进行固定。

挂耳部30相对于眼罩主体10的固定也可以通过热封进行,也可以通过粘合或粘接进行。

固定部33的平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固定部33向上下形成为长条(上下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在将眼罩主体10设为平坦的状态下,一个固定部33的长轴X1与另一固定部33的长轴X2相互平行地延伸。

即,一对挂耳部30相对于眼罩主体10的固定部33分别上下延伸,并且相互平行地延伸。

此外,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挂耳部30中的眼罩主体10侧(左眼覆盖部10a侧或右眼覆盖部10b侧)称为基端(基端侧),将远离眼罩主体10的一侧称为前端(前端侧)。即,挂耳部30的基端侧的部位相对于眼罩主体10利用固定部33固定。

挂耳部30的平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形成为与左眼覆盖部10a及右眼覆盖部10b同样的形状。

例如,如图3所示,在温热器具100进行了折叠的状态(展开之前的状态)下,每一边挂耳部30相对于左眼覆盖部10a及右眼覆盖部10b分别重合。在该状态下,左眼覆盖部10a的外形线和与该左眼覆盖部10a重合的挂耳部30的外形线在俯视图中相互一致,且右眼覆盖部10b的外形线和与该右眼覆盖部10b重合的挂耳部30的外形线在俯视图中相互一致。

另外,在图3的状态下,例如,一对挂耳部30的前端彼此连接。在一对挂耳部30的前端形成有上下延伸的可分离部36。可以使构成挂耳部30的挂耳部构成薄片31沿着可分离部36容易地断裂,并使一对挂耳部30彼此分离。

该可分离部36由例如形成于构成挂耳部30的挂耳部构成薄片31的半切断槽或骑缝线构成。

一对挂耳部30分别具有用于将该挂耳部30挂于耳朵上的挂耳用开口32。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挂耳用开口32是贯通挂耳部30的表面和背面的贯通孔。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该例子,挂耳用开口32也可以是形成于挂耳部30的狭缝。

挂耳用开口32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挂耳用开口32在横宽方向上形成为长条。另外,挂耳用开口32的上下宽度尺寸朝向挂耳部30的前端侧扩展。

挂耳用开口32例如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挂耳部30的中央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在将一对挂耳部30展开而将温热器具100的整体设为平坦的状态下,一个挂耳用开口32的长轴X3和另一个挂耳用开口32的长轴X4分别沿横宽方向延伸,长轴X3和长轴X4位于相互同一直线上。

一对挂耳部30分别具有与挂耳用开口32连续的第一挂耳用狭缝34及第二挂耳用狭缝35。

其中,第一挂耳用狭缝34从挂耳用开口32的下边缘向下方延伸。

第二挂耳用狭缝35从挂耳用开口32的前端缘向前端侧延伸。

例如,第一挂耳用狭缝34比第二挂耳用狭缝35长。

如图1及图2所示,易断裂部(例如骑缝线41)被配置于挂耳部30相对于眼罩主体10的固定部33附近。

在此,左眼覆盖部10a与挂耳部30的固定部33的附近是指比左眼覆盖部10a的横宽方向上的中心位置更接近该固定部33的区域,或比固定于左眼覆盖部10a的挂耳部30的横宽方向上的中心位置更接近该固定部33的区域。

同样,右眼覆盖部10b与挂耳部30的固定部33的附近是指比右眼覆盖部10b的横宽方向上的中心位置更接近该固定部33的区域,或比固定于右眼覆盖部10b的挂耳部30的横宽方向上的中心位置更接近该固定部33的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易断裂部(骑缝线41)形成于挂耳部30。

即,骑缝线41在挂耳部30的固定部33附近的部位从该挂耳部30的上边缘向内延伸。

骑缝线41的下端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比挂耳部30的下边缘靠上方位置。即,优选即使将挂耳部30沿着骑缝线41从该挂耳部30的上边缘断裂至骑缝线41的终端,挂耳部30也不会分断。

此外,骑缝线41从挂耳用开口32分开,且不连接于该挂耳用开口32。由此,即使将挂耳部30断裂至骑缝线41的终端,骑缝线41和挂耳用开口32也不连接。

如图1所示,骑缝线41的下端的高度位置(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也可以是挂耳用开口32的更上方,也可以是挂耳用开口32的更下方,也可以是挂耳用开口32的上端与下端之间。

使用者通过用左右手分别捏住挂耳部30中将骑缝线41夹于中间的两侧的部分并撕裂挂耳部30,从而能够容易地使挂耳部30沿着骑缝线41断裂。

此外,在使用前的状态下,温热器具100被封入由软质包装材料构成的包装袋(未图示)。在使用时从包装袋取出温热器具100,由此,发热体20的发热部23与空气中的氧接触,该发热部23进行发热,并且产生水蒸气(蒸气温热),且该水蒸气经由第一包覆薄片21及第一薄片11向外部释放。这样,发热体20在发热时伴随有水蒸气的产生,温热器具100以通过眼罩主体10中成为脸侧的面(例如第一薄片11)向外部释放水蒸气的方式构成。

因此,通过使用者佩戴温热器具100,而向使用者的脸面供给该水蒸气。由此,成为利用热毛巾温热使用者的脸面那样的情况。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是蒸气温热器具。

如图5所示,在使用温热器具100时,将眼罩主体10的第一薄片11设为脸侧,将左眼覆盖部10a及右眼覆盖部10b分别分配至左右的眼睛52的周围,并将一对挂耳部30分别钩挂于左右的耳朵54。

此时,通过预先使挂耳部30沿着骑缝线41断裂适应于使用者的脸大小的恰当的长度,如图5所示,作为骑缝线41的部位成为切口形状,挂耳部30能够容易地伸展。由此,眼罩主体10能够相对于脸51的眼睛周围适度地贴合。在此,眼睛周围是左右的眼睛52及其周围附近的区域。

另外,在一旦佩戴温热器具100后,如果使用者感到温热器具100紧时,通过使挂耳部30沿着骑缝线41更深地断裂,从而眼罩主体10能够相对于脸51的眼睛周围适度地贴合。

此外,显然在使用者的脸大小较小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将骑缝线41断裂。另外,对于左右的挂耳部30,也可以使骑缝线41均等地断裂,为了调节贴合性,也可以使左右的骑缝线41的断裂长不同。

另外,骑缝线41被配置于固定部33的附近,因此,挂耳部30在固定部33的附近能够容易地变形。因此,能够将眼罩主体10的向横宽方向延伸的轴线X5维持成大致水平,且一个挂耳用开口32的长轴X3朝向挂耳部30的前端向下倾斜。另外,虽然图5中未表示,但另一个挂耳用开口32的长轴X4(参照图1)也能够朝向挂耳部30的前端向下倾斜。

由此,能够兼得眼罩主体10相对于脸51的眼睛周围的良好的贴合性和从挂耳部30对耳朵54作用的负载的减轻。

此外,在挂耳用开口32的周围形成有第一挂耳用狭缝34及第二挂耳用狭缝35(参照图1等),因此,挂耳部30能够以不是线而是面与耳朵54接触。因此,挂耳部30相对于耳朵54的触感更柔软。

另外,在眼罩主体10的横宽方向的中央部的上边缘部和下边缘部分别形成有上侧狭缝14及下侧狭缝15,因此,温热器具100容易沿着脸51的形状变形,温热器具100的贴合感提高。特别地,通过形成下侧狭缝15,能够抑制眼罩主体10与鼻子53的干扰。

根据以上那样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所涉及的温热器具100,具备从温热器具100的上边缘向内延伸的易断裂部(例如骑缝线41),因此,无论使用者的脸大小,均容易使眼罩主体10相对于脸的眼睛周围适度地贴合。

另外,作为易断裂部的骑缝线41被配置于固定部33的附近,因此,如图5所示,容易将轴线X5设为大致水平,且使挂耳用开口32的长轴X3、X4相对于轴线X5倾斜。

在此,在眼罩主体10和挂耳部30由难以通过热封相互接合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能够对例如眼罩主体10涂布粘合剂或粘接剂而使眼罩主体10和挂耳部30在固定部33相互接合。在该情况下,如本实施方式,一对固定部33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一方容易进行相对于眼罩主体10的粘合剂或粘接剂的涂布。

另一方面,如果固定部33相互平行,难以产生图5所示那样的长轴X3相对于轴线X5的倾斜角度、以及长轴X4相对于轴线X5的倾斜角度。与之相对,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具备从温热器具100的上边缘向内延伸的易断裂部(例如骑缝线41)。因此,通过易断裂部断裂,从而即使在一对固定部33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产生图5所示那样的长轴X3相对于轴线X5的倾斜角度、以及长轴X4相对于轴线X5的倾斜角度。即,能够兼得温热器具100的制造容易性和眼罩主体10的贴合感的确保或提高。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接着,使用图6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温热器具100在以下说明的点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不同,其它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同样地构成。

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温热器具100具有第二骑缝线42作为从挂耳部30的下边缘向上延伸的第二易断裂部。第二骑缝线42配置于固定部33的附近。更详细而言,第二骑缝线42配置于骑缝线41的延长上。

第二骑缝线42的长度尺寸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比骑缝线41短。

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例如,能够以骑缝线41的断裂长比第二骑缝线42的断裂长更长的方式分别断裂骑缝线41及第二骑缝线42(也包含不使第二骑缝线42断裂的情况)而佩戴温热器具100。

根据本变形例,除了得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以外,通过根据需要使挂耳部30的下边缘部的第二骑缝线42断裂,从而不仅上边缘部,而且下边缘部也能够调整伸展性,因此,能够使眼罩主体10更合适地贴合于眼睛周围。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接着,使用图7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本变形例的温热器具100在以下说明的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不同,其它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同样地构成。

如图7所示,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在将一对挂耳部30展开且将温热器具100的整体设为平坦的状态下,挂耳用开口32的长轴X3、X4分别朝向挂耳部30的前端侧向下倾斜。

即,挂耳用开口32在挂耳部30的横宽方向上朝向远离挂耳部30相对于眼罩主体10的固定部33的方向向下倾斜。

由此,容易将挂耳部30挂于耳朵,并且眼罩主体10容易贴合于脸。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接着,使用图8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本变形例的温热器具100在以下说明的点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温热器具100不同,其它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温热器具100同样地构成。

如图8所示,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易断裂部(骑缝线41)配置于眼罩主体10与挂耳部30的固定部33。

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易断裂部(骑缝线41)位于眼罩主体10与挂耳部30的边界,因此,为了在将挂耳部30展开的状态下断裂骑缝线41,将挂耳部30向从眼罩主体10分开的方向拉伸时,应力容易集中于骑缝线41,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骑缝线41的断裂。

另外,从骑缝线41的加工性的观点来看,也不需要对眼罩主体10及挂耳部30追加实施加工,可以仅通过变更相对于眼罩主体10接合挂耳部30时的图案来应对,因此,加工性良好。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

接着,使用图9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

本变形例的温热器具100在以下说明的点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温热器具100不同,其它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温热器具100同样地构成。

如图9所示,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易断裂部(骑缝线41)从例如挂耳部30的上边缘向正侧面延伸。即,易断裂部从温热器具100的上边缘向正侧面延伸。进一步换而言之,则从挂耳部30的上边缘向一对挂耳部30的排列方向延伸。一对挂耳部30的排列方向是将一对挂耳部30的相互对应的部位彼此连结的方向。

但是,本变形例中,易断裂部延伸的方向只要从挂耳部30的上边缘沿着一对挂耳部30的排列方向延伸即可,也可以从正侧面(一对挂耳部30的排列方向)偏离。

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通过使骑缝线41断裂,将挂耳部30向横宽方向拉长所需要的力变小,特别地,将挂耳部30的上部向横宽方向拉长所需要的力变小。因此,本变形例中,通过适当调节使骑缝线41断裂的长度,从而能够调节温热器具100的上部的伸展性。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

接着,使用图10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

本变形例的温热器具100在以下说明的点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不同,其它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同样地构成。

如图10所示,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在将眼罩主体10设为平坦的状态下,固定部33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位置P2比眼罩主体10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位置P1位于更下方。

即,挂耳部30相对于眼罩主体10的固定部33配置于比眼罩主体10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位置P1向下方偏离的位置。

由此,容易将挂耳部30挂于耳朵,并且眼罩主体10容易贴合于脸。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6>

接着,使用图11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6。

本变形例的温热器具100在以下说明的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不同,其它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同样地构成。

如图11所示,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在将眼罩主体10设为平坦的状态下,各固定部33的长轴X1、X2朝向上方且相互远离(朝向下方且相互接近)。而且,各挂耳部30朝向前端侧向下倾斜。

由此,容易将挂耳部30挂于耳朵,并且眼罩主体10容易贴合于脸。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12说明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在以下说明的点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不同,其它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同样地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温热器具100具有形成于眼罩主体10上的固定部33附近的部分的骑缝线43。骑缝线43从眼罩主体10的上边缘向下方延伸。

即,易断裂部(骑缝线43)形成于眼罩主体10。

更详细而言,在左眼覆盖部10a的固定部33的附近部分和右眼覆盖部10b的固定部33的附近部分分别形成有骑缝线43。

左右的骑缝线43形成于第一薄片11和第二薄片12双方。第一薄片11的骑缝线43和第二薄片12的骑缝线43在俯视图中相互重合。

因此,使用者通过用左右手分别捏着眼罩主体10中将骑缝线43夹于中间的两侧的部分而撕裂眼罩主体10,从而能够容易地使眼罩主体10(即第一薄片11及第二薄片12)沿着骑缝线43断裂。

骑缝线43的下端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比眼罩主体10的下边缘更上方位置。即,优选即使将眼罩主体10沿着骑缝线43从该眼罩主体10的上边缘断裂至骑缝线43的终端,眼罩主体10也不会分断。

作为一例,如图12所示,骑缝线43的终端的高度位置(上下方向上的位置)成为比上下方向上的眼罩主体10的中央位置更上方。由此,即使将眼罩主体10断裂至骑缝线43的终端,也容易确保眼罩主体10的充分的保形性。

骑缝线43避开接合部24的配置区域而配置。由此,能够避免在使骑缝线43断裂时,发热体20露出,或发热体20相对于眼罩主体10的接合强度降低。

更优选骑缝线43避开发热体20的配置区域而配置。由此,能够避免使骑缝线43断裂时发热体20露出。

进一步优选骑缝线43避开收容空间而配置。由此,能够抑制向发热体20的氧的供给量根据是否使骑缝线43断裂及骑缝线43的断裂长而变化。由此,无论骑缝线43的断裂的有无及断裂长度,均能够使发热体20稳定地发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温热器具100也可以具有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骑缝线41,也可以不具有骑缝线41。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使用温热器具100前将眼罩主体10沿着骑缝线43断裂与使用者的脸大小相应的恰当的长度,或佩戴温热器具100时使用者感到温热器具100紧的情况下,通过使骑缝线43断裂,从而眼罩主体10能够相对于脸51的眼睛周围适度地贴合。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骑缝线43被配置于固定部33的附近,因此,能够将眼罩主体10的向横宽方向延伸的轴线X5(参照图5)维持成大致水平,且各挂耳用开口32的长轴X3、X4朝向挂耳部30的前端而向下倾斜。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其它方面,也可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13说明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在以下说明的点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不同,其它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同样地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眼罩主体10的中央部未形成上侧狭缝14,取而代之,形成有骑缝线43。

即,易断裂部(骑缝线43)配置于眼罩主体10的横宽方向的中央部。

骑缝线43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比下侧狭缝15长。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过使眼罩主体10的中央的骑缝线43断裂,能够在眼罩主体10的中央形成刻痕。在佩戴温热器具100时,向左右拉伸眼罩主体10,由此,能够使该刻痕打开成楔形(V字形),并且左右的挂耳用开口32的长轴X3、X4分别朝向挂耳部30的前端向下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例如,如图13所示,在将一对挂耳部30展开且将温热器具100的整体设为平坦的状态下,挂耳用开口32的长轴X3、X4分别朝向挂耳部30的前端侧向下倾斜。

由此,容易将挂耳部30挂于耳朵,并且眼罩主体10容易贴合于脸。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温热器具100也可以具有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骑缝线41,也可以不具有骑缝线41。

另外,温热器具100也可以具有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骑缝线43,也可以不具有骑缝线43。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14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

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在以下说明的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不同,其它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同样地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分别在眼罩主体10的左眼覆盖部10a及右眼覆盖部10b各自的上边缘部形成有从该眼罩主体10的上边缘向下方延伸的一个或多个骑缝线43(易断裂部)。即,温热器具100具备从眼罩主体10的上边缘向下方延伸的一个或多个易断裂部。在此,下方不限于正下方的方向(相对于横宽方向成90度的下方向),包括比45度陡峭的角度的下方向。横宽方向是左眼覆盖部10a和右眼覆盖部10b的排列方向,而且还是一对挂耳部30的排列方向。左眼覆盖部10a和右眼覆盖部10b的排列方向是将左眼覆盖部10a和右眼覆盖部10b的相互对应的部位彼此连结的方向。一对挂耳部30的排列方向是将一对挂耳部30的相互对应的部位彼此连结的方向。

通过使这些骑缝线43的任一个断裂所期望的深度,从而能够调节温热器具100的上部的向横宽方向的伸展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温热器具100也可以不具有骑缝线41,也可以具有骑缝线41。另外,温热器具100也可以具有第二实施方式及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骑缝线43的一者或两者,也可以不具有骑缝线43。

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包含只要可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各种变形、改良等方式。

易断裂部也可以为骑缝线以外。

作为这种结构的一例,可举出以下说明的结构。

例如,眼罩主体10为第一薄片11、第二薄片12和纸等的容易断裂的第三薄片的三层薄片的叠层结构,第三薄片由第一薄片11和第二薄片12夹持。

在第一薄片11及第二薄片12形成有狭缝的位置,未在第三薄片形成狭缝,成为能够沿着第一薄片11及第二薄片12的狭缝使第三薄片容易地断裂。

另外,发热体20也可以是不释放蒸气的发热性的物体。因此,温热器具100也可以不是蒸气温热器具,而仅是温热器具。

另外,上述的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的范围内适当组合。

上述实施方式包含以下的技术思想。

<1>一种温热器具,其具备:眼罩主体,其覆盖双眼;发热体,其设置于上述眼罩主体;一对挂耳部,其相对于上述眼罩主体的横宽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各自的一个端部而挂于耳朵上,其中,

该温热器具具备从该温热器具的上边缘向内延伸的易断裂部。

<2>如<1>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易断裂部配置于上述挂耳部相对于上述眼罩主体的固定部的附近。

<3>如<2>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易断裂部形成于上述挂耳部。

<4>如<2>或<3>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易断裂部形成于上述眼罩主体。

<5>如<2>~<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易断裂部配置于上述眼罩主体与上述挂耳部的固定部。

<6>如<1>~<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易断裂部配置于上述眼罩主体的横宽方向上的中央部。

<7>如<1>~<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一对挂耳部各自具有用于将该挂耳部挂于耳朵上的挂耳用开口,

上述挂耳用开口在上述挂耳部的横宽方向上,朝向远离上述挂耳部相对于上述眼罩主体的固定部的方向向下倾斜。

<8>如<1>~<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挂耳部相对于上述眼罩主体的固定部配置于比上述眼罩主体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位置向下方偏离的位置。

<9>如<1>~<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一对挂耳部相对于上述眼罩主体的固定部分别上下延伸,并且相互平行地延伸。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6年12月28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16-257082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该公开的全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