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脉采血体位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1170发布日期:2019-03-22 19:43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脉采血体位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血辅助装置领域,具体的提供了一种动脉采血体位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动脉采血常常会引起血肿等并发症,引起病人疼痛及皮肤瘀斑,给病人带来不适及痛苦。目前,动脉穿刺点血肿发生率为25.7%。而重症监护病房的危重患者绝大部分需要采集动脉血进行检验,血肿等并发症会使病人身体和心里不适,加重病人的病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动脉采血体位固定装置,降低动脉穿刺点血肿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动脉采血体位固定装置,包括两端封闭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两端均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槽上还设有弹性固定带。

本装置正面放置(弧形槽开口向下放置),手臂放在弧形槽上方,用弹性固定带将手臂和手指固定,弧形槽的弧度可保持桡动脉采血所需弧度。本装置反面放置(弧形槽开口向上放置),手臂放在凹槽上,并用弹性固定带将手肘固定,凹槽可保持上臂平直有利于肱动脉采血。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固定带设于弧形槽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固定带有两条。

进一步的,凹槽一侧的弧形槽端部铰接所述弹性固定带,凹槽另一侧的弧形槽端部设有固定扣,所述弹性固定带上设有与所述固定扣相匹配的扣眼。所述扣眼可设多个,可根据患者手臂的大小选择合适位置的扣眼固定。

进一步的,凹槽一侧的弧形槽端部铰接所述弹性固定带,凹槽另一侧的弧形槽端部设有插槽,所述弹性固定带末端设有与所述插槽相匹配的插块。所述插槽和插块的结构类似按压式书包插口。操作方便,同时,还可调节弹性固定带的长短。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槽远离开口端为向内的凹弧状。放置更平稳。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处设有垫片。更舒适。

本实用新型优点:本装置结构简单、用途广,正面、反面均可应用:本装置正面放置(弧形槽开口向下放置),弧形槽的弧度可保持桡动脉采血所需弧度;本装置反面放置(弧形槽开口向上放置),凹槽可保持上臂平直有利于肱动脉采血。临床试验证明:使用本装置进行动脉抽血,动脉穿刺点血肿发生率由25.7%降至13.3%。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倒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倒置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号为:1-弧形槽,2-凹槽,3-弹性固定带,4-固定扣,5-扣眼,6-插槽,7-插块,8-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动脉采血体位固定装置,包括两端封闭的弧形槽1,所述弧形槽1的两端均设有弧形凹槽2,所述弧形槽1上还设有弹性固定带3。所述弹性固定带4有两条,分别固定于弧形槽1的两端。两条弹性固定带3均是一端与凹槽2一侧的弧形槽1的端部铰接,凹槽2另一侧的弧形槽1的端部设有固定扣4,所述弹性固定带3上设有与所述固定扣4相匹配的扣眼5。

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一种动脉采血体位固定装置,包括两端封闭的弧形槽1,所述弧形槽1的两端均设有弧形凹槽2,所述弧形槽1上还设有弹性固定带3。所述弹性固定带3有两条,分别固定于弧形槽1的两端。两条弹性固定带3均是一端与凹槽2一侧的弧形槽1的端部铰接,凹槽2另一侧的弧形槽1的端部设有插槽6,所述弹性固定带3末端设有与所述插槽6相匹配的插块7。所述插槽6和插块7的结构类似按压式书包插口。操作方便,同时,还可调节弹性固定带的长短。所述弧形槽1远离开口端为向内的凹弧状;所述凹槽2处设有垫片8。固定更平稳、舒服。

当需要对桡动脉进行采血时,将本装置正面放置(弧形槽开口向下放置),手臂放在弧形槽1上方的凹弧处,用弹性固定带3将手臂和手指固定,弧形槽1的弧度可保持桡动脉采血所需弧度。当需要对肱动脉采血时,将本装置反面放置(弧形槽开口向上放置),手臂放在凹槽2上,并用弹性固定带3将手肘固定,凹槽2可保持上臂平直有利于肱动脉采血。将本装置应用于临床试验,共调查动脉采血75次,动脉穿刺点血肿10例,动脉穿刺点血肿发生率由25.7%降至13.3%。

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修改或改动,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