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神经内科检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9043发布日期:2019-03-08 17:49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神经内科检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神经内科检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临床上,神经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依靠准确的神经系统检查,在检查时需要用到的医疗器械包括叩诊锤、刻度尺、手电筒以及触觉针等。由于神经系统的检查器械种类繁多,这样医生在对病人进行关节或者皮肤的神经系统进行检查时,需要携带许多的检查器械,现有技术为中国专利公开号为201410727204.5的一种神经内科检查器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操作手柄和检查锤头,其特征是在操作手柄后端设有触觉针放置筒,触觉针放置筒里侧设有移动触觉针,触觉针放置筒外侧设有固定滑道,固定滑道里侧设有移动滑块,移动滑块里侧和移动触觉针固定在一起,移动滑块外侧设有滑动推手,滑动推手外侧设有按压式滑动闭锁开关,具有结构简单,功能齐全,操作简便,便于携带,有效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的优点。

但是,现有的神经内科检查器还存在着功能不丰富且不具备放置其它检查用具的功能、不方便携带和不方便使用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神经内科检查器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神经内科检查器,以解决现有的神经内科检查器功能不丰富且不具备放置其它检查用具的功能、不方便携带和不方便使用的问题。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神经内科检查器,包括外壳,开关,灯头,手柄结构,检查头结构和放置带结构,所述的开关安装在外壳的右上部;所述的灯头安装在外壳的右端;所述的手柄结构焊接在外壳的左端;所述的检查头结构胶接在手柄结构正表面的右侧;所述的放置带结构焊接在手柄结构的左端;所述的放置带结构包括绑带,魔术贴子扣,固定带,魔术贴母扣,卡座,收纳带和卡扣,所述的魔术贴子扣缝接在绑带的正表面;所述的固定带上端缝接在绑带正表面的上部,下端与魔术贴母扣缝接;所述的卡座和收纳带分别胶接在绑带后壁的右下部;所述的卡扣胶接在收纳带后壁的下部。

优选的,所述的检查头结构包括锤体,第一连接槽,检测针头,防护筒,第二连接槽,竖杆,调节螺栓,竖板和观察镜片,所述的第一连接槽开设在锤体的上端;所述的防护筒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槽内;所述的第二连接槽开设在锤体的左端;所述的竖板胶接在竖杆的左端;所述的观察镜片镶嵌在竖板内。

优选的,所述的手柄结构包括套管,伸缩手柄杆,固定螺栓,卡板,卡块,防护环和防滑套,所述的伸缩手柄杆插接在套管的左端,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住;所述的卡板胶接在套管的左上部;所述的卡块胶接在卡板的右下部;所述的防护环分别套接在防滑套的左右两端;所述的防滑套套接在套管外壁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带采用松紧带,所述的固定带与魔术贴子扣正对设置,所述的固定带之间的魔术贴母扣与魔术贴子扣粘贴。

优选的,所述的收纳带具体采用尼龙带,所述的收纳带上的卡扣与卡座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竖杆插接在第二连接槽内部的下侧,并通过调节螺栓固定住,所述的竖杆左端的竖板采用PVC塑料板,所述的竖板内部的观察镜片采用凸透镜。

优选的,所述的检测针头分别焊接在第一连接槽内壁的下方,所述的检测针头插接在防护筒的内部,所述的防护筒高度比检测针头的高度高一厘米至三厘米。

优选的,所述的套管和伸缩手柄杆相适配,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住,所述的伸缩手柄杆与检查头结构焊接。

优选的,所述的卡板具体采用L型PE塑料板,所述的卡板右下部的卡块设置为三角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固定带采用松紧带,所述的固定带与魔术贴子扣正对设置,所述的固定带之间的魔术贴母扣与魔术贴子扣粘贴,有利于方便的放置并固定住神经内科检测的工具,同时也增加了该神经内科检查器的功能。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收纳带具体采用尼龙带,所述的收纳带上的卡扣与卡座连接,有利于在绑带收纳起来时,可以方便的固定住该绑带。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竖杆插接在第二连接槽内部的下侧,并通过调节螺栓固定住,所述的竖杆左端的竖板采用 PVC塑料板,所述的竖板内部的观察镜片采用凸透镜,有利于方便的通过检查头结构对病人的眼部进行检查,同时也方便的收纳该检查头结构上的零件。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检测针头分别焊接在第一连接槽内壁的下方,所述的检测针头插接在防护筒的内部,所述的防护筒高度比检测针头的高度高一厘米至三厘米,有利于在不使用该检查头结构上的零件时,可以避免该检查头结构上的零件对医务人员造成伤害。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套管和伸缩手柄杆相适配,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住,所述的伸缩手柄杆与检查头结构焊接,有利于方便的延伸该手柄结构的长度,同时也使医务人员更加方便的使用该神经内科检查器。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卡板具体采用L型PE塑料板,所述的卡板右下部的卡块设置为三角形,有利于方便的将该神经内科检查器挂在医务人员的衣服上,同时也方便的携带该神经内科检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放置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查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外壳;2、开关;3、灯头;4、手柄结构;41、套管;42、伸缩手柄杆;43、固定螺栓;44、卡板;45、卡块;46、防护环;47、防滑套;5、检查头结构;51、锤体;52、第一连接槽;53、检测针头;54、防护筒;55、第二连接槽;56、竖杆;57、调节螺栓;58、竖板;59、观察镜片;6、放置带结构;61、绑带;62、魔术贴子扣; 63、固定带;64、魔术贴母扣;65、卡座;66、收纳带;67、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神经内科检查器,包括外壳1,开关2,灯头3,手柄结构4,检查头结构5和放置带结构6,所述的开关2安装在外壳1的右上部;所述的灯头3安装在外壳1的右端;所述的手柄结构4焊接在外壳1的左端;所述的检查头结构5胶接在手柄结构4正表面的右侧;所述的放置带结构6焊接在手柄结构4的左端;所述的放置带结构6包括绑带61,魔术贴子扣62,固定带63,魔术贴母扣64,卡座65,收纳带66和卡扣67,所述的魔术贴子扣 62缝接在绑带61的正表面;所述的固定带63上端缝接在绑带61正表面的上部,下端与魔术贴母扣64缝接;所述的卡座65和收纳带 66分别胶接在绑带61后壁的右下部;所述的卡扣67胶接在收纳带 66后壁的下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检查头结构5包括锤体51,第一连接槽52,检测针头53,防护筒54,第二连接槽55,竖杆56,调节螺栓57,竖板58和观察镜片59,所述的第一连接槽52开设在锤体51的上端;所述的防护筒54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槽52内;所述的第二连接槽55开设在锤体51的左端;所述的竖板58胶接在竖杆56的左端;所述的观察镜片59镶嵌在竖板58内。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手柄结构4包括套管41,伸缩手柄杆42,固定螺栓43,卡板44,卡块45,防护环46和防滑套47,所述的伸缩手柄杆42插接在套管41的左端,并通过固定螺栓43固定住;所述的卡板44胶接在套管41的左上部;所述的卡块45胶接在卡板44的右下部;所述的防护环46分别套接在防滑套47的左右两端;所述的防滑套47套接在套管41外壁的右侧。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带63采用松紧带,所述的固定带63与魔术贴子扣62正对设置,所述的固定带63之间的魔术贴母扣64与魔术贴子扣62粘贴,有利于方便的放置并固定住神经内科检测的工具,同时也增加了该神经内科检查器的功能。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收纳带66具体采用尼龙带,所述的收纳带66上的卡扣67与卡座65连接,有利于在绑带61收纳起来时,可以方便的固定住该绑带61。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竖杆56插接在第二连接槽55内部的下侧,并通过调节螺栓57固定住,所述的竖杆56左端的竖板 58采用PVC塑料板,所述的竖板58内部的观察镜片59采用凸透镜,有利于方便的通过检查头结构5对病人的眼部进行检查,同时也方便的收纳该检查头结构5上的零件。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检测针头53分别焊接在第一连接槽52内壁的下方,所述的检测针头53插接在防护筒54的内部,所述的防护筒54高度比检测针头53的高度高一厘米至三厘米,有利于在不使用该检查头结构5上的零件时,可以避免该检查头结构5上的零件对医务人员造成伤害。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套管41和伸缩手柄杆42相适配,并通过固定螺栓43固定住,所述的伸缩手柄杆42与检查头结构5焊接,有利于方便的延伸该手柄结构4的长度,同时也使医务人员更加方便的使用该神经内科检查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卡板44具体采用L型PE塑料板,所述的卡板44右下部的卡块45设置为三角形,有利于方便的将该神经内科检查器挂在医务人员的衣服上,同时也方便的携带该神经内科检查器。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检查时,先将伸缩手柄杆42从套管 41内拉出,并将固定螺栓43拧紧,然后通过锤体51的敲击来进行检查,同时将防护筒54从第一连接槽52内旋转下来,通过检测针头 53来进行检查,还可以将竖杆56竖起,并通过竖板58上的观察镜片59来进行检查,当需要放置检查的用具时,将卡扣67从卡座65 上拿下,然后将工具放置到绑带61的魔术贴子扣62上,再然后使魔术贴母扣64与魔术贴子扣62粘贴,同时固定带63固定住需要使用的工具,在不使用时,将卡板44套入到病人的衣物上即可携带。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