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碗架及消毒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60292发布日期:2019-03-08 17:59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碗架及消毒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毒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碗架及消毒柜。



背景技术:

消毒柜是指通过紫外线、远红外线、高温、臭氧等方式,给食具、餐具、毛巾、衣物、美容美发用具、医疗器械等物品进行烘干、杀菌消毒、保温除湿的工具。消毒柜广泛用于酒店、宾馆、餐馆、学校、部队、食堂等场所,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注意到消毒柜的重要性,消毒柜也将是家庭日用电器之一。

碗架是安装在消毒柜腔室内的一种储物架,碗、盘等餐具放置在碗架内进行杀菌、消毒等操作。现有的碗架一般为钢丝碗架,碗架侧部的钢丝一般为竖直的,这类碗架一般只能竖直放置盘子,侧部的竖直钢丝之间的间距影响盘子放置的深度,盘子的大部分结构位于碗架外,盘子的重心较高,不仅影响盘子放置的稳定性,而且对消毒柜腔室的空间要求较高,而现有的消毒柜的内腔空间较小,导致盘子无法竖直放置。一些碗架考虑到消毒柜的内腔空间大小可以倾斜放置盘子,但由于碗架的结构限制以及盘子的形状,导致倾斜放置盘子时,盘子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碗架,即可实现盘子的竖直放置,也可以实现倾斜放置,且稳定性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碗架,包括底部边框、顶部边框以及多根左右间隔分布的第一支撑筋,所述第一支撑筋包括固定在所述底部边框上的水平部以及由所述水平部的后方向上延伸并与所述顶部边框固定的竖直部,所述竖直部包括直线段和弯折段,所述直线段与所述水平部连接,且所述直线段在所述碗架的后侧面内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第一角度a,所述弯折段与所述直线段连接并向所述碗架内凸设,且所述弯折段整体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第二角度b,所述第二角度b大于所述第一角度a。

其中,所述第一角度a为20°,所述第二角度b为40°

其中,所述弯折段整体相对所述碗架的左侧面偏转第三角度c。

其中,所述第三角度c为35°-40°。

其中,所述第三角度c为36°

其中,所述弯折段整体呈U型,U型的所述弯折段的开口朝向后侧设置。

其中,所述水平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前侧平直段、前侧倾斜段、中部平直段、后侧倾斜段及后侧平直段,所述后侧平直段与所述竖直部连接,所述前侧平直段和所述后侧平直段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所述水平部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竖直部的偏转方向一致。

其中,所述顶部边框和所述底部边框之间设置有竖直支撑筋。

其中,所述底部边框内设置有水平支撑筋,所述水平部与所述水平支撑筋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消毒柜,该消毒柜内的碗架即可实现盘子的竖直放置,也可以实现倾斜放置,且稳定性好,对消毒柜内腔的空间要求低。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毒柜,包括上述的碗架。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碗架及消毒柜。碗架包括底部边框、顶部边框以及多根左右间隔分布的第一支撑筋,所述第一支撑筋包括固定在所述底部边框上的水平部以及由所述水平部的后方向上延伸并与所述顶部边框固定的竖直部,所述竖直部包括直线段和弯折段,所述直线段与所述水平部连接,且所述直线段在所述碗架的后侧面内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第一角度,所述弯折段与所述直线段连接并向所述碗架内凸设,且所述弯折段整体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第二角度,所述第二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该碗架既可以竖直放置盘子,也可以倾斜放置;竖直部整体是向水平方向倾斜的,当倾斜放置盘子等餐具时,盘子倾斜搭靠在竖直部,可以降低盘子的垂直高度,从而降低盘子的重心,一方面提高盘子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利用消毒柜内腔的高度;竖直部由直线段和弯折段组成,弯折段在直线段的基础上继续向水平方向倾斜,使得竖直部也可以支撑盘子等餐具,可以为餐具提供更多的支撑点,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碗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碗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碗架的后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碗架的左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盘子倾斜放置时的受力分析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盘子倾斜放置时的受力分析图二。

其中:

1、顶部边框;2、底部边框;3、第一支撑筋;31、水平部;311、前侧平直段;312、前侧倾斜段;313、中部平直段;314、后侧倾斜段;315、后侧平直段;32、竖直部;321、直线段;322、弯折段;4、竖直支撑筋;5、水平支撑筋;6、把手;7、第二支撑筋;

a、第一角度;b、第二角度;c、第三角度;d、盘子与前侧倾斜段的接触点;e、盘子与弯折段的接触点;f、盘子与后侧倾斜段的接触点;h、盘子与中部平直段的接触点;G、盘子的重心;

L1、相邻的两个中部平直段的间距;L2、有效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毒柜,消毒柜内设置有腔室,腔室内放置有碗架,碗、盘等餐具放置在碗架内,以进行烘干、消毒等操作,本实施例以放置的餐具为盘子为例介绍碗架的结构。

如图1-图5所示,碗架包括底部边框2和顶部边框1,底部边框2和顶部边框1均为钢丝围成的长方形结构,底部边框2和顶部边框1上下设置,顶部边框1和顶部边框1通过竖直支撑筋4连接。为方便介绍,以图3标注的前、后、左、右方向为基准介绍碗架的具体结构。如图1-图3所示,底部边框2上设置有水平支撑筋5,水平支撑筋5与底部边框2的前侧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筋7,第二支撑筋7为弧形筋,方便放置碗。水平支撑筋5上设置有多根左右间隔分布的第一支撑筋3,第一支撑筋3包括水平部31以及竖直部32,第二支撑筋7、水平部31与底部边框2固定形成整个碗架的底部,竖直部32由水平部31的后方向上延伸并与顶部边框1固定,并形成碗架的后侧部。碗架的左右两侧还设置有把手6,把手6分别与顶部边框1和底部边框2固定,移动碗架时,可以通过手持把手6搬运。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筋3、第二支撑筋7、竖直支撑筋4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分段固定在底部边框和顶部边框上。

为使碗架内的盘子既可以竖直放置,也可以倾斜放置,如图4和图5所示,竖直部32包括直线段321和弯折段322,直线段321一端与水平部31连接,另一端与弯折段322连接,弯折段322与顶部边框1固定。具体的,直线段321在碗架的后侧面内向水平方向倾斜第一角度a,即直线段321在碗架的后侧面内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第一角度a,弯折段322向碗架内部凸设,并向水平方向倾斜第二角度b,弯折段322与直线段321的倾斜方向相同,即弯折段32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第二角度b,并且第二角度b大于第一角度a,即弯折段322在直线段321的基础上继续倾斜了一定角度。

本实施例中,碗架侧部的竖直部32整体是倾斜设置的,当盘子倾斜放置时,盘子的底端位于相邻的两个水平部31中间,并与两个水平部31抵接,上端搭靠在竖直部32的弯折段322上,可以降低盘子的重心,增加盘子下沉的深度,从而减小盘子的垂直高度,充分利用消毒柜腔室的高度,减低碗架对消毒柜腔室空间的要求。

为提高倾斜放置盘子时盘子的稳定性,解决现有技术中盘子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申请对碗架里影响盘子稳定性的点位进行分析,如图6和图7所示,点G为盘子的重心,e点为碗架的弯折段322对盘子的支撑位置,f点和d点为盘子的端口与水平部31的接触点,h点为盘子的底部与水平部31的接触点,其中,e点、f点和d点决定盘子的下沉深度,e点、f点、d点和h点共同支撑固定盘子,为提高盘子的稳定性,并降低盘子的垂直高度,盘子的倾斜角度为25°-35°较优。为此,本实施例中,第一角度a可以为15°-25°,优选为20°,第二角度b可以为35°-45°,优选为40°,即弯折段322在直线段321的基础上继续向水平方向倾斜20°。

为增加竖直部32对盘子的支撑点数量,提高盘子固定的稳定性,如图3所示,弯折段322的整体可以相对碗架的左侧面偏转第三角度c,从而增大弯折部与盘子的接触面积,稳定性好。第三角度c不宜过大。第三角度c过大时,盘子的倾斜角度大,占用空间大,从而导致碗架能够容置的盘子数量较少;第三角度c也不宜过小,第三角度c过小时,盘子的垂直高度较大,需要消毒柜的内腔具有较大的空间,综合上述考虑,第三角度c可以为35°-40°,优选为36°

本实施例中,弯折段322整体呈U型,U型的弯折段322包括与直线段321连接的第一侧壁以及与顶部边框1连接的第二侧壁,U型的弯折段322的开口朝向碗架的后侧设置,以使弯折段322向碗架的内部凸出,以便在放置盘子时支撑盘子的侧部。

为使水平部31能够提高对盘子的支撑效果,如图2所示,水平部31包括由前向后依次连接的前侧平直段311、前侧倾斜段312、中部平直段313、后侧倾斜段314及后侧平直段315,前侧倾斜段312、中部平直段313和后侧倾斜段314组成水平部31的弯折结构,前侧平直段311和后侧平直段315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如图3所示,弯折结构向右侧弯折,且与竖直部32的弯折段322的偏转方向相同。通过将水平部31设置弯折结构,适应盘子的结构特征,盘子的底部放置在相邻的两个水平部31之间,盘子的底部对应与中部平直段313抵接,且盘子的边缘可以对应抵接在前侧倾斜段312和后侧倾斜段314,可以增加实际放置盘子的有效间距L2,同时也提高了对盘子支撑固定的稳定性。

为使水平部31适应大多数盘子的尺寸,解决不同尺寸和深度盘子边缘与盘子底部的距离的盘子摆放问题,如图1所示,支撑第一支撑筋3的前侧平直段311的水平支撑筋5为两根,两根水平支撑筋5与碗架的后侧的距离不同,以使碗架适应不同尺寸的盘子,具体的,支撑前侧平直段311的水平支撑筋5与竖直部32之间的距离可以分别为125-130mm和195-200mm。同一根水平部31中,中部平直段313与前侧平直段311之间的距离为10mm,相邻的两个中部平直段313的间距L1为23mm,使得相邻的水平部31之间实际放置盘子的有效间距L2为33mm,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适应大多数盘子的深度,增加碗架摆放的盘子的个数。以长和宽分别为442mm和341mm的碗架为例,若水平部31未设置弯折结构,则放置的盘子的数量约为13个,而采用本实施例结构的碗架能够放置的盘子的数量为17个。

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根第一支撑筋3形成一个固定盘子的容置空间,盘子可以竖直放置,也可以倾斜放置。当盘子倾斜放置时,盘子整体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筋3之间,盘子的下部位于相邻的两个水平部31之间,盘子沿竖直部32的延伸趋势倾斜,使得盘子的上端侧部伸入两侧的弯折段322之间。由于竖直部32整体向右侧倾斜,当盘子竖直放置时,盘子被三根第一支撑筋3固定,使得盘子的下端和上端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容置空间内。具体的,盘子的下端固定于右侧相邻的两根第一支撑筋3之间,盘子的上端位于左侧的两根第一支撑筋3之间。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