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检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1835发布日期:2019-07-06 11:24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检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活检针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一次性活检针适用于从软组织上获取切片,便于对特定部位的组织进行检测。使用活检针穿刺活检时,将针头穿过皮肤到一定深度后达到需要活检的部位,然后回拉针头,针头前端带出该部位的部分组织切片。现在很多时候使用活检针穿刺时,操作不便,取出的组织切片容易参杂其它部位的组织,从而降低活检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活检针穿刺时,操作不便,取出的组织切片容易参杂其它部位的组织,从而降低活检的准确性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活检针,活检针穿刺时,操作方便,取出的组织切片不会参杂其它部位的组织,确保了活检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活检针,包括手柄、内针、外针管,手柄内设有安装腔和滑腔,安装腔和滑腔之间设有长条状的滑槽,安装腔内设有隔板、定位板,手柄前段可滑动安装有推动滑块,安装腔内推动滑块与隔板之间安装外针管座且隔板与定位板之间安装内针座,内针套装在外针管内,内针前端设在外针管内靠近开口位置,内针后端伸出外针管后端,内针前端设有一个切片钩槽;外针管后端连接在外针管座上,内针的后端连接在内针座上,外针管座和隔板之间安装有外针管弹簧,内针座和隔板之间安装内针弹簧,手柄后端安装有推动按钮,推动按钮上设有延伸柱,延伸柱上活动安装有推动柱,推动柱穿过滑槽,推动柱上套装有抵接弹簧,推动柱一端贴合在内针座后端,另一端抵接在滑腔内壁上,滑腔内壁上靠近推动柱位置设有避让槽;滑腔内壁上安装有用于限位推动滑块的限位柱,限位柱一端连接限位弹簧,限位柱另一端伸出滑腔内壁,限位柱上设有楔形推块,延伸柱前端设有推杆,推杆前端设有插孔,插孔内活动插装有插杆,插杆前端连接推动头,推动头下端设有抵接杆,抵接杆贴合在楔形推块的楔形面上。

活检针使用时,先拆开活检针使外针管露在外面,滑动推动滑块,使推动滑块前侧抵接到限位柱后侧,此时,内针前端设在外针管内靠近开口位置,定位好活检针;再将活检针竖直向下插入身体,到达一定深度使外针管前端靠近待切片检测部位;然后按压推动按钮,连接在推动按钮延伸柱上的推动柱推动内针座前行,内针向外伸出刺入切片检测部位的组织中,继续按压推动按钮,推动柱滑离滑腔内壁到避让槽位置,推动柱滑离内针座,内针座在内针弹簧作用下向后回弹,内针向后拉回切片钩槽拉出切片组织,内针前端回缩到外针管内,继续按压推动按钮,推杆上的插孔底面抵接到插杆后端并推动插杆向前移动,与插杆连接的推动头随插杆一起前行从而使抵接杆在前行的过程中推动楔形滑块向手柄外移动,限位柱回缩滑离推动滑块,推动滑块在外针管弹簧作用下向前移动,使内针前端进一步回缩到外针管内;之后将活检针向外拔出,然后向后滑动推动滑块,推动滑块滑过限位柱,使内针前端向外露出,然后将内针前端切片钩槽内的切片组织取下即可。活检针穿刺时操作方便,由于活检针插入和拔出身体时,内针前端设在外针管内靠近开口位置,外针管对内针前端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从而使取出的组织切片不会参杂其它部位的组织,确保了活检的准确性。

作为优选,外针管座包括座体、连接在座体上的两定位杆和两连接杆,两定位杆设置在中间位置,两连接杆设置在边缘位置,外针管弹簧套接在两连接杆上;内针座包括座体、连接在座体上的两定位杆和两连接杆,两定位杆设置在中间位置,两连接杆设置在边缘位置,内针弹簧套接在两连接杆上。外针管座和内针座通过两定位杆进行定位,确保滑动的过程平稳可靠,防止出现偏离现象,外针管座和内针座上的连接杆便于外针管弹簧和内针弹簧的平稳安装。

作为优选,推动滑块外表面上设有若干条防滑槽。防滑槽的设置便于滑动推动滑块,防止出现手指打滑现象。

作为优选,手柄前端连接限位支座,推动滑块抵接在限位支座上,限位支座上设有插套,插套上插接有保护管,保护管套在外针管上,外针管前端设在保护管内。限位支座对推动滑块起到了限位的作用,同时便于保护管用于保护外针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活检针穿刺时操作方便,由于活检针插入和拔出身体时,内针前端设在外针管内靠近开口位置,外针管对内针前端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从而使取出的组织切片不会参杂其它部位的组织,确保了活检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针前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推动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柄,2、内针,3、外针管,4、安装腔,5、滑腔,6、隔板,7、定位板,8、推动滑块,9、外针管座,10、内针座,11、切片钩槽, 14、外针管弹簧,15、内针弹簧,16、推动按钮,17、延伸柱,18、推动柱,19、抵接弹簧,20、避让槽,21、限位柱,22、限位弹簧,23、楔形推块,24、推杆,25、插孔,26、插杆,27、推动头,28、抵接杆,34、限位端盖,38、座体,39、定位杆,40、连接杆,41、限位凸起,42、限位凸块,43、防滑槽,44、限位支座,45、插套,46、保护管,47、限位头,48、导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实施例:一种活检针(参见附图1至4),包括手柄1、内针2、外针管3,手柄内设有安装腔4和滑腔5,安装腔和滑腔之间设有长条状的滑槽5,安装腔内设有隔板6、定位板7,手柄前段可滑动安装有推动滑块8,安装腔内推动滑块与隔板之间安装外针管座9且隔板与定位板之间安装内针座10,内针套装在外针管内,内针前端设在外针管内靠近开口位置,内针后端伸出外针管后端,内针前端设有一个C形的切片钩槽11;外针管后端连接在外针管座上,内针的后端连接在内针座上,外针管座和隔板之间安装有外针管弹簧14,内针座和隔板之间安装内针弹簧15,手柄后端安装有推动按钮16,推动按钮上设有延伸柱17,延伸柱上活动安装有推动柱18,推动柱穿过滑槽,推动柱上套装有抵接弹簧19,推动柱一端贴合在内针座后端,另一端抵接在滑腔内壁上,推动柱外壁靠近滑腔内壁端设有定位盘,延伸柱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开口端设有凸环,抵接弹簧安装在凸环和定位盘之间。滑腔内壁上靠近推动柱位置设有避让槽20;滑腔内壁上安装有用于限位推动滑块的限位柱21,限位柱一端连接限位弹簧22,限位柱另一端伸出滑腔内壁,限位柱上设有楔形推块23,滑腔内壁上设有用于安装限位柱的连接孔,滑腔内壁上连接孔边缘设置定位凸环,限位柱外壁上设置限位盘,限位弹簧抵接在限位盘和连接孔底面之间,限位盘抵接在定位凸环上,楔形推块连接在限位盘上。延伸柱前端设有推杆24,推杆前端设有插孔25,插孔内活动插装有插杆26,插杆后端到插孔底面的距离大于推动柱到避让槽的距离,插杆后端呈T形结构,推杆前端连接有用于限位插杆后端的限位端盖34,插杆前端连接推动头27,推动头下端设有抵接杆28,抵接杆贴合在楔形推块的楔形面上。推动滑块上设有限位头47,限位头贴合滑腔内壁设置,限位头后侧靠近滑腔内壁转角位置设有倾斜设置的导向面48,限位头后侧可滑过限位柱,限位头前侧可抵接在限位柱后侧。外针管座包括座体38、连接在座体上的两定位杆39和两连接杆40,两定位杆设置在中间位置,两连接杆设置在边缘位置,外针管弹簧套接在两连接杆上;内针座包括座体、连接在座体上的两定位杆和两连接杆,两定位杆设置在中间位置,两连接杆设置在边缘位置,内针弹簧套接在两连接杆上。推动按钮前端边缘设有限位凸起41,手柄后端设有限位凸块42,限位凸起抵接在限位凸块上。推动滑块外表面上设有若干条防滑槽43。手柄前端连接限位支座44,推动滑块抵接在限位支座上,限位支座上设有插套45,插套上插接有保护管46,保护管套在外针管上,外针管前端设在保护管内。

活检针使用时,先拆开活检针使外针管露在外面,滑动推动滑块,使推动滑块前侧抵接到限位柱后侧,此时,内针前端设在外针管内靠近开口位置,定位好活检针;再将活检针竖直向下插入身体,到达一定深度使外针管前端靠近待切片检测部位;然后按压推动按钮,连接在推动按钮延伸柱上的推动柱推动内针座前行,内针向外伸出刺入切片检测部位的组织中,继续按压推动按钮,推动柱滑离滑腔内壁到避让槽位置,推动柱滑离内针座,内针座在内针弹簧作用下向后回弹,内针向后拉回切片钩槽拉出切片组织,内针前端回缩到外针管内,继续按压推动按钮,推杆上的插孔底面抵接到插杆后端并推动插杆向前移动,与插杆连接的推动头随插杆一起前行从而使抵接杆在前行的过程中推动楔形滑块向手柄外移动,限位柱回缩滑离推动滑块,推动滑块在外针管弹簧作用下向前移动,使內针前端进一步回缩到外针管内;之后将活检针向外拔出,然后向后滑动推动滑块,推动滑块滑过限位柱,使内针前端向外露出,然后将内针前端切片钩槽内的切片组织取下即可。活检针穿刺时操作方便,由于活检针插入和拔出身体时,内针前端设在外针管内靠近开口位置,外针管对内针前端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从而使取出的组织切片不会参杂其它部位的组织,确保了活检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