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7771发布日期:2018-11-24 10:13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具有将吸收性物品和对其进行包装的包装件一体地折叠而成的构造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经期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与包装件一起被折叠而制成单个包装体以进行市售等。作为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的典型方式,有如下结构:包括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形状的吸收性物品和对其进行单个包装的长方形形状的包装件,具有该包装件与该吸收性物品一起在它们的长度方向上被三折而成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3)。此外,在该结构的单个包装体中,作为单个包装体封合用的固定方法,已知在形成该单个包装体的上表面的包装件的长度方向一端部设置也被称为接头胶带(tabtape)等的单个包装体封合用的固定胶带的方法、或在包装件间配置单个包装体封合用粘接剂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和2)。

在单个包装体封合用的固定方法中,上述利用固定胶带的方法是,在将吸收性物品在长度方向上三折而形成单个包装体时粘接固定于包装件。此外,上述利用单个包装体封合用粘接剂的方法是,在将吸收性物品在长度方向上三折而形成单个包装体时,形成粘接部,该粘接部配置在第一次折叠的层中的包装件的上表面与第二次即最后一次折叠的层中的包装件的下表面之间、将该包装件的两面彼此可剥离地粘接。在该具有由单个包装体封合用粘接剂形成的粘接部的方式中,形成单个包装体时最后折叠的包装件的长度方向端部本身成为单个包装体的封合部。通过这些单个包装体封合方法,单个包装体的开封口成为加盖的状态,易于维持内部的吸收性物品的卫生状态。

此外,在经期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中,就确保吸收容量、提高服贴性等观点而言,在吸收性物品中的吸收体的与穿着者的阴道口等排泄部相对配置的部位,有时会具有与周边部相比厚度较大的中高部(参照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849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0-12768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7-9600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14-10409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其具有以下结构:具有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从穿着者的腹侧经由裆部延伸至背侧的纵向和与其正交的横向、且具有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的吸收性物品和经由粘接剂可剥离地粘接于该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相对面的包装件的层叠体,以该吸收性物品的肌肤相对面为内侧,在横向横穿该层叠体的2条弯折线处在该吸收性物品的纵向折叠而形成。所述层叠体具有由2条所述弯折线夹着的中央区域和隔着该中央区域位于纵向两侧的第一折叠区域和第二折叠区域,在该中央区域上以该第一折叠区域、该第二折叠区域的顺序重叠,该第一折叠区域具有其上表面没有被该第二折叠区域覆盖而露出的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所述单个包装体的上表面包括该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的上表面和与其邻接的该第二折叠区域的上表面,在所述单个包装体的上表面,以跨所述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与所述第二折叠区域的交界的方式配置固定胶带,该固定胶带形成为,以该第二折叠区域侧的端部为固定端部,在该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侧具有自由端部,经由设置在与该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的相对面的粘接部,能够以可剥离的方式固定于该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所述吸收性芯具有标准吸收部和与该标准吸收部相比厚度较大的突出部,该突出部从所述中央区域跨1条所述弯折线地延伸至所述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该突出部的延出部随着远离该中央区域而横向长度逐渐减小,且没有到达该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与所述第二折叠区域的交界,在该突出部的延出部与该交界之间存在该标准吸收部。在俯视所述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时,所述固定胶带与所述突出部的延出部重叠。

此外,本发明是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其具有以下结构:具有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从穿着者的腹侧经由裆部延伸至背侧的纵向和与其正交的横向、且具有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的吸收性物品和经由粘接剂可剥离地粘接于该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相对面的包装件的层叠体,以该吸收性物品的肌肤相对面为内侧,在横向横穿该层叠体的2条弯折线处在该吸收性物品的纵向折叠而形成。所述层叠体具有由2条所述弯折线夹着的中央区域和隔着该中央区域位于纵向两侧的第一折叠区域和第二折叠区域,在该中央区域上以该第一折叠区域、该第二折叠区域的顺序重叠,该第一折叠区域具有其上表面没有被该第二折叠区域覆盖而露出的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和其上表面被该第二折叠区域覆盖的第一折叠区域覆盖部,所述单个包装体的上表面包括该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的上表面和与其邻接的该第二折叠区域的上表面。在所述第一折叠区域覆盖部的上表面或覆盖它的所述第二折叠区域的下表面配置固定用粘接剂,该第二折叠区域形成为,经由该固定用粘接剂能够以可剥离的方式固定于该第一折叠区域覆盖部。所述吸收性芯具有标准吸收部和与该标准吸收部相比厚度较大的突出部,该突出部从所述中央区域跨1条所述弯折线而延伸至所述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该突出部的延出部随着远离该中央区域而横向长度逐渐减小,且到达该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与所述第二折叠区域的交界。在俯视所述单个包装体时,所述固定用粘接剂不与所述突出部的延出部重叠,在该突出部的延出部与该固定用粘接剂之间存在所述标准吸收部。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经期卫生巾的单个包装体的立体图,图1(b)是将作为图1(a)所示的单个包装体的主要部分的固定胶带(封合部)和其附近放大而示意性地表示的放大俯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a)所示的单个包装体的i-i线截面的纵截面图。

图3是表示图1(a)所示的单个包装体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且是构成该单个包装体的经期卫生巾与包装件的层叠体的内表面侧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图3所示的经期卫生巾的展开状态下的内表面侧即肌肤相对面侧(肌肤侧片侧)的俯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图4的ii-ii截面(第一弯折线处的截面)的横截面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当将图1(a)所示的单个包装体开封时,利用未图示的手指捏住固定胶带(封合部)时的该单个包装体的变形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示意性纵截面图(相当于图2的图)。

图8(a)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经期卫生巾的单个包装体的立体图,图8(b)是将作为图8(a)所示的单个包装体的主要部分的包装件端部(封合部)和其附近放大而示意性地表示的放大俯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当将图8(a)所示的单个包装体开封时,利用未图示的手指捏住包装件端部(封合部)时的该单个包装体的变形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将包括具有突出部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与包装件一起在长度方向上三折而成的单个包装体中,较厚的突出部折叠而得的部分鼓起而变得体积大,若在与这样的大体积部重叠的位置配置单个包装体的封合部(单个包装体封合用的固定胶带、或者形成单个包装体的开封口侧的外表面的包装件端部),则当利用手指捏住该封合部时,用作捏取部的该封合部的端部与单个包装体紧贴,因此不易用手指捏住该封合部的端部,有单个包装体的开封容易性降低的担心。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将单个包装体开封时能够用手指容易地捏住该封合部,从而能够顺利且迅速地进行开封的吸收性物品。

以下,对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在图1和图2中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经期卫生巾1的单个包装体20,在图3中表示将单个包装体20展开的状态,在图4和图5中表示该经期卫生巾。单个包装体20具有如下结构:具有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对应地从穿着者的腹侧经由裆部延伸至背侧的纵向x和与其正交的横向y,具有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4的卫生巾1和经由粘接剂8可剥离地粘接于卫生巾1的非肌肤相对面的包装件9的层叠体10,以该卫生巾1的肌肤相对面为内侧,以在横向y横穿该层叠体10的2条弯折线21、22,在卫生巾1的纵向x折叠而成。层叠体10和构成它的卫生巾1和包装件9分别如图4所示形成为纵向x较长的形状,其长度方向与纵向x一致,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与横向y一致。

如图3所示,包装件9形成为俯视长方形形状,使其长度方向与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即纵向x一致,经由粘接剂8粘接在卫生巾1的非肌肤相对面。粘接剂8也作为在卫生巾1的穿着时将该卫生巾1固定在衣物上的防偏移部发挥功能。粘接剂8的配置图案可考虑防偏移功能等而适当设定。

在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结构部件(例如吸收性芯4)中的、在吸收性物品的穿着时朝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的面、即相对靠近穿着者的肌肤的一侧,“非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结构部件中的、在吸收性物品的穿着时朝向与肌肤侧相反的一侧(衣物侧)的面、即相对远离穿着者的肌肤的一侧。另外,此处所谓“穿着时”是指维持通常的合适的穿着位置、即该吸收性物品的正确穿着位置的状态,不包含吸收性物品处于从该穿着位置偏离的状态的情况。

如图3所示,卫生巾1与包装件9的层叠体10具有:被2条弯折线21、22夹着的中央区域11;和隔着中央区域11位于纵向x的两侧的第一折叠区域12和第二折叠区域13。如图2所示,在单个包装体20中,在中央区域11上,以第一折叠区域12、第二折叠区域13的顺序重叠,中央区域11成为下层,第二折叠区域13成为上层,第一折叠区域12成为介于两层间的中层。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折叠区域12具有:其上表面120被第二折叠区域13覆盖的第一折叠区域覆盖部121;和该上表面120没有被第二折叠区域13覆盖而露出的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如图1所示的未开封状态的单个包装体20的上表面200包括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的上表面和与其邻接的第二折叠区域13的上表面130而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单个包装体20的上表面200,以在纵向x跨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与第二折叠区域13的交界、即包装件9的第二折叠区域13侧的纵向x端91的方式配置有固定胶带30。即,如图3所示,包装件9形成为俯视长方形形状,其纵向x的两端(短边)90、91中的第二折叠区域13侧的纵向x端91构成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与第二折叠区域13的交界,如图1所示,遍及单个包装体20的横向y的全长地连续直线状延伸。

如图1~图3所示,固定胶带30形成为俯视长方形形状,使其长度方向与纵向x一致,配置在单个包装体20的上表面200。固定胶带30形成为:以其纵向两端部31、32中的第二折叠区域13侧的纵向端部31作为固定端部,以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侧的纵向端部32作为自由端部,经由设置在与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的相对面的粘接部(未图示),能够相对于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可剥离地固定。固定胶带30作为未使用状态的单个包装体20的封合部发挥功能,并且也作为当将单个包装体20开封时用手指捏住的开封用捏取部发挥功能。

对卫生巾1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卫生巾1在纵向x具有前方部a、裆部b和后方部c。裆部b具有在卫生巾1的穿着时与穿着者的排泄部(阴道口等)相对配置的排泄部相对部,该排泄部相对部通常位于裆部b的横向y的中央部。前方部a是配置在比裆部b靠穿着者的腹侧即前侧的部分,后方部c是配置在比裆部b靠穿着者的背侧即后侧的部分。

如图4所示,卫生巾1具有:为在纵向x较长的形状的吸收性主体5;和一对侧翼部5w、5w,其从吸收性主体5中的裆部b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部分别向横向y的外侧延出。在侧翼部5w的非肌肤相对面形成有将该侧翼部5w固定于短裤等衣物的侧翼部粘接部50(参照图3)。侧翼部5w是回折至短裤等衣物的裆部的非肌肤相对面(外表面)侧而使用。侧翼部粘接部50在其使用前由包括膜、无纺布、纸等的剥离片(未图示)覆盖。

卫生巾1的裆部b与卫生巾1和包装件9的层叠体10的中央区域11一致,即是由第一弯折线21和第二弯折线22夹着的部位。第一弯折线21通过一对侧翼部5w、5w各自的纵向x上的后方部c侧的根部周边而在横向y延伸,此外,第二弯折线22通过一对侧翼部5w、5w各自的纵向x上的前方部a侧的根部周边而在横向y延伸。此外,卫生巾1的前方部a与层叠体10的第二折叠区域13重复,卫生巾1的后方部c与层叠体10的第一折叠区域12重复。

如图4和图5所示,吸收性主体5具有:配置在肌肤相对面侧的液体透过性的肌肤侧片2;配置在非肌肤相对面侧的液体不透过性的非肌肤侧片3;和介于两个片2、3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4。吸收性主体5具有在纵向x较长的纵长的形状,其长度方向与纵向x一致,与该纵向x正交的横向y和宽度方向一致。肌肤侧片2和非肌肤侧片3与吸收性芯4(在吸收性芯4由未图示的包芯片包覆时,为该包芯片)之间也可通过涂敷成点、螺旋、条纹等图案的粘接剂接合。

在卫生巾1中,如图4和图5所示,在吸收性主体5的肌肤侧片2的肌肤相对面中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部,以与吸收性芯4的沿着纵向x的左右两侧部重叠的方式,遍及吸收性主体5的纵向x的大致全长地配置有一对侧部片6、6。侧部片6的在纵向x延伸的两侧缘中的相对靠吸收性主体5的内侧缘部与吸收性芯4重叠,与该内侧缘部为相反侧的外侧缘部位于吸收性芯4的横向y的外侧。肌肤侧片2、非肌肤侧片3和侧部片6分别从吸收性芯4的周缘延伸出,在它们的延出部的至少2个片中的端部,通过粘接剂、热封合等公知的接合方法相互接合而形成端封部1e。在卫生巾1的肌肤相对面,形成有肌肤侧片2和吸收性芯4一体地凹陷而成的防漏槽7。防漏槽7形成为俯视环状,从前方部a经由裆部b延伸至后方部c。防漏槽7通过压纹加工而形成。

作为肌肤侧片2,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一直以来用于此种吸收性物品的各种材料,以能够使经血等体液透过的液体透过性片为前提,能够使用包含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的织布或无纺布、多孔性片等。作为非肌肤侧片3,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一直以来用于此种吸收性物品的各种防漏性片,能够优选地使用液体不透过性(包含拨水性)且透湿性的材料。例如,将分散有包含碳酸钙等填料的微粉的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制的膜延伸而设置有微细的孔的多孔质膜,能够优选地用作非肌肤侧片3。作为侧部片6,能够使用能够用作非肌肤侧片3的材料。

如图4所示,吸收性芯4具有在纵向x较长的纵长的形状,其长度方向与纵向x一致,宽度方向与横向y一致。吸收性芯4从前方部a经由裆部b延伸至后方部c。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吸收性芯4包括具有纸浆纤维等纤维材料的纤维集合体或在该纤维集合体的纤维间保持高吸水性聚合物而成的结构,吸收性芯4的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的两面由包括纸、无纺布等的液体透过性的包芯片(未图示)包覆。

如图4和图5所示,吸收性芯4具有标准吸收部40和与标准吸收部40相比厚度较大的突出部41。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标准吸收部40是在吸收性芯4中厚度和克重这两者相对较小的区域,突出部41是在吸收性芯4中厚度和克重这两者相对较大的区域,吸收性芯4的纵向x的前方侧和后方侧分别为标准吸收部40,由该前后一对标准吸收部40、40夹着的纵向x的中央部为突出部41。如图4所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突出部41从卫生巾1的前方部a经由裆部b延伸至后方部c,形成为俯视六边形形状。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突出部41具有:遍及吸收性芯4的横向y的全长即全宽地延伸的最大宽度部42;从该最大宽度部42向纵向x的前方形成的前方侧凸部43;和从该最大宽度部42向纵向x的后方形成的后方侧凸部44。图中标注有斜线的部位为两凸部43、44。吸收性芯4以将该吸收性芯4在纵向x上二等分且在横向y延伸的假想的纵中心线clx为基准地前后对称地形成。

关于最大宽度部42,如图4所示,其整体配置在裆部b,在俯视时为四边形形状(长方形形状)。最大宽度部42的在纵向x延伸的一对侧缘420、420形成在吸收性芯4中的最大宽度部42所存在的部位(裆部b)的两侧缘。像这样,在服贴性、防漏性等诸特性的表现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突出部41(最大宽度部42)在裆部b遍及吸收性芯4的全宽而存在,由此,即使在例如因穿着者的活动而导致卫生巾1的穿着位置从合适的位置在横向y上略微偏移时,突出部41(最大宽度部42)依然能够抵接在穿着者的裆部。因此,卫生巾1的对穿着者的活动的追随性、服贴性、防漏性优异。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前方侧凸部43以在纵向x跨构成前方部a与裆部b的交界的第二弯折线22的方式配置,此外,后方侧凸部44以在纵向x跨构成后方部c与裆部b的交界的第一弯折线21的方式配置。前方侧凸部43如图4所示在俯视时为等腰三角形形状,与最大宽度部42的两侧缘420、420连接,且具有构成该等腰三角形中的长度相等的两边的俯视v字状的纵向端430。同样地,后方侧凸部44也为等腰三角形形状,与最大宽度部42的两侧缘420、420连接,且具有构成该等腰三角形中的长度相等的两边的俯视v字状的纵向端440。前方侧凸部43的纵向端430和后方侧凸部44的纵向端440分别以其v字的顶部431、441向纵向x的外侧突出的方式配置。

最大宽度部42与两凸部43、44一体成形。在本说明书中,所谓“一体成形”是指多个部位、例如前方侧凸部43和最大宽度部42不经由粘接剂或热熔接等接合方法地一体化,由同一材料一体地形成。当将吸收性芯4的多个部位一体成形时,具有经血等排泄液能够顺利地移动的连续性。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吸收性芯4的突出部41从标准吸收部40的非肌肤相对面40b向非肌肤侧片3侧突出。如此,作为吸收性芯4的一部分的突出部41比作为其周边部的标准吸收部40向非肌肤侧片3侧突出,由此,如图2和图5所示,在吸收性芯4的标准吸收部40的非肌肤相对面40b与非肌肤侧片3之间形成空间部47。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标准吸收部40,沿着前方侧凸部43的纵向端430和后方侧凸部44的纵向端440形成有槽45。进而,在比槽45靠纵向x的外侧的位置,多个直线状的槽46在纵向x延伸,并且多个直线状的槽46也在横向y延伸,可以通过相互正交而成为俯视格子状的多条直线状的槽46将标准吸收部40划分成多个小区域,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形成有槽46。槽45与槽46相连。在标准吸收部40,该小区域是克重相对较大的高克重部,槽45、46的形成部位是克重相对较小的低克重部。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槽45在标准吸收部40的非肌肤相对面40b具有开口,标准吸收部40的肌肤相对面40a侧形成槽45的底部。虽未图示,但槽46也同样地在标准吸收部40的非肌肤相对面40b具有开口。另外,槽45、46也可以相反地在标准吸收部40的肌肤相对面40a具有开口。

标准吸收部40的槽45、46是通过在使用积纤装置的公知的吸收性芯的制造方法中,使包含吸收性材料的芯形成材料的积纤量与周边部相比有意地减少而形成的凹部,并非所谓的压纹槽、即通过对克重均匀且表面无凹凸的扁平板状的吸收性芯实施压纹加工(按压处理)而形成的凹部。由此,通常的压纹槽通过压纹加工将芯形成材料压密化,因此与周边部相比为高密度,但槽45、46在其形成过程中没有被压密化,因此与其周边部(非槽形成部)相比,密度并无实质差异。此外,通常的压纹槽与其周边部相比,克重并无实质差异,但槽45、46与其周边部相比为低克重。

能够用于槽45、46的形成的公知的吸收性芯的制造方法例如具有如下步骤:将搭载于空气流而供给的芯形成材料抽吸堆积至形成在积纤装置(转筒等)的外表面的集聚用凹部的底部,在该步骤中,通过使用底部的开孔率局部不同的集聚用凹部,具体而言,使用将对应于槽45、46的形成预定部位的底部的开孔率调整为相对较低的集聚用凹部,能够形成具有形成有槽45、46的薄且低克重的部位和没有形成槽(凹部)的厚且高克重的部位的吸收性芯4。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吸收性芯4是像这样通过使芯形成材料的积纤量局部不同而形成的,芯形成材料的积纤量相对较少的部位是标准吸收部40,芯形成材料的积纤量相对较多的部位是包括最大宽度部42、前方侧凸部43和后方侧凸部44的突出部41。因此,突出部41与标准吸收部40相比,不仅厚度形成得较大,而且克重也形成得较大。

经期卫生巾1中的标准吸收部40也可以为具有多个各自独立的块区域的块构造,该块区域包括作为相对高克重部的由槽45、46包围的上述小区域,和包围该小区域的线状的作为相对低克重部即45、46的形成部位,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形成。通过使标准吸收部40为区块构造,吸收性芯4成为在纵向x和横向y两者均柔软的结构,基于该原因,吸收性芯4成为易于贴合穿着者的身体的形状的结构。进而,由于经血等排泄物能够被引导至厚度相对较薄的槽45、46的形成部位并在此处流动,因此吸收性芯4的纵向x和横向y的液体扩散性优异。

第一实施方式的单个包装体20是通过如下方法制造:在如图3所示的展开状态的层叠体10中,首先,在第一弯折线21将第一折叠区域12叠合至中央区域11上,接着,在第二弯折线22将第二折叠区域13叠合至该第一折叠区域12上,接着,通过粘接剂、热封合等公知的接合方法,将包装件9中的从沿着卫生巾1的纵向x的侧缘的延出部彼此接合而形成封合部23(参照图1(a)),并且将固定胶带30配置在上述规定位置。

此处,再一次论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单个包装体20的主要特征关系尤为密切的结构,吸收性芯4的突出部41从中央区域11跨1条弯折线21延出至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参照图2~图4),作为其延出部的后方侧凸部44在如图4所示的俯视时为等腰三角形形状,随着远离中央区域11(随着向纵向x的外侧去)而横向y的长度即宽度逐渐减小。此外,如图1所示,后方侧凸部44并未到达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与第二折叠区域13的交界91,在该后方侧凸部44与交界91之间存在标准吸收部40。

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单个包装体20的主要特征之一,能够列举如下方面:如图1所示,在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的俯视图中,固定胶带30与突出部41的向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的延出部即后方侧凸部44重叠。即,固定胶带30与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中的后方侧凸部44与标准吸收部40的交界即后方侧凸部44的纵向端440重叠。

当将如图1(a)和图2所示的未开封的单个包装体20开封时,通常进行如下操作:用手指捏住固定胶带30的自由端部32,将其从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的上表面剥离,进而直接拉拽固定胶带30,将用封合部23接合的包装件9彼此剥离。

然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单个包装体20中,在构成后方侧凸部44与标准吸收部40的交界的、后方侧凸部44的纵向端440的形成位置,产生有因两者的厚度差而引起的阶差(参照图2和图5)。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单个包装体20中,如上所述固定胶带30与后方侧凸部44的纵向端440重叠、即与上述阶差重叠,因此在欲按照惯例用手指捏住未开封状态的单个包装体20中的固定胶带30的自由端部32时,通过用该手指(例如食指)的指尖从上方按压固定胶带30时的压力,以固定胶带30的下方部为中心将单个包装体20在厚度方向压缩,此时,隔着上述阶差而相对的构件彼此、例如非肌肤侧片3与标准吸收部40紧贴。其结果是,在单个包装体20中,如图6所示,固定胶带30的固定端部31和其附近的下方部的厚度相比自由端部32和其附近的下方部的厚度减小,自由端部32变得易于从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的上表面翘起,因此能够容易地用手指捏住自由端部32,即使在厚的突出部41叠合而成的部分鼓起而为大体积时,也能够顺利且迅速地进行其后的开封操作。此外,能够容易地进行该操作,而不会受到固定胶带30的自由端部32的捏住容易性的较大影响。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吸收性芯4的突出部41从中央区域11通过1条弯折线22而延出至第二折叠区域13(参照图2~图4),如图1所示,作为其延出部的前方侧凸部43并未到达标准吸收部40的前方侧纵向端40e,在前方侧凸部43与固定胶带30(固定端部31)之间,产生因前方侧凸部43与标准吸收部40的厚度差引起的阶差。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因上述后方侧凸部44侧的阶差的存在以及该前方侧凸部43侧的阶差的存在,从上方按压固定胶带30时的单个包装体20的压缩度变得相对较大,因此,固定胶带30的自由端部32更易于从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的上表面翘起。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5所示,包括最大宽度部42、前方侧凸部43和后方侧凸部44的突出部41从周边部的标准吸收部40的非肌肤相对面40b的位置向非肌肤侧片3侧突出,由此在该标准吸收部40与非肌肤侧片3之间形成有空间部47,因此从上方按压固定胶带30时的单个包装体20的压缩度进一步变大,自由端部32的捏住容易性进一步提高。就更进一步可靠地发挥形成该空间部47而带来的作用效果的观点,而且就卫生巾1的服贴性和防漏性等观点而言,空间部47的高度即突出部41p的突出高度h(参照图5)优选为0.5mm以上,进而优选为1.0mm以上,而且,优选为15mm以下,进而优选为10mm以下。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b)所示,固定胶带30中的与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的相对面中,自由端部32侧为相对于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不具有粘接性的非粘接部33,其余的部位为粘接部34,在如图1(b)所示的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的俯视图中,该固定胶带30的粘接部34与突出部41的向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的延出部、即后方侧凸部44中的横向y的长度即宽度最短的部位(最小宽度部)重叠。在图1(b)所示的方式中,上述最小宽度部是后方侧凸部44的纵向端440的前端部即顶部441和其附近。一般而言,粘接部34所存在的部位是在要用手指捏住固定胶带30的自由端部32时易被食指等手指按压的部位,此种在厚度方向上易被压缩的部位即粘接部34和后方侧凸部44的上述最小宽度部即产生因后方侧凸部44与标准吸收部40的厚度差而引起的阶差的部位重叠,由此,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固定胶带30的自由端部32的捏住容易性。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a)所示,固定胶带30配置在单个包装体20的横向y的中央,由此用手指捏住并拉拽固定胶带30的自由端部32时的拉伸方向的自由度较高,不仅能够在纵向x平行地拉拽,也能够在与纵向x交叉的方向上拉拽,从而单个包装体20的开封操作性提高。

此外,随之,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后方侧凸部44与标准吸收部40的交界即后方侧凸部44的纵向端440中的、在俯视时与固定胶带30重叠的部位,形成为具有向固定胶带30的固定端部31侧突出的顶部441的v字状,因此,作为用手指捏住并拉拽固定胶带30的自由端部32时的拉伸方向,除了与纵向x平行以外,也能够选择与隔着顶部441存在于左右的一对纵向端440、440各者正交的方向。相对于此,例如在具有典型的俯视四边形形状的中高部(突出部)的现有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中,由于与固定胶带重叠的该中高部的纵向端为在横向延伸的直线状,因此作为用手指捏住并拉拽固定胶带的自由端部时的拉伸方向,仅有纵向的一种选择。如此,第一实施方式的单个包装体20,与固定胶带30配置在单个包装体20的横向y的中央的情况相配合地能够对应各种开封方法。

就更可靠地发挥上述作用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在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第一弯折线21侧的横向y的中央部(更具体而言,为后方侧凸部44的配置部位)的刚性最高,第一弯折线21侧的横向y的两端部(更具体而言,为第一弯折线21侧的后方侧凸部44的非配置部位)的刚性最低,两部位以外的其它部位具有两部位的中间的刚性。此处所谓的“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中的第一弯折线21侧的部位”是指未开封状态的单个包装体20中的从第一弯折线21起向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与第二折叠区域的交界91侧5mm以内的区域。关于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的各部分的刚性,此种大小关系成立,由此单个包装体20整体变得易于在其刚性不同的部位间的交界处弯折,例如当在单个包装体20的开封时欲用手指捏住固定胶带30的自由端部32时,通过进行单个包装体20整体弯曲的开封操作,能够更进一步提高自由端部32的捏住容易性。一般而言,单个包装体20各部分的刚性与克重成比例,因此为了对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赋予如上所述的刚性差异,只要使刚性相对较高的部位为高克重,使刚性相对较低的部位为低克重,使它们的中间的刚性的部位为它们的中间的克重即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突出部41具有遍及吸收性芯4的横向y的全长而延伸的最大宽度部42,利用第一弯折线21将后方侧凸部44弯折,因此第一弯折线21侧的横向y的中央部附近成为重叠了突出部41的配置,在第一弯折线21侧的横向y的两端部,重叠标准吸收部40,因此对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赋予如上所述的刚性差异。

就更进一步可靠地发挥上述作用效果的观点而言,包含最大宽度部42、前方侧凸部43和后方侧凸部44的突出部41的各部分的尺寸等优选如下设定。

突出部41的克重优选为100g/m2以上,进而优选为200g/m2以上,而且,优选为1500g/m2以下,进而优选为1200g/m2以下。

最大宽度部42的纵向x的长度(侧缘420的长度)相对于吸收性芯4的纵向x的全长,优选为20%以上,进而优选为25%以上,而且,优选为90%以下,进而优选为75%以下。

最大宽度部42的纵向x的长度(侧缘420的长度)优选为20mm以上,进而优选为25mm以上,而且,优选为360mm以下,进而优选为300mm以下。

前方侧凸部43和后方侧凸部44的纵向x的长度l1(参照图4)分别相对于吸收性芯4的纵向x的全长,优选为5%以上,进而优选为10%以上,而且,优选为50%以下,进而优选为30%以下。

上述长度l1优选为5mm以上,进而优选为10mm以上,而且,优选为200mm以下,进而优选为120mm以下。

在图7~图9中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的另一实施方式。针对下述另一实施方式,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单个包装体20不同的结构部分为主进行说明,对相同的结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未特别说明的结构部分适当应用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单个包装体20的说明。

在单个包装体20中,突出部41从标准吸收部40的表面位置(非肌肤相对面40b)向非肌肤侧片3侧突出(参照图5),但在图7所示的单个包装体20a中,突出部41与此相反,从标准吸收部40的表面位置(肌肤相对面40a)向肌肤侧片2侧突出。即,在单个包装体20a中,突出部41具有从标准吸收部40的肌肤相对面40a向肌肤侧片2侧突出的突出部41p。因此,在单个包装体20a中,在吸收性芯4的标准吸收部40的肌肤相对面40a与肌肤侧片2之间,形成和标准吸收部40的非肌肤相对面40b与非肌肤侧片3之间的空间部47(参照图5)同样的空间部。因此,单个包装体20a的自由端部32的捏住容易性优异。

上述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单个包装体20、20a具有与单个包装体20、20a分开的固定胶带30作为未使用状态的单个包装体的封合部兼开封用捏取部,但图8所示的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单个包装体20b并不具有此种固定胶带,取而代之,作为单个包装体20b的结构部件的包装件9(与经期卫生巾1一起被折叠的包装件9的长度方向一端部)作为未使用状态的单个包装体的封合部兼开封用捏取部而发挥功能。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单个包装体20b中,如图8所示,在第一折叠区域覆盖部121的上表面、或在单个包装体20b的未使用状态下覆盖第一折叠区域覆盖部121的上表面的第二折叠区域13的下表面,配置有固定用粘接剂35,第二折叠区域13能够经由固定用粘接剂35相对于第一折叠区域覆盖部121可剥离地固定。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固定用粘接剂35在俯视时为1条连续直线状,在第一折叠区域覆盖部121与第二折叠区域13的重叠部中的、从包装件9的第二折叠区域13侧的纵向x端91起在纵向x上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遍及该重叠部的横向y的大致全长地延伸。固定用粘接剂35的宽度(纵向x的长度)优选为0.5~5mm。包装件9中的由该包装件9的纵向x端91与固定用粘接剂35夹着的纵向端部区域92相对在位在其正下方的第一折叠区域覆盖部121为非粘接,可作为将单个包装体20b开封时利用手指捏住的开封用捏取部而发挥功能。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单个包装体20b中,如图8所示,突出部41的向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的延出部即后方侧凸部44,随着远离第一弯折线21而宽度逐渐减小,且到达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与第二折叠区域13的交界即包装件9的纵向x端91。更具体而言,后方侧凸部44在纵向x上跨包装件9的纵向x端91,其顶部441与包装件9的纵向端部区域92重叠。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单个包装体20b中,在其俯视时,如图8所示,固定用粘接剂35不与突出部41的向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的延出部即后方侧凸部44重叠,在后方侧凸部44与固定用粘接剂35之间存在标准吸收部40。

在如上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单个包装体20b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单个包装体20、20a同样地,在构成后方侧凸部44与标准吸收部40的交界的后方侧凸部44的纵向端440的形成位置,产生有因两者的厚度差而引起的阶差。而且,在单个包装体20b中,如上所述,包装件9的纵向端部区域92与后方侧凸部44的纵向端440重叠,即与上述阶差重叠,因此在欲按照惯例用手指捏住未开封状态的单个包装体20b中的该纵向端部区域92时,通过用该手指(例如食指)的指尖从上方按压该纵向端部区域92时的压力,以该纵向端部区域92的下方部为中心将单个包装体20b在厚度方向压缩,此时,隔着上述阶差而相对的部件彼此、例如非肌肤侧片3与标准吸收部40紧贴。其结果,在单个包装体20b中,如图9所示,固定用粘接剂35和其附近的下方部的厚度相比于包装件9的纵向端部区域92和其附近的下方部的厚度减小,该纵向端部区域92变得易于从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的上表面翘起,因此,能够容易地用手指捏住该纵向端部区域92,从而能够顺利且迅速地进行其后的开封操作。

固定用粘接剂35的俯视形状并不限定于图8所示的与横向y平行的连续直线状,只要为在横向y延伸的形状即可,例如也可以为曲线、波浪线、锯齿线等,此外,也可为粘接剂附着部与粘接剂非附着部在横向y交替排列且整体上在横向y延伸的不连续线。在固定用粘接剂35不连续地附着时,只要对于将该多个粘接剂附着部连结的假想线,满足与上述突出部41的向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的延出部(后方侧凸部44)等的位置关系即可。此外,也可才存在多个在横向y延伸的固定用粘接剂35,此时,只要对于最靠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与第二折叠区域13的交界(包装件9的纵向x端91)的固定用粘接剂35,满足与上述突出部41的向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122的延出部(后方侧凸部44)等的位置关系即可。作为固定用粘接剂35,能够使用与上述单个包装体20的固定胶带30的上述粘接部的形成材料(粘接剂)相同的材料。

以上,针对本发明,基于其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能够适当进行变更。

例如,也可以在突出部41(前方侧凸部43、后方侧凸部44)中的与弯折线21、22重叠的部位形成槽(未图示),该突出部41的槽可以在突出部41的肌肤相对面(与肌肤侧片2的相对面)具有开口,也可以在突出部41的非肌肤相对面(与非肌肤侧片3的相对面)具有开口。如此,当在突出部41沿着弯折线21、22形成有槽时,易于沿着该槽将突出部41弯折,因此当将单个包装体20开封时,通过进行单个包装体20沿着该槽弯曲的开封操作,能够更进一步提高自由端部32的捏住容易性。此外,就提高吸收性或防漏性等的观点而言,也可以在肌肤侧片2与吸收性芯4(覆盖吸收性芯4的肌肤相对面的上述包芯片)之间配置有包括各种无纺布的液体透过性片。

仅上述一个实施方式具有的部分全部能够适当相互利用。例如,在如单个包装体20b那样与吸收性物品一起被折叠的包装件的一部分作为单个包装体的封合部兼开封用捏取部发挥功能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中,也可以与单个包装体20中的固定胶带30同样地,在该单个包装体的上表面配置固定胶带。

关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以下的内容。

<1>

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其具有以下结构:具有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从穿着者的腹侧经由裆部延伸至背侧的纵向和与其正交的横向、且具有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的吸收性物品和经由粘接剂可剥离地粘接于该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相对面的包装件的层叠体,以该吸收性物品的肌肤相对面为内侧,在横向横穿该层叠体的2条弯折线处在该吸收性物品的纵向折叠而形成,

所述层叠体具有由2条所述弯折线夹着的中央区域和隔着该中央区域位于纵向两侧的第一折叠区域和第二折叠区域,在该中央区域上以该第一折叠区域、该第二折叠区域的顺序重叠,该第一折叠区域具有其上表面没有被该第二折叠区域覆盖而露出的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所述单个包装体的上表面包括该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的上表面和与其邻接的该第二折叠区域的上表面,

在所述单个包装体的上表面,以跨所述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与所述第二折叠区域的交界的方式配置固定胶带,该固定胶带形成为,以该第二折叠区域侧的端部为固定端部,在该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侧具有自由端部,经由设置在与该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的相对面的粘接部,能够以可剥离的方式固定于该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

所述吸收性芯具有标准吸收部和与该标准吸收部相比厚度较大的突出部,该突出部从所述中央区域跨1条所述弯折线地延伸至所述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该突出部的延出部随着远离该中央区域而横向长度逐渐减小,且没有到达该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与所述第二折叠区域的交界,在该突出部的延出部与该交界之间存在该标准吸收部,

在俯视所述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时,所述固定胶带与所述突出部的延出部重叠。

<2>

如<1>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其中,

所述固定胶带中的与所述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的相对面中,所述自由端部侧为相对于该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不具有粘接性的非粘接部,其余的部位为所述粘接部,

在俯视所述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时,所述固定胶带的所述粘接部与所述突出部的纵向一端部中的横向长度最短的部位重叠。

<3>

如<1>或<2>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其中,

所述固定胶带配置在所述单个包装体的横向中央。

<4>

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其具有以下结构:具有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从穿着者的腹侧经由裆部延伸至背侧的纵向和与其正交的横向、且具有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的吸收性物品和经由粘接剂可剥离地粘接于该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相对面的包装件的层叠体,以该吸收性物品的肌肤相对面为内侧,在横向横穿该层叠体的2条弯折线处在该吸收性物品的纵向折叠而形成,

所述层叠体具有由2条所述弯折线夹着的中央区域和隔着该中央区域位于纵向两侧的第一折叠区域和第二折叠区域,在该中央区域上以该第一折叠区域、该第二折叠区域的顺序重叠,该第一折叠区域具有其上表面没有被该第二折叠区域覆盖而露出的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和其上表面被该第二折叠区域覆盖的第一折叠区域覆盖部,所述单个包装体的上表面包括该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的上表面和与其邻接的该第二折叠区域的上表面,

在所述第一折叠区域覆盖部的上表面或覆盖它的所述第二折叠区域的下表面配置固定用粘接剂,该第二折叠区域形成为,经由该固定用粘接剂能够以可剥离的方式固定于该第一折叠区域覆盖部,

所述吸收性芯具有标准吸收部和与该标准吸收部相比厚度较大的突出部,该突出部从所述中央区域跨1条所述弯折线而延伸至所述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该突出部的延出部随着远离该中央区域而横向长度逐渐减小,且到达该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与所述第二折叠区域的交界,

在俯视所述单个包装体时,所述固定用粘接剂不与所述突出部的延出部重叠,在该突出部的延出部与该固定用粘接剂之间存在所述标准吸收部。

<5>

如<4>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其中,

在所述单个包装体的上表面,以跨所述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与所述第二折叠区域的交界的方式配置固定胶带,该固定胶带形成为,以该第二折叠区域侧的端部为固定端部,在该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侧具有自由端部,经由设置在与该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的相对面的粘接部,能够以可剥离的方式固定于该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

<6>

如<1>至<5>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其中,

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配置在所述吸收性芯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非肌肤侧片,所述突出部从所述标准吸收部的非肌肤相对面位置向该非肌肤侧片侧突出。

<7>

如<1>至<6>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其中,

在所述第一折叠区域露出部所述弯折线侧的横向中央部的刚性最高,该弯折线侧的横向两端部的刚性最低,两部位以外的其它部位具有两部位的中间的刚性。

<8>

如<1>至<7>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其中,

在所述突出部中的与所述弯折线重叠的部位形成有槽。

<9>

如<1>至<8>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其中,

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配置在所述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侧的肌肤侧片,所述突出部从所述标准吸收部的肌肤相对面位置向该肌肤侧片侧突出。

<10>

如<1>至<9>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其中,

所述吸收性物品为经期卫生巾。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其在将单个包装体开封时能够用手指容易地捏住其封合部(固定胶带或与吸收性物品一起被折叠的包装件的端部),从而能够顺利且迅速地进行开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