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贯抗癌治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8621发布日期:2018-11-24 10:17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抗肿瘤治疗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溶瘤病毒抗肿瘤治疗。

背景技术

pvs-ripo是一种溶瘤性脊髓灰质炎病毒(pv)重组体。它由含有人鼻病毒2型(hrv2)的外源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的减毒活1型(sabin)pv疫苗组成。ires是位于pv基因组的5'非翻译区中的顺式作用遗传元件,其介导病毒的m7g帽非依赖性翻译。所述病毒已在人类中显示出令人兴奋的功效迹象。尽管如此,本领域持续需要鉴别和开发更有效且对更多人、特别是对于患有脑肿瘤的患者有效的抗癌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治疗患者肿瘤的方法。向患者施用嵌合脊髓灰质炎病毒构建体。所述构建体包含具有人鼻病毒2(hrv2)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的sabini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株,所述ires位于所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三叶草结构和所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开放阅读框之间的所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5'非翻译区中。当施用脊髓灰质炎病毒后肿瘤生长进展时,或无论进展如何都按照时间表对患者施用化疗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以至少3个月的间隔先用第一药剂后用第二药剂治疗肿瘤的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含嵌合脊髓灰质炎病毒构建体作为第一药剂,其包含具有人鼻病毒2(hrv2)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的sabini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株,所述ires位于所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三叶草结构和所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开放阅读框之间的所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5'非翻译区中。所述试剂盒包含化疗剂作为第二药剂。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用化疗剂治疗之前治疗肿瘤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嵌合脊髓灰质炎病毒构建体,其包含具有人鼻病毒2(hrv2)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的sabini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株,所述ires位于所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三叶草结构和所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开放阅读框之间的所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5'非翻译区中。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另外提供了一种在用嵌合脊髓灰质炎病毒构建体治疗后用于治疗肿瘤的组合物,所述嵌合脊髓灰质炎病毒构建体包含具有人鼻病毒2(hrv2)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的sabini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株,所述ires位于所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三叶草结构和所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开放阅读框之间的所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5'非翻译区中。所述组合物包含化疗剂。

通过阅读本说明书,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和其他方面为本领域提供了治疗癌症的新治疗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患者#8在以下时间的脑部扫描:预输注pvsripo、出血引流后、输注pvsripo后7个月时、首次观察到进展时、9个月时、洛莫司汀(ccnu)1个周期后、24个月时和28个月时。

图2-患者#17显示每日将temodar加入到阿瓦斯汀(avastin)后的反应。在基线、3个月、5个月、10个月、12个月和14个月时进行脑部扫描。在10个月时每日将temodar(替莫唑胺(temozolomide))加入阿瓦斯汀方案中。

图3-患者#27显示每日将temodar加入阿瓦斯汀后的反应。在基线、2个月、4个月、5个月和7个月时的脑部扫描。在2个月时加入阿瓦斯汀,并在5个月时加入temodar。

图4-患者21。ccnu(洛莫司汀)加入阿瓦斯汀后的反应。在基线、1个月、3个月和5个月时显示的脑部扫描。阿瓦斯汀于1个月时开始服用。在3个月时加入ccnu。

图5-患者#23。ccnu加入阿瓦斯汀后的反应。在基线、3个月、5个月、7个月和8个月时显示的脑部扫描。阿瓦斯汀于3个月时开始服用。ccnu在7个月时加入。

图6-患者#28。每天将temodar加入到阿瓦斯汀后的反应。在基线、1个月、3个月和5个月时显示的脑部扫描。阿瓦斯汀于1个月时开始服用。在3个月时每日加入temodar。

图7a-7c—cd155转基因小鼠中的同源小鼠前列腺癌模型tramp-c2(用人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cd155转导)如图7a所示在第0天用pvsripo治疗和在第7-13天用替莫唑胺(tmz)治疗。此模型通常用作癌症免疫疗法的阴性对照。确认tramp没有可被免疫系统识别的单一抗原表位。因此,免疫疗法在此模型中没有任何实际效果。我们认为这就是pvsripo对tramp的影响微乎其微的原因。我们故意选择这种高抗性模型来测试tmz与pvsripo的协同作用。图7b显示了kaplan-meier图中的存活百分比结果。图7c显示了平均肿瘤大小随时间的结果。

图8-在图8中显示了群组中个别小鼠的图7c的实验结果。在第25天肿瘤低于1500mm3的个别小鼠的数量的结果列于下表。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开发了一种方法,其中通过随后施用化疗剂来增加和/或延长pvsripo嵌合脊髓灰质炎病毒构建体的功效。效果是协同的。虽然申请人不希望受任何特定作用机制的约束,但增加/延长的功效可能是由于化疗剂消耗淋巴细胞的能力。淋巴细胞消耗可以消除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竞争,增强增加t细胞活性的细胞因子的可用性,消耗调节性t细胞,增强免疫致敏和呈递,增强抗原表达和/或增强免疫根除的靶标。

优选地在观察到pvsripo嵌合脊髓灰质炎病毒构建体的初始效应之后施用化学疗法。可以在给药pvsripo后至少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7个月、10个月、12个月、18个月或24个月施用。例如,化学疗法可以连续或周期性施用,治疗中有间隔以允许淋巴细胞恢复。

合适的化疗药物是消耗淋巴细胞的药物。这些包括经典烷化剂,例如氮芥类(nitrogenmustards),包括环磷酰胺、双氯乙基甲胺(mechlorethamine)或氮芥(mustine)(hn2)(商品名mustargen)、乌拉莫司汀(uramustine)或尿嘧啶氮芥(uracilmustard)、美法仑(melphalan)、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异环磷酰胺和苯达莫司汀(bendamustine)。这些还包括亚硝基脲,如卡莫司汀(carmustine)、洛莫司汀(lomustine)和链脲菌素(streptozocin)。这些还包括烷基磺酸盐,如白消安(busulfan)。基于铂的化疗药物(称为铂类似物)以类似的方式起作用并且可以类似地使用。这些药剂不具有烷基,但仍会损害dna。它们与dna永久配位以干扰dna修复,因此它们有时被描述为“烷化剂类”。这些药剂包括顺铂(cisplatin)、卡铂(carboplatin)、奈达铂(nedaplatin)、奥沙利铂(oxaliplatin)、沙铂(satraplatin)和四硝酸三铂(triplatintetranitrate)。另外,可以使用非经典烷化剂,包括但不限于丙卡巴肼(procarbazine)、六甲蜜胺(altretamine)、三氮烯如达卡巴嗪(dacarbazine)、米托唑胺(mitozolomide)和替莫唑胺。

可以使用任何将病毒制剂直接施用于肿瘤的技术。直接施用不依赖于直达肿瘤的血管系统。制剂可以涂在肿瘤表面上,注射到肿瘤中,在手术期间滴注在肿瘤部位中或肿瘤部位处,通过导管等输注入肿瘤等。可以使用的一种特殊技术是对流增强给药。

可以使用节拍式化疗,其指的是在显著低于最大耐受剂量但没有延长的无药物中断的剂量下频繁施用化疗剂。例如,使用替莫唑胺的标准非节拍方案由每天150至200mg/m2,连续5天,每4周重复一次组成。例如,节拍方案可以是每天50mg/m2/天的剂量,持续2或3个月。可以使用与其他化疗剂类似的低剂量方案。低剂量方案也可以与标准计时一起使用。也可以使用标准剂量和定时疗法。

可以治疗任何人类肿瘤,包括儿科和成人肿瘤两者。肿瘤可以处于任何器官中,例如脑、前列腺、乳腺、肺、结肠和直肠。可以治疗各种类型的肿瘤,包括例如胶质母细胞瘤、成神经管细胞瘤、癌、腺癌等。肿瘤的其他实例包括肾上腺皮质癌、肛门癌、阑尾癌、i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ii级星形细胞瘤、iii级星形细胞瘤、iv级星形细胞瘤、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典型畸形/横纹肌样瘤、基底细胞癌、膀胱癌、乳腺肉瘤、支气管癌、支气管肺泡癌、宫颈癌、颅咽管瘤、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子宫癌、室管膜母细胞瘤、室管膜瘤、食道癌、成感觉神经细胞瘤、尤文氏肉瘤、颅外生殖细胞瘤、性腺外生殖细胞瘤、肝外胆管癌、纤维组织细胞瘤、胆囊癌、胃癌、胃肠道类癌、胃肠道间质瘤、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胶质瘤、头颈癌、肝细胞癌、肝门胆管癌、下咽癌、眼内黑色素瘤、胰岛细胞瘤、卡波西肉瘤、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大细胞未分化肺癌、喉癌、唇癌、肺腺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髓质上皮瘤、黑色素瘤、梅克尔细胞癌、间皮瘤、内分泌肿瘤、鼻腔癌、鼻咽癌、神经母细胞瘤、口腔癌、口咽癌、骨肉瘤、卵巢透明细胞癌、卵巢上皮癌、卵巢生殖细胞瘤、胰腺癌、乳头状瘤病、鼻窦癌、甲状旁腺癌、阴茎癌、咽癌、松果体实质瘤、松质母细胞瘤、垂体瘤、胸膜肺母细胞瘤、肾细胞癌、存在15号染色体变化的呼吸道癌、视网膜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唾液腺癌、小细胞肺癌、小肠癌、软组织肉瘤、鳞状细胞癌、鳞状非小细胞肺癌、鳞状颈癌、脑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脑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睾丸癌、咽喉癌、胸腺癌、胸腺瘤、甲状腺癌、肾盂癌、尿道癌、子宫肉瘤、阴道癌、外阴癌和威尔姆氏肿瘤。

任选地,可以基于necl5表达对患者进行分层。例如,这可以使用探针、引物或抗体在rna或蛋白质水平上进行测定。necl5表达可以指导是否用本发明的嵌合脊髓灰质炎病毒进行治疗的决定。necl5表达也可用于指导治疗的侵袭性,包括治疗的剂量、频率和持续时间。

除了给药嵌合脊髓灰质炎病毒构建体之外,治疗方案还可包括手术切除肿瘤、手术减少肿瘤、化疗生物疗法和放射疗法。这些方式是许多疾病状态下的标准护理,并且患者无需放弃标准护理。嵌合脊髓灰质炎病毒可以在标准护理之前、期间或之后施用。嵌合脊髓灰质炎病毒可以在标准护理失败后施用。

试剂盒可以在单个分开或未分开的容器中包含嵌合脊髓灰质炎病毒构建体pvsripo以及化疗剂中的一种或两种。如果两者都在试剂盒中提供,则两者可以在分开的容器中,或在单个容器中采取混合物形式。可以包括关于给药的说明书。任选地,用于测试患者中necl5表达的抗体是试剂盒的组分。

虽然申请人不希望受任何特定作用机制的约束,但据信多种机制可能有助于pvsripo的功效。这些机制包括癌细胞的裂解、免疫细胞的募集和针对癌细胞的特异性。此外,病毒是神经减毒的。化疗剂的增强/延长机制也可能是多因素的。

以上公开内容总体上描述了本发明。本文中公开的所有参考文献明确地通过引用并入。通过参考以下具体实例可以获得更完整的理解,这些实例仅出于说明的目的提供,并不意图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例

截至2016年2月23日,在使用5×107tcid50的pvsripo治疗的20名患者中,5名患者在pvsripo输注后进行了关于疾病进展以及临床衰退的成像,尽管他们使用贝伐单抗来帮助控制脑部炎症。3名患者继续接受贝伐单抗治疗,并以50mg/m2/天的节律每日替莫唑胺开始治疗,其目标是治疗肿瘤并帮助控制脑部炎症。两名患者在第一次核磁共振成像(mri)追踪时的成像有显著改善,并且其功能状态有临床上的显著改善。第三名患者在成像方面有轻微改善,但未能有临床上的改善,因此,该名患者选择进行舒适护理并且现已死亡。对于五名患者中的两名,将洛莫司汀加入贝伐单抗中。在治疗的前六周(洛莫司汀的一个周期)后,两名患者均显示出显著的成像和临床改善,这对于洛莫司汀是不寻常的。然而,一名患者在几个月后决定停用洛莫司汀,现已去世。五名患者中有三名仍然活着,两名服用节律性每日剂量的替莫唑胺和贝伐单抗,一名服用洛莫司汀和贝伐单抗,继续接受治疗并且表现良好。

用1.0×1010tcid50的pvsripo治疗的一名患者由于导管移除时的脑内出血而经历剂量限制性毒性。出血被引流,并且大量的pvsripo也可能被引流。在pvsripo输注后7个月时,患者在成像时表现出疾病进展,通过活组织检查确认为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whoiv级)。患者然后开始用洛莫司汀,并且在洛莫司汀的一个周期后显示出显著的临床和成像反应。患者在10个月前完成了9个周期的洛莫司汀,并且在输注pvsripo后32个月多仍然没有疾病(肿瘤完全消失)。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需要引流出血,据信患者接受到低于计划剂量的pvsripo(1.0×1010tcid50),并且考虑到重复脑出血,患者从未接受贝伐单抗和洛莫司汀。

参考文献

所引用的每篇参考文献的公开内容明确地并入本文。

1.castriconir,adaga,adondero,gzona,plpoliani,等.2009.《nk细胞识别并杀死具有干细胞样特性的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nkcellsrecognizeandkillhumanglioblastomacellswithstemcell-likeproperties)》.《免疫学杂志(jimmunol)》182:3530-39。

2.debreynes,yyu,aunbehaun,tvpestova,cuhellen.2009.《起始因子eif4g与1型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的直接功能性相互作用(directfunctionalinteractionofinitiationfactoreif4gwithtype1internalribosomalentrysite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natlacadsciusa)》106:9197-202。

3.dobrikovaey,tbroadt,jpoiley-nelson,xyang,gsoman,等.2008.《重组溶瘤脊髓灰质炎病毒在体内消除神经胶质瘤,同时没有针对致病表型的遗传适应(recombinantoncolyticpolioviruseliminatesgliomainvivowithoutgeneticadaptationtoapathogenicphenotype)》.《分子治疗(molther)》16:1865-72。

4.dobrikovaey,cgoetz,rwwalters,sklawson,jopeggins,等.2012.《在食蟹猴的丘脑内接种后的脊髓灰质炎:鼻病毒嵌合体的神经毒力衰减、生物分布和脱落(attenuationofneurovirulence,biodistribution,andsheddingofapoliovirus:rhinoviruschimeraafterintrathalamicinoculationinmacacafascicularis)》.《病毒学杂志(jvirol)》86:2750-9。

5.ericksonbm,nlthompson,dchixson.2006.《在大鼠肝再生和急性肝损伤期间,严格调控粘附分子necl-5/cd155的诱导(tightlyregulatedinductionoftheadhesionmoleculenecl-5/cd155duringratliverregenerationandacuteliverinjury)》.《肝脏病学(hepatology)》43:325-34。

6.goetzc,edobrikova,mshveygert,mdobrikov,mgromeier.2011.《抗恶性胶质瘤的溶瘤脊髓灰质炎病毒(oncolyticpoliovirusagainstmalignantglioma)》.《未来病毒(futurevirol)》6:1045-58。

7.goetz,c,rgeverson,lzhang,mgromeier.2010.《mapk信号整合激酶控制溶瘤性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不依赖性帽翻译和细胞类型特异性细胞毒性(mapksignal-integratingkinasecontrolscap-independenttranslationandcelltype-specificcytotoxicityofanoncolyticpoliovirus)》.《分子治疗(molther)》18:1937-46。

8.gromeierm,lalexander,ewimmer.1996.《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取代消除了属间脊髓灰质炎病毒重组体中的神经毒力(internalribosomalentrysitesubstitutioneliminatesneurovirulenceinintergenericpoliovirusrecombinant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natlacadsciusa)》93:2370-5。

9.gromeierm,bbossert,marita,anomoto,ewimmer.1999.《脊髓灰质炎病毒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内的双茎环控制神经毒力(dualstemloopswithinthepoliovirusinternalribosomalentrysitecontrolneurovirulence)》.《病毒学杂志(jvirol)》73:958-64。

10.gromeierm,slachmann,mrrosenfeld,phgutin,ewimmer.2000.《用于治疗恶性胶质瘤的间质性脊髓灰质炎病毒重组体(intergenericpoliovirusrecombinantsforthetreatmentofmalignantglioma)》.《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natlacadsciusa)》97:6803-8。

11.gromeierm,dsolecki,ddpatel,ewimmer.2000.《人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cd155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对脊髓灰质炎发病机制的影响(expressionofthehumanpoliovirusreceptor/cd155geneduringdevelopmentofthecentralnervoussystem:implicationsforthepathogenesisofpoliomyelitis)》.《病毒学(virology)》273:248-57。

12.iwasakia,rwelker,smueller,mlinehan,anomoto,等.2002.《人类淋巴集结、灵长类动物和cd155转基因小鼠中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表达的免疫荧光分析: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的影响(immunofluorescenceanalysisofpoliovirusreceptorexpressioninpeyer'spatchesofhumans,primates,andcd155transgenicmice:implicationsforpoliovirusinfection)》.《感染性疾病杂志(jinfectdis)》186:585-92。

13.jjoshis,skaur,ajredig,kgoldsborough,kdavid,等.2009.《i型ifn依赖性mnk1活化及其在生长抑制反应中的作用(typeiifn-dependentactivationofmnk1anditsroleinthegenerationofgrowthinhibitoryresponse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natlacadsciusa)》106:12097-102。

14.massond,ajarry,bbaury,pblanchardie,claboisse,等.2001.《cd155基因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过度表达(overexpressionofthecd155geneinhumancolorectalcarcinoma)》.《肠(gut)》49:236-40。

15.merrillmk,gbernhardt,jhsampson,cjwikstrand,ddbigner,等.2004.《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cd155靶向胶质瘤溶瘤(poliovirusreceptorcd155-targetedoncolysisofglioma)》.《神经肿瘤学(neuro-oncol)》6:208-17。

16.merrillmk,eydobrikova,mgromeier.2006.《通过双链rna结合蛋白76对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活性的细胞类型特异性抑制(cell-type-specificrepressionofinternalribosomeentrysiteactivitybydouble-strandedrna-bindingprotein76)》.《病毒学杂志(jvirol)》80:3147-56。

17.merrillmk,mgromeier.2006.《双链rna结合蛋白76:nf45异二聚体抑制鼻病毒2型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的翻译起始(thedouble-strandedrnabindingprotein76:nf45heterodimerinhibitstranslationinitiationattherhinovirustype2internalribosomeentrysite)》.《病毒学杂志(jvirol)》80:6936-42。

18.nakair,ymaniwa,ytanaka,wnishio,myoshimura,等.2010.《necl-5的过度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overexpressionofnecl-5correlateswithunfavorableprognosisinpatientswithlungadenocarcinoma)》.《癌症科学(cancersci)》101:1326-30。

19.nepliouevav,eydobrikova,nmukherjee,jdkeene,mgromeier.2010.《drbp76的组织类型特异性表达和其靶mrna的全基因组阐明(tissuetype-specificexpressionofthedrbp76andgenome-wideelucidationofitstargetmrnas)》.《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one)》5:e11710。

20.ochiaih,sacampbell,gearcher,tachewning,edragunsky,等.2006.《溶瘤重组脊髓灰质炎病毒鞘内给药靶向治疗胶质母细胞瘤多形性肿瘤性脑膜炎(targetedtherapyforglioblastomamultiformeneoplasticmeningitiswithintrathecaldeliveryofanoncolyticrecombinantpoliovirus)》.《临床癌症研究(clincanres)》12:1349-54。

21.ochiaih,samoore,gearcher,tokamura,tachewning,等.2004.《溶瘤重组脊髓灰质炎病毒脑内给药治疗脑内瘤变和肿瘤性脑膜炎(treatmentofintracerebralneoplasiaandneoplasticmeningitiswithregionaldeliveryofoncolyticrecombinantpoliovirus)》.《临床癌症研究(clincanres)》10:4831-8。

22.takaiy,jmiyoshi,wikeda,hogita.2008.《结合素和结合素样分子:在细胞运动和增殖的接触抑制中的作用(nectinsandnectin-likemolecules:rolesincontactinhibitionofcellmovementandproliferation)》.《自然分子细胞生物学综述(natrevmolcellbiol)》9:603-15。

23.toyodah,jyin,smueller,ewimmer,jcello.2007.《新型减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在一种新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敏感动物模型中对神经母细胞瘤的溶瘤治疗和治疗(oncolytictreatmentandcureofneuroblastomabyanovelattenuatedpoliovirusinanovelpoliovirus-susceptibleanimalmodel)》.《癌症综述(cancerres)》67:2857-64。

24.wahidr,mjcannon,mchow.2005.《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被脊髓灰质炎病毒有效感染(dendriticcellsandmacrophagesareproductivelyinfectedbypoliovirus)》.《病毒学杂志(jvirol)》79:401-9。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