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物插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88284发布日期:2019-03-02 00:4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植入物插入件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是在用于压缩骨钉的插入件的背景下进行。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所公开的技术在该背景之外可广泛应用于可在自由状态和弹性变形状态之间移动的植入物。



背景技术:

各种设计的钉用于外科手术中的固定。在这种手术中,通过在两个人体部位例如骨骼中在界面两侧钻出平行孔并将钉的腿插入孔中而将两个人体部位在界面两侧接合在一起。当钉的腿被插入孔中时,它们基本上彼此平行,但是钉被构造成使得在钉被植入之后,腿的端部朝向彼此有力地会聚,因此基本上固定界面。身体部位的持续压缩具有额外的益处,例如在界面处继续压缩骨骼可促进骨再生。已知的外科用钉由形状记忆金属(例如镍钛合金)或弹性聚合材料例如聚醚醚酮(peek)构成。将钉插入骨中的已知程序复杂且昂贵。



技术实现要素:

本技术的各种系统和方法是响应于现有技术,特别是响应于现有技术中尚未通过当前可用的具有植入物和插入件的系统完全解决的问题和需求而开发的。

在本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系统包括:植入物,其包括主体、左保持件和右保持件,其中所述主体在左端和右端之间延伸以建立所述主体的纵向方向,其中所述左保持件从所述主体的左端突出,其中所述右保持件从所述主体的右端突出;以及插入件,其可释放地连接到所述植入物,所述插入件包括左连接、右连接和在所述左连接与所述右连接之间的中间连接;其中当所述插入件连接到所述植入物时,所述左连接接合所述左保持件,所述右连接接合所述右保持件,并且所述中间连接邻近所述主体;其中当所述插入件连接到所述植入物时,所述系统可在自由状态和致动状态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自由状态中,所述主体不被所述插入件变形,其中在所述致动状态中,所述主体通过来自所述中间连接的压力弹性变形,所述压力作用于抵抗来自所述左连接和所述右连接的阻力。

本技术的该方面的各种实施例可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任何一个或全部。所述左保持件和所述右保持件沿着所述主体的纵向方向延伸。所述主体在前侧和相对的后侧之间延伸以建立所述主体的前后方向,其中所述左保持件和所述右保持件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延伸。所述主体在主体下表面和相对的主体上表面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左保持件在左下表面和相对的左上表面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右保持件在右下表面和相对的右上表面之间延伸,其中所述主体上表面、所述左下表面和所述右下表面位于所述主体下表面的同一侧。当所述插入件连接到所述植入物时,所述主体上表面和整个插入件位于所述主体下表面的同一侧。所述主体下表面是面向骨的表面。所述左连接是左钳口,其中所述右连接是右钳口,其中所述中间连接是接合部;其中当所述插入件连接到所述植入物时,所述左钳口接合在所述左保持件下方,所述右钳口接合在所述右保持件下方,并且所述接合部邻近所述主体。

在本技术的另一方面,一种系统包括:植入物,其包括主体、左保持件和右保持件,其中所述主体包括骨接触表面,其中所述主体在左端和右端之间延伸以建立所述主体的纵向方向,其中所述左保持件从所述主体的左端突出,其中所述右保持件从所述主体的右端突出;以及插入件,其可释放地连接到所述植入物,所述插入件包括左连接、右连接和在所述左连接与所述右连接之间的中间连接;其中当所述插入件连接到所述植入物时,所述左连接接合所述左保持件,所述右连接接合所述右保持件,并且所述中间连接邻近所述主体,其中所述左保持件、所述右保持件和整个插入件都在所述骨接触表面的同一侧;其中当所述插入件连接到所述植入物时,所述系统可在自由状态和致动状态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自由状态中,所述主体不被所述插入件变形,其中在所述致动状态中,所述主体通过来自所述中间连接的压力弹性变形,所述压力作用于抵抗来自所述左连接和所述右连接的阻力。

本技术的该方面的各种实施例可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任何一个或全部。所述左保持件和所述右保持件沿着所述主体的纵向方向延伸。所述主体在前侧和相对的后侧之间延伸以建立所述主体的前后方向,其中所述左保持件和所述右保持件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延伸。所述主体包括与所述骨接触表面相对的上表面,其中所述左保持件在左下表面和相对的左上表面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右保持件在右下表面和相对的右上表面之间延伸,其中所述主体的上表面、所述左下表面和所述右下表面位于所述骨接触表面的同一侧。所述左连接是左钩,其中所述右连接是右钩,其中所述中间连接是接合部;其中当所述插入件连接到所述植入物时,所述左钩接合在所述左保持件下方,所述右钩接合在所述右保持件下方,并且所述接合部邻近所述主体。

在本技术的又一方面,一种系统包括:骨钉,其包括桥、左腿、右腿、左保持件和右保持件,其中所述桥在左端和右端之间延伸以建立所述桥的纵向方向,其中所述左腿包括附接到所述桥的左端的左近端,其中所述左腿终止于与所述桥相对的左远端,其中所述右腿包括附接到所述桥的右端的右近端,其中所述右腿终止于与所述桥相对的右远端,其中所述右腿在所述左腿旁边延伸,其中所述左近端和所述右近端以第一距离分开,其中所述左保持件附接到所述桥的左端并从所述桥的左端延伸,其中所述右保持件附接到所述桥的右端并从所述桥的右端延伸,其中所述骨钉可在钉自由状态和弹性变形状态之间移动,其中当所述骨钉处于所述钉自由状态时,所述钉未变形并且所述左远端和所述右远端以第二距离分开,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其中当所述骨钉处于所述弹性变形状态时,所述左远端和所述右远端以第三距离分开,所述第三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以及插入件,其可释放地连接到所述骨钉,所述插入件包括左连接件、右连接件和中间连接件,其中所述左连接件面向所述右连接件,其中所述中间连接件在所述左连接件和所述右连接件之间,其中所述插入件可在插入件自由状态和致动状态之间移动;其中当处于所述插入件自由状态的所述插入件连接到处于所述钉自由状态的所述骨钉时,所述左连接件接合所述左保持件,所述右连接件接合所述右保持件,并且所述中间连接件在所述桥的左端和右端之间并且与所述左腿和所述右腿相对地邻近所述桥;其中当处于所述致动状态的所述插入件连接到处于所述弹性变形状态的所述骨钉时,所述左连接件接合所述左保持件,所述右连接件接合所述右保持件,并且所述中间连接件在所述桥的左端和右端之间并且与所述左腿和所述右腿相对地按压所述桥。

本技术的该方面的各种实施例可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任何一个或全部。所述左保持件和所述右保持件沿着所述纵向方向延伸。

所述桥在前侧和相对的后侧之间延伸以建立所述桥的前后方向,其中所述左保持件和所述右保持件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延伸。

所述桥在桥下表面和相对的桥上表面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左保持件在左下表面和相对的左上表面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右保持件在右下表面和相对的右上表面之间延伸,其中所述桥上表面、所述左下表面和所述右下表面在所述桥下表面的同一侧。当所述插入件连接到所述骨钉时,所述桥上表面和整个插入件在所述桥下表面的同一侧。所述桥下表面是骨接触表面。所述第三距离等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大于第一距离。

根据以下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本技术的这些和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或者可以通过实施下文所述的技术来学习。

附图说明

从以下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并结合附图,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将变得更加明显。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示例性实施例,因此,不应认为是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将通过使用附图以附加特征和细节来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a是系统的远部的详细立体图,其中植入物耦合到插入件;图1b是图1a的系统的远部的详细侧视图;图1c是图1a的系统的立体图;

图2a是在图1a的系统中使用的植入物的主视图;图2b是图2a的植入物的立体图;

图3a是在图1a的系统中使用的另一植入物的主视图;图3b是图2a的植入物的立体图;

图4a是图1a的插入件的分解立体图;图4b是图1a的插入件的来自不同方向的另一分解立体图;

图5a是另一系统的立体图,其中另一植入物耦合到另一插入件;图5b是图5a的系统的远部的详细主视图;

图6a是图5a的插入件的主体的远部的详细立体图;图6b是图6a的主体的远部的来自不同方向的另一细节立体图;

图7是图5a的插入件的控制构件的立体图;

图8是图5a的插入件的左捕获构件和右捕获构件的立体图;和

图9a是图5a的植入物的立体图;图9b是图5a的植入物的分解立体图;图9c是图5a的植入物的主视图;图9d是图5a的植入物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附图将最好地理解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部分始终由相同的数字表示。容易理解的是,如本文附图中一般描述和说明的技术的部件能够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设备、系统和方法的实施例的更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代表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

短语“连接到”、“耦合到”和“与......连通”是指两个或更多个实体之间的任何形式的交互,包括机械、电、磁、电磁、流体和热交互。两个部件可以在功能上彼此耦合,但是它们可能不彼此直接接触。术语“抵接”是指彼此直接物理接触的物体,但是它们可能不一定附接在一起。短语“流体连通”是指两个特征连接成使得一个特征内的流体能够进入另一个特征。

本文使用词语“示例性”来表示“用作示例、实例或说明”。本文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优选或有利。虽然在附图中呈现了实施例的各个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否则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

在本说明书中采用标准医学参考平面和描述性术语。矢状平面将身体分成左右两部分。正中矢状平面将身体分成两边对称的右半部和左半部。冠状平面将身体分成前部和后部。横向平面将身体分成上部和下部。矢状平面、冠状平面和横向平面是相互垂直的。前意味着朝向主体的前部。后意味着朝向主体的后部。上意味着朝向头部。下意味着朝向脚。中意味着朝向主体的中线。侧意味着远离主体的中线。轴向意味着朝向主体的中心轴线。远轴意味着远离主体的中心轴线。同侧意味着在主体的同一侧。对侧意味着在主体的相对侧。这些描述性术语可以应用于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主体。

参考图1a-1c,系统1100包括植入物1200和插入件1300。系统1100可称为输送装置,并且插入件1300可称为输送构件。植入物1200被示出为耦合到插入件1300,其中植入物和插入件处于其自由状态。所示出的植入物1200是压缩骨钉。

参考图2a-2b,植入物1200包括骨接合构件1202、1204,其可以与植入物桥1206成一体,也称为植入体。骨接合构件1202、1204可称为腿。骨接合构件1202从植入物桥1206的左端1230延伸,并且骨接合构件1204从植入物桥1206的相对的右端1232延伸。骨接合构件1202具有附接到植入物桥1206的左端1230的近端1234和作为自由端的相对的远端1236。骨接合构件1204具有附接到植入物桥1206的右端1232的近端1238和作为自由端的相对的远端1240。植入物桥1206具有上表面1208、下表面1210、前表面1209和相对的后表面(未示出)。下表面1210可称为面向骨的表面。骨接合构件1202在骨接合构件1204旁边从下表面1210延伸。骨接合构件1202、1204可具有特征1212,该特征可改善骨紧固(purchase)或提高植入物1200从骨或软组织的拉出强度。特征1212可称为齿或锯齿。特征1212被示出为在骨接合构件1202、1204的相对侧上,但是它们可以在骨接合构件的任何一侧或所有侧上。植入物1200可以具有凸起或其他连接装置1214、1216,用于与插入装置如插入件1300连接。连接装置1214、1216可称为凸片、耳片、突起、保持件、翼或保持构件。连接部1214、1216被示出为分别沿着由桥建立的纵向方向从桥1206的端部1230、1232向外侧向延伸。然而,在其他示例中,连接部可以分别沿着前后方向从桥1206的端部1230、1232向外延伸。这些示例可包括四个连接部:左前、左后、右前和右后。连接部1214、1216可以分别具有下表面1218、1220,下表面1218、1220可以与插入部可释放地接合,可以允许插入件1300或其他插入部进行侧向加载、顶部加载或可枢转地加载。例如,插入件1300可被描述为侧向加载或可枢转地加载。下表面1218、1220可称为面向骨的表面。参考图2a,下表面1218、1220与下表面1210间隔很近或者偏离很近。图2a中的虚线延长线1210'、1210”示出了下表面1210相对于下表面1218、1220的水平。

插入部可以将单件式植入物保持在第一配置,从而当植入物从植入物上拆下时允许第二植入物配置。第一配置可以是弹性变形状态,例如插入状态。第二配置可以是自由状态或植入状态。插入部可以利用类似于连接部1214和1216的特征与诸如顶面1208的其他表面结合。插入部的这种结合可以用于将一个或多个特征或臂或突起保持在特定配置。插入部的这种结合可以产生弯曲构造,如三点或四点弯曲,以维持特定的植入物配置或配置的组合。表面和诸如连接部1214的插入部的结合可以用在整个植入物或植入物的部分上,以产生或维持植入物的特定配置。例如,诸如1214的突片和诸如1208的顶表面可用于将植入物的一侧或植入物的一个臂保持在特定配置。当拆卸时,该臂可具有与植入物的其余部分的配置不同或相同的配置。

参考图2a-2b,植入物1200被示出为与插入件1300分离。植入物1200处于自由状态或松弛状态,这是除了重力之外没有外力作用在植入物1200上时植入物1200的形状;植入物1200不经历弹性或塑性偏转或变形。在自由状态中,骨接合构件1202、1204随着它们远离桥1206延伸而会聚,使得远端1236、1240比近端1234、1238更靠近在一起。在自由状态中会聚的骨接合构件1202、1204之间形成角1222。角1222向桥1206张开。角1222可称为自由状态角。

参考图3a-3b,另一植入物1250可以代替植入物1200包括在系统1100中。植入物1250可以与国际专利申请系列号pct/us2015/039551中描述的植入物实施例2200相同。

参考图3a-3b所示,植入物1250包括骨接合构件1252、1254,它们可以与植入物桥1256成一体,也称为植入物主体。骨接合构件1252、1254可称为腿。骨接合构件1252从植入物桥1256的左端1280延伸,并且骨接合构件1254从植入物桥1256的相对的右端1282延伸。骨接合构件1252具有附接到植入物桥1256的左端1280的近端1284和作为自由端的相对的远端1286。骨接合构件1254具有附接到植入物桥1256的右端1282的近端1288和作为自由端的相对的远端1290。植入物桥1256具有上表面1258、下表面1260、前表面1259和后表面(未示出)。下表面1260可称为面向骨的表面。骨接合构件1252在骨接合构件1254旁边从下表面1260延伸。骨接合构件1252、1254可具有特征1262,其可改善骨紧固或提高植入物1250从骨或软组织的拉出强度。特征1262可称为齿或锯齿。特征1262被示出在骨接合构件1252、1254的相对侧上,但是也可以在骨接合构件的任何一侧或所有侧上。植入物1250可以具有凸起或其他连接部1264、1266,用于与诸如插入件1300的插入部连接。连接部1264、1266可称为凸片、耳片、突起、保持件、翼或保持构件。连接部1264、1266分别沿着桥建立的纵向方向从桥1256的端部1280、1282向外侧向延伸。然而,在其他示例中,连接部可以分别沿着前后方向从桥1256的端部1280、1282向外延伸。这些示例可包括四个连接部:左前、左后、右前和右后。连接部1264、1266可以分别具有下表面1268、1270,下表面1268、1270可以与插入部可释放地接合,可以允许插入件1300或其他插入部进行侧向加载、顶部加载或可枢转地加载。例如,插入件1300可被描述为侧向加载或可枢转地加载。下表面1268、1270可称为面向骨的表面。参考图3a,下表面1268、1270与下表面1260间隔很近或者偏移很近。图3a中的虚线延长线1260'、1260”示出了下表面1260相对于下表面1268、1270的水平。

插入部可以将单件式植入物保持在第一配置,从而当植入物从植入物上拆时允许第二植入物配置。第一配置可以是弹性变形状态,例如插入状态。第二配置可以是自由状态或植入状态。插入部可以利用类似于连接部1264和1266的特征与诸如顶面1258的其他表面结合。插入部的这种结合可以用于将一个或多个特征或臂或突起保持在特定配置。插入部的这种结合可以产生弯曲构造,如三点或四点弯曲,以维持特定的植入物配置或配置的组合。表面和例如连接部1264的插入部的结合可以用在整个植入物或植入物的部分上,以产生或保持植入物的特定配置。例如,诸如1264的突片和诸如1258的顶面可用于将植入物的一侧或植入物的一个臂保持在特定配置。当拆卸时,该臂可具有与植入物的其余部分的配置不同或相同的配置。

参考图3a-3b,植入物1250被示出为与插入件1300分离。植入物1250处于自由状态或松弛状态,这是除了重力之外没有外力作用在植入物1250上时植入物1250的形状;植入物1250不经历弹性或塑性偏转或变形。在自由状态中,骨接合构件1252、1254随着它们远离桥1256延伸而会聚,使得远端1286、1290比近端1284、1288更靠近在一起。在自由状态中会聚的骨接合构件1252、1254之间形成角1272。角1272向桥1256张开。角1272可称为自由状态角。

植入物1200、1250可以由任何合适的弹性生物相容的材料制成。植入物1200、1250优选由金属或聚合物制成,优选由镍钛诺或聚醚醚酮(peek)制成。

参考图1a-1c和4a-4b,插入件1300包括主体1400、第一臂1500和第二臂1600。在该示例中,第一臂1500和第二臂1600是分立的组成部件,然而第一臂1500和第二臂1600可以可选地与主体1400一体地形成为单个部件。

所示插入件1300具有沿着图1a的平面1的第一对称平面和沿着图1b的平面2的第二对称平面,其示出边缘,因此由线2表示。第一和第二对称平面彼此垂直。第一对称平面将插入件1300分成左半部和右半部。第二对称平面将插入件1300分成前半部和后半部。第一和第二对称平面也适用于植入物200和主体1400。然而,在其他示例中,插入件1300和/或植入物200可以仅具有一个对称平面,或者没有对称平面,使得它们是不对称的。

主体1400是在远端1402和相对的近端1404之间延伸的细长部分。远端1402可称为工作部分,近端1404可称为手柄。主体1400具有前表面1406、相对的后表面1408、左侧1410和相对的右侧1412。主体1400包括左半部1418和右半部1420。除了下面讨论的夹子特征之外,左半部1418和右半部1420可以是彼此的镜像。左半部1418具有远部1422和近侧部分1424。右半部1420具有远部1426和近侧部分1428。

左半部1418和右半部1420可以通过可选的柔性桥1432接合在一起,柔性桥1432将近侧部分1424、1428彼此偏置远离。柔性桥1432示出为具有弯曲以加强柔性桥的柔性。柔性桥1432可以由另一种类型的偏置元件代替,如弹簧。柔性桥1432被示出为与主体1400成一体,但是柔性桥可以是分立的组成部件,例如耦合到左半部1418和右半部1420的金属带。

远部1422、1426可以在中央接合部1430处接合在一起。接合部1430可称为中间连接。主体1400包括左臂凹部1414和右臂凹部1416。左臂凹部1414在远端1402处延伸到左侧1410中。右臂凹部1416在远端1402处延伸到右侧1412中。在该示例中,右臂凹部1416是左臂凹部1414的镜像。当第一和第二臂1500、1600与主体1400一体地形成时,不存在臂凹部1414、1416。

近侧部分1424、1428可以被扩大和倒圆以形成舒适的手柄以供使用者抓握。左近侧部分1424可以可选地包括第一夹子特征1434,右近侧部分1428可以可选地包括第二夹子特征1436。第一和第二夹子特征1434、1436配合以可释放地将左近侧部分1424与右近侧部分1428保持固定距离。第一夹子特征1434包括凹部1438,凹部1438接收并可释放地保持包括在第二夹子特征1436中的齿1440。可以包括多个凹部和/或齿以在近端1424、1428之间提供多个不同的固定距离。凹部1438和齿1440之间的接合可以通过致动杆1442或其他控制特征来释放。杆1442被示出为包括在第二夹子特征1436中,但是可以替代地包括在第一夹子特征1436中。第一和第二夹子特征1434、1436可以如图所示与主体1400成一体,或者可选地可以是耦合到左半部1418和右半部1420的分立组成部件。所示夹子特征1434、1436可以用棘轮机构或其他可释放的保持机构代替。

第一臂1500是在远端1502和相对的近端1504之间延伸的细长部分。第一臂1500具有前表面1506、相对的后表面1508、外侧1510和相对的内侧1512。远端1502可称为钳口或连接。远端1502终止于从内侧1512突出的小钩1520。钩1520可称为构造(formation)、夹子(不同于第一和第二夹子特征1434、1436)、连接或者捕获构件。

该示例中的第二臂1600与第一臂1500相同。然而,为了区分这两个部分,第二臂被给予参考编号系列1600。

第二臂1600是在远端1602和相对的近端1604之间延伸的细长部分。第二臂1600具有前表面1606、相对的后表面1608、外侧1610和相对的内侧1612。远端1602可称为钳口或连接。远端1602终止于从内侧1612突出的小钩1620。钩1620可被称为构造、夹子(不同于第一和第二夹子特征1434、1436)、连接或捕获构件。

主体1400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主体1400优选地由金属或聚合物制成,优选地由不锈钢或聚碳酸酯制成。第一和第二臂1500、1600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第一和第二臂1500、1600优选地由金属或聚合物制成,优选地由不锈钢或聚碳酸酯制成。在一个示例中,主体1400由聚合物制成,第一和第二臂1500、1600由硬化钢制成。在另一示例中,主体1400和臂1500、1600一体地形成为由金属制成的单个部件,优选地是弹性金属,如弹簧钢。在又一示例中,主体1400和臂1500、1600一体地形成为由聚合物制成的单个部件。

第一臂1500耦合到主体1400,使得远端1402和远端1502面向相同方向,前表面1406和前表面1506面向相同方向,后表面1408和后表面1508面向相同的方向,并且内侧1512面向左臂凹部1414。第二臂1600耦合到主体1400,使得远端1402和远端1602面向相同方向,前表面1406和后表面1608面向相同方向,后表面1408和前表面1606面向相同方向,并且内侧1612面向右臂凹部1416。当第一和第二臂1500、1600耦合到主体1400时,钩1520、1620的凹侧彼此相对。第一和第二臂1500、1600可以通过螺钉、销、铆钉、压配件、燕尾连接、粘合剂、包覆成型、嵌件成型或其他方式耦合到主体1400。优选地,第一和第二臂1500、1600刚性地耦合到主体1400,并且可拆卸以便清洁或更换。如前所述,第一和第二臂1500、1600可以可选地与主体1400一体地形成为单个部件。

当插入件1300被完全组装时,如图1c所示,随着近侧部分1424、1428朝向彼此移动,左半部1418和右半部1420绕中央接合部1430枢转,使得钩1520、1620相对于中央接合部1430向近侧旋转,可选的柔性桥1432变形使得近端弯曲变得更加明显,并且如果存在的话,第一和第二夹子特征1434、1436朝向彼此移动,使得最终齿1440被接收在凹部1438中。柔性桥优选弹性变形。当抵抗柔性桥1432的阻力将近侧部分1424、1428向内朝向彼此按压时,插入件1300处于压缩状态,也称为致动状态。当齿1440被接收在凹部1438中时,插入件1300处于锁定状态。如果存在多个凹部1438和/或齿1440,则当第一齿/凹部接合时,插入件1300处于第一锁定状态;当第二齿/凹部接合时,插入件1300处于第二锁定状态;对于第三、第四或更高锁定状态也是如此。如果存在的话,第一和第二夹子特征1434、1436可以通过朝向右近侧部分1428按压杆1442而脱离或释放。当近侧部分1424、1428彼此远离移动时,左半部1418和右半部1420围绕中央接合部1430枢转,使得钩1520、1620相对于中央接合部1430向远侧旋转,柔性桥1432松弛,使得近侧弯曲变得较不明显,并且如果存在的话,第一和第二夹子特征1434、1436远离彼此移动。一旦近侧部分1424、1428上的向内压力被释放,或者如果存在的话,一旦第一和第二夹子特征1434、1436分离或被释放,则近侧部分1424、1428可以被柔性桥1432偏置以自动远离彼此移动。当第一和第二夹子特征1434、1436分离或被释放时,插入件1300处于解锁状态。当柔性桥1432已经松弛到其自由状态时,插入件1300处于自由状态。

参考图1a-1c,植入物1200被显示为耦合或连接到插入件1300。植入物1200和插入件1300均处于自由状态。通过将第一和第二臂1500、1600的钩1520、1620接合在植入物1200的连接部1214、1216下方,例如通过滑动或扭转,植入物1200耦合到插入件1300。插入件1300固定到例如在植入物1200的保持构件上方、周围和/或下方的夹子。在桥1206平行于第二对称平面的情况下,如图1a-1c所示,连接部1214、1216和桥1206可以从插入件1300的前部或后部直接滑动到与钩1520、1620接合。或者,钩1520、1620可以沿着桥建立的纵向方向在连接部1214、1216下方滑动。或者,在桥平行于第一对称平面的情况下,桥1206的中间可置于中央接合部1430附近,并且植入物1200可以相对于插入件1300顺时针或逆时针扭转,以将连接部1214、1216旋转至与钩1520、1620接合。当植入物1200耦合到插入件1300时,主体1400的远部1422、1426沿着植入物1200的桥1206并且在其上方延伸,使得中央接合部1430邻近桥1206的中部。当植入物1200和插入件1300均处于自由状态时,中央接合部1430以间隙1431与桥1206分离(图1a)。近侧部分1424、1428大致与骨接合构件1202、1204相反地远离桥1206延伸。在包装中,例如无菌包装,植入物1200可以预先加载在插入件1300上,植入物1200处于自由状态。通过滑动或扭转,使第一和第二臂1500、1600的钩1520、1620从植入物1200的连接部1214,1216下方脱离,植入物1200也与插入件1300分离或断开。插入件1300和植入物1200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改变插入件1300的形状和/或通过相对于保持构件扭转插入件1300而断裂。在移除插入件1300之后,保持构件与植入物1200保持在适当位置。

参考图1a、1c和2a,当植入物1200耦合到插入件1300时,至少部分由于连接部1214、1216的下表面1218、1220从桥1206的下表面1210向近侧偏移的布置,钩1520、1620可以不延伸到桥1206的下表面1210下方。相反,钩1520、1620可以与下表面1210平齐或齐平;或者与下表面1210向近侧间隔开或从下表面1210向近侧偏移。更具体地,每个钩1520、1620的最远面可以与下表面1210处于相同水平或接近下表面1210。这是重要的,因为当植入物1200被植入时,下表面1210可以接触骨表面。在钩1520、1620与下表面齐平或向近侧偏离的示例中,植入物1200可以完全抵靠骨表面而不会受到钩1520、1620对骨表面的干扰。参考图2a,虚线延长线1210'、1210”示出了当植入物1200处于自由状态时下表面1210的水平。图1a、1c和2a还示出了桥1206、连接部1214、1216以及整个插入件1300位于下表面1210的近侧。

参考图1a-1c,当植入物1200耦合到插入件1300时,插入件1300可被致动以促使植入物1200进入弹性变形状态。插入件1300可以从自由状态移动到压缩状态,或者如果存在第一和第二夹子特征1434、1436,则可以移动到锁定状态(或者如果通过插入件1300的设计能够启用多个锁定状态,则可以移动到第一、第二或更高锁定状态)。随着插入件1300从自由状态移动到压缩状态或锁定状态,钩1520、1620相对于中央接合部1430向近侧旋转,并且间隙1431(图1a)减小,直到中央接合部1430接触桥1206的上表面1208,并且抵抗在连接部1214、1216下方的钩1520、1620的阻力向远侧按压桥。在该示例中,中央接合部1430接触并推动上表面1208的中部以使桥三点弯曲。然而,中央接合部1430可以设计成接触并按压沿着上表面1208的不同位置或多个位置。例如,设计成接触沿着上表面1208的两个分开位置的中央接合部将使桥四点弯曲。虽然在所示的示例中,近侧部分1424、1428朝向彼此移动以致动插入件1300,但是在其他示例中,近侧部分1424、1428可彼此远离地移动,或以其他方式相对于彼此移动,以致动插入件1300。

将插入件1300从自由状态致动到压缩状态或锁定状态会使植入物1200进入弹性变形状态,其中骨接合构件1202、1204的远端1236、1240比他们处于植入物自由状态更彼此远离。插入件1300可以促使植入物1200进入:第一弹性变形状态,其中远端1236、1240比它们处于植入物自由状态更远离,但是不像近端1234、1238那样远离,使得骨接合构件1202、1204仍略微会聚;第二弹性变形状态,其中远端1236、1240和近端1234、1238分开相同的距离,使得骨接合构件1202、1204至少对于肉眼平行;或者第三弹性变形状态,其中远端1236、1240比近端1234、1238更远离,使得骨接合构件1202、1204发散。

随着插入件1300从压缩状态或锁定状态移动到自由状态,钩1520、1620相对于中央接合部1430向远侧旋转,并且中央接合部1430远离桥1206的上表面1208移动以允许桥1206和整个植入物1200向植入物自由状态松弛。

当植入物1200处于自由状态或弹性变形状态时,植入物1200可以与插入件1300分离或断开。如果存在第一和第二夹子特征1434、1436,则当插入件1300处于自由状态、解锁状态、压缩状态或锁定状态时,插入件1300可以与植入物1200分离或断开。

用于稳定第一骨片和第二骨片的手术方法可包括任何顺序的以下步骤中的任何一个或全部:在第一骨片中形成第一孔;在第一孔中插入临时固定销;在第二骨片中形成第二孔;确定对应于第一和第二孔的植入物尺寸;选择合适尺寸的植入物1200;将所选植入物1200耦合到插入件1300,植入物1200处于自由状态;促使植入物1200进入弹性变形状态;将骨接合构件1202插入第一孔中,将骨接合构件1204插入第二孔中;使下表面1210靠在第一或第二骨片的表面上;允许植入物1200向植入物自由状态松弛;以及使插入件1300与植入物1200分离。允许植入物1200向植入物自由状态松弛可包括释放近侧部分1424、1428上的向内压力。可选地,允许植入物1200向植入物自由状态松弛可包括使第一和第二夹子特征1434、1436脱离。

参考图5a-9d,另一系统2100包括植入物2200和插入件2300。系统2100可称为输送装置,并且插入件2300可称为输送构件。在图5a-5b中,植入物2200被示出为耦合到插入件2300,其中植入物2200和插入件2300处于其自由状态。图示植入物2200是压缩骨钉。

参考图5a-5b和9a-9d,植入物2200包括骨接合构件2202、2204,它们可以与植入物桥2206成一体,也称为植入物主体。骨接合构件2202、2204可称为腿。骨接合构件2202从植入物桥2206的左端2230延伸,并且骨接合构件2204从植入物桥2206的相对的右端2232延伸。骨接合构件2202具有附接到植入物桥2206的左端2230的近端2234和作为自由端的相对的远端2236。骨接合构件2204具有附接到植入物桥2206的右端2232的近端2238和作为自由端的相对的远端2240。植入物桥2206具有上表面2208、下表面2210、前表面2209和后表面2211。下表面2210可称为面向骨的表面。骨接合构件2202在骨接合构件2204旁边从下表面2210延伸。骨接合构件2202、2204可具有特征2212,特征2212可改善骨紧固或提高植入物2200从骨或软组织的拉出强度。特征2212可称为齿或锯齿。特征2212被示出在骨接合构件2202、2204的相对侧上,但是也可以在骨接合构件的任何一侧或所有侧上。

植入物2200可以具有凸起或其他连接部2214、2216,用于与诸如插入件2300的插入部连接。连接部2214、2216可称为凸片、耳片、突起、保持件、翼或保持构件。连接部2214、2216被示出为分别沿着在前表面2209和后表面2211之间建立的前后方向从桥2206的端部2230、2232从前表面2209向外延伸。该示例还包括连接部2215、2217,连接部2215、2217分别与连接部2214、2216相同,但是分别沿着前后方向从桥2206的端部2230、2232从后表面2211向外延伸。连接部2215不可见。连接部2214、2215、2216、2217分别具有表面2218、2219、2220、2221。表面2219不可见。表面2218、2219、2220、2221可以与插入部可释放地接合,该插入部可以允许插入件2300或其他插入部进行侧向加载、顶部加载、可枢转地加载或端部加载。例如,插入件2300可以被描述为端部加载。表面2218、2219、2220、2221可称为面向骨的表面,因为它们向外倾斜并且朝向远侧。参考图5b和9d,表面2218、2219、2220、2221与表面2210向近侧间隔开或从表面2210向近侧偏移。图9c-9d中的虚线延长线2210'、2210”示出表面2210相对于表面2218、2220、2221的水平。在该示例中,连接部2214和表面2218跨越桥2206朝向右端2232延伸,以与连接部2216和表面2220合并。同样地,连接部2217和表面2221跨越桥2206朝向左端2230延伸,以与连接部2215和表面2219合并。连接部2214、2215、2216、2217和表面2218、2219、2220、2221一起形成燕尾轨2213,其从左到右完全跨越桥2206延伸。然而,在其他示例中,连接部2214、2215、2216、2217可以是离散的特征。

参考图9a-9b,植入物2200包括可选的加强构件2250,其可以是金属,例如镍钛合金。当植入物2200包括加强构件时,植入物还可包括基础构件2252,在该实例中,基础构件2252是除加强构件2250之外的植入物2200的聚合物部分。聚合物可以是peek。基础构件2252可以容易地模制成具有植入物2200所需的三维特征。基础构件2252可以包括可选的通道2254,可选的加强构件2250装配在该通道中。植入物2200可称为混合植入物2200,因为它包括聚合物基础构件2252和金属加强构件2250。或者,植入物2200可没有加强构件2250和通道2254。

插入部可以将一件式植入物保持在第一配置中,从而一旦植入物从植入物上拆卸就允许第二植入物配置。第一配置可以是弹性变形状态,例如插入状态。第二配置可以是自由状态或植入状态。插入部可以利用类似于连接部2214和2216的特征与诸如顶面2208的其他表面结合。插入部的这种结合可以用于将一个或多个特征或臂或突起保持在特定配置。插入部的这种结合可以产生弯曲构造,如三点或四点弯曲,以维持特定的植入物配置或配置的组合。表面与诸如连接部2214的插入部的结合可以用在整个植入物或植入物的部分上,以产生或维持植入物的特定配置。例如,诸如2214的突起和诸如2208的顶面可用于将植入物的一侧或植入物的一个臂保持在特定配置。当拆卸时,该臂可具有与植入物的其余部分的配置不同或相同的配置。

参考图9a-9d,植入物2200被示出为与插入件2300分开。植入物2200处于自由状态或松弛状态,这是当除了重力之外没有外力作用在植入物2200上时植入物2200的形状;植入物2200没有经历弹性或塑性偏转或变形。在自由状态中,骨接合构件2202、2204随着它们远离桥2206延伸而会聚,使得远端2236、2240比近端2234、2238更靠近在一起。在自由状态中会聚的骨接合构件2202、2204之间形成角2222。角2222朝向桥2206张开。角2222可称为自由状态角。

植入物2200可以由任何合适的弹性生物相容的材料制成。植入物2200优选地由金属或聚合物制成,优选镍钛诺或聚醚醚酮(peek)。

参考图5a-8,插入件2300包括主体2400、左捕获构件2500、右捕获构件2600和控制构件2700。在该示例中捕获构件2500、2600是分立的组成部分,然而捕获构件2500、2600可以可选地与主体2400一体地形成为单个部件。

所示插入件2300具有沿着图5a的平面11的第一对称平面,其在图5b中示出边缘,因此由线11表示。插入件2300可以具有沿着平面12的第二对称平面,其在图9d中示出边缘,因此由线12表示。第一和第二对称平面彼此垂直。第一对称平面将插入件2300分成左半部和右半部。第二对称平面将插入件2300分成前半部和后半部。第一和第二对称平面也适用于植入物200、可选的加强构件2250、基础构件2252、主体2400和控制构件2700。然而,在其他示例中,插入件2300和/或植入物200可只具有一个对称平面,或没有对称平面,使得它们是不对称的。

参考图5a-6b,主体2400是在远端2402和相对的近端2404之间延伸的细长部分。远端2402可称为工作部分,近端2404可称为手柄。主体2400具有前表面2406、相对的后表面2408、左侧2410和相对的右侧2412。主体2400包括左半部2418和右半部2420。除了下面讨论的夹子特征之外,左半部2418和右半部2420可以是彼此的镜像。左半部2418具有远部2422和近侧部分2424。右半部2420具有远部2426和近侧部分2428。

参考图6a-6b,左半部2418和右半部2420可以通过可选的柔性桥2432接合在一起,柔性桥2432可以使近侧部分2424、2428彼此远离偏移。柔性桥2432被示出为具有弯曲,其可以加强柔性桥的柔性。柔性桥2432可以由另一种类型的偏置元件代替,如弹簧。柔性桥2432被示出为与主体2400成一体,但是柔性桥可以是分立的组成部件,例如耦合到左半部2418和右半部2420的金属带。或者,桥2432可以具有与主体的任何其他部分相同的柔性。柔性桥2432包括控制槽2458,控制槽2458可以在沿着控制槽的中间位置处具有一个或多个窄部2460。在该示例中示出了一个中间窄部2460。

远部2422、2426可以在中央接合部2430处相遇。接合部2430可称为中间连接。在该示例中,远部2422、2426在中央接合部2430处重叠。左远部2422包括在中央接合部2430处呈近侧凹形钩形状的左控制袋2462。控制袋2462可以在沿着控制袋的位置处具有一个或多个窄部2463。在该示例中示出了一个近侧窄部2463。右远部2426包括在中央接合部2430处呈近侧凹形钩形状的右控制袋2464。控制袋2464可以在沿着控制袋的位置处包括一个或多个窄部2465。在该示例中示出了一个近侧窄部2465。右控制袋2464在左控制袋2462的前面重叠。这种布置可以颠倒,并且可以进一步修改以包括三个或更多个交叉指(interdigitated)型控制袋。

主体2400包括左凹部2414和右凹部2416。左凹部2414延伸到左半部2418中的远端2402中。左凹部2414包括近宽部2450和远窄部2452。右凹部2416延伸到右半部2420中的远端2402中。右凹部2416包括近宽部2454和远窄部2456。在该示例中,左凹部2414与右凹部2416相同。凹部2414、2416可称为构造或袋。凹部2414、2416是可选的,并且当捕获构件2500、2600与主体2400分离时存在。当捕获构件2500、2600与主体2400一体形成时,凹部2414、2416不存在。

参考图5a,近侧部分2424、2428可以被扩大和倒圆,或者以其他方式适于形成舒适的手柄以供使用者抓握。左近侧部分2424可以可选地包括第一夹子特征2434,右近侧部分2428可以可选地包括第二夹子特征2436。第一和第二夹子特征2434、2436配合以可释放地将左近侧部分2424保持在离右近侧部分2428固定距离处。第一夹子特征2434包括槽2438,槽2438接收并且可释放地保持包括在第二夹子特征2436中的齿2440。包括多个槽和齿以提供棘轮互连,其在近侧部分2424、2428之间提供多个不同的固定距离。如图所示,第一和第二夹子特征2434、2436可以与主体2400成一体,或者可选地可以是耦合到近侧部分2424、2428的分立的部件。所示夹子特征2434、2436可以用另一种可释放的保持机构代替。

参考图8,左捕获构件2500具有远端2502、相对的近端2504、前表面2506、相对的后表面2508、左侧2510和相对的右侧2512。远端2502可称为作为钳口或连接。远端2502包括前壁2522和后壁2524,其在壁之间限定燕尾槽2526。壁2522、2524和燕尾槽2526一起可称为构造、夹子(不同于第一和第二夹子特征2434、2436)、连接或捕获构件。近端2504包括锁定构件2528,在该示例中,当从前面或后面观察时,锁定构件2528是指向近侧的三角形特征。固定构件2530在锁定构件2528和远端2502之间延伸。固定构件2530比锁定构件2528从左到右更窄,使得在锁定构件和固定构件之间的过渡处形成双侧底切。

该示例中的右捕获构件2600与左捕获构件2500相同。然而,为了区分这两个部分,右捕获构件被给予参考编号系列2600。

右捕获构件2600具有远端2602、相对的近端2604、前表面2606、相对的后表面2608、左侧2610和相对的右侧2612。远端2602可成为钳口或连接。远端2602包括前壁2622和后壁2624,其在壁之间限定燕尾槽2626。壁2622、2624和燕尾槽2626一起可称为构造、夹子(不同于第一和第二夹子特征2434、2436)、连接或捕获构件。在左侧2610处,壁2622、2624分别包括前突片2632和后突片2634,它们朝向彼此突出,从而使左侧的燕尾槽2626变窄。突片也存在于左捕捉构件2500上,但在图8中不可见;前突片2532在图5a中可见。近端2604包括锁定构件2628,在该示例中,当从前面或后面观察时,锁定构件2628是指向近侧的三角形特征。固定构件2630在锁定构件2628和远端2602之间延伸。固定构件2630比锁定构件2628从左到右更窄,使得在锁定构件和固定构件之间的过渡处形成双侧底切。

参考图7,控制构件2700具有远端2702、近端2704、前表面2606和后表面2708。前纵向元件2714在远端2702和近端2704之间延伸。后纵向元件2716在远端2702和近端2704之间延伸并且通过远侧杆2718和近侧杆2720与前纵向元件2714保持间隔开。杆2718、2720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主体2400、捕获构件2500、2600和控制构件2700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主体2400优选地由金属或聚合物制成,优选地由不锈钢或聚碳酸酯制成。捕获构件2500、2600优选地由金属或聚合物制成,优选地由不锈钢或聚碳酸酯制成。控制构件2700优选地由金属或聚合物制成,优选地由不锈钢或聚碳酸酯制成。在一个示例中,主体2400和控制构件2700由聚合物制成,并且捕获构件2500、2600由硬化钢制成。在另一个示例中,主体2400和臂2500、2600一体地形成为由金属制成的单个部件,优选地是弹性金属,如弹簧钢。在另一示例中,主体2400和臂2500、2600一体地形成为由聚合物制成的单个部件。

参考图5a,当插入件2300被可操作地组装时,左捕获构件2500耦合到主体2400,使得远端2402、2502面向相同方向,前表面2406、2506面向相同方向,左侧2410、2510面向相同方向。左凹部2414的宽部2450接收锁定构件2528,并且窄部分2452接收固定构件2530的至少一部分。右捕获构件2600耦合到主体2400,使得远端2402、2602面向相同方向,前表面2406和后表面2608面向相同方向,右侧2412和左侧2610面向相同方向。右凹部2416的宽部2454接收锁定构件2628,窄部2456接收固定构件2630的至少一部分。凹部2414、2416接合双侧底切,使得可以通过插入件2300将张力施加到捕获构件2500、2600。凹部2414、2416能够以紧密配合或过盈配合接收固定构件2530、2630和锁定构件2528、2628,并且甚至可以在模塑操作中围绕固定构件2530、2630和锁定构件2528、2628形成(或反之亦然)。当捕获构件2500、2600耦合到主体2400时,燕尾槽2526、2626彼此对齐。捕获构件2500、2600可以通过螺钉、销、铆钉、压配、燕尾连接、粘合剂、包覆成型、嵌件成型或其他方式耦合到主体2400。优选地,捕获构件2500、2600刚性地耦合到主体2400,并且可移除以进行清洁或更换。如前所述,捕获构件2500、2600可以可选地与主体2400一体地形成为单个部件。通过将近侧杆2720插入控制槽2458中,优选地向近侧经过狭部2460,控制构件2700耦合到主体2400,使得前纵向元件2714邻近前表面2406,并且后纵向元件2716邻近后表面2408。或者,后纵向元件2716可以邻近前表面2406,并且前纵向元件2714可以邻近后表面2408。然后可以通过向远侧移动控制构件2700,优选地使得远侧杆2718移动经过窄部2463、2465,优选地直到远侧杆2718完全向远侧安置在控制袋2462、2464中,从而将远侧杆2718插入控制袋2462、2464中。当远侧杆2718位于控制袋2462、2464中时,近侧杆2720可以向远侧定位在至少在窄部2460中的近侧窄部的远侧的控制槽2458中,或着在控制槽2458外侧向远侧间隔开。

当插入件2300被完全组装时,如图5a所示,其中远侧杆2718在控制袋2462、2464中,随着近侧部分2424、2428朝向彼此移动时,间隙2444变小,左半部2418和右半部2420绕中央接合部2430枢转,使得捕获构件2500、2600相对于中央接合部2430向近侧旋转,可选的柔性桥2432可以变形,使得近侧弯曲变得更加明显,并且如果存在的话,第一和第二夹子特征2434、2436朝向彼此移动,使得最终齿2440被容纳在槽2438中。柔性桥优选弹性变形。当近侧部分2424、2428抵抗柔性桥2432的阻力向内朝向彼此按压时,插入件2300处于压缩状态,也称为致动状态。当齿2440被接收在槽2438中时,插入件2300处于锁定状态。由于在该示例中存在多个槽2438和齿2440,因此当第一齿/槽接合时,插入件2300处于第一锁定状态;当第二齿/槽结合时,插入件2300处于第二锁定状态;对于第三、第四或更高锁定状态也是如此。当远侧杆2718位于控制袋2462、2464中时,控制构件2700处于第一控制位置。当插入件2300连接到植入物2200并且控制构件2700处于第一控制位置时,插入件2300被固定到植入物2200;插入件2300不能与植入物2200断开。当插入件2300未连接到植入物2200并且控制构件2700处于第一控制位置时,插入件不能连接到植入物2200。

如果存在的话,在植入物2200被植入之后,第一和第二夹子特征2434、2436可以由使用者分开或释放。在控制构件2700处于第一控制位置的情况下,随着近侧部分2424、2428彼此远离地移动,左半部2418和右半部2420绕中央接合部2430枢转,使得捕获构件2500、2600相对于中央接合部2430向远侧旋转,柔性桥2432松弛,使得近侧弯曲变得较不明显,并且如果存在的话,第一和第二夹子特征2434、2436彼此远离地移动。一旦近侧部分2424、2428上的向内压力被,或者如果存在的话,一旦第一和第二夹子特征2434、2436被分开或释放,近侧部分2424、2248可以被柔性桥2432偏置以自动地彼此远离地移动。当第一和第二夹子特征2434、2436被分开或释放时,插入件2300处于解锁状态。当柔性桥2432已经松弛到其自由状态时,插入件2300处于自由状态。在自由状态中,近侧部分2424、2428以具有自由状态尺寸2446的间隙2444分开。

在插入件2300处于自由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构件2700可向近侧移动以将近侧杆2720移动到控制槽2458中,优选地至少经过窄部2460中的远侧的窄部,优选地直到近侧杆2720完全向近侧安置在控制槽2458中;并且将远侧杆2718移出控制袋2462、2464,优选地向近侧经过窄部2463、2465。当远侧杆2718离开控制袋2462、2464时,控制构件2700处于第二控制位置,其中插入件2300可连接到植入物2200并且可与植入物2200断开。插入件2300现在可被致动以连接或断开插入件2300和植入物2200。

当近侧部分2424、2428朝向彼此移动时,间隙2444变小,左半部2418和右半部2420绕近侧杆2720枢转,使得捕获构件2500、2600相对于近侧杆2720分别向左右向外旋转,并且如果存在的话,第一和第二夹子特征2434、2436朝向彼此移动,使得最终齿2440被接收在槽2438中。

随着近侧部分2424、2428远离彼此地移动,间隙2444变大,左半部2418和右半部2420绕近侧杆2720枢转,使得捕获构件2500、2600相对于近侧杆2720分别从左右向内旋转,并且如果存在的话,第一和第二夹子特征2434、2436彼此远离地移动。

参见图5a-5b,植入物2200被示出为耦合或连接到插入件2300。植入物2200和插入件2300均处于自由状态。在控制构件2700处于第二控制位置的情况下,通过致动插入件2300,使捕获构件2500、2600的燕尾槽2526、2626接合到植入物2200的连接部2214、2215、2216、2217,例如通过滑动并且展开插入件2300的近侧部分2424、2428,植入物2200可以耦合到插入件2300。插入件2300例如在植入物2200的连接部的上方、周围和/或下方固定到夹子。在桥2206平行于第二对称平面的情况下,如图5a-5b所示,燕尾槽2526、2626可以沿着由桥2206建立的纵向方向直接滑动到与连接部2214、2215、2216、2217的接合。在所示的示例中,燕尾槽2526、2626滑动到燕尾轨2213上。当植入物2200耦合到插入件2300时,主体2400的远部2422、2426沿着植入物2200的桥2206并在其上方延伸,使得中央接合部2430邻近桥2206的中间部分。当植入物2200和插入件2300均处于自由状态时,中央接合部2430可以接触桥2206,或者中央接合部142可以可选地以间隙2431与桥分离。近侧部分2424、2428通常与骨接合构件2202、2204相反地远离桥2206延伸。在包装中,如无菌包装,植入物2200可以预先加载的插入件2300上,植入物2200处于自由状态。

在控制构件2700处于第二控制位置的情况下,通过致动插入件2300,燕尾槽2526、2626向左和向右向外滑动,使燕尾槽2526、2626与连接部2214、2215、2216、2217脱离接合,可以使植入物2200与插入件2300分离或断开。通过改变插入件2300的形状可以使插入件2300和植入物2200之间的连接断裂。

参考图5a-5b,当植入物2200耦合到插入件2300时,至少部分由于连接部2214、2215、2216、2217的表面2218、2219、2220、2221从桥2206的下表面2210向近侧偏移的布置,壁2522、2524、2622、2624可以不延伸到桥2206的下表面2210下方。相反,壁2522、2524、2622、2624可以与下表面2210平齐;或者向近侧与下表面2210间隔开或向近侧偏离下表面2210。更具体地,每个壁2522、2524、2622、2624的最远面可以与下表面2210处于相同水平或接近下表面2210。这是重要的,因为当植入物2200被植入时,下表面2210可以接触骨表面。在壁2522、2524、2622、2624与下表面2210齐平或向近侧偏离下表面2210的示例中,植入物2200可以完全抵靠骨表面而骨表面不受壁2522、2524、2622、2624的干扰。参考图9c,虚线延长线2210'、2210”示出了当植入物2200处于自由状态时下表面2210的水平。图5b示出了桥2206、连接装置2214、2215、2216、2217和整个插入件2300位于下表面2210的近侧。

参考图5a-5b,当植入物2200耦合到插入件2300时,插入件2300可被致动以促使植入物2200进入弹性变形状态。插入件2300可以从自由状态移动到压缩状态,或者如果存在第一和第二夹子特征2434、2436的话,则移动到第一、第二或更高锁定状态。在控制构件2700处于第一控制位置的情况下,随着插入件2300从自由状态移动到压缩状态或锁定状态时,捕获构件2500、2600相对于中央接合部2430向近侧旋转,并且间隙2431减小,直到中央接合部2430接触桥2206的上表面2208并且抵抗与连接部2214、2215、2216、2217接合的燕尾槽2526、2626的阻力向远侧按压桥。当插入件2300被致动时,控制构件2700可以向远侧按压中央接合部2430。在该示例中,中央接合部2430接触并推动上表面2208的中部,以使桥三点弯曲。然而,中央接合部2430可以设计成接触并推压沿着上表面2208的不同位置或多个位置。例如,设计成接触沿着上表面2208的两个分开位置的的中央接合部将使桥四点弯曲。虽然在所示的示例中,近侧部分分2424、2428朝向彼此移动以致动插入件2300,但在其他示例中,近侧部分2424、2428可彼此远离地移动,或以其他方式相对于彼此移动,以致动插入件2300。

将插入件2300从自由状态致动到压缩状态或锁定状态使植入物2200进入弹性变形状态,其中骨接合构件2202、2204的远端2236、2240比它们处于植入物自由状态时彼此更远离。插入件2300可以促使植入物2200进入:第一弹性变形状态,其中远端2236、2240比它们处于植入物自由状态时更远离,但是不像近端2234、2238那样远离,使得骨接合构件2202、2204仍略微会聚;第二弹性变形状态,其中远端2236、2240和近端2234、2238分开相同的距离,使得骨接合构件2202、2204至少对于肉眼是平行的;或者第三弹性变形状态,其中远端2236、2240比近端2234、2238更远离,使得骨接合构件2202、2204发散。

当插入件2300从压缩状态或锁定状态移动到自由状态时,捕获构件2500、2600相对于中央接合部2430向远侧旋转,并且中央接合部2430远离桥2206的上表面2208移动以允许桥2206和整个植入物2200朝向植入物自由状态松弛。

在该示例中,当植入物2200处于自由状态或弹性变形状态时,植入物2200可以与插入件2300分离或断开。当插入件2300已经通过将控制构件2700移动到第二控制位置而准备用于植入物断开时,插入件2300可以与植入物2200分离或断开。

用于固定第一骨片和第二骨片的手术方法可包括任何顺序的以下步骤中的任何一个或全部:在第一骨片中形成第一孔;在第一孔中插入临时固定销;在第二骨片中形成第二孔;确定对应于第一和第二孔的植入物尺寸;选择合适尺寸的植入物2200;将所选植入物2200耦合到插入件2300,植入物2200处于自由状态;促使植入物2200进入弹性变形状态;将骨接合构件2202插入第一孔中,并且将骨接合构件2204插入第二孔中;使下表面2210靠在第一或第二骨片的表面上;允许植入物2200朝向植入物自由状态松弛;以及使插入件2300与植入物2200分离。允许植入物2200朝向植入物自由状态松弛可包括释放近侧部分2424、2428上的向内压力。可选地,允许植入物2200朝向植入物自由状态松弛可包括脱离第一和第二夹子特征2434、2436。

本文公开的任何方法包括用于执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或动作。方法步骤和/或动作可以彼此互换。换句话说,除非对于实施例的正确操作需要特定顺序的步骤或动作,否则可以修改特定步骤和/或动作的顺序和/或使用。

本说明书中对“一实施例”或“所述实施例”的引用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包括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中引用的该引用短语或其变体不一定都指代相同的实施例。

类似地,应当理解,在以上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出于简化本公开的目的,有时将各种特征组合在单个实施例、图或其描述中。然而,该公开的方法不应被解释为反映任何权利要求要求比该权利要求中明确记载的那些更多的特征的意图。而是,如以下权利要求所反映的,发明的各方面存在于少于任何单个前述公开实施例的所有特征的组合中。因此,所附权利要求明确地并入“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自身作为单独的实施例。本公开包括独立权利要求及其从属权利要求的所有排列。

关于特征或要素的术语“第一”的权利要求中的叙述不一定意味着存在第二或另外的这样的特征或要素。以装置加功能形式叙述的要素旨在根据35u.s.c.§112para.6.来解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实施例的细节进行改变。

虽然已经说明和描述了本技术的特定实施例和应用,但是应该理解,该技术不限于本文公开的精确配置和组件。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公开的本技术的方法和系统的布置、操作和细节进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各种修改、改变和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