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植入物系统、手术套件和用于手术修复下颌骨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88673发布日期:2019-03-02 00:47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植入物系统、手术套件和用于手术修复下颌骨的方法与流程

本公开的各个方面涉及具有可相对于彼此移动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以及包括所述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系统,并且涉及包括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系统及手术套件,以及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对人体下颌骨进行手术修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下颌骨缺损可能由于创伤、炎性疾病或肿瘤切除等引起。

用于下颌骨重建的一种可能的手术方案是微血管腓骨游离瓣策略,其中腓骨瓣是从供体部位获取,根据待替换的下颌骨部分建模,并最终通过小板和多个螺钉固定到下颌骨断端。然而,这种外科手术是耗时的,因为其涉及两次外科手术,一次在辅助供体部位,另一次是在下颌骨缺损处。此外,还需要通过认为在移植手术之前适用的各种医学成像方式评估血管的完整性。在供体部位处也可能存在并发症,如感染、疼痛、感觉丧失、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踝不稳等。因此,微血管腓骨游离瓣策略通常需要住院几周,这增加了成本。接受微血管腓骨游离瓣策略的患者通常还将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康复才能恢复到手术前的离床活动状态。此外,老年患者或医学上受损患者可能无法承受该外科手术的长的手术持续时间。

作为另一种方法,下颌骨植入物(诸如金属重建板)可用于桥接下颌骨缺损。植入物例如可从美国专利公开第6,060,641号、美国专利公开第6,423,068号和美国专利申请第2008/0228278号中获知。

尽管为改进下颌骨重建中的方法和装置做出了重大努力,但仍然存在挑战,并且希望提供一种商业上可获得的用于下颌骨的植入物,用以在下颌骨重建期间恢复形式和功能并且在手术后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将希望的是,植入物可以容易地适应下颌骨缺损的确切尺寸,并且所需的手术可以在较短的持续时间内进行并且不需要切除患者自身的组织。此外,还将希望可以减少术后住院治疗的持续时间和相关费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改进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其能够解决或减轻上述问题。

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并且提供了包括和/或使用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的下颌骨内假体系统、手术套件和用于对人体下颌骨进行手术修复的方法。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包括第一植入物元件,其沿第一元件x轴线延伸并且包括第一联接部。第一联接部包括沿第一元件x轴线延伸的容纳凹部;和沿横向于第一元件x轴线的第一元件z轴线延伸的第一插入孔。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进一步包括第二植入物元件,其沿第二元件x轴线延伸并且包括第二联接部。第二联接部包括沿第二元件x轴线延伸的突起;和沿横向于第二元件x轴线的第二元件z轴线延伸穿过突起的第二插入孔。突起和容纳凹部可彼此接合,使得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至少基本彼此对齐,从而建立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之间的联接状态。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进一步包括紧固件,当突起和容纳凹部彼此接合以使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至少基本彼此对齐时,该紧固件可接合到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中,以沿第一元件z轴线延伸并且用于保持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的联接状态,并且紧固件能够固定地附接到第一联接部(以及接合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当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处于它们的联接状态时,并且当紧固件固定地附接到第一联接部时,在第一联接部与第二联接部之间提供有第一邻接间隙,并且在紧固件与第二联接部之间提供有第二邻接间隙。第一邻接间隙和第二邻接间隙被提供为使得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可相对于彼此绕第一元件z轴线和横向于第一元件x轴线和第一元件z轴线延伸的第一元件y轴线中的至少一个枢转从0.01到10°、可选地从0.01到7°的范围内的最大角度。

附图说明

当结合非限制性实施例和附图考虑时,将参考详细描述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人的下颌骨的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被植入用以桥接下颌骨主体的切除部分的状态;

图2是固定到下颌骨的骨部分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侧视图;

图3是图2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的顶视图;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沿由第一元件x轴线和z轴线形成的平面的截面图,示出了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没有相对于彼此绕第一元件y轴线枢转的状态;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沿由第一元件x轴线和z轴线形成的平面的截面图,示出了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相对于彼此绕第一元件y轴线最大程度地枢转的状态;

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沿由第一元件x轴线和y轴线形成的平面的截面图,示出了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没有相对于彼此绕第一元件z轴线枢转的状态;

图7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沿由第一元件x轴线和y轴线形成的平面的截面图,示出了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相对于彼此绕第一元件z轴线最大程度地枢转的状态;

图8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的变型的顶视图,图9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的变型沿由第一元件x轴线和z轴线形成的平面的截面图;

图10是固定到下颌骨的骨部分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的侧视图;

图11是图10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的顶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杆部的第一植入物元件的透视图;

图13是沿图12的第一植入物元件的第一元件x轴线和z轴线形成的平面的截面图;

图14是图12的第一植入物元件的视图的顶视图;

图15和16分别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杆部的第一植入物元件的截面图和顶视图,其进一步包括第一骨螺钉通孔而不是下板附接孔;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杆部的第二植入物元件的透视图;

图18是沿图17的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第一元件x轴线和z轴线形成的平面的截面图;

图19是图17的第二植入物元件的顶视图;

图20和21分别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杆部的第二植入物元件的截面图和顶视图,其还包括第一骨螺钉通孔而不是下板附接孔;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其可用于下颌骨的髁突-升支区域的重建;

图2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植入物元件,其可用于下颌骨的髁突-升支区域的重建;

图2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植入物元件沿由植入物元件的x轴线和z轴线形成的平面的截面图,该第一植入物元件与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形成为一个零件;

图25是第一植入物元件的顶视图,该第一植入物元件与图24的所述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形成为一个零件;

图2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植入物元件沿由植入物元件的x轴线和z轴线形成的平面的截面图,该第一植入物元件与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形成为一个零件;

图27是第一植入物元件的顶视图,其与图26中的所述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形成为一个零件;

图28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植入物元件沿由植入物元件的x轴线和z轴线形成的平面的截面图,该第二植入物元件与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形成为一个零件;

图28b是图28a的与所述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形成为一个零件的第二植入物元件的透视图;

图29是图28a的与所述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形成为一个零件的第二植入物元件的顶视图;

图30a示出了图24和25的实施例的变型,其中第一植入物元件和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形成为一个零件并且相对于彼此以一定角度定向;

图30b是第一植入物元件的顶视图,该第一植入物元件与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形成为u形形状;

图30c是与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以v形形状形成为一个零件的第一植入物元件的顶视图;

图31和3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些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其通过联接多个不同的前述植入物元件而形成;

图3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的紧固件的截面图;

图3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系统的组装状态的侧视图;

图3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系统的顶视图;

图3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系统的组装状态的侧视图;

图3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系统的组装状态的侧视图;

图38a是根据本发明的手动工具和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的示意图,其中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将本发明的第一植入物元件连接到手动工具;

图38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的透视图;

图38c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和本发明的第一植入物元件的联接状态的透视图;

图38d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的顶视图;

图38e是沿图38d的i-i线的截面图;

图38f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和第一植入物元件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38g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和第一植入物元件的组装状态的透视图;

图39a是根据本发明的手动工具和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将本发明的第二植入物元件连接到手动工具;

图39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的透视图;

图39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的联接状态的透视图;

图39d是根据图39b的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的顶视图;

图39e是沿图39d的i-i线的截面图;

图40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手术引导件的侧视图;

图40b是图40a的第一手术引导件的透视图;

图40c是示出图40a和40b的第一手术引导件被附接到与患者下颌骨的骨部分相固定的第一植入物元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0d是通过以透明方式示出第一手术引导件来示出图40c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1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手术引导件的侧视图;

图41b是图40a的第二手术引导件的透视图;

图41c是示出图40a和40b的第二手术引导件被附接到与患者下颌骨的骨部分相固定的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状态的侧视图;和

图41d是通过以透明方式示出第二手术引导件来示出图41c的状态的侧视图。

应当理解,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其呈现了例示本公开基本原理的各种优选特征的略微简化的图示。如本文所公开的本公开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取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地由特定的预期应用和使用环境确定。根据如本文所述的不同实施例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可以用作如本文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和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系统的不同实施例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描述参考了附图,附图通过图示方式示出了可以实践本发明的具体细节和实施例。在整个说明书和附图中,附图标记表示本公开的相同或等同的部分。

本文使用词语“示例性”来表示“用作示例、实例或例示”。本文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不必被阐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更优选或更具优势。

关于术语“至少基本对齐”和“至少基本平行”,如本文所使用的,关联于经历/可经历相对于彼此的预期相对枢转移动的元件/部件,这些术语应理解为还包括相对于完全对齐条件和完全平行条件的偏差,例如由于第一元件相对于第二植入物元件在其联接状态下绕第二元件轴线和第三元件轴线中的至少一个的相对枢转的预期可能性引起的直至最大角度(0.01至10°(例如,+通常公差))的偏差,如本文所述的。否则,术语“至少基本”例如仅包括通常(制造)公差。

根据如可以从附图得出的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例如,实施为图1至11中所示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10和15)。

根据不同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包括沿第一元件x轴线x1延伸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包括第一联接部120,第一联接部120包括沿第一元件x轴线x1延伸的容纳凹部140,并包括沿横向于第一元件x轴线x1的第一元件z轴线z1延伸的第一插入孔160。

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还包括沿第二元件x轴线x2延伸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包括第二联接部220,第二联接部220包括沿第二元件x轴线x2延伸的突起240,并包括沿横向于第二元件x轴线x2的第二元件z轴线延伸穿过突起240的第二插入孔260。突起240和容纳凹部140可彼此接合,使得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160和260至少基本彼此对齐,从而建立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的联接状态。

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还包括紧固件300,当突起240和容纳凹部140彼此接合以使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160和260至少基本彼此对齐时,紧固件300可接合到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160和260中以便沿第一元件z轴线z1延伸,并且保持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联接状态,并且紧固件300能够固定地附接到第一联接部120(当接合(和/或插入)第一插入孔260和第二插入孔260时)。

当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处于它们的联接状态时,并且当紧固件300固定地附接到第一联接部120时,在第一联接部120和第二联接部220之间提供有第一邻接间隙c1,在紧固件300和第二联接部220之间提供有第二邻接间隙c2,并且第一邻接间隙和第二邻接间隙c1、c2提供为使得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可相对于彼此绕第一元件z轴线z1和横向于第一元件x轴线x1和第一元件z轴线z1延伸的第一元件y轴线y1中的至少一个枢转(例如从邻接枢转到邻接)从0.01(可选地从0.02)至10°、可选地从0.01(可选地从0.02)至7°、进一步可选地从0.01(可选地从0.02)至1°的范围内的最大角度。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z轴线z1和第一元件y轴线y1中的至少一个的相对枢转可以是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相对移动,在第一位置中,第一元件x轴线x1和第二元件x轴线x2彼此完全对齐,在第二位置中,第一元件x轴线x1和第二元件x轴线x2相对于彼此枢转(例如,彼此之间形成角度)。

由于仅允许相对枢转的小的最大角度,因此当组装和植入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时,即使没有最终固定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以使它们不再能相对彼此固定,也可以连续使用植入物。此外,在植入之后,可以避免用于将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固定在一起的后续手术。

第一邻接间隙c1可以包括:第一邻接子间隙c1a,其提供在突起240和容纳凹部140之间,并且涉及到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z轴线z1的相对枢转;第二邻接子间隙c1b,其提供在突起240和容纳凹部140之间,并且涉及到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y轴线y1的相对枢转;第三邻接子间隙c1c,其提供在第一联接部120的其中提供有容纳凹部140的第一端面103和第二联接部220的突起240从其延伸的相应的第二端面203之间,并且涉及到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z轴线z1的相对枢转;和第四邻接子间隙c1d,其提供在第一联接部120的第一端面103和第二联接部220的相应的第二端面203之间,并且涉及到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y轴线y1的相对枢转。

应注意,如本申请中所述的“提供在突起和容纳凹部之间的子间隙”应理解为在容纳凹部140内位于第一联接部120的内壁(和/或内壁部分,所述壁部分限定容纳凹部140)与第一联接部120的外壁(和/或外壁部分)、第二联接部220的突起240的外壁(和/或外壁部分)之间的空间(和/或距离)。

第一邻接子间隙c1a和第三邻接子间隙c1c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定为将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z轴线z1的相对枢转限制到最大角度。例如,第一邻接子间隙c1a可以小于第三邻接子间隙c1c,使得突起240和容纳凹部140在最大角度处彼此抵靠,从而将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z轴线z1的相对枢转限制到最大角度。在另一示例中,第三邻接子间隙c1c可以小于第一邻接子间隙c1a,使得第一端面103和相应的第二端面203在最大角度处彼此抵靠,从而将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z轴线z1的相对枢转限制到最大角度(例如也在图1至9所示的实施例中实现的)。

此外,第二邻接子间隙c1b和第四邻接子间隙c1d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定为将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y轴线y1的相对枢转限制到最大角度。例如,第二邻接子间隙c1b可以小于第四邻接子间隙c1d并且小于第二邻接间隙c2,使得突起240和容纳凹部140在最大角度处彼此抵靠,从而将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y轴线y1的相对枢转限制到最大角度。在另一示例中,第四邻接子间隙c1d可以小于第二邻接子间隙c1b并且小于第二邻接间隙c2,使得第一端面103和相应的第二端面203在最大角度处彼此抵靠,以便将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y轴线y1的相对枢转限制到最大角度。

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二邻接间隙c2可以设定为使得在第一元件100和第二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y轴线y1的相对枢转期间,紧固件300在最大角度处抵靠突起240(例如,抵靠突起240的外周表面242,外周表面242限定突起240内的第二插入孔),以便将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y轴线y1的相对枢转限制到最大角度。例如,第二邻接间隙c2可以小于第四邻接子间隙c1d和第二邻接子间隙c1b。

突起240和容纳凹部140可以是能够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彼此接合。突起240和容纳凹部140可以例如通过在突起240和容纳凹部140之间提供形状配合接合的互补形状来接合,使得突起240可以在容纳凹部140内围绕第一元件z轴线z1和第一元件y轴线y1中的至少一个相对移动。作为补充或作为替代,突起240和容纳凹部140可以是能够彼此接合以形成接头,该接头构造为允许第一联接部120和第二联接部220相对于彼此绕第一元件y轴线y1和第一元件z轴线z1中的仅一个或至少一个或两个(例如,至少两个)枢转。例如,由突起240和容纳凹部140形成的该接头可以是铰链接头,该铰链接头构造为限制突起240在容纳凹部140内围绕第一元件y轴线y1和第一元件x轴线x1的(枢转)移动,同时允许突起240在容纳凹部140内围绕第一元件z轴线z1的(枢转)移动。在另一示例中,由突起240和容纳凹部140形成的接头可以是铰链接头,该铰链接头构造成限制突起240在容纳凹部140内围绕第一元件z轴线z1和第一元件x轴线x1的(枢转)移动,同时允许突起240在容纳凹部140内围绕第一元件y轴线y1的(枢转)移动。作为由突起240和容纳凹部140形成的接头的替代接头或其它类型的接头可以包括球形接头,该球形接头构造为允许围绕第一元件x轴线x1、第一元件y轴线y1和第一元件z轴线z1中的每一个进行多方向移动。

容纳凹部140和突起240可以包括互补的形状,以便可彼此接合。在一个示例中,容纳凹部140可以包括中空圆柱形部分143,其具有沿第一元件y轴线y1延伸的第一纵向圆柱体轴线并且具有直径d1,并且容纳凹部140可以包括中空通道部分146,中空通道部分146平行于纵向圆柱体轴线延伸,将中空圆柱形部分143连接到外部,并且具有比中空圆柱形部分143的直径d1小的通道宽度尺寸w1。此外,突起240可以包括:至少基本圆柱形的头部243,头部243具有第二纵向圆柱体轴线,并且具有与中空圆柱形部分143的直径d1相匹配的直径d2;和伸长的颈部246,颈部246平行于第二纵向圆柱体轴线延伸,具有与通道宽度尺寸w1相匹配的颈宽度尺寸w2,并且将头部243与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其余部分连接,由此突起240能够沿着第一元件y轴线y1插入到容纳凹部140中,其头部243和颈部246分别接合中空圆柱形部分143和中空通道部分146。然而,本发明不限于容纳凹部140和突起240的上述形状。容纳凹部140例如也可以具有矩形、菱形、梯形、椭圆形,圆形或燕尾形的横截面形状,因此突起240可以具有互补的矩形、菱形、梯形、椭圆形、圆形或燕尾形的横截面形状。

头部243的圆柱体端面244a和244b可以具有(相应的)倒角的周向边缘245a和245b。此外,颈部246在其纵向端部247a和247b上可分别具有平滑过渡到相应的倒角的周向边缘245a和245b中的上倒角边缘248a和下倒角边缘248b(例如也在图17到21、26和27所示的实施例中实现的)。

紧固件300可以是螺钉,其可以被紧密地拧入到形成在第一插入孔160内的内螺纹163中,从而将紧固件300固定地附接到第一联接部120。螺钉可以具有埋头303,第一插入孔160可以包括互补的埋头孔部分166,用以以齐平的方式接收埋头303。紧固件300还可以具有用于与第一插入孔160的内螺纹163接合的螺纹轴306(例如也在图33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实现的)。

第一插入孔160还可以具有第一通道169和第二通道172,第一通道169和第二通道172在第一联接部120中形成在容纳凹部140的相反侧上,使得在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联接状态下,第二插入孔260以夹层的方式布置在第一通道169和第二通道172之间(例如,也在图1至11所示的实施例中实现的)。在这样的构造中,第一插入孔160的内螺纹163可以形成在第二通道172内。当紧固件300是具有头303和螺纹轴306的螺钉时,螺纹轴306可以紧密地拧入到形成在第二通道172内的内螺纹163中,以将紧固件300固定地附接到第一联接部120,其中头303在靠近第一通道169且远离第二通道172的位置处抵靠第一联接部120支撑(例如也在图1至11所示的实施例中实现的)。此外,埋头孔部分166可以形成在第一通道169中。

第一植入物元件100还可以包括伸长的第一杆部180,其沿第一元件x轴线x1延伸并且用以插入到人类患者的下颌骨1的第一骨部分(例如,骨部分6、6')中,以便将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一骨部分(例如也在图1至16所示的实施例中实现的)。第一杆部180例如插入到第一骨部分的松质骨区域中。第一杆部180可以例如形成为伸长的圆柱形或圆锥形形状或其组合,但不限于此。第一杆部180可以设有外螺纹。第一杆部180的外螺纹可以是自攻螺纹,或没有自攻特性的螺纹。第一杆部180可以可选地包括表面改性,例如预定的表面粗糙度、附加的脊、附加的凹陷、多孔结构和/或网状部分等,用以促进第一杆部180到第一杆部180周围的骨部分中的骨整合,并且/或者可以可选地在其外表面上(例如涂覆在其上)包括活性材料,例如生物活性分子和/或生物活性膜,例如磷酸钙,用以促进第一杆部180到第一杆部180周围的骨部分中的骨整合。此外,作为替代或作为补充,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可以在其不同于第一杆部180且可以与周围骨组织接触的表面处包括用于促进骨整合的表面改性,例如预定的表面粗糙度、附加的脊、附加的凹陷、多孔结构、多孔结构和/或网状部分等,用以促进在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这些表面处的骨整合。作为补充或作为替代,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可以替代地或另外地在其不同于第一杆部180且可以与周围软组织接触的表面处包括用于促进软组织整合的表面改性,例如预定的表面粗糙度、附加的脊、附加的凹陷、多孔结构和/或网状部分等,用以促进软组织的向内生长和周围软组织在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这些表面处的粘附。作为前述方案的替代或补充,用于促进骨整合的活性材料,例如生物活性分子和/或生物活性膜,诸如但不限于磷酸钙,可以布置(例如涂覆)在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不同于第一杆部180且可以与周围的骨组织接触的表面上,以便促进在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这些表面处到周围骨组织中的整合。另外,作为上述方案的替代或补充,用于促进软组织整合的活性材料,例如生物活性分子和/或生物活性膜,诸如但不限于生物玻璃,可以布置(例如涂覆)在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不同于第一杆部180且可以与周围软组织接触的表面上,用于促进在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元件的这些表面处到周围软组织中的向内生长和粘附。

第一杆部18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杆通孔183,第一杆通孔183沿至少基本平行于第一元件y轴线y1的方向延伸穿过第一杆部180,并且其尺寸设置为容纳杆固定螺钉(例如也在图1至16所示的实施例中实现的)。相应的第一杆通孔183可以包括内螺纹,用于与相应的杆固定螺钉的外螺纹接合。

第一植入物元件1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带螺纹的第一板附接孔190、191,其在至少基本平行于第一元件y轴线y1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布置在第一联接部120和第一联接部120之间,并且其尺寸适于容纳相应的板附接螺钉63,板附接螺钉63用于将相应的植入物固定板附接到其上(例如也在图1至16所示的实施例中实现的)。

此外,第一植入物元件1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骨螺钉通孔193,第一骨螺钉通孔193在横向于第一元件z轴线z1和第一元件y轴线y1的方向上延伸穿过,并且其尺寸适于容纳相应的骨螺钉(例如也在图15和16所示的实施例中实现的)。

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可以单独地或以其任何组合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杆通孔183、一个或多个带螺纹的第一板附接孔190、191,和一个或多个第一骨螺钉通孔193。

此外,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可以包括伸长的第二杆部280,其沿第二元件x轴线x2延伸,并且将插入到患者的下颌骨1的第二骨部分(例如骨部分6、6')中,以便将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二骨部分(例如也在图17至21所示的实施例中实现的)。

第二杆部280例如用以插入到第二骨部分的松质骨区域中。第二杆部280可以例如形成为伸长的圆柱形形状或圆锥形形状或其组合,但不限于此。此外,第二杆部280可以设有外螺纹。第二杆部280的外螺纹可以是自攻螺纹或没有自攻特性的螺纹。类似于第一杆部180,第二杆部280可以包括拓扑表面改性,和/或可以在其外表面上(例如涂覆在其上)包括活性材料,用以促进第二杆部280到第二杆部280周围的骨部分中的骨整合。另外,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可以替代地或补充地在其不同于第二杆部280并且可以接触周围骨组织的表面上包括用于促进骨整合的表面改性,例如预定的表面粗糙度、附加的脊、附加的凹陷、多孔结构和/或网状部分等,用以促进在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这些表面处的骨整合。作为补充或作为替代,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在其不同于第二杆部280并且可以与周围的软组织接触的表面处包括用于促进软组织整合的表面改性,例如预定的表面粗糙度、附加的脊、附加的凹陷、多孔结构和/或网状部分等,用以促进在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这些表面处的软组织向内生长和周围软组织的粘附。作为上述方案的替代或补充,用于促进骨整合的活性材料,例如生物活性分子和/或生物活性膜,诸如但不限于磷酸钙,可以布置(例如涂覆)在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不同于第二杆部180且可以接触周围骨组织的表面上,以便促进在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这些表面处到周围骨组织中的骨整合。另外,作为前述方案的替代或补充,用于促进软组织整合的活性材料,例如生物活性分子和/或生物活性膜,诸如但不限于生物玻璃,可以布置(例如涂覆)在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不同于第二杆部280且可以接触周围软组织的表面上,用以促进在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这些表面处到周围软组织中的向内生长和粘附。

第二杆部28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杆通孔283,第二杆通孔283在至少基本平行于第二元件y轴线y2的方向上延伸穿过第二杆部280,该第二元件y轴线横向于第二元件x轴线x2和第二元件z轴线z2,并且第二杆通孔283的尺寸适于容纳相应的杆固定螺钉(例如也在图17至21所示的实施例中实现的)。相应的第二杆通孔可以包括内螺纹,用于与相应的杆固定螺钉的外螺纹接合。

第二植入物元件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带螺纹的第二板附接孔290、291,带螺纹的第二板附接孔290、291在至少基本平行于第二元件y轴线y2的方向上延伸,被布置在第二联接器之间部分220和第二杆部280之间,并且其尺寸适于容纳相应的板附接螺钉63,该板附接螺钉63用于将相应的植入物固定板附接到其上(例如也在图17至21所示的实施例中实现的)。

此外,第二植入物元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骨螺钉通孔293,第二骨螺钉通孔293在横向于第二元件z轴线z2和第二元件y轴线y2的方向上延伸穿过,并且其尺寸适于容纳相应的骨螺钉(例如也在图19和21所示的实施例中实现的)。

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可以单独或以其任何组合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杆通孔283、一个或多个带螺纹的第二板附接孔290、291,和一个或多个第二骨螺钉通孔293。

根据本发明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具有模块化设计,其中具有上述结构的各种第一元件100和第二元件200可以组合和组装,使得医生可以在手术之前或甚至在手术期间,调整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以适应将由该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桥接的患者下颌骨1的切除部分2。

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可以与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形成为一个零件(即整体形成),该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形成为类似于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一植入物100,其中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容纳凹部14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突起240可以相反地布置。可选地,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和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x轴线可以至少基本彼此对齐。应当理解,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和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也可以形成为一个零件,使得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和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根据特定应用的需要而形成成角度件或弯曲件。以本申请中描述的方式通过相应的紧固件300、300',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可以联接到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并且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可以联接到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在该构件中,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另外的第二植入物200'可以例如包括相应的杆部180和280',并且因此可以通过整体形成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和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彼此连接。

另外,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可以与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形成为一个零件,该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形成为类似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二植入物200,其中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突起24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突起240可以相反地布置(例如,也在图28a,28b和29所示的实施例中实现的)。此外,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和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x轴线可以可选地至少基本彼此对齐。应当理解,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和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也可以形成为一个零件,使得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和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形成特定应用所需的成角度件或弯曲件。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可以联接到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并且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可以联接到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在该构造中,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可以例如包括相应的杆部180和180',并且因此可以通过整体形成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和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彼此连接(例如,也在图2和3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实现的)。

此外,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可以与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形成为一个零件,该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形成为类似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其中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容纳凹部140'和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容纳凹部140可以相反地布置(例如也在图24、25和30所示的实施例中实现的)。可选地,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x轴线可以至少基本彼此对齐。应当理解,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也可以形成为一个零件,使得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根据特定应用的需要而形成成角度件或弯曲件(例如,也在图30a所示的实施例中实现的)。以本申请中描述的方式通过相应的紧固件300、300',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可以联接到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并且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可以联接到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在该构造中,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和另外的第二植入物200'可以例如包括相应的杆部280和280',并且因此可以通过整体形成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彼此连接(例如也在图10和11所示的实施例中实现的)。

另外,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可以与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形成为一个零件,该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形成为类似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二植入物200,其中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突起240'和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容纳凹部140可以相反地布置(例如也在图26和27所示的实施例中实现的)。此外,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x轴线可以可选地至少基本彼此对齐。应当理解,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也可以形成为一个零件,使得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根据特定应用的需要形成成角度件或弯曲件。通过相应的紧固件300、300'以本申请中描述的方式,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可以联接到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并且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可以联接到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200'。在该构造中,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另外的第一植入物100'可以例如包括相应的杆部180和180',并且因此可以通过整体形成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彼此连接。。

上述整体形成的植入物元件可用于患者下颌骨1的下颌骨主体的重建。当通过如本申请中所述的一个或多个整体形成的植入物元件重建下颌骨主体时,可能需要在使用的一个或多个整体形成的植入物元件上发生骨整合和/或软组织整合。为此,所使用的一个或多个整体形成的植入物元件中的一个、一些或全部可以在其可以与周围骨组织接触的表面处包括用于促进骨整合的表面改性,例如预定的表面粗糙度、附加的脊、附加的凹陷、多孔结构和/或网状部分等等,用以促进整体形成的植入物元件的骨整合。作为替代或作为补充,所使用的一个或多个整体形成的植入物元件中的一个、一些或全部可以(例如,整体上或部分地)形成有网状或小梁状结构(例如由小梁金属材料制成,例如可从zimmerbiomet获得的小梁金属材料),用以促进周围骨和/或软组织的向内生长。进一步作为替代或作为补充,所使用的一个或多个整体形成的植入物元件中的一个、一些或全部可以在其与周围的软组织接触的表面处包括用于促进软组织整合的表面改性,例如预定的表面粗糙度、附加的脊、附加的凹陷、多孔结构和/或网状部分等,用以促进软组织向内生长及周围软组织到整体形成的植入物元件上的粘附。作为上述方案的替代或补充,用于促进骨整合的活性材料,例如生物活性分子和/或生物活性膜,诸如但不限于磷酸钙,可以布置(例如涂覆)在所使用的一个或多个整体形成的植入物元件中的一个、一些或全部的可以接触周围骨组织的表面上,用以促进在这些表面处的骨整合。作为前述方案的替代或补充,用于促进软组织整合的活性材料,例如生物活性分子和/或生物活性膜,诸如但不限于生物玻璃,可以布置(例如涂覆)在所使用的一个或多个整体形成的植入物元件中的一个、一些或全部的接触周围软组织的表面处,用以促进在这些表面处的软组织整合。

本发明的内假体的模块化设计允许使用标准化的预制模块化部件重建不同患者的可变的缺损尺寸,从而消除了定制植入物以适合每个患者的缺损的需要。由于确切的缺损尺寸通常仅在手术期间确定,因此本发明还将允许外科医生在手术时匹配和选择适当尺寸的标准化部件以重建每个下颌骨缺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其适于重建下颌骨1的髁突-升支区域7。为此,第一植入物元件100还可以包括弯曲的轴部196,轴部196形成为与患者下颌骨的待由第一植入物元件100代替的升支区域相对应的形状。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轴部196可以进一步包括关节头198,该关节头198成型为使得其可以与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的自有关节盘和窝接合(例如也在图22所示的实施例中实现的)。根据另一示例,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可以包括弯曲的轴部296,轴部296形成为与患者下颌骨的待由第二植入物元件200替换的升支区域相对应的形状(例如也在图23所示的实施例中实现的)。类似于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轴部196,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轴部296还可以包括关节头298,其成型为使得它可以与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的自有关节盘和窝接合。

在根据本发明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中使用的植入物元件中的一个、一些或全部可以具有沿它们各自的z轴线的高度和沿它们各自的y轴线的宽度,所述高度和宽度分别大致对应于待由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桥接的下颌骨的骨部分的高度和宽度。例如,沿相应的z轴线的所述高度可以是待由下颌骨内假体桥接的下颌骨的骨部分(例如,图中所示的骨部分6、6')的总高度的约70%。在这方面,可以从下颌骨的底部测量高度(相应的植入物元件的高度和下颌骨的总高度),使得相应的植入物元件的上表面位于下颌骨的顶部的下方。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中使用的植入物元件中的一个、一些或全部可以适于将牙科植入物(例如假牙)附接到其上,以便进一步重建患者的下颌骨。例如,整体形成的植入物元件(例如在图24至30所示的实施例中实施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假牙附接孔,所述假牙附接孔平行于相应的z轴线从整体形成的植入物元件的顶表面延伸到植入物元件中,并且用于一个或多个牙植入物的插入。还应理解,在根据本发明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中使用的植入物元件中的一个、一些或全部可以在可以与周围骨组织接触的一个或多个表面上提供有用于促进骨整合的表面改性和/或活性材料,例如那些如上所述,和/或可以在可以与周围软组织接触的一个或多个表面上提供有用于促进软组织整合的表面改性和/或活性材料,例如上文所述的那些。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系统。该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系统包括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其中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可以包括如本申请中所述的在第一元件100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板附接孔190、191(例如也在图34至37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实施的)。该系统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植入物固定板(例如,如图34至37所示的植入物固定板320a至320b),其每个都具有至少第一螺钉插入通孔和第二螺钉插入通孔(例如,如图34至37所示的第一螺钉插入通孔和第二螺钉插入通孔322a至322d和324a至324d),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板附接螺钉(例如如图34至37所示的板附接螺钉66至69)和一个或多个骨螺钉(例如,如图34至37所示的骨螺钉60至63)。相应的植入物固定板可以是能够通过穿过第一螺钉插入通孔并与相应的第一板附接孔190、191接合的相应的板附接螺钉附接到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并且可以是能够通过穿过第二螺钉插入通孔并与患者下颌骨1的第一骨部分接合的相应的骨螺钉而附接到患者的下颌骨1的第一骨部分。一个或多个植入物固定板可以是伸长的,并且可以具有最大为第一植入物元件100沿第一元件x轴线的长度的长度。

在这种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系统中,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也可以在如本申请所述的第二元件200中具有一个或多个板附接孔290、291。相应的植入物固定板可以通过穿过第一螺钉插入通孔并与相应的第二板附接孔290、291接合的相应的板附接螺钉而附接到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并且可以通过穿过第二螺钉插入通孔并与患者下颌骨1的第二骨部分接合的相应的骨螺钉而附接到患者的下颌骨1的第二骨部分。一个或多个植入物固定板可以是伸长的,并且可以具有最大为第二植入物元件100沿第二元件x轴线的长度的长度。

一个或多个植入物固定板可以是能塑性变形的。因此,一个或多个植入物固定板可以塑性变形,例如在手术之前或期间,以便跟随患者下颌骨的待与其附接的骨部分的轮廓。该系统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伸长的骨固定板340,骨固定板340具有第一纵向板端和第二纵向板端341和343,每个纵向板端提供有相应的骨固定通孔342和344,用于由一个或多个骨螺钉68和69中的相应一个骨螺钉穿过,其中一个或多个骨固定板340各自比一个或多个植入物固定板中的每一个长(例如也在图37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实现的)。

应当理解,各种板(植入物固定板和/或骨固定板)可以依据所需的稳定性和可用空间分别通过一个或多个相应的螺钉而附接到植入物元件和/或骨部分。示例性地描述了将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一骨部分彼此连接,可以考虑使用例如一个、两个或更多个骨螺钉,以便将第一植入物固定板附接到第一骨部分,并且使用例如一个、两个或更多个板固定螺钉以将第一植入物固定板附接到第一植入物元件。显然,在将第二植入物元件和第二骨部分彼此连接的情况下和/或在将骨固定板附接到骨部分和/或附接到植入物元件的情况下,也可以类似地使用各种数量的螺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手术套件,其包括多个如本申请中所述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例如,手术套件可以包括紧固件300和具有各种构造的多个互补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例如设有相应的杆部180和280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与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或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形成为一个零件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或与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或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形成为一个零件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手术套件还可以包括植入物固定板320a至320d、骨固定板340、骨螺钉60至63和板附接螺钉66至69。

根据本发明的手术套件还可以包括伸长的第一锁定装置(例如,呈第一锁定杆420的形式,或者呈第一锁定帽420a和第二锁定帽420b的形式,如在图38a至38g所示的实施例中实现的)和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400'(例如也在图38a至38g所示的实施例中实现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400'包括第一端405、405'和第二端410、410'。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400'的第一端405、405'可附接到手动工具430。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400'的第二端410、410'包括安装突起415、415',安装突起可与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例如,具有第一杆部180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容纳凹部140接合,从而建立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400'和第一植入物元件100之间的联接状态。第一锁定装置可与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400'接合并且可与第一植入物元件100接合,以将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400'锁定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的手术套件还可以包括伸长的第二锁定装置(例如,如图39所示的实施例中所实施的第二锁定杆470的形式)和第二植入物元件底座450(如同示例也在图39)所示的实施例中实现,其中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50包括第一端455和第二端460。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50的第一端455可附接到手动工具430。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的第二端460包括安装凹部465,其可与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例如,具有第二杆部280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突起240接合,从而建立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50与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的联接状态。第二锁定装置可与第二植入物元件200接合并可与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50接合将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50锁定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的手术套件还可以包括手动工具430,手动工具430包括用于将相应的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450的第一端405、405'、455附接到其上的安装架附接部435,并且手动工具430包括由外科医生抓握的抓握部440,其中手动工具430(例如其安装架附接部435)可以构造成当相应的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450附接到手动工具430的附接部分435时,使相应的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450旋转。可以设想,手动工具430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牙科手持件(或牙钻)。

根据本发明的手术套件还可以包括第一手术引导件500,其包括第一引导板510和连接到第一引导板510的第一引导锁定头520(例如也在图40a至40d所示的实施例中实现的)。第一引导锁定头520包括引导突起525,引导突起525可与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容纳凹部140接合。第一引导板5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引导孔515,其以通过使引导突起525与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容纳凹部140接合而分别可与第一杆部180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杆通孔183的(例如,预定)位置匹配。

根据本发明的手术套件还可以包括第二手术引导件550,其包括第二引导板560和连接到第二引导板560的第二引导锁定头570(例如,也在图41a至41d所示实施例中实现的)。第二引导锁定头570包括引导凹部575,其可与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突起240接合。第二引导板560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引导孔565,其通过使引导凹部565与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突起240接合而分别可与第二杆部280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杆通孔283的(例如,预定)位置匹配。

根据本发明的手术套件也可以包括多个螺钉(例如,板附接螺钉、杆附接螺钉、杆固定螺钉、骨螺钉等)。应当理解,本发明的手术套件不限于上述部件,并且可以包括其它部件,例如(牙科)手术器械和期望应用所要求的设备。应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手术套件的部件可以组合出售(例如,手术套件可以包括本文提到的部件中的选定部件或所有部件)或者可以单独出售(例如手术套件可以包括仅一个选定部件,例如单个植入物元件、单个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即其多个植入物元件和紧固件)、第一植入物元件模块化安装架、第二植入物元件模块化安装架、第一手术引导件、第二手术引导件等等)。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对人的下颌骨进行手术修复的方法。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中,对人的下颌骨进行手术修复的方法可以包括提供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其包括第一植入物元件(例如,具有第一杆部180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如例如在图2和12中所示的)和与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形成为一个零件的第二植入物元件(例如,类似于图26中所示的整体形成的植入物元件),并且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提供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例如,具有相应的杆部280'的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如图10所示)。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提供另外的紧固件。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将第一植入物元件固定地附接到下颌骨的切除部分的第一侧上的骨部分(例如,骨部分6),并且可以包括将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固定地附接到下颌骨的切除部分的第二侧上的骨部分(例如,骨部分6')。该方法可以包括使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突起和第一植入物元件的容纳凹部彼此接合,使得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至少基本彼此对齐。从而建立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之间的联接状态。此外,该方法可以包括使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突起和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的容纳凹部彼此接合,使得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和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至少基本彼此对齐,从而建立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和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之间的联接状态。根据第一示例的方法也可以包括将紧固件接合到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中,并且将紧固件固定地附接到第一植入物元件的第一联接部,并且可以包括将另外的紧固件接合到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和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中,并且将另外的紧固件固定地附接到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的第一联接部。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中,对人的下颌骨进行手术修复的方法可以包括提供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其包括第一植入物元件(例如,具有第一杆部180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如例如在图2和12所示的)和与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形成为一个零件的第二植入物元件(例如,与图2和28中所示类似的整体形成的植入物元件),并且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提供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例如,具有对应的杆部180'的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100',如图2所示)。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提供另外的紧固件。此外,该方法可以包括将第一植入物元件固定地附接到下颌骨的切除部分的第一侧上的骨部分(例如,骨部分6),并且可以包括将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固定地附接到下颌骨的切除部分的第二侧上的骨部分(例如,骨部分6')。根据第二示例,该方法也可以包括使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突起和第一植入物元件的容纳凹部彼此接合,使得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至少基本彼此对齐,从而建立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之间的联接状态,并且可以包括将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突起和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的容纳凹部彼此接合,使得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和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至少基本彼此对齐,从而建立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和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之间的联接状态。此外,该方法可以包括将紧固件接合到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中,并且将紧固件固定地附接到第一植入物元件的第一联接部,并且可以包括将另外的紧固件接合到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和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中,并且将另外的紧固件固定地附接到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的第一联接部。根据第三示例的方法可以导致使用如例如图1至图3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修复的下颌骨缺损。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中,对人的下颌骨进行手术修复的方法可以包括提供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其包括与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形成为一个零件的第一植入物元件(例如,类似于例如图10和24中所示的整体形成的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例如具有第二杆部280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如在例如图10和17所示的),并且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提供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例如,具有对应的杆部280'的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如在例如图10中所示)。根据第三示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提供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并且可以包括提供另外的紧固件。此外,该方法可以包括将第二植入物元件固定地附接到下颌骨的切除部分的第一侧上的骨部分(例如,骨部分6),并且可以包括将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固定地附接到下颌骨的切除部分的第二侧上的骨部分(例如,骨部分6')。该方法然后可以包括使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突起和第一植入物元件的容纳凹部彼此接合,使得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至少基本彼此对齐,从而建立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之间的联接状态,并且可以包括将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突起和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的容纳凹部彼此接合,使得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和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至少基本彼此对齐,从而建立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和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之间的联接状态。此外,根据第三示例的方法可以包括将紧固件接合到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中,并且将紧固件固定地附接到第一植入物元件的第一联接部,并且可以包括将另外的紧固件接合到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和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的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中,并且将另外的紧固件固定地附接到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的第一联接部。根据第三示例的方法可以导致使用如图10和11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修复的下颌骨缺损。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中,对人的下颌骨进行手术修复的方法可以包括提供一种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其包括与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形成为一个零件的第一植入物元件(例如,类似于例如图26所示的整体的形成的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例如具有第二杆部280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如图10和17所示),并且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提供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例如,具有相应的杆部280'的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如图10所示)。根据第四示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提供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并且还可以包括提供另外的紧固件。此外,该方法可以包括将第二植入物元件固定地附接到下颌骨的切除部分的第一侧上的骨部分,并且可以包括将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固定地附接到下颌骨的切除部分的第二侧上的骨部分。该方法然后可以包括使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突起和第一植入物元件的容纳凹部彼此接合,使得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至少基本彼此对齐,从而建立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之间的联接状态,并且包括使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突起和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的容纳凹部彼此接合,使得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和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至少基本彼此对齐,从而建立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和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之间的联接状态。此外,该方法可以包括将紧固件接合到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中,并且将紧固件固定地附接到第一植入物元件的第一联接部,并包括将另外的紧固件接合到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和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中,并将另外的紧固件固定地附接到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的第一联接部。

应当理解,在根据本发明的对人的下颌骨进行手术修复的方法的第一至第四示例中,使相应的两个相邻的植入物元件的突起和容纳凹部接合的步骤之后可以直接是将紧固件接合到这些相应的两个相邻的植入物元件的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中的步骤。还可以设想,使相应的两个相邻的植入物元件的突起和容纳凹部接合的步骤之后直接是使相应的另外两个相邻的植入物元件的突起和容纳凹部接合的步骤。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例中,对人的下颌骨进行手术修复的方法可以包括提供:第一植入物元件,该第一植入物元件特别地包括具有关节头的弯曲的轴部,如本申请中所述的(例如,包括具有关节头198的弯曲的轴部196的第一植入物元件,例如在图22所示的实施例中实施的);以及第二植入物元件(例如,具有第二杆部280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如例如在图10和17中所示的)。根据第五示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将第二植入物元件固定地附接到下颌骨的切除部分的骨部分(例如,骨部分6),并且包括使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突起和第一植入物元件的容纳凹部彼此接合,使得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至少基本彼此对准,从而建立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之间的联接状态。该方法可以包括将紧固件接合到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中,并将紧固件固定地附接到第一植入物元件的第一联接部,并且可以包括使第一植入物元件的轴部的关节头与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的自有关节盘和窝接合。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示例中,对人的下颌骨进行手术修复的方法可以包括提供:第二植入物元件,该第二植入物元件特别地包括具有关节头的弯曲的轴部,如本申请中所述的(例如,包括具有关节头298的弯曲的轴部296的第二植入物元件,如例如在图23的实施例中实现的);以及第一植入物元件(例如具有第一杆部180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如在例如图2和12中所示的)。根据第六示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将第一植入物元件固定地附接到下颌骨的切除部分的骨部分(例如,骨部分6),并且可以包括使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突起和第一植入物元件的容纳凹部彼此接合,使得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至少基本彼此对齐,从而建立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之间的联接状态。该方法然后可以包括将紧固件接合到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的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中,并且将紧固件固定地附接到第一植入物元件的第一联接部,并且可以包括使第二植入物元件的轴部的关节头与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的自有关节盘和窝接合。

将相应的植入物元件固定地附接到相应的骨部分的步骤可以以本申请中描述的各种方式执行。例如,将相应的植入物元件固定地附接到相应的骨部分的步骤可以包括将相应的植入物元件的杆部插入到相应的骨部分中(例如,插入其中的预钻孔中),其中杆部的插入可以通过使用相应的植入物元件安装架(例如,如本申请中所述的类似于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50的实现)来执行。将相应的植入物元件固定地附接到相应的骨部分的步骤可以替代地或附加地包括以如本申请中所述的方式(参见例如图34至37)将相应的植入物固定板附接到相应的植入物元件(例如,其相应的板附接孔)和相应的骨部分。。此外,将相应的植入物元件固定地附接到相应的骨部分的步骤可替代地或另外地包括将相应的杆固定螺钉插入相应的杆通孔中,以使杆接合到周围的骨部分,其中杆固定螺钉的插入可以使用相应的手术引导件(例如,如本申请中所述的类似于第一手术引导件500和第二手术引导件550的实现)来执行。应当理解,根据本发明的对下颌骨进行手术修复的方法不限于上述示例,并且可以包括不同的步骤顺序,并且/或者另外的例如但不限于步骤:切除下颌骨的缺损部分,使得保留在切除部分的第一侧上的骨部分和在切除部分的第二侧上的骨部分。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至37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

在图1中,示出了固定到患者的下颌骨1上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10。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10用于桥接下颌骨1的切除部分2的第一侧上的剩余骨部分6与下颌骨1的切除部分2的第二侧上的下颌骨主体3的剩余骨部分6'之间的切除部分2。下颌骨1的髁突-升支区域7包括下颌骨1的升支4和髁突5。切除部分2是由于下颌骨缺损(例如,下颌骨外伤、炎性疾病或切除肿瘤等)需要通过手术切除的下颌骨主体3的一部分的结果。切除部分2的确切尺寸和位置可以取决于下颌骨缺损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切除下颌骨1的下颌骨主体3的一部分,如图1所示。在其它情况下,然而也可能需要移除下颌骨主体3的一部分以及下颌骨1的整个髁突-升支区域7的部分或整体。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10通过相应的紧固件300、300'联接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100、100'、200和200'而形成,如图1至3所示。

参考图4至图7,将针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10更详细地示例性地描述本发明的联接机构的原理,其中应理解,所述原理也是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其它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10,这些其它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是通过连接除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10中使用的那些之外的其它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而以不同构造形成。

如图1至7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10包括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其具有固定到相应的骨部分6的第一杆部180;包括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与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形成为一个零件;并且包括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其具有固定到相应的骨部分6'的另外的第一杆部180'。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突起24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容纳凹部140彼此接合。为此,突起240的头部243插入并接合到容纳凹部140的中空圆柱形部分143中,并且突起240的颈部246插入并接合到容纳凹部140的通道部分146中。因此,建立了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的联接状态。此外,紧固件300接合到第一插入孔160和第二插入孔260中,并且沿第一元件z轴线延伸。紧固件300紧紧地拧入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第一联接部120的内螺纹163中,从而固定地附接到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第一联接部120。因此,紧固件300保持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联接状态。紧固件300的埋头303也以与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上表面105齐平的方式容纳在埋头孔部分166中。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也通过它们相应的联接部分和相应的紧固件300'以相同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此外,如图4至图7所示,当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处于它们的联接状态时以及当紧固件300固定地附接到第一联接部120时,第一邻接间隙c1被提供置在第一联接部120和第二联接部220之间,并且第二邻接间隙c2被提供置在紧固件300和第二联接部220之间。第一邻接间隙和第二邻接间隙c1和c2被提供置为使得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可相对于彼此绕第一元件z轴线z1和第一元件y轴线y1中的至少一个枢转可以在从0.01(可选地,从0.02°)至10°、可选地从0.01(可选地从0.02°)到7°、进一步可选地从0.01°(可选地从0.02°)到1°的范围内的最大角度,这依赖于第一邻接间隙和第二邻接间隙c1和c2的尺寸。

通过允许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的相对枢转,外部负载(例如,通过下颌骨的移动施加的)可以在联接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之间分配,以便避免应力集中在与患者下颌骨的相应的骨部分6固定的第一杆部分180处。因此,由于在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的相对枢转引起的负载分布,第一杆部180在第一杆部180和相应的骨部分6之间的界面处的移动可以减小。由于第一杆部180在骨部分6内的移动减少,第一杆部180从骨部分6松开的风险可以减小,并且第一杆部180与骨部分6的周围骨组织的骨整合过程可以发生。

紧固件300和第二联接部220之间的第二邻接间隙c2是紧固件300的轴部307和突起240的外周表面242之间的间隙,如图4和5所示。所述间隙可以是由于第二插入孔260和紧固件300的轴部307的不同直径d3和d4(分别如图18和33所示)而形成,可以通过增大或减小两个直径d3和d4之间的差异来调节。

第一邻接间隙c1包括第一邻接子间隙c1a,其提供在突起240和容纳凹部140之间并且涉及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z轴线z1的相对枢转。第一邻接子间隙c1a可以是突起240的头部243的周向边缘245a和245b与第一联接部120的内壁123之间的间隙,其中所述内壁123限定容纳凹部140的中空圆柱形部分143。头部243的周向边缘245a和245b可以进行倒角,以提供更大的第一邻接子间隙c1a(如图19所示),并且第一邻接子间隙c1a可以通过对头部243的周向边缘245a和245b适当倒角来调节,以增加或减小第一邻接子间隙c1a。

第一邻接间隙c1也包括第二邻接子间隙c1b,其提供在突起240和容纳凹部140之间并且涉及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y轴线y1的相对枢转。在图4和5中,第二邻接子间隙c1b是在平行于第一元件z轴线z1的方向上在突起240的颈部246的外表面和第一联接部120的通道壁126之间延伸的间隙。因此,可以通过相应地设计颈部246和/或通道壁126以减小它们之间的间隙,来提供第二邻接子间隙c1b。

第一邻接间隙c1还包括第三邻接子间隙c1c,其提供在第一联接部120的第一端面103和第二联接部220的第二端面203之间(参见图6和7),并且涉及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z轴线z1的相对枢转。第三邻接子间隙c1c可以是(例如,限定为)在第一联接部120的第一端面103和第二联接部220的第二端面203之间延伸的间隙的一部分。

此外,第一邻接间隙c1包括第四邻接子间隙c1d,其提供置在第一联接部120的第一端面103和第二联接部220的对应的第二端面203之间(参见图4至图5),并且涉及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y轴线y1的相对枢转。第四邻接子间隙c1d可以是(例如,限定为)在第一联接部120的第一端面103和第二联接部220的第二端面203之间延伸的间隙的另一部分。

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的最大相对枢转角度可以通过相应地设计第一邻接间隙c1的邻接子间隙c1a至c1d的尺寸和第二间隙c2的尺寸来调节。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10中,第四邻接子间隙c1d被设置为使得在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y轴线y1的相对枢转期间,第一端面103和相应的第二端面203以角度α(其是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绕第一元件y轴线y1允许的从邻接至邻接的相对枢转的最大角度的一半)彼此邻接,如图5所示,而第二邻接子间隙c1b设置成使得在突起240和容纳凹部140之间(例如,在颈部246和通道壁126之间)不发生干涉,并且第二邻接间隙c2设置为使得在紧固件300和突起240之间不会发生干涉。图5示例性地示出了当第二植入物元件200沿顺时针方向绕第一元件y轴线y1枢转时,第一端面103和第二端面203(例如,在其上部)以角度α彼此邻接。同样地,当第二植入物元件200沿逆时针方向绕第一元件y轴线y1枢转时,第一端面103和第二端面203(例如,在其下部)以角度α彼此邻接。因此,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y轴线y1的相对枢转被限制为由第四邻接子间隙c1d的尺寸限定的最大角度(具有两倍α的值)。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三邻接子间隙c1c提供为使得在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z轴线z1枢转期间,第一端面103和相应的第二端面203以角度β(其是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z轴线z1允许的从邻接到邻接的相对枢转的最大角度的一半)彼此邻接,如图7所示,而第一邻接子间隙c1a被设置为使得在突起240和容纳凹部140之间(例如,在头部243和内壁123之间)不发生干涉。图7示例性地示出了当第二植入物元件200沿逆时针方向绕第一元件z轴线z1枢转时,第一端面103和第二端面203以角度β彼此邻接。同样地,当第二植入物元件200沿顺时针方向绕第一元件y轴线y1枢转时,第一端面103和第二端面203以角度β彼此邻接。由于紧固件300沿第一元件z轴线z1延伸,因此在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z轴线z1的相对枢转期间,紧固件300和突起240之间也不会发生干涉。因此,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z轴线z1的相对枢转被限制为由第三邻接子间隙c1c的尺寸限定的最大角度(具有两倍β的值)。

为了方便并且为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的连接机构的目的,图4和5示出了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y轴线y1的相对枢转,而图6和7示出了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z轴线z1的相对枢转。然而,应该理解的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围绕第一元件y轴线y1和第一元件z轴线z1的相对枢转的组合也是可以的。

此外,将给出用于根据本发明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的第一邻接间隙c1(及其邻接子间隙c1a至c1d)和第二邻接间隙c2的示例性值以及由这些值允许的最大角度,其中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值。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中,其对于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y轴线y1从邻接到邻接的相对枢转允许至少基本2度的最大角度(例如,分别为顺时针方向1度,逆时针方向1度),并且其对于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z轴线z1从邻接到邻接的相对枢转允许至少基本2度的最大角度(例如,分别为顺时针方向1度,逆时针方向1度),第四邻接子间隙c1d和第三邻接子间隙c1c可以各自具有至少基本0.1mm的值,并且第二邻接子间隙c1b可以具有至少基本0.2mm的值,而第一邻接子间隙c1a可以具有至少基本0.05mm的值。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中,其对于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y轴线y1从邻接到邻接的相对枢转允许至少基本6度的最大角度(例如,分别为顺时针方向3度,逆时针方向3度),并且对于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z轴线z1从邻接到邻接的相对枢转允许至少基本6度的最大角度(例如,分别为顺时针方向3度,逆时针方向3度),第四邻接子间隙c1d和第三邻接子间隙c1c可以各自具有至少基本0.25mm的值,并且第二邻接子间隙c1b可以具有至少基本0.31mm的值,而第一邻接子间隙c1a可以具有至少基本0.1mm的值。在进一步示例性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中,其对于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z轴线z1的相对枢转允许3度,头部的周向边缘和/或颈部的周向边缘可以如本申请中描述的进行倒角。

尽管在本发明中不是特别必要,但也可以设想在从植入时起经过一定时间(例如一个月)之后,将本发明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的植入物元件中的至少一些或全部刚性地固定在一起(即,将植入物元件中的至少一些或全部固定,从而阻止本发明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中的相对枢转)。示例性地参照图1至图3,在经过一定时间并且已经分别发生杆部180和180'进入骨部分6和6'中的足够的骨整合之后,可以决定将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刚性地固定在一起,并将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固定在一起。相邻的植入物元件之间的刚性连接(也可以称为“不可枢转连接”)可以通过例如使用刚性元件连接板来实现,所述刚性元件连接板通过使用相应的螺钉而附接到每个相邻的植入物元件并因此将相邻的植入物元件彼此连接。此外,待刚性地固定在一起的相邻的植入物元件可以包括附加孔(例如,通孔),用于通过使用螺钉将刚性元件连接板附接到待被刚性地固定在一起的相邻的植入物元件。仍然示例性地参考图1至图3,应当理解,板附接孔190、191、190'、191也可以用于附接刚性元件连接板,以将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刚性地固定到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其中刚性元件连接板然后延伸越过(例如跨越)图1至3中所示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10的整体形成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和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200'。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装置和方法以将根据本发明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的植入物元件刚性地固定在一起,并且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刚性元件连接板。

图8和9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10的变型。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10的变型中,至少基本阻止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y轴线y1的相对枢转,而允许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z轴线z1的相对枢转。如在图8的顶视图中可以看到的,当从上方观察时(例如,在横向于第一元件z轴线z1的横截面中),该变型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第一端面103形成有弯曲轮廓(例如,具有至少基本三角形轮廓)。该变型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第一端面103的弯曲轮廓具有在第一元件x轴线x1上的顶点104,使得在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联接状态下,第四邻接子间隙c1d至少基本为零(因此c1d未在图8和9中示出)。例如,在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联接状态(如图9所示)下,第一端面103和第二端面203在第一端面103的顶点104处直接接触,使得完全或至少基本阻止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y轴线y1的相对枢转。另一方面,该弯曲轮廓允许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第一元件z轴线z1的相对枢转。

应当理解,能够鉴于本发明的教导而构思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10的各种其它变型,其中通过将第一邻接子间隙c1a、第二邻接子间隙c1b、第三邻接子间隙c1c、第四邻接子间隙c1d和第二邻接间隙c2中的至少一个减少以接近零,至少基本防止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围绕其轴线中的至少一条轴线的相对枢转。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15在图10和11中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15也通过以相应的紧固件300、300'联接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100、100'、200和200'而形成,其中相应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100、100'、200和200'的构造不同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10中使用的构造。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15包括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其具有第二杆部280;包括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其与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形成为一个零件;并且包括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其具有另外的第二杆部280'。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通过它们相应的联接部分且通过紧固件300以与上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10相同的方式彼此连接,并且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也通过它们相应的联接部分且通过相应的紧固件300'以相同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由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15中的联接机构的原理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10的原理相同,因此将省略其单独的描述。

在图12至21中,示出了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实施例,其用于将本发明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固定到下颌骨1的骨部分6、6'(例如,固定到在下颌骨1的的一部分2的切除之后剩余的下颌骨主体3的相应的骨端部或骨断端)。

在图12至16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图12是透视图,图13是沿由第一元件x轴线x1和第一元件z轴线z1形成的平面的截面图,图14是示例性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顶视图。此外,图15和16分别是示例性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截面图和顶视图,其包括有两个第一骨螺钉通孔193。

示例性第一植入物元件100沿第一元件x轴线x1、沿横向于第一元件x轴线x1延伸的第一元件y轴线y1并且沿横向于第一元件x轴线x1和第一元件y轴线y1延伸的第一元件z轴线z1延伸,并且可以具有块状主体。示例性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包括第一联接部120,第一联接部120包括容纳凹部140和第一插入孔160。

容纳凹部140设置在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第一端面103内,并且从第一端面103沿第一元件x轴线x1延伸到第一植入物元件100中。第一端面103可以至少基本平行于由第一元件y轴线y1和第一元件z轴线z1形成的平面延伸。容纳凹部140包括由第一联接部120的内壁123限定的中空圆柱形部分143,并且包括由第一联接部120的通道壁126限定的中空通道部分146。

在图12至图14的示例性第一植入物元件100中,第一插入孔160沿第一元件z轴线在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上表面105和相反的下表面107之间延伸。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上表面105和下表面107可以至少基本平行于由第一元件x轴线x1和y轴线y1形成的平面延伸。第一插入孔160包括在第一联接部120中形成容纳凹部140的相反侧上的的第一通道169和第二通道172。例如,第一通道169可以将上表面105与容纳凹部140(例如,与其中空圆柱形部分143)连接,并且第二通道172可以将下表面107与容纳凹部140(例如,与其中空圆柱形部分143)连接。第一插入孔的第一通道169包括埋头孔部分166。内螺纹163形成在第一插入孔160中。在图12至14的示例性第一植入物元件100中,内螺纹163形成在第一插入孔160的第二通道172内。然而,替代地或另外地,也可以是在第一通道169内(例如,在第一通道169的埋头孔部分166的下方和附近)形成内螺纹。

图12至图14的示例性第一植入物元件100还包括如本申请中所述的伸长的第一杆部180。第一杆部180沿第一元件的x轴线x1从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相反的端面113(例如,从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块状主体113的相反的端面113)延伸,所述相反的端面113布置为与第一端面103相反。第一杆部180成型为使得其可以插入患者下颌骨1的第一骨部分(例如,骨部分6、6')中(例如插入第一骨部分180的松质骨区域中的预钻孔),以便将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一骨部分。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杆部180设有外螺纹,该外螺纹用以与第一骨部分螺纹接合。第一杆部180允许通过在第一杆部180处发生的骨整合而将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固定到第一骨部分。如图14中用虚线示意性地示出的,第一杆部180可以包括如本申请中所述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杆通孔183。此外,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相反的端面113可以在第一植入物元件100通过第一杆部180固定到第一骨部分时与第一骨部分接触。为了促进在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相反的端面113处的骨整合,所述端面113可在其上包括拓扑表面改性和/或包括涂覆在其上的活性材料。所述表面改性和活性材料可以是与如上所述用于促进骨整合相同或类似的表面改性和活性材料。

图12至图14的示例性第一植入物元件100还包括上部第一板附接孔190和下部第一板附接孔191。上部第一板附接孔190和下部第一板附接孔191包括螺纹,用于建立与相应的板附接螺钉63a和63b的螺纹接合。上部第一板附接孔190和下部第一板附接孔191在平行于第一元件y轴线y1的方向上从(例如,第一)侧表面109延伸到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相反(例如,第二)侧表面111,侧表面109和111至少基本平行于由第一元件x轴线x1和z轴线z1形成的平面延伸。上部第一板附接孔190和下部第一板附接孔191可以完全延伸穿过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如图14所示,但不限于此,并且也可以仅部分地延伸穿过第一植入物元件100。上部第一板附接孔190和下部第一板附接孔191布置在第一联接部120和第一杆部180之间。此外,上部第一板附接孔190和下部第一板附接孔191设置在关于第一元件x轴线x1的相反侧上。上部第一板附接孔190例如穿过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在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上部形成,上部在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下部上方,下部第一板附接孔191穿过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下部形成。

作为上部第一板附接孔190和下部第一板附接孔191中的一个或两个的补充或替代,示例性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骨螺钉通孔193,如本申请中所述的。例如,如图15和16所示的示例性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包括在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下部中的两个第一骨螺钉通孔193(例如,在杆部180下方的水平处),而不是下部第一板附接孔191。图15和16中的第一骨螺钉通孔193从第一端面103延伸到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相反的端面113。此外,第一骨螺钉通孔193邻近第一插入孔160布置在第一植入物元件100中。换句话说,第一骨螺钉通孔193穿过第一植入物元件100,而不与第一插入孔160相交。

在图17至21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图17是透视图,图18是沿由第一元件x轴线x1和第一元件z轴线z1形成的平面的截面图,图19是示例性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顶视图。此外,图20和21分别是示例性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截面图和顶视图,其包括两个第二骨螺钉通孔293。

示例性第二植入物元件200沿第二元件x轴线x2、横向于第二元件x轴线x2延伸的第二元件y轴线y2和横向于第二元件x轴线x2和第二元件y轴线y2延伸的第二元件z轴线z2延伸,并且可以具有块状主体。示例性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包括第二联接部220,第二联接部220包括突起240和第二插入孔260。

突起240从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第二端面203延伸,并且沿第二元件x轴线x2从所述第二端面203延伸。第二端面203可以至少基本平行于由第二元件y轴线y2和第二元件z轴线z2形成的平面延伸。此外,突起240包括至少基本圆柱形的头部243和伸长的颈部246,如本申请中所述的。颈部246将头部243与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其余部分(例如,与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块状主体)连接。

如图19中具体所示,头部243的第一圆柱体端面244a和第二圆柱体端面244b分别具有倒角的周向边缘245a和245b。此外,颈部246在其第一纵向端247a和第二纵向端247b上可以分别具有平滑过渡到相应的倒角的周向边缘245a和245b的上倒角边缘248a和下倒角边缘248b。然而,如图6和7所示,圆柱体端面244a和244b的周向边缘245a和245b也可以设置为不倒角。

在图17至21的示例性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中,第二插入孔260包括直径d3并且沿第二元件z轴线z2延伸穿过突起240。如图18中具体所示,突起240的外周表面242限定第二插入孔260的周边部分,因此限定第二插入孔260的直径d3。

图17至图21的示例性第二植入物元件200还包括伸长的第二杆部280。第二杆部280沿第二元件x轴线x2从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布置为与第二端面203相反的相反的端面213延伸。第二杆部280的形状使得它可以插入患者的下颌骨1的第二骨部分(例如图10和11中所示的骨部分6、6')中(例如,插入第二骨部分的松质骨区域中的预钻孔中),以便将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二骨部分。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杆部280设有外螺纹,该外螺纹与第二骨部分(例如,骨部分6、6')螺纹接合。类似于第一杆部180,第二杆部280允许通过在第二杆部280处发生的骨整合而将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固定到第二骨部分。此外,第二杆部28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的第二杆通孔283,该第二杆通孔283形成为类似于上述的第一杆通孔183。类似于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相反的端面113,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相反的端面213可以在第二植入物元件200通过第二杆部280固定到第一骨部分时与第二骨部分接触,因此可以包括在其上的拓扑表面改性和/或包括涂覆在其上的活性材料。所述表面改性和活性材料可以是与如上所述用于促进骨整合相同或相似的表面改性和活性材料。

图17至19的示例性第二植入物元件200还包括上部螺纹第二板附接孔290和下部螺纹第二板附接孔291。上部第二板附接孔290和下部第二板附接孔291在平行于第二元件y轴线y2的方向上从(例如第一)侧表面209向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相反(例如第二)侧表面211(例如块状主体)延伸,侧表面209和211至少基本平行于由第二元件x轴线x2和第二元件z轴线z2形成的平面延伸。上部第二板附接孔290和下部第二板附接孔291可以完全延伸穿过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但是不限于此,并且还可以仅部分地延伸穿过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上部第二板附接孔290和下部第二板附接孔291布置在第二联接部220和第二杆部280之间。此外,上部第二板附接孔290和下部第二板附接孔291布置在关于第二元件x轴线x2的相反侧上。上部第二板附接孔290例如穿过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形成在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上部,上部在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下部上方,下部第二板附接孔291穿过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下部形成。

作为上部第二板附接孔290和下部第二板附接孔291中的一个或两个的补充或替代,示例性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骨螺钉通孔293,如本申请中所述的。例如,如图20和21所示的示例性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包括在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下部中的第二骨螺钉通孔193(例如,在第二杆部280下方的水平处),而不是下部第二板附接孔291。图20和21中的第二骨螺钉通孔293从第二端面203延伸到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相反的端面213。

在图22和23中,示出了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实施例,其可用于重建下颌骨1的髁突-升支区域7。

图22示出了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实施例,其包括如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一联接部120,并且包括弯曲的轴部196,其从第一联接部120以与待由第一植入物元件100代替的下颌骨的升支区域4的角度和轮廓相对应的弯曲形状延伸。轴部196的远离第一联接部120的端部包括关节头198。

此外,图23示出了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实施例,其包括如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二联接部220,并且包括从第二联接部220延伸的弯曲的轴部296。类似于图22中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弯曲的轴部196,图23中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弯曲的轴部296具有与待由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代替的下颌骨的升支区域4的角度和轮廓相对应的弯曲的形状。轴部296的远离第二联接部220的端部包括关节头298。

关节头198和298成型为类似于髁突5,使得它们可以分别与颞下颌关节的自有关节盘和窝接合。图22和23中的实施例的轴部196和296可以在它们各自的外表面上(例如涂覆在其上)包括拓扑表面改性和/或可以包括活性材料,用以促进软组织分别到轴部196和296的粘附。

在图24至30中,示出了与另外的第一和/或第二植入物元件100'和200'形成为一个零件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实施例。图24至30c中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实施例在本申请中也称为“整体形成的植入物元件”。图24至30c所示的实施例可以用作中间植入物元件,用以通过将固定到骨部分(例如图12至21所示的那些)的植入物元件彼此相互连接和/或与用于重建髁突-升支区域7的植入物元件(例如图22和23中所示的那些)相互连接,而桥接下颌骨的切除区域。

根据如图24和25所示的实施例,第一植入物元件100与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形成为一个零件(即,整体形成)。图24示出了沿由植入物元件的x轴线和z轴线形成的平面的截面图,图25是与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形成为一个零件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顶视图。

图24和25中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包括第一联接部120,第一联接部120包括如本申请中所述形成的容纳凹部140和第一插入孔160。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形成为与本申请中描述的第一植入物100类似,并且沿其对应的另外的第一元件x轴线x1'、沿其横向于另一外的第一元件x轴线x1'延伸的对应的另外的第一元件y轴线y1'并且沿其横向于另外的第一元件x轴线x1'和y轴线y1'延伸的对应的另外的第一元件z轴线z1'延伸。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包括第一联接部120',第一联接部120'包括容纳凹部140'和第一插入孔160',并且容纳凹部140'和第一插入孔160'形成为分别类似于如本申请中所述的容纳凹部140和第一插入孔160。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容纳凹部140'和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容纳凹部140相反地布置。在图24和25的实施例中,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x轴线x1和x轴线x1'彼此对准。

根据如图26和27所示的实施例,第一植入物元件100与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形成为一个零件。图26示出了沿由植入物元件的x轴线和z轴线形成的平面的截面图,图27是与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形成为一个零件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顶视图。

图26和27中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包括第一联接部120,第一联接部120包括如本申请中所述地形成的容纳凹部140和第一插入孔160。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形成为类似于如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二植入物200,并且沿其对应的另外的第二元件x轴线x2'、沿其横向于另外的第二元件x轴线x2'延伸的对应的另外的第二元件y轴线y2'并且沿其横向于另外的第二元件x轴线x2'和y轴线y2'延伸的相应的另外的第二元件z轴线z2'延伸。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包括第二联接部220',其包括突起240'和第二插入孔260',并且突起240'和第二插入孔260'形成为分别类似于如本申请中所述的突起240和第二插入孔260。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突起240'和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容纳凹部140相反地布置。在图26和27的实施例中,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x轴线x1和x轴线x2'彼此对准。应当理解,其中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与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形成为一个零件的实施例是图26和27的实施例的镜像形式,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图28a、28b和29的实施例中,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与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形成为一个零件。图28a示出了沿由植入物元件的x轴线和z轴线形成的平面的截面图,图28b示出了该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9是与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形成一体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顶视图。

图28a,28b和29中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包括第二联接部220,其包括如本申请中所述形成的容纳凹部140和第一插入孔160。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形成为类似于如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二植入物200,并且还沿其对应的另外的第二元件x轴线x2'、y轴线y2'和z轴线z2'延伸。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包括第二联接部220',第二联接部220'包括突起240'和第二插入孔260',它们形成为分别类似于本申请中描述的突起240和第二插入孔260。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100'的突起240'和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容纳凹部140相反地布置,并且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x轴线x2和x轴线x2'彼此对齐。

图24至29中所示的整体形成的植入物元件也可以具有成角度的构造,其中一个植入物元件(例如第一植入物元件100或另外的植入物元件200)与另一个植入物元件(例如,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或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形成为一个零件,使得在它们之间形成角度。在图30a的截面图中,示出了图24和25的实施例的变型,其中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形成为一个零件并且相对于彼此以角度γ取向。换句话说,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彼此形成为一个零件,同时在由x轴线和z轴线形成的平面中相对彼此围绕角度γ旋转。因此,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形成为一个零件,使得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彼此之间形成角度γ(例如,分别在x轴线x1和x1'之间和在z轴线z1和z1'之间)。如图30a所示的这种成角度的构造也可以应用于如图26至29所示实施例中的任一个。此外,在植入物元件之间具有不同值和不同方向的角度的其它成角度构造也是可能的,本发明不限于图30a所示的示例性变型。例如,图30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整体形成的植入物元件的另一个成角度构造的顶视图。如从图30b中可以看出,第一植入物元件100与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形成为一个零件,其中当从上方观察时(例如,在横向于第一元件z轴线z1的横截面中),所得到的整体形成的植入物元件形成为基本u形。图30b中的整体形成的植入物元件的u形包括第一腿部l1、第二腿部l2和连接第一腿和第二腿的腿联接部分lc。在第一腿部l1和腿联接部分lc之间形成角度δ1,并且在第二腿部l2和腿联接部分lc之间形成角度δ2。角度δ1和δ2可以形成具有相同值的镜像角度。尽管图30b中示例性示出的角度δ1和δ2是直角(即90度的角度),但是角度δ1和δ2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具有适合于期望应用的任何角度(例如,45度、60度、120度、135度等)。此外,图30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整体形成的植入物元件的另一个成角度构造的顶视图。如图30c所示,第一植入物元件100与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形成为一个零件,其中当从上方观察时(例如,在横向于第一元件z轴线z1的横截面中),所得到的整体形成的植入物元件包括v形。图30c中的整体形成的植入物元件的v形包括第一腿部l1'和第二腿部l2',它们彼此直接连接并在彼此之间形成角度。尽管图30c中示例性地示出的角度ε是约60度,但是角度ε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具有适合于期望应用的任何角度(例如,45度、30度、75度等)。因此,图30b和30c的整体形成的植入物元件可以根据下颌骨的轮廓成型,并且可以用于重建下颌骨的下颌骨联合(mandibularsymphysis)。应当理解,如图30b和30c所示的这种成角度构造也可以应用于如图26至29所示的实施例,例如,u形或v形的整体形成的植入物元件可以由如图26和27所示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和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形成为一个零件,或者可以由如图28a、28b和29所示的第二植入物元件和另外的第二植入物元件形成为一个零件。

图26至30c中所示的整体形成的植入物元件可以具有各种长度和成角度构造。因此,图26至30c所示的整体形成的植入物元件可以彼此连接,和/或通过其相应的联接部分与具有杆部的植入物元件和/或与具有轴部的植入物元件连接,以形成具有期望的总长度并且适合于特定应用(例如,取决于需要通过本发明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重建的下颌骨1的部分)的根据本发明的内假体植入物。由于这种模块化设计,通过将本申请中描述的不同类型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和第二植入物元件彼此连接,可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的各种构造。例如,如图12至21所示的每个设有相应的杆部的两个植入物元件可以通过一个或一系列的整体形成的植入物元件(如图24至30c所示)彼此连接,以用于重建下颌骨主体3,其中所述植入物元件可以按照本申请中所述的方式分别彼此连接,以允许相邻的植入物元件之间的相对枢转。在另一个例子中,如图12至21所示设有杆部的一个植入物元件可以与如图22至23所示设有弯曲的轴部的植入物元件直接联接,或者可以通过如图24至30c所示的一个或一系列整体形成的植入物元件与如图22至23所示设有弯曲的轴部的植入物元件间接连接,以用于重建髁突-升支区域7,并且如果需要,也用于重建下颌骨主体3的部分。在图31和32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的非限制性的进一步的实例,其通过联接如本申请中所述的所述植入物元件中的多个不同的植入物元件而形成。

图33是根据本发明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的紧固件300的截面图。这里,紧固件300是螺钉,其包括沉头303并且还包括螺纹轴306。螺纹轴306包括伸长的轴部307,伸长的轴部307从埋头303延伸并具有外径d4。此外,螺纹轴306包括外螺纹308,用于与第一插入孔160的内螺纹163接合。在图33的实施例中,紧固件300包括形成在轴部307和紧固件的外螺纹308之间的肩部309(例如,因为外螺纹308具有的最大外径d5小于轴部307的外径d4)。肩部309可以靠在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内壁123上。然而,紧固件300可以形成为没有肩部309(例如,通过为外螺纹308设置至少基本等于轴部307的外径d4的最大外径d5)。任何类型的互补的内螺纹和外螺纹可以分别用于第一插入孔160的内螺纹163和紧固件300的外螺纹308,以将紧固件300固定地附接到第一联接部120。

当紧固件300要插入第一插入孔160中时,其中第一插入孔160包括在其第一通道169内的内螺纹以作为第二通道172中的内螺纹163的替代或补充,在第一通道内的所述内螺纹布置在第一通道169的埋头孔部分166的下方和附近,紧固件300可以替代地或附加地具有在紧固件300的埋头303下方的外螺纹。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紧固件300不限于螺钉,也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紧固件300。例如,紧固件300可以是销,其被压配合到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相应成型的第一插入孔160中。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34至图37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系统的实施例。

图34和35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系统的组装状态。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系统包括如图2和3所示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10,其中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具有上部第一板附接孔190和下部第一板附接孔191,并且其中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具有上部第一板附接孔190'和下部第一板附接孔191'。

此外,该系统包括:伸长的第一植入物固定板320a,其包括多个螺钉插入通孔;以及伸长的第二植入物固定板320b,其也包括多个螺钉插入通孔。伸长的第一植入物固定板320a的长度最大是第一植入物元件100沿第一元件x轴线x1的长度,伸长的第二植入物固定板320b的长度最大为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沿另外的第一元件100的x轴线x1'的长度。该系统还包括第一骨螺钉60和第二骨螺钉61,并且包括第一板附接螺钉66和第二板附接螺钉67。

通过第一板附接螺钉66穿过第一植入物固定板320a的多个螺钉插入通孔中的第一螺钉插入通孔322a并且接合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上部第一板附接孔190,第一植入物固定板320a被附接到第一植入物元件100。此外,通过第一骨螺钉60穿过第一植入物固定板320a的多个螺钉插入通孔中的第二螺钉插入通孔324a并且接合患者下颌骨1的相应的骨部分6,第一植入物固定板320a被附接到患者下颌骨1的第一骨部分6。

类似地,通过第二板附接螺钉67穿过第二植入物固定板320b的多个螺钉插入通孔中的第一螺钉插入通孔322b且接合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上部第一板附接孔190',第二植入物固定板320b被附接到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同样,通过第二骨螺钉61穿过第二植入物固定板320b的多个螺钉插入通孔中的第二螺钉插入通孔324b且接合患者下颌骨1的相应的骨部分6',第二植入物固定板320b被附接到患者下颌骨1的相应的骨部分6'。

应当理解,两个植入物固定板320a和320b可以连接到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下部第一板附接孔191和191',而不是上部第一板附接孔190和190'。

第一植入物固定板320a和第二植入物固定板320b可用于附加地将第一杆部180和另外的第一杆部180'保持在相应的骨部分6和6'中,从而进一步改善负载的分布,以便最小化在第一杆部180和另外的第一杆部180'处的负载和应力集中。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第一杆部180和另外的第一杆部180'从相应的骨部分松开的风险,并且可以允许发生第一杆部180和180'的骨整合。

图36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系统的组装状态。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系统与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系统另外包括第三植入物固定板320c和第四植入物固定板320d,其每个具有多个螺钉插入通孔、第三板附接螺钉68和第四板附接螺钉69以及第三骨螺钉62和第四骨螺钉63。如图36所示,第三植入物固定板320c和第四植入物固定板320d在与第一植入物固定板320a和第二植入物固定板320b相反的方向上延伸。

通过第三板附接螺钉68穿过第三植入物固定板320c的第一螺钉插入通孔322c且接合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下部第一板附接孔191,第三植入物固定板320c被附接到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下部第一板附接孔191,并且通过第三骨螺钉62穿过第三植入物固定板320c的第二螺钉插入通孔324c且接合患者下颌骨1的相应的骨部分6,第三植入物固定板320c被附接到患者下颌骨1的第一骨部分6,并且通过第四板附接螺钉69穿过第四植入物固定板320d的第一螺钉插入通孔322d且接合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下部第一板附接孔191',第四植入固定板320d被附接到另外的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并且通过第四骨螺钉63穿过第四植入物固定板320d的第二螺钉插入通孔324d且接合患者下颌骨1的相应的骨部分6',第四植入固定板320d被附接到患者下颌骨的相应的骨部分6'。

图37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系统的组装状态。第三实施例与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还包括一个伸长的骨固定板340,其具有多个通孔并且比第一植入物固定板320a和第二植入物固定板320b中的每一个都长。骨固定板340具有第一纵向板端341和第二纵向板端343,其中第一纵向板端341和第二纵向板端343中的每一个设有骨固定板340的多个通孔中中的相应的骨固定通孔342和344。第三和第四骨螺钉62和63分别穿过骨固定通孔342和344,以便将骨固定板340分别固定到骨部分6、6'上。如图37中可见,骨固定板340布置在第一植入物固定板320a和第二植入物固定板320b下方(例如,在下部第一板附接孔191和191'的水平处)。骨固定板340连接到骨部分6和6',并且用于桥接下颌骨1的切除部分2。在图37中,骨固定板340连接到骨部分6和6',而不连接到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10,以便进一步最小化骨部分6和6'之间的相对移动,并且因此进一步减少在第一杆部180和骨部分6之间的界面处以及在另外的第一杆部180'和骨部分6'之间的界面处的移动。可选地,骨固定板340的通孔的尺寸可以设置为允许第三和第四板附接螺钉68和69穿过其中,以便将骨固定板340也通过第三和第四板附接螺钉68和69分别附接到下部第一板附接孔191和191'。应当理解,骨固定板340的位置和一对固定板320a和320b的位置也可以彼此交换,使得骨固定板340布置在第一固定板320a和第二固定板320b上方(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固定板320a和第二固定板320b将分别附接到下部第一板附接孔191和191')。应进一步理解,骨固定板340也可以单独使用(即没有一对固定板320a和320b)。另外,该系统可以设有另外的骨固定板,而不是一对固定板320a和320b,其中所述另外的骨固定板连接到骨部分6和6',并且用于以类似于图37中示出并且如上所述的骨固定板340的方式桥接下颌骨1的切除部分2。

在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系统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第一至第四植入物固定板320a至320d以及骨固定板340可以塑性变形,例如在手术之前或手术期间,使得它们分别对应于下颌骨的骨部分6和6'的外轮廓。如第二实施例中所示,第一和第三植入物固定板320a和320c以及第二和第四植入物固定板320b和320d分别可以布置为彼此平行。然而,应当理解,第一至第四植入物固定板320a至320d以及骨固定板340中的每一个可以以外科医生认为合适的各种角度相对于彼此取向。尽管如此,第一至第四植入物固定板320a至320d的第一螺钉插入通孔322a至322d和324a至324d以及骨固定板340的骨固定通孔343和344在图34至37中被示出为纵向最外侧的螺钉通孔,应该理解的是,第一至第四种植入物固定板320a至320d和骨固定板340的多个通孔中的任何适当的通孔可以构造和选择用于使相应的板附接螺钉或骨螺钉穿过其中。板相对于彼此的取向的选择以及骨螺钉在下颌骨的骨部分中的精确定位可以取决于对牙根的潜在干扰和/或骨部分的结构完整性。骨螺钉可以通过单皮质骨接合或通过双皮质骨接合与骨接合。用于特定骨螺钉的单皮质或双皮质骨接合的选择可取决于所述特定骨螺钉要附接的相应板(例如,植入物固定板320a至320d和骨固定板340中的任何一个)的所需承载能力。

尽管图35至图3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系统的组装状态,其包括图1至图9中所示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10,但是显然地,相同的原理也适用于包括构造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10不同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的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系统,例如但不限于图10、11和31中所示的构造。可将理解的是,各种板可以通过比图35至37所示更多的螺钉附接到植入物元件和/或附接到骨部分,并且本发明不限于如图35至37所示的螺钉数量。

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系统的各种部件(例如,下颌骨内假体植入物的植入物元件和紧固件以及各种板和螺钉)可以取决于特定应用和/或医疗从业者的偏好,由适用于医疗应用的生物学上可接受的材料制造,包括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聚合物材料及其复合材料。这种材料的非限制性实例可以包括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及其合金、钛及其合金、钴-铬等、陶瓷材料(例如氧化锆等)、聚合物复合材料(例如聚己内酯-磷酸三钙等)和其它复合材料,或者上述材料组合使用。

此外,图38a至38e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及其用途。如在图38a中可见,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的第一端405附接到手动工具430的安装架附接部435。手动工具430还包括可由外科医生抓握的抓握部440。手动工具430可以例如是牙科手动工具,并且可以构造为当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附接到手动工具430的安装架附接部435时,使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旋转。如图38a至38e所示,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的第二端410包括块部分412,安装突起415从该块部分延伸。安装突起415可接合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容纳凹部140,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包括第一杆部180。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的块部分412和安装架部分415的形状可以形成为使得当安装突起415与容纳凹部140接合时,至少基本防止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和第一植入物元件100之间的相对枢转。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锁定装置是伸长的第一锁定杆420,并且安装突起415包括杆插入孔417(如图38b至38e所示)。当安装突起415与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容纳凹部140接合时,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第一插入孔160和杆插入孔417至少基本彼此对齐,并且建立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和第一植入物元件100之间的联接状态。图38a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锁定杆420接合到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第一插入孔160和杆插入孔417中的状态。第一锁定杆420可以例如包括外螺纹,该外螺纹可以与在第一插入孔160内形成的内螺纹163(参见例如图13)配合。例如,第一锁定杆420可以呈如本申请中所述的紧固件300的形式(例如图33中所示的具有沉头的螺钉)。当插入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第一插入孔160和杆插入孔417时,第一锁定杆420保持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和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联接状态并且将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锁定在一起。例如,第一锁定杆420以使得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一起旋转的方式将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锁定在一起。通过将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附接到可以使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旋转的手动工具430,并且通过以上述方式将第一植入物元件100锁定到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可以促进第一杆部180插入下颌骨的相应骨部分(例如其松质骨区域)并且降低手术期间对周围骨组织的压力。在将第一杆部180插入相应的骨部分之后,可以容易地从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第一插入孔160和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的杆插入孔两者移除第一锁定杆420,并且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可以从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移除。应当理解,第一锁定杆420的直径可以小于或至少匹配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第一插入孔160的直径,并且小于或至少匹配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的杆插入孔417的直径,使得其可以相应地插入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第一插入孔160和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的插入孔417中。

图38f和38g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包括第一端405'和第二端410'。第一端405'可附接到手动工具430的安装架附接部435。第二端410'包括块部分412',安装突起415'从块部分412'延伸。安装突起415'与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容纳凹部140接合,所述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包括第一杆部180。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的块部分412'和安装架部分415'的形状可以形成为使得当安装突起415'与容纳凹部140接合时,至少基本防止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和第一植入物元件100之间的相对枢转。在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锁定装置包括第一锁定帽420a和第二锁定帽420b。第一锁定帽420a包括第一帽基部421a和从第一帽基部421a延伸的伸长的第一螺纹部分422a。类似地,第二锁定帽420b包括第二帽基部421b和从第二帽基部421b延伸的伸长的第二螺纹部分422b。此外,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的安装突起415'包括布置在安装突起415'的第一端面417'处的侧向第一帽附接部分418',并且包括布置在安装突起415'的第二端面(未示出)处的第二侧向第二帽附接部分(未示出),第二端面布置为与第一端面417'相反。第一帽附接部分418'具有第一螺纹孔419',第二帽附接部分包括第二螺纹孔(未示出)。第一锁定帽420a可以通过第一螺纹部分422a和第一螺纹孔419'之间的螺纹接合而联接到第一帽附接部分417',并且第二锁定帽420b可以通过第二螺纹部分422b和第二螺纹孔之间的螺纹接合而联接到第二帽附接部分。通过将第一锁定帽420a联接到第一帽附接部分417'并且将第二锁定帽420b联接到第二帽附接部分,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可以分别由第一锁定帽420a和第二锁定帽420b接合,使得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锁定在一起。例如,第一锁定帽420a和第二锁定帽420b以使得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一起旋转的方式将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和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锁定在一起。可以设想,第一锁定帽420a和第二锁定帽420b将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夹在彼此之间。通过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附接到可以使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旋转的手动工具430,并且通过使用第一锁定帽420a和第二锁定帽420b将第一植入物元件100锁定到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可以促进将第一杆部180插入下颌骨1的相应骨部分(例如其松质骨区域)中,并且降低手术期间对周围骨组织的压力。在将第一杆部180插入相应的骨部分之后,可以容易地分别从第一和第二帽附接部分移除第一锁定帽420a和第二锁定帽420b,并且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可以相应地从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移除。

此外,图39a至39e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50的示例性实施例及其用途。如在图39a至39e中可见的,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的第一端455附接到手动工具430的安装架附接部435。手动工具430还包括抓握部440,并且可以例如是如上所述的牙科手动工具,当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附接到手动工具430的安装架附接部435时,该手动工具可以使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旋转。如图39a至39e所示,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50的第二端460包括块部分462和形成在块部分462中的安装凹部465。安装凹部465可接合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突起240,所述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包括第一杆部280。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50还具有第一杆插入孔467和第二杆插入孔469,第一杆插入孔467和第二杆插入孔469延伸穿过块部分462并且将上部和下部的块表面463a和463b分别与安装凹部465连接。第一和第二杆插入孔467、469可以类似于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第一通道169和第二通道172。当安装凹部465与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突起240适当接合时,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第二插入孔260以及第一和第二杆插入孔467、469至少基本彼此对齐。由此,建立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5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之间的联接状态。如图39a中示意性所示,第二锁定装置可以是伸长的第二锁定杆470(图39a中的虚线所示)。第二锁定杆470可以例如包括外螺纹,该外螺纹可以与形成在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50的第一和/或第二杆插入孔467、469内的内螺纹配合。例如,锁定杆420可以呈如本申请中所述的紧固件300的形式(例如如图33所示的具有沉头的螺钉)。在图39中进一步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二锁定杆470接合到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第二插入孔26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50的第一和第二杆插入孔467、469中。由此,第二锁定杆470保持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5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联接状态,并且将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5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200锁定在一起。类似于第一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00的第一实施例,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50可以附接到可以使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50旋转的手动工具430,并且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50可以同时联接到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因此,还可以促进第二杆部280插入下颌骨的相应骨部分(例如其松质骨区域)中,并且还可以降低手术期间对周围骨组织的压力。在将第二杆部280插入相应的骨部分之后,第二锁定杆470也可以容易地从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第二插入孔26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50的第一和第二杆插入孔467、469中移除。然后,可以从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移除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50。应当理解,第二锁定杆470的直径小于或至少匹配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第二插入孔260的直径,并且小于或至少匹配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50的第一和第二杆插入孔467、469的直径,使得它可以相应地插入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第二插入孔160和第二植入物元件安装架450的第一和第二杆插入孔467、469中。

在图40a至40d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手术引导件500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图40a和40b所示,第一手术引导件500包括第一引导板510和连接到第一引导板510的第一引导锁定头520。此外,第一引导锁定头520包括引导突起525,引导突起525可接合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容纳凹部140。为此,引导突起525具有与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容纳凹部140的形状互补的形状。第一引导板510包括完全延伸穿过第一引导板510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引导孔515。在图40a至40d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引导板510包括两个第一引导孔,但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手术引导件500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第一引导孔。在图40c和40d中,第一手术引导件500与第一植入物元件100接合,第一植入物元件100包括具有第一杆通孔183的第一杆部180。具体地,引导突起525与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容纳凹部接合。如从图40c和40d可以看出,第一引导孔515布置在第一引导板510中,使得当引导突起525与第一植入物元件100的容纳凹部140接合时,它们分别与第一杆部180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杆通孔183的预定位置匹配。因此,第一手术引导件500的第一引导孔515帮助外科医生与第一杆部180的第一杆通孔183精确对准地穿过皮质骨钻孔。然后,将杆固定螺钉穿过钻孔,插入到杆部180的第一杆通孔183中。

在图41a至41d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手术引导件550的示例性实施例。类似于第一手术引导件500,第二手术引导件550包括第二引导板560和连接到第二引导板560的第二引导锁定头570。如从图40b可以看出的,第二引导板560可以是相对于第二引导锁定头570略微升高(例如约1.5mm)。如图所示,第一引导锁定头570包括引导凹部575,引导凹部575具有与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突起240的形状互补的形状,以能够接合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突起240。第二引导板560包括完全延伸穿过第二引导板560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引导孔565。在图41a至41d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引导板560包括两个第二引导孔,但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手术引导件550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第二引导孔。在图40c和40d中,第二手术引导件550与第二植入物元件200接合,第二植入物元件200包括具有第二杆通孔283的第二杆部280。具体地,引导凹部575与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状突起240接合。第二引导孔565布置在第二引导板560中,使得当引导凹部575接合第二植入物元件200的突起240时(具体见图41c和41d),它们分别与第二杆部280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杆通孔283的预定位置匹配。类似于第一手术引导件500,第二手术引导件550的第二引导孔565因此在外科医生必须与第二杆部280的第二杆通孔283精确对准地穿过皮质骨钻孔时为外科医生提供帮助,以便随后将杆固定螺钉穿过钻孔,插入到杆部280的第二杆通孔283中。

第一和第二手术引导件500和550都可以例如由金属材料制成。

尽管已经参考具体实施例特别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进行各种改变。由此,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指示,并且因此旨在涵盖落入权利要求的等同物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