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导管连接至流体传送系统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3329发布日期:2019-01-14 19:2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用于将导管连接至流体传送系统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将导管连接至流体传送系统的连接器。

为了给患者在静脉、神经轴索、肠内或其他治疗中输送流体(比如药物制剂、灌洗液或肠内营养和水化),导管(通过导管的远端部)被引入至患者体内并且连接至流体传送系统,该流体传送系统(通过导管的近端部)提供待输送的流体。导管的近端部通过连接器系统被连接至流体传送系统。

根据现有技术水平,包括三个独立元件的连接器系统是公知的。连接器系统包括在导管上滑动的螺母以及被部分引入至导管中的主体。螺母和主体可以被旋拧在一起以保持导管。为了确保螺母和主体被正确地旋拧在一起,可以使用第三元件(螺丝刀)。在螺母被正确地固定至主体之后,通常把螺丝刀从连接器移出。这种连接器系统可能难以操作。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将导管连接至流体传送系统的连接器,该连接器易于操作并且允许将导管可靠地固定。

为了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权利要求1中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具有管状销的主体,该管状销适于被插入至导管的端部部分以便提供导管与管状销之间的流体连接。端部部分可以是近端部分。管状销可以与主体的导管流体连接。虽然管状销形成了用于导管的连接部分,但是可以设置有用于连接流体传送系统的另一个连接部分。该连接部分可以是根据iso80369的enfit连接器,例如,部件3(用于肠内的装置)或部件6(用于神经轴索的装置)。流体传送系统的连接部分可以与主体的导管流体连接,使得管状销与流体传送系统的连接部分流体连接。流体可以沿着流体流动方向从流体传送系统的连接部分流至管状销(或从管状销流至流体传送系统的连接部分)。管状销可以沿着流体流动方向延伸。

连接器还包括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可移动地连接至主体。固定装置适于在固定装置处于固定位置并且管状销被插入至导管的端部部分中时将导管的端部(近端部)固定至连接器。这种连接器易于操作,因为只需要单个元件就可以将导管固定至连接器。

根据一方面,处于固定位置的固定装置可以适于将导管的端部部分夹持在管状销与固定装置之间,其中,夹持力基本上横向于流体流动方向起作用。因此,当固定装置的固定位置被采用时,固定装置与管状销之间的距离(横向于流体流动方向)可以至少部分地小于导管的材料厚度。

根据另一方面,处于固定位置的固定装置大致沿着管状销的整个圆周(圆周被认为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延伸)封围管状销。这意味着,该固定装置可以具有套筒状形状并且可以沿着流体流动方向与管状销基本同轴地布置,以使得当固定装置处于固定位置时,固定装置绕着管状销延伸一定距离。

根据一方面,固定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元件,至少一个固定元件以旋转的方式安装至主体。所述至少一个固定元件可以在固定位置与多个非固定位置之间旋转。所述至少一个固定元件可以通过铰链连接至主体。

如果固定装置恰好包括一个固定元件,则固定元件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使得固定元件的形状在固定位置中呈套筒状形状,并且在非固定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中呈不同的(例如条状、弧状)形状。当将固定元件从非固定位置向固定位置移动时,固定元件的形状可能在从业者的作用下变形以在固定元件到达固定位置时采用套筒状形状。

根据一方面,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各自以独立旋转的方式安装至主体。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可以设计成并且定形状为使得在固定位置中第一固定元件与第二固定元件基本上沿着管状销的圆周(该圆周被认为是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延伸)整体地封围管状销。例如,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可以设计成并且定形状为使得在固定位置中每个固定元件各自沿着管状销的圆周以大致180°来封围管状销。比如,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可以具有大致弧形形状的横截面(在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的平面内)。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可以在两个不同位置处安装至主体。比如,第一固定元件与第二固定元件可以在相对于管状销的两个直径上对置的位置处安装至主体。这允许仅用一只手就可以将两个固定元件同时移动至固定位置。当将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从非固定位置向固定位置移动时,此时第一固定元件与第二固定元件朝着管状销移动并且朝向彼此移动。

根据一方面,第一固定元件与第二固定元件可以各自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元件。第一固定元件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可以适于并且设置成与第二固定元件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反之亦然)相配合,以将固定装置保持在固定位置中。比如,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可以各自包括恰好一个连接元件,从而形成一对连接元件。每个连接元件可以设置在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的端部处。端部可以是在固定位置中沿着管状销延伸的那些端部。比如,连接元件可以布置在固定位置中的彼此面对的第一固定元件的一个端部和第二固定元件的一个端部处,使得连接元件在管状销的圆周外侧(沿着流体流动方向)相互连接。作为替代性实施方式,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可以各自包括恰好两个连接元件,从而形成两对连接元件。由于每个固定元件具有两个端部,这两个端部在固定位置中沿着管状销延伸,并且相对于管状销在直径上彼此对置,因此每个连接元件可以设置在一个这样的端部处。在这种情况下,连接元件在管状销的圆周的外侧(沿着流体流动方向)的两个部分处相互连接。这两个连接部分可以相对于管状销在直径上彼此对置。作为另一替代性实施方式,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可以各自包括两个以上的连接元件。在这种情况下,所有连接元件仅可以设置在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的仅一个端部处,其中,在固定位置中端部面向彼此。替代性地,连接元件可以布置在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的两个端部处。

根据一方面,当固定装置处于固定位置时,第一固定元件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与第二固定元件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可以处于不可拆卸连接。也就是说,一旦第一固定元件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与第二固定元件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之间的连接已经建立,就不能通过使连接元件的用于实现连接的运动反向而意外地断开该连接。

一对连接元件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第二)固定元件处的闩锁元件以及设置在第二(第一)固定元件处的、适于建立闩锁连接的对应凹部。

根据另一方面,该主体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止动元件,所述至少一个止动元件在固定装置处于固定位置时布置在第一固定元件与第二固定元件之间。至少一个止动元件可以设置在主体处。主体可以具有基本上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延伸的表面,其中,管状销和至少一个止动元件可以从主体的该表面沿着流体流动方向突出至远离流体传送系统的连接部分的同一方位(取向)。所述至少一个止动元件可以比管状销更短(沿着流体流动方向)。在固定位置中,每个固定元件可以与所述至少一个止动元件对接,其中,每个固定元件的端部中的一个端部在固定位置中彼此面对并且沿着管状销延伸。比如,可以设置有两个止动元件,使得在固定位置中每个固定元件可以与每个止动元件对接,其中,各个固定元件的端部中的一个端部在固定位置中沿着管状销延伸。两个止动元件可以相对于管状销布置成在直径上彼此对置。止动元件可以在固定位置被采用时防止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的旋转运动,并且因此保护主体与固定元件(铰链)之间的连接不受剪应力的影响。

根据一方面,至少一个固定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凸出部,该凸出部布置在至少一个固定装置的内表面上,使得在固定位置中导管的端部部分被夹持在至少一个凸出部与管状销之间。至少一个固定装置的内表面是在固定装置处于固定位置时朝着管状销定向的表面。至少一个凸出部可以从该表面朝着管状销突出。比如,每个固定元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这样的凸出部。至少一个凸出部可以在每个固定元件的整个圆周上延伸。替代性地,至少一个凸出部可以比每个固定元件的整个周长更短。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凸出部可以布置成一排并沿着固定元件的圆周延伸。

可以沿着流体流动方向在每个固定元件处设置有多个这种凸出部。在这种情况下,凸出部的尺寸(该尺寸指的是,凸出部的沿着流体流动方向的伸长量以及凸出部的厚度)可以是相同或者不同的。厚度被定义为凸出部的垂直于内表面的伸长量。比如,凸出部的厚度可以连续地增大,但是凸出部的沿着流体流动方向的伸长量基本上保持不变。为了稳定起见,凸出部的厚度和其沿着流体流动方向的伸长量可以连续地增大。比如,厚度的变化(evolution)可能与管状销的外径的变化有关。例如,凸出部的厚度可以以与管状销的外径间接成比例的方式变化。

根据一方面,管状销可以具有自由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第二端部处,管状销附接至主体。管状销的外径可以从管状销的第一端部朝向第二端部增大。这允许不同直径的导管与同一类型的连接器一起使用。与直径较小的导管相比,直径较大的导管被牵拉在管状销上的较长部分上。外径可以连续地增加,比如以圆锥形的形式增大。替代性地,管状销的外表面可以具有锯齿轮廓,其中,外径在一个锯齿部内从管状销的第一端部朝向第二端部增大。此外,连续锯齿的尺寸可以从管状销的第一端部朝向第二端部增大,使得连续齿部的外径从管状销的第一端部朝向第二端部增大。

根据一方面,处于固定位置的固定装置可以在管状销的整个长度(从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上延伸。这允许在最大长度上对导管施加夹持力,并且因此来将导管牢固地保持在连接器中。

根据一方面,连接器可以被制成为一体件。比如,连接器可以由塑性材料制成。连接器可以在塑性注射模制过程中制成。

本发明的基本构思在附图中示出。附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的,而是将重点放在说明本发明的原理上。此外,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应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具有固定装置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中,固定装置处于固定位置;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具有固定装置的连接器的侧视图,其中,固定装置处于非固定位置;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的连接器的侧视图,其中,固定装置处于固定位置;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图1和图2的连接器的主体和管状销的立体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图2的连接器的固定元件的内表面;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图5的固定元件的沿着线b-b截取的横截面;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连接器的横截面,其中,该连接器具有未连接的导管和处于非固定位置的固定装置;以及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穿过图7的连接器的横截面,其中,固定装置处于固定位置并且图7的导管连接至连接器。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参照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并且在附图中通过示意的方式示出了可以实施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这方面,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采用其他实施方式并且可以进行结构上或逻辑上的改变。因此,以下详细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具有限制性意义,并且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现在将详细参照各种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示出了各种实施方式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每个示例是以解释本发明的方式提供的,并不意味着是对本发明的限制。例如,被图示或描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特征可以用在其他实施方式上或与其他实施方式结合使用以产生另一实施方式。本发明旨在包括这些修改和变型。这些示例使用特定的语言来描述,该特定的语言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附图并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为了清楚起见,如果没有另外指明,则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图1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用于将导管2(图7和图8)连接至流体传送系统(未示出)的连接器1。连接器1包括具有管状销111的主体11。管状销111用作用于将导管2(通过导管的近端部)连接至连接器1的第一连接部分。为了将导管2连接至管状销111,导管2被牵拉在管状销111上,其中,导管2主要由摩擦力来保持。连接器1沿着纵向轴线延伸,该纵向轴线也限定了流体流动方向f,待传送的流体从流体传送系统沿着流体流动方向f通过连接器1流向导管2。主体11包括第二连接部分112,第二连接部分112用于将流体传送系统连接至连接器1。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分112是根据iso80369的enfit连接器。管状销111和第二连接部分112沿着流体流动方向f以一个在另一个之后的方式布置。管状销111与第二连接部分112是流体连接的。

连接器1还包括固定装置12,该固定装置12可移动地连接至主体11。固定装置12能够在多个非固定位置与固定位置之间移动。在图1中示出了在固定位置中的固定装置12。在固定位置中,固定装置12一方面沿着整个管状销111(沿着流体流动方向)延伸,而另一方面基本上沿着管状销111的整个圆周(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延伸。在固定位置中,固定装置12适于将导管2压靠于管状销111以通过固定装置12与管状销111之间的压缩来保持导管2。

固定装置12包括第一固定元件121和第二固定元件122。每个固定元件121、122以旋转的方式安装至主体11。在这方面,为每个固定元件121、122分别设置有铰链1211、1221。铰链1211和铰链1221相对于管状销111布置成在直径上彼此対置,其中,管状销111在铰链1211与铰链1221之间延伸。在固定位置中,每个固定元件121、122封围管状销111的圆周大致180°。圆周被认为是在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上延伸。固定元件121、122具有大致弧形形状的横截面(在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的平面内)。每个弧形具有两个端部,使得每个固定元件121、122各具有两个端部121a、121b、122a、122b,所有这些端部121a、121b、122a、122b都沿着流体流动方向延伸。在固定位置中,第一固定元件121的端部121a面向第二固定元件122的端部122a,同时第一固定元件121的端部121b面向第二固定元件122的端部122b。

每个固定元件121、122包括一个连接元件1212b、1222b。连接元件1212b和连接元件1222b适于且设置成彼此相互配合以将固定装置12保持在固定位置中。连接元件1212b和连接元件1222b分别布置在第一固定元件121的端部121b和第二固定元件122的端部122b处。连接元件1212b和连接元件1222b布置成使得当固定装置12从非固定位置移动至固定位置时连接元件1212b与连接元件1222b接合。因此,不需要使用者进一步的动作来建立连接元件1212b与连接元件1222b之间的连接。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元件122的连接元件1222b是闩锁元件,并且第一固定元件121的连接元件1212b是适于在固定位置中接纳该闩锁元件的相应凹部。闩锁元件和凹部设计成使得它们不能意外地断开接合。

在第二固定元件122的端部122a处设置有凹口1223。该凹口1223允许从业者通过固定装置12观察导管2和管状销111以便验证导管2是否被正确地定位在管状销111上。在第一固定元件121的端部121b处设置有另一凹口。

稍后参照图4至图6对固定元件121、固定元件122和管状销111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图2和图3中示出了连接器1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在图2中,固定装置12处于非固定位置,而在图3中固定装置12处于固定位置。图2和图3的实施方式与图1的实施方式的区别不仅在于设置有一对连接元件(分别是在第一固定元件121的端部121b处的1212b和在第二固定元件122的端部122b处的1222b),而且区别还在于设置有两对连接元件1212a、1222a、1212b、1222b。附加的一对连接元件1212a、1222a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元件121的端部121a和第二固定元件122的端部122a处。当通过移动第一固定元件121和第二固定元件122而将固定装置12从非固定位置(图2)移动至固定位置(图3)时,因此在这两个固定元件121、122之间同时提供了两个连接。在图2和图3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元件121的连接元件1212a和第二固定元件122的连接元件1222b是闩锁元件,而第一固定元件121的连接元件1212b和第二固定元件122的连接元件1222a则是对应的凹部。因此,在固定位置中,闩锁元件(和凹部)相对于管状销111布置成在直径上彼此对置。在固定位置中,闩锁元件突出穿过凹部,闩锁元件在凹部处被牢固地保持。

图4示出了根据图1至图3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主体11(具有主体11的管状销111)。主体11具有基本上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f延伸的表面112。表面112表示在一方面的管状销111与另一方面的第二连接部分112之间的边界。管状销111从主体11的表面112沿着流体流动方向f突出。主体11还包括两个止动元件113(由于视角原因仅在图4中示出了两个止动元件中的一个止动元件),这两个止动元件113相对于管状销111布置成在直径上彼此对置。止动元件113以与管状销111相同的方向从主体的表面112沿着流体流动方向突出。止动元件113比管状销111短。在固定装置12的固定位置(例如,参见图3)中,止动元件113布置在两个固定元件121、122之间。在固定位置中,固定元件121与固定元件122以如下方式对接:固定元件121和固定元件122的端部121a、122a靠置于两个止动元件113中的一个止动元件并且将固定元件121和固定元件122的端部121b、122b靠置于两个止动元件133中的另一止动元件。

在图4中更详细地示出了管状销111。管状销111是在自由的第一端部1111与第二端部1112之间延伸的中空轴,其中,管状销111在第二端部1112处附接至主体11的表面112。根据图4,管状销111包括三个部段。部段的数目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可以不同于三个。这三个部段在形状和尺寸方面是相同的,但也可能彼此不同。在每个部段中,管状销111的外径沿着从管状销111的第一端部1111朝向第二端部1112的方向增大(连续地,例如以圆锥形的形式)。在每个部段的朝着管状销111的第二端部1112定向的端部处,管状销111的外径急剧减小,使得管状销111的外表面具有锯齿形轮廓。虽然在图4中,对于每个部段,管状销111的外径以相同的方式变化,但是可以设置成使得连续部段的尺寸(特别地外径)从管状销111的第一端部1111朝向第二端部1112增大。在替代性方案中,部段的尺寸(特别地外径)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变化。在(从管状销的第一端部1111向第二端部1112观察)每个部段之前,可以设置有大致筒形的部分,其中,筒形部分的外径与随后部段的最小外径大致相同。

图5示出了图2和图3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第一固定元件121的内表面。图6示出了该第一固定元件121的沿着线b-b截取的横截面。固定元件的内表面是当固定装置12处于固定位置时固定元件的朝着管状销111定向的表面。在内表面上设置有两个凸出部1214,两个凸出部1214在固定装置12处于固定位置时从内表面朝向管状销111突出。每个凸出部1214在大致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f的平面内在端部121a与端部121b之间沿着内表面延伸。在图5和图6中,凸出部1214没有从第一固定元件121的一个端部121a延伸至另一端部121b。然而,可以设置成使得凸出部在一个端部121a与另一个端部121b之间的整个距离上延伸。根据图5,凸出部都是相同的。然而,凸出部关于如下方面可以不同:凸出部在端部121a与121b之间的伸长量(长度)和/或凸出部的垂直于内表面的伸长量(厚度)和/或凸出部的沿着流体流动方向f的伸长量。图5中的凸出部1214的数目仅是示例性的。例如,可以设置有在整个固定元件上的沿着流体流动方向(有规律地)分布的仅一个或两个以上凸出部。

在图5和图6中,示例性地示出了图2和图3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固定元件121。要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固定元件122和图1的实施方式的固定元件同样也可以包括凸出部。

图7示出了穿过图1的连接器的横截面,其中,该连接器具有处于非固定位置的固定装置12和待连接至连接器1的导管2。在第一步骤中,导管2的端部部分21被牵拉在管状销111上。在第二步骤中,第一固定元件121和第二固定元件122通过绕铰链1211、1221的旋转运动而朝着管状销111移动,直到到达固定装置12的固定位置(图8)。同时,在第一固定元件121的连接元件1212b与第二固定元件122的连接元件1222b之间的连接被建立。在固定位置中,导管2被压缩在凸出部1214、1224与管状销111之间,使得导管通过连接器1被牢固地保持。

如在图8中可以观察到,凸出部1214和凸出部1224沿着流体流动方向f设置,使得凸出部1214和凸出部1224在管状销111的两个连续部段之间的过渡部处从固定元件121、122突出。在管状销111的两个连续部段之间的过渡部处,管状销111具有其(局部)最小外径。因此,凸出部1214与凸出部1224在两个连续部段的过渡部处将导管2迫压至管状销111的外表面上的凹部中。导管2的材料的弹性允许导管2采用管状销111的外表面的形状。因此,当导管2以最大接触面积与管状销111接触时,导管2与管状销111之间的摩擦力可以达到最大以使得导管2被牢固地保持在连接器1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