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度判断装置、疲劳度判断方法、疲劳度判断程序以及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01286发布日期:2019-04-03 05:01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疲劳度判断装置、疲劳度判断方法、疲劳度判断程序以及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疲劳度判断装置、疲劳度判断方法、疲劳度判断程序以及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基于从用户测定的生物体信息提供关于用户的健康等的信息的装置或者系统(参照专利文献1-3)。

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基于用户的心搏间隔对用户的慢性疲劳进行评价的系统。在该系统中,进行用户在睡眠时的心搏间隔的频率解析,基于频率解析的结果判断有无慢性疲劳。

专利文献2记载了基于深睡眠状态的用户的心搏数求出用户的应激信息的可穿戴装置。

专利文献3记载了一种装置,在按任意定时测定的用户的生物体搏动数相对于预先存储的清醒时的生物体搏动数数据降低了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产生了疲劳或困倦中的任意一方或者这两方,在按任意定时测定的用户的生物体搏动数与预先存储的睡眠时的生物体搏动数数据之差不到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产生了疲劳或困倦中的任意一方或者这两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098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7368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19598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装置中,虽然能判断用户是否产生了疲劳,但是无法判断疲劳的程度(疲劳度)为何种程度。

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可穿戴装置中,是求出从用户测定的心搏数为对深睡眠状态的心搏数乘以应激系数而得到的值以上的时间的累计值作为对应激进行评价的指标。

在该方法中,由于指标的大小会根据对心搏数进行计测的时间而发生变动,因此难以准确进行应激的评价。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系统中,需要进行心搏间隔的频率解析这样的复杂运算处理,因此用于判断慢性疲劳程度的处理负荷变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以轻负荷准确地求出疲劳度的疲劳度判断装置、疲劳度判断方法、疲劳度判断程序以及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疲劳度判断装置具备: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其基于从用户测定的生物体搏动数,取得上述用户清醒时并且安静时的第一生物体搏动数;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其基于从上述用户测定的生物体搏动数,取得上述用户睡眠时的第二生物体搏动数;以及疲劳度判断部,其基于从存储有将相对于人清醒时并且安静时的生物体搏动数和人睡眠时的生物体搏动数中的一方生物体搏动数的另一方生物体搏动数的变化程度与疲劳度相对应的信息的存储介质读出的上述信息、以及上述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和上述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对上述用户的疲劳度进行判断。

本发明的疲劳度判断方法具备以下步骤: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取得步骤,基于从用户测定的生物体搏动数,取得上述用户清醒时并且安静时的第一生物体搏动数;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取得步骤,基于从上述用户测定的生物体搏动数,取得上述用户睡眠时的第二生物体搏动数;以及疲劳度判断步骤,基于从存储有将相对于人清醒时并且安静时的生物体搏动数和人睡眠时的生物体搏动数中的一方生物体搏动数的另一方生物体搏动数的变化程度与疲劳度相对应的信息的存储介质读出的上述信息、以及上述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和上述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对上述用户的疲劳度进行判断。

本发明的疲劳度判断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取得步骤,基于从用户测定的生物体搏动数,取得上述用户清醒时并且安静时的第一生物体搏动数;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取得步骤,基于从上述用户测定的生物体搏动数,取得上述用户睡眠时的第二生物体搏动数;以及疲劳度判断步骤,基于从存储有将相对于人清醒时并且安静时的生物体搏动数和人睡眠时的生物体搏动数中的一方生物体搏动数的另一方生物体搏动数的变化程度与疲劳度相对应的信息的存储介质读出的上述信息、以及上述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和上述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对上述用户的疲劳度进行判断。

本发明的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具备上述疲劳度判断装置以及从上述用户测定生物体搏动数的测定部,上述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根据由上述测定部测定的生物体搏动数生成上述第一生物体搏动数从而取得上述第一生物体搏动数,上述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根据由上述测定部测定的生物体搏动数生成上述第二生物体搏动数从而取得上述第二生物体搏动数。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能以轻负荷准确地求出疲劳度的疲劳度判断装置、疲劳度判断方法、疲劳度判断程序以及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的外观的概要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从图1所示的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的压力传感器10与手腕的接触面侧看压力传感器10所见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的主体部1的内部硬件构成的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控制部30的功能框图。

图5是示出对心搏数变化与氧化应激水平的关系进行验证的结果的图。

图6是示出对心搏数变化与氧化应激水平的关系进行验证的结果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疲劳度判断系统的概要构成的图。

图8是示出图7所示的电子设备200的内部硬件构成的图。

图9是图7所示的电子设备200的系统控制部201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的外观的概要构成的示意图。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穿戴于用户的手腕而使用。

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具备主体部1和固定于主体部1的带2。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穿戴于在皮肤下存在作为脉搏波的检测对象的桡骨动脉td的手腕而使用,主体部1由带2穿戴于手腕而使用。

作为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的测定对象的生物体信息为收缩期血压、舒张期血压或者脉搏压等血压信息、脉搏数等脉搏信息或者心搏数等心搏信息等。脉搏数或者心搏数表示心脏的搏动次数或者以此为依据的次数,在本说明书中将它们统称为生物体搏动数。以下,按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测定作为生物体搏动数的脉搏数来进行说明。

此外,心搏数是心脏的搏动次数,脉搏数指的是由于心脏的搏动而从心脏推出的血液所产生的压力传导到末梢血管,动脉发生搏动的次数。通常,在健康人中脉搏数与心搏数是相同的。因此,在本说明书中视为脉搏数与心搏数同义。

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的主体部1具备:压力传感器10,其用于从桡骨动脉td检测压力脉搏波;以及按压机构20,其用于将压力传感器10按压到手腕。

图2是从图1所示的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的压力传感器10与手腕的接触面侧看压力传感器10所见的平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压力传感器10具有形成在平板状的基体11上的元件列120。

元件列120包括在作为一个方向的方向a上排列的多个压力检测元件12。压力检测元件12只要是检测压力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的元件即可,例如使用利用了压阻效应的元件等。

多个压力检测元件12在排列方向上的间隔被设为充分小,从而在桡骨动脉td上配置必需并且足够数量的压力检测元件。多个压力检测元件12中的处于两端部的压力检测元件彼此间的距离根据桡骨动脉td的直径尺寸而被设为必需并且充分大。

压力传感器10以作为元件列120中包含的多个压力检测元件12的排列方向的方向a与桡骨动脉td的延伸方向交叉的状态被按压机构20按压于手腕。此外,压力传感器10也可以是将多个元件列120按与方向a正交的方向排列在基体11上的构成。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的主体部1的内部硬件构成的图。

主体部1具备:压力传感器10、按压机构20、对整体进行统一控制的控制部30、存储介质40、显示部50、运动检测传感器60以及操作部70。

按压机构20例如包括:固定于基体11的与形成有元件列120的面相反的面的空气袋;以及用于调整该空气袋的内压的泵。按压机构20对手腕的按压力(上述泵的内压)由控制部30控制。

按压机构20只要是能将压力传感器10按压于手腕的机构即可,可以是任意机构,不限于使用空气袋。

压力传感器10将由构成元件列120的各压力检测元件12检测出的压力信号输入到控制部30。

控制部30包括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处理器,由处理器执行rom中存储的程序,从而对主体部1整体进行统一控制。该程序中包括疲劳度判断程序。ram发挥控制部30进行各种处理时的工作存储器的功能。

显示部50用于显示各种信息,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元件。

运动检测传感器60是检测用户的体动的传感器,包括从加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以及气压传感器等选出的1个或者多个传感器。

操作部70是用于进行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的操作的接口,包括设于主体部1的按钮、旋钮或者与显示部50一体化的触摸面板等。

存储介质40是能进行数据的存储和读出的介质,使用例如闪存等。存储介质40可以是存储卡等移动型的,也可以固定于主体部1而不可取出的。

存储介质40中存储有用于判断疲劳度的疲劳度判断用信息。

该疲劳度判断用信息是将相对于人清醒时并且安静时的生物体搏动数和人睡眠时的生物体搏动数中的一方生物体搏动数的另一方生物体搏动数的变化程度与人的疲劳度(氧化应激水平)相对应的信息。

2个生物体搏动数的变化程度指的是例如2个生物体搏动数的差值或者相对于2个生物体搏动数中的一方的另一方的变化比例。

2个生物体搏动数的差值是从2个生物体搏动数中的一方生物体搏动数减去另一方生物体搏动数而得到的值。

2个生物体搏动数的变化比例指的是将从2个生物体搏动数中的一方生物体搏动数减去另一方生物体搏动数而得到的差值除以该另一方生物体搏动数而得到的值,或者是对该值乘以100而得到的值。

疲劳度判断用信息包括登记有生物体搏动数的变化程度与疲劳度(氧化应激水平)的大量组合的表格数据、或者将生物体搏动数的变化程度与疲劳度(氧化应激水平)的关系表示为函数的运算式等。

发明人们对人的心搏数与氧化应激水平(oxidationstressindex:osi)的关系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相对于人清醒时并且安静时的心搏数和人睡眠时的心搏数中的一方生物体搏动数的另一方生物体搏动数的变化程度与作为疲劳度指标之一的氧化应激水平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具体地说,发明人们将52名30岁至60岁的从事日常工作的健康男性作为受检者,按7天利用心电仪对各受检者睡眠中的心搏数进行计测。另外,发明人们在上述7天中的计测开始日的前一天和计测结束日的第二天的2天中,在受检者清醒的上午9时~下午1时之间对各受检者实施了采血,对氧化应激水平进行计测。另外,与该采血一并地利用上臂式血压计对心搏数进行计测。

通过这些计测,发明人们从52名受检者分别得到了7天的睡眠中的心搏数、2天的清醒时并且安静时的心搏数以及2天的氧化应激水平。

发明人们对每位受检者算出睡眠中的心搏数的平均值作为夜间心搏数,算出清醒时并且安静时的心搏数的平均值作为白天心搏数,算出2天的氧化应激水平的平均值作为疲劳度。

图4是示出汇总了对心搏数与氧化应激水平的关系进行验证的结果的坐标图的图。

图4所示的坐标图的横轴示出从夜间心搏数减去白天心搏数而得到的差值。图4所示的坐标图的纵轴表示疲劳度。另外,坐标图中的绘制数据中的“〇”表示40岁以下的受检者的数据,“□”表示41岁以上且不到50岁的受检者的数据,“△”表示51岁以上的受检者的数据。

图5是示出汇总了对心搏数与氧化应激水平的关系进行验证的结果的坐标图的图。

在图5所示的坐标图中,横轴的值是将全部数据正规化为将从夜间心搏数减去白天心搏数而得到的差值除以白天心搏数再乘以100后的值(昼夜心搏数变化率[%]),其它方面与图4所示的坐标图相同。

根据图4和图5所示的坐标图可知,睡眠时的心搏数与清醒时并且安静时的心搏数相比越高则疲劳度越高,睡眠时的心搏数与清醒时并且安静时的心搏数相比越低则疲劳度越低。

只要是健康人,则会有睡眠中的心搏数比白天活动时的心搏数降低的趋势。但是,如果长期累积疲劳的话,则认为由于精神上的影响或者无法进行优质睡眠等而导致心搏数难以比白天降低。这种理论通过对利用采血而计测的氧化应激水平与实测的心搏数的关系进行验证而得到了证明。

此外,如上所述,只要是健康人,则心搏数与脉搏数一致,因此,与心搏数同样,脉搏数与氧化应激水平的关系也存在如图4、5所示的相关关系。

关于表示从图4所示的全部的绘制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出的直线40a的函数,设纵轴为y,横轴为x,则表示为以下的式(1)。

y=0.016x+1.1462……(1)

另外,关于表示从图5所示的全部的绘制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出的直线40b的函数,设纵轴为y,横轴为x,则表示为以下的式(2)。

y=0.0095x+1.1359……(2)

作为一个例子,存储介质40中存储有式(1)或者式(2)的信息作为疲劳度判断用信息。

存储介质40中存储的疲劳度判断用信息可以是在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的制造阶段由制造商存储的,如果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是能与互联网等网络连接的构成,则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而进行存储。

图6是图3所示的控制部30的功能框图。

控制部30执行rom中存储的程序,由此发挥按压控制部31、测定部32、存储控制部33、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34、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35、疲劳度判断部36以及输出部37的功能。

按压控制部31对按压机构20进行驱动,控制按压机构20引起的压力传感器10对手腕的按压力。

测定部32在利用按压机构20使压力传感器10以最佳按压力按压于手腕的按压状态下,基于由构成元件列120的多个压力检测元件12中的最佳压力检测元件检测出的压力脉搏波的信息,按每1搏动或者每多个搏动算出作为穿戴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的用户的生物体搏动数的脉搏数,从而进行脉搏数的测定。

最佳按压力是能从被该最佳按压力压迫的桡骨动脉td不受血管的周向张力的影响地检测压力脉搏波的状态,即实现张力测量状态(tonometrystate)的按压力。最佳压力检测元件指的是位于被压力传感器10以最佳按压力压迫而变得平坦的桡骨动脉td的部分的正上方位置的压力检测元件12。

在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中,为了判断用户的行动状态是睡眠还是睡眠中以外的活动中,而构成为能由操作部70设定为睡眠模式和活动模式中的任意一个。

以下,假设为用户在就寝时对操作部70进行操作,将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设定为睡眠模式,在起床时对操作部70进行操作,将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设定为活动模式来进行说明。

存储控制部33将包括由测定部32测定的脉搏数、用于该脉搏数的算出的压力脉搏波的检测日(与脉搏数的测定日同义)和检测时刻、该压力脉搏波检测时的运动检测传感器60的检测信号、以及表示该压力脉搏波检测时设定的动作模式(睡眠模式或者活动模式)的模式信息的测定数据存储于存储介质40。

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34基于由测定部32从用户测定而存储于存储介质40的测定数据,生成作为用户清醒时并且安静时的第一生物体搏动数的第一脉搏数,将生成的第一脉搏数存储于ram,由此取得该第一脉搏数。

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35基于由测定部32从用户测定而存储于存储介质40的测定数据,生成作为用户睡眠时的第二生物体搏动数的第二脉搏数,将生成的第二脉搏数存储于ram,由此取得该第二脉搏数。

疲劳度判断部36读出存储介质40中存储的疲劳度判断用信息并将其存储于ram,基于该疲劳度判断用信息、由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34取得的第一脉搏数以及由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35取得的第二脉搏数,对用户的疲劳度进行判断。在此判断出的疲劳度是用户的氧化应激水平的推断值。

具体地说,在疲劳度判断部36中,如果存储介质40中存储的疲劳度判断用信息为式(1),则从第二脉搏数减去第一脉搏数,将通过该运算得到的差值代入式(1)的“x”,由此算出疲劳度。

另外,在疲劳度判断部36中,如果存储介质40中存储的疲劳度判断用信息为式(2),则从第二脉搏数减去第一脉搏数,将通过该减去而得到的差值除以第一脉搏数再乘以100,将通过该乘法得到的值代入式(2)的“x”,由此算出疲劳度。

输出部37将由疲劳度判断部36判断出的疲劳度的信息输出到显示部50,使该信息显示于显示部50。

此外,如果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是具有输出声音的扬声器的构成,则输出部37也可以将由疲劳度判断部36判断出的疲劳度的信息输出到该扬声器,通过声音将疲劳度通知给用户。

在这样构成的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中,当用户在设定了睡眠模式和活动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模式的状态下按下测定开始按钮时,会从用户定期地测定脉搏数,将包括所测定的脉搏数、用于该脉搏数的算出的压力脉搏波的检测日和检测时刻、该压力脉搏波检测时的运动检测信号、以及表示设定中的动作模式的模式信息的测定数据依次存储于存储介质40。

然后,当在任意的定时,用户对操作部70进行操作而进行了疲劳度的判断指示时,该判断指示被输入到控制部30,控制部30进行疲劳度的判断,将判断出的疲劳度显示于显示部50。

当输入了判断指示时,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34将以进行了判断指示的日期时间为起点而到预先决定的时间前为止的期间设定为判断期间。

优选判断期间是必定能得到包含睡眠模式的模式信息的测定数据、包含活动模式的模式信息的测定数据的程度的期间,例如设定为24小时,但是不限于此。

接下来,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34从存储介质40提取包含上述判断期间中的检测日和检测时刻的测定数据,在提取出的测定数据中,进一步提取包含表示活动模式的模式信息的活动时测定数据。在此提取的活动时测定数据包含用户清醒时的脉搏数的信息。

接下来,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34对活动时测定数据中包含的运动检测传感器60的检测信号进行解析,确定用户的运动为阈值以下的安静时测定数据。在此确定的安静时测定数据包含用户清醒时并且安静时的脉搏数的信息。

最后,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34算出该安静时测定数据中包含的脉搏数的代表值,将算出的代表值作为第一脉搏数存储于ram,由此取得第一脉搏数。

在此,多个脉搏数的代表值是该多个脉搏数的平均值、该多个脉搏数中的除了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外的脉搏数的平均值、该多个脉搏数中的众数值或者该多个脉搏数中的中央值等表示多个脉搏数整体趋势的值。

另外,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35从存储介质40提取包含上述判断期间中的检测日和检测时刻的测定数据,在提取出的测定数据中,提取包含睡眠模式的模式信息的夜间测定数据。

接下来,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35对提取出的各夜间测定数据中包含的运动检测传感器60的检测信号进行解析,确定包含能判断为用户处于睡眠中的检测信号的睡眠时测定数据。在此确定的睡眠时测定数据包含用户睡眠时的脉搏数的信息。

最后,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35通过上述的方法等算出所确定的各睡眠时测定数据中包含的脉搏数的代表值,将算出的代表值作为第二脉搏数存储于ram,由此取得第二脉搏数。

当第一脉搏数和第二脉搏数被存储于ram中时,疲劳度判断部36从存储介质40读出疲劳度判断用信息并将其存储于ram,基于第一脉搏数、第二脉搏数以及疲劳度判断用信息对疲劳度进行判断,将判断出的疲劳度显示于显示部50。

例如,若在7月14日的早上10时进行了疲劳度的判断指示,则从7月13日的早上10时到7月14日的早上10时为止的期间的用户睡眠时的脉搏数的代表值作为第二脉搏数存储于ram,从7月13日的早上10时到7月14日的早上10时为止的期间的用户清醒时并且安静时的脉搏数的代表值作为第一脉搏数存储于ram。然后,会基于该第一脉搏数、第二脉搏数以及疲劳度判断用信息对疲劳度进行判断,并将其显示于显示部50。

这样,根据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基于用户清醒时并且安静时的第一脉搏数、用户睡眠时的第二脉搏数、在实验中求出并预先存储于存储介质40的疲劳度判断用信息,对用户的疲劳度(氧化应激水平的推断值)进行判断,因此不用进行复杂的运算处理就能判断疲劳度。因此,能减少控制部30的处理负荷。

另外,在疲劳度的判断中,虽然第一脉搏数和第二脉搏数是必要的,但用户通过在白天处于安静的状态下至少进行1次脉搏数的测定就能容易地得到第一脉搏数。因此,用户在白天不需要持续穿戴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能减少用户的负担。

在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为电池驱动型的情况下,可以想到在用户就寝时以外频繁进行充电。装置充电中无法进行脉搏数的测定。因此,通过构成为只要进行1次白天的脉搏数的测定即可,不仅能准确判断疲劳度,并且也能应对装置的充电。

以下,对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第一变形例)

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34、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35以及疲劳度判断部36除了响应于来自用户的判断指示而进行动作以外,也可以按预先决定的定时进行动作来进行疲劳度的判断。

上述定时有:动作模式从睡眠模式切换为活动模式的定时、动作模式从活动模式切换为睡眠模式的定时、或者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的电源接通的定时等。

这些定时是用户对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进行操作的状态。因此,通过按该定时将疲劳度显示于显示部50或者从扬声器输出,能以自然的形式对用户进行疲劳度的通知。

另外,可以想见用户每天进行动作模式的切换操作。因此,通过按动作模式切换的定时通知疲劳度,用户能得知每日疲劳度的微妙变化,能有助于自身的生活改善等。

(第二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34从存储介质40提取包含上述判断期间中的检测日和检测时刻的测定数据,从提取出的测定数据中基于模式信息提取活动时测定数据。

在第二变形例中,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34不使用表示活动模式的模式信息,而是对从存储介质40提取出的测定数据中包含的检测信号进行解析,将睡眠中测定的数据与睡眠中以外的活动中测定的数据进行区别,由此提取活动时测定数据。

另外,在第二变形例中,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35不使用表示睡眠模式的模式信息,而是对从存储介质40提取出的测定数据中包含的检测信号进行解析,将睡眠中测定的数据与睡眠中以外的活动中测定的数据进行区别,由此提取夜间测定数据。

根据该第二变形例,由于不为了取得第一脉搏数和第二脉搏数而使用动作模式的信息,因此用户不需要进行动作模式的设定。因此,不必担心忘记对动作模式进行切换等,能提高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的使用便利性。

(第三变形例)

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35也可以在通过上述确定出的各睡眠时测定数据中,确定能根据运动检测传感器60的检测信号判断为测定于非快速眼动睡眠中的测定数据,将该测定数据中包含的脉搏数的代表值作为第二脉搏数。考虑到脉搏数会在非快速眼动睡眠中降低,因此通过取得非快速眼动睡眠中的脉搏数作为第二脉搏数,并将其用于疲劳度的判断,能提高疲劳度的判断精度。

(第四变形例)

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35也可以取得在通过上述确定出的各睡眠时测定数据所包含的脉搏数中最小的脉搏数作为第二脉搏数。睡眠时的最小的脉搏数为非快速眼动睡眠状态下的脉搏数的可能性高。考虑到脉搏数会在非快速眼动睡眠中降低,因此通过取得非快速眼动睡眠中的脉搏数作为第二脉搏数,并将其用于疲劳度的判断,能提高疲劳度的判断精度。

(第五变形例)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疲劳度判断系统的概要构成的图。图7所示的疲劳度判断系统具备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a以及电子设备200。

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a的内部硬件构成除了追加了用于与电子设备200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这一点以外,与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是相同的,因此省略说明。

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a的控制部30的功能框图是在图6中删除了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34、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35、疲劳度判断部36以及输出部37的构成。

电子设备200是个人计算机、智能电话或者平板终端等电子设备。

电子设备200能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等与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a连接,能读入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a的存储介质40的数据。

此外,在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a的存储介质40为移动型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电子设备200具有能从该存储介质读取数据的单元,从所安装的存储介质读取数据。

在图7所示的疲劳度判断系统中,前提是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a的用户在自身所具有的电子设备200中安装有用于进行疲劳度判断的应用程序(疲劳度判断应用程序)。该疲劳度判断应用程序中包含上述疲劳度判断程序。

图8是示出图7所示的疲劳度判断系统的电子设备200的内部硬件构成的图。

电子设备200具备对整体进行统一控制的系统控制部201、通信接口(i/f)202、存储介质203、操作部204、显示部205以及扬声器206。

系统控制部201包括处理器、存储该处理器所执行的程序等的rom、作为工作存储器的ram。该rom中存储上述疲劳度判断应用程序。

通信i/f202是用于通过有线或者无线与包括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a的电子设备进行连接的接口。

存储介质203存储从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a读出的测定数据。存储介质203例如包括闪存等。存储介质203也可以能相对于电子设备200安装和拆卸。

存储介质203在上述疲劳度判断应用程序的安装时存储上述疲劳度判断用信息。

操作部204是用于对系统控制部201输入指示信号的接口,包括键盘、鼠标、按钮或者触摸面板等。

显示部205用于显示各种信息,例如包括液晶显示装置等。

图9是图8所示的电子设备200的系统控制部201的功能框图。

系统控制部201通过使处理器执行疲劳度判断程序来发挥测定数据取得部201a、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201b、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201c、疲劳度判断部201d以及输出部201e的功能。系统控制部201发挥疲劳度判断装置的功能。

测定数据取得部201a从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a的存储介质40取得该存储介质40中存储的测定数据,并将其存储于存储介质203。

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201b除了测定数据的读取源是存储介质203这一点以外,具有与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34相同的功能。

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201c除了测定数据的读取源是存储介质203这一点以外,具有与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35相同的功能。

疲劳度判断部201d除了疲劳度判断用信息的读取源是存储介质203这一点以外,具有与疲劳度判断部36相同的功能。

输出部201e除了疲劳度的信息的输出目的地是显示部205或者扬声器206这一点以外,具有与输出部37相同的功能。

在如以上这样构成的疲劳度判断系统中,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a的用户使自身所持有的电子设备200中安装的疲劳度应用程序启动,对系统控制部201进行疲劳度的判断指示。系统控制部201接受该判断指示,将以进行了判断指示的日期时间为起点而到上述预先决定的时间(例如24小时)前为止的期间设定为判断期间。

接下来,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201b基于包含上述判断期间中的检测日和检测时刻的测定数据,取得用户清醒时并且安静时的第一脉搏数。另外,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201c基于包含上述判断期间中的检测日和检测时刻的测定数据,取得用户睡眠时的第二脉搏数。

接下来,疲劳度判断部201d从存储介质203读出疲劳度判断用信息,并将其存储于ram,基于第一脉搏数、第二脉搏数以及疲劳度判断用信息对疲劳度进行判断,将判断出的疲劳度显示于显示部205。

如以上这样,在能与可测定脉搏数的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a进行通信的电子设备200中也能进行疲劳度的判断,并将该疲劳度通知给用户。

根据该构成,能减少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a中的处理量,延长装置的电池寿命。另外,即使在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a中未设有显示部或者扬声器等的情况下,也能将疲劳度通知给用户,也能应对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a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

在以上的说明中,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和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a基于由压力传感器10检测出的压力脉搏波来测定脉搏数,但是脉搏数的测定方式或者脉搏数的测定频度不限于此。例如,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和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a也可以基于由光电脉搏波传感器检测出的脉搏波来测定脉搏数。

另外,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100a也可以按每30分钟或者每1小时等预先决定的时间间隔来测定并存储脉搏数。

在第五变形例中,为电子设备200进行疲劳度的判断的构成,但也可以是由能与电子设备200通信的服务器进行疲劳度的判断,将判断出的疲劳度从服务器回送到电子设备200,从而能通过电子设备200确认疲劳度。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器发挥疲劳度判断装置的功能。

另外,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100a也可以使用心电传感器等,按每1搏动、每多个搏动或者按每30分钟或每1小时等预先决定的时间间隔来测定并存储作为生物体搏动数的心搏数。

另外,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100、100a除了具有测定并存储脉搏数或者心搏数等的生物体搏动数的功能以外,也可以具有测定并存储血压信息的功能。

应当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方面均为例示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由上述说明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意在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说明书公开了以下内容。

(1)一种疲劳度判断装置,具备: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其基于从用户测定的生物体搏动数,取得上述用户清醒时并且安静时的第一生物体搏动数;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其基于从上述用户测定的生物体搏动数,取得上述用户睡眠时的第二生物体搏动数;以及疲劳度判断部,其基于从存储有将相对于人清醒时并且安静时的生物体搏动数和人睡眠时的生物体搏动数中的一方生物体搏动数的另一方生物体搏动数的变化程度与疲劳度相对应的信息的存储介质读出的上述信息、以及上述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和上述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对上述用户的疲劳度进行判断。

(2)在(1)所述的疲劳度判断装置中,上述疲劳度判断部算出相对于上述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和上述第二生物体搏动数中的一方的另一方的变化程度,将上述信息中与该程度对应的疲劳度判断为上述用户的疲劳度。

(3)在(1)或(2)所述的疲劳度判断装置中,上述信息中包含的上述疲劳度为氧化应激水平。

(4)在(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疲劳度判断装置中,上述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基于在以上述疲劳度判断部对上述用户的疲劳度进行判断的定时为起点而到预先决定的时间前为止的判断期间中从上述用户测定的生物体搏动数,取得上述第一生物体搏动数,上述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基于在上述判断期间中从上述用户测定的生物体搏动数,取得上述第二生物体搏动数。

(5)在(4)疲劳度判断装置中,上述预先决定的时间为24小时。

(6)在(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疲劳度判断装置中,还具备输出部,上述输出部将由上述疲劳度判断部判断出的上述用户的疲劳度的信息输出到显示部或者扬声器,上述疲劳度判断部按预先决定的定时对上述用户的疲劳度进行判断。

(7)在(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疲劳度判断装置中,上述变化程度为从上述一方生物体搏动数减去上述另一方生物体搏动数而得到的差值,上述疲劳度判断部从上述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和上述第二生物体搏动数中的一方减去另一方,将上述信息中与通过上述减去而得到的值对应的疲劳度判断为上述用户的疲劳度。

(8)在(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疲劳度判断装置中,上述变化程度是将从上述一方生物体搏动数减去上述另一方生物体搏动数而得到的差值除以上述另一方生物体搏动数而得到的值,或者是对该值乘以100后的值,上述疲劳度判断部将从上述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和上述第二生物体搏动数中的一方减去另一方而得到的差值除以该另一方或者将从上述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和上述第二生物体搏动数中的一方减去另一方而得到的差值除以上述另一方再乘以100,算出上述用户的生物体搏动数的变化比例,将上述信息中与上述变化比例对应的疲劳度判断为上述用户的疲劳度。

(9)一种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具备(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疲劳度判断装置以及从上述用户测定生物体搏动数的测定部,上述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根据由上述测定部测定的生物体搏动数生成上述第一生物体搏动数从而取得上述第一生物体搏动数,上述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根据由上述测定部测定的生物体搏动数生成上述第二生物体搏动数从而取得上述第二生物体搏动数。

(10)一种疲劳度判断方法,具备如下步骤: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取得步骤,基于从用户测定的生物体搏动数,取得上述用户清醒时并且安静时的第一生物体搏动数;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取得步骤,基于从上述用户测定的生物体搏动数,取得上述用户睡眠时的第二生物体搏动数;以及疲劳度判断步骤,基于从存储有将相对于人清醒时并且安静时的生物体搏动数和人睡眠时的生物体搏动数中的一方生物体搏动数的另一方生物体搏动数的变化程度与疲劳度相对应的信息的存储介质读出的上述信息、以及上述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和上述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对上述用户的疲劳度进行判断。

(11)一种疲劳度判断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取得步骤,基于从用户测定的生物体搏动数,取得上述用户清醒时并且安静时的第一生物体搏动数;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取得步骤,基于从上述用户测定的生物体搏动数,取得上述用户睡眠时的第二生物体搏动数;以及疲劳度判断步骤,基于从存储有将相对于人清醒时并且安静时的生物体搏动数和人睡眠时的生物体搏动数中的一方生物体搏动数的另一方生物体搏动数的变化程度与疲劳度相对应的信息的存储介质读出的上述信息、以及上述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和上述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对上述用户的疲劳度进行判断。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能以轻负荷准确地求出疲劳度的疲劳度判断装置、疲劳度判断方法、疲劳度判断程序以及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

以上,利用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所公开的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中进行各种变更。

本申请基于2016年8月1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6-158676),其内容被援引于此。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0a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

1主体部

2带

10压力传感器

20按压机构

td桡骨动脉

11基体

12压力检测元件

120元件列

30控制部

40存储介质

50显示部

60运动检测传感器

70操作部

40a、40b直线

31按压控制部

32测定部

33存储控制部

34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

35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

36疲劳度判断部

37输出部

200电子设备

201系统控制部

202通信接口

203存储介质

204操作部

205显示部

206扬声器

201a测定数据取得部

201b第一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

201c第二生物体搏动数取得部

201d疲劳度判断部

201e输出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