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1964发布日期:2019-05-22 02:54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6年9月28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189472号、2016年9月28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189473号、2017年9月19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179576号及2017年9月19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179577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2中记载有用于检查动脉阀的功能是否正常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这些文献中所记载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具备筒状部、封闭筒状部的前端部或后端部的视觉确认用窗部及沿筒状部的外周面设置的囊体部件。

并且,专利文献1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在筒状部的后端侧具有视觉确认用窗部,且其前方成为凹部。因此,视觉确认用窗部被配置成离使用者近,从而在检查中能够获得良好的视野。

在进行检查时,首先,在将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配置于动脉阀的下游侧的状态下向囊体部件内注入流体以使囊体部件膨胀,由此对动脉固定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接着,一边进行从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与动脉阀之间的空间的排气,一边向该空间注入液体,由此在该空间内注满液体。然后,监控该空间的液压或液量,或经由视觉确认用窗部目视观察动脉阀,由此检查动脉阀的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登录实用新型第31301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4038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2中所公开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中,虽然有通过囊体部件对动脉进行固定,并且向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与动脉阀之间的空间注入液体的机构,但没有向视觉确认用窗部的前方具有凹部的空间注入液体的机构。因此,存在从视觉确认用窗部的视觉确认性下降的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提供一种能够确保经由视觉确认用窗部的良好的视野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具备:主体部,具有在周壁形成有连通孔的筒状部及封闭所述筒状部的视觉确认用窗部;囊体部件,沿所述筒状部的外周面设置,且朝向所述筒状部的外侧膨胀;囊体用配管,用于对所述囊体部件与所述筒状部之间的流体的注入及排出;及管状体,形成有用于向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的前方的空间注液的注液用内腔及用于从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的前方的所述空间排气的排气用内腔。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提供一种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具备:主体部,具有筒状部及封闭所述筒状部的视觉确认用窗部,且通过所述筒状部及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而在前方形成有凹部;囊体部件,沿所述筒状部的外周面设置,且通过在与所述筒状部之间导入流体而朝向所述筒状部的外侧膨胀;及管状体,形成有用于向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的前方的空间注液的注液用内腔及用于从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的前方的所述空间排气的排气用内腔。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通过用于进行向视觉确认用窗部的前方的空间的注液的注液用内腔,能够确保经由视觉确认用窗部的良好的视野。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的整体图。

图2是从图1的箭头a1方向观察的主视图。

图3是沿图2的b1-b1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4是沿图2的c1-c1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5是沿图2的d1-d1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5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的囊体部件膨胀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的使用例的剖视图。

图8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的剖视图。

图9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的剖视图。

图10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的整体图。

图11是关于具备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起雾抑制部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的沿图2的c1-c1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12是关于具备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起雾抑制部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的沿图2的c1-c1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13是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的整体图。

图14是从图13的箭头a2方向观察的主视图。

图15是沿图14的b2-b2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16是沿图14的c2-c2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17是沿图14的d2-d2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图17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的囊体部件膨胀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9是用于说明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的使用例的剖视图。

图20是关于具备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起雾抑制部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的沿图14的c2-c2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21是关于具备第9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起雾抑制部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的沿图14的c2-c2线的向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所有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要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重复说明。

本说明书中,将与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的操作人员侧近的一侧称为基端(后端),将远离所述操作人员的一侧称为顶端(前端)来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的整体图。

图2是从图1的箭头a1方向观察的主视图。

图3是沿图2的b1-b1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4是沿图2的c1-c1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5是沿图2的d1-d1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5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的囊体部件膨胀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的使用例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具备:主体部1013,具有在周壁形成有连通孔1111的筒状部1011及封闭该筒状部1011的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囊体部件1014;管状体1023,形成有注液用内腔1015及排气用内腔1016;以及,囊体用配管1022。

囊体部件1014为沿筒状部1011的外周面1017设置且朝向筒状部1011的外侧膨胀的部件。

注液用内腔1015为用于进行向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的前方的空间1018的心肌保护液等流体的注液的内腔。在本实施方式中,注入于空间1018的心肌保护液防止使心脏的肌肉停止时导致的缺血,且约为4℃的低温。因心肌保护液而心脏成为低温,由此抑制了其代谢。

排气用内腔1016为用于进行从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的前方的空间1018的排气的内腔。在注液用内腔1015的后端侧连续设置有注液用配管1151。在排气用内腔1016的后端侧连续设置有排气用配管1161。囊体用配管1022为用于向囊体部件1014与筒状部1011之间注入流体或将其排出的软管状部件。囊体部件1014的前侧的端部成为向后方折回的前侧折回部1027,前侧折回部1027固定于筒状部1011的除了连通孔1111的形成部位以外的外周面1017。囊体部件1014的后侧的端部成为向前方折回的后侧折回部1028,后侧折回部1028固定于筒状部1011的除了连通孔1111的形成部位以外的外周面1017。

如图2~图5所示,主体部1013的筒状部1011为圆筒状,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封闭筒状部1011的后端部。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为板状,且其板面相对于筒状部1011的轴心正交。而且通过筒状部1011及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而在主体部1013的前方形成有凹形状。

若上述的低温心肌保护液经由注液用内腔1015注入于该凹形状的部位,则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的后方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从而在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后方侧的表面容易产生结露。当产生有结露时,导致通过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的心脏的视觉确认性降低。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含有抑制由结露而引起的起雾的填充剂1041(参考图4)。

填充剂1041为具有比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的母材即聚碳酸酯等高的隔热性的sio2(二氧化硅)等,且与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混炼而一体形成。如此,通过在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中混炼有具有隔热性的填充剂1041,能够防止从注液用内腔1015注入于形成于筒状部1011的顶端侧的凹部的心肌保护液与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之间的热的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在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的后方侧的表面产生结露。

例如,在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中,可以设为聚碳酸酯的层及在聚碳酸酯中混炼有填充剂1041的层这两层结构。在该情况下,若相比聚碳酸酯的层,将混炼有填充剂1041的层配设于后方侧,则适合抑制结露的产生。

另外,在本发明中,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可以不是封闭筒状部1011的后端部而是封闭轴向的中途部分的结构。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在主体部1013的前方形成凹形状。

包含筒状部1011及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的主体部1013其整体由一个材料一体形成。主体部1013由聚碳酸酯等硬质且透明的树脂材料构成。

筒状部1011的轴向上的长度(图3~图5中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优选短于筒状部1011的直径。通过如此设定,能够以使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更接近观察对象部位(例如大动脉阀等)的方式使用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因此能够提高观察对象部位的视觉确认性。

在筒状部1011形成有贯穿周壁的连通孔1111。在筒状部1011的内侧,在连通孔1111上连接有囊体用配管1022。通过设为向囊体部件1014供给流体的囊体用配管1022不直接插入于囊体部件1014与筒状部1011的外周面1017之间的方式,能够防止囊体用配管1022影响囊体部件1014的固定的形态,从而能够防止囊体部件1014在易膨胀性上出现偏差。

囊体部件1014沿筒状部1011的整个外周面1017而设置,且通过在与筒状部1011之间导入流体而朝向筒状部1011外侧膨胀。在以下说明中,将用于囊体部件1014膨胀的部分称为膨胀部1019。本实施方式的囊体部件1014由膨胀部1019、前侧折回部1027及后侧折回部1028构成。

囊体部件1014为由硅橡胶等伸缩性优异的材料形成的筒形状。囊体部件1014外装于筒状部1011的外周面1017的周围,且该顶端部(前端部)及基端部(后端部)分别固定于筒状部1011。将囊体部件1014的顶端部及基端部固定于筒状部1011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但例如能够设为粘结固定。

如图3~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囊体部件1014的前端部成为向后方折回的前侧折回部1027,且固定于筒状部1011的外周面1017。

在前侧折回部1027中,相对于筒状部1011的外周面1017固定的部位的前端位置与外周面1017的前端位置对齐。由此能够抑制囊体部件1014的前部(膨胀部1019的前部)与筒状部1011的外周面1017之间的间隙,例如能够设为实质上不存在间隙。

并且,囊体部件1014的后端部成为向前方折回的后侧折回部1028,且固定于筒状部1011的外周面1017。

在后侧折回部1028中,相对于筒状部1011的外周面1017固定的部位的后端位置与外周面1017的后端位置对齐。由此能够抑制囊体部件1014的后部(膨胀部1019的后部)与筒状部1011的外周面1017之间的间隙,例如能够设为实质上不存在间隙。

如此,通过设为囊体部件1014的前端部及后端部与筒状部1011的外周面1017之间没有间隙的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泄漏检查时滞留于该间隙的气泡向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流动而恶化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的视觉确认性。

并且,在囊体部件1014膨胀之前的状态下,也优选囊体部件1014的一部分比筒状部1011的前端更向前方突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在囊体部件1014中的除了前侧折回部1027以外的部分,与前侧折回部1027相邻的部分成为在囊体部件1014膨胀之前的状态下比筒状部1011的前端更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1014a。

通过这种结构,在将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插入于血管等的体腔内时,能够使比筒状部1011柔软的囊体部件1014的突出部1014a先于筒状部1011的顶端与组织接触,因此对实验体(被实验人等)而言较轻柔。即,通过囊体部件1014的突出部1014a,能够保护实验体的组织免受筒状部1011的顶端的伤害。

囊体部件1014的表面可以被粗糙化。例如,通过对囊体部件1014的外表进行粗糙化,能够增大囊体部件1014对血管等的体腔的内周壁面的摩擦力(能够抑制滑动),从而能够针对体腔稳定地固定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

另一方面,通过对囊体部件1014的内表面进行粗糙化,能够抑制囊体部件1014对筒状部1011的外周面1017的粘结(贴附)及囊体部件1014彼此的粘结。在囊体部件1014膨胀之前的状态下,囊体部件1014的膨胀部1019的内表面的一部分紧贴于筒状部1011的外周面1017,并且囊体部件1014的膨胀部1019的另一部分的内表面与前侧折回部1027或后侧折回部1028的内表面彼此也成为紧贴的状态,但从这种状态,能够轻松地使囊体部件1014从外周面1017剥离,或能够轻松地使囊体部件1014彼此剥离,从而能够使囊体部件1014顺利地膨胀。囊体部件1014的外表面及内表面的粗糙化处理能够由对模具进行粗糙化、然后通过压缩成型囊体部件1014而转印粗糙面的方法来进行。

以往,在专利文献1(登录实用新型第3130152号公报)或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40386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中,因囊体部件的膨胀不均匀或不充分而通过操作人员将囊体部件准确地固定于动脉内的作业并不轻松。并且,通常对筒状部的囊体部件的固定使用粘结剂来进行,但若囊体部件膨胀时所产生的内压向从筒状部剥离囊体部件的方向施加,则在囊体部件与筒状部之间产生间隙,囊体部件内的流体从该间隙漏出,从而可能会导致囊体没有充分地膨胀或无法准确地进行检查。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中,前侧折回部1027及后侧折回部1028为用于囊体部件1014的筒状部1011的固定的部分,用于膨胀的部分即膨胀部1019层叠于前侧折回部1027及后侧折回部1028且遍及筒状部1011的整个外周而形成。

而且,在囊体部件1014膨胀时,膨胀部1019以从前侧折回部1027及后侧折回部1028陡峭地立起的方式膨胀。并且,膨胀部1019设置于遍及筒状部1011的外周整体的宽区域,而使宽区域膨胀。因此能够使囊体部件1014大幅度膨胀。

并且,囊体部件1014的前端部及后端部以相同的形态前后对称地固定于筒状部1011。因此在囊体部件1014的前端部及后端部,由固定的形态而引起的易膨胀性上不会出现偏差,而能够使囊体部件1014无偏差地膨胀。

并且,在囊体部件1014膨胀时,施加于囊体部件1014的内压分别垂直作用于囊体部件1014的内表面整体,因此作用于将前侧折回部1027及后侧折回部1028推向筒状部1011的方向,从而内压不会作用于从筒状部1011剥离它们的方向。因此通过囊体部件1014膨胀时所产生的内压能够防止囊体部件1014从筒状部1011剥离。

另外,如图5及图6所示,若将膨胀后的囊体部件1014的从顶端至后端的距离设为l1,将囊体部件1014膨胀前的外径设为d01,将囊体部件1014膨胀后的外径设为d11,则优选成为d01/l1≥2.0且d11/d01≥1.6。

通过设为d01/l1≥2.0,能够确保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的视野充分宽,并能够易于观察动脉阀。并且,使用时能够拉近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与动脉阀的距离,并能够易于观察阀。

并且,通过设为d11/d01≥1.6,能够使囊体部件1014充分地膨胀,因此不会因流体泄漏而形成封闭空间,并能够防止无法对动脉阀施加注入压这一问题的发生。并且,能够缩小囊体部件1014膨胀前的体积,并能够使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易于插入于大动脉或人工血管。

注液用配管1151用于进行向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的前方的空间1018(参考图7)的注液。在注液用配管1151的基端设置有注液用连接器1025。

注液用配管1151的顶端部与注液用内腔1015连接。在注液用连接器1025与未图示的注液装置连接的状态下,能够实现经由注液用连接器1025、注液用配管1151、注液用内腔1015及该注液口1039的注液。

排气用配管1161用于进行从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的前方的空间1018的排气。在排气用配管1161的基端设置有排气用连接器1026。

排气用配管1161的顶端部与排气用内腔1016连接。在进行排气时,进行经由排气用内腔1016的排气口1034、排气用内腔1016、排气用配管1161及排气用连接器1026的排气。

另外,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的前方的空间1018(图7)包含筒状部1011的内部空间及比筒状部1011或膨胀部1019更靠前方的空间。

囊体用配管1022为用于进行流体向囊体部件1014与筒状部1011之间的间隙的供给及流体从该间隙的排出的配管。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中的囊体用配管1022的固定位置相对于筒状部1011偏心,并且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中的管状体1023的固定位置与囊体用配管1022的固定位置之间的距离(最接近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成为管状体1023的直径以下。如此,在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中,通过接近配置管状体1023与囊体用配管1022,能够一体操作管状体1023与囊体用配管1022,提高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的操作性,并且能够确保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的宽视野。而且囊体用配管1022的顶端部在主体部1013内以与连通孔1111连接的状态被固定,且该囊体用配管1022的基端侧向主体部1013的后方延伸。在囊体用配管1022的基端设置有囊体用连接器1024。

供给至囊体部件1014与筒状部1011之间的间隙的流体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气体。

在囊体用连接器1024与未图示的给排液装置或给排气装置连接的状态下,流体经由囊体用连接器1024、囊体用配管1022及连通孔1111供给至囊体部件1014与筒状部1011之间的间隙,由此膨胀部1019膨胀。

另一方面,通过经由连通孔1111、囊体用配管1022、囊体用连接器1024及排液装置或排气装置排出囊体部件1014内的流体,使膨胀部1019缩小。作为排液装置或排气装置,能够使用注射器。

另外,对于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来说,作为囊体用配管可以分别具备用于向囊体部件1014与筒状部1011之间的间隙供给流体的第1囊体用配管及用于从囊体部件1014与筒状部1011之间的间隙排出流体的第2囊体用配管。

管状体1023为在其内部形成有排气用内腔1016及注液用内腔1015的软管状的部件。管状体1023的顶端部固定于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的周缘部分且与囊体用配管1022相邻的位置,该管状体1023的基端侧向主体部1013的后方延伸。管状体1023的顶端与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的前侧表面齐平。管状体1023以该管状体1023的轴心方向沿筒状部1011的轴心方向并且该管状体1023相对于筒状部1011偏心的状态(例如,管状体1023内接于筒状部1011的状态)固定于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

如图2所示,在管状体1023的内部插通有金属线1060。通过金属线1060插通于管状体1023,在弯曲管状体1023时能够维持其形状,因此能够提高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的操作性。

管状体1023及囊体用配管1022在基端侧通过连结件1029捆扎。由此操作人员能够一体操作管状体1023与囊体用配管1022,从而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的操作性得以提高。

接着,对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的制造方法中,首先,没有形成前侧折回部1027及后侧折回部1028的筒状的囊体部件1014被筒状部1011的前端部分覆盖。此时,成为筒状部1011的连通孔1111不会被囊体部件1014堵塞的状态。

接着,在囊体部件1014中成为前侧折回部1027的部分与筒状部1011的前端部分的外周面之间注入硅酮粘结剂等粘结剂,并使其固化。由此囊体部件1014固着于筒状部1011的前端部。另外,从筒状部1011的后端部侧注入粘结剂。

接着,囊体部件1014的顶端侧向后方翻折,并且该翻折的囊体部件1014的端部折进内侧而被筒状部1011的后端部覆盖。此时,成为筒状部1011的连通孔1111不会被囊体部件1014堵塞的状态。如此,囊体部件1014成为在其前后部分折回的形态,从而形成囊体部件1014的前侧折回部1027及后侧折回部1028。

接着,在后侧折回部1028与筒状部1011的后端部分的外周面之间注入粘结剂,并使其固化。由此囊体部件1014粘着于筒状部1011的后端部分。此时,也从筒状部1011的后端部侧注入粘结剂。

如此,在囊体部件1014的前后两端折回的状态下,且与筒状部1011的轴向长度对齐的状态下,囊体部件1014安装于筒状部1011的周围。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的使用例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例如在大动脉阀成形术后,且大动脉1054缝合前的阶段,能够用于大动脉阀1052(图7)的阀功能是否成正常的检查。

首先,如图7所示,将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的顶端部的筒状部1011配置于大动脉1054中的比大动脉阀1052更靠下游侧的部位(以下,下游部1051)的内部且大动脉阀1052附近的位置。

在此,在囊体部件1014膨胀之前的状态下,囊体部件1014的顶端部分比筒状部1011的前端更向前方突出,因此在将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的顶端部插入于大动脉1054的下游部1051时,比筒状部1011柔软的囊体部件1014的顶端部分先于筒状部1011的顶端与组织接触。因此,能够减轻实验体(被实验者等)的负担。

接着,通过使囊体部件1014膨胀,将主体部1013固定于大动脉阀1052的下游侧。由此,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的主体部1013及囊体部件1014与大动脉阀1052之间的空间1018成为密闭空间。但是,该空间与左右一对的冠状动脉1053相连。

接着,通过抬起管状体1023的基端侧,将管状体1023的延伸方向设为大致铅垂方向,而在主体部1013的下方配置大动脉阀1052。

另外,在以下的手术中,通过将管状体1023保持在一定位置上,辅助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的主体部1013及囊体部件1014的固定。

接着,经由注液用配管1151及注液用内腔1015向空间1018注入心肌保护液。即,注液用配管1151及注液用内腔1015例如用于注入心肌保护液。在此,向空间1018注入心肌保护液的同时进行从空间1018的排气。

在此,通过管状体1023以管状体1023的轴心方向沿筒状部1011的轴心方向并且管状体1023相对于筒状部1011偏心的状态固定于筒状部1011,能够将排气用内腔1016配置于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的周缘部分。由此,容易地从排气用内腔1016排出空间1018内的空气,并能够更适宜地抑制空间1018内(尤其筒状部1011内)的气体的残留。

若空间1018的心肌保护液达到规定压力并且结束了从该空间1018的排气,则进行空间1018内的心肌保护液的压力的监控(以下,简称为压力监控)、经由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的大动脉阀1052的目视观察等,由此对阀功能进行判断。压力监控能够使用液压检测用转换器等压力检测部来进行。

压力检测部例如能够设置于将排气用配管1161及排气用连接器1026与排气装置连接的配管中。例如,通过在从空间1018的排气结束之后在该配管与排气装置之间切断,能够实现基于压力检测部的压力监控。通过压力监控确认空间1018内的压力下降,可知阀功能存在异常。并且,通过目视观察来观察大动脉阀1052的关闭情况等。

〔第2实施方式〕

图8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的剖视图。

关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在囊体部件1014中形成有突起1140,在这一点上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不同,在其他方面,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相同的方式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在囊体部件1014的外周面,且于前侧折回部1027与前侧折回部1027之外的部分的边界部形成有突起1140。

突起1140例如为沿囊体部件1014的周向形成的环状肋。在此,环状肋即突起1140可以形成为环状的圆环形状,也可以形成为c环状的形状,也可以是沿圆周间歇性地配置的多个弧状的突起的集合体。

沿筒状部1011的轴心切断的突起1140的截面形状例如能够设为圆形、椭圆形、长圆形等卵形形状。突起1140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矩形、多边形等卵形形状以外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制造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时,在将囊体部件1014固定于主体部1013时,能够通过突起1140轻松地将囊体部件1014的前侧部分与主体部1013对准位置,并能够轻松地将前侧折回部1027的前后长度设为规定长度。因此,能够提高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的制造容易性及制造稳定性。

〔第3实施方式〕

图9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形成有作为沿筒状部1011的外周面1017且表示后侧折回部1028的固定位置的指示标记部的定位槽1142,在这一点上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不同,在其他方面,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相同的方式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设置有沿筒状部1011的外周面且表示后侧折回部1028的固定位置的定位槽1142。

另外,并不限定于定位槽1142,作为指示标记部可以印刷定位线,也可以形成定位突起。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制造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时,在将囊体部件1014固定于主体部1013时,能够通过定位槽1142轻松地将囊体部件1014的后侧部分与主体部对准位置。因此,能够提高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的制造容易性及制造稳定性。

〔第4实施方式〕

图10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的整体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在作为囊体部件1014的外周面且位于筒状部的外周面上的部分形成有凸部或凹部中的至少一者,在这一点上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不同,在其他方面,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相同的方式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囊体部件1014的外表面形成有凸部(突条、点状突起等)或凹部(凹槽、点状凹部等)中的至少一者。通过在囊体部件1014的外表面形成有凸部或凹部,该凸部或凹部作为防滑部而发挥功能,因此提高对大动脉或人工血管的囊体部件1014的夹紧性,从而能够相对于大动脉或人工血管良好地固定囊体部件1014。

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在囊体部件1014的外表面形成有凸部1144。

在囊体部件1014膨胀的状态下,该凸部1144至少成为比囊体部件1014的外表面上的除了凸部1144以外的部分更突起的状态。作为一例,凸部1144在囊体部件1014没有膨胀的状态下,也成为从囊体部件1014的外表面上的除了凸部1144以外的部分突起的状态。

另外,囊体部件1014由包含凸部1144在内的硅橡胶等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凸部1144为突条(肋)。即,凸部1144包含突条。凸部1144例如沿囊体部件1014的周向(与筒状部1011的轴线正交的周向)形成为环状。

沿囊体部件1014的周向形成为环状的凸部1144并不一定要连续环绕囊体部件1014的外表面,也可以在周向上间歇性地配置有多个凸部1144(突条)。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凸部1144例如环绕囊体部件1014的外表面。更详细而言,从相对于筒状部1011的轴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凸部1144形成为z字形。

更具体而言,z字形的环状的肋即凸部1144彼此分离而设置有多列。作为一例,各凸部1144的折弯处在筒状部1011的轴向上排列,各凸部1144相互并列延伸。换言之,z字形的肋即凸部1144彼此的间隔在囊体部件1014的周向上均匀。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环状的肋即凸部1144的数量为多列的例子,也可以是环状的肋即凸部1144为一列。

并且,凸部1144沿与筒状部1011的轴线正交的周向延伸并且形成为z字形,因此筒状部1011的轴向上的应力难以施加于凸部1144。因此,即便在囊体部件1014膨胀时也能够充分地维持凸部1144的高度(突出长度),从而能够在周向及轴向上抑制囊体部件1014相对于大动脉或人工血管的位置偏离。

并且,多列的凸部1144彼此分离设置(并不是密集或邻接),因此能够减小使囊体部件1014膨胀所需的压力,即,能够减小囊体部件1014对大动脉或人工血管的内压。因此,能够抑制过度的力施加于大动脉或人工血管,并能够更安全地将囊体部件1014固定于大动脉或人工血管。并且,通过多列的凸部1144彼此分离设置,在周向整周,能够在囊体部件1014的外表面使z字形的凸部1144的形成区域及非形成区域这两者可靠地与大动脉或人工血管的内壁接触,从而能够更良好地发挥防滑效果。

〔第5实施方式〕

关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以利用含有填充剂1041而抑制结露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例如,如图11所示,在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的后方侧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已被实施了抑制由结露而引起的起雾的亲水性处理的起雾抑制部1042。图11是关于具备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起雾抑制部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的沿图2的c1-c1线的向视剖视图。

如此,通过实施有亲水性处理,抑制附着于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的水分形成为球状,从而能够在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的后方侧的表面容易形成平坦的液膜。而且,能够抑制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中的对心脏的视觉确认用视觉确认性下降的影响。

作为亲水性处理,例如有电浆/电晕处理、蚀刻处理、防雾剂的涂布处理、利用了光催化剂(氧化钛)作用的表面处理等。例如,作为涂布处理中所使用的物质,有基于pvp(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a(聚乙烯醇)、马来酸酐的物质,或至少包含乙醇及表面活性剂且添加有sio2(二氧化硅)的物质等。

〔第6实施方式〕

关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以通过含有具有隔热性的填充剂1041而抑制结露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例如,如图12所示,在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的前方侧设置有抑制由结露而引起的起雾的具有隔热性的起雾抑制部1043。图12是关于具备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起雾抑制部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的沿图2的c1-c1线的向视剖视图。

例如,图12所示的起雾抑制部1043由具有比构成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的材料(聚碳酸酯等)高的隔热性的sio2(二氧化硅)等树脂部件1043a构成。树脂部件1043a以从前表面侧覆盖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的方式设置。换言之,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树脂部件1043a与形成于筒状部1011的顶端侧的凹部隔绝。

起雾抑制部1043通过在树脂部件1043a与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之间形成空气层1043b来提高隔热性。因此,能够抑制从注液用内腔1015注入形成于筒状部1011的顶端侧的凹部的心肌保护液与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之间的热的移动。而且,只要通过空气层1043b能够确保不会产生结露程度的充分的隔热性,则树脂部件1043a可以由与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相同的材料(聚碳酸酯等)形成。

另外,只要能够抑制从凹部经由树脂部件1043a向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的热的移动即可,并不限定于空气层1043b由树脂部件1043a、筒状部1011及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封闭。例如,也可以在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的一部分设置与空气层1043b连通的通气孔。由此,能够经由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的通气孔从空气层1043b侧对树脂部件1043a、筒状部1011及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进行灭菌。

并且,例如,树脂部件1043a可以由包括二氧化硅微粒的气凝胶填充于内部的树脂材料等形成,也可以具有在内部具备填充有空气的结构的形状(例如格子状)而在结构上具备隔热性。

如此,只要树脂部件1043a的隔热性高于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的隔热性,则并不一定要形成有如图11所示那样的空气层1043b,也可以配设成与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重叠。

而且,具备隔热性的树脂部件1043a并不限定于以覆盖图11所示的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的前表面侧的方式配设。例如,也可以以覆盖视觉确认用窗部1012的后表面侧的方式配设。即便是这种结构,通过树脂部件1043a的隔热效果,也能够抑制在树脂部件1043a的后表面产生结露。

本发明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的构成要件无需各个独立存在。允许如下情形:多个构成要件作为一个部件而形成;一个构成要件由多个部件形成;某一构成要件为其他构成要件的一部分;某一构成要件的一部分与其他构成要件的一部分重复等。并且,本发明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可以组合具备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多个特征。

上述第1至第6实施方式包含以下技术思想。

(1)一种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具备:

主体部,具有在周壁形成有连通孔的筒状部及封闭所述筒状部的视觉确认用窗部;

囊体部件,沿所述筒状部的外周面设置,且朝向所述筒状部的外侧膨胀;

囊体用配管,用于进行对所述囊体部件与所述筒状部之间的流体的注入及排出;以及

管状体,形成有用于向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的前方的空间注液的注液用内腔及用于从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的前方的所述空间排气的排气用内腔。

(2)根据(1)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囊体部件的前侧的端部成为向后方折回的前侧折回部,所述前侧折回部固定于所述筒状部的除了所述连通孔的形成部位以外的所述外周面,

所述囊体部件的后侧的端部成为向前方折回的后侧折回部,所述后侧折回部固定于所述筒状部的除了所述连通孔的形成部位以外的所述外周面。

(3)根据(1)或(2)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在所述筒状部形成有贯穿周壁的连通孔,所述囊体用配管在所述筒状部的内侧与所述连通孔连接。

(4)根据(2)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在所述囊体部件的外周面,且于所述前侧折回部与前侧折回部之外的部分的边界部形成有突起。

(5)根据(4)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突起为沿所述囊体部件的周向形成的环状肋。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囊体部件的内周面成为粗糙面。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管状体以所述管状体的轴心方向沿所述筒状部的轴心方向且所述管状体相对于所述筒状部偏心的状态固定于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

(8)根据(7)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中的所述囊体用配管的固定位置相对于所述筒状部偏心,并且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中的所述管状体的固定位置与所述囊体用配管的固定位置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管状体的直径以下。

(9)根据(7)或(8)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在所述管状体中插通有金属线。

(10)根据(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在作为所述囊体部件的外周面且位于所述筒状部的外周面上的部分形成有凸部或凹部中的至少一者。

(11)根据(2)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沿所述筒状部的外周面设置有表示所述后侧折回部的固定位置的指示标记部。

(12)根据(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若将所述囊体部件膨胀后的所述囊体部件的从顶端至后端的距离设为l1、将囊体部件膨胀前的外径设为d01、将囊体部件膨胀后的外径设为d11,则成为d01/l1≥2.0且d11/d01≥1.6。

(13)根据(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在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含有具有隔热性的填充剂。

(14)根据(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在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设置有抑制由结露而引起的起雾的起雾抑制部。

(15)根据(14)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起雾抑制部为通过对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的至少一部分实施亲水性处理而形成的部位。

(16)根据(14)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起雾抑制部为将至少包含乙醇及表面活性剂的防雾剂涂布在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而形成的部位。

(17)根据(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起雾抑制部设置于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的后方侧。

(18)根据(14)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起雾抑制部具备具有比构成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的材料高的隔热性的透明的树脂部件,

该树脂部件以覆盖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的方式设置。

(19)根据(14)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起雾抑制部由形成于以覆盖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的方式设置的树脂部件与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之间的空气层构成。

〔第7实施方式〕

图13是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的整体图。

图14是从图13的箭头a2方向观察的主视图。

图15是沿图14的b2-b2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16是沿图14的c2-c2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17是沿图14的d2-d2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图17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的囊体部件膨胀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9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的使用例的剖视图。

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201具备:主体部2013,具有筒状部2011及封闭该筒状部2011的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囊体部件2014;管状体2023,形成有注液用内腔2015及排气用内腔2016。主体部2013通过筒状部2011及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而在前方形成有凹部。

囊体部件2014沿筒状部2011的外周面2017设置,且在与筒状部2011之间导入流体,由此朝向筒状部2011的外侧膨胀。

注液用内腔2015为向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方的空间2018进行心肌保护液等流体的注液的内腔。在本实施方式中,注入于空间2018的心肌保护液防止使心脏的肌肉停止时导致缺血,且约为4℃的低温。因心肌保护液而心脏成为低温,由此抑制了其代谢。

排气用内腔2016为进行从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方的空间2018排气的内腔。注液用内腔2015的前端部及排气用内腔2016的前端部构成为与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表面齐平或位于比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表面更靠后方侧的位置。

并且,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201具备囊体用配管2022及金属线用内腔2061。囊体用配管2022为向囊体部件2014与筒状部2011之间进行流体的注入及排出的部件。金属线用内腔2061为用于向内部插通金属线2060的内腔。

如图14~图17所示,主体部2013的筒状部2011为圆筒状,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封闭筒状部2011的后端部。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为板状,且其板面相对于筒状部2011的轴心正交。而且通过筒状部2011及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而在主体部2013的前方形成有凹形状。

若上述的低温心肌保护液经由注液用内腔2015注入于该凹形状的部位,则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后方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从而在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后方侧的表面容易产生结露。当产生有结露时,导致通过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心脏的视觉确认性下降。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含有抑制由结露而引起的起雾的填充剂2041(参考图16)。

填充剂2041为具有比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母材即聚碳酸酯等高的隔热性的sio2(二氧化硅)等,且与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混炼而一体形成。如此,通过在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中混炼有具有隔热性的填充剂2041,能够防止从注液用内腔2015注入形成于筒状部2011的顶端侧的凹部的心肌保护液与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之间的热的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在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后方侧的表面产生结露。

例如,在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中,可以设为聚碳酸酯的层及在聚碳酸酯中混炼有填充剂2041的层这两层结构。在该情况下,若相比聚碳酸酯的层,将混炼有填充剂2041的层配设于后方侧,则适合抑制结露的产生。

另外,在本发明中,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可以不是封闭筒状部2011的后端部而是封闭轴向的中途部分的结构。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在主体部2013的前方形成凹形状。

包含筒状部2011及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主体部2013其整体由一个材料一体形成。主体部2013由聚碳酸酯等硬质且透明的树脂材料构成。

筒状部2011的轴向上的长度(图15~图17中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优选短于筒状部2011的直径。通过如此设定,能够以使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更接近观察对象部位(例如大动脉阀等)的方式使用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201,因此能够提高观察对象部位的视觉确认性。

在筒状部2011形成有贯穿周壁的连通孔2111。在筒状部2011的内侧,连通孔2111与后述的囊体用配管插入凸台部2122的囊体用配管插入孔2132连续。

在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形成有插入管状体2023的管状体插入凸台部2121、插入囊体用配管2022的囊体用配管插入凸台部2122及止挡部2070。

管状体插入凸台部2121在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周缘部分以沿筒状部2011的轴心方向并且相对于筒状部2011偏心的状态设置。管状体插入凸台部2121的基端侧成为从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后表面突出的开放端,顶端侧与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表面一致。而且通过形成有从管状体插入凸台部2121的基端侧经顶端侧到达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表面的管状体插入孔2131(参考图16),管状体插入凸台部2121的两端部成为开放端部。

管状体插入孔2131的前侧的开放端部的一部分被止挡部2070覆盖。该止挡部2070为管状体2023插入于管状体插入孔2131时用于进行定位的结构。

囊体用配管插入凸台部2122在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周缘部分以沿筒状部2011的轴心方向并且相对于筒状部2011偏心的状态与管状体插入凸台部2121相邻地设置。囊体用配管插入凸台部2122的基端侧从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后侧表面突出,顶端侧向形成于筒状部2011的顶端侧的凹部内突出。从囊体用配管插入凸台部2122的基端侧至顶端侧形成有囊体用配管插入孔2132(参考图17),而囊体用配管插入凸台部2122的基端侧成为开放端,而顶端侧成为封闭端。囊体用配管插入孔2132与形成于筒状部2011的周壁的连通孔2111连续。

止挡部2070的突出部2071在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表面覆盖管状体插入孔2131的顶端侧的开放端部的一部分。管状体2023向管状体插入孔2131插入,能够直到管状体2023的顶端与止挡部2070的突出部2071抵接为止。而且在管状体2023的顶端与突出部2071抵接的状态下,该顶端部分与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侧表面齐平。

突出部2071向管状体插入孔2131的方向的突出优选为突出部2071的顶端部分仅与管状体2023的周壁部分抵接的程度。即,优选从注液用内腔2015至管状体2023的外周面的距离长于突出部2071朝向管状体插入孔2131伸出的檐状部分的长度。由此能够防止止挡部2070妨碍通过注液用内腔2015的流体(心肌保护液)的注液或通过排气用内腔2016的排气。

突出部2071从管状体插入孔2131的周缘部分且最远离筒状部2011的周壁的部分及其附近部分朝向排气用内腔2016的方向突出形成。由此,即使在使用时气泡残留于突出部2071的下表面侧(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后方侧)的情况下,仅以排气用内腔2016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201,便能够使该残留的气泡上升而顺利地从排气用内腔2016排出。

囊体部件2014沿筒状部2011的整个外周面2017而设置,且在与筒状部2011之间导入流体,由此朝向筒状部2011的外侧膨胀。在以下说明中,将用于囊体部件2014膨胀的部分称为膨胀部2019。囊体部件2014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但本实施方式的囊体部件2014由膨胀部2019、前侧折回部2027及后侧折回部2028构成。

囊体部件2014为由硅橡胶等伸缩性优异的材料形成的筒形状。囊体部件2014外装于筒状部2011的外周面2017的周围,且该顶端部(前端部)及基端部(后端部)分别固定于筒状部2011。将囊体部件2014的顶端部及基端部固定于筒状部2011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但例如能够设为粘结固定。

如图15~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囊体部件2014的前端部成为向后方折回的前侧折回部2027,且固定于筒状部2011的外周面2017。

在前侧折回部2027中,相对于筒状部2011的外周面2017固定的部位的前端位置与外周面2017的前端位置对齐。由此,能够抑制囊体部件2014的前部(膨胀部2019的前部)与筒状部2011的外周面2017之间的间隙,例如能够设为实质上不存在间隙。

并且,囊体部件2014的后端部成为向前方折回的后侧折回部2028,且固定于筒状部2011的外周面2017。

在后侧折回部2028中,相对于筒状部2011的外周面2017固定的部位的后端位置与外周面2017的后端位置对齐。由此,能够抑制囊体部件2014的后部(膨胀部2019的后部)与筒状部2011的外周面2017之间的间隙,例如能够设为实质上不存在间隙。

如此,通过设为囊体部件2014的前端部及后端部与筒状部2011的外周面2017之间没有间隙的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泄漏检查时滞留于该间隙的气泡向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流动而恶化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201的视觉确认性。

并且,在囊体部件2014膨胀之前的状态下,也优选囊体部件2014的一部分比筒状部2011的前端更向前方突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5所示,在囊体部件2014中的除了前侧折回部2027以外的部分,与前侧折回部2027相邻的部分成为在囊体部件2014膨胀之前的状态下比筒状部2011的前端更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2014a。

通过这种结构,在将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201插入于血管等的体腔内时,能够使比筒状部2011柔软的囊体部件2014的突出部2014a先于筒状部2011的顶端与组织接触,因此对实验体(被实验者等)而言较轻柔。即,通过囊体部件2014的突出部2014a,能够保护实验体的组织免受筒状部2011的顶端的伤害。

囊体部件2014的表面可以被粗糙化。例如,通过对囊体部件2014的外表面进行粗糙化,能够增大对血管等的体腔的内周壁面的囊体部件2014的摩擦力(能够抑制滑动),并能够对体腔稳定地固定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201。

另一方面,通过对囊体部件2014的内表面进行粗糙化,能够抑制囊体部件2014对筒状部2011的外周面2017的粘结(贴附)及囊体部件2014的内表面彼此的粘结。在囊体部件2014膨胀之前的状态下,囊体部件2014的膨胀部2019的内表面的一部分成为紧贴于筒状部2011的外周面2017或其他囊体部件2014的内表面部分的状态。但是,通过对囊体部件2014的内表面进行粗糙化,能够轻松地使囊体部件2014从外周面2017或其他囊体部件2014的部分剥离,从而能够使囊体部件2014顺利地膨胀。囊体部件2014的外表面及内表面的粗糙化处理能够通过对模具进行粗糙化而压缩成型囊体部件2014并转印粗糙面的方法来进行。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201中,前侧折回部2027及后侧折回部2028为用于囊体部件2014的筒状部2011的固定的部分,用于膨胀的部分即膨胀部2019层叠于前侧折回部2027及后侧折回部2028且遍及筒状部2011的整个外周而形成。

而且,在囊体部件2014膨胀时,膨胀部2019以从前侧折回部2027及后侧折回部2028陡峭地立起的方式膨胀。并且,膨胀部2019设置于遍及筒状部2011的外周整体的宽区域,而使该宽区域膨胀。因此能够使囊体部件2014大幅度膨胀。

并且,囊体部件2014的前端部及后端部以相同的形态前后对称地固定于筒状部2011。因此在囊体部件2014的前端部及后端部,由固定的形态而引起的易膨胀性上不会出现偏差,而能够使囊体部件2014无偏差地膨胀。

并且,在囊体部件2014膨胀时,施加于囊体部件2014的内压分别垂直作用于囊体部件2014的内表面整体,因此能够作用于将前侧折回部2027及后侧折回部2028推向筒状部2011的方向,从而内压不会作用于从筒状部2011将它们剥离的方向。因此通过囊体部件2014膨胀时所产生的内压能够防止囊体部件2014从筒状部2011剥离。

另外,在本发明中,囊体部件2014的安装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进行。例如,在将囊体部件2014固定于筒状部2011的外周面2017时,也可以设为不设置前侧折回部2027或后侧折回部2028的形态。并且,关于囊体部件2014的前端部分,可以不是固定于筒状部2011的外周面2017而是固定于顶端部分的形态。

注液用内腔2015用于进行向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方的空间2018(参考图19)的注液。在注液用内腔2015的基端经由注液用配管2151(参考图13)设置有注液用连接器2025。

在注液用内腔2015的顶端部形成有用于进行向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方的空间2018注液的注液口2039。在注液用连接器2025与未图示的注液装置连接的状态下,能够实现经由注液用连接器2025、注液用配管2151、注液用内腔2015及其注液口2039的注液。

排气用内腔2016用于进行从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方的空间2018的排气。在排气用内腔2016的基端设置有排气用连接器2026(参考图13)。

排气用内腔2016在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中配置于比注液用内腔2015更靠近筒状部2011的周壁的位置。通过排气用内腔2016配置于比注液用内腔2015更靠近筒状部2011的周壁的位置,如后面详述,能够顺利地进行从空间2018的排气。

在排气用内腔2016的顶端部开口有排气口2034。排气用内腔2016经由排气口2034排出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方的空间2018的气体。即,能够实现经由排气口2034、排气用内腔2016、排气用配管2161及排气用连接器2026的排气。

另外,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方的空间2018(图19)包含筒状部2011的内部空间及比筒状部2011或膨胀部2019更靠前方的空间。

囊体用配管2022为用于进行向囊体部件2014与筒状部2011之间的间隙供给流体及从该间隙排出流体的配管。在筒状部2011形成有贯穿周壁的连通孔2111,囊体用配管2022从筒状部2011的内侧与连通孔2111连接。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中的囊体用配管2022的固定位置相对于筒状部2011偏心,并且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中的管状体2023的固定位置与囊体用配管2022的固定位置之间的距离(最接近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成为管状体2023的直径以下。如此,通过在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中接近地配置管状体2023与囊体用配管2022,能够一体操作管状体2023与囊体用配管2022,提高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201的操作性,并且能够确保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宽视野。

囊体用配管2022的固定通过插入于囊体用配管插入凸台部2122的囊体用配管插入孔2132来进行。囊体用配管2022的顶端部2221固定于不堵塞形成于囊体用配管插入孔2132内的连通孔2111的位置。由此成为囊体用配管2022与连通孔2111连通的状态。囊体用配管2022的基端侧向主体部2013的后方延伸。在囊体用配管2022的基端设置有囊体用连接器2024(参考图13)。

供给至囊体部件2014与筒状部2011之间的间隙的流体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气体。

在囊体用连接器2024与未图示的给排液装置或给排气装置连接的状态下,流体经由囊体用连接器2024、囊体用配管2022、囊体用配管插入孔2132及连通孔2111供给至囊体部件2014与筒状部2011之间的间隙,由此膨胀部2019膨胀。

另一方面,通过经由连通孔2111、囊体用配管插入孔2132、囊体用配管2022、囊体用连接器2024、及排液装置或排气装置排出囊体部件2014内的流体,使膨胀部2019缩小。作为排液装置或排气装置,能够使用注射器。

另外,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201作为囊体用配管可以分别具备用于向囊体部件2014与筒状部2011之间的间隙供给流体的第201囊体用配管及用于从囊体部件2014与筒状部2011之间的间隙排出流体的第2囊体用配管。

金属线用内腔2061为在内部插通有金属线2060的内腔。通过金属线2060插通于管状体2023,在弯曲管状体2023时能够维持其形状,因此能够提高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201的操作性。

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具有插通管状体2023的管状体插入孔2131及覆盖管状体插入孔2131的前侧开口部的一部分的止挡部2070。在管状体2023插通于管状体插入孔2131且管状体2023的前端部与止挡部2070抵接的状态下,注液用内腔2015的前端部及排气用内腔2016的前端部位于与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方的前表面齐平的位置。

管状体2023以管状体2023的轴心方向沿筒状部2011的轴心方向并且管状体2023相对于筒状部2011偏心的状态固定于筒状部2011。

在管状体插入孔2131的周围形成有管状体插入凸台部2121。管状体2023的基端侧向主体部2013的后方延伸。注液用配管2151及排气用配管2161的各基端侧部分从管状体2023的基端侧导出。

并且,在管状体2023的内部插通有金属线2060。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线2060以插通于金属线用内腔2061的状态收纳于管状体2023。

通过金属线2060插通于管状体2023,在弯曲管状体2023时能够维持其形状,因此能够提高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201的操作性。

管状体2023的顶端部通过与止挡部2070的突出部2071抵接而与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侧表面齐平。

注液用内腔2015的顶端到达管状体2023的顶端,且注液用内腔2015的前端部与管状体2023的前端部齐平。并且,排气用内腔2016的前端部也到达管状体2023的顶端,且排气用内腔2016的顶端与管状体2023的前端部齐平。而且管状体2023的前端部与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侧表面齐平,因此注液用内腔2015及排气用内腔2016的前端部与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表面齐平。

如图14所示,在管状体2023内的各内腔中,排气用内腔2016配置于最靠近筒状部2011的周壁的位置,且配置于与该周壁相邻的位置。通过如此配置排气用内腔2016,能够顺利地进行从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201的主体部2013及囊体部件2014与大动脉阀2052之间的空间2018的排气。

并且,管状体2023及囊体用配管2022在基端侧通过连结件2029(参考图13)捆扎。由此使用者能够一体操作管状体2023与囊体用配管2022,从而提高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201的操作性。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201的使用例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201例如在大动脉阀成形术后,且大动脉2054的缝合前的阶段,能够用于大动脉阀2052(图19)的阀功能是否成正常的检查。

首先,如图19所示,将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201的顶端部的筒状部2011配置于大动脉2054中比大动脉阀2052更靠下游侧的部位(以下,下游部2051)的内部且大动脉阀2052附近的位置。

在此,即使在囊体部件2014膨胀之前的状态下,囊体部件2014的顶端部分比筒状部2011的前端更向前方突出,因此在将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201的顶端部插入于大动脉2054的下游部2051时,比筒状部2011柔软的囊体部件2014的顶端部分先于筒状部2011的顶端与组织接触。因此,能够减轻实验体(被实验者等)的负担。

接着,通过使囊体部件2014膨胀,将主体部2013固定于大动脉阀2052的下游侧。由此,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201的主体部2013及囊体部件2014与大动脉阀2052之间的空间2018成为密闭空间。但是,该空间与左右一对的冠状动脉2053相连。

接着,通过抬起管状体2023的基端侧,将管状体2023的延伸方向设为大致铅垂方向,而在主体部2013的下方配置大动脉阀2052。

另外,在以下的手术中,通过将管状体2023保持在一定位置上,辅助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201的主体部2013及囊体部件2014的固定。

接着,经由注液用内腔2015向空间2018注入心肌保护液。即,注液用内腔2015例如用于注入心肌保护液。在此,向空间2018注入心肌保护液的同时进行从空间2018的排气。

在此,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201将形成于前方的凹部朝向下方来使用,而空间2018内的气泡因其浮力而在凹部内朝向上方移动。因此通过倾斜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而使排气用内腔2016位于上方,从而能够将气泡引向排气用内腔2016的方向。

以往,在专利文献1(登录实用新型第3130152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技术中,虽然形成有进行从视觉确认用窗部的前表面的排气的排气孔,但难以防止筒状部的周壁与排气孔的边界部分中的气泡的残留。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液用内腔2015的前端部位于与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表面齐平的位置,由此沿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表面且向排气用内腔2016的排气口2034移动的气泡不会滞留于注液用内腔2015的周边,从而能够将气泡顺利地引向排气用内腔2016。

并且,通过排气用内腔2016的前端部位于与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表面齐平的位置,在使用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201时将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201的前方朝向铅垂下方的情况下,相比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表面,排气用内腔2016的排气口2034位于上方。因此气泡因其浮力而自然而然地从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表面被引向排气用内腔2016的排气口2034,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排气。

并且,通过管状体2023以管状体2023的轴心方向沿筒状部2011的轴心方向并且管状体2023相对于筒状部2011偏心的状态固定于筒状部2011,能够将排气用内腔2016配置于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周缘部分。由此,能够易于从排气用内腔2016排出空间2018内的空气,从而能够更适宜地抑制空间2018内气体的残留。

如此,通过防止气泡残留于空间2018内,从而能够确保经由视觉确认用窗部的良好的视野。

若空间2018的心肌保护液达到规定压力并且结束了从该空间2018的排气,则进行空间2018内的心肌保护液的压力的监控(以下,简称为压力监控)或经由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大动脉阀2052的目视观察等,由此判断阀功能。压力监控能够使用液压检测用转换器等压力检测部来进行。

压力检测部例如能够设置于连接排气用连接器2026与排气装置的配管中,并通过在从空间2018的排气结束之后在该配管与排气装置之间进行切断,能够实现基于压力检测部的压力监控。通过压力监控确认空间2018内的压力下降,可知阀功能存在异常。并且,通过目视观察来观察大动脉阀2052的关闭情况等。

〔第8实施方式〕

关于上述第7实施方式中的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以通过含有填充剂2041而抑制结露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例如,如图20所示,在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后方侧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实施了抑制由结露而引起的起雾的亲水性处理的起雾抑制部2042。图20是关于具备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起雾抑制部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的沿图14的c2-c2线的向视剖视图。

如此,通过实施有亲水性处理,抑制附着于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水分形成为球状,从而能够在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后方侧的表面容易形成平坦的液膜。而且,能够抑制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中的对心脏的视觉确认性下降的影响。

作为亲水性处理,例如有电浆/电晕处理、蚀刻处理、防雾剂的涂布处理及利用了光催化剂(氧化钛)作用的表面处理等。例如,作为涂布处理中所使用的物质,有基于pvp(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a(聚乙烯醇)、马来酸酐的物质,或至少包含乙醇及表面活性剂且添加有sio2(二氧化硅)的物质等。

〔第9实施方式〕

关于上述第7实施方式中的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以通过含有具有隔热性的填充剂2041而抑制结露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例如,如图21所示,在第9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方侧设置有抑制由结露而引起的起雾的具有隔热性的起雾抑制部2043。图21是关于具备第9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起雾抑制部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的沿图14的c2-c2线的向视剖视图。

例如,图21所示的起雾抑制部2043由具有比构成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材料(聚碳酸酯等)高的隔热性的sio2(二氧化硅)等树脂部件2043a构成。树脂部件2043a以从前表面侧覆盖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方式设置。换言之,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树脂部件2043a与形成于筒状部2011的顶端侧的凹部隔绝。

起雾抑制部2043通过在树脂部件2043a与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之间形成空气层2043b来提高隔热性。因此,能够抑制从注液用内腔2015注入形成于筒状部2011的顶端侧的凹部的心肌保护液与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之间的热的移动。而且,只要通过空气层2043b能够确保不会产生结露程度的充分的隔热性,则树脂部件2043a可以由与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相同的材料(聚碳酸酯等)形成。

另外,只要能够抑制从凹部经由树脂部件2043a向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热的移动即可,并不限定于空气层2043b由树脂部件2043a、筒状部2011及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密封。例如,也可以在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一部分设置与空气层2043b连通的通气孔。由此,能够经由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通气孔从空气层2043b侧对树脂部件2043a、筒状部2011及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进行灭菌。

并且,例如,树脂部件2043a可以由包括二氧化硅微粒的气凝胶填充于内部的树脂材料等形成,也可以具有在内部具备填充有空气的结构的形状(例如格子状)而在结构上具备隔热性。

如此,只要树脂部件2043a的隔热性高于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隔热性,则无需一定要形成有如图21所示那样的空气层2043b,也可以配设成与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重叠。

而且,具备隔热性的树脂部件2043a并不限定于以覆盖图21所示的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表面侧的方式配设。例如,也可以以覆盖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后表面侧的方式配设。即便是这种结构,通过树脂部件2043a的隔热效果,能够抑制在树脂部件2043a的后表面产生结露。

在上述第7实施方式中,对以注液用内腔2015的前端部及排气用内腔2016的前端部位于与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表面齐平的位置的方式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例如,也可以以注液用内腔2015的前端部及排气用内腔2016的前端部位于比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表面更靠后方侧的位置的方式构成。即便是这种结构,与注液用内腔2015的前端部及排气用内腔2016的前端部位于比与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表面齐平的位置更靠前方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易于从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方的空间2018向排气用内腔2016进行排气。

尤其,只要是注液用内腔2015的前端部及排气用内腔2016的前端部位于比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表面更靠后方侧的位置的结构,则能够汇集在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凹部所残留的气泡而顺利地排出。具体而言,通过以使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后方侧朝向上方的方式倾斜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201,能够汇集在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凹部所残留的气泡而从排气用内腔2016顺利地进行排气。

而且,也可以以注液用内腔2015的前端部及排气用内腔2016的前端部位于比与树脂部件2043a的前表面齐平的位置或树脂部件2043a的前表面的位置更靠后方侧的位置的方式构成。

尤其,当将注液用内腔2015的前端部及排气用内腔2016的前端部的位置设为与树脂部件2042a齐平的位置时,也可以在树脂部件2042a中形成止挡部2070。即便是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201具备具有树脂部件2042a的起雾抑制部2042的结构,与上述效果相同地,能够易于从视觉确认用窗部2012的前方的空间2018向排气用内腔2016进行排气。

本发明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201的构成要件无需各个独立存在。允许如下情形:多个构成要件作为一个部件而形成;一个构成要件由多个部件形成;某一构成要件为其他构成要件的一部分;某一构成要件的一部分与其他构成要件的一部分重复等。

上述第7至第9实施方式包含以下技术思想。

(1)一种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具备:

主体部,具有筒状部及封闭所述筒状部的视觉确认用窗部,且通过所述筒状部及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而在前方形成有凹部;

囊体部件,沿所述筒状部的外周面设置,且通过在与所述筒状部之间导入流体而朝向所述筒状部的外侧膨胀;及

管状体,形成有用于向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的前方的空间注液的注液用内腔及用于进行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的前方的所述空间排气的排气用内腔。

(2)根据(1)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以所述注液用内腔的前端部及所述排气用内腔的前端部位于与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的前表面齐平的位置或位于比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的前表面更靠后方侧的位置的方式构成。

(3)根据(1)或(2)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在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所述排气用内腔配置于比所述注液用内腔更靠近所述筒状部的周壁的位置。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具有插通所述管状体的管状体插入孔及覆盖所述管状体插入孔的前侧开口部的一部分的止挡部,

在所述管状体插通于所述管状体插入孔且所述管状体的前端部与所述止挡部抵接的状态下,所述注液用内腔的前端部及所述排气用内腔的前端部位于与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的前方的前表面齐平的位置或位于比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的前表面更靠后方侧的位置。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管状体以所述管状体的轴心方向沿所述筒状部的轴心方向且所述管状体相对于所述筒状部偏心的状态固定于所述筒状部。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还具备:

囊体用配管,用于进行对所述囊体部件与所述筒状部之间的流体的注入及排出,

在所述筒状部形成有贯穿周壁的连通孔,所述囊体用配管从所述筒状部的内侧与所述连通孔连接,

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中的所述囊体用配管的固定位置相对于所述筒状部偏心,并且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中的所述管状体的固定位置与所述囊体用配管的固定位置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管状体的直径以下。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在所述管状体中插通有金属线。

(8)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在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含有具有隔热性的填充剂。

(9)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在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设置有抑制由结露而引起的起雾的起雾抑制部。

(10)根据(9)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起雾抑制部为通过对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的至少一部分实施亲水性处理而形成的部位。

(11)根据(9)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起雾抑制部为将至少包含乙醇及表面活性剂的防雾剂涂布在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而形成的部位。

(12)根据(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起雾抑制部设置于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的后方侧。

(13)根据(9)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起雾抑制部具备具有比构成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的材料高的隔热性的透明的树脂部件,

该树脂部件以覆盖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的方式设置。

(14)根据(9)所述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起雾抑制部由形成于以覆盖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的方式设置的树脂部件与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之间的空气层构成。

(15)一种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部,具有筒状部及封闭所述筒状部的视觉确认用窗部,且通过所述筒状部及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而在前方形成有凹部;及

注液用内腔,用于进行向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的前方的空间的注液,

在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设置有抑制由结露而引起的起雾的起雾抑制部,

该起雾抑制部为具有比构成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的材料高的隔热性的透明的树脂材料,该树脂部件以覆盖所述视觉确认用窗部的方式设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能够确保经由视觉确认用窗部的良好的视野,因此适合于动脉阀功能的检查。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1-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1011-筒状部,1012-视觉确认用窗部,1013-主体部,1014-囊体部件,1014a-突出部,1015-注液用内腔,1016-排气用内腔,1017-外周面,1018-空间,1019-膨胀部,1022-囊体用配管,1023-管状体,1024-囊体用连接器,1025-注液用连接器,1026-排气用连接器,1027-前侧折回部,1028-后侧折回部,1029-连结件,1034-排气口,1039-注液口,1041-填充剂,1042、1043-起雾抑制部,1043a-树脂部件,1043b-空气层,1051-下游部,1052-大动脉阀,1053-冠状动脉,1054-大动脉,1060-金属线,1111-连通孔,1140-突起,1142-定位槽,1144-凸部,1151-注液用配管,1161-排气用配管,201-医疗用泄漏检查装置,2011-筒状部,2012-视觉确认用窗部,2013-主体部,2014-囊体部件,2014a-突出部,2015-注液用内腔,2016-排气用内腔,2017-外周面,2018-空间,2019-膨胀部,2022-囊体用配管,2023-管状体,2024-囊体用连接器,2025-注液用连接器,2026-排气用连接器,2027-前侧折回部,2028-后侧折回部,2029-连结件,2034-排气口,2039-注液口,2041-填充剂,2042-起雾抑制部,2042a-树脂部件,2042b-空气层,2051-下游部,2052-大动脉阀,2053-冠状动脉,2054-大动脉,2060-金属线,2061-金属线用内腔,2070-止挡部,2071-突出部,2111-连通孔,2121-管状体插入凸台部,2122-囊体用配管插入凸台部,2131-管状体插入孔,2132-囊体用配管插入孔,2151-注液用配管,2161-排气用配管,2221-顶端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