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1001发布日期:2019-08-03 12:13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护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护齿。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预防和治疗等中使用护齿。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护齿,该护齿具有相对置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在下颌护齿中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上方凸缘部,在上颌护齿中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下方凸缘部。对于上述护齿,在安装和咬合时,上述下方凸缘部抵接于上述上方凸缘部,来限制安装有上述护齿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的位移以防止气道的缩窄,能够预防睡眠时的呼吸停止或低通气。另外,上述护齿具有作为位置调整部的松紧螺套机构(turnbucklemechanism),该松紧螺套机构的一端固定于下颌护齿,另一端部固定于上方凸缘部。通过利用上述松紧螺套机构调整上方凸缘部的位置,能够以与使用者的颌或咽的形状相适合的量使下颌向上颌的前方移动,从而使使用者的气道进一步难以缩窄。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护齿,该护齿具有相对置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在下颌护齿中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上方凸缘部,在上颌护齿中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下方凸缘部。在上述下方凸缘部中设置有抵接部件,该抵接部件沿着导引部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并抵接于上述上方凸缘部,通过将上述抵接部件的位置向更前方调整,能够以与使用者的颌的形状相适合的量使下颌向上颌的前方移动,从而使使用者的气道进一步难以缩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00/01317号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3/0112210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护齿中,上述上方凸缘部和上述松紧螺套机构构成第二类杠杆的位置关系,即以向下颌护齿的松紧螺套机构的固定部为支点、以上方凸缘部与上颌护齿的抵接部为力点、以松紧螺套机构为作用点。因此,对于在安装时由于磨牙等而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时施加到作为力点的上方凸缘部的向外的应力,在成为作用点的松紧螺套机构的主体中成为更大的向外的应力。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护齿中存在以下问题:作为比较脆弱的结构的松紧螺套机构(位置调整部)容易被该较大的向外的应力损坏。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第五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齿,该护齿的用于调整下颌护齿与上颌护齿的咬合时的位置的位置调整部即使在咬合时发生左右方向的位移也不易损坏。

另外,对于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护齿,安装有该护齿的使用者在开口时上方凸缘部与下方凸缘部抵接,或在开口后进行咬合时需要进行上方凸缘部与下方凸缘部的位置对准,因此容易使安装有该护齿的使用者产生不舒适感。

并且,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护齿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的齿列和下颌的齿列的整体,因此容易使安装有该护齿的使用者产生不舒适感。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减少使用者的开口时或安装时的不舒适感的护齿。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构成为,在安装时由于磨牙等而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时,应力不施加到位置调整部,或者只有较小的应力施加到位置调整部,从而抑制由于上述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的破损。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形态涉及一种护齿,其具有:相对置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一对定位部件,设置于所述上颌护齿和所述下颌护齿中的一方的护齿,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以及一对止挡件,设置于所述上颌护齿和所述下颌护齿中的另一方的护齿,抵接于所述定位部件来限制所述下颌护齿向后方的位移,并且抵接于所述一方的护齿来限制所述上颌护齿与所述下颌护齿的左右方向的位移。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使施加到作为第二类杠杆的作用点的上述位置调整部的应力在护齿的前后方向上分散,来抑制由于上述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的破损。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一形态涉及一种护齿,其具有:相对置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一对定位部件,能够沿着导引部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该导引部的两端被设置于所述上颌护齿和所述下颌护齿中的一方的护齿的一对固定部支撑;以及一对止挡件,设置于所述上颌护齿和所述下颌护齿中的另一方的护齿,抵接于所述定位部件来限制所述下颌护齿向后方的位移。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进一步减小作为第二类杠杆的作用点的上述位置调整部与作为支点的上述固定部之间的距离,来抑制由于施加到作为力点的上述上方凸缘部的应力在作为作用点的上述位置调整部处过量地增大所导致的、上述位置调整部的破损。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一形态涉及一种护齿,其具有:相对置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一对止挡件,设置于所述上颌护齿和所述下颌护齿中的一方的护齿,且其高度为所述一方的护齿的高度以下;突出部,固定于所述上颌护齿和所述下颌护齿中的另一方的护齿,且从所述另一方的护齿向所述一方的护齿的方向突出;以及一对定位部件,沿着一端被所述突出部支撑的导引部,在咬合时处于所述一方的护齿的侧方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且与所述止挡件抵接来限制所述下颌护齿向后方的位移。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构成为,能够利用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的双方来调整下颌护齿向前方的移动量,能够减小成为第二类杠杆的作用点的上述位置调整部的移动量。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根据这样的结构,减少因上述第二类杠杆的原理施加到上述位置调整部的应力,来抑制由于上述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的破损。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一形态涉及一种护齿,其具有:相对置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一对定位部件,设置于所述上颌护齿和所述下颌护齿中的一方的护齿,且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以及一对止挡件,设置于所述上颌护齿和所述下颌护齿中的另一方的护齿,抵接于所述定位部件来限制所述下颌护齿向后方的位移,且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通过构成为在使下颌护齿向前方移动时进一步减小位置调整部的移动量,来减少因上述第二类杠杆的原理施加到上述位置调整部的应力,从而抑制由于上述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的破损。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一形态涉及一种护齿,其具有:相对置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一对定位部件,设置于所述上颌护齿和所述下颌护齿中的一方的护齿,且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位置调整部,设置于比所述一方的护齿的所述定位部件更靠前方或后方的位置,且对所述定位部件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以及一对止挡件,设置于所述上颌护齿和所述下颌护齿中的另一方的护齿,从与所述位置调整部相同的方向抵接于所述定位部件,来限制所述下颌护齿向后方的位移。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设为将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中的一方仅安装于齿列的一部分的形态,来减少由于安装护齿所导致的不舒适感,提高使用者的装戴感。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一形态涉及一种护齿,其具有:一方护齿,可安装于上颌和下颌中的一方的颌的齿列;左右分割的一对另一方护齿,可安装于上颌和下颌中的另一方的颌的齿列的一部分;连结部,连结所述一方护齿与所述另一方护齿,来对所述一方护齿与所述另一方护齿的开口方向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以及导引部,调整所述另一方护齿相对于所述一方的护齿的前后方向的相对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护齿,该护齿的用于调整下颌护齿与上颌护齿的咬合时的位置的位置调整部即使在咬合时发生左右方向的位移也不易损坏。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减少使用者的开口时或安装时的不舒适感的护齿。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颌护齿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下颌护齿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护齿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护齿中的、在安装时下颌护齿向开口方向移动时的情况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4a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颌护齿设置的止挡件的、前方端部为缺口部的形态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4b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颌护齿设置的止挡件的、前方端部为平面倾斜部的形态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4c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颌护齿设置的止挡件的、前方端部为曲面部的形态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护齿中的、下颌护齿向前方移动时的情况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护齿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护齿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8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上颌护齿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8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下颌护齿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护齿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护齿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护齿中的、下颌护齿向前方移动时的情况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12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中的上颌护齿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12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中的下颌护齿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中的护齿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中的护齿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中的护齿中的、下颌护齿向前方移动时的情况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16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中的上颌护齿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16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中的下颌护齿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中的护齿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中的护齿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中的护齿中的、在安装时下颌护齿向开口方向移动时的情况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20a是表示在第九实施方式中的上颌护齿设置的止挡件的、前方端部为缺口部的形态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20b是表示在第九实施方式中的上颌护齿设置的止挡件的、前方端部为平面倾斜部的形态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20c是表示在第九实施方式中的上颌护齿设置的止挡件的、前方端部为曲面部的形态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中的护齿中的、下颌护齿向前方移动时的情况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中的护齿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中的护齿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24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中的上颌护齿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24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中的下颌护齿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中的护齿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中的护齿中的、下颌护齿向前方移动时的情况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中的护齿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方式中的护齿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方式中的护齿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方式中的护齿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方式中的护齿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方式中的护齿中的、在安装时下颌护齿向开口方向移动时的情况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3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七实施方式中的护齿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3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八实施方式中的护齿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3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八实施方式中的护齿中的、在安装时下颌护齿向开口方向移动时的情况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多个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护齿进行说明。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方”和“后方”分别是指朝向安装有护齿的使用者的前方的方向(在口腔内从舌体看时朝向口唇侧的方向)、以及朝向后方的方向(在口腔内从舌体看时朝向喉侧的方向),“左右方向”是指以安装有护齿的使用者的上颌的中心为基准的左右方向(具体而言是从上颌的中心看时朝向颊侧的方向),“内侧”和“外侧”分别是指远离安装有护齿的使用者的体表的一侧和接近体表的一侧,“开口方向”是指在安装有护齿的使用者进行开口时下颌运动的方向。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护齿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分别是指在安装有护齿的使用者的闭口时相对于口腔的面和与体表相对置的面。另外,上颌护齿与下颌护齿不需要设为在物理上能够容易地分离,也可以相互固定。

1.第一方面涉及的护齿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的护齿构成为,在安装时由于磨牙等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时,应力不施加到位置调整部,或只有较小的应力施加到位置调整部,从而抑制由于上述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的破损。

[第一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护齿1100,如其示意性的立体图即图1和其侧视图即图2所示,具有相对置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上颌护齿111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下颌护齿112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下颌。

如图1a所示,上颌护齿1110具有形成有齿列压膜部1112的上颌护齿主体部1114,该齿列压膜部1112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的齿列,在上颌护齿1110的外侧面设置有左右一对的止挡件1130。

如图1b所示,下颌护齿1120具有形成有齿列压膜部1122的下颌护齿主体部1124,该齿列压膜部1122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下颌的齿列,在下颌护齿1120的外侧面设置有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的左右一对的定位部件1140。

如图2所示,定位部件1140能够调整位置至在使用者安装上颌护齿1110和下颌护齿1120并进行咬合时(以下,也简称作“咬合时”),定位部件1140的后方的面1142与止挡件1130的前方的面1132抵接的位置。通过上述定位部件1140与止挡件1130的抵接,能限制咬合时的下颌护齿1120向后方的位移,从而能限制安装有护齿1100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的位移。由此,护齿1100防止由于安装有该护齿1100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位移所导致的气道的缩窄,能够抑制睡眠时的呼吸停止或低通气。

另外,定位部件1140构成为,能够通过设置于下颌护齿主体部1124的外侧面的位置调整部1150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通过利用位置调整部1150将定位部件1140向更后方调整位置,在咬合时,能够使下颌护齿1120向前方移动,并限制下颌护齿1120向后方的位移。由此,护齿1100使安装有护齿1100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前方移动来使上述使用者的气道更大地开放,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睡眠时的呼吸停止或低通气。

位置调整部1150具有:螺纹棒1152,其一端固定于在下颌护齿主体部1124的外侧面设置的固定部1160,且刻有外螺纹;螺纹棒1154,其一端固定于定位部件1140,且刻有外螺纹;以及松紧螺套部1156,其将螺纹棒1152和1154的另一端部插入到各自螺合的螺孔中。对于位置调整部1150,将旋转用销插进到设置于松紧螺套部1156的销孔中并使松紧螺套部1156旋转,调整松紧螺套部1156与螺纹棒1152和1154的螺合量,从而能够调整粘着于螺纹棒1152的定位部件1140的位置。

定位部件1140具有从下颌护齿主体部1124向上方突出的翼1144。翼1144形成为,其后方的面(也是定位部件1140的与止挡件1130抵接的后方的面1142)与上述止挡件1130的前方的面1132大致平行,且在咬合时,在上颌护齿主体部1114的外侧与上述止挡件1130的前方的面1132抵接,来限制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的位移。

止挡件1130设置于上颌护齿的外侧面且咬合时处于比定位部件更靠后方的位置,在咬合时,其前方的面1132与定位部件1140的后方的面1142抵接,来限制下颌护齿1120向后方的位移。

止挡件1130具有从上颌护齿主体部1114向下方延伸的延伸部1134。在咬合时下颌护齿1120向左右方向位移的情况下,延伸部1134与下颌护齿1120抵接来限制上述向左右方向的位移。

此时,翼1144配置于,在咬合时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而延伸部1134抵接于下颌护齿1120时不抵接于上颌护齿1110的位置。由此,由于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带来的应力仅施加到止挡件1130的延伸部1134,不施加到定位部件1140。因此,能够抑制由于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导致的位置调整部1150的破损。

例如,翼1144形成为内外方向的厚度比止挡件1130和延伸部1134薄,且设置于使其外侧面处于与止挡件1130和其延伸部1134的外侧面成为大致相同的面的位置。由此,咬合时的翼1144与上颌护齿主体部1114之间的间隔比咬合时的延伸部1134与下颌护齿主体部1124之间的间隔大。

止挡件1130和翼1144具有在安装时下颌护齿1120向开口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止挡件1130不限制翼1144的移动的形状。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止挡件1130也可以具有使下颌护齿1120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的倾斜部1136。另外,翼1144也可以具有使下颌护齿1120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的倾斜部1146。换言之,止挡件1130也可以在其前方端部包含上端位于较前方且下端位于较后方的、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翼1144也可以在其后方端部包含上端位于较前方且下端位于较后方的、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此外,在咬合时,翼1144具有的倾斜部1146与止挡件1130抵接。

如图3所示,安装时的下颌护齿1120在向开口方向移动时,在圆弧状的轨道上移动。相对于这样的移动,通过在止挡件1130的前方端部和翼1144的后方端部具有上述倾斜面,从而止挡件1130不限制翼1144的移动,安装有护齿1100的使用者容易开口。

对于在上述前方端部具有倾斜面的止挡件1130,只要在其前方端部中,上端位于较前方,后端位于较后方即可。此时,可以将止挡件1130的前方端部的形状设为,图4a所示的缺口部、图4b所示的平面倾斜部、图4c所示的曲面部等。

同样地,对于作为上述倾斜面的翼1144,只要在其后方端部中,上端位于较前方,后端位于较后方即可。此时,与止挡件1130的前方端部同样地,可以将翼1144的后方端部的形状设为缺口部、平面倾斜部、曲面部等。

此外,止挡件1130的前方端部在延伸部1134处向更后方倾斜。另外,延伸部1134的高度为止挡件1130的高度的一半以下,且在咬合时延伸部1134的下端位于比下颌护齿主体部1124的下端面更靠上方的位置。另外,优选止挡件1130的前方端部的下端1137与定位部件1140的后方端部的下端1147在咬合时彼此间隔开。另外,优选在咬合时,止挡件1130的前方的面1132(倾斜部1136的前方的面)与定位部件1140的后方的面1142在咬合面的下方彼此间隔开,更优选在下颌护齿和/或上颌护齿向开口方向移动时也始终相互间隔开。由此,延伸部1134不易限制安装时的下颌护齿1120向开口方向的移动,下颌护齿1120更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此外,上述延伸部1134的高度是指止挡件1130的后端部中的、从上颌护齿主体部1114的下端延伸的部分的高度,上述止挡件1130的高度是指止挡件1130的后端部的高度。

此时,从抑制由于下颌护齿1120沿左右方向位移导致的止挡件1130的破损的观点来看,在止挡件1130的前方端部为图4a所示的缺口部时,优选其下端1137形成钝角。另外,同样从抑制止挡件1130的破损的观点来看,优选止挡件1130的、咬合时的从侧面方向向下颌护齿主体部1124的投影面积为3mm2以上。不特别地限定上述投影面积的上限。对于上述投影面积,例如优选为3mm2以上且1000mm2以下,更优选为3mm2以上且500m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mm2以上且450mm2以下,极其优选为50mm2以上且450mm2以下。

另外,此时,止挡件1130的与下颌护齿主体部1124抵接的抵接部、以及下颌护齿1120的与止挡件1130抵接的抵接部均是不限制下颌护齿1120向前方移动的运动的形状和配置。具体而言,如护齿1100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即图5(以虚线表示上颌护齿和止挡件,以实线表示下颌护齿、定位部件和固定部)所示,下颌护齿主体部1124中的与止挡件1130抵接的抵接部1128设为大致平面形状。另外,一对止挡件1130的延伸部1134的、与下颌护齿1120抵接的一对抵接面1138相互大致平行,位于下颌护齿主体部1124的左右的外侧面的、与一对止挡件1130的延伸部1134抵接的抵接部1128相互大致平行。

由此,下颌护齿1120能够不被延伸部1134限制移动地向前方移动。此时,例如,下颌护齿主体部1124构成为,在其槽牙附近的部分,左右方向的厚度为前方(例如第一大臼齿(齿列第6号)附近的外侧面)较厚,后方(例如第二大臼齿(齿列第7号)或第三大臼齿(齿列第8号)附近的外侧面)较薄。

止挡件1130可以构成为在上颌护齿主体部1114上可拆装,但也可以粘接于上颌护齿主体部1114。若止挡件1130粘接于上颌护齿主体部1114,则止挡件1130紧固地粘着于上颌护齿主体部,因此能够抑制由于通过向左右方向的位移而止挡件1130抵接于下颌护齿主体部1124时的应力所导致的止挡件1130的破损。

或者,止挡件1130也可以一体地形成于上颌护齿主体部1114的外侧面。若止挡件1130与上颌护齿主体部1114一体地形成,则止挡件1130进一步紧固地粘着于上颌护齿主体部1114,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由于通过向左右方向的位移而止挡件1130抵接于下颌护齿主体部1124时的应力所导致的止挡件1130的破损。

固定部1160可以构成为在下颌护齿主体部1124上可拆装,但也可以粘接于下颌护齿主体部1124。若固定部1160粘接于下颌护齿主体部1124,则在安装时不易产生固定部1160与定位部件1140的错开。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时,以往仅施加到定位部件1140的翼1144的应力的大部分会施加到止挡件1130。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护齿1100能够抑制由于通过向左右方向的位移而定位部件1140的翼1144抵接于上颌护齿主体部1114时的应力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1150的破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止挡件1130具有向下方延伸的延伸部1134,定位部件1140具有向上方突出的翼1144,因此即使在安装时使用者进行开口等时,止挡件1130的前方的面1132与翼1144的后方的面也能够相互抵接。因此,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护齿1100,不易产生由于安装时的开口等所导致的止挡件1130与定位部件1140之间的错开,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安装有该护齿1100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的位移。

[第二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护齿1200,如其示意性的侧视图即图6所示,具有相对置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上颌护齿121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下颌护齿122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下颌。另外,在下颌护齿主体部1224的外侧面设置有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的左右一对的定位部件1240,在上颌护齿主体部1214的外侧面设置有左右一对的止挡件1230。此外,以下,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有时省略其说明。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定位部件1240构成为,能够通过设置于下颌护齿主体部1224的外侧面的位置调整部1250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通过利用位置调整部1250将定位部件1240向更后方调整位置,在咬合时,能够使下颌护齿1220向前方移动,并限制下颌护齿1220向后方的位移。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部件1240的高度为下颌护齿主体部1224的高度以下。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在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时定位部件1240几乎不抵接于上颌护齿1210。因此,由于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带来的应力难以施加到定位部件1240,能抑制由上述应力导致的位置调整部1250的破损。

另一方面,止挡件1230具有从上颌护齿主体部1214向下方延伸的延伸部1234。延伸部1234与定位部件1240的后方的面1242抵接,来限制在咬合时下颌护齿1220向后方的位移。

因此,止挡件1230通过延伸部1234与定位部件1240抵接来限制咬合时的下颌护齿1220向后方的位移,从而能够限制安装有护齿1200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的位移。由此,护齿1200防止由于安装有该护齿1200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位移所导致的气道的缩窄,能够抑制睡眠时的呼吸停止或低通气。

此时,止挡件1230具有在安装时下颌护齿1220向开口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止挡件1230不限制定位部件1240的移动的形状。具体而言,止挡件1230也可以具有使下颌护齿1220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的倾斜部1236。换言之,止挡件1230的前方端部也可以具有上端位于较前方且下端位于较后方的、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

对于在上述前方端部具有倾斜面的止挡件1230,只要在其前方端部中,上端位于较前方,后端位于较后方即可。此时,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可以将止挡件1230的前方端部的形状设为缺口部、平面倾斜部、曲面部等。

另外,此时也同样地,止挡件1230的前方端部在延伸部1234处向更后方倾斜。另外,延伸部1234的高度为止挡件1230的高度的一半以下,且在咬合时延伸部1234的下端位于比下颌护齿主体部1224的下端面更靠上方的位置。

另外,优选止挡件1230的前方端部的上端与定位部件1240的后方端部的上端在咬合时彼此间隔开。另外,优选在咬合时,止挡件1230的前方的面(倾斜部1236的前方的面)与定位部件1240的后方的面1242在咬合面的下方彼此间隔开,更优选在下颌护齿和/或上颌护齿向开口方向移动时也始终相互间隔开。由此,延伸部1234不易限制安装时的下颌护齿1220向开口方向的移动,下颌护齿1220更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

此时,从抑制由于下颌护齿1220沿左右方向位移所导致的止挡件1230的破损的观点来看,在止挡件1230的前方端部为缺口部时,优选其下端形成钝角。另外,优选止挡件1230的、咬合时的从侧面方向向下颌护齿主体部1224的投影面积为3mm2以上。不特别地限定上述投影面积的上限。对于上述投影面积,例如优选为3mm2以上且1000mm2以下,更优选3mm2以上且500m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mm2以上且450mm2以下,极其优选50mm2以上且450mm2以下。

另外,此时也同样地,止挡件1230的与下颌护齿主体部1224抵接的抵接部、以及下颌护齿1220的与止挡件1230抵接的抵接部均是不限制下颌护齿1220向前方移动的运动的形状和配置。具体而言,下颌护齿主体部1224中的与止挡件1230抵接的抵接部为大致平面形状。另外,一对止挡件1230的延伸部1234的、与下颌护齿1220抵接的一对抵接面相互大致平行,位于下颌护齿主体部1224的左右的外侧面的、与一对止挡件1230的延伸部1234抵接的抵接部相互大致平行。

另外,此时也同样地,止挡件1230可以构成为在上颌护齿主体部1214上可拆装,但也可以粘接于上颌护齿主体部1214。或者,止挡件1230也可以一体地形成于上颌护齿主体部1214的外侧面。

另外,此时也同样地,固定部1260可以构成为在下颌护齿主体部1224上可拆装,但也可以粘接于下颌护齿主体部1224。

此外,下颌护齿的高度也可以根据不同部位而不同,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部件1240的高度只要为设置有定位部件1240的部位的下颌护齿主体部1224的高度以下即可。

定位部件1240也可以在局部具有其高度比下颌护齿主体部1224高的部位,但优选其高度始终为下颌护齿主体部1224的高度以下。

另外,定位部件1240也可以在其后方的面设置倾斜面,并将定位部件1240与延伸部1234的抵接面设为相互大致平行。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向左右方向位移时,应力难以施加到定位部件1240。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护齿1200能够抑制由于向左右方向的位移导致的位置调整部1250的破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定位部件1240不具有从下颌护齿1220向上方突出的翼,因此在安装时不易产生由于翼抵接到内颊所导致的使用者的不舒适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定位部件1240不具有从下颌护齿1220向上方突出的翼,因此在下颌护齿1220向开口方向移动时,定位部件1240与止挡件1230难以抵接。因此,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护齿1200,下颌护齿1220更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

[第三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护齿1300,如其示意性的侧视图即图7所示,具有相对置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上颌护齿131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下颌护齿132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下颌。另外,在下颌护齿主体部1324的外侧面设置有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的左右一对的定位部件1340,在上颌护齿主体部1314的外侧面设置有左右一对的止挡件1330。此外,以下,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有时省略其说明。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定位部件1340构成为,能够通过设置于下颌护齿主体部1324的外侧面的位置调整部1350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通过利用位置调整部1350将定位部件1340向更后方调整位置,从而在咬合时,能够使下颌护齿1320向前方移动,并限制下颌护齿1320向后方的位移。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定位部件1340具有从下颌护齿主体部1324向上方突出的翼1344。翼1344的与止挡件1330抵接的后方的面形成为与止挡件1330的前方的面大致平行,在咬合时,在上颌护齿主体部1314的外侧与上述止挡件1330的前方的面抵接,来限制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的位移。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360具有向下颌护齿1320的上方延伸的突出部1362。在咬合时下颌护齿1320向左右方向位移的情况下,突出部1362与上颌护齿1310抵接来限制上述向左右方向的位移。

此时,翼1344配置于,在咬合时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而突出部1362抵接于上颌护齿1310时难以抵接于上颌护齿1310的位置。由此,由于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带来的应力的大部分施加到固定部1360的突出部1362,而难以施加到定位部件1340。因此,能够抑制由于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1350的破损。

例如,翼1344形成为内外方向的厚度比固定部1360的突出部1362薄,且设置于使其外侧面与固定部1360和其突出部1362的外侧面成为大致相同的面的位置。由此,咬合时的翼1344与上颌护齿主体部1314之间的间隔比咬合时的突出部1362与上颌护齿主体部1314之间的间隔大。

对于突出部1362,优选设置于固定部1360的外侧面上的、靠后方的位置,优选设置于其后端(例如,外侧面的与一小臼齿(齿列第4号)对应的部分)。人的内颊的皮肤越靠后方则越易于伸缩。因此,突出部1362越靠后方设置,则突出部1362越设置于安装有护齿1300的使用者的内颊中的、皮肤更易于伸缩的部位,因此安装有护齿1300的使用者的装戴感得到提高。

另外,对于突出部1362,优选其内外方向的厚度形成为比固定部1360薄,且设置于使其外侧面比固定部1360的外侧面更靠内侧的位置。通过这样构成,在安装并开口时更不易产生由于突出部1362抵接到内颊所导致的使用者的不舒适感。

此外,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止挡件1330可以构成为在上颌护齿主体部1314上可拆装,但也可以粘接于上颌护齿主体部1314。或者,止挡件1330也可以一体地形成于上颌护齿主体部1314的外侧面。

另外,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固定部1360可以构成为在下颌护齿主体部1324上可拆装,但也可以粘接于下颌护齿主体部1324。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时,以往仅施加到定位部件1340的翼1344的应力的大部分会施加到固定部1360。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护齿1300能够抑制由于通过向左右方向的位移而定位部件1340的翼1344抵接于上颌护齿主体部1314时的应力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1350的破损。

[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第三实施方式中,止挡件1330也可以具有延伸部(图7中未图示)。由此,由于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带来的应力不仅会分散至固定部1360的突出部1362,还会分散至止挡件1330的延伸部,因此只有较小的应力施加到位置调整部1350,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由于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1350的破损。

此时,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止挡件1330具有在安装时下颌护齿1320向开口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止挡件1330不限制定位部件1340的移动的形状。具体而言,止挡件1330也可以具有使下颌护齿1320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的倾斜部。换言之,止挡件1330的前方端部也可以具有上端位于较前方且下端位于较后方的、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

对于在上述前方端部具有倾斜面的止挡件1330,只要在其前方端部中,上端位于较前方,后端位于较后方即可。此时,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可以将止挡件1330的前方端部的形状设为缺口部、平面倾斜部、曲面部等。

此时也同样地,止挡件1330的前方端部也可以在上述延伸部处向更后方倾斜。另外,上述延伸部的高度也可以为止挡件1330的高度的一半以下,且在咬合时上述延伸部的下端位于比下颌护齿主体部1324的下端面更靠上方的位置。另外,优选止挡件1330的下端与定位部件1340的下端在咬合时彼此间隔开。另外,对于止挡件1330的前方的面与定位部件1340的后方的面,优选在咬合时在咬合面的下方彼此间隔开,更优选在下颌护齿和/或上颌护齿向开口方向移动时也始终相互间隔开。

此时也同样地,从抑制由于下颌护齿1320沿左右方向位移所导致的止挡件1330的破损的观点来看,在止挡件1330的前方端部为缺口部时,优选其下端形成钝角。另外,优选止挡件1330的、咬合时的从侧面方向向下颌护齿主体部1324的投影面积为3mm2以上。不特别地限定上述投影面积的上限。对于上述投影面积,例如优选为3mm2以上且1000mm2以下,更优选3mm2以上且500m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mm2以上且450mm2以下,极其优选50mm2以上且450mm2以下。

此时也同样地,止挡件1330的与下颌护齿主体部1324抵接的抵接部、以及下颌护齿1320的与止挡件1330抵接的抵接部均可以是不限制下颌护齿1320向前方移动的运动的形状和配置。具体而言,下颌护齿主体部1324中的与止挡件1330抵接的抵接部也可以设为大致平面形状。另外,一对止挡件1330的上述延伸部的、与下颌护齿1320抵接的一对抵接面也可以相互大致平行,位于下颌护齿主体部1324的左右的外侧面的、与一对止挡件1330的上述延伸部抵接的抵接部也可以相互大致平行。

另外,此时也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定位部件1340的高度也可以为下颌护齿主体部1324的高度以下。

[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此外,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分别表示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例,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思想的范围内,也可以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定位部件设置于下颌护齿,止挡件设置于上颌护齿,但也可以定位部件设置于上颌护齿,止挡件设置于下颌护齿。此时,当然,固定部和位置调整部也设置于上颌护齿。另外,此时,定位部件、固定部和位置调整部配置于更后方,止挡件配置于更前方,将定位部件的后方的面和后方端部替换为其前方的面和前方端部,将止挡件的前方的面和前方端部替换为其后方的面和后方端部。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定位部件和止挡件设置于下颌护齿或上颌护齿的外侧面,但定位部件和止挡件也可以设置于下颌护齿或上颌护齿的内侧面。此时,当然,固定部和位置调整部也设置于下颌护齿或上颌护齿的内侧面。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在上颌护齿主体部和下颌护齿主体部形成有能够安装于齿列的齿列压膜部。但上颌护齿主体部和下颌护齿主体部只要是可容纳齿列的形状,则既可以不是齿列型,也可以仅将上颌护齿主体部和下颌护齿主体部的一部分设为齿列压膜部。

另外,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既可以由多种材料构成,也可以利用由有机物构成的部分与由无机物构成的部分的组合来制作。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位置调整部使用松紧螺套机构,通过松紧螺套部与两根螺纹棒之间的螺合量来调整定位部件的位置,但位置调整部也可以使用能够通过调整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螺合量来调整定位部件的位置的螺旋千斤顶机构(screwjackmechanism)。另外,位置调整部也可以使用能够通过调整齿条的旋转量来调整粘着于齿条的定位部件的位置的齿条千斤顶机构(rackjackmechanism),在通过齿轮使定位部件移动的同时,利用螺丝将定位部件固定。对于位置调整部,只要能够使定位部件的位置移动且在调整后的位置进行固定,则也可以利用其他机构来调整定位部件的位置。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止挡件的前方端部在延伸部处向较后方倾斜。但是,止挡件也可以从延伸部的上方开始向较后方倾斜,还可以从延伸部的中途向较后方倾斜。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延伸部与下颌护齿之间、以及突出部与上颌护齿之间分别形成间隙,来允许安装有护齿的使用者的上颌和下颌向左右方向移动。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部件之间不设置间隙,安装有护齿的使用者的上颌和下颌无法向左右方向移动。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翼配置于,在咬合时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而延伸部抵接于下颌护齿时不抵接于上颌护齿的位置。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翼配置于,在咬合时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而突出部抵接于上颌护齿时不抵接于上颌护齿的位置。但是,在上述延伸部抵接于下颌护齿时、或突出部抵接于上颌护齿时,翼也可以同时抵接于上颌护齿。

由此,由于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带来的应力不仅会施加到定位部件的翼,还会施加到止挡件的延伸部或固定部的突出部,而会分散至翼、和延伸部或突出部的双方。因此,只有较小的应力施加到翼,从而能够抑制施加到作为第二类杠杆的力点的翼的应力在作为作用点的位置调整部处成为较大的应力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的破损。

另外,由此,由翼、和延伸部或突出部同时限制下颌护齿向左右方向的位移。因此,能更有效地抑制由于安装有护齿的使用者的磨牙等造成的上颌护齿与下颌护齿之间的错开,装戴感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将由于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带来的应力仅施加到止挡件的延伸部的情况下,将定位部件的翼的内外方向的厚度设为比止挡件的延伸部薄。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将由于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带来的应力仅施加到固定部的突出部的情况下,将定位部件的翼的内外方向的厚度设为比固定部的突出部薄。但是,也可以将定位部件配置于比止挡件或固定部更靠外侧的位置,从而在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时翼不抵接于上颌护齿。此时,定位部件和其翼的外侧面也可以不是与止挡件和其延伸部的外侧面或固定部和其突出部的外侧面大致相同的面。

[第一方面涉及的护齿的构成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护齿,其具有:

相对置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

一对定位部件,设置于所述上颌护齿和所述下颌护齿中的一方的护齿,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以及

一对止挡件,设置于所述上颌护齿和所述下颌护齿中的另一方的护齿,抵接于所述定位部件来限制所述下颌护齿向后方的位移,并且抵接于所述一方的护齿来限制所述上颌护齿和所述下颌护齿的左右方向的位移。

该护齿中,用于调整下颌护齿与上颌护齿的咬合时的位置的位置调整部即使在咬合时发生左右方向的位移也不易损坏。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定位部件具有在所述另一方的护齿的外侧抵接于所述止挡件的翼。

该护齿中,上述止挡件与翼能够在上颌护齿主体部的外侧抵接,来限制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的位移。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翼配置于,在所述止挡件通过左右方向的移动而抵接于所述一方的护齿时,不抵接于所述另一方的护齿的位置。

对于该护齿,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带来的应力仅施加到止挡件的延伸部,不施加到定位部件。因此,该护齿能够抑制由于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的破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翼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在咬合时抵接于所述止挡件,且使所述下颌护齿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

该护齿使安装有该护齿的使用者容易开口。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定位部件的高度为所述一方的护齿的高度以下。

对于该护齿,定位部件在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时几乎不抵接于上颌护齿。因此,由于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带来的应力难以施加到定位部件,能够抑制由上述应力导致的位置调整部的破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止挡件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使所述下颌护齿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

该护齿使安装有该护齿的使用者容易开口。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止挡件具有延伸部,该延伸部与所述一方的护齿抵接,且该延伸部的高度为所述止挡件的高度的一半以下。

该护齿中,延伸部与一方的护齿抵接,由于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带来的应力会施加到延伸部。由此,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带来的应力并不怎么施加到定位部件,能够抑制由于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的破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所述止挡件和所述定位部件具有在咬合时各自的所述一方的护齿侧的端部彼此间隔开的形状。

该护齿使下颌护齿更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所述止挡件和所述定位部件具有在咬合时和在所述下颌护齿向开口方向移动时,在比所述上颌护齿和所述下颌护齿的咬合面更靠所述一方的护齿侧的位置,相对置的面彼此间隔开的形状。

该护齿使下颌护齿更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所述止挡件具有前方端部的所述一方的护齿侧的端部的下端形成钝角的形状。

该护齿能抑制由于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所导致的止挡件的破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所述止挡件具有咬合时的从侧面方向向所述一方的护齿的投影面积为3mm2以上的形状。

该护齿能抑制由于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所导致的止挡件的破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一方的护齿的与所述止挡件抵接的抵接部为大致平面形状。

该护齿中,下颌护齿能够不被延伸部限制移动地向前方移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一对止挡件的与所述一方的护齿抵接的抵接面相互大致平行,

所述一方的护齿的与所述一对止挡件抵接的抵接面相互大致平行。

该护齿中,下颌护齿能够不被延伸部限制移动地向前方移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定位部件设置于下颌护齿。

该护齿中,在安装有该护齿的使用者的内颊中的、皮肤更易于伸缩的较后方的部位设置突出部,因此安装有护齿的使用者的装戴感得到提高。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止挡件粘接于所述上颌护齿或所述下颌护齿。

对于该护齿,容易制造具有各种形状的止挡件。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止挡件与所述上颌护齿或所述下颌护齿一体地形成。

该护齿是容易制造的。

2.第二方面涉及的护齿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的护齿使施加到作为第二类杠杆的作用点的上述位置调整部的应力在护齿的前后方向上分散,来抑制由于上述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的破损。

[第四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护齿2100,如其示意性的立体图即图8和其侧视图即图9所示,具有相对置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上颌护齿211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下颌护齿212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下颌。

如图8a所示,上颌护齿2110具有形成有齿列压膜部2112的上颌护齿主体部2114,该齿列压膜部2112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的齿列,在上颌护齿2110的外侧面设置有左右一对的止挡件2130。

如图8b所示,下颌护齿2120具有形成有齿列压膜部2122的下颌护齿主体部2124,该齿列压膜部2122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下颌的齿列,在下颌护齿2120的外侧面设置有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的左右一对的定位部件2140。

止挡件2130设置于上颌护齿的外侧面、且在使用者安装上颌护齿2110和下颌护齿2120并进行咬合时比定位部件更靠后方的位置。

止挡件2130的高度为上颌护齿2110的高度以下。此外,上颌护齿2110的高度也可以根据不同部位而不同。此时,只要止挡件2130的高度为设置有止挡件2130的部位处的上颌护齿主体部2114的高度以下即可。

定位部件2140构成为,能够通过设置于下颌护齿主体部2124的外侧面的位置调整部2150,沿着设置于下颌护齿主体部2124的外侧面的前后一对的导引部2160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对于定位部件2140,在咬合时,其后方的面2140a与止挡件2130的前方的面2130a抵接,来限制下颌护齿2120向后方的位移。

此时,如图9所示,定位部件2140能够调整位置至在咬合时定位部件2140的后方的面2140a与止挡件2130的前方的面2130a抵接的位置。通过上述定位部件2140与止挡件2130的抵接,能够限制咬合时的下颌护齿2120向后方的位移,从而能够限制安装有护齿2100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的位移。由此,定位部件2140防止由于安装有护齿2100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位移所导致的气道的缩窄,能够抑制睡眠时的呼吸停止或低通气。

另外,通过将定位部件2140向更后方调整位置,在咬合时,能够使下颌护齿2120向前方移动,并限制下颌护齿2120向后方的位移。由此,定位部件2140使安装有护齿2100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前方移动来使上述使用者的气道更大地开放,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睡眠时的呼吸停止或低通气。

定位部件2140具有从下颌护齿主体部2124向上方突出的翼2144。翼2144形成为,其后方的面(也是定位部件2140的与止挡件2130抵接的后方的面2140a)与上述止挡件2130的前方的面2130a大致平行,且在咬合时,在上颌护齿主体部2114的外侧与上述止挡件2130的前方的面2130a抵接,来限制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的位移。

位置调整部2150具有:螺纹棒2152,其一端固定在下颌护齿主体部2124的外侧面设置的一对导引部2160中的一者(前方固定部2162),且刻有外螺纹;螺纹棒2154,其一端固定于定位部件2140,且刻有外螺纹;以及松紧螺套部2156,其将螺纹棒2152和2154的另一端部插入到各自螺合的螺孔中。对于位置调整部2150,将旋转用销插进到设置于松紧螺套部2156的销孔中并使松紧螺套部2156旋转,调整松紧螺套部2156与螺纹棒2152和2154的螺合量,从而能够调整粘着于螺纹棒2152的定位部件2140的位置。

导引部2160具有:设置于下颌护齿主体部2124的外侧面的、前后一对的前方固定部2162和后方固定部2164;以及两根支撑杆2166和2168,其两端被前方固定部2162和后方固定部2164支撑。

前方固定部2162和后方固定部2164粘接于下颌护齿主体部2124的外侧面,对支撑杆2166和2168的两端进行支撑。前方固定部2162和后方固定部2164只要在从侧面方向观察护齿2100时设置为前后一对即可,例如,如图8b所示,左右的前方固定部2162也可以在齿列前方连结而成为一体。

支撑杆2166和2168贯穿沿前后方向设置于定位部件2140的内部的通孔之中,并能够移动地支撑定位部件2140。由此,对于在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时施加到作为第二类杠杆的力点的翼2144的应力,在作为作用点的导引部2160处还通过支撑杆2166和2168分散至定位部件2140与后方固定部2164之间,从而不仅施加到定位部件2140与前方固定部2162之间。

此外,从使上述应力进一步广泛地分散来进一步抑制位置调整部2150的破损的观点来看,优选前方固定部2162与后方固定部2164的间隔较大,例如,优选后方固定部2164配置于下颌护齿主体部2124的后端。

止挡件2130和翼2144具有在安装时下颌护齿2120向开口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止挡件2130不限制翼2144的移动的形状。具体而言,止挡件2130也可以具有使下颌护齿2120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的倾斜部。另外,翼2144也可以在其后端面具有使下颌护齿2120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的倾斜部。换言之,止挡件2130也可以在其前方端部包含上端位于较前方且下端位于较后方的、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翼2144也可以在其后方端部包含上端位于较前方且下端位于较后方的、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此外,在咬合时,止挡件2130具有的倾斜部与翼2144具有的倾斜部相互抵接。

安装时的下颌护齿2120在向开口方向移动时,在圆弧状的轨道上移动。相对于这样的移动,通过在止挡件2130的前方端部和翼2144的后方端部具有上述倾斜面,从而止挡件2130不限制翼2144的移动,安装有护齿2100的使用者容易开口。

根据本实施方式,对于在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时施加到作为第二类杠杆的力点的翼2144的应力,在作为作用点的导引部2160处通过支撑杆2166和2168分散至前方固定部2162与后方固定部2164之间。由此,以往仅施加于定位部件2140与前方固定部2162之间的应力还会分散至定位部件2140与后方固定部2164之间,因此即使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位置调整部2150也难以破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导引部抵接于皮肤更易于伸缩的下颌侧的颊,因此安装有护齿2100的使用者的装戴感更良好。

[第五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护齿2200,如其示意性的侧视图即图10所示,具有相对置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上颌护齿221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下颌护齿222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下颌。此外,以下,关于与第四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有时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颌护齿主体部2214的外侧面设置有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的左右一对的定位部件2240,在下颌护齿主体部2224的外侧面设置有左右一对的止挡件2230。

止挡件2230设置于下颌护齿的外侧面且咬合时处于比定位部件更靠前方的位置,在咬合时,其后方的面与定位部件2240的前方的面抵接,来限制下颌护齿2220向后方的位移。

止挡件2230的高度为下颌护齿2220的高度以下。此外,下颌护齿2220的高度也可以根据不同部位而不同。此时,对于止挡件2230,只要其高度为设置有止挡件2230的部位的上颌护齿主体部2214的高度以下即可。

定位部件2240构成为,能够通过设置于下颌护齿主体部2224的外侧面的位置调整部2250,沿着设置于下颌护齿主体部2224的外侧面的前后一对的导引部2260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

此时,如图10所示,定位部件2240能够调整位置至在咬合时定位部件2240的前方的面与止挡件2230的后方的面抵接的位置。通过上述定位部件2240与止挡件2230的抵接,能限制咬合时的下颌护齿2220向后方的位移,从而能限制安装有护齿2200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的位移。

另外,通过将定位部件2240向更前方调整位置,在咬合时,能够使下颌护齿2220向前方移动,并限制下颌护齿2220向后方的位移。

另外,定位部件2240具有从上颌护齿主体部2214向下方突出的翼2244。翼2244形成为,其前方的面(也是定位部件2240的、与止挡件2230抵接的前方的面)与上述止挡件2230的后方的面大致平行,且在咬合时在下颌护齿主体部2224的外侧与上述止挡件2230的后方的面抵接,来限制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的位移。

位置调整部2250具有:螺纹棒2252,其一端固定于在上颌护齿主体部2214的外侧面设置的一对导引部2260的一者(前方固定部2262),且刻有外螺纹;螺纹棒2254,其一端固定于定位部件2240,且刻有外螺纹;以及松紧螺套部2256,其将螺纹棒2252和2254的另一端部插入到各自螺合的螺孔中。

导引部2260具有:设置于上颌护齿主体部2214的外侧面的、前后一对的前方固定部2262和后方固定部2264;以及两根支撑杆2266和2268,其两端被前方固定部2262和后方固定部2264支撑。

前方固定部2262和后方固定部2264粘接于上颌护齿主体部2214的外侧面,对支撑杆2266和2268的两端进行支撑。

支撑杆2266和2268贯穿沿前后方向设置于定位部件2240的内部的通孔之中,并能够移动地支撑定位部件2240。由此,对于在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时施加到作为第二类杠杆的力点的翼2244的应力,在作为作用点的导引部2260中,通过支撑杆2266和2268,不仅会施加到定位部件2240与前方固定部2262之间,还会分散至定位部件2240与后方固定部2264之间。

此外,从使上述应力进一步广泛地分散来进一步抑制位置调整部2250的破损的观点来看,优选前方固定部2262与后方固定部2264的间隔较大,例如,优选后方固定部2264配置于上颌护齿主体部2214的后端。

止挡件2230和翼2244具有在安装时下颌护齿2220向开口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止挡件2230不限制翼2244的移动的形状。具体而言,止挡件2230也可以具有使下颌护齿2220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的倾斜部。另外,翼2244也可以在其前端面具有使下颌护齿2220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的倾斜部。换言之,止挡件2230也可以在其后方端部包含上端位于较前方且下端位于较后方的、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翼2244也可以在其前方端部包含上端位于较前方且下端位于较后方的、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此外,在咬合时,止挡件2230具有的倾斜部与翼2244具有的倾斜部相互抵接。

安装时的下颌护齿2220在向开口方向移动时,在圆弧状的轨道上移动。相对于这样的移动,通过在止挡件2230的后方端部和翼2244的前方端部具有上述倾斜面,从而止挡件2230不限制翼2244的移动,安装有护齿2200的使用者容易开口。

另外,优选翼2244的前方端部的下端2247与止挡件2230的后方端部的下端2237在咬合时彼此间隔开。由此,翼2244不易限制安装时的下颌护齿2220向开口方向的移动,下颌护齿2220更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

此时,从抑制由于下颌护齿2220沿左右方向位移所导致的翼2244的破损的观点来看,优选翼2244的前方端部的下端2247形成钝角。另外,同样从抑制翼2244的破损的观点来看,优选翼2244的、咬合时的从侧面方向向下颌护齿主体部124的投影面积为3mm2以上。不特别地限定上述投影面积的上限。对于上述投影面积,例如优选为3mm2以上且1000mm2以下,更优选3mm2以上且500m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mm2以上且450mm2以下,极其优选50mm2以上且450mm2以下。

另外,翼2244的与下颌护齿主体部2224抵接的抵接部、以及下颌护齿2220的与翼2244抵接的抵接部均是不限制下颌护齿2220向前方移动的运动的形状和配置。具体而言,如护齿2200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即图11(以虚线表示上颌护齿、定位部件、位置调整部和导引部,以实线表示下颌护齿和止挡件)所示,下颌护齿主体部2224中的与翼2244抵接的抵接部2228设为大致平面形状。另外,一对翼2244的、与下颌护齿2220抵接的一对抵接面2248相互大致平行,位于下颌护齿主体部2224的左右的外侧面的、与一对翼2244抵接的抵接部2228相互大致平行。

由此,下颌护齿2220能够不被翼2244限制移动地向前方移动。此时,例如,下颌护齿主体部2224构成为,在其槽牙附近的部分,左右方向的厚度为前方(例如第一大臼齿(齿列第6号)附近的外侧面)较厚,后方(例如第二大臼齿(齿列第7号)或第三大臼齿(齿列第8号)附近的外侧面)较薄。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开口时不大幅移动的上颌侧设置定位部件、位置调整部和导引部,因此在开口时不易产生这些部件与颊之间的摩擦,从而安装有护齿2100的使用者的开口时的不舒适感较少。

[第四实施方式和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此外,第四实施方式和第五实施方式分别表示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一例,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思想的范围内,也可以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在第四实施方式和第五实施方式中,定位部件、止挡件、位置调整部和导引部设置于下颌护齿或上颌护齿的外侧面,但定位部件、止挡件、位置调整部和导引部也可以设置于下颌护齿或上颌护齿的内侧面。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和第五实施方式中,前方固定部和后方固定部粘接于下颌护齿主体部或上颌护齿主体部,但也可以构成为在下颌护齿主体部或上颌护齿主体部上可拆装。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和第五实施方式中,在上颌护齿主体部和下颌护齿主体部形成有能够安装于齿列的齿列压膜部。但上颌护齿主体部和下颌护齿主体部只要是可容纳齿列的形状,则既可以不是齿列型,也可以仅将上颌护齿主体部和下颌护齿主体部的一部分设为齿列压膜部。

另外,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既可以由多种材料构成,也可以利用由有机物构成的部分与由无机物构成的部分的组合来制作。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和第五实施方式中,位置调整部使用松紧螺套机构,通过松紧螺套部与两根螺纹棒之间的螺合量来调整定位部件的位置,但位置调整部也可以使用能够通过调整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螺合量来调整定位部件的位置的螺旋千斤顶机构。另外,位置调整部也可以使用能够通过调整齿条的旋转量来调整粘着于齿条的定位部件的位置的齿条千斤顶机构,在通过齿轮使定位部件移动的同时,利用螺丝将定位部件固定。对于位置调整部,只要能够使定位部件的位置移动且在调整后的位置进行固定,则也可以利用其他机构来调整定位部件的位置。

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定位部件的前方端部在翼处向后方倾斜。但是,定位部件也可以从翼的上方开始向后方倾斜,还可以从翼的中途向后方倾斜。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和第五实施方式中,在翼与下颌护齿或上颌护齿之间形成间隙,来允许安装有护齿的使用者的上颌和下颌向左右方向移动。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部件之间不设置间隙,安装有护齿的使用者的上颌和下颌无法向左右方向移动。

[第二方面涉及的护齿的构成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护齿,其具有:

相对置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

一对定位部件,能够沿着导引部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该导引部的两端被设置于所述上颌护齿和所述下颌护齿中的一方的护齿的一对固定部支撑;以及

一对止挡件,设置于所述上颌护齿和所述下颌护齿中的另一方的护齿,抵接于所述定位部件来限制所述下颌护齿向后方的位移。

该护齿中,用于调整下颌护齿与上颌护齿的咬合时的位置的位置调整部即使在咬合时发生左右方向的位移也不易损坏。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定位部件具有在所述另一方的护齿的外侧抵接于所述止挡件的翼。

该护齿中,上述止挡件与翼能够在上颌护齿主体部的外侧抵接,来限制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的位移。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止挡件的高度为所述另一方的护齿的高度以下。

该护齿中,止挡件不易限制定位部件的调整位置。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一对固定部中的一者配置于所述一方的护齿的后端。

该护齿使在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时施加到翼的应力进一步广泛地分散,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位置调整部的破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定位部件设置于下颌护齿。

该护齿使在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时施加到翼的应力进一步广泛地分散,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位置调整部的破损。

该护齿中,在安装有该护齿的使用者的内颊中的、皮肤更易于伸缩的较后方的部位设置突出部,因此安装有护齿的使用者的装戴感得到提高。

3.第三方面涉及的护齿

对于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涉及的护齿,进一步减小作为第二类杠杆的作用点的上述位置调整部与作为支点的上述固定部之间的距离,来抑制由于施加到作为力点的上述上方凸缘部的应力在作为作用点的上述位置调整部处过量地增大所导致的上述位置调整部的破损。

[第六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护齿3100,如其示意性的立体图即图12和侧视图即图13所示,具有相对置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上颌护齿311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下颌护齿312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下颌。

如图12a所示,上颌护齿3110具有形成有齿列压膜部3112的上颌护齿主体部3114,该齿列压膜部3112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的齿列,在上颌护齿3110的外侧面设置有左右一对的止挡件3130。

如图12b所示,下颌护齿3120具有形成有齿列压膜部3122的下颌护齿主体部3124,该齿列压膜部3122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下颌的齿列,在下颌护齿3120的外侧面设置有通过固定部3160固定于下颌护齿主体部3124的左右一对的突出部3170。突出部3170支撑导引部3150的一端,导引部3150以在前后方向上可移动的方式支撑定位部件3140。

止挡件3130设置于上颌护齿3110的外侧面、且在使用者安装上颌护齿3110和下颌护齿3120并进行咬合时比突出部3170和定位部件3140更靠后方的位置。

止挡件3130的高度为上颌护齿3110的高度以下。此外,上颌护齿3110的高度也可以根据不同部位而不同。此时,优选止挡件3130的高度为设置有止挡件3130的部位处的上颌护齿主体部3114的高度以下。由此,即使在开口时下颌护齿3120沿左右方向位移,止挡件3130与定位部件3140也比较不易抵接,从而不易产生由于因上述抵接产生的应力施加到定位部件3140所导致的、导引部3150的破损。

突出部3170从设置于下颌护齿3120的外侧面的固定部3160向上颌护齿3110的方向突出。

导引部3150在咬合时处于上颌护齿3110的侧方的位置被突出部3170支撑。换言之,导引部3150配置于在咬合时使其整体处于比下颌护齿3120的上端更靠上方的位置。又换言之,导引部3150配置于在咬合时其整体处于比上颌护齿3110的下端更靠上方的位置。此时也同样地,对于导引部3150的高度,只要比设置有导引部3150的部位处的下颌护齿主体部3124的上端更靠上方即可,另外,只要比设置有导引部3150的部位处的上颌护齿主体部3114的下端更靠上方即可。

导引部3150具有:螺纹棒3152,其一端固定于突出部3170,且刻有外螺纹;螺纹棒3154,其一端固定于定位部件3140,且刻有外螺纹;以及松紧螺套部3156,其将螺纹棒3152和3154的另一端部插入到各自螺合的螺孔中。对于导引部3150,将旋转用销插进到设置于松紧螺套部3156的销孔中并使松紧螺套部3156旋转,调整松紧螺套部3156与螺纹棒3152和3154的螺合量,从而能够调整粘着并支撑于螺纹棒3154的定位部件3140的位置。

如图13所示,定位部件3140能够沿着导引部3150而调整位置至在咬合时定位部件3140的后方的面3142与止挡件3130的前方的面3132抵接的位置。通过上述定位部件3140与止挡件3130的抵接,能够限制咬合时的下颌护齿3120向后方的位移,从而能够限制安装有护齿3100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的位移。由此,护齿3100防止由于安装有该护齿3100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位移所导致的气道的缩窄,能够抑制睡眠时的呼吸停止或低通气。

另外,通过将定位部件3140沿着导引部3150向更后方调整位置,在咬合时,能够使下颌护齿3120向前方移动,并限制下颌护齿3120向后方的位移。由此,护齿3100使安装有该护齿3100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前方移动来使上述使用者的气道更大地开放,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睡眠时的呼吸停止或低通气。

定位部件3140在当咬合时处于上颌护齿3110的侧方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换言之,定位部件3140配置于在咬合时使其整体处于比上颌护齿3110的下端更靠上方的位置。又换言之,定位部件3140配置于在咬合时使其整体处于比下颌护齿3120的上端更靠上方的位置。由此,在开口时使下颌护齿3120沿左右方向位移等情况下,定位部件3140的角部或左右方向的侧面部等不易与止挡件3130抵接,能够进一步抑制由于会因上述抵接而施加的向外的应力所导致的、导引部3150的破损。

另外,优选定位部件3140的高度为上颌护齿3110的高度以下。由此,定位部件3140能够容易地配置于在上述咬合时处于上颌护齿3110的侧方的位置。

此外,突出部3170也可以设置于,在下颌护齿3120沿左右方向位移时抵接于上颌护齿主体部3114来限制下颌护齿3120向左右方向的位移的位置。由此,由于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带来的应力还会施加到突出部3170而分散,进一步减小施加到定位部件3140的应力。因此,该结构能够抑制由于下颌护齿3120沿左右方向位移所导致的导引部3150的破损。

此时,定位部件3140也可以设置于在下颌护齿3120沿左右方向位移时不抵接于上颌护齿主体部3114的位置。由此,由于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带来的应力的大部分主要施加到突出部3170,进一步减小施加到定位部件3140的应力。因此,该结构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由于下颌护齿3120沿左右方向位移所导致的导引部3150的破损。

例如,对于定位部件3140,将其内外方向的厚度形成为比突出部3170薄,且将其设置于使其外侧面处于与突出部3170的外侧面大致相同的面的位置。由此,咬合时的定位部件3140与上颌护齿主体部3114之间的间隔比咬合时的突出部3170与上颌护齿主体部3114之间的间隔大。

此外,止挡件3130和定位部件3140也可以具有在安装时下颌护齿3120向开口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定位部件3140不限制止挡件3130的移动的形状。具体而言,止挡件3130也可以具有在咬合时抵接于定位部件3140且使下颌护齿3120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的倾斜部3136。另外,定位部件3140也可以具有在咬合时抵接于止挡件3130且使下颌护齿3120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的倾斜部3146。换言之,止挡件3130也可以在其前方端部包含上端位于较前方且下端位于较后方的、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定位部件3140也可以在其后方端部包含上端位于较前方且下端位于较后方的、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

安装时的下颌护齿3120在向开口方向移动时,在圆弧状的轨道上移动。相对于这样的移动,通过在止挡件3130的前方端部和定位部件3140的后方端部具有上述倾斜面,从而止挡件3130不限制定位部件3140的移动,安装有护齿3100的使用者容易开口。

止挡件3130可以构成为在上颌护齿主体部3114上可拆装,但也可以粘接于上颌护齿主体部3114。或者,止挡件3130也可以一体地形成于上颌护齿主体部3114的外侧面。

固定部3160可以构成为在下颌护齿主体部3124上可拆装,但也可以粘接于下颌护齿主体部3124。若固定部3160粘接于下颌护齿主体部3124,则在安装时不易产生突出部3170与定位部件3140的错开。

突出部3170可以构成为在固定部3160上可拆装,但也可以粘接于固定部3160,还可以与固定部3160一体地形成。若突出部3170粘接于固定部3160,或一体地形成于固定部3160,则在安装时不易产生突出部3170与固定部3160之间的错开。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开口时下颌护齿3120沿左右方向位移,定位部件3140与止挡件3130也不抵接,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由于因上述抵接而施加的向外的应力所导致的、导引部3150的破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下颌护齿3120沿左右方向位移时定位部件3140抵接于下颌护齿3120,也不易施加使定位部件3140沿左右方向移动的应力。因此,因向左右方向的位移而施加到定位部件3140的应力变小或不施加应力,从而能抑制由上述应力导致的导引部3150的破损。

另外,上述突出部3170、导引部3150和定位部件3140可形成以突出部为支点、以定位部件3140与上颌护齿主体部3114的抵接部为力点、且以导引部3150为作用点的第二类杠杆。此时,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进一步减小作为第二类杠杆的支点的突出部3170与作为作用点的导引部3150之间的距离,因此能抑制由于施加到作为第二类杠杆的力点的定位部件3140的应力在作为作用点的导引部3150处过量地增大所导致的导引部3150的破损。

[第七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护齿3200,如其示意性的侧视图即图14所示,具有相对置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上颌护齿321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下颌护齿322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下颌。另外,在下颌护齿主体部3224的外侧面设置有左右一对的止挡件3230,在上颌护齿主体部3214的外侧面设置有通过固定部3260固定于上颌护齿主体部3214的左右一对的突出部3270。突出部3270支撑导引部3250的一端,导引部3250以在前后方向上可移动的方式支撑定位部件3240。此外,以下,关于与第六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有时省略其说明。

止挡件3230设置于下颌护齿3220的外侧面、且在咬合时比突出部3270和定位部件3240更靠前方的位置。

止挡件3230的高度为下颌护齿3220的高度以下。此外,下颌护齿3220的高度也可以根据不同部位而不同。此时,优选止挡件3230的高度为设置有止挡件3230的部位处的下颌护齿主体部3224的高度以下。由此,即使在开口时下颌护齿3220沿左右方向位移,止挡件3230与定位部件3240也比较不易抵接,从而不易产生由于因上述抵接产生的应力施加到定位部件3240所导致的、导引部3250的破损。

突出部3270从设置于上颌护齿3210的外侧面的固定部3260向下颌护齿3220的方向突出。

导引部3250在咬合时处于下颌护齿210的侧方的位置被突出部3270支撑。换言之,导引部3250配置于在咬合时使其整体处于比上颌护齿220的下端更靠下方的位置。又换言之,导引部3250配置于在咬合时使其整体处于比下颌护齿210的上端更靠下方的位置。此时也同样地,对于导引部3250的高度,只要比设置有导引部3250的部位处的上颌护齿主体部3214的下端更靠下方即可,另外,只要比设置有导引部3250的部位处的下颌护齿主体部3214的上端更靠下方即可。

如图14所示,定位部件3240能够沿着导引部3250调整位置至在咬合时定位部件3240的前方的面与止挡件3230的后方的面抵接的位置。由此,护齿3200防止由于安装有该护齿3200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位移所导致的气道的缩窄,能够抑制睡眠时的呼吸停止或低通气。

另外,通过将定位部件3240沿着导引部3250向更前方调整位置,在咬合时,能够使下颌护齿3220向前方移动,并限制下颌护齿3220向后方的位移。由此,护齿3200使安装有该护齿3200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前方移动来使上述使用者的气道更大地开放,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睡眠时的呼吸停止或低通气。

定位部件3240在当咬合时处于下颌护齿3220的侧方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换言之,定位部件3240配置于使其整体处于比下颌护齿3220的上端更靠下方的位置。由此,在开口时使下颌护齿3220沿左右方向位移等情况下,定位部件3240的角部或左右方向的侧面部等不易与止挡件3230抵接,能够进一步抑制由于会因上述抵接而施加的向外的应力所导致的、导引部3250的破损。

另外,优选定位部件3240的高度为下颌护齿3220的高度以下。由此,定位部件3240能够容易地配置于在咬合时处于下颌护齿3220的侧方的位置。

此外,突出部3270也可以设置于,在下颌护齿3220沿左右方向位移时抵接于下颌护齿主体部3224来限制下颌护齿3220向左右方向的位移的位置。由此,由于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带来的应力还会施加到突出部3270而分散,进一步减小施加到定位部件3240的应力。因此,该结构能够抑制由于下颌护齿3220沿左右方向位移所导致的导引部3250的破损。

此时,定位部件3240也可以设置于在下颌护齿3220沿左右方向位移时不抵接于下颌护齿主体部3224的位置。由此,由于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带来的应力的大部分主要施加到突出部3270,进一步减小施加到定位部件3240的应力。因此,该结构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由于下颌护齿3220沿左右方向位移所导致的导引部3250的破损。

例如,对于定位部件3240,将其内外方向的厚度形成为比突出部3270薄,且将其设置于使其外侧面处于与突出部3270的外侧面大致相同的面的位置。由此,咬合时的定位部件3240与下颌护齿主体部3224之间的间隔比咬合时的突出部3270与下颌护齿主体部3224之间的间隔大。

此外,止挡件3230和定位部件3240也可以具有在安装时下颌护齿3220向开口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止挡件3230不限制定位部件3240的移动的形状。具体而言,止挡件3230也可以具有在咬合时抵接于定位部件3240且使下颌护齿3220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的倾斜部3236。另外,定位部件3240也可以具有在咬合时抵接于止挡件3230且使下颌护齿3220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的倾斜部3246。换言之,止挡件3230也可以在其后方端部包含上端位于较前方且下端位于较后方的、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定位部件3240也可以在其前方端部包含上端位于较前方且下端位于较后方的、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

另外,此时,突出部3270的与下颌护齿主体部3224抵接的抵接部、以及下颌护齿3220的与突出部3270抵接的抵接部均可以是不限制下颌护齿3220向前方移动的运动的形状和配置。同样地,定位部件3240的与下颌护齿主体部3224抵接的抵接部、以及下颌护齿3220的与定位部件3240抵接的抵接部均可以是不限制下颌护齿3220向前方移动的运动的形状和配置。

具体而言,如护齿3200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即图15(以虚线表示上颌护齿、突出部、导引部和定位部件,以实线表示下颌护齿和止挡件。此外,为了易于理解省略了固定部)所示,下颌护齿主体部3224中的与突出部3270抵接的抵接部3228和与定位部件3240抵接的抵接部3229均可以设为大致平面形状。另外,一对突出部3270的、与下颌护齿3220抵接的一对抵接面3278也可以相互大致平行,一对定位部件3240的、与下颌护齿3220抵接的一对抵接面3248也可以相互大致平行。另外,位于下颌护齿主体部3224的左右的外侧面的、与一对突出部3270抵接的抵接部3228和与定位部件3240抵接的抵接部3229也可以相互大致平行。

由此,下颌护齿3220能够不被突出部3270和定位部件3240限制移动地向前方移动。此时,例如,优选下颌护齿主体部3224构成为,在其槽牙附近的部分,左右方向的厚度为前方(例如第一大臼齿(齿列第6号)附近的外侧面)较厚,后方(例如第二大臼齿(齿列第7号)或第三大臼齿(齿列第8号)附近的外侧面)较薄。

此外,第七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止挡件3230可以构成为在下颌护齿主体部3224上可拆装,但也可以粘接于下颌护齿主体部3224。

另外,第七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固定部3260可以构成为在上颌护齿主体部3214上可拆装,但也可以粘接于上颌护齿主体部3214。

另外,第七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突出部3270可以构成为在固定部3260上可拆装,但也可以粘接于固定部3260,还可以与固定部3260一体地形成。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安装有护齿3200的使用者的内颊中的、皮肤更易于伸缩的较后方的部位设置突出部3270,因此安装有护齿3200的使用者的装戴感得到提高。

[第六实施方式和第七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此外,上述的第六实施方式和第七实施方式分别表示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一例,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思想的范围内,也可以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在第六实施方式和第七实施方式中,止挡件、突出部、导引部和定位部件设置于下颌护齿或上颌护齿的外侧面,但止挡件、突出部、导引部和定位部件也可以设置于下颌护齿或上颌护齿的内侧面。此时,当然,固定部也设置于下颌护齿或上颌护齿的内侧面。

这样,止挡件、突出部、导引部、定位部件和固定部可以设置于下颌护齿或上颌护齿的外侧面和内侧面中的任意一侧面,但当然,优选止挡件、突出部、导引部、定位部件和固定部均设置于下颌护齿或上颌护齿的外侧面和内侧面中的同一侧面。

另外,在第六实施方式和第七实施方式中,在上颌护齿主体部和下颌护齿主体部形成有能够安装于齿列的齿列压膜部。但上颌护齿主体部和下颌护齿主体部只要是可容纳齿列的形状即可,既可以是罩在齿列上的形状,也可以仅将上颌护齿主体部和下颌护齿主体部的一部分设为齿列压膜部。

另外,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既可以由多种材料构成,也可以利用由有机物构成的部分与由无机物构成的部分的组合来制作。

另外,在第六实施方式和第七实施方式中,导引部使用松紧螺套机构,通过松紧螺套部与两根螺纹棒之间的螺合量来调整定位部件的位置,但导引部也可以使用能够通过调整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螺合量来调整定位部件的位置的螺旋千斤顶机构。另外,导引部也可以使用能够通过调整齿条的旋转量来调整粘着于齿条的定位部件的位置的齿条千斤顶机构,在通过齿轮使定位部件移动的同时,利用螺丝将定位部件固定。对于导引部,只要能够使定位部件的位置移动且在调整后的位置进行固定,则也可以利用其他机构来调整定位部件的位置。

另外,在第六实施方式和第七实施方式中,在突出部与上颌护齿或下颌护齿之间、以及定位部件与上颌护齿或下颌护齿之间分别形成间隙,来允许安装有护齿的使用者的上颌和下颌向左右方向移动。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部件之间不设置间隙,安装有护齿的使用者的上颌和下颌无法向左右方向移动。

另外,在第六实施方式和第七实施方式中,在将由于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带来的应力的大部分施加到突出部的情况下,将定位部件的内外方向的厚度设为比突出部的厚度薄。但是,也可以将定位部件配置于比突出部更靠外侧的位置,从而在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时定位部件不抵接于上颌护齿或下颌护齿。此时,定位部件的外侧面也可以不处于与突出部的外侧面的外侧面大致相同的面。

[第三方面涉及的护齿的构成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护齿,其具有:

相对置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

一对止挡件,设置于所述上颌护齿和所述下颌护齿中的一方的护齿,且其高度为所述一方的护齿的高度以下;

突出部,固定于所述上颌护齿和所述下颌护齿中的另一方的护齿,且从所述另一方的护齿向所述一方的护齿的方向突出;以及

一对定位部件,沿着一端被所述突出部支撑的导引部,在当咬合时处于所述一方的护齿的侧方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且与所述止挡件抵接来限制所述下颌护齿向后方的位移。

该护齿中,用于调整下颌护齿与上颌护齿的咬合时的位置的位置调整部即使在特别是开口后的咬合时发生左右方向的位移也不易损坏。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护齿,其中,

所述导引部设置于在咬合时处于所述一方的护齿的侧方的位置。

该护齿中,能将定位部件容易地配置于在咬合时等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的情况下,止挡件与定位部件不易抵接的位置。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护齿,其中,

所述突出部设置于抵接于所述一方的护齿来限制所述上颌护齿与所述下颌护齿的左右方向的位移的位置。

该护齿中,下颌护齿向左右方向位移而产生的应力还会施加到突出部,从而进一步减小施加到定位部件的应力,或者上述应力不施加到定位部件。因此,该护齿更不易产生由于上述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导致的导引部的破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护齿,其中,

所述定位部件配置于在所述突出部抵接于所述一方的护齿时不抵接于所述一方的护齿的位置。

该护齿中,下颌护齿向左右方向位移而产生的应力的大部分施加到突出部,进一步减小施加到定位部件的应力,或者上述应力不施加到定位部件。因此,该护齿进一步不易产生由于上述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导致的导引部的破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护齿,其中,

所述定位部件具有在咬合时抵接于所述止挡件且使所述下颌护齿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的倾斜部。

该护齿使安装有该护齿的使用者容易开口,进一步减少使用者的不舒适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护齿,其中,

所述止挡件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在咬合时抵接于所述定位部件,且使所述下颌护齿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

该护齿使安装有该护齿的使用者容易开口,进一步减少使用者的不舒适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护齿,其中,

所述止挡件设置于下颌护齿。

该护齿中,在安装有该护齿的使用者的内颊中的、皮肤更易于伸缩的较后方的部位设置突出部,因此安装有护齿的使用者的装戴感得到提高。

4.第四方面涉及的护齿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涉及的护齿构成为,能够利用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的双方来调整下颌护齿向前方的移动量,能够减小成为第二类杠杆的作用点的上述位置调整部的移动量。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涉及的护齿根据这样的结构,减小因上述第二类杠杆的原理施加到上述位置调整部的应力,来抑制由于上述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的破损。

[第八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护齿4100,如其示意性的立体图即图16和侧视图即图17所示,具有相对置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上颌护齿411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下颌护齿412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下颌。

如图16a所示,上颌护齿4110具有形成有齿列压膜部4112的上颌护齿主体部4114,该齿列压膜部4112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的齿列,在上颌护齿4110的外侧面设置有左右一对的止挡件4130。

如图16b所示,下颌护齿4120具有形成有齿列压膜部4122的下颌护齿主体部4124,该齿列压膜部4122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下颌的齿列,在下颌护齿4120的外侧面设置有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的左右一对的定位部件4140。

如图17所示,定位部件4140能够调整位置至在使用者安装上颌护齿4110和下颌护齿4120并进行咬合时,定位部件4140的后方的面4140a与止挡件4130的前方的面4130a抵接的位置。通过上述定位部件4140与止挡件4130的抵接,能够限制咬合时的下颌护齿4120向后方的位移,从而能够限制安装有护齿4100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的位移。由此,护齿4100防止安装有该护齿4100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位移所导致的气道的缩窄,能够抑制睡眠时的呼吸停止或低通气。

另外,定位部件4140构成为,能够通过设置于下颌护齿主体部4124的外侧面的位置调整部4150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通过利用位置调整部4150将定位部件4140向更后方调整位置,在咬合时,能够使下颌护齿4120向前方移动,并限制下颌护齿4120向后方的位移。由此,护齿4100使安装有该护齿4100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前方移动来使上述使用者的气道更大地开放,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睡眠时的呼吸停止或低通气。

位置调整部4150具有:螺纹棒4152,其一端固定于在下颌护齿主体部4124的外侧面设置的固定部4160,且刻有外螺纹;螺纹棒4152,其一端固定于定位部件4140,且刻有外螺纹;以及松紧螺套部4156,其将螺纹棒4152和4154的另一端部插入到各自螺合的螺孔中。对于位置调整部4150,将旋转用销插进到设置于松紧螺套部4156的销孔中并使松紧螺套部4156旋转,调整松紧螺套部4156与螺纹棒4152和4154的螺合量,从而能够调整粘着于螺纹棒4152的定位部件4140的位置。

定位部件4140具有从下颌护齿主体部4124向上方突出的翼4144。翼4144形成为,其后方的面(也是定位部件4140的、与止挡件4130抵接的后方的面4140a)与上述止挡件4130的前方的面4130a大致平行,且在咬合时在上颌护齿主体部4114的外侧与上述止挡件4130的前方的面4130a抵接,来限制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的位移。

止挡件4130设置于上颌护齿的外侧面且咬合时处于比定位部件更靠后方的位置,在咬合时,其前方的面4130a与定位部件4140的后方的面4140a抵接,来限制下颌护齿4120向后方的位移。

止挡件4130具有:移动部4131,抵接于定位部件4140;止挡件调整部4132,沿前后方向对移动部4131调整位置;以及止挡件固定部4133,固定于上颌护齿主体部4114的外侧面。移动部4131与止挡件固定部4133的对置面大致平行。

通过利用止挡件调整部4132将移动部4131向更前方调整位置而与定位部件4140抵接,在咬合时,能够使下颌护齿4120向前方突出,并限制下颌护齿4120向后方的位移。

止挡件调整部4132具有:螺纹棒4132a,其一端固定于止挡件固定部4133,且刻有外螺纹;螺纹棒4132b,其一端固定于移动部4131,且刻有外螺纹;以及松紧螺套部4132c,其将螺纹棒4132a和4132b的另一端部插入到各自螺合的螺孔中。对于止挡件调整部4132,将旋转用销插进到设置于松紧螺套部4132c的销孔中并使松紧螺套部4132c旋转,调整松紧螺套部4132c与螺纹棒4132a和4132b的螺合量,从而能够调整粘着于螺纹棒4132b的移动部4131的位置。

对于止挡件固定部4133,优选设置于上颌护齿主体部4114的外侧面中的靠后方的位置,优选设置于其后端(例如,外侧面的与第二大臼齿(齿列第7号)或第三大臼齿(齿列第8号)对应的部分)。通过将止挡件固定部4133设置于更后方,能够将定位部件4140和止挡件4130的移动部4131可调整位置的幅度扩大,从而进一步增大下颌向前方的移动量。

通过将止挡件4130的移动部4131向前方调整位置,能够在将定位部件4140调整位置至更前方的状态下使移动部4131与定位部件4140抵接。由此,作为第二类杠杆的力点的翼4144与作为支点的固定部4160之间的距离缩短,能抑制施加到翼4144的应力在作为作用点的位置调整部4150处过量增大。因此,止挡件4130能够抑制由于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4150的破损。

另外,通过将止挡件4130的移动部4131向前方调整位置,在咬合时,能够使下颌护齿4120向前方移动,并限制下颌护齿4120向后方的位移。由此,护齿4100使安装有该护齿4100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前方移动来使上述使用者的气道更大地开放,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睡眠时的呼吸停止或低通气。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止挡件4130的高度为上颌护齿4110的高度以下。由此,在下颌护齿4120沿左右方向位移时,止挡件4130几乎不抵接于下颌护齿4120,从而还能抑制由于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所导致的止挡件调整部4132的破损。

此外,上颌护齿4110的高度也可以根据不同部位而不同,此时,只要止挡件4130的高度为设置有止挡件4130的部位处的上颌护齿主体部4114的高度以下即可。

止挡件4130和翼4144具有在安装时下颌护齿4120向开口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止挡件4130不限制翼4144的移动的形状。具体而言,止挡件4130也可以具有使下颌护齿4120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的倾斜部。另外,翼4144也可以在其后端面具有使下颌护齿4120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的倾斜部。换言之,止挡件4130也可以在其前方端部(移动部4131的前方端部)包含上端位于较前方且下端位于较后方的、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翼4144也可以在其后方端部包含上端位于较前方且下端位于较后方的、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此外,在咬合时,止挡件4130具有的倾斜部与翼4144具有的倾斜部相互抵接。

安装时的下颌护齿4120在向开口方向移动时,在圆弧状的轨道上移动。相对于这样的移动,通过在止挡件4130的前方端部和翼4144的后方端部具有上述倾斜面,从而止挡件4130不限制翼4144的移动,安装有护齿4100的使用者容易开口。

位置调整部4150和止挡件调整部4132也可以构成为,定位部件4140可移动的幅度比止挡件4130的移动部4131可移动的幅度小。例如,位置调整部4150的松紧螺套部4156与螺纹棒4152和4154可螺合的量也可以比止挡件调整部4132的松紧螺套部4132c与螺纹棒4132a和4132b可螺合的量小。由此,难以将定位部件4140向更后方调整位置,从而能够抑制由于施加到作为第二类杠杆的力点的翼4144的应力在作为作用点的位置调整部4150处过量地增大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4150的破损。

固定部4160可以构成为在下颌护齿主体部4124上可拆装,但也可以粘接于下颌护齿主体部4124。若固定部4160粘接于下颌护齿主体部4124,则在安装时不易产生固定部4160与定位部件4140的错开。

止挡件固定部4133可以构成为在上颌护齿主体部4114上可拆装,但也可以粘接于上颌护齿主体部4114。若止挡件固定部4133粘接于上颌护齿主体部4114,则在安装时不易产生止挡件固定部4133与止挡件4130的错开。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作为第二类杠杆的力点的翼4144与作为支点的固定部4160之间的距离比以往缩短。因此,能够抑制在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时施加到翼4144的应力在作为作用点的位置调整部4150处过量地增大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4150的破损。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由位置调整部4150对定位部件4140的位置调整以外,还能够通过由止挡件调整部4132对止挡件4130的移动部4131的位置调整,来调整下颌护齿4120向前方的移动量。因此,与仅利用位置调整部调整下颌护齿向前方的移动量的以往的护齿相比,还能够增加下颌护齿4120向前方的移动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止挡件4130不具有从上颌护齿4110向下方突出的凸缘部,因此在下颌护齿4120向开口方向移动时,翼4144与止挡件4130难以抵接。因此,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护齿4100,下颌护齿4120更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止挡件4130不具有从上颌护齿4110向下方突出的凸缘部,因此即使在下颌护齿4120沿左右方向位移时,下颌护齿4120也不与止挡件4130抵接。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护齿4100能够抑制由于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所导致的止挡件调整部4132的破损。

[第九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护齿4200,如其示意性的侧视图即图18所示,具有相对置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上颌护齿421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下颌护齿422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下颌。另外,在下颌护齿主体部4224的外侧面设置有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的左右一对的定位部件4240,在上颌护齿主体部4214的外侧面设置有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的左右一对的止挡件4230。此外,以下,关于与第八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有时省略其说明。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定位部件4240构成为,能够通过设置于下颌护齿主体部4224的外侧面的位置调整部4250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止挡件4230具有抵接于定位部件4240的移动部4231、止挡件调整部4232、止挡件固定部4233,移动部4231与止挡件固定部4233的对置面大致平行,移动部4231通过止挡件调整部4232向更前方调整位置而与定位部件4240抵接。通过利用位置调整部4250将定位部件4240向更后方调整位置,或者,通过利用止挡件调整部4232将止挡件4230的移动部4231向更前方调整位置,在咬合时,能够使下颌护齿4220向前方移动,并限制下颌护齿4220向后方的位移。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位置调整部4250和止挡件调整部4232构成为,定位部件4240可移动的幅度比止挡件4230的移动部4231可移动的幅度小。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止挡件4230具有从上颌护齿主体部4214向下方延伸的延伸部4234。在咬合时下颌护齿4220向左右方向位移的情况下,延伸部4234与下颌护齿4220抵接来限制上述向左右方向的位移。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在咬合时下颌护齿4220向左右方向位移的情况下,定位部件4240的翼4244抵接于上颌护齿4210,且止挡件4230的延伸部4234抵接于下颌护齿4220。因此,由于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带来的应力会分散至定位部件4240和止挡件4230,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由上述应力导致的位置调整部4250的破损。另一方面,通过上述应力的分散,也难以产生止挡件调整部4232的破损。

止挡件4230和翼4244具有在安装时下颌护齿4220向开口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止挡件4230不限制翼4244的移动的形状。具体而言,止挡件4230也可以在移动部4231具有使下颌护齿4220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的倾斜部4236。另外,翼4244也可以具有使下颌护齿4220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的倾斜部4246。换言之,止挡件4230也可以在其前方端部包含上端位于较前方且下端位于较后方的、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翼4244也可以在其后方端部包含上端位于较前方且下端位于较后方的、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此外,在咬合时,翼4244具有的倾斜部4246与止挡件4230抵接。

如图19所示,安装时的下颌护齿4220在向开口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在圆弧状的轨道上移动。相对于这样的移动,通过在止挡件4230的前方端部和翼4244的后方端部具有上述倾斜面,从而止挡件4230不限制翼4244的移动,安装有护齿4200的使用者容易开口。在可在开口时的翼4244的轨道上配置延伸部4234的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上述止挡件4230和翼4244具有倾斜面而带来的、易于开口的效果比第八实施方式更明显。

对于在上述前方端部具有倾斜面的止挡件4230,只要在其前方端部(移动部4231的前方端部)中,上端位于较前方,后端位于较后方即可。此时,可以将移动部4231的前方端部的形状设为,图20a所示的缺口部、图20b所示的平面倾斜部、图20c所示的曲面部等。

同样地,对于具有上述倾斜面的翼4244,只要在其后方端部中,上端位于较前方,后端位于较后方即可。此时,与止挡件4230的前方端部同样地,可以将翼4244的后方端部的形状设为缺口部、平面倾斜部、曲面部等。

此外,止挡件4230(移动部4231)的前方端部在延伸部4234处向更后方倾斜。另外,延伸部4234的高度为止挡件4230的高度的一半以下,且在咬合时延伸部4234的下端位于比下颌护齿主体部4224的下端面更靠上方的位置。另外,优选止挡件4230的前方端部的下端4237与定位部件4240的后方端部的下端4247在咬合时彼此间隔开。另外,优选在咬合时,止挡件4230的前方的面(延伸部4234的前方的面)与定位部件4240的后方的面在咬合面的下方彼此间隔开,更优选在下颌护齿和/或上颌护齿向开口方向移动时也始终相互间隔开。由此,延伸部4234不限制安装时的下颌护齿4220向开口方向的移动,下颌护齿4220更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此外,上述延伸部4234的高度是指移动部4231的后端部中的、从上颌护齿主体部4214的下端延伸的部分的高度,上述止挡件4230的高度是指移动部4231的后端部的高度。

此时,从抑制由于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所导致的止挡件4230的破损的观点来看,在止挡件4230的前方端部为图20a所示的缺口部时,优选其下端4237形成钝角。另外,同样从抑制止挡件4230的破损的观点来看,优选止挡件4230的、咬合时的从侧面方向向下颌护齿主体部4224的投影面积为3mm2以上。不特别地限定上述投影面积的上限。对于上述投影面积,例如优选为3mm2以上且1000mm2以下,更优选3mm2以上且500m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mm2以上且450mm2以下,极其优选50mm2以上且450mm2以下。

另外,此时,止挡件4230的与下颌护齿主体部4224抵接的抵接部、以及下颌护齿4220的与止挡件4230抵接的抵接部均是不限制下颌护齿4220向前方移动的运动的形状和配置。具体而言,如护齿4200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即图21(以虚线表示上颌护齿和止挡件,以实线表示下颌护齿、定位部件和固定部)所示,下颌护齿主体部4224中的与止挡件4230抵接的抵接部4228设为大致平面形状。另外,一对止挡件4230的延伸部4234的、与下颌护齿4220抵接的一对抵接面4238相互大致平行,位于下颌护齿主体部4224的左右的外侧面的、与一对止挡件4230的延伸部4234抵接的抵接部4228相互大致平行。

由此,下颌护齿4220能够不被延伸部4234限制移动地向前方移动。此时,例如下颌护齿主体部4224构成为,在其槽牙附近的部分,左右方向的厚度为前方(例如第一大臼齿(齿列第6号)附近的外侧面)较厚,后方(例如第二大臼齿(齿列第7号)或第三大臼齿(齿列第8号)附近的外侧面)较薄。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固定部4260可以构成为在下颌护齿主体部4224上可拆装,但也可以粘接于下颌护齿主体部4224。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止挡件固定部4233可以构成为在上颌护齿主体部4214上可拆装,但也可以粘接于上颌护齿主体部4214。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时,以往仅施加到定位部件4240的翼4244的应力还会施加到止挡件4230的延伸部4234,从而分散至两者。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护齿4200能够抑制由于定位部件4240的翼4244因向左右方向的位移而抵接于上颌护齿主体部4214时的应力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4250的破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止挡件4230具有向下方延伸的延伸部4234,定位部件4240具有向上方突出的翼4244,因此即使在安装时使用者进行开口等时,止挡件4230的前方的面与翼4244的后方的面也能够相互抵接。因此,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护齿4200,不易产生由于安装时的开口等所导致的止挡件4230与定位部件4240之间的错开,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安装有该护齿4200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的位移。

[第十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护齿4300,如其示意性的侧视图即图22所示,具有相对置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上颌护齿431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下颌护齿432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下颌。另外,在下颌护齿主体部4324的外侧面设置有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的左右一对的定位部件4340,在上颌护齿主体部4314的外侧面设置有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的左右一对的止挡件4330。此外,以下,关于与第八实施方式或第九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有时省略其说明。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定位部件4340构成为,能够通过设置于下颌护齿主体部4324的外侧面的位置调整部4350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止挡件4330具有抵接于定位部件4340的移动部4331、止挡件调整部4332、止挡件固定部4333,移动部4331与止挡件固定部4333的对置面大致平行,移动部4331通过止挡件调整部4332向更前方调整位置而与定位部件4340抵接。通过利用位置调整部4350将定位部件4340向更后方调整位置,或者通过利用止挡件调整部4332将止挡件4330的移动部4331向更前方调整位置,在咬合时,能够使下颌护齿4320向前方移动,并限制下颌护齿4320向后方的位移。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位置调整部4350和止挡件调整部4332构成为,定位部件4340可移动的幅度比止挡件4330的移动部4331可移动的幅度小。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止挡件4330具有从上颌护齿主体部4314向下方延伸的延伸部4334。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部件4340的高度为下颌护齿主体部4324的高度以下。

此外,下颌护齿的高度也可以根据不同部位而不同,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定位部件4340的高度为设置有定位部件4340的部位处的下颌护齿主体部4324的高度以下即可。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在咬合时下颌护齿4320向左右方向位移的况下,定位部件4340不易抵接于上颌护齿4310,应力不易施加到定位部件4340。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护齿4300能够抑制由于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4350的破损。

此时也同样地,止挡件4330具有在安装时下颌护齿4320向开口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止挡件4330不限制定位部件4340的移动的形状。具体而言,止挡件4330也可以具有使下颌护齿4320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的倾斜部4336。换言之,止挡件4330的前方端部也可以具有上端位于较前方且下端位于较后方的、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

对于在上述前方端部具有倾斜面的止挡件4330,只要在其前方端部中,上端位于较前方,后端位于较后方即可。此时,与第九实施方式同样地,可以将止挡件4330的前方端部的形状设为缺口部、平面倾斜部、曲面部等。

另外,此时也同样地,止挡件4330的前方端部在延伸部4334处向更后方倾斜。另外,延伸部4334的高度为止挡件4330的高度的一半以下,且在咬合时延伸部4334的下端位于比下颌护齿主体部4324的下端面更靠上方的位置。另外,优选止挡件4330的前方端部的下端4337与定位部件4340的后方端部的下端4347在咬合时彼此间隔开。另外,优选在咬合时,止挡件4330的前方的面(延伸部4334的前方的面)与定位部件4340的后方的面在咬合面的下方彼此间隔开,更优选在下颌护齿和/或上颌护齿向开口方向移动时也始终相互间隔开。

此时,从抑制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所导致的止挡件4330的破损的观点来看,在止挡件4330的前方端部为图20a所示的缺口部时,优选其下端4337形成钝角。另外,同样从抑制止挡件4330的破损的观点来看,优选止挡件4330的、咬合时的从侧面方向向下颌护齿主体部4324的投影面积为3mm2以上。不特别地限定上述投影面积的上限。对于上述投影面积,例如优选为3mm2以上且1000mm2以下,更优选3mm2以上且500m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mm2以上且450mm2以下,极其优选50mm2以上且450mm2以下。

另外,此时也同样地,止挡件4330的与下颌护齿主体部4324抵接的抵接部、以及下颌护齿4320的与止挡件4330抵接的抵接部均是不限制下颌护齿4320向前方移动的运动的形状和配置。具体而言,下颌护齿主体部4324中的与止挡件4330抵接的抵接部设为大致平面形状。另外,一对止挡件4330的延伸部4334的、与下颌护齿4320抵接的一对抵接面相互大致平行,位于下颌护齿主体部4324的左右的外侧面的、与一对止挡件4330的延伸部4334抵接的抵接部相互大致平行。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固定部4360可以构成为在下颌护齿主体部4324上可拆装,但也可以粘接于下颌护齿主体部4324。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止挡件固定部4333可以构成为在上颌护齿主体部4314上可拆装,但也可以粘接于上颌护齿主体部4314。

此外,定位部件4340也可以在局部具有其高度比下颌护齿主体部4324高的部位,但优选其高度始终为下颌护齿主体部4324的高度以下。

另外,定位部件4340也可以在其后方的面设置倾斜面,并将定位部件4340与延伸部4334的抵接面设为相互大致平行。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咬合时下颌护齿4320向左右方向位移的情况下,应力不易施加到定位部件4340。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护齿4300能够抑制由于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4350的破损。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定位部件4340向更后方调整位置,能够在止挡件4330的移动部4331位于更后方的状态下使止挡件4330与定位部件4340抵接。由此,作为第二类杠杆的力点的延伸部4334与作为支点的止挡件固定部4433之间的距离缩短,能抑制施加到延伸部4334的应力在作为作用点的止挡件调整部4332处过量增大。因此,定位部件4340能够抑制由于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所导致的止挡件调整部4332的破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定位部件4340不具有从下颌护齿4320向上方突出的翼,因此不易产生由于在安装时翼抵接到内颊所导致的使用者的不舒适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定位部件4340不具有从下颌护齿4320向上方突出的翼,因此在下颌护齿4320向开口方向移动时,定位部件4340难以与止挡件4330抵接。因此,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护齿4300,下颌护齿4320更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

[第十一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护齿4400,如其示意性的侧视图即图23所示,具有相对置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上颌护齿441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下颌护齿442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下颌。另外,在下颌护齿主体部4424的外侧面设置有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的左右一对的定位部件4440,在上颌护齿主体部4414的外侧面设置有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的左右一对的止挡件4430。此外,以下,关于与第八实施方式~第十实施方式的任意一个共同的结构有时省略其说明。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定位部件4440构成为,能够通过设置于下颌护齿主体部4424的外侧面的位置调整部4450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止挡件4430具有抵接于定位部件4440的移动部4431、止挡件调整部4432、止挡件固定部4433,移动部4431与止挡件固定部4433的对置面大致平行,移动部4431通过止挡件调整部4432向更前方调整位置而与定位部件4440抵接。通过利用位置调整部4450将定位部件4440向更后方调整位置,或者通过利用止挡件调整部4432将止挡件4430的移动部4431向更前方调整位置,在咬合时,能够使下颌护齿4420向前方移动,并限制下颌护齿4420向后方的位移。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位置调整部4450和止挡件调整部4432构成为,定位部件4440可移动的幅度比止挡件4430的移动部4431可移动的幅度小。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定位部件4440具有从下颌护齿主体部4424向上方突出的翼4444。翼4444形成为,与止挡件4430抵接的后方的面与止挡件4430的前方的面大致平行,在咬合时在上颌护齿主体部4414的外侧与上述止挡件4430的前方的面抵接,来限制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的位移。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4460具有向下颌护齿4420的上方延伸的突出部4462。在咬合时下颌护齿4420向左右方向位移的情况下,突出部4462与上颌护齿4410抵接来限制上述向左右方向的位移。

此时,翼4444配置于,在咬合时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而突出部4462抵接于上颌护齿4410的情况下,难以抵接于上颌护齿4410的位置。由此,由于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带来的应力的大部分施加到固定部4460的突出部4462,而应力不易施加到定位部件4440。因此,能够抑制由于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4450的破损。

例如,翼4444形成为内外方向的厚度比固定部4460的突出部4462薄,且设置于使其外侧面处于与固定部4460和其突出部4462的外侧面大致相同的面的位置。由此,咬合时的翼4444与上颌护齿主体部4414之间的间隔比咬合时的突出部4462与上颌护齿主体部4414之间的间隔大。

对于突出部4462,优选设置于固定部4460的外侧面中的靠后方的位置,优选设置于其后端(例如,外侧面的与第一小臼齿(齿列第4号)对应的部分)。人的内颊的皮肤越靠后方则越易于伸缩。因此,突出部4462越靠后方设置,则突出部4462越设置于安装有护齿4400的使用者的内颊中的、皮肤更易于伸缩的部位设置,因此安装有护齿4400的使用者的装戴感得到提高。

另外,对于突出部4462,优选其内外方向的厚度形成为比固定部4460薄,且设置于使其外侧面比固定部4460的外侧面更靠内侧的位置。通过这样构成,在安装并开口时更不易产生由于突出部4462抵接到内颊所导致的使用者的不舒适感。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固定部4460可以构成为在下颌护齿主体部4424上可拆装,但也可以粘接于下颌护齿主体部4424。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止挡件固定部4433可以构成为在上颌护齿主体部4414上可拆装,但也可以粘接于上颌护齿主体部4414。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时,以往施加到定位部件4440的翼4444的应力的大部分会施加到固定部4460。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护齿4400能够抑制由于通过向左右方向的位移而定位部件4440的翼4444抵接于上颌护齿主体部4414时的应力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4450的破损。

[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与第九实施方式和第十实施方式同样地,在第十一实施方式中,止挡件4430也可以具有延伸部(图23中未图示)。由此,即使在安装时使用者开口等情况下,止挡件4430的前方的面与翼4444的后方的面也能够相互抵接。因此,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护齿4400,不易产生由于安装时的开口等所导致的止挡件4430与定位部件4440之间的错开,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安装有护齿4400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的位移。

此时,止挡件4430的延伸部配置于,在咬合时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而突出部4462抵接于上颌护齿4410时不抵接于下颌护齿4420的位置。由此,由于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带来的应力施加到固定部4460的突出部4462,而难以施加到止挡件4430。因此,还能够抑制由于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所导致的止挡件4430的破损。

例如,对于止挡件4430的延伸部,将其内外方向的厚度形成为比固定部4460的突出部4462薄,且将其设置于使其外侧面处于与固定部4460和其突出部4462的外侧面大致相同的面的位置。由此,止挡件4430的延伸部与下颌护齿主体部4424之间的咬合时的间隔比突出部4462与上颌护齿主体部4414之间的咬合时的间隔大。

此时,与第九实施方式和第十实施方式同样地,止挡件4430具有在安装时下颌护齿4420向开口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止挡件4430不限制定位部件4440的移动的形状。具体而言,止挡件4430也可以具有使下颌护齿4420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的倾斜部。换言之,止挡件4430的前方端部也可以具有上端位于较前方且下端位于较后方的、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此外,在咬合时,止挡件4430具有的倾斜部与定位部件4440的翼4444抵接。

对于在上述前方端部具有倾斜面的止挡件4430,只要在其前方端部中,上端位于较前方,后端位于较后方即可。此时,与第九实施方式同样地,可以将止挡件4430的前方端部的形状设为缺口部、平面倾斜部、曲面部等。

此时也同样地,止挡件4430的前方端部也可以在上述延伸部处向更后方倾斜。另外,上述延伸部的高度也可以为止挡件4430的高度的一半以下,且在咬合时上述延伸部的下端位于比下颌护齿主体部4424的下端面更靠上方的位置。另外,此时也同样地,优选止挡件4430的前方端部的下端与定位部件4440的后方端部的下端在咬合时彼此间隔开。另外,优选在咬合时,止挡件4430的前方的面(延伸部的前方的面)与定位部件4440的后方的面在咬合面的下方彼此间隔开,更优选在下颌护齿和/或上颌护齿向开口方向移动时也始终相互间隔开。

另外,此时也同样地,从抑制由于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所导致的止挡件4430的破损的观点来看,在止挡件4430的前方端部为图20a所示的缺口部时,优选其下端形成钝角。另外,同样从抑制止挡件4430的破损的观点来看,优选止挡件4430的、咬合时的从侧面方向向下颌护齿主体部4424的投影面积为3mm2以上。不特别地限定上述投影面积的上限。对于上述投影面积,例如优选为3mm2以上且1000mm2以下,更优选3mm2以上且500m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mm2以上且450mm2以下,极其优选50mm2以上且450mm2以下。

此时也同样地,止挡件4430的与下颌护齿主体部4424抵接的抵接部、以及下颌护齿4420的与止挡件4430抵接的抵接部均可以是不限制下颌护齿4420向前方移动的运动的形状和配置。具体而言,下颌护齿主体部4424中的与止挡件4430抵接的抵接部也可以设为大致平面形状。另外,一对止挡件4430的上述延伸部的、与下颌护齿4420抵接的一对抵接面相互大致平行,位于下颌护齿主体部4424的左右的外侧面的、与一对止挡件4430的上述延伸部抵接的抵接部也可以相互大致平行。

另外,此时,与第十实施方式同样地,定位部件4440的高度也可以为下颌护齿主体部4424的高度以下。并且,定位部件4440也可以在其后方的面设置倾斜面,并将定位部件4440与延伸部434的抵接面设为相互大致平行。

[第八实施方式~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此外,第八实施方式~第十一实施方式分别表示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一例,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思想的范围内,也可以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在第八实施方式~第十一实施方式中,定位部件和止挡件设置于下颌护齿或上颌护齿的外侧面,但定位部件和止挡件也可以设置于下颌护齿或上颌护齿的内侧面。此时,当然,固定部和位置调整部也设置于下颌护齿或上颌护齿的内侧面。

另外,在第八实施方式~第十一实施方式中,在上颌护齿主体部和下颌护齿主体部形成有能够安装于齿列的齿列压膜部。但上颌护齿主体部和下颌护齿主体部只要是可容纳齿列的形状,则既可以不是齿列型,也可以仅将上颌护齿主体部和下颌护齿主体部的一部分设为齿列压膜部。

另外,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既可以由多种材料构成,也可以利用由有机物构成的部分与由无机物构成的部分的组合来制作。

另外,在第八实施方式~第十一实施方式中,位置调整部使用松紧螺套机构,通过松紧螺套部与两根螺纹棒之间的螺合量来调整定位部件的位置,但位置调整部也可以使用通过能够调整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螺合量来调整定位部件的位置的螺旋千斤顶机构。另外,位置调整部也可以使用能够通过调整齿条的旋转量来调整粘着于齿条的定位部件的位置的齿条千斤顶机构,在通过齿轮使定位部件移动的同时,利用螺丝将定位部件固定。对于位置调整部,只要能够使定位部件的位置移动且在调整后的位置进行固定,则也可以利用其他机构来调整定位部件的位置。

另外,在第八实施方式~第十一实施方式中,位置调整部和止挡件调整部均使用松紧螺套机构,但位置调整部和止挡件调整部也可以各自利用不同的机构来调整定位部件和移动部的位置。

另外,在第八实施方式~第十一实施方式中,位置调整部和止挡件调整部构成为,定位部件可移动的幅度比止挡件的移动部可移动的幅度小。但是,只要不会明显地产生位置调整部和止挡件调整部的破损,则也可以构成为定位部件和止挡件的移动部可移动的幅度相同,还可以构成为定位部件可移动的幅度比止挡件的移动部可移动的幅度大。

另外,在第九实施方式、第十实施方式和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止挡件的前方端部在延伸部处向更后方倾斜。但是,止挡件也可以从延伸部的上方开始向更后方倾斜,还可以从延伸部的中途向更后方倾斜。

另外,在第八实施方式~第十一实施方式中,在翼与上颌护齿之间、延伸部与下颌护齿之间、以及突出部与上颌护齿之间分别形成间隙,来允许安装有护齿的使用者的上颌和下颌向左右方向移动。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部件间不设置间隙,安装有护齿的使用者的上颌和下颌无法向左右方向移动。

另外,在第九实施方式和第十实施方式中,在咬合时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而翼抵接于上颌护齿的情况下,延伸部也抵接于下颌护齿。但是,也可以只将翼(定位部件)或延伸部(止挡件)中的较难损坏的部件配置于会抵接于上颌护齿或下颌护齿的位置。

另外,在第十一实施方式中,翼配置于,在咬合时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而固定部的突出部抵接于上颌护齿的情况下不抵接于上颌护齿的位置。另外,在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翼和延伸部配置于,在咬合时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而突出部抵接于上颌护齿的情况下不抵接于上颌护齿的位置。但是,在上述突出部抵接于上颌护齿时,翼或延伸部也可以同时抵接于上颌护齿。

此时也同样地,由左右方向的位移带来的应力会分散至固定部的突出部。因此,仅有较小的应力施加到翼或延伸部,从而能够抑制施加到作为第二类杠杆的力点的翼或延伸部的应力在作为作用点的位置调整部或止挡件调整部处成为较大的应力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或止挡件调整部的破损。

另外,由此,突出部、与翼或延伸部同时限制下颌护齿向左右方向的位移。因此,能更有效地抑制由于安装有护齿的使用者的磨牙等造成的上颌护齿与下颌护齿的错开,装戴感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第十一实施方式中,在将由于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带来的应力仅施加到固定部的突出部的情况下,将定位部件的翼的内外方向的厚度设为比固定部的突出部薄。另外,在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在将由于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带来的应力仅施加到固定部的突出部的情况下,将定位部件的翼和止挡件的延伸部的内外方向的厚度设为比固定部的突出部薄。但是,也可以将定位部件或止挡件配置于固定部的外侧,从而在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时翼或延伸部不抵接于上颌护齿。此时,定位部件和其翼的外侧面、或止挡件和其延伸部的外侧面也可以不是与固定部和其突出部的外侧面大致相同的面。

另外,在第九实施方式、第十实施方式和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止挡件的延伸部从止挡件固定部和移动部的双方延伸。但是,止挡件的延伸部也可以仅从止挡件固定部或移动部中的任意一者延伸。

[第四方面涉及的护齿的构成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护齿,其具有:

相对置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

一对定位部件,设置于所述上颌护齿和所述下颌护齿中的一方的护齿,且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以及

一对止挡件,设置于所述上颌护齿和所述下颌护齿中的另一方的护齿,抵接于所述定位部件来限制所述下颌护齿向后方的位移,且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

该护齿中,定位部件与固定定位部件的固定部之间的距离缩短,能抑制施加到定位部件的应力在位置调整部处过量增大。因此,止挡件能够抑制由于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的破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定位部件具有在所述另一方的护齿的外侧抵接于所述止挡件的翼。

该护齿中,上述止挡件与翼能够在上颌护齿主体部的外侧抵接,来限制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的位移。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定位部件的可调整位置的幅度比所述止挡件的可调整位置的幅度小。

该护齿中,难以将定位部件向更后方调整位置,从而能够抑制由于施加到定位部件的应力在作为作用点的位置调整部处过量地增大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的破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止挡件具备: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另一方的护齿的侧面;以及移动部,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移动部的对置面大致平行。

该护齿中,由于固定部与移动部的抵接所带来的应力能够分散至更大的范围,固定部和移动部更不易破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止挡件的高度为所述另一方的护齿的高度以下。

对于该护齿,在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时,止挡件几乎不抵接于下颌护齿,从而还能抑制由于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所导致的止挡件调整部的破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止挡件具有向所述一方的护齿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

对于该护齿,由于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带来的应力会分散至定位部件和止挡件,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由上述应力导致的位置调整部的破损。另一方面,通过上述应力的分散,该护齿也难以产生止挡件调整部的破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延伸部的高度为所述止挡件的高度的一半以下。

对于该护齿,延伸部不限制安装时的下颌护齿向开口方向的移动,下颌护齿更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所述止挡件和所述定位部件具有在咬合时各自的所述一方的护齿侧的端部彼此间隔开的形状。

对于该护齿,下颌护齿更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所述止挡件和所述定位部件具有在咬合时和在所述下颌护齿向开口方向移动时,在比所述上颌护齿和所述下颌护齿的咬合面更靠所述一方的护齿侧的位置,相对置的面彼此间隔开的形状。

该护齿的下颌护齿更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所述止挡件具有前方端部的所述一方的护齿侧的端部的下端形成钝角的形状。

该护齿能抑制由于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所导致的止挡件的破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所述止挡件具有咬合时的从侧面方向向所述一方的护齿的投影面积为3mm2以上的形状。

该护齿能抑制由于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所导致的止挡件的破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定位部件的高度为所述一方的护齿的高度以下。

对于该护齿,止挡件不易限制定位部件的调整位置。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止挡件具有使所述下颌护齿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的倾斜部。

该护齿使安装有该护齿的使用者容易开口。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一方的护齿的与所述止挡件抵接的抵接部为大致平面形状。

对于该护齿,下颌护齿能够不被延伸部限制移动地向前方移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一对止挡件的与所述一方的护齿抵接的抵接面相互大致平行,

所述一方的护齿的与所述一对止挡件抵接的抵接面相互大致平行。

对于该护齿,下颌护齿能够不被延伸部限制移动地向前方移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定位部件设置于下颌护齿。

对于该护齿,在安装有该护齿的使用者的内颊中的、皮肤更易于伸缩的较后方的部位设置突出部,因此安装有护齿的使用者的装戴感得到提高。

5.第五方面涉及的护齿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涉及的护齿通过构成为在使下颌护齿向前方移动时进一步减小位置调整部的移动量的结构,来减少因上述第二类杠杆的原理施加到上述位置调整部的应力,从而抑制由于上述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的破损。

[第十二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护齿5100,如其示意性的立体图即图24和侧视图即图25所示,具有相对置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上颌护齿511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下颌护齿512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下颌。

如图24a所示,上颌护齿5110具有形成有齿列压膜部5112的上颌护齿主体部5114,该齿列压膜部5112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的齿列,在上颌护齿5110的外侧面设置有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的左右一对的定位部件5140。

如图24b所示,下颌护齿5120具有形成有齿列压膜部5122的下颌护齿主体部5124,该齿列压膜部5122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下颌的齿列,在下颌护齿5120的外侧面设置有左右一对的止挡件5130。

如图25所示,定位部件5140能够调整位置至在使用者安装上颌护齿5110和下颌护齿5120并进行咬合时,定位部件5140的前方的面5142与止挡件5130的后方的面5132抵接的位置。通过上述定位部件5140与止挡件5130的抵接,能限制咬合时的下颌护齿5120向后方的位移,从而能限制安装有护齿5100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的位移。由此,护齿5100防止由于安装有该护齿5100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位移所导致的气道的缩窄,能够抑制睡眠时的呼吸停止或低通气。

另外,定位部件5140构成为,能够通过设置于上颌护齿主体部5114的外侧面的位置调整部5150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通过利用位置调整部5150将定位部件5140向更前方调整位置,在咬合时,能够使下颌护齿5120向前方移动,并限制下颌护齿5120向后方的位移。由此,护齿5100使安装有护齿5100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前方移动来使上述使用者的气道更大地开放,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睡眠时的呼吸停止或低通气。

位置调整部5150设置于比定位部件5140更靠前方的位置,并对定位部件5140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具体而言,位置调整部5150在支撑着定位部件5140的状态下,被设置于上颌护齿5110的比定位部件5140更靠前方的位置的固定部5160支撑,调整固定部5160与定位部件5140之间的间隔,从而调整定位部件5140的位置。

更具体地,位置调整部5150具有:螺纹棒5152,其一端固定于在上颌护齿主体部5114的外侧面设置的固定部5160,且刻有外螺纹;螺纹棒5154,其一端固定于定位部件5140,且刻有外螺纹;以及松紧螺套部5156,其将螺纹棒5152和5154的另一端部插入到各自螺合的螺孔中。对于位置调整部5150,将旋转用销插进到设置于松紧螺套部5156的销孔中并使松紧螺套部5156旋转,调整松紧螺套部5156与螺纹棒5152和5154的螺合量,从而能够调整粘着并支撑于螺纹棒5154的定位部件5140的位置。

位置调整部5150的前端(固定部5160的后端)只要设置于,能够抑制位置调整部5150的破损,并使使用者的下颌向前方充分地移动的位置即可。通过将位置调整部5150的前端(固定部5160的后端)设置于靠前方的位置(例如,第一小臼齿(齿列第4号)的位置),能够将使使用者的下颌向前方移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通过将位置调整部5150的前端(固定部5160的后端)设置于靠后方的位置(例如,第二小臼齿(齿列第5号)或第一大臼齿(齿列第6号)的位置),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位置调整部5150的破损。

定位部件5140具有从上颌护齿主体部5114向下方突出的翼5144。翼5144形成为,其前方的面(也是定位部件5140的、与止挡件5130抵接的前方的面5142)与上述止挡件5130的后方的面5132大致平行,在咬合时,在下颌护齿主体部5124的外侧与上述止挡件5130的后方的面5132抵接,来限制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的位移。

在咬合时,止挡件5130从与位置调整部5150相同的方向抵接于定位部件5140,来限制下颌护齿5120向后方的位移。

换言之,止挡件5130设置于下颌护齿5120的外侧面且咬合时处于比定位部件5140更靠前方的位置,在咬合时,其后方的面5132与定位部件5140的前方的面5142抵接。又换言之,止挡件5130配置于,其前后方向的位置在咬合时处于固定部5160与定位部件5140之间的位置。由此,能够进一步扩大可将定位部件5140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的范围,来进一步增大下颌向前方的移动量。

止挡件5130的高度为下颌护齿5120的高度以下。此外,下颌护齿5120的高度也可以根据不同部位而不同。此时,优选止挡件5130的高度为设置有止挡件5130的部位处的下颌护齿主体部5124的高度以下。由此,止挡件5130不会限制位置调整部5150对定位部件5140的位置调整,从而更容易调整定位部件5140的位置。

止挡件5130和翼5144具有在安装时下颌护齿5120向开口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翼5144不限制止挡件5130的移动的形状。具体而言,翼5144也可以具有使下颌护齿5120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的倾斜部5146。另外,止挡件5130也可以具有使下颌护齿5120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的倾斜部5136。换言之,翼5144也可以在其前方端部包含上端位于较前方且下端位于较后方的、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止挡件5130也可以在其后方端部包含上端位于较前方且下端位于较后方的、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此外,在咬合时,翼5144具有的倾斜部5146与止挡件5130具有的倾斜部5136相互抵接。

安装时的下颌护齿5120在向开口方向移动时,在圆弧状的轨道上移动。相对于这样的移动,通过在翼5144的前方端部和止挡件5130的后方端部具有上述倾斜面,从而翼5144不限制止挡件5130的移动,安装有护齿5100的使用者容易开口。

另外,定位部件5140的与下颌护齿主体部5124抵接的抵接部、也就是翼5144的与下颌护齿5120抵接的抵接部是不限制下颌护齿5120向前方移动的运动的形状和配置。具体而言,如护齿5100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即图26(以虚线表示上颌护齿、固定部、位置调整部和定位部件,以实线表示下颌护齿和止挡件)所示,下颌护齿主体部5124中的与翼5144抵接的抵接部5128设为大致平面形状。另外,一对翼5144的、与下颌护齿5120抵接的一对抵接面5148相互大致平行,位于下颌护齿主体部5124的左右的外侧面的、与一对翼5144抵接的抵接部5128相互大致平行。

由此,下颌护齿5120能够不被翼5144限制移动地向前方移动。此时,例如,优选下颌护齿主体部5124构成为,在其槽牙附近的部分,左右方向的厚度为前方(例如第一大臼齿(齿列第6号)附近的外侧面)较厚,后方(例如第二大臼齿(齿列第7号)或第三大臼齿(齿列第8号)附近的外侧面)较薄。

止挡件5130可以构成为在下颌护齿主体部5124上可拆装,但也可以粘接于下颌护齿主体部5124。或者,止挡件5130也可以一体地形成于下颌护齿主体部5124的外侧面。

固定部5160可以构成为在上颌护齿主体部5114上可拆装,但也可以粘接于上颌护齿主体部5114。若固定部5160粘接于上颌护齿主体部5114,则在安装时不易产生固定部5160与定位部件5140的错开。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进一步减少使下颌前进时的位置调整部5150的延伸量。因此,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护齿5100,能够减小构成第二类杠杆的支点的固定部5160与构成力点的翼5144之间的距离,来抑制由于在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时施加到翼5144的应力在作为作用点的位置调整部5150处过量地增大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5150的破损。

特别地,在将位置调整部5150的前端的位置设于靠后方的位置(例如,第二小臼齿(齿列第5号)的位置)时,抑制上述位置调整部5150的破损的效果更为明显。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安装有护齿5100的使用者的内颊中的、皮肤更易于伸缩的较后方的部位设置翼5144,因此安装有护齿5100的使用者的装戴感得到提高。

[第十三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护齿5200,如其示意性的侧视图即图27所示,具有相对置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上颌护齿521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下颌护齿522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下颌。另外,在下颌护齿主体部5224的外侧面设置有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的左右一对的定位部件5240,在上颌护齿主体部5214的外侧面设置有左右一对的止挡件5230。此外,以下,关于与第十二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有时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7所示,定位部件5240能够调整位置至在咬合时定位部件5240的后方的面与止挡件5230的前方的面抵接的位置。通过上述定位部件5240与止挡件5230的抵接,能限制咬合时的下颌护齿5220向后方的位移,从而能限制安装有护齿5200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的位移。

另外,定位部件5240构成为,能够通过设置于下颌护齿主体部5224的外侧面的位置调整部5250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通过利用位置调整部5250将定位部件5240向更后方调整位置,在咬合时,能够使下颌护齿5220向前方移动,并限制下颌护齿5220向后方的位移。

位置调整部5250设置于比定位部件5240更靠后方的位置,并对定位部件5240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具体而言,位置调整部5250在支撑着定位部件5240的状态下,被设置于下颌护齿5220的比定位部件5240更靠后方的位置的固定部5260支撑,调整固定部5260与定位部件5240之间的间隔,从而调整定位部件5240的位置。

更具体地,位置调整部5250具有:螺纹棒5252,其一端固定于在下颌护齿主体部5224的外侧面设置的固定部5260,且刻有外螺纹;螺纹棒5254,其一端固定于定位部件5240,且刻有外螺纹;以及松紧螺套部5256,其将螺纹棒5252和5254的另一端部插入到各自螺合的螺孔中。对于位置调整部5250,将旋转用销插进到设置于松紧螺套部5256的销孔中并使松紧螺套部5256旋转,调整松紧螺套部5256与螺纹棒5252和5254的螺合量,从而能够调整粘着并支撑于螺纹棒5254的定位部件5240的位置。

定位部件5240具有从下颌护齿主体部5224向上方突出的翼5244。翼5244形成为,其后方的面(也是定位部件5240的、与止挡件5230抵接的后方的面)与上述止挡件5230的前方的面大致平行,且在咬合时在上颌护齿主体部5214的外侧与上述止挡件5230的前方的面抵接,来限制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的位移。

在咬合时,止挡件5230从与位置调整部5250相同的方向抵接于定位部件5240,来限制下颌护齿5220向后方的位移。

换言之,止挡件5230设置于下颌护齿5220的外侧面且咬合时处于比定位部件5240更靠后方的位置,在咬合时,其前方的面与定位部件5240的后方的面抵接。又换言之,止挡件5230配置于,其前后方向的位置在咬合时处于固定部5260与定位部件5240之间的位置。由此,能够进一步扩大可将定位部件5240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的范围,来进一步增大下颌向前方的移动量。

另外,止挡件5230只要设置于,能够抑制位置调整部5250的破损,并使使用者的下颌向前方充分地移动的位置即可。通过将止挡件5230设置于靠前方的位置(例如,第一大臼齿(齿列第6号)的位置),能够将使使用者的下颌向前方移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通过将止挡件5230设置于靠后方的位置(例如,第二大臼齿(齿列第7号)的位置),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位置调整部5150的破损。

止挡件5230的高度为上颌护齿5210的高度以下。此外,上颌护齿5210的高度也可以根据不同部位而不同。此时,优选止挡件5230的高度为设置有止挡件5230的部位处的上颌护齿主体部5214的高度以下。由此,止挡件5230不会限制位置调整部5250对定位部件5240的位置调整,从而更容易调整定位部件5240的位置。

止挡件5230和翼5244具有在安装时下颌护齿5220向开口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止挡件5230不限制翼5244的移动的形状。具体而言,止挡件5230也可以具有使下颌护齿5220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的倾斜部5236。另外,翼5244也可以具有使下颌护齿5220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的倾斜部5246。换言之,止挡件5230也可以在其前方端部包含上端位于较前方且下端位于较后方的、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翼5244也可以在其后方端部包含上端位于较前方且下端位于较后方的、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此外,在咬合时,止挡件5230具有的倾斜部5236与翼5244具有的倾斜部5246相互抵接。

此外,第十三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止挡件5230可以构成为在上颌护齿主体部5214上可拆装,但也可以粘接于上颌护齿主体部5214。

另外,第十三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固定部5260可以构成为在下颌护齿主体部5224上可拆装,但也可以粘接于下颌护齿主体部5224。

根据本实施方式,不需要为了使下颌护齿5220容易进行向前方移动的运动而调整下颌护齿5220的左右方向的厚度,因此安装有护齿5200的使用者的装戴感得到提高。

也就是说,对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护齿5100和第十三实施方式的护齿5200,可以配合使用者的齿列的形状,来适当选择装戴感更高的护齿。

[第十四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方式的护齿5300,如其示意性的侧视图即图28所示,具有相对置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上颌护齿531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下颌护齿532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下颌。另外,与第十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在上颌护齿主体部5314的外侧面设置有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的左右一对的定位部件5340,在下颌护齿主体部5324的外侧面设置有左右一对的止挡件5330。此外,以下,关于与第十二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有时省略其说明。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定位部件5340构成为,能够通过设置于上颌护齿主体部5314的外侧面的位置调整部5350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通过利用位置调整部5350将定位部件5340向更前方调整位置,在咬合时,能够使下颌护齿5320向前方移动,并限制下颌护齿5320向后方的位移。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定位部件5340具有从上颌护齿主体部5314向下方突出的翼5344。翼5344形成为,与止挡件5330抵接的前方的面与止挡件5330的后方的面大致平行,在咬合时,在下颌护齿主体部5324的外侧与上述止挡件5330的后方的面抵接,来限制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的位移。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在咬合时,止挡件5330从与位置调整部5350相同的方向抵接于定位部件5340,来限制下颌护齿5320向后方的位移。换言之,止挡件5330设置于下颌护齿5320的外侧面且咬合时处于比定位部件5340更靠前方的位置,咬合时,其后方的面332与定位部件5340的前方的面342抵接。又换言之,止挡件5330配置于,其前后方向的位置在咬合时处于固定部5360与定位部件5340之间的位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优选止挡件5330的高度为下颌护齿5320的高度以下。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5360具有向上颌护齿5310的下方突出的突出部5362。在咬合时下颌护齿5320向左右方向位移的情况下,突出部5362与下颌护齿5320抵接来限制上述向左右方向的位移。

此时,定位部件5340配置于,在咬合时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而突出部5362抵接于下颌护齿5320时难以抵接于下颌护齿5320的位置。由此,由于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带来的应力的大部分施加到固定部5360的突出部5362,而难以施加到定位部件5340。因此,能够抑制由于下颌护齿5320沿左右方向位移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5350的破损。

例如,翼5344形成为内外方向的厚度比固定部5360的突出部5362薄,且设置于使其外侧面处于与固定部5360或其突出部5362的外侧面大致相同的面的位置。由此,咬合时的翼5344与下颌护齿主体部5324之间的间隔比咬合时的突出部5362与下颌护齿主体部5324之间的间隔大。

对于突出部5362,优选设置于固定部5360的外侧面上的、靠后方的位置,优选设置于其后端。由此,在安装有护齿5300的使用者的内颊中的、皮肤更易于伸缩的较后方的部位设置突出部5362,因此安装有护齿5300的使用者的装戴感得到提高。

此外,对于突出部5362,优选其内外方向的厚度形成为比固定部5360薄,且设置于使其外侧面比固定部5360的外侧面更靠内侧的位置。由此,在安装并开口时更不易产生由于突出部5362抵接到内颊所导致的使用者的不舒适感。

此外,第十四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止挡件5330可以构成为在下颌护齿主体部5324上可拆装,但也可以粘接于下颌护齿主体部5324。

另外,第十四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固定部5360可以构成为在上颌护齿主体部5314上可拆装,但也可以粘接于上颌护齿主体部5314。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时,以往仅施加到定位部件5340的翼5344的应力的大部分会主要施加到固定部5360的突出部5362。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护齿5300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由于通过向左右方向的位移而定位部件5340的翼5344抵接于上颌护齿主体部5314时的应力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5350的破损。

此外,与第十三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定位部件设置于下颌护齿,将止挡件设置于上颌护齿。此时,当然,固定部和位置调整部也设置于下颌护齿。另外,此时,固定部和位置调整部配置于比定位部件更靠后方的位置,止挡件也配置于比定位部件更靠后方的位置。另外,此时,将定位部件的前方的面和前方端部替换为其后方的面和后方端部,将止挡件的后方的面和后方端部替换为其前方的面和前方端部。

[第十五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方式的护齿5400,如其示意性的侧视图即图29所示,具有相对置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上颌护齿541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下颌护齿542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下颌。另外,与第十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在上颌护齿主体部5414的外侧面设置有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的左右一对的定位部件5440,在下颌护齿主体部5424的外侧面设置有左右一对的止挡件5430。此外,以下,关于与第十二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有时省略其说明。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定位部件5440构成为,能够通过设置于上颌护齿主体部5414的外侧面的位置调整部5450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通过利用位置调整部5450将定位部件5440向更前方调整位置,在咬合时,能够使下颌护齿5420向前方移动,并限制下颌护齿5420向后方的位移。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定位部件5440具有从上颌护齿主体部5414向下方突出的翼5444。翼5444形成为,与止挡件5430抵接的前方的面与止挡件5430的后方的面大致平行,在咬合时在下颌护齿主体部5424的外侧与上述止挡件5430的后方的面抵接,来限制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的位移。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止挡件5430具有:移动部5433,抵接于定位部件5440;止挡件调整部5434,沿前后方向对移动部5433调整位置;以及止挡件固定部5435,固定于下颌护齿主体部5424的外侧面。移动部5433与止挡件固定部5435的对置面大致平行。

通过利用止挡件调整部5434将移动部5433向更后方调整位置而与定位部件5440抵接,在咬合时,能够使下颌护齿5420向前方突出,并限制下颌护齿5420向后方的位移。

止挡件调整部5434具有:螺纹棒5434a,其一端固定于止挡件固定部5435,且刻有外螺纹;螺纹棒5434b,其一端固定于移动部5433,且刻有外螺纹;以及松紧螺套部5434c,其将螺纹棒5434a和5434b的另一端部插入到各自螺合的螺孔中。对于止挡件调整部5434,将旋转用销插进到设置于松紧螺套部5434c的销孔中并使松紧螺套部5434c旋转,调整松紧螺套部5434c与螺纹棒5434a和5434b的螺合量,从而能够调整粘着于螺纹棒5434b的移动部5433的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移动部5433向更后方调整位置,在使下颌护齿5420向前方移动时,能够减少位置调整部5450的移动量。因此,能够进一步缩短位置调整部5450的长度,来进一步缩短作为第二类杠杆的力点的翼5444与作为支点的固定部5460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在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时施加到翼5444的应力在作为作用点的位置调整部5450处过量地增大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5450的破损。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由位置调整部5450对定位部件5440的位置调整以外,还能够通过由止挡件调整部5434对止挡件5430的移动部5433的位置调整,来调整下颌护齿5420向前方的移动量。因此,与仅利用位置调整部调整下颌护齿向前方的移动量的以往的护齿相比,还能够增加下颌护齿5420向前方的移动量。

此外,与第十三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定位部件设置于下颌护齿,将止挡件设置于上颌护齿。此时,当然,固定部和位置调整部也设置于下颌护齿。另外,此时,固定部和位置调整部配置于比定位部件更靠后方的位置,止挡件也配置于比定位部件更靠后方的位置。另外,此时,将定位部件的前方的面和前方端部替换为其后方的面和后方端部,将止挡件的后方的面和后方端部替换为其前方的面和前方端部。

[第十二实施方式~第十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此外,第十二实施方式~第十五实施方式分别表示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一例,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思想的范围内,也可以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在第十二实施方式~第十五实施方式中,定位部件和止挡件设置于下颌护齿或上颌护齿的外侧面,但定位部件和止挡件也可以设置于下颌护齿或上颌护齿的内侧面。此时,当然,固定部和位置调整部也设置于下颌护齿或上颌护齿的内侧面。

另外,在第十二实施方式~第十五实施方式中,在上颌护齿主体部和下颌护齿主体部形成有能够安装于齿列的齿列压膜部。但上颌护齿主体部和下颌护齿主体部只要是可容纳齿列的形状,则也可以不是齿列型,也可以仅将上颌护齿主体部和下颌护齿主体部的一部分设为齿列压膜部。

另外,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既可以由多种材料构成,也可以利用由有机物构成的部分与由无机物构成的部分的组合来制作。

另外,在第十二实施方式~第十五实施方式中,位置调整部(和第十四实施方式中的止挡件调整部)使用松紧螺套机构,通过松紧螺套部与两根螺纹棒之间的螺合量来调整定位部件的位置,但位置调整部(和止挡件调整部)也可以使用能够通过调整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螺合量来调整定位部件的位置的螺旋千斤顶机构。另外,位置调整部(和止挡件调整部)也可以使用能够通过调整齿条的旋转量来调整粘着于齿条的定位部件的位置的齿条千斤顶机构,在通过齿轮使定位部件移动的同时,利用螺丝将定位部件固定。对于位置调整部(和止挡件调整部),只要能够使定位部件的位置移动且在调整后的位置进行固定,则也可以利用其他机构来调整定位部件的位置。

另外,在第十二实施方式~第十五实施方式中,在翼与上颌护齿或下颌护齿之间、以及突出部与上颌护齿或下颌护齿之间分别形成间隙,来允许安装有护齿的使用者的上颌和下颌向左右方向移动。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部件间不设置间隙,安装有护齿的使用者的上颌和颌无法向左右方向移动。

另外,在第十四实施方式中,翼配置于,在咬合时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而突出部抵接于下颌护齿的情况下不抵接于下颌护齿的位置。但是,在突出部抵接于下颌护齿时,翼也可以同时抵接于下颌护齿。

由此,由于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带来的应力不仅会施加到定位部件的翼,还会施加到固定部的突出部,而会分散至翼和突出部的双方。因此,仅有较小的应力施加到翼,从而能抑制由于施加到作为第二类杠杆的力点的翼的应力在作为作用点的位置调整部处成为较大的应力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的破损。

另外,由此,翼与突出部同时限制下颌护齿向左右方向的位移。因此,能更有效地抑制由于安装有护齿的使用者的磨牙等造成的上颌护齿与下颌护齿的错开,装戴感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第十四实施方式中,在将由于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带来的应力仅施加到固定部的突出部的情况下,将定位部件的翼的内外方向的厚度设为比固定部的突出部薄。但是,也可以将定位部件配置于止挡件或固定部的外侧,从而在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时翼不抵接于下颌护齿。此时,定位部件和其翼的外侧面也可以不是与固定部和其突出部的外侧面大致相同的面。

[第五方面涉及的护齿的构成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护齿,其具有:

相对置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

一对定位部件,设置于所述上颌护齿和所述下颌护齿中的一方的护齿,且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

位置调整部,设置于所述一方的护齿的所述定位部件的前方或后方,且对所述定位部件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以及

一对止挡件,设置于所述上颌护齿和所述下颌护齿中的另一方的护齿,从与所述位置调整部相同的方向抵接于所述定位部件,来限制所述下颌护齿向后方的位移。

该护齿中,用于调整下颌护齿与上颌护齿的咬合时的位置的位置调整部即使在咬合时发生左右方向的位移也不易损坏。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止挡件的高度为所述另一方的护齿的高度以下。

对于该护齿,止挡件不易限制定位部件的调整位置。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位置调整部在支撑着所述定位部件的状态下,被设置于所述一方的护齿的固定部支撑,

所述止挡件配置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定位部件之间。

对于该护齿,用于调整下颌护齿与上颌护齿的咬合时的位置的位置调整部即使在咬合时发生左右方向的位移也不易损坏。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固定部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抵接于所述另一方的护齿来限制所述上颌护齿与所述下颌护齿的左右方向的位移。

对于该护齿,由于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带来的应力还会施加到固定部的突出部,而难以施加到定位部件。因此,该护齿能够抑制由于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的破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定位部件配置于,在所述突出部抵接于所述另一方的护齿时,不抵接于所述另一方的护齿的位置。

对于该护齿,由于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带来的应力的大部分会施加到固定部的突出部,而难以施加到定位部件。因此,该护齿能够抑制由于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的破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定位部件与所述止挡件的抵接面大致平行。

该护齿中,由于定位部件与止挡件的抵接所带来的应力能够分散至更大的范围,定位部件和止挡件更不易破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一对定位部件具有在所述另一方的护齿的外侧抵接于所述止挡件的一对翼。

对于该护齿,上述止挡件与翼能够在下颌护齿主体部的外侧抵接,来限制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的位移。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翼具有倾斜部,在咬合时,该倾斜部抵接于所述止挡件,且使所述下颌护齿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

该护齿使安装有该护齿的使用者容易开口,进一步减少使用者的不舒适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翼具有倾斜部,在咬合时,该倾斜部抵接于所述止挡件,且使所述下颌护齿容易向开口方向移动。

该护齿使安装有该护齿的使用者容易开口,进一步减少使用者的不舒适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另一方的护齿的与所述翼抵接的抵接部为大致平面形状。

该护齿中,下颌护齿能够不被翼限制移动地向前方移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一对翼的与所述另一方的护齿抵接的抵接面相互大致平行,

所述另一方的护齿的与所述一对翼抵接的抵接面相互大致平行。

该护齿中,下颌护齿能够不被延伸部限制移动地向前方移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止挡件具备: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另一方的护齿的侧面;以及移动部,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移动部的对置面大致平行。

该护齿中,定位部件与固定定位部件的固定部之间的距离缩短,能抑制施加到定位部件的应力在位置调整部处过量增大。因此,止挡件能够抑制由于下颌护齿沿左右方向位移所导致的位置调整部的破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上述护齿,其中,

所述止挡件设置于下颌护齿。

该护齿中,在安装有该护齿的使用者的内颊中的、皮肤更易于伸缩的较后方的部位设置突出部,因此安装有护齿的使用者的装戴感得到提高。

6.第六方面涉及的护齿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设为将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中的一方仅安装于齿列的一部分的形状,来减少由于安装护齿所导致的不舒适感,提高使用者的装戴感。

[第十六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方式的护齿6300,如其示意性的立体图即图30和侧视图即图31所示,具有左右分割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上颌护齿631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下颌护齿632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下颌。

如图30所示,上颌护齿6310具有左右一对的上颌护齿主体部6314,该左右一对的上颌护齿主体部6314形成有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的齿列的一部分的齿列压膜部6312,且分别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的齿列的一部分。

如图30所示,下颌护齿6320具有下颌护齿主体部6324,该下颌护齿主体部6324形成有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下颌的齿列的齿列压膜部6322,且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下颌的齿列整体。

下颌护齿主体部6324通过在其侧面设置的左右一对的连结部6340,与各个上颌护齿主体部6314连结。

连结部6340固定于一方的上颌护齿主体部6314的侧面,且定位于下颌护齿主体部6324的侧面,从而对一方的上颌护齿6310与下颌护齿主体部6324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由此,对下颌护齿6320与上颌护齿6310的开口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和左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连结部6340对下颌护齿6320与上颌护齿6310的上述开口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因此,在安装有护齿6300的使用者进行开口时,下颌护齿6320伴随使用者的下颌的移动而向开口方向移动,同时固定于下颌护齿6320的上颌护齿6310也向开口方向移动。此时,如表示安装有护齿6300的使用者进行开口时的状态的侧视图即图32所示,若使用者将下颌向开口方向移动,则上颌护齿6310被从上颌的齿列摘下,若使用者将下颌向咬合方向移动,则上颌护齿6310被安装于上颌的齿列。由此,不易产生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等中记载的、由于护齿具有的上颌的护齿和下颌的护齿的凸缘部所导致的开口的限制,使用者容易开口。

此时,由于上颌护齿6310被左右分割,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小各个上颌护齿6310与使用者的上颌的齿列的接触范围。由此,各个上颌护齿6310易于被从齿列摘下,使用者更容易开口。

另外,连结部6340对下颌护齿6320与上颌护齿6310的上述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由此,连结部6340防止由于安装有护齿6300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后方位移所导致的气道的缩窄,能够抑制睡眠时的呼吸停止或低通气。

另外,连结部6340对下颌护齿6320与上颌护齿6310的上述左右方向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由此,连结部6340能够限制由于安装有护齿6300的使用者的磨牙等造成的下颌护齿6320向左右方向的位移,从而能够抑制由于上述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所导致的导引部的破损。

连结部6340构成为,能够沿着设置于下颌护齿主体部6324的外侧面的导引部6350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连结部6340沿着导引部6350,向下颌护齿6320的侧面上的更后方调整位置。由此,固定于连结部6340的各个上颌护齿6310沿着导引部6350,相对于下颌护齿6320向后方调整位置。换言之,下颌护齿6320沿着导引部6350相对于各个上颌护齿6310向前方调整位置。

由此,在咬合时,连结部6340使相对于上颌护齿6310的、下颌护齿6320的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向更前方移动,并对上颌护齿6310与下颌护齿主体部6324的上述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因此,护齿6300使安装有护齿6300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前方移动来使上述使用者的气道更大地开放,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睡眠时的呼吸停止或低通气。

导引部6350具有:螺纹棒6352,其一端固定于在下颌护齿主体部6324的侧面设置的固定部6360,且刻有外螺纹;螺纹棒6354,其一端固定于连结部6340,且刻有外螺纹;以及松紧螺套部6356,其将螺纹棒6352和3654的另一端部插入到各自螺合的螺孔中。对于导引部6350,将旋转用销插进到设置于松紧螺套部6356的销孔中并使松紧螺套部6356旋转,调整松紧螺套部6356与螺纹棒6352和6354的螺合量,从而能够调整粘着并支撑于螺纹棒6354的连结部6340的位置。

连结部6340可以构成为在上颌护齿主体部6314和下颌护齿主体部6324上可拆装,但也可以粘接于上颌护齿主体部6314和下颌护齿主体部6324。若连结部6340粘接于上颌护齿主体部6314和下颌护齿主体部6324,则在安装时不易产生上颌护齿6310与下颌护齿6320的错开。

此外,在图30和图31中,将各个上颌护齿6310设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的齿列中的、连结部6340的后方的齿列,但也可以设为可安装于连结部6340的前方的齿列。然而,人的内颊的皮肤越靠后方则越易于伸缩。因此,优选各个上颌护齿6310可安装于连结部6340的后方的齿列,优选可安装于包含使用者的臼齿(特别是第一大臼齿(齿列第6号)和第二大臼齿(齿列第7号))的齿列。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安装有护齿6300的使用者进行开口时,上颌护齿6310被从使用者的上颌的齿列摘下,而与下颌护齿6320一体地移动。另外,上颌护齿6310被左右分割,能够进一步减小上颌护齿6310与使用者的上颌的齿列的接触范围。由此,安装有护齿6300的使用者更容易开口。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各个上颌护齿6310可安装于上颌的齿列的一部分。因此,在安装护齿6300并开口的使用者进行咬合时,各个上颌护齿6310仅安装于上颌的齿列中的特定的牙齿,容易在使用者的下颌向前方移动后的状态下进行咬合。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护齿的左右方向上的厚度的增大,因此使用者的装戴感更高。

[第十七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第十七实施方式的护齿6400,如其示意性的侧视图即图33所示,具有左右分割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各个上颌护齿641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下颌护齿642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下颌。另外,与第十六实施方式同样地,各个上颌护齿6410与下颌护齿6420通过左右一对的连结部6440连结。此外,以下,关于与第十六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有时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6440分别定位于一方的上颌护齿主体部6414的侧面,且固定于下颌护齿主体部6424的侧面,从而对一方的上颌护齿6410与下颌护齿主体部6424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由此,对下颌护齿6420与上颌护齿6410的开口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和左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连结部6440构成为,能够沿着设置于各个上颌护齿主体部6414的外侧面的一对导引部6450,相对于将导引部6450固定的固定部6460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连结部6440沿着导引部6450向上颌护齿6410的侧面上的更前方调整位置。换言之,各个上颌护齿6410沿着导引部6450,相对于下颌护齿6420向后方调整位置。另外,下颌护齿6420沿着导引部6450相对于各个上颌护齿6410向前方调整位置。

由此,在咬合时,连结部6440使相对于上颌护齿6410的、下颌护齿6420的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向更前方移动,并对上颌护齿6410与下颌护齿主体部6424的上述各方向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因此,护齿6400使安装有该护齿6400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前方移动来使上述使用者的气道更大地开放,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睡眠时的呼吸停止或低通气。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利用导引部6450调整位置时,不需要使连结部6440相对于下颌护齿6420移动,只要使作为较小的部件的上颌护齿6410移动即可,因此能够更容易调整位置。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护齿的左右方向上的厚度的增大,因此使用者的装戴感更高。

[第十八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第十八实施方式的护齿6500,如其示意性的侧视图即图34所示,具有左右分割的一对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各个上颌护齿651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下颌护齿6520构成为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下颌。另外,与第十六实施方式同样地,各个上颌护齿6510与下颌护齿6520通过连结部6540连结。此外,以下,关于与第十六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有时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护齿6500具有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的齿列的间隔件6580。

如表示安装有护齿6500的使用者进行开口时的状态的侧视图即图35所示,若使用者将下颌向开口方向移动,则上颌护齿6510被从上颌的齿列摘下,若使用者将下颌向咬合方向移动,则上颌护齿6510被安装于上颌的齿列。此时,间隔件6580在上述开口时和咬合时始终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的齿列,上颌护齿6510在开口时被从间隔件6580摘下,在咬合时被嵌入到间隔件6580。

间隔件6580在其内侧面形成有可安装于使用者的上颌的齿列的齿列压膜部6582,具有可安装于上颌的齿列整体的形状。另外,间隔件6580在其外侧面上的左右的后方区域形成有能够嵌入到各个上颌护齿6510的内侧面的嵌入部6584,且具有在安装后的护齿6500的咬合时能够将左右的各个上颌护齿6510嵌入的形状。

嵌入部6584具有在咬合时上颌护齿6510被嵌入到间隔件6580的情况下,限制上颌护齿6510向前后方向的位移,而不限制上述嵌入后的上颌护齿6510向开口方向移动的形状。例如,嵌入部6584具有与上颌的齿列的外侧面大致相同的形状、或者在开口方向上分别形成有多个凸条部和槽部的褶状的形状等。

此时,将嵌入部6584嵌入的上颌护齿6510的内侧面具有与嵌入部6584配套的形状。优选嵌入部6584的形状和上颌护齿6510的内侧面的形状是,只有间隔件6580的特定位置能够嵌入上颌护齿6510的形状。例如,嵌入部6584是与上颌的齿列的外侧面大致相同的形状,上颌护齿6510的内侧面是使该凹凸反转后的形状即可。或者,嵌入部6584和上颌护齿6510的内侧面也可以均是相互使凹凸反转后的褶状,且是构成上述褶状的凸条部和槽部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在前方与后方不同的形状。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用装戴感较高的材料来形成抵接于使用者的上颌的齿列的间隔件6580,能够减少由于护齿的安装导致的使用者的不舒适感。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间隔件6580限制上颌护齿6510向前后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上颌护齿6510的紧贴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间隔件6580限制上颌护齿向前后方向的错开,因此能够抑制上颌护齿相对于上颌的齿列的错位,来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装戴感。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安装时,间隔件6580使上颌护齿6510能够向开口方向位移,因此安装有护齿6500的使用者容易开口。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安装护齿6500并开口的使用者进行咬合时,各个上颌护齿6510仅安装于间隔件6580的嵌入部6584的特定位置,因此容易在使使用者的下颌向前方移动后的状态下进行咬合。

此时,也可以通过在间隔件6580的外表面上的、不与上颌护齿6510抵接的部分不设置与嵌入部6584类似的形状,由此,使使用者更易于掌握咬合时的下颌的位置。

[第十六实施方式~第十八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此外,上述的第十六实施方式~第十八实施方式都表示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一例,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思想的范围内,也可以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在第十六实施方式~第十八实施方式中,上颌护齿被左右分割并分别安装于上颌的齿列的一部分,而下颌护齿安装于下颌的齿列的整体。但也可以,下颌护齿被左右分割并分别安装于下颌的齿列的一部分,而上颌护齿安装于上颌的齿列的整体。另外也可以,上颌护齿被左右分割并分别安装于上颌的齿列的一部分,同时下颌护齿也被左右分割并分别安装于下颌的齿列的一部分。

然而,若上颌护齿被左右分割并分别安装于上颌的齿列的一部分,则在开口时被从齿列摘下的上颌护齿仅安装于齿列的一部分,因此在开口时上颌护齿容易摘下,使用者容易开口。

另外,在第十六实施方式~第十八实施方式中,连结部、导引部和固定部设置于下颌护齿或上颌护齿的外侧面,但连结部、导引部和固定部也可以设置于下颌护齿或上颌护齿的内侧面。

连结部、导引部和固定部可以设置于下颌护齿或上颌护齿的外侧面和内侧面中的任意一侧面,但优选连结部、导引部和固定部均设置于下颌护齿或上颌护齿的外侧面和内侧面中的同一侧面。

另外,在第十六实施方式~第十八实施方式中,在上颌护齿主体部和下颌护齿主体部形成有能够安装于齿列的齿列压膜部。但上颌护齿主体部和下颌护齿主体部只要是可容纳齿列的形状即可,既可以是罩在齿列上的形状,也可以仅将上颌护齿主体部和下颌护齿主体部的一部分设为齿列压膜部。

另外,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既可以由多种材料构成,也可以利用由有机物构成的部分与由无机物构成的部分的组合来制作。

另外,在第十六实施方式~第十八实施方式中,导引部使用松紧螺套机构,通过松紧螺套部与两根螺纹棒之间的螺合量来调整定位部件的位置,但导引部也可以使用能够通过调整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螺合量来调整定位部件的位置的螺旋千斤顶机构。另外,导引部也可以使用能够通过调整齿条的旋转量来调整粘着于齿条的定位部件的位置的齿条千斤顶机构,在通过齿轮使定位部件移动的同时,利用螺丝将定位部件固定。对于导引部,只要能够使定位部件的位置移动且在调整后的位置进行固定,则也可以利用其他机构来调整定位部件的位置。

另外,在第十六实施方式~第十八实施方式中,导引部设置于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中的任意一方。但是,也可以将导引部设置于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的双方,从而能够在两处对连结部调整位置。

此外,若导引部仅设置于下颌护齿,则有提高护齿的耐久性的倾向。

[第六方面涉及的构成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护齿,其具有:

一方护齿,可安装于上颌和下颌中的一方的颌的齿列;

左右分割的一对另一方护齿,可安装于上颌和下颌中的另一方的颌的齿列的一部分;

连结部,连结所述一方护齿与所述另一方护齿,来对所述一方护齿与所述另一方护齿的开口方向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以及

导引部,调整所述另一方护齿的、相对于所述一方的护齿的前后方向的相对位置。

该护齿中,另一方护齿仅安装于齿列的一部分,因此由于安装护齿所导致的不舒适感减少,使用者的装戴感较高。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护齿,其中,

具有可安装于所述另一方的颌的齿列的间隔件,

所述间隔件的形状为,在咬合时与所述另一方护齿抵接来限制所述另一方护齿向前后方向的位移,且在开口时能够进行相对于所述另一方护齿的、所述间隔件的相对位置的位移。

对于该护齿,通过使用装戴感较高的材料来形成抵接于使用者的上颌的齿列的间隔件,能够减少由于护齿的安装导致的使用者的不舒适感。另外,对于该护齿,间隔件限制另一方护齿向前后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另一方护齿的紧贴感。另外,对于该护齿,间隔件限制另一方护齿向前后方向的错开,因此能够抑制安装时的另一方护齿的错位,来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装戴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护齿,其中,

所述导引部设置于,将所述连结部在前后方向上调整位置,来对固定于所述连结部的所述另一方护齿的前后方向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的位置。

该护齿使安装有该护齿的使用者的下颌向前方移动来使上述使用者的气道更大地开放,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睡眠时的呼吸停止或低通气。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护齿,其中

所述另一方护齿具有可安装于所述另一方的颌的齿列的臼齿的形状。

该护齿中,在安装有该护齿的使用者的内颊中的、皮肤更易于伸缩的较后方的部位配置另一方护齿,因此安装有护齿的使用者的装戴感得到提高。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护齿,其中,

所述导引部设置于所述另一方护齿的侧面。

该护齿具有提高护齿的耐久性的倾向。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护齿,其中,

所述一方护齿具有可安装于下颌的齿列的形状。

对于该护齿,上颌护齿和下颌护齿在开口时一体地向开口方向移动,但此时由于被从齿列摘下的上颌护齿仅安装于齿列的一部分,因此上颌护齿的摘下容易,使用者容易开口。

7.材料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上颌护齿主体部和下颌护齿主体部是由不易通过人的通常的咬合力而破损的材料形成的。

例如,上颌护齿主体部和下颌护齿主体部也可以由依据日本工业标准jist6501测定的弯曲弹性常数为2000mpa以上且3000mpa以下的单一且较硬的材料(例如丙烯酸树脂),或者将10mpa以上且300mpa以下的较软的材料和1000mpa以上且3000mpa以下的较硬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形成。

另外,对于上颌护齿主体部和下颌护齿主体部,为了提高向使用者的牙齿的跟随性,也可以由抗拉强度150n以上且低于2000n的材料,优选由150n以上且500n以下的较软的材料形成。

此外,抗拉强度是指,在使用日新标准模型制成的护齿(厚度3mm)的上颌护齿的齿列第6号开φ1.5mm的孔,向臼齿方向(后方)进行了拉伸试验时上述上颌护齿裂开的强度。

作为上述抗拉强度150n以上且低于2000n的材料的例子,包括: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以及丙烯酸系橡胶树脂。其中烯烃系树脂为优选。

烯烃系树脂是将烯烃均聚合得到的聚合体、或将烯烃与其他单体聚合得到的共聚物。作为上述烯烃,优选是包括乙烯、丙烯、丁烯、甲基戊烯和己烯等碳原子数为2~6的烯烃。作为上述其他单体的例子,包括乙酸乙烯等。

作为上述烯烃系树脂,优选是聚乙烯(pe)、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pp)、聚丙烯系树脂和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等,更优选是聚乙烯(pe)、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pp)、聚丙烯系树脂等。

聚酯系树脂是多元羧酸(二元羧酸等)与聚乙醇(二元醇等)的缩聚物。作为上述聚酯系树脂的例子,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

聚氨酯系树脂是具有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与具有羟基的化合物的缩聚物。作为上述聚氨酯系树脂的例子,包括热塑性聚氨酯(tpu)等。

聚酰胺系树脂是通过酰胺键键结多个单体得到的聚合体(或共聚物)。作为上述聚酰胺系树脂的例子,包括:尼龙、对位酰胺、以及间位酰胺等。

丙烯酸系橡胶树脂是以丙烯酸系橡胶为主要成分的聚合体(或共聚物)。作为上述丙烯酸系橡胶树脂的例子,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丁酯的嵌段共聚物等。

作为抗拉强度150n以上且低于2000n的材料,也可以使用日本普瑞曼公司(primepolymerco.,ltd.)制的f327(聚丙烯系树脂)等市面上销售的材料。

定位部件、固定部、前方固定部、后方固定部、突出部、止挡件、止挡件固定部、移动部和连结部例如由依据日本工业标准jist6501测定的弯曲弹性常数为2000mpa以上且3000mpa以下的较硬的材料(例如丙烯酸树脂)形成。由此,能够抑制由于定位部件、固定部和止挡件通过向左右方向的位移而抵接于上颌护齿主体部或下颌护齿主体部时的应力所导致的这些部件的破损。

第六方面的护齿具有的间隔件6580是由不易通过人的通常的咬合力而破损的材料形成的。间隔件6580也可以由聚酯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等树脂材料形成。另外,从进一步提高向齿列的形状的跟随性的观点来看,优选间隔件6580的内外方向的厚度为0.5mm以上且5.0mm以下。

此外,从容易将第六护齿具有的间隔件6580嵌入和摘下的观点来看,优选上颌护齿6510由依据日本工业标准jisk7215测定的肖氏a硬度(shoreahardness)为90以上的材料形成。

本申请是主张基于2016年12月27日提出的日本申请号2016-253255号、2016年12月27日提出的日本申请号2016-253263号、2016年12月27日提出的日本申请号2016-253265号、2017年2月8日提出的日本申请号2017-021254号、2017年2月28日提出的日本申请号2017-037311号和2017年6月1日提出的日本申请号2017-108996号的优先权的申请,上述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记载的内容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第五方面涉及的护齿,能够调整安装有该护齿的使用者的下颌的位置,并限制下颌向后方的位移。另外,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第五方面涉及的护齿与以往的护齿相比耐久性较高。并且,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涉及的护齿能够减少使用者的不舒适感。除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预防和治疗以外,本发明的护齿还能够使用于颞颚关节症的预防和治疗以及磨牙的抑制等。

附图标记说明

1100、1200、1300护齿

1110、1210、1310上颌护齿

1120、1220、1320下颌护齿

1112齿列压膜部

1114、1214、1314上颌护齿主体部

1122齿列压膜部

1124、1224、1324下颌护齿主体部

1128与止挡件抵接的抵接部

1130、1230、1330止挡件

1132止挡件的前方的面

1134、1234延伸部

1136、1236倾斜部

1137前方端部的下端

1138与下颌护齿抵接的抵接面

1140、1240、1340定位部件

1142、1242定位部件的后方的面

1144、1344翼

1146倾斜部

1147后方端部的下端

1150、1250、1350位置调整部

1152、1154螺纹棒

1156松紧螺套部

1160、1260、1360固定部

1362突出部

2100、2200护齿

2110、2210上颌护齿

2120、2220下颌护齿

2112齿列压膜部

2114、2214上颌护齿主体部

2122齿列压膜部

2124、2224下颌护齿主体部

2130、2230止挡件

2130a止挡件的前方的面

2140、2240定位部件

2140a定位部件的后方的面

2144、2244翼

2150位置调整部

2152、2154螺纹棒

2156松紧螺套部

2160、2260导引部

2162、2262前方固定部

2164、2264后方固定部

2166、2168、2266、2268支撑杆

2228与止挡件抵接的抵接部

2237后方端部的下端

2247前方端部的下端

2248与下颌护齿抵接的抵接面

3100、3200护齿

3110、3210上颌护齿

3120、3220下颌护齿

3112齿列压膜部

3114、3214上颌护齿主体部

3122齿列压膜部

3124、3224下颌护齿主体部

3130、3230止挡件

3132止挡件的前方的面

3136、3236倾斜部

3140、3240定位部件

3142定位部件的后方的面

3146、3246倾斜部

3150、3250导引部

3152、3154螺纹棒

3156松紧螺套部

3160、3260固定部

3170、3270突出部

3228与突出部抵接的抵接部

3229与定位部件抵接的抵接部

3248与下颌护齿抵接的抵接面

3278与下颌护齿抵接的抵接面

4100、4200、4300、4400护齿

4110、4210、4310、4410上颌护齿

4120、4220、4320、4420下颌护齿

4112齿列压膜部

4114、4214、4314、4414上颌护齿主体部

4122齿列压膜部

4124、4224、4324、4424下颌护齿主体部

4130、4230、4330、4430止挡件

4130a止挡件的前方的面

4131、4231、4331、4431移动部

4132、4232、4332、4432止挡件调整部

4132a、4132b螺纹棒

4132c松紧螺套部

4133、4233、4333、4433止挡件固定部

4140、4240、4340、4440定位部件

4140a定位部件的后方的面

4144、4244、4444翼

4150、4250、4350、4450位置调整部

4152、4154螺纹棒

4156松紧螺套部

4160、4260、4360、4460固定部

4228与止挡件抵接的抵接部

4234、4334延伸部

4236、4336倾斜部

4238与下颌护齿抵接的抵接面

4246倾斜部

4462突出部

5100、5200、5300、5400护齿

5110、5210、5310、5410上颌护齿

5120、5220、5320、5420下颌护齿

5112齿列压膜部

5114、5214、5314、5414上颌护齿主体部

5122齿列压膜部

5124、5224、5324、5424下颌护齿主体部

5128与止挡件抵接的抵接部

5130、5230、5330、5430止挡件

5132止挡件的后方的面

5136、5236倾斜部

5140、5240、5340、5440定位部件

5142定位部件的前方的面

5144、5244,5344、5444翼

5146、5246倾斜部

5148与下颌护齿抵接的抵接面

5150、5250、5350、5450位置调整部

5152、5154、5252、5254螺纹棒

5156、5256松紧螺套部

5160、5260、5360、5460固定部

5362突出部

5433移动部

5434止挡件调整部

5434a、5434b螺纹棒

5434c松紧螺套部

5435止挡件固定部

6300、6400、6500护齿

6310、6410、6510上颌护齿

6320、6420、6520下颌护齿

6312齿列压膜部

6314、6414上颌护齿主体部

6322齿列压膜部

6324、6424下颌护齿主体部

6350、6450导引部

6352、6354螺纹棒

6356松紧螺套部

6360、6460固定部

6340、6440、6540连结部

6580间隔件

6582齿列压膜部

6584嵌入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