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泵及血液泵调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562942发布日期:2019-08-30 23:33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血液泵及血液泵调整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血液泵及血液泵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血液泵,使用机械式密封在血液流动的泵室的空间和收容马达的轴、轴承等机构的空间之间进行密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

图15是为了说明现有的血液泵9而进行表示的血液泵9的剖视图。另外,符号932表示流入口,符号934表示流出口。

现有的血液泵9如图15所示,为通过收容于泵室ra的送液机构910使血液流入泵室ra并从泵室ra流出进而送入使用者体内的血液泵9。现有的血液泵9具备送液机构910、马达800、基座920、轴承982、壳体930、固定侧滑动部件940、旋转侧滑动部件950。另外,由固定侧滑动部件940及旋转侧滑动部件950构成“机械式密封”。

送液机构910与轴830的一端连结,通过旋转而使液体移动。马达800具有定子810(但不具有铁芯)及转子820以及与转子820连结的轴830,并介由轴830赋予送液机构910以旋转能量。在基座920上设置有可穿通轴830的通孔(省略了符号及图示)。轴承982与基座920连结。壳体930与基座920嵌合,与基座920一起形成泵室ra。

固定侧滑动部件940在内部设置有可插通轴830的第1插通孔944,且被固定在与基座920的通孔相对应的位置上。此外,固定侧滑动部件940具有第1滑动面942。

旋转侧滑动部件950在内部设置有可插通轴830的第2插通孔954,且被安装在固定侧滑动部件940和送液机构910之间。此外,旋转侧滑动部件950具有第2滑动面952。此外,轴830被嵌入在旋转侧滑动部件950的第2插通孔954中。而且,旋转侧滑动部件950与送液机构910及轴830一起旋转,第2滑动面952在与第1滑动面942抵接的同时可滑动。

在此,将转子820的旋转轴作为z轴。将从泵室ra侧朝向转子820侧的沿着z轴的方向作为+z方向。将与+z方向相反的方向作为-z方向。

在轴承982上连结有将第1磁极(例如n极)配置在+z方向侧的第1永久磁铁922a。此外,在转子820上连结有将第1磁极(例如n极)配置在-z方向侧的第2永久磁铁922b。而且,第1永久磁铁922a及第2永久磁铁922b是以使第1永久磁铁922a的第1磁极和第2永久磁铁922b的第1磁极相对的方式(例如使n极彼此相对)且沿着平行于z轴的方向而配置的。另外,将第1永久磁铁922a和第2永久磁铁922b合在一起称为一对永久磁铁922。

在现有的血液泵9上,第1永久磁铁922a与轴承982及基座920连结,进而与固定侧滑动部件940被一体化。此外,第2永久磁铁922b被构成为,与转子820及轴830连结,进而旋转侧滑动部件950沿着z轴进行联动。在此,第1永久磁铁922a及第2永久磁铁922b被配置为,相同的极性(例如n极)彼此相对。因此,根据现有的血液泵9,可在第1永久磁铁922a和第2永久磁铁922b之间产生平行于z轴的方向的斥力,有效利用这样的斥力可将轴830向+z方向牵引,进而将旋转侧滑动部件950的第2滑动面952按压在固定侧滑动部件940的第1滑动面942上(存在有将该按压力称为“机械式密封的密封滑动面上的按压力”或仅称为“按压力”的情况)。如此,可发挥作为机械式密封的密封效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0030)段落、(0038)段落等),所述机械式密封由旋转侧滑动部件及固定侧滑动部件构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519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34349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现有的血液泵9为了产生上述按压力,在用于使马达800旋转的永久磁铁(省略了符号及图示)之外,还追加准备有第1永久磁铁922a及第2永久磁铁922b(一对永久磁铁922)。与此相伴,在血液泵9内确保有用于收容这些第1永久磁铁922a及第2永久磁铁922b的容积。

另一方面,由于人的胸腔的厚度有限,因此通常希望血液泵的容积尽可能小。如果血液泵的容积小且血液泵的重量小,则例如可埋入儿童等体格小的人(使用者)的体内,从而可扩展血液泵的应用对象者。由于存在有上述情况,因而对容积及重量更小的血液泵的期望很高。

可是,作为一般理论,在血液泵上,当假设机械式密封的密封滑动面上的按压力过大时,则导致有助于密封效果的液体难以进入到第1滑动面及第2滑动面之间。此时,滑动时的润滑性降低,施加在马达上的负荷也变大,能量效率降低。相反,当假设机械式密封上的按压力过小时,则无法发挥密封效果。

因而,需要管理机械式密封的密封滑动面上的按压力,以便使其成为适当的范围内的值,而不是过大或过小。即,需要高精度设定旋转侧滑动部件按压固定侧滑动部件的力(按压力)。另一方面,如果为了追求按压力的设定精度,而使血液泵自身成为必须重复进行复杂的分解·组装的构成,则这从生产性的角度出发不优选。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血液泵,可将旋转侧滑动部件按压在固定侧滑动部件上,而不用像现有的血液泵那样特别设置追加性部件(例如现有的血液泵9上的第1永久磁铁及第2永久磁铁),且体积及重量比现有的血液泵更小。

此外,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高精度且有效地调整旋转侧滑动部件按压固定侧滑动部件的力(按压力)的血液泵。

并且,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高精度且有效地调整旋转侧滑动部件按压固定侧滑动部件的力(按压力)的血液泵调整方法。

(1)本发明的血液泵为通过收容于泵室的送液机构,使血液流入所述泵室且从所述泵室流出进而送入使用者的体内的血液泵,具备:所述送液机构,与轴的一端连结,通过旋转而使液体移动;马达,具有定子及转子以及与所述转子连结的所述轴,介由所述轴赋予所述送液机构以旋转能量;基座,具有对所述泵室侧及与所述泵室相反侧的所述转子侧进行划分的台座部,在所述台座部的靠近中央设置有可穿通所述轴的通孔;壳体,与所述基座嵌合,并与所述基座一起形成所述泵室;固定侧滑动部件,具有第1滑动面,内部设置有可插通所述轴的第1插通孔,被固定在与所述基座的所述通孔相对应的位置上;及旋转侧滑动部件,具有第2滑动面,内部设置有可插通所述轴的第2插通孔,为了安装在所述固定侧滑动部件和所述送液机构之间而在所述第2插通孔中嵌入有所述轴,与所述送液机构及所述轴一起旋转,所述第2滑动面在与所述第1滑动面抵接的同时可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具有卷绕有线圈的铁芯,所述转子具有以与所述铁芯的周壁相对的方式配置的永久磁铁,所述永久磁铁沿着所述转子旋转的周向交替配置有n极及s极,在将所述转子的旋转轴作为z轴,将从所述泵室侧朝向所述转子侧的沿着z轴的方向作为+z方向,将与+z方向相反的方向作为-z方向时,所述定子被固定于所述基座,所述转子沿着平行于z轴的方向相对于所述定子可相对移动,针对平行于z轴的方向的所述铁芯的中心位于下述位置上,即,比针对平行于z轴的方向的所述永久磁铁的中心更向+z方向侧移动的位置上。

本发明的血液泵的针对平行于z轴的方向的铁芯的中心位于比针对平行于z轴的方向的永久磁铁的中心更向+z方向侧移动的位置上。因此,在定子的铁芯和转子的永久磁铁之间产生的吸引力之中,产生有平行于z轴的成分的力(在本说明书中,方便起见将该力称为“施压力”)。通过这样的施压力,与转子及转子连结的轴向+z方向被牵引。而且,通过轴将施压力传递到可与送液机构及轴一起旋转的旋转侧滑动部件。进而,能够用+z方向的力将旋转侧滑动部件的第2滑动面按压于固定侧滑动部件的第1滑动面。

由上述可知,由于未特别设置与用于使马达旋转的永久磁铁不同的追加性部件(其他永久磁铁等),因此本发明的血液泵可使体积及重量比现有的血液泵更小。

如此,根据本发明,可将旋转侧滑动部件按压在固定侧滑动部件上,而不用像现有的血液泵那样特别设置追加性部件,因而可提供一种体积及重量比现有的血液泵更小的血液泵。

此外,通过将定子的铁芯的位置配置在沿着z轴的希望的位置上(通过将上述移动的量设定成希望的大小),可调整施压力的大小,最终可将下述力设定在希望的范围内,即,将旋转侧滑动部件的第2滑动面按压在固定侧滑动部件的第1滑动面上的力(机械式密封的密封滑动面上的按压力)。

(2)根据本发明的血液泵,优选所述马达为内转子型的马达,在所述定子的靠近z轴的内部设置有可收容所述转子的转子收容空间,所述转子在可沿着z轴移动的状态下被收容在所述转子收容空间中。

在内转子型的马达的情况下,与外转子型的马达相比,转子的永久磁铁被配置在更靠近旋转轴(z轴)的地方。即,施压力的作用点被配置在更靠近旋转轴的地方。因此,可在力的方向、力的大小等的不均较少的稳定的状态下传递通过轴传递到旋转侧滑动部件的施压力,其结果,有助于高精度施加机械式密封的密封滑动面上的按压力。

(3)根据本发明的血液泵,优选所述永久磁铁的中心相对于所述铁芯的中心的移动量在0.2mm~1.0mm的范围内。

通过将移动量设定在这样的范围内,可在确保必要的足够的施压力的同时,使血液泵比现有的血液泵体积及重量更小。

(4)在本发明的血液泵上,优选设置有液体通路,所述液体通路被构成所述旋转侧滑动部件的面之中面对+z方向的面、所述固定侧滑动部件的所述第1插通孔的内周面及构成所述轴的任意的面包围,且介由所述转子及所述轴从所述旋转侧滑动部件赋予所述固定侧滑动部件的+z方向的施压力是考虑到运转该血液泵时的通过所述液体通路的冷却用液体所产生的液体压力而设定的。

在血液泵上存在有下述情况,即,在内部例如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液体通路,使冷却用液体(例如冷却水)在该液体通路中循环,来冷却包含轴的整个马达、固定侧滑动部件、旋转侧滑动部件等。

冷却用液体的液体压力作为将旋转侧滑动部件50从固定侧滑动部件40拉离的方向的力(-z方向的力)而起作用。因此,优选考虑冷却用液体的液体压力来设定调整环60的施压力。因此,能够使旋转侧滑动部件50对固定侧滑动部件40的按压力成为适当的范围内的大小。

(5)在本发明的血液泵上,优选还具备铁芯位置调整部件,所述铁芯位置调整部件具有形成有螺牙的螺纹部,通过所述螺纹部旋转,在与所述定子的任意部分进行卡合的同时,使所述铁芯在与z轴平行的方向上移动。

通过改变铁芯位置调整部件的螺纹部的旋转角度,能够使定子的位置(换言之,铁芯的位置)一点点在与z轴平行的方向上移动来进行调整。因而,能够高精度且有效地进行施压力(进而按压力)的调整。

如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高精度且有效地调整旋转侧滑动部件按压固定侧滑动部件的力(按压力)的血液泵。

(6)在上述(5)所记述的血液泵上,优选所述铁芯位置调整部件是以z轴为圆心的形成圆筒状的调整环,所述铁芯被配置在所述调整环的内侧,且所述调整环的下部周缘比所述铁芯的下端部更向+z方向突出,在所述调整环的外面上形成有作为所述螺纹部的第1螺牙,且在所述调整环的上部周缘上形成有卡合凸部,在所述基座上具有从所述台座部的外缘朝向+z方向突出成圆筒状的侧壁部,且在所述侧壁部的内壁上形成有第2螺牙,所述第1螺牙与所述第2螺牙螺合,且所述调整环的所述卡合凸部与所述铁芯的上端部抵接,通过使所述调整环旋转而使所述卡合凸部沿着z轴移动,可使与所述卡合凸部抵接的所述铁芯沿着z轴移动。

如此,由于形成于调整环的外面的第1螺牙与形成于基座的侧壁部的内壁的第2螺牙彼此螺合,因此通过在调整环的周向上施加力来使调整环旋转,能够使调整环的卡合凸部沿着z轴移动。伴随该卡合凸部的沿着z轴的移动,还可使与卡合凸部抵接的铁芯沿着z轴移动。这样,通过使调整环旋转,可使铁芯的位置沿着z轴移动。

尤其,由于与微动螺钉(进给螺钉)等的铁芯位置调整部件相比,调整环的进行旋转的部分为大口径,因此即使使调整环的边缘在周向上大幅移动,与其相伴的旋转角度的位移也比较小。此外,由于调整环形成圆筒状,因此便于在外面上形成螺距较窄的精密的第1螺牙。然而,根据调整环可构成下述机构,即,即使在周向上以较大的操作量使其移动,在与z轴平行的方向上也被转换成较小的移动量的机构。

因而,根据调整环,可高精度地调整铁芯的位置。进而,可高精度且有效地进行施压力的调整。

此外,由于调整环的圆筒的下部周缘比铁芯的下端部更向+z方向突出,因此可把持圆筒的下部周缘,且铁芯不会形成干扰,因而可便于使调整环旋转。

另外,虽然在上述(6)所记述的血液泵上,构成了在基座上形成有第2螺牙的构成,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下述构成,即,在其他部件上形成第2螺牙,其后将其他部件和基座连结,进而可间接地调整调整环与基座的位置关系的构成。这种构成的血液泵也与(6)所记述的血液泵的等效。

(7)在上述(6)所记述的血液泵上,优选还具备以与所述铁芯的下端部接触的方式与所述调整环的内侧嵌合的定子固定环。

由于形成这样的构成,因此铁芯被定子固定环和调整环的卡合凸部夹住,铁芯的位置被更加牢固地固定,从而也不容易产生z轴方向的偏移。

(8)本发明的血液泵调整方法为对上述(6)或(7)所述的血液泵进行调整的血液泵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血液泵准备工序,准备下述调整状态血液泵,即,使所述轴的+z方向侧的至少一部分呈显露状态的调整状态血液泵;调整夹具安装工序,具有通过血液泵夹具来保持所述调整状态血液泵的步骤及将控制所述调整状态血液泵的控制器连接于所述调整状态血液泵的步骤;及运行中调整工序,具有:f表接触·按压步骤,使测力表的探针由所述轴的+z方向侧与所述轴的旋转中心接触并按压;马达旋转步骤,在规定的条件下使所述调整状态血液泵的所述马达旋转;按压力测定步骤,读取测力表的值来测定按压力;第1调整步骤,在判断为所测定的按压力低于规定的管理范围的下限值时,将所述调整环向第1旋转方向旋转,以便使所述铁芯向+z方向移动;及第2调整步骤,在判断为所测定的按压力高于规定的管理范围的上限值时,将所述调整环向与所述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第2旋转方向旋转,以便使所述铁芯向-z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血液泵调整方法,使用现有的血液泵,通过一边用按压力测定步骤来测定实际的按压力,一边实施第1调整步骤及第2调整步骤,即可将实际的按压力调整成适当的范围内的值。

因而,能够高精度且有效地调整旋转侧滑动部件按压固定侧滑动部件的力(按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血液泵1而进行表示的血液泵1的剖视图。

图2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血液泵1而进行表示的血液泵1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3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血液泵1而进行表示的血液泵1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4是为了说明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血液泵1向体内埋入时的辅助人工心脏系统5而进行模式化表示的图。

图5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血液泵2而进行表示的血液泵2的剖视图。

图6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血液泵2而进行表示的血液泵2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7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血液泵调整方法而进行表示的流程图。

图8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血液泵调整方法而进行表示的图。

图9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血液泵调整方法而进行表示的运行中调整工序s30的流程图。

图10是为了说明实施例所涉及的血液泵而进行表示的分解图。

图11是为了说明实施例所涉及的血液泵而进行表示的剖视图。图11是用垂直于z轴的面将马达100剖开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血液泵上的永久磁铁的中心cm相对于铁芯的中心cc的移动量sft与机械式密封的密封滑动面上的有助于按压力的施压力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3是为了说明变形例1所涉及的血液泵1a而进行表示的血液泵1a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4是为了说明变形例2所涉及的血液泵2a而进行表示的血液泵2a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5是为了说明现有的血液泵9而进行表示的血液泵9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1a、2、2a、9-血液泵;2a-调整状态血液泵;5-辅助人工心脏系统;6-铁芯位置调整部件;6a-微动螺钉;7-螺纹部;7a-螺牙;10、910-送液机构;10a-叶轮;20、920-基座;22-台座部;23-通孔;26-侧壁部;27-内壁;28-第2螺牙;30、930-壳体;32-流入口;34-流出口;40、940-固定侧滑动部件;42、942-第1滑动面;44、944-第1插通孔;50、950-旋转侧滑动部件;52、952-第2滑动面;54、954-第2插通孔;60-调整环;63-下部周缘;64-上部周缘;65-卡合凸部;66-第1螺牙;67-切口;68-紧定螺钉;70-液体通路;80-定子固定环;81-定子隔壁;84-垫圈;86-后盖;87-后盖密封;88-固定部件;89-螺钉孔;100、800-马达;110、810-定子;112-线圈;114-铁芯;115-内周壁;116-上端部;117-下端部;118-转子收容空间;119-外螺纹;120、820-转子;122-永久磁铁;123-外周面;124-转子壳;130、830-轴;132-中空部;144-铁芯;200、210-人工血管;220-软管;230-控制装置;300-使用者;310-自己心脏;400-垫片;510-血液泵夹具;520-陀螺形部件;550-测力表;552-探针;922a-第1永久磁铁;922b-第2永久磁铁;982-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图所表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血液泵及血液泵的调整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各附图为模式图,不一定严格反映实际的大小。

(实施方式1)

1.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血液泵1的基本构成

图1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血液泵1而进行表示的血液泵1的剖视图。另外,在从血液泵1本体侧卸下的状态下表示了后盖86、后盖密封87及紧定螺钉(机米螺钉)68。图2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血液泵1而进行表示的血液泵1的主要部分剖视图。自波状线起省略了外侧本应显示的转子120、定子110等的表示。图3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血液泵1而进行表示的血液泵1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在图3(a)中省略了送液机构10、壳体30、后盖86、后盖密封87等的表示。图3(b)是用于详细说明在铁芯114和永久磁铁122之间产生的吸引力的模式图。

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血液泵1为,通过收容于泵室r的送液机构10使血液由流入口32流入泵室r并从泵室r流出流出口34进而送入使用者体内的血液泵1。血液泵1具备送液机构10、马达100、基座20、壳体30、固定侧滑动部件40、旋转侧滑动部件50(参照图1)。另外,由固定侧滑动部件40及旋转侧滑动部件50构成有“机械式密封”。

基座20是在组装血液泵1后作为基座的部分。基座20具有对泵室r侧及与泵室r相反侧即转子120(进行后述)侧进行划分的台座部22。以该台座部22为边界,血液在泵室r侧流通。在向+z方向(进行后述)对台座部22进行观察时,在台座部22的靠近中央设置有可穿通轴130(进行后述)的通孔23(参照图1及图2)

壳体30被嵌合在基座20上,与基座20一起而形成泵室r。

送液机构10具有通过旋转来使液体移动的功能。作为送液机构10,只要其具有上述这样的功能,则可采用任意的机构,但例如可采用使用有叶轮(包含离心型、轴流型等)、鞭毛的机构等。

送液机构10被收容在被基座20的台座部22及壳体30包围的泵室r中。

马达100具有定子110及转子120以及与转子120连结的轴130。送液机构10与轴130的一端连结。可是,马达100介由轴130赋予送液机构10以旋转能量。

定子110至少具有铁芯114及线圈112。在铁芯114上卷绕有线圈112。只要具备磁性,则铁芯114也可采用任意原材料的部件,但优选为使用有强磁性体即铁类的部件。

转子120为构成旋转部的部件,至少具有永久磁铁122。

永久磁铁122被配置为,与铁芯114的周壁(内周壁115)相对。

在此,“铁芯的周壁”是指以旋转轴为中心的沿着周向的铁芯114的壁。在内转子型的马达中,铁芯的内周的壁相当于铁芯的周壁(参照图1及图3的内周壁115),在外转子型的马达中,铁芯的外周的壁相当于铁芯的周壁。

在永久磁铁122上,沿着转子120旋转的周向而交替配置有n极及s极。

轴130被构成为,与转子120一体地旋转,并能够与转子120一体地在与z轴平行的方向上移动。例如,轴130也可以以嵌合的形式与转子120连结。此外,轴130也可以与转子120的基干部(省略了图示)一体成型。

在此,将转子120的旋转轴定义为“z轴”,将从泵室r侧朝向转子120侧的沿着z轴的方向定义为“+z方向”,将与+z方向相反的方向定义为“-z方向”。作为参考,通常的情况下,轴130的旋转轴也为与z轴相同的轴。

固定侧滑动部件40具有第1滑动面42,在内部设置有可插通轴130的第1插通孔44。固定侧滑动部件40被固定在与基座20的通孔23相对应的位置上。例如在图1及图2中,固定侧滑动部件40被插通在与基座20的通孔23相对应的位置上,并以第1滑动面42从台座部22向-z方向侧显露的形式固定。

旋转侧滑动部件50具有第2滑动面52,在内部设置有可插通轴130的第2插通孔54。

旋转侧滑动部件50以安装在固定侧滑动部件40和送液机构10之间的方式被嵌入于轴130(轴130以插通于第2插通孔54的方式被嵌入于旋转侧滑动部件50)。换言之,从轴130的上部(-z方向侧)至下部(+z方向侧),送液机构10、旋转侧滑动部件50及固定侧滑动部件40以此顺序配置。旋转侧滑动部件50的第2滑动面52与固定侧滑动部件40的第1滑动面42抵接。

此外,旋转侧滑动部件50与连结于轴130的一端的送液机构10以可一体地旋转的方式连接。另外,也可以在旋转侧滑动部件50和送液机构10之间安装所谓的垫圈84。

由于如此构成,因此旋转侧滑动部件50可与送液机构10及轴130一起旋转,且第2滑动面52在与第1滑动面42抵接的同时进行滑动。

另一方面,定子110被固定于基座20。在此,只要以任意形式将构成定子110的铁芯114固定于基座20即可。这里的“固定”是指,只要定子110相对于基座20至少在平行于z轴的方向上不会相对移动即可。定子110也可以与基座20直接连结并固定。此外,例如也可以介由如图1及图3所示的固定部件88等其他部件,间接地与基座20连结并固定。

另一方面,转子120沿着平行于z轴的方向相对于定子110可相对地移动。这里的“可移动”可理解为,不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不会对转子120的旋转产生障碍的程度的可移动。

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血液泵1上,如图3(a)所示,针对平行于z轴的方向的铁芯114的中心cc位于比针对平行于z轴的方向的永久磁铁122的中心cm更向+z方向侧移动的位置上。换言之,铁芯114的中心cc位于比永久磁铁122的中心cm稍微更向+z方向侧偏移的位置上。

在此,“永久磁铁122的中心cm”是指,将永久磁铁122放置成中立的状态时(放置成不受其他磁性元件的影响的状态时),在从该永久磁铁122产生的磁力线呈线对称分布的情况下,成为该线对称的对称轴的位置。通常,永久磁铁122沿着平行于z轴的方向具有一定的高度。在永久磁铁的外周面123上,在视作磁性元件沿着平行于z轴的方向被同样制作时(例如,视作被同样磁化时),永久磁铁122的高度的中点的位置相当于“永久磁铁122的中心cm”。

“铁芯114的中心cc”的意义也基本上与上述相同。在铁芯114的内周壁115上,在视作磁性元件沿着平行于z轴的方向被同样制作时,铁芯114的高度的中点的位置相当于“铁芯114的中心cc”。

另外,由转子120、轴130、送液机构10、垫圈84、旋转侧滑动部件50等构成“旋转部”。此外,由定子110、基座20、固定侧滑动部件40等构成“固定部”。

2.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血液泵1的作用·效果

接下来,使用图3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血液泵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1)永久磁铁122利用图3(b)中表示的“f1”的力来吸引铁芯114。通过反作用,铁芯114利用力的大小与f1相同且力的方向在与f1相反关系的力“f2”来吸引永久磁铁122。即,永久磁铁122及铁芯114彼此相互赋予吸引力。

在此,由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血液泵1具备将作为旋转体的转子120内置的马达,因此必然铁芯114和永久磁铁122之间存在有空隙g并被隔开(参照图3(a))。此外,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血液泵1的针对平行于z轴的方向的铁芯114的中心cc位于比针对平行于z轴的方向的永久磁铁122的中心cm更向+z方向侧移动的位置上(在图3(a)中用符号sft来表示移动量)。

如此,由于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血液泵1上,采用了铁芯114的中心cc比永久磁铁122的中心cm更向+z方向侧移动的构成,因此在铁芯114吸引永久磁铁122的力f2之中,产生有平行于z轴的成分f2z(在本说明书中,方便起见将吸引力f2之中平行于z轴的成分f2z称为“施压力”)。

通过这样的施压力f2z,永久磁铁122向+z方向被牵引。

由于转子120沿着平行于z轴的方向相对于定子110可相对地移动,因此通过上述施压力f2z,包含永久磁铁122的转子120及与转子120连结的轴130向+z方向被牵引。

对于与送液机构10及轴130可一起旋转的旋转侧滑动部件50,通过轴130向+z方向也传递有施压力f2z。

而且,最终可通过+z方向的力(对应于施压力f2z的力)将旋转侧滑动部件50的第2滑动面52按压于固定侧滑动部件40的第1滑动面42(还同时参照图2)。

如此,根据实施方式1,可将旋转侧滑动部件50按压在固定侧滑动部件40上,而不用像现有的血液泵9那样特别设置追加部件,从而可提供一种体积及重量比现有的血液泵9更小的血液泵1。

作为参考,在马达100进行旋转时,在线圈112上流过规定的方向的电流,且在各线圈112及与其相对应的铁芯114上,交替出现n极或s极。另一方面,随着转子120侧进行旋转,永久磁铁122的n极及s极也交替出现在各铁芯的正面。于是,乍一看似乎在永久磁铁122和该铁芯114之间产生排斥力的瞬间,作为马达100整体而不会产生上述施压力f2z。

可是,虽然在某一铁芯上可能会产生上述“排斥力”,但在其他铁芯上流过有与在某一铁芯所对应的线圈上流过的相不同的其他相的电流,且在进一步其他铁芯上,该铁芯所相对的永久磁铁122的极性变成与某一铁芯所相对的永久磁铁的极性不同的极性。即,在其他铁芯及进一步其他铁芯上产生有“吸引力”,其结果,作为马达100整体,“排斥力”不会占优。

此外,通常对于马达而言,铁芯的中心cc的位置与永久磁铁的中心cm的位置一致的状态是最稳定的状态。因而,如果铁芯的中心cc的位置从永久磁铁的中心cm偏移时,则向上述稳定的状态靠拢的力起作用。因而,从宏观的观点发出,永久磁铁122及铁芯114也会彼此相互赋予吸引力(f1及f2),而最终可得到平行于z轴的方向的分力(f2z)。

(2)从永久磁铁122产生的磁力线的分布状况因磁力线的分布瞩目的位置与永久磁铁122之间的位置关系·距离等而不同。利用此点,通过相对于永久磁铁122而适当改变铁芯114的位置,可改变在铁芯114和永久磁铁122之间产生的上述吸引力的大小。

即,通过将铁芯114的中心cc的位置相对于永久磁铁122的中心cm而配置在沿着z轴的希望的适当的位置上,可适当设定上述吸引力的大小。伴随该吸引力的大小的设定,吸引力的平行于z轴的成分(施压力f2z)的大小也被设定。通过将施压力f2z设定成适当的大小,最终可将下述力设定在希望的范围内,即,将旋转侧滑动部件50的第2滑动面52按压在固定侧滑动部件40的第1滑动面42上的力(机械式密封的密封滑动面上的按压力)。

3.使用血液泵1的辅助人工心脏系统5

图4是为了说明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血液泵1埋入体内时的辅助人工心脏系统5而进行模式化表示的图。

例如如图4所示,辅助人工心脏系统5由被埋入使用者300的体内的血液泵1、连接血液泵1和使用者300的自己心脏310的左心室(省略了图示)的人工血管200、用于使血液从血液泵1返回使用者生体的人工血管210、设置于使用者体外的控制装置230、将控制装置230和血液泵1之间连接的软管220等构成。

控制装置230在控制血液泵1的动作的同时,一方面向血液泵1供给冷却用液体(冷却水),另一方面从血液泵1回收冷却用液体(冷却水)。在软管220的内部,包含连接控制装置230和血液泵1的电缆(省略了图示)及使冷却用液体通过的配管(省略了图示)。

如至此说明的那样,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血液泵1可使体积及重量比现有的血液泵更小。通过使用这样的血液泵1,例如可埋入儿童等体格小的人(患者)的体内,因而可期待扩展血液泵的应用对象者。

另外,虽然在本说明书中表达为将血液泵向体内“埋入”,但此外也存在有表达成“植入”的情况。

另外,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血液泵1也可以设置在使用者的体外。

(实施方式2)

接下来,使用图5及图6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血液泵2进行说明。

图5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血液泵2而进行表示的血液泵2的剖视图。另外,在从血液泵2本体侧卸下的状态下表示了后盖86、后盖密封87及紧定螺钉68。图6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血液泵2而进行表示的血液泵2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另外,在图6中,省略了送液机构10、壳体30、后盖86、后盖密封87等的表示。

1.铁芯位置调整部件6

虽然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血液泵2基本上具有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血液泵1相同的构成,但还具备铁芯位置调整部件6这一点则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血液泵1不同。

即,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血液泵2如图5及图6所示,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血液泵1上还具备铁芯位置调整部件6,所述铁芯位置调整部件6具有形成有螺牙7a的螺纹部7,可通过螺纹部7的旋转,在与定子110的任意部分进行卡合的同时,使铁芯114在平行于z轴的方向上移动。

例如在图5及图6中,所示的铁芯位置调整部件6为以z轴为圆心的形成圆筒状的部件。该铁芯位置调整部件6与铁芯114卡合。当使铁芯位置调整部件6以z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时,则通过螺纹部7的作用,铁芯位置调整部件6在与z轴平行的方向上移动。由于铁芯位置调整部件6与定子110的任意部分(例如铁芯114)卡合,因此铁芯114也随此在与z轴平行的方向上移动。

如此,根据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血液泵2,通过改变铁芯位置调整部件6的螺纹部7的旋转角度,能够使定子110的位置(换言之,铁芯114的位置)一点点在与z轴平行的方向上移动来进行调整。即,介由铁芯位置调整部件6的螺纹部7,可将铁芯位置调整部件6的旋转角的位移向定子110(换言之,铁芯114)的与z轴平行的方向的位移转换。因而,如果使用这样的铁芯位置调整部件6,则可高精度且有效地调整定子110(换言之,铁芯114)的位置,进而还可高精度且有效地调整施压力。其结果,能够高精度且有效地调整旋转侧滑动部件按压固定侧滑动部件的力(按压力)。

2.调整环60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2的血液泵2上,优选铁芯位置调整部件6为以z轴为圆心的形成圆筒状的调整环60。

如图5及图6所示,调整环60被配置在铁芯114的外侧。换言之,铁芯114被配置在调整环60的内侧。

调整环60的下部周缘63比铁芯114的下端部117更向+z方向突出。由此,在进行调整时,可把持圆筒的下部周缘63,且铁芯114不会形成干扰,从而可便于使调整环60旋转。

在调整环60的外面上形成有作为螺纹部7的第1螺牙66。

在调整环60的上部周缘64上形成有卡合凸部65。只要为下述形状则卡合凸部65可为任意形状,即,在调整环60向+z方向移动时,铁芯114一起进行移动的形状。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使卡合凸部65为下述形状,即,在调整环60的上部周缘64附近以从调整环60的圆筒部分连续弯曲的方式向内侧(铁芯114侧)突出的形状(钩住的形状)。

另一方面,在基座20上具有从台座部22的外缘朝向+z方向突出成圆筒状的侧壁部26(参照图5)。而且,在该侧壁部26的内壁27上形成有第2螺牙28(参照图6)。

第1螺牙66与第2螺牙28彼此螺合。此外,调整环60的卡合凸部65与铁芯114的上端部116抵接。

由于形成如上构成,因此通过使调整环60旋转而使卡合凸部65沿着z轴移动,可使与卡合凸部65抵接的铁芯114沿着z轴移动。

如此,由于形成于调整环60的外面的第1螺牙66与形成于基座20的侧壁部26的内壁27的第2螺牙28彼此螺合,因此通过在调整环60的周向上施加力来使调整环60旋转,可使调整环60的卡合凸部65沿着z轴移动。伴随该卡合凸部65的沿着z轴的移动,与卡合凸部65抵接的铁芯114也可沿着z轴移动。这样,通过使调整环60旋转,可使铁芯114的位置沿着z轴移动。

尤其,与微动螺钉等的构成相比,调整环60的旋转部分为大口径。因此,即使使调整环60的边缘在周向上大幅移动,与其相伴的旋转角度的位移也比较小。此外,由于调整环60形成圆筒状,因此便于在外面上形成螺距较窄的精密的第1螺牙66。然而,通过导入调整环60来作为铁芯位置调整部件6,可构成下述机构,即,即使在周向上以较大的操作量使其移动,在与z轴平行的方向上也被转换成极小的移动量的机构。

因而,根据实施方式2中的调整环60,可高精度地调整铁芯114的位置,从而可高精度且有效地进行施压力的调整。进而,可高精度且有效地调整旋转侧滑动部件按压固定侧滑动部件的力(按压力)。

可是,为了提高血液泵的马达100的转矩,存在有下述这样的要求,即,需极力缩窄定子110和转子120之间的所谓的空隙g(例如在内转子型的马达上,铁芯的内周壁115与永久磁铁122的外周面123的间隔g。参照图6)。可是,该空隙g变得越窄,则用于调整施压力的大小的铁芯的(沿着平行于z轴的方向)位置调整越要求更高的精密度。

即使在如上因缩窄空隙g而要求严格的位置调整的状况下,通过导入实施方式2中的调整环60,也可使马达的转矩提高、高精度且有效的施压力的调整并存。

3.定子固定环80

由于铁芯114被永久磁铁122吸引,因此通过反作用,铁芯114自身也受到-z方向的力(参照图3)。因而,通过-z方向的力,铁芯114的上端部116以按的方式抵接压调整环60的卡合凸部65。

因而,即使假设使卡合凸部65向-z方向稍微移动,铁芯114的上端部116也会追随其而移动。

然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2的血液泵2上,优选还具备以与铁芯114的下端部117接触的方式与调整环60的内侧嵌合的定子固定环80(参照图6)。

根据这样的构成,铁芯114被定子固定环80和调整环60的卡合凸部65夹住。于是,铁芯114的位置也被更加牢固地固定,因而也不容易产生z轴方向的偏移。

4.补充

另外,由于在还具备铁芯位置调整部件6这一点、具备调整环60这一点及具备定子固定环80这一点以外,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血液泵2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血液泵2具有相同的构成,因此具有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血液泵1所具有的效果之中相应的效果。

此外,虽然在实施方式1的说明中,对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血液泵1应用于辅助人工心脏系统5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对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血液泵2而言,也与上述相同,可将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血液泵2应用于辅助人工心脏系统。在该情况下,也可得到与实施方式1的说明中记述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3)

图7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血液泵调整方法而进行表示的流程图。图8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血液泵调整方法而进行表示的图。具体而言,是为了说明调整夹具安装工序s20(进行后述)及运行中调整工序s30(进行后述)而进行表示的模式图。另外,图8中所示的图是将陀螺形部件520插入轴130的中空部132的步骤的图,为未完全插入状态的图。图9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血液泵调整方法而进行表示的运行中调整工序s30的流程图。

下面,以使用了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血液泵2的情况为前提,对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血液泵调整方法进行说明。

1.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血液泵调整方法

如图7所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血液泵调整方法是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血液泵2进行调整的血液泵调整方法,包含血液泵准备工序s10、调整夹具安装工序s20及运行中调整工序s30。

(1)血液泵准备工序s10

在血液泵准备工序s10中,准备下述调整状态血液泵2a,即,使显露轴130的+z方向侧的至少一部分呈显露状态的调整状态血液泵2a。

例如,如图5及图8所示,将血液泵2的后盖86及后盖密封87从血液泵2本体卸下,形成显露轴130的+z方向侧的至少一部分的状态。此外,同时将紧定螺钉68卸下,预先使调整环60形成可旋转的状态。

(2)调整夹具安装工序s20

调整夹具安装工序s20具有通过血液泵夹具510来保持调整状态血液泵2a的步骤及将控制调整状态血液泵2a的控制装置230(在图8中省略了图示)连接于调整状态血液泵2a的步骤。

详细而言,如图8所示,通过血液泵夹具510用任意的方法来保持调整状态血液泵2a的本体。由此,使调整状态血液泵2a的本体(基座20、壳体30等)不会在平行于z轴的方向、垂直于z轴的方向、旋转方向等上移动。

此外,将控制调整状态血液泵的控制装置230(在图8中省略了图示)连接于调整状态血液泵2a,并进行准备以便能够在规定的条件下运转调整状态血液泵2a。另外,也可以安装使液体在泵室r的流入口32及流出口34中流通的外装的夹具。

轴130在+z方向侧具有中空部132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也可以同时进行将陀螺形部件(辅助件)520埋入到中空部132的步骤。由此,可使测力表550(进行后述)的探针552与轴130的旋转中心接触。

(3)运行中调整工序s30

运行中调整工序s30为在使血液泵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调整的工序。如图9所示,运行中调整工序s30具有f表接触·按压步骤s31、马达旋转步骤s32、按压力测定步骤s33、判断步骤s34、第1调整步骤s35及第2调整步骤s36。

(i)在f表接触·按压步骤s31中,使测力表550的探针552由轴130的+z方向侧(下侧)与轴130的旋转中心(z轴)接触,并朝向-z方向按压(同时参照图8)。

(ii)在马达旋转步骤s32中,在规定的条件下使调整状态血液泵2a的马达100旋转。例如,适当选择与该血液泵的规格、实际的使用条件等相应的旋转速度来使其旋转。

(iii)在按压力测定步骤s33中,通过测力表550,作为数值来读取介由探针552而得到的力的大小,以此为按压力来进行测定。

(iv)如已述的那样,对机械式密封的密封滑动面上的按压力进行管理,以便成为适当的范围内的值。将该适当的按压力的上限值至下限值之间的范围定义为“管理范围”。在判断步骤s34中,进行所测定的按压力是否在上述管理范围内、是否低于管理范围的下限值、是否高于管理范围的上限值等判断。

(v)第1调整步骤s35

在判断为所测定的按压力低于规定的管理范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实施第1调整步骤s35。第1调整步骤s35是将调整环60向第1旋转方向旋转,使铁芯114向+z方向(下方向)移动来进行调整。

在调整时,也可以使用调整环旋转夹具(省略了图示)。调整环旋转夹具以任意形式把持调整环60的下部周缘63。而后,当通过调整环旋转夹具在周向上对调整环60施加力时,则可使调整环60旋转,并可进行任意调整。

(vi)第2调整步骤s36

在判断为所测定的按压力高于规定的管理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实施第2调整步骤s36。第2调整步骤s36是使调整环60向与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第2旋转方向旋转,使铁芯114向-z方向(上方向)移动来进行调整。其具体的方法遵照上述第1调整步骤s35的方法。

2.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血液泵调整方法的效果

在不按照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血液泵调整方法的情况下,需要重复进行下述复杂的作业,即,运转现有的血液泵来测定实际的按压力、分解血液泵、对与按压力相关的血液泵的部位进行调整、组装血液泵、再次运转血液泵来修正按压力或进行确认等。

另一方面,根据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血液泵调整方法,使用现有的血液泵,通过一边用按压力测定步骤s33来测定实际的按压力,一边实施第1调整步骤s35及第2调整步骤s36,即可将实际的按压力调整成适当的范围内的值。

因而,可高精度且有效地调整旋转侧滑动部件按压固定侧滑动部件的力(按压力)。

3.补充

(1)在实施上述第1调整步骤s35及第2调整步骤s36后,也可以再次返回按压力测定步骤s33,重复进行按压力测定步骤s33、判断步骤s34及第1调整步骤s35或第2调整步骤s36。

(2)也可以在上述的工序及步骤以外,进一步实施以下的工序及步骤。

在判断为所测定的按压力包含在规定的管理范围的情况下,也可以实施最终微调整步骤s37。最终微调整步骤s37是使实际的按压力接近上述管理范围的中值的步骤。具体而言,在实施按压力测定步骤s33后,在判断为低于中值时,将调整环60向第1旋转方向旋转。在判断为高于中值时,将调整环60向第2旋转方向旋转。另外,优选使旋转调整环60的角度的位移(旋转角度)比第1调整步骤s35及第2调整步骤s36中的角度的位移更小。这是因为可实现更高精度的调整。

在实施最终微调整步骤s37后,利用紧定螺钉68将基座20的侧壁部26和调整环60卡定,将调整环60固定成相对于基座20不旋转。其后,也可以用树脂等将调整环60和侧壁部26封闭,以便形成完全的固定。

在对调整环60进行固定后,将后盖密封87及后盖86由+z方向侧嵌入来组成血液泵2。

(实施例)

以下对实施本发明的血液泵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10是为了说明实施例所涉及的血液泵而进行表示的分解图。另外,由于图10是从斜下进行观察的立体图,因此未显露固定侧滑动部件40、台座部22的上面等。图11是为了说明实施例所涉及的血液泵而进行表示的剖视图。图11是用垂直于z轴的面将马达100剖开的剖视图。省略了轴130的表示。

将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血液泵2作为实施例所涉及的血液泵(参照图10)

(1)实施例所涉及的血液泵的概要

作为送液机构10,采用了离心型的叶轮10a。

作为固定侧滑动部件40,采用了所谓的被称为座环的部件。座环(固定侧滑动部件40)为陶瓷制,例如以碳化硅(sic)为原材料。座环被固定在基座20上。座环在以z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径向)上被固定,且针对沿着z轴的方向(推力方向)也被固定。座环还作为承接轴130、叶轮10a、旋转侧滑动部件50等的负荷的推力轴承而发挥功能。

作为旋转侧滑动部件50,采用了所谓的被称为密封环的部件。这里的密封环(旋转侧滑动部件50)为碳制。

在叶轮10a和密封环(旋转侧滑动部件50)之间,安装有垫圈84。垫圈84为硅橡胶制。

通过在送液机构10及旋转侧滑动部件50之间安装垫圈84,可使垫圈84作为减振器而发挥功能,吸收来自送液机构10及旋转侧滑动部件50双方的冲击。

作为马达100,采用了所谓的内转子型的无刷dc马达。

在实施例所涉及的血液泵上,马达100为内转子型的马达,在定子110的靠近z轴的内部设置有可收容转子120的转子收容空间118。转子120在可沿着z轴移动的状态下被收容在转子收容空间118中。

在内转子型的马达的情况下,与外转子型的马达相比,转子120的永久磁铁122被配置在更靠近旋转轴(z轴)的地方。即,将施压力的作用点配置在更靠近旋转轴的地方。因此,可在力的方向、力的大小等的不均较少的稳定的状态下传递通过轴130传递到固定侧滑动部件40的施压力。其结果,有助于高精度施加机械式密封的密封滑动面上的按压力。

如图11所示,作为转子120的永久磁铁122,马达100采用了具有4处n极、4处s极、合计8极的构成的永久磁铁。此外,在定子110上具备12个铁芯114,在各自的铁芯114上卷绕有线圈112。

铁芯114的高度(平行于z轴的方向的长度)为6~10mm。永久磁铁122的高度(平行于z轴的方向的长度)为8~12mm。

在此,优选铁芯114的内周壁115与永久磁铁122的外周面123之间的空隙g在0.7mm~1.3mm的范围内。

通过形成这样的范围,可使血液泵体积及重量小且可调整按压力。

在血液泵上设置有液体通路70(参照图2。也同时参照图5),所述液体通路70被构成密封环(旋转侧滑动部件50)的面之中面对+z方向的面、构成座环(固定侧滑动部件40)的第1插通孔44的内周面及轴130的任意的面包围。用于冷却马达100、轴130等的冷却用液体在这样的液体通路70中通过。密封环(旋转侧滑动部件50)因这样的冷却用液体的液体压力而受到-z方向的力。

此外,设置有定子隔壁81(参照图3及图6)、后盖密封87(参照图1及图5)等,以便冷却用液体不会流通到必要以外的部分。此外,转子120被钛制的转子壳124包围以便保护内部(参照图3及图6)。

(2)永久磁铁的中心cm相对于铁芯的中心cc的移动量sft

在血液泵上,优选永久磁铁的中心cm相对于铁芯的中心cc的移动量sft在0.1mm~1.0mm的范围内。

此外,更优选上述移动量sft在0.2~1.0mm的范围内。通过将移动量设定在这样的范围内,可在确保必要的足够的施压力的同时,使血液泵比现有的血液泵体积及重量更小。

进一步,更优选上述移动量sft在0.3~0.6mm的范围内。

图12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血液泵上的永久磁铁的中心cm相对于铁芯的中心cc的移动量sft与有助于密封滑动面上的按压力的施压力的关系的曲线图。

通常,移动量sft与施压力的关系可变。但是,只要将移动量sft限制在特定的区间内,则移动量sft与施压力可视为处于以一次式来表示的线性的关系(参照图12)。

例如在实施例所涉及的血液泵上,当以移动量sft为x(mm)、以施压力为y(kgf)时,则可视为以y=ax(但是、0.1≦x≦1.0)的一次式来表示的关系。

因而,为了调整施压力,优选在特定的区间内(在此为0.1≦x≦1.0)进行铁芯114的位置调整。这是因为通过调整调整环60的旋转角,可线性地改变施压力。进而可高精度赋予按压力。

(3)调整环60

作为铁芯位置调整部件6,实施例所涉及的血液泵采用了调整环60。

调整环60的直径为大致30~60mm。

调整环60的螺纹部7的螺牙7a以下述螺距切制了螺纹,即,圆筒状的调整环60每旋转1周(360°旋转),调整环60在平行于z轴的方向上位移大致0.2~0.3mm左右的螺距。

在调整环60的下部周缘63设置有切口67(参照图10及图8)。通过设置切口67,可便于嵌合用于使调整环60旋转的调整环旋转夹具(省略了图示),并不容易产生把持错位,从而可进行更精密的调整。

另外,实施例所涉及的血液泵还具备定子固定环80。

(4)另外,在实施例所涉及的血液泵上,介由转子120及轴130从旋转侧滑动部件50施于固定侧滑动部件40的+z方向的施压力是考虑到运转该血液泵时的通过液体通路70的冷却用液体所产生的液体压力而设定的。

血液泵存在有下述情况,即,使冷却用液体(例如冷却水)在液体通路中循环,对包含轴的整个马达、固定侧滑动部件、旋转侧滑动部件等进行冷却的情况。作为参考,虽然该冷却用液体所产生的液体压力的大小可根据血液泵的运转状况而改变,但当视作整体时则被收入在适当的范围内。

冷却用液体的液体压力作为将旋转侧滑动部件50从固定侧滑动部件40拉离的方向的力(-z方向的力)而起作用。因此,调整环60的施压力的调整需考虑冷却用液体的液体压力来设定并调整。即,由于对于机械式密封的密封滑动面上的按压力而言,冷却用液体的液体压力的量作为相反侧的力而被相抵,因此需将加上该液体压力的量的力作为施压力来进行设定。

如上,通过本发明的血液泵的实施,能够确认可将旋转侧滑动部件按压在固定侧滑动部件上,而不用像现有的血液泵那样特别设置追加性部件(第1永久磁铁及第2永久磁铁)。

以上,虽然基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可在各种各样的形态中实施,例如还可进行如下变形。

(1)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记述的构成元件的数量、材质、形状、位置、大小等为例示,可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2)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马达100假想为内转子型的马达而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作为马达100,也可以采用外转子型的马达。此时,在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半径方向上进行观察时,则配置有内侧具有定子(铁芯及线圈)、外侧具有永久磁铁的转子。

(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为了调整铁芯的位置,例如也可以使用垫片400。

图13是为了说明变形例1所涉及的血液泵1a而进行表示的血液泵1a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垫片400为厚度比较薄的间隔件用途的部件。如图13所示,将该垫片400以所需片数重叠的方式插入在基座20和定子110(包含铁芯114及线圈112)之间。通过调整重叠垫片400的片数,可相对于永久磁铁的中心cm的位置相对地调整铁芯的中心cc的位置。

(4)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2及实施方式3中,作为铁芯位置调整部件6而使用了调整环60并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作为铁芯位置调整部件6也可以采用微动螺钉6a。

图14是为了说明变形例2所涉及的血液泵2a而进行表示的血液泵2a的主要部分剖视图。例如,如图14所示,在定子110(包含铁芯114及线圈112)的任意部分上设置有外螺纹119。在将顶端上具有螺纹部7的微动螺钉6a插通于设置在后盖86上的螺钉孔89的同时,使螺纹部7的螺牙7a螺合于上述外螺纹119。

通过如此构成,通过使微动螺钉6a旋转,可使定子110在平行于z轴的方向上移动,进而可使铁芯114在平行于z轴的方向上移动。

(5)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3的血液泵调整方法中,在进行f表接触·按压步骤s31后进行了马达旋转步骤s32,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调换这些步骤,在进行马达旋转步骤s32后进行f表接触·按压步骤s31。由此,可在稳定旋转的状态下进行测力表的z的测定、记录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