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定向拉伸特性的弹性化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53818发布日期:2019-09-24 21:46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具有定向拉伸特性的弹性化材料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要求2017年2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464,640的权益。

本公开涉及弹性化材料,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定向拉伸特性的弹性化材料。



背景技术:

弹性化材料用于许多不同的应用中,包括用于各种衣服和吸收制品中。这种弹性化材料可用作腰带、腿箍、阻隔箍的一部分,或者用于服装和吸收制品的其他部件,以提供有益的贴合性能,从而帮助防止身体渗出物渗出,或者赋予其他益处。

许多现有的衣服和吸收制品包括弹性化材料,该弹性化材料包括位于材料层之间并用粘合剂固定到材料层上的弹性股线。一些现有技术的弹性化材料试图除去粘合剂,以利于通过使用分立的单独粘结部将弹性股线固定到材料层。这些现有技术材料横跨弹性股线定位粘结部的距离小于弹性股线的未张紧直径。一些示例性现有技术材料可见于授予cerafrancecompagnied’equipmentrobotiqueappliquee,标题为“rufflingslideandmethodformakingsame”的美国专利no.6,291,039。这种特殊的结构配置将弹性股线保持在弹性化材料内的粘结部之间。这些无粘合剂弹性化材料具有成本优势,因为它们不需要粘合剂来将弹性体股线固定在弹性化材料内。因此,除了具有功能或美学益处之外,不包括粘合剂的另外的弹性化材料可能是帮助降低吸收制品的总成本所期望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涉及弹性化材料,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定向拉伸特性的弹性化材料。一般来讲,本公开的弹性化材料构造成使得它们具有特定各组所需拉伸特性。例如,本公开的弹性化材料可具有沿材料的第一长度的第一组拉伸特性和沿第二长度的第二组拉伸特性。本公开的其他弹性化材料可具有对称的拉伸特性和/或连续的拉伸特性,使得弹性化材料在所有方向上拉伸。这些不同的拉伸特性可以针对吸收制品或衣服的特定区域,诸如腰带或腿部弹性件,以增强吸收制品或服装的整体贴合性、功能性和/或美观性。

在第一实施方案中,弹性化材料可包括第一层材料、通过包括第一粘结部和第二粘结部的第一对粘结部和包括第三粘结部和第四粘结部的第二对粘结部粘结到第一层材料的第二层材料、以及沿横向方向延伸并设置在第一层材料和第二层材料之间的弹性体股线。第一对粘结部和第二对粘结部可沿弹性体股线间隔开。另外,第一粘结部和第三粘结部可位于弹性体股线的第一侧上,并且第二粘结部和第四粘结部可位于弹性体股线的第二侧上。第一粘结部可以横跨弹性体股线位于第二粘结部的对侧,并且分开小于弹性体股线的未张紧直径的纵向距离,并且第三粘结部可以横跨弹性体股线位于第四粘结部的对侧,并且分开小于弹性体股线的未张紧直径的纵向距离。此外,第一粘结部和第三粘结部可以包括第一侧部分和第二侧部分,其中第一粘结部的第一侧部分相对于弹性体股线形成第一角度,并且第三粘结部的第一侧部分相对于弹性体股线形成第二角度。第一角度可以与第二角度不同。

在第二实施方案中,第一实施方案的弹性化材料还可包括第三对粘结部,其包括第五粘结部和第六粘结部。第一对粘结部、第二对粘结部和第三对粘结部可以全部沿弹性体股线间隔开,其中第一粘结部、第三粘结部和第五粘结部位于弹性体股线的第一侧上,并且第二粘结部、第四粘结部和第六粘结部位于弹性体股线的第二侧上。第五粘结部可以横跨弹性股线位于第六粘结部的对侧,并且分开小于弹性体股线的未拉伸直径的纵向距离。另外,第一粘结部、第三粘结部和第五粘结部可全部包括第一侧部分和第二侧部分,其中第五粘结部的第一侧部分相对于弹性体股线形成第三角度。第一角度、第二角度和第三角度都可以不同。

在第三实施方案中,第一实施方案或第二实施方案的弹性化材料还可包括第三对粘结部,其包括第五粘结部和第六粘结部。第五粘结部可以横跨弹性体股线位于第六粘结部的对侧,并且分开大于或等于弹性体股线的未拉伸直径的纵向距离。

在第四实施方案中,第三实施方案的第三对粘结部可以沿着弹性体股线定位在第一对粘结部和第二对粘结部之间。

在第五实施方案中,第一实施方案至第四实施方案中的任何一个的第一角度可以在约30度和约89度之间,并且第二角度可以在约30度和约89度之间。

在第六实施方案中,第一实施方案至第五实施方案中的任何一个的第一角度可以在约50度和约88度之间,并且第二角度可以在约50度和约88度之间。

在第七实施方案中,第一实施方案至第六实施方案中任一个的第一层材料和第二层材料可以由单独的材料纤网构成。

在第八实施方案中,第一实施方案至第六实施方案中任一个的第一层材料和第二层材料可以由单个材料纤网构成,其中单个材料纤网折叠在弹性体股线上以形成第一层材料和第二层材料。

在第九实施方案中,弹性化材料可包括第一纤网材料、通过多个粘结部粘结到第一纤网材料的第二纤网材料、以及在横向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第一纤网材料和第二纤网材料之间的多根弹性体股线。第一数量的该多个粘结部的侧部分可以形成穿过该多根弹性体股线的第一粘结线,第一粘结线相对于该多根弹性体股线形成第一粘结线角度,其中形成第一粘结线的至少一对粘结部可以设置在该多根弹性体股线中的弹性体股线的相对侧上,并且间隔开小于该多根弹性体股线中的弹性体股线的未张紧直径的纵向距离。第二数量的该多个粘结部的侧部分可以形成第二粘结线,该第二粘结线穿过该多根弹性体股线并且与第一粘结线横向间隔开,第二粘结线相对于该多根弹性体股线形成第二粘结线角度,其中形成第二粘结线的至少一对粘结部可以设置在该多根弹性体股线中的弹性体股线的相对侧上,并且间隔开小于该多根弹性体股线中的弹性体股线的未张紧直径的纵向距离。第一粘结线角度可以与第二粘结线角度不同。

在第十实施方案中,第九实施方案的弹性化材料还可包括第三数量的该多个粘结部的侧部分,该侧部分形成第三粘结线,该第三粘结线穿过该多根弹性体股线并且与第一粘结线和第二粘结线横向间隔开,第三粘结线相对于该多根弹性体股线形成第三粘结线角度,其中形成第三粘结线的至少一对粘结部可以设置在该多根弹性体股线中的弹性体股线的相对侧上,并且间隔开小于该多根弹性体股线中的弹性体股线的未张紧直径的纵向距离。第一粘结线角度、第二粘结线角度和第三粘结线角度都可以不同。

在第十一实施方案中,第九实施方案的弹性化材料还可包括第三数量的该多个粘结部的侧部分,该侧部分形成第三粘结线,该第三粘结线穿过该多根弹性体股线并且与第一粘结线和第二粘结线横向间隔开,其中该第三数量的粘结部的至少一对纵向相邻的粘结部设置在该多根弹性体股线中的弹性体股线的相对侧上,并且间隔开大于或等于该多根弹性体股线中的弹性体股线的未张紧直径的纵向距离。

在第十二实施方案中,第十一实施方案的第三粘结线可以位于第一粘结线和第二粘结线之间。

在第十三实施方案中,第九实施方案至第十二实施方案中任一个的第一材料纤网和第二材料纤网可以由单独的材料纤网构成。

在第十四实施方案中,第九实施方案至第十二实施方案中任一个的第一材料纤网和第二材料纤网可以由单个材料纤网构成,并且单个材料纤网可以折叠在该多根弹性体股线上以形成第一材料纤网和第二材料纤网。

在第十五实施方案中,第九实施方案至第十四实施方案中的任何一个的第一粘结线角度可以在约30度和约89度之间,并且第二粘结线角度可以在约30度和约89度之间。

在第十六实施方案中,第九实施方案至第十五实施方案中的任何一个的第一粘结线角度可以在约50度和约88度之间,并且第二粘结线角度可以在约50度和约88度之间。

在第十七实施方案中,弹性化材料可包括第一纤网材料、通过多个粘结部粘结到第一纤网材料的第二纤网材料、以及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第一纤网材料和第二纤网材料之间的多根弹性体股线。该多个粘结部可包括至少第一对粘结部,其设置在该多根弹性体股线中的弹性体股线的相对侧上,并且在该弹性体股线上间隔开小于该多根弹性体股线中的弹性体股线的未张紧直径的纵向距离。另外,在沿着弹性化材料的第一长度的纵向方向上施加的给定张力下,弹性化材料可以在纵向方向上呈现第一伸长量,并且在沿着弹性化材料的第二长度在纵向方向上施加的给定张力下,弹性化材料可以在纵向上方向上呈现第二伸长量。此外,第一伸长可以不同于第二伸长。

在第十八实施方案中,在沿着弹性化材料的第三长度在纵向方向上施加的给定张紧力下,第十七实施方案的弹性化材料可以在纵向方向上呈现第三伸长量。

在第十九实施方案中,第十七实施方案或第十八实施方案的多个粘结部还可以包括至少第二对粘结部,其设置在该多根弹性体股线中的弹性体股线的相对侧上,并且在弹性体股线上间隔开大于或等于该多根弹性体股线中的弹性体股线的未张紧直径的纵向距离,并且第二对粘结部可以纵向相邻。

在第二十实施方案中,第十七实施方案至第十九实施方案中任一项的弹性化材料可包括吸收制品的腰带。

本公开的上述发明内容并非旨在描述本公开的每个实施方案或每一种实施方式。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和权利要求,将明白和理解优点和成就以及对本公开的更完整的理解。

附图说明

考虑到以下结合附图对各种实施方案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弹性化材料的平面图;

图2是沿着线2-2观察的图1的弹性化材料的横截面;

图3是图1的弹性化材料的一部分的特写平面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拉伸的弹性化材料的平面图,该拉伸的弹性化材料包括相对于弹性化材料的弹性体股线具有不同角度的多个粘结部;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另一个拉伸的弹性化材料的平面图,该拉伸的弹性化材料包括相对于弹性化材料的弹性体股线具有不同角度的多个粘结部;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又一个拉伸的弹性化材料的平面图,该拉伸的弹性化材料包括相对于弹性化材料的弹性体股线具有不同角度的多个粘结部以及具有不同纵向间隔的粘结部的区域;

图7是根据本发明各方面的包括弹性化材料的示例性吸收制品的平面图;

图8是示例性弹性化材料的平面图,该弹性化材料可以包括图7的吸收制品的腰带的一部分;

图9是另一个示例性弹性化材料的平面图,该弹性化材料可以包括图7的吸收制品的腰带的一部分;

图10是示例性弹性化材料的平面图,该弹性化材料可以包括图7的吸收制品的腿箍的一部分;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另一个拉伸的弹性化材料的平面图,该拉伸的弹性化材料包括相对于弹性化材料的弹性体股线具有不同角度的多个粘结部;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又一个拉伸的弹性化材料的平面图,该拉伸的弹性化材料包括相对于弹性化材料的弹性体股线具有不同角度的多个粘结部;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另一个拉伸的弹性化材料的平面图,该拉伸的弹性化材料包括相对于弹性化材料的弹性体股线具有不同角度的多个粘结部;

图14是另一个示例性弹性化材料的平面图,该弹性化材料可以包括图7的吸收制品的腰带的一部分;

图15是另一个示例性弹性化材料的平面图,该弹性化材料可以包括图7的吸收制品的腿箍的一部分;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各方面的包括弹性化材料的示例性吸收制品的平面图;并且

图17是示例性弹性化材料的平面图,该弹性化材料可以包括图16的吸收制品的耳部分。

虽然本公开可具有各种修改和替代形式,但是其细节已经在附图中示例性地示出并且将被详细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并非意图将本公开的各方面限制于所描述的特定实施方案。相反,意图是覆盖落入本公开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同形式和替代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总体涉及具有定向拉伸特性的弹性化材料。弹性化材料可以不需要粘合剂来将材料的弹性体股线固定在材料内。然而应当理解,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公开的弹性化材料也可以受益于粘合剂的应用。另外,粘结部的特定形状和/或位置可用于沿弹性化材料的不同部分赋予不同的拉伸特性,或者赋予材料对称和/或连续的拉伸特性。本公开详细描述了可以通过沿材料的不同部分采用不同形状的粘结部形成的许多不同的材料,以及弹性化材料如何用于衣服和吸收制品中以增强制品的贴合性和/或功能。

每个实例以说明方式给出且并不意味着限制。例如,作为一个实施方案或附图的一部分而说明或描述的特征可以用于另一个实施方案或附图以产生又一个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包括这样的修改和变化。

尽管公开了与各种部件、特征和/或规格有关的一些合适的尺寸、范围和/或值,但本公开所涉及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需的尺寸、范围和/或值可能偏离明确公开的那些。

当介绍本公开或其优选实施方案的元件时,冠词“一个”、“一种”、“该”和“所述”旨在表示存在该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旨在包括端值并且意味着可能有除了所列元素之外的另外的元素。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本公开的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上述示例性实施方案不应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定义:

术语“吸收制品”在本文中是指这样的制品:其可以紧贴或靠近穿戴者的身体(即,与身体邻接)放置,以吸收和包含从身体排放的各种液态、固态和半固态流出物。如本文所述,这样的吸收制品旨在在有限的使用期后丢弃,而不是被洗涤或以其他方式还原以重复使用。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本公开适用于各种一次性吸收制品,包括但不限于尿布、尿裤、训练裤、较大儿童裤、泳裤、女性卫生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月经垫或月经裤)、失禁用产品、成人尿布和短裤、医疗服装、手术垫和绷带、其他个人护理或保健服装等。

术语“粘结”、“附接”或“联接”在本文中是指两个元件的接合、粘附、连接、附接等。当它们彼此直接地或彼此间接地接合、粘附、连接、附接等时,例如当每个元件直接地粘结到中间元件时,两个元件将被认为粘结、附接或联接在一起。一个元件到另一个元件的粘结、附接或联接可通过连续或间歇的粘结进行。

术语“梳理纤网”在本文中是指包含通常纤维长度小于约100mm的天然或合成毛丛长度(staplelength)纤维的纤网。短纤维捆可经过开放过程以将随后运送到梳理过程的纤维分离,该梳理过程分离并梳理纤维以将它们在纵向上对准,之后,纤维被沉积在移动的丝上以进一步加工。这样的纤网通常经历一些类型的粘结过程,例如,使用热和/或压力的热粘结。除此之外或作为其替代,纤维可以经历粘合过程以将该纤维例如通过使用粉末粘合剂粘结在一起。梳理纤网可以经历诸如水刺的流体缠结,以进一步缠绕该纤维,从而提高梳理纤网的完整性。由于纤维在纵向上对准,梳理纤网一旦粘结通常就会具有比横向强度更大的纵向强度。

术语“膜”在本文中是指使用诸如流延膜或吹塑膜挤出方法的挤出和/或成形方法制备的热塑性膜。该术语包括开孔膜、狭缝膜和构成液体转移膜的其他多孔膜,以及不转移液体的膜,例如但不限于屏障膜、填充膜、透气性膜和定向膜。

术语“gsm”在本文中是指克/平方米。

术语“亲水性”在本文中是指通过与纤维接触的含水液体润湿的纤维或纤维的表面。材料润湿的程度又可以所涉及的液体和材料的接触角和表面张力来描述。适于测量特定纤维材料或纤维材料共混物的可润湿性的设备和技术可由cahnsfa-222表面力分析系统(cahnsfa-222surfaceforceanalyzersystem)或基本上等同的系统提供。当使用该系统测量时,将接触角小于90的纤维认定为“可润湿的”或亲水的,并将接触角大于90的纤维认定为“不可润湿的”或疏水的。

术语“熔喷”在本文中是指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的纤维:将熔融的热塑性材料经过多个细的、通常为圆形的模具毛细管作为熔融的线或纤丝挤入到汇聚的高速加热的气体(例如空气)流中,该高速加热的气体流使熔融的热塑性材料的纤丝变细以减小其直径,该直径可以是微纤维直径。之后,熔喷的纤维由高速气体流携带并沉积在收集表面上以形成随机分散的熔融纤维的纤网。这样的方法在如授予butin等人的美国专利no.3,849,241中公开,该专利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熔喷纤维是微纤维,该微纤维可以是连续的或不连续的,通常小于约0.6旦尼尔,并且当沉积在收集表面上时可以是发粘的和自粘结的。

术语“非织造物”在本文中是指在不借助于织物机织或针织过程的情况下形成的材料或材料的纤网。材料或材料的纤网可具有单独的纤维、纤丝或线(统称为“纤维”)的结构,其可以是相互插入的(interlaid),但不以与针织织物相同的可辨认方式相互插入。非织造材料或纤网可以由许多过程形成,例如但不限于熔喷过程、纺粘过程、梳理纤网过程、水力缠结过程等。

术语“纺粘”在本文中是指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的小直径纤维:将熔融的热塑性材料作为纤丝从具有圆形或其他构型的喷丝头的多个细毛细管中挤出,然后通过常规过程例如引出拉拔和描述于以下专利中的过程将挤出的纤丝的直径迅速变细,所述专利为授予appel等人的美国专利第4,340,563号、授予dorschner等人的美国专利第3,692,618号、授予matsuki等人的美国专利第3,802,817号、授予kinney的美国专利第3,338,992号和第3,341,394号、授予hartmann的美国专利第3,502,763号、授予peterson的美国专利第3,502,538号、以及授予dobo等人的美国专利第3,542,615号,这些专利中的每一篇均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纺粘纤维为大体上连续的,并且通常平均旦尼尔大于约0.3,并且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约0.6、5和10与约15、20和40之间。当沉积在收集表面上时,纺粘纤维通常为不发粘的。

当在本文用于描述材料或制品的一部分时,术语“弹性化”是指该材料或制品由耦合到弹性体材料例如一根或多根弹性体带或弹性体股线的非弹性片状材料制成,使得该材料或制品呈现弹性特性。

术语“热塑性塑料”在本文中是指当暴露于热时可以软化和成型和当冷却时基本上恢复到非软化状态的材料。

术语“使用者”或“护理者”在本文中是指这样的人:其将诸如但不限于尿布、尿裤、训练裤、较大儿童裤、失禁用产品或其他吸收制品的吸收制品贴合在这些吸收制品之一的穿戴者周围。使用者和穿戴者可以是同一个人。

弹性化材料:

图1是描绘示例性弹性化材料10的一部分的俯视平面图。弹性化材料10通常在顶部片材边缘11和底部片材边缘13之间的纵向方向31以及横向方向32上延伸。弹性化材料10通常可包括第一层材料12、第二层材料14、弹性体股线16和粘结部20。如下面将更详细描述的,至少一些粘结部20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定位在弹性体股线16的相对侧上,使得粘结部20将弹性体股线16的部分固定或“捕获”到弹性化材料10内的适当位置。

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弹性化材料10可以由处于拉伸状态的弹性体股线16形成。当允许弹性化材料10松弛时,弹性体股线16在捕获部分之间收缩,导致在弹性化材料10内形成谷部15和脊部17。在图2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弹性化材料10的结构,包括谷部15和脊部17,图2是沿线2-2观察的图1的弹性化材料10的横截面,其中线2-2垂直于弹性化材料10的脊部15和谷部17绘制。

图3a描绘了图1的圆圈33的特写视图,更详细地描述了粘结部20和弹性化材料10的弹性体股线16中的一个。具体地讲,图3a用虚线描绘了弹性体股线16在粘结部20之间通过时的外边缘,包括捕获股线16的粘结部20a和20b。可以看出,图3a中的弹性体股线16可以具有沿着弹性体股线16的横向长度交替的非捕获部分21和捕获部分22。

为了形成材料诸如弹性化材料10,其中弹性体股线16包括非捕获部分21和捕获部分22,弹性体股线16可以在弹性体股线16定位在第一层材料12和第二层材料14之间之前或之时被拉伸。弹性体股线16可以具有未张紧的外径,并且弹性体股线16的外径可以随着股线16拉伸而减小。因此,在股线16放置在第一层材料12和第二层材料14之间之前或之时,弹性体股线16的外径可以小于弹性体股线16的未张紧外径。然后,材料10的至少一些粘结部20例如图3a中的粘结部20a、20b可以放置在拉伸的弹性体股线16的相对侧上,并且在弹性体股线16上纵向间隔开纵向距离2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纵向距离25可以近似等于在形成粘结部20a、20b时股线16的外径。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纵向距离25可以大于形成粘结部20a、20b时股线16的外径,但是小于股线16的未张紧直径的外径。

当允许弹性体股线16松弛时,弹性体股线16的外径通常朝着弹性体股线16的未张紧外径增加。然而,如图3a所示,这种扩展在弹性体股线16的捕获部分22中被粘结部20抑制,所述粘结部在股线16上定位小于股线16的未张紧直径的纵向距离,诸如粘结部20a、20b。随着图3a的弹性股线16从拉伸状态松弛和收缩,弹性股线16的非捕获部分21在纵向方向上扩展(例如,弹性体股线16的外径增加),从而导致如图3a所示的结构,其中弹性股线16示出为在非捕获部分21中具有扩展的外径2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扩展直径23可以与弹性股线16的未张紧直径相同,但是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可能不是这种情况。例如,弹性股线16类型的具体构造、弹性股线16在成形过程中的伸长量、以及粘结部20相对于伸长的弹性股线16的位置(横跨弹性股线16的粘结部20之间的纵向距离25以及粘结部20之间的横向距离两者)可以防止弹性股线16在非捕获部分21中的直径一直扩展回到股线16的未张紧直径。因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材料10的至少一些弹性股线16的未捕获部分21中的扩展直径23可能仍然小于弹性股线16的未张紧直径。

纤网材料:

一般来讲,第一层材料12和外层材料14可以由适用于腰带、腿箍或衣服或吸收制品的任何其他身体接触部分或非身体接触部分的任何材料构成。层12、14可以由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构成。在不同的预期实施方案中,层12、14中的每一个可包括单层、多层、层合物等。另外,层12、14可以包括位于弹性体股线16的相对侧上的两个单独的材料纤网以形成弹性化材料10,或者层12、14可以包括折叠的单个材料纤网,使得材料纤网的第一部分位于弹性体股线16的第一侧上,并且材料纤网的第二部分位于弹性体股线16的第二侧上以形成弹性化材料10。

用于层12、14的示例性合适的材料类别包括合成纤维(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纤维)、天然纤维(例如木材或棉纤维)、天然和合成纤维的组合、多孔泡沫、网状泡沫、穿孔塑料膜等。合适的材料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人造丝、木材、棉花、聚酯、聚丙烯、聚乙烯、尼龙或其他可热粘结的纤维、聚烯烃,例如但不限于聚丙烯和聚乙烯的共聚物、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以及诸如聚乳酸的脂族酯、带细孔的膜纤网、网材料等、以及它们的组合。

另外,各种织造和非织造织物可用于层12、14。层12、14可以包括织造织物、非织造织物、聚合物膜、膜织物层合物等,以及它们的组合。非织造织物的实例可包括纺粘织物、熔喷织物、共成形织物、梳理纤网、粘结的梳理纤网、双组分纺粘织物、水刺布等,以及它们的组合。

例如,层12、14可由聚烯烃纤维的熔喷或纺粘纤网构成。另选地,层12、14可以是由天然纤维和/或合成纤维构成的粘结的梳理纤网。层12、14可由基本上疏水的材料构成,并且疏水材料可以任选地用表面活性剂处理或以其他方式加工以赋予所需水平的可润湿性和亲水性。表面活性剂可通过任何常规的方式诸如喷雾、印刷、刷涂等施加。表面活性剂可被施加到整个层12、14,或者可以选择性地施加到层12、14的特定区段。适用于层12、14的一些具体示例性材料包括5至150gsm范围内的100%聚丙烯粘结的梳理纤网。其他示例性合适的材料包括5至150gsm范围内的纺粘聚丙烯非织造纤网。其他示例性材料可具有高于150gsm的基重。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层12、14可由非织造的双组分纤网构造成。非织造的双组分纤网可以是纺粘双组分纤网或粘结梳理双组分纤网。双组分短纤维的实例包括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纤维。在该特定的双组分纤维中,聚丙烯形成芯,并且聚乙烯形成纤网的外皮。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使用具有其他取向的纤维(例如,多瓣、并列型、端对端)。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层12、14可以是基重为约8至约50gsm的纺粘基材。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层12、14可以是12gsm的纺粘-熔喷-纺粘基材。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层12、14可以是8gsm的纺粘-熔喷-纺粘基材。

弹性体股线:

用于弹性体股线16的合适的弹性体材料可包括但不限于氨纶弹性体股线、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的股线、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或热活化弹性体材料。弹性体股线16可以是任何弹性体材料,其能够伸长至少约50%,期望地约350%,并且在伸长约300%之后能够恢复到其原始长度的至少约250%,并且期望地恢复约150%之内。弹性体股线16可以是氨纶弹性体股线,诸如可从e.i.dupontdenemoursandco.商购获得的lycra线。另选地,弹性体股线16可由热塑性弹性体构成或者由可从j.p.s.elastomericscorp商购获得的天然或合成橡胶构成。另选地,弹性体股线16还可以由诸如从atochem,inc.商购获得的pebax的热活化弹性化材料构成,其可以在弹性体股线16已经设置在弹性化材料10内并且已经形成粘结部20之后通过热处理活化。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弹性体股线的直径可在约10旦尼尔至约1500旦尼尔的范围内。

粘结部:

粘结部20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粘结技术形成,诸如热/加热粘结、超声粘结、压力粘结或其他已知的粘结技术。一般来讲,如下面将更详细描述的,可以通过使用图案组分和平滑组分形成粘结部20。为了形成粘结部20,层12、14与设置在其间的弹性体股线16定位在图案组分和平滑组分之间,并且在图案组分的任何特征与弹性体股线16之间存在适当的对准。例如,弹性体股线16可以定位在图案组分的凸起的突出部之间。

例如,在使用热粘结、压力粘结或旋转超声粘结技术形成粘结部20的情况,图案组分和平滑组分可分别为图案辊和平滑辊。在这样的实施方案中,图案辊可包含从图案辊的表面突出的多个凸起部分。凸起部分可大致对应于粘结部20的形状并在图案辊的表面上对准,以产生粘结部20的纵向和横向对准,如本公开的弹性化材料的不同实施方案中所示。平滑辊通常可以是具有平滑外表面的实心辊。

可用于形成粘结部20的热粘结技术可包括将图案辊的凸起部分加热至约至约之间。一般来讲,加热水平应该小于在形成粘结部时导致弹性股线16熔化的水平。当凸起部分处于适当的温度时,图案辊可以压在平滑辊上,层12、14和弹性体股线16位于辊之间。作为一些实例,用于形成粘结部20的压缩力可以在约500kpa和约2750kpa之间,并且层12、14和弹性体股线16可以以约100延米/每分钟(mpm)和约350(mpm)之间的速度在图案辊和砧辊之间通过。

可用于形成粘结部20的旋转超声粘结技术可使用超声能量以形成粘结部20。例如,当层12、14和弹性体股线16在旋转超声粘合机的图案辊和平滑辊之间通过时,平滑辊可以以约20000hz到约50000hz之间的频率振动,从而导致层12、14内部加热到使得层12、14熔化在一起形成粘结部20的程度。

可用于形成粘结部20的压力粘结技术可类似于上述热粘结技术,不同之处在于不需要将外部热量施加到图案辊的凸起部分。然而,为了补偿仅处于环境温度的凸起部分,必须大大增加施加到图案辊和平滑辊以形成粘结部20的压缩力。在一些实例中,施加压缩力以产生约0.1kn至约5kn的辊隙力,同时层12、14和弹性体股线16以约15mpm和450mpm之间的速度在图案辊和砧辊之间通过。

在可用于形成粘结部20的非旋转超声粘结技术中,图案元件和砧座元件可以是平滑的超声变幅杆和图案化的砧座。在这样的实施方案中,砧座部件可以具有凸起部分,而超声变幅杆具有大致平滑的表面。与旋转超声技术一样,当层12、14和弹性体股线16在超声变幅杆和图案化砧座之间通过时,超声变幅杆可以以约20000hz和约50000hz之间的频率振动。该超声能量施加引起层12、14的内部加热到使得层12、14熔化在一起形成粘结部20的程度。

一般来讲,这种热粘结技术、超声粘结技术和压力粘结技术是本领域已知的。应当理解,针对不同技术描述的参数仅是示例性的合适参数。如本领域中已知的,所述技术可用于使用以其他合适参数操作的此类技术形成粘结部20。例如,标题为“methodandapparatusforbonding”的pct专利申请wo2010/068150详细描述了用于执行压力粘结的方法和设备,所述方法和设备可用于使用许多不同的合适参数形成本公开中描述的粘结图案的粘结部20,该专利申请通过引用方式整体并入本文。还应当理解,除了可能导致粘结部的不同强度之外,形成粘结部20的不同方式不会明显影响弹性化材料的最终结构。然而,所有这些已知技术都能够产生足够强的粘结部,以抵抗位于粘结部之间的弹性体股线的扩展而不会断裂。因此,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任何已知的粘结技术形成粘结部20。

一般来讲,本公开的弹性化材料的粘结部20可具有任何合适的尺寸或形状。然而,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粘结部可以在约50平方微米到约20平方毫米之间,或者在约70平方微米到约10平方毫米之间,或者在约250平方微米到约5平方毫米之间。另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粘结部20在大致平行于弹性体股线16的方向上的尺寸可以是大致垂直于弹性体股线16的粘结部20的尺寸的约2倍至约6倍。例如,在图3a的实施方案中,粘结部20的横向尺寸可以是粘结部20的纵向尺寸31的约2倍至约6倍。

另外,还应当理解,粘结部通常可以具有任何纵向和/或横向间隔。例如,粘结部20的纵向相邻粘结部(诸如图3a的20a和20b或20a和20c)的纵向间隔可以根据弹性体股线16是否设置在纵向相邻粘结部之间而变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纵向相邻的粘结部20a和20b之间的纵向间隔(由纵向距离25表示)可小于纵向相邻的粘结部20b和20c之间的纵向间隔(由纵向距离26表示),其中没有弹性体股线16被设置在粘结部20a、20c之间。例如,纵向相邻的粘结部20a、20b之间的纵向间隔可以小于弹性体股线16的未张紧直径,而纵向相邻的粘结部20a、20c之间的纵向间隔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纵向间隔,包括大于材料10的任何弹性体股线16的未张紧直径的间隔。作为一些说明性实例,纵向相邻的粘结部(诸如粘结部20a、20c)之间未设置弹性体股线16的纵向相邻粘结部的纵向间隔可以在约1mm和约500mm之间变化。

在整个材料10中,粘结部20的横向相邻粘结部之间的横向间隔可以是相同的,或者可以是变化的。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由横向距离38表示的位于弹性体股线16附近的横向相邻粘结部(例如,粘结部20a、20d)之间的横向间隔可以小于由横向间隔39表示的不位于弹性体股线16附近的横向相邻粘结部(例如,粘结部20c、20e)之间的横向间隔。另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横向相邻的粘结部之间的横向间隔甚至可以在不与弹性体股线16相邻的成对的横向相邻的粘结部之间变化。例如,当在服装或吸收制品中使用时,粘结部20的横向间隔可以在服装或制品的不同区域中变化,以赋予材料所需的图案或柔软度。作为一些非限制性实例,粘结部20的横向相邻粘结部之间的横向间隔可以在约1mm和约500mm之间变化。

图3a详细描绘了粘结部20的附加特征。例如,粘结部20可分别包括顶部部分34、与顶部部分34相对的底部部分36、第一侧部分35和与第一侧部分35相对的第二侧部分37。可以看出,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粘结部20的第一侧部分35相对于弹性体股线16形成角度。例如,可以看出粘结部20a的第一侧部分35相对于弹性体股线16的横向轴线28形成角度40。粘结部20的第一侧部分35的角度可以为材料10提供所需的拉伸特性,这将在本文中更详细地说明。另外可以看出,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粘结部20的横向相邻粘结部的顶部部分34和底部部分36可以大致对准。然而,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横向相邻的粘结部的顶部部分34和底部部分36可以不大致对准,而是可以交错。

尽管示出为大致矩形,并且更具体地示出为平行四边形,但粘结部20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形状。例如,粘结部20可以是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半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梯形、菱形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粘结部20可以具有三边、四边、五边、六边或任何其他合适数量的边。

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粘结部20可以形成大致纵向延伸的线,如图1中可见。例如,如图3a所示,粘结部20的纵向相邻粘结部的第一侧部分35可以对准以形成粘结线27,该粘结线与沿着单个粘结线27的每个纵向相邻粘结部的第一侧部分35重合。图3a的实施方案将粘结部20描绘为具有相对于弹性体股线16的横向轴线28形成角度40的第一侧部分35,并且其中粘结部20的第一侧部分35沿着粘结线27对准。

在图1和图3a的实施方案中,粘结部20的第一侧部分35包括粘结部20的整个侧边缘。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粘结部20的第一侧部分35可以包括顶点,例如在粘结部20是矩形的并且相对于弹性体股线16垂直定向的情况(参见图3c),或者在粘结部20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情况下包括弯曲侧上的点(参见图3b)。因此,一般来讲,无论形状如何,粘结部20都可以对准,使得形成第一侧部分35的粘结部20的最外侧点对准以形成粘结线27。为简明起见,本公开的弹性化材料的粘结部将被描述为具有相对于弹性股线形成角度的第一侧部分,但是应当理解,这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因此,在实施方案诸如图3b和图3c的实施方案中,粘结部20’、20”的第一侧部分35’、35”可不相对于弹性体股线16’的横向轴线28’、28”形成可察觉的角度40’、40”。然而,在这样的实施方案中,粘结部20’、20”可以沿着粘结线27’对准,并且粘结线27’本身可以相对于弹性体股线16’的横向轴线28’、28”形成角度。粘结线27’相对于弹性体股线16’的横向轴线28’、28”形成的角度可以具有与本文关于角度40描述的值基本近似的值。在这些实施方案中,其中第一侧部分35’、35”不相对于弹性体股线16’的横向轴线28’、28”形成可察觉的角度40’、40”,但是粘结线27’则形成,材料10仍然可以呈现本文所述的有益拉伸特性。图3b和图3c相对于图3a描绘了材料10的类似特征,不同之处在于图3b、图3c描绘了具有不同粘结部形状的材料10,如粘结部20’、20”所示。因此,在图3b、图3c中描绘的粘结部20’、20”和材料10的特征类似于用相似参考标号示出的图3a的特征。例如,图3a示出了由参考标号16、20、20a、20b、20c、20d、21、22、23、25、26、27、28、34、35、36、37、38、39和40标注的特征,而图3b、图3c示出了由参考标号16’、20’、20a’、20a”、20b’、20b”、20c’、20c”、20d’、20d”、21’、21”、22’、22”、23’、23”、25’、25”、26’、26”、27’、28’、28”、34’、34”、35’、35”、36’、36”、37’、37”、38’、38”、39’、39”和40’、40”标注的相同特征,所有特征分别对应于带撇号的数字和带双撇号的数字。

还应当理解,并非一系列纵向相邻的粘结部内的每个单粘结部20都需要完全对准到粘结线27中,以使材料10具有本文所述的有益的拉伸特性。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粘结部20可以大致沿着粘结线27对准,其中至少一些粘结部20的第一侧部分35不会恰好落在粘结线27上。在这些实例中的一些实例中,沿着粘结线27的对准的粘结部的第一侧部分35可以落在粘结线27上,而沿着粘结线27的未对准的粘结部的第一侧部分35与粘结线27间隔开。例如,一些未对准的粘结部可以位于粘结线27附近,其中第一侧部分35与粘结线27间隔开,并且未对准的粘结部不与粘结线27重叠。在其他实例中,未对准的粘结部可以位于粘结线27附近,其中第一侧部分35与粘结线27间隔开,并且未对准的粘结部与粘结线27重叠。因此,应当理解,不需要沿着粘结线27完全对准所有粘结部20以保持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如上所述,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诸如图1-3a-c的实施方案中,粘结部20的第一侧部分35(和/或粘结线27)可以相对于弹性体股线16(并且更具体地,弹性体股线16的横向轴线28)形成角度40。在这样的实施方案中,角度40可以在约0度到约180度之间的任何范围内。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角度40可以在约15度和约90度之间,或者在约30度和约89度之间,或者在约50度和约88度之间。在其他实施方案中,角度40可以在约105度和约180度之间,或者在约120度和约179度之间,或者在约140度和约178度之间。

应当理解,所选择的特定角度40将影响弹性化材料10的特定拉伸特性。一个特定的拉伸特性是在纵向方向31上施加的给定力下弹性化材料10在纵向方向31上的伸长量。在该实例中,在角度40接近90度诸如在约80度和约100度之间的情况下,弹性化材料10将在纵向方向31上伸长相对小的量。这是因为在这样的实施方案中,粘结部20将以相对纵向定向的线延伸,从而抵抗纵向施加的力并防止材料在纵向方向31上伸长。然而,在角度40不接近90度的情况下,例如小于约80度或大于约100度,在给定的纵向施加的力下,弹性化材料10将在纵向方向31上伸长相对较大的量。这是因为当角度40偏离90度时,粘结部20将沿在纵向方向31上延伸得更少的线延伸。在这样的实施方案中,粘结部20对准程度较低以抵抗在纵向方向31上施加的给定力,从而导致弹性化材料10在纵向方向31上的纵向伸长更大。

在图1-3a-c的实例中,这种特定的拉伸特性沿着弹性化材料10的长度可以是相同的,因为股线16、第一层材料12和第二层材料14以及粘结部20的特定构造(包括角度40)在材料10的不同区域内没有不同。相比之下,图4至图6、图8、图10和图13至图15描绘了根据本公开的弹性化材料的进一步实施方案,包括沿其长度具有不同拉伸特性的弹性化材料。具体地讲,图4是处于拉伸状态的示例性弹性化材料110的平面图,其中弹性化材料110已经在横向方向32上拉伸,使得在图4中弹性化材料110的描绘中不存在峰部或谷部。

一般来讲,图4的弹性化材料110可以类似于关于图1-3a-c描述的弹性化材料10。然而,不同于弹性化材料10,弹性化材料110可以具有包括粘结部101的第一区域102,粘结部具有相对于横向延伸的弹性体股线116形成角度106的第一侧部分111。弹性化材料110可另外具有包括粘结部103的第二区域104,粘结部具有相对于横向延伸的弹性体股线116形成角度108的第一侧部分11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除了成不同角度的第一侧部分111、113和/或粘结部101、103可以沿着成不同角度的粘结线127a、127b对准之外,粘结部101和粘结部103可以类似,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粘结部101的第一侧部分111(和/或粘结线127a)可以相对于横向延伸的弹性体股线116形成第一角度106,而粘结部103的第一侧部分113(和/或粘结线127b)可以相对于横向延伸的弹性体股线116形成第二角度108。

除此之外或作为替代,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粘结部101、103可以纵向和横向对准,如图4所示。也就是说,在每组粘结部101、103内以及各组粘结部101、103之间,粘结部101、103可具有相同的纵向间隔和相同的横向间隔。然而,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粘结部101、103的纵向和/或横向间隔可以在各组粘结部101、103之间和/或在每组粘结部101、103内变化。例如,各组粘结部101和/或103内的至少一些纵向相邻的粘结部(其中弹性体股线不在纵向相邻的粘结部之间穿过)可具有比其中弹性体股线在纵向相邻的粘结部之间穿过的纵向相邻的粘结部的纵向间隔更大的纵向间隔。

在不同实施方案中,角度106、108可以在约0度到约180度之间的任何范围内。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角度106、108可以在约15度和约90度之间,或者在约30度和约89度之间,或者在约50度和约88度之间。在其他实施方案中,角度106、108可以在约105度和约180度之间,或者在约120度和约179度之间,或者在约140度和约178度之间。另外,角度106、108不同,并且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角度106、108中的一个小于90度,而角度106、108中的另一个大于90度。

应当理解,角度106、108的这种差异导致弹性化材料110沿横向长度具有不同的拉伸特性。例如,在图4的实例中,第一区域102可以在沿纵向方向31施加的给定力下沿纵向方向31伸长第一量,该给定力由箭头f表示。第一区域102在施加的力下的相对伸长量由第一区域102中的弹性化材料110的虚线轮廓124表示。然而,在第二区域104中,由于粘结部103的成不同角度的第一侧部分113(和/或成不同角度的粘结线127b)的角度比粘结部101的第一侧部分111(和/或成不同角度的粘结线127a)的角度更接近90度,因此在相同的施加力下,弹性化材料110在纵向方向31上可能伸长的不那么多。第二区域104的相对伸长量由第二区域104中的弹性化材料110的虚线轮廓126表示。可以看出,第一区域102的相对伸长大于第二区域104的相对伸长。

图5以平面图描绘了处于拉伸状态的示例性弹性化材料210,其中弹性化材料210已经在横向方向32上拉伸,从而不存在峰部或谷部。一般来讲,图5的弹性化材料210可以类似于关于图1-3a-c描述的弹性化材料10,以及关于图4描述的弹性化材料110。然而,与弹性化材料110不同,弹性化材料210不仅可以包含第一区域202和第二区域204,而且弹性化材料210还包括第三区域206。

如同弹性化材料110一样,弹性化材料210的第一区域202包括粘结部201,该粘结部具有相对于弹性体股线216形成角度207的第一侧部分211;并且弹性化材料210的第二区域204包括粘结部203,该粘结部具有相对于弹性体股线216形成角度208的第一侧部分213。另外,弹性化材料210的第三区域206包括粘结部205,该粘结部具有相对于弹性体股线216形成角度210的第一侧部分215。

同样,在描述弹性化材料210的另一种方式中,粘结部201、203和/或205的纵向相邻粘结部可以在粘结线(诸如粘结线221、222和223)中沿弹性化材料210纵向向下延伸。在图5的实施方案中,不仅粘结部201、203和205的第一侧部分211、213和215分别相对于弹性体股线216形成角度207、208和210,粘结线221、222和223中的每一个也分别相对于弹性体股线216形成角度207、208和210。

在不同实施方案中,角度207、208和210可以在约0度到约180度之间的任何范围内。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角度207、208和210可以在约15度和约90度之间,或者在约30度和约89度之间,或者在约50度和约88度之间。在其他实施方案中,角度207、208和210可以在约105度和约180度之间,或者在约120度和约179度之间,或者在约140度和约178度之间。另外,角度207、208和210中的每一个被示出为不同的,并且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角度207、208和210中的一个小于90度,而角度207、208和210中的另一个大于90度。在其他实施方案中,角度207、208和210中的两个可以小于90度,而角度207、208和210中的第三个可以大于90度。或者,角度207、208和21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大于90度,而角度207、208和210中的至少另一个小于90度,并且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角度207、208和210中的两个可以大于90度,而角度207、208和210中的第三个可以小于90度。在另外的实施方案中,角度207、208和21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等于90度,而角度207、208和210中的另两个可以小于90度、大于90度,或者角度207、208和210中的另两个中的第一个可以小于90度,而角度207、208和210中的另两个中的第二个可以大于90度。

应当理解,角度207、208和210的这种差异导致弹性化材料210沿横向长度具有不同的拉伸特性。例如,在图5的实例中,第一区域202可以在沿纵向方向31施加的给定力下沿纵向方向31伸长第一量,该给定力由箭头f表示。第一区域202在给定的施加力下的相对伸长量由第一区域202中的弹性化材料210的虚线轮廓224表示。然而,在第二区域204中,由于粘结部203的成不同角度的第一侧部分213(或成不同角度的粘结线222),其中该角度比粘结部201的第一侧部分211(或成不同角度的粘结线221)所成的角度更接近90度,在给定的施加力f下,弹性化材料210在纵向方向31上可能伸长的不那么多。第二区域204的相对伸长量由第二区域204中的弹性化材料210的虚线轮廓226表示。可以看出,第一区域202的相对伸长大于第二区域204的相对伸长。

另外,第三区域206可以在给定的施加力f下在纵向方向31上伸长,但是比第一区域202或第二区域204中的任一个都相对更大的量,如虚线轮廓228所示。例如,第三区域206中的粘结部205的第一侧部分215相对于弹性体股线216远离90度成角度,远离程度大于区域202和204内的粘结部201、203的第一侧部分211、213(或者粘结线221、222)的任一者远离90度成角度的程度。因此,第三区域206中的粘结部205的纵向对准相对小于第一区域202和第二区域204中的粘结部201、203的纵向对准,并且因此抵抗纵向施加的给定力f小于第一区域202和第二区域204的粘结部201、203。

应当理解,图5的实施方案仅仅是一个预期的实施方案,其中弹性化材料例如弹性化材料210具有至少三个不同的区域,所述三个不同区域沿着其长度具有三种不同的拉伸特性。在其他预期的实施方案中,第一侧部分211、213和215或粘结线221、222和223相对于弹性体股线16的不同角度的特定顺序可以不同于图5所示。另外,其他预期的实施方案可以使所有不同的角度小于90度,或者大于90度。

图6以平面图描绘了处于拉伸状态的示例性弹性化材料310,其中弹性化材料310已经在横向方向32上拉伸,从而在弹性化材料310中不存在峰部或谷部。一般来讲,图6的弹性化材料310可以类似于参考图5描述的弹性化材料210。然而,图6的弹性化材料具有至少两个区域,所述至少两个区域包括具有相对于弹性体股线形成不同角度的第一侧部分或粘结线的粘结部,以及其中没有弹性体股线包括捕获部分的区域,而不是具有三个不同的区域,所述三个不同区域包括具有相对于弹性体股线形成不同角度的第一侧部分或粘结线的粘结部。

在图6的实施方案中,弹性化材料310包括区域302,该区域包括具有相对于弹性体股线316形成角度307的第一侧部分311或粘结线321的粘结部301。另外,弹性化材料310还包括区域306,该区域包括具有相对于弹性体股线316形成角度309的第一侧部分315或粘结线322的粘结部305。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角度316不同于角度311。弹性化材料310还包括具有粘结部303的区域304。如在图6中可以看出,区域304的粘结部303可以具有与粘结部301和/或粘结部305不同的纵向间隔。例如,区域304内设置在弹性体股线316之一的相对侧上的至少一对纵向相邻的粘结部303可以纵向间隔开一定距离,该距离大于或等于弹性体股线316的未张紧直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6所示,在区域304内设置在弹性体股线316相对侧上的所有各对纵向相邻粘结部303可以纵向间隔开一定距离,该距离大于或等于弹性体股线316的未张紧直径。在材料的区域要去弹性化的位置,提供其中弹性股线16未被捕获的区域诸如区域304可能是有益的。在这样的材料中,弹性股线16可以仅在弹性股线16未被捕获的区域诸如区域304内的一个点处被切断,以使整个区域304去弹性化。当然,弹性股线16可以在区域304内的多个点处被切断,这可以更好地使区域304去弹性化。作为一个实例,有时对跨越吸收制品吸收芯的弹性化材料区域进行去弹性化是有益的。

因此,由于区域304内的粘结部303的不同纵向间隔,区域304内的至少一根弹性体股线316可以不包括任何捕获部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区域304内的所有弹性体股线可以不包括任何捕获部分,而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区域304内的至少一些弹性体股线16仍然可以包括捕获部分,如在区域301、305中那样。

此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区域304中的粘结部303的横向第一部分313或粘结线323可以相对于弹性体股线316形成角度308,并且该角度可以与角度307或309的任一者相同。然而,在其他实施方案中,角度308可以与角度307和309两者都不同。在角度308与角度307或309的任一者相同的情况下,区域304可以在纵向方向31上施加的给定力(由箭头f表示)下在纵向方向31上伸长与区域302或区域306的相同量。图6中不同区域302、304和306的相对伸长由虚线轮廓324和326表示。然而,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例如,在角度308不同于角度307和309两者的情况下,区域304可以在纵向方向31上施加的给定力下在纵向方向31上伸长不同于区域302和区域306中的任一个的量。

当然,任何上述弹性化材料都可用于各种不同的衣服和吸收制品中。例如,所公开的弹性化材料可以形成衣服或吸收制品的腰带的至少一部分,或者衣服或吸收制品的弹性腿箍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可以在吸收制品的其他部分内诸如在吸收制品的吸收芯内使用,作为吸收制品的防漏翼片的一部分,或者作为吸收制品的涌浪层和/或分布层的一部分。图7描绘了示例性吸收制品400,其包括作为其腰带和腿箍一部分的弹性化材料。

图7的实施方案示出了吸收制品400,其包括以通常称为横向(cd)工艺制造的吸收制品。然而,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以纵向(md)工艺制造的其他吸收制品可以包含根据本公开的弹性化材料。

吸收制品400可包括三件式构造,其中吸收制品400具有底片406,该底片包括具有前腰边缘401的前腰片402,具有后腰边缘403的后腰片404以及在前腰片402和后腰片404之间延伸的吸收片409。吸收片409通常可包括吸收主体40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吸收片409可以具有第一横向侧边缘405和第二横向侧边缘407,并且可以与前腰片402和后腰片404重叠。吸收片409可粘结到前腰片402和后腰片404,以限定三件式构造。然而,可以设想的是,吸收制品可以在cd工艺中制造,而不是三件式构造的服装,该制品有时也被称为单件式构造(未示出),因为前腰片402和后腰片404通过形成腰片的共同连接的部件(诸如身体侧衬里和/或可以包封吸收片409或只是覆盖吸收片409的服装侧的外覆层)彼此一体化。

前腰片402和后腰片404通常可包括设置在至少两层材料之间的弹性体股线416。例如,前腰片402和后腰片404可包括如本文所述的弹性化材料。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前腰片402和/或后腰片404可具有中心区域421和侧边缘区域422、423。中心区域421可以形成为在给定的纵向施加力下在纵向方向31上具有第一伸长量,而侧边缘区域422、423可以形成为在给定的纵向施加力下在纵向方向31上具有第二伸长量。侧边缘区域422、423甚至可以形成为具有彼此不同的伸长量。其他预期的实施方案包括附加的侧边缘区域,例如,形成为具有不同伸长量的四个、六个或八个侧边缘区域。前腰片402和/或后腰片404的这个特征可以允许吸收制品400和穿戴者之间更好的贴合。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侧边缘区域422、423在纵向施加的力下比中心区域421具有沿纵向方向31的更大伸长量,或者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在纵向施加的力下比中心区域421具有沿纵向方向31的更小伸长量。这些不同的实施方案可赋予吸收制品400不同的有益贴合特性。

图8描绘了图7的框431的特写,更具体地描绘了区域421、423中的前腰片402的不同结构。可以看出,前腰片402包含分别以粘结线425和427定向的粘结部420和粘结部430。可以看出,粘结部420的第一侧部分426或粘结线425可以相对于弹性体股线416与粘结部430的第一侧部分428或粘结线427成不同角度。例如,位于区域421中的粘结部420的第一侧部分426可以相对于弹性体股线416形成第一角度424,而位于区域423中的粘结部430的第一侧部分428可以相对于弹性体股线416形成第二角度429。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是不同的。因此,在不同区域421、423中,前腰片402可在给定的纵向施加力下呈现不同的纵向伸长。

在一些附加或另选实施方案中,前腰片402和/或后腰片404可具有重叠区域,其中吸收片409与前腰片402和/或后腰片404重叠,诸如图9所示的重叠区域434。在这些实施方案的至少一些中,弹性体股线416的穿过这些重叠区域的部分可以不具有捕获部分。

图9描绘了框432的特写,其详细描绘了包括重叠区域434的前腰片402的特定结构,其中在该重叠区域中吸收片409与前腰片402重叠。可以看出,重叠区域434内的前腰片402的粘结部420在纵向方向31上与重叠区域434外部的粘结部420不同地间隔开。例如,重叠区域434外部的粘结部420,或者至少重叠区域434外部的纵向相邻并且弹性体股线416位于其间的粘结部420可以纵向间隔开一定距离,该距离小于弹性体股线416的未张紧直径。因此,在重叠区域434的外部,弹性体股线416可具有其中弹性体股线416在粘结部420之间穿过的捕获区域。重叠区域434内的粘结部420,或者至少重叠区域434内纵向相邻的粘结部420(弹性体股线416位于其间),可以纵向间隔大于或等于弹性体股线416的未张紧直径的距离。因此,重叠区域434内的弹性体股线416可具有在粘结部420之间穿过并且未被粘结部420捕获的一些部分。

当然,应当理解的是,描述吸收片409与前腰片402重叠的位置的重叠区域434仅是粘结部420可具有不同纵向间隔的一个示例性边界。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粘结部420与吸收主体408而非整个吸收片409重叠的情况,粘结部420可具有大于弹性体股线16的未张紧直径的纵向间隔。

在一些附加或另选实施方案中,吸收制品400可包括沿其长度具有不同伸长特性的弹性化腿箍410、411。例如,弹性化腿箍410、411在靠近前腰片402和/或后腰片404的区域中在横向方向32上具有更大的伸长可能是有益的,以改善吸收制品400的贴合性。

图10描绘了图7的框433的特写,更具体地描绘了弹性化腿箍410、411的不同结构。如在图10中可以看出,弹性体股线416示出为在纵向方向31上穿过区域451和452,其中该弹性体股线表示在由框433突出显示的制品400的部分中的腿部弹性体股线。

区域451和452包括分别布置在粘结线455和457中的粘结部450和460,其具有第一侧部分444和446。粘结部450的第一侧部分444和粘结线455可以相对于弹性体股线416形成第一角度,而粘结部460的第一侧部分446和粘结线457可以相对于弹性体股线416形成不同的第二角度。因此,在不同区域451、452中,弹性化腿箍411可在给定的横向施加力下呈现不同的横向伸长。这可以有利于允许腿箍410、411围绕穿戴者的大腿上部和臀部区域的更多形状贴合。

本公开的其他示例性吸收制品可包括具有不同拉伸特性的腰片和腿箍。例如,取代在腰片或腿箍内变化的腰片或腿箍的拉伸特性,腰片和腿箍之间的拉伸特性可能不同。

图11描绘了图7中框431(在图11中标记为431’)的特写,详细描绘了图7中前腰片402(在图11中标记为402’)的结构。可以看出,前腰片402’包含以粘结线425’定向的粘结部420’。粘结部420′的第一侧部分426′或粘结线425′可以相对于弹性体股线416以第一角度424′成角度。图12描绘了图7中框433(在图12中标记为433’)的特写,详细描绘了弹性化腿箍410(在图12中标记为410’)的结构。可以看出,腿箍410’包含以粘结线455’定向的粘结部450’。粘结部450′的第一侧部分444′或粘结线455′可以相对于弹性体股线416以第二角度462′成角度。第一角度424′和第二角度462′在这些实施方案中是不同的,以便在吸收制品的不同位置处提供不同的所需拉伸特性,从而使得制品具有更好的贴合性。

其他预期的实施方案包括具有对称拉伸特性和/或连续拉伸特性的材料的材料和吸收制品和衣服。例如,在吸收制品或衣服内提供或使用在不同方向施加的给定力下拉伸相同量和/或在所有方向上拉伸的材料可能是有益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这可以通过改变不同弹性股线之间材料的粘结部相对于弹性股线定向的角度实现。

图13描绘了可用于具有对称拉伸特性的吸收制品或衣服的示例性材料510。在图13的实例中,材料510具有顶部边缘502和两组粘结部512、514,所述两组粘结部分别具有侧部分504、506,所述侧部分相对于弹性体股线516成不同的角度。当然,如关于本公开的其他材料所描述的,材料510的粘结部512、514可以分别以粘结线505、507取向,其相对于弹性体股线516形成不同的角度。例如,粘结部512的侧部分504或粘结线505可以相对于弹性体股线516形成第一角度511,诸如在材料510的区域508中示出的。粘结部514的侧部分或粘结线507可以相对于弹性体股线516形成第二角度513,所述第二角度不同于第一角度511,诸如在材料510的区域509中示出的。

一般来讲,材料510的粘结部512、514可具有横向和纵向间隔,其类似于关于本公开的其他弹性化材料的粘结部所描述的横向和纵向间隔。例如,弹性体股线516在其间延伸的粘结部512、514可具有小于弹性体股线516的未张紧直径的纵向间隔。弹性体股线516未在其间延伸的纵向相邻的粘结部512、514可具有各种不同的纵向间隔中的任何一种,包括大于弹性体股线516的未张紧直径的间隔,如关于本公开的其他弹性化材料描述的。另外,横向相邻的粘结部512、514之间的横向间隔可以是关于本公开的其他弹性化材料描述的任何选项。

更具体地参见图13,区域508包括粘结部512,该粘结部具有相对于弹性体股线516形成角度511的第一侧部分504。在区域508的至少一些部分中,弹性体股线516在其间延伸的纵向相邻的粘结部可以捕获弹性体股线516。这种纵向相邻的粘结部例如粘结部512a、512b可以在纵向方向31上间隔小于弹性体股线516的未张紧直径,以捕获弹性体股线516。区域509包括粘结部514,该粘结部具有相对于弹性体股线516形成角度513的第一侧部分506。另外,在区域509的至少一些部分中,弹性体股线516在其间延伸的纵向相邻的粘结部可以捕获弹性体股线516。这种纵向相邻的粘结部例如粘结部514a、514b可以在纵向方向31上间隔小于弹性体股线516的未张紧直径,以捕获弹性体股线516。可以看出,与图4的弹性化材料110不同,在粘结部512a、512b之间延伸的弹性体股线516不同于在粘结部514a、514b之间延伸的弹性体股线516。因此,在图13的实施方案中,弹性化材料510的相对于弹性体股线形成不同角度(诸如不同角度511、513)的粘结部围绕材料510的不同弹性体股线516设置。

此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弹性体股线516可以在两个区域508、509之间延伸。在这样的实施方案中,弹性体股线516可以将粘结部512中的一个(例如512c,其是区域508的一部分)与粘结部514中的一个分开(例如514c,其是区域509的一部分)。粘结部512c、514c可以纵向间隔小于弹性体股线516的未张紧直径,以捕获弹性体股线516。另外,粘结部512c可以相对于弹性体股线516(或平行于弹性体股线516的线)形成角度511,而粘结部514c相对于弹性体股线516(或平行于弹性体股线516的线)形成角度513。然而,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可能没有弹性体股线516可直接在区域508、509之间延伸。

一般来讲,角度511、513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值,诸如在约15度和约90度之间,或者在约30度和约89度之间,或者在约50度和约88度之间,或者在约105度和约180度之间,或者在约120度和约179度之间,或者在约140度和约178度之间。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角度511、513可以与90度相差相同的量,不同之处在于角度511、513中的一个可以小于90度,而角度511、513中的另一个可以大于90度。例如,如果角度511是15度、45度或75度,则角度513可以分别是105度、135度或165度。换句话讲,角度513的度数值可以是180减去角度511的值。

由于不同区域508、509具有带侧部分的粘结部或形成粘结线,所述侧部分或粘结线相对于材料510的弹性体股线516形成不同角度,材料510可具有对称的拉伸特性。该对称拉伸特性可以由形成的角度的特定构造、区域508、509中的每一个的纵向范围或两者产生。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区域508、509中的每一个的纵向范围可以是相同的。在这样的实施方案中,角度511、513也可以关于90度对称,也就是说,角度511、513可以与90度相差相同的量,不同之处在于角度511、513中的一个小于90度,而角度511、513中的另一个大于90度。同样,换句话讲,角度513的度数值可以是180减去角度511的值。在其中区域508、509的纵向范围不同的实施方案中,角度511、513从90度变化的量也可不同,以产生仍然具有对称拉伸特性的材料。

所讨论的对称拉伸特性涉及材料诸如材料510,当材料相对于纵向方向31成一定角度定向时,在纵向方向31上给定的施加力下,所述材料在纵向方向31上具有对称的拉伸量。例如,材料510可以在沿纵向方向31施加的给定力(如箭头f1所示)下沿纵向方向31拉伸第一量,同时材料510相对于力f1垂直定向。另外,在材料510已经相对于纵向方向31旋转一定量时施加的相同给定力下,材料510可在纵向方向31上拉伸第二量。例如,材料510可在如箭头f2所示的给定力下拉伸第二量,同时箭头f2沿着纵向方向31定向。在该实例中,材料510已经相对于纵向方向31向右旋转45度。此外,材料510可以在如箭头f3所示的给定力下沿着纵向方向31拉伸相同的第二量,同时箭头f3沿着纵向方向31定向。在该实例中,材料510已经相对于纵向方向31向左旋转45度。因此,材料510可被视为具有对称的拉伸特性,因为当材料510在相对于纵向方向31成镜像角度施加的相同力下,或者当材料510已经相对于纵向方向31在任一方向上旋转相等量时施加的相同力下,材料拉伸相同量。这与图1至图6中所示和所述的弹性化材料形成对比。在那些实施方案中,在相对于纵向方向31成镜像角度施加的给定力下,或者当材料已经相对于纵向方向31在任一方向上旋转相等量时施加的给定力下,材料呈现不同拉伸量。

材料诸如材料510也可具有连续拉伸特性。也就是说,即使材料510的材料层不具有任何固有的弹性特性,在材料510相对于纵向方向31旋转的每个角度,在沿纵向方向31施加的给定力的作用下,材料510也可以沿着纵向方向31伸长。例如,如前所述,本公开的材料将抵抗沿着材料的粘结部对准的方向上的伸长。例如,在材料10的材料层不具有任何固有弹性特性的情况,当材料10相对于纵向方向31向左旋转与角度40相同的角度时,在纵向方向31上施加的给定力下,图1的材料10可以根本不伸长,或者仅伸长较小量诸如小于约1%。这是因为在该构造中,粘结部在纵向方向31上对准,该方向与给定力的方向相同,并且防止材料10在该旋转角度处沿纵向方向31的任何伸长。另一方面,材料510没有其中粘结部在纵向方向31上直接对准的旋转角度。可以看出,在材料510相对于纵向方向31的每个旋转角度处,一些粘结部514和/或516将不在纵向方向31上对准。因此,在材料510相对于纵向方向31的每个旋转角度,材料510将在纵向31上呈现一定量的伸长,诸如大于约1%的伸长,即使材料510的材料层没有固有的弹性特性。

当然,在另外的实施方案中,根据本公开的弹性化材料可以具有示例性材料110和510两者的特征。例如,示例性的弹性化材料可以具有粘结部,该粘结部具有沿着单根弹性体股线和在不同弹性体股线之间形成不同角度的侧部分。

图14描绘了示例性弹性化材料550,其结合了示例性材料110和510的至少一些特征。可以看出,材料550包括第一区域,该第一区域包括具有第一侧部分561的粘结部562。第一区域示出为由材料550的第一横向部分581和第一纵向部分583粘结。粘结部562可以布置在粘结线585中,并且第一侧部分561和/或粘结线585可以相对于材料550的弹性体股线596形成角度571。至少一些粘结部562诸如562a、562b可以设置在弹性体股线596的相对侧上,并且分开小于弹性体股线596的未张紧直径的纵向距离。换句话讲,粘结部562a、562b可以捕获一部分弹性体股线596。材料550还可以包括第二区域,该第二区域包括具有第一侧部分563的粘结部562。第二区域示出为由材料550的第二横向部分582和第一纵向部分583粘结。粘结部564可以布置在粘结线587中,并且第一侧部分563和/或粘结线587可以相对于材料550的弹性体股线596形成角度573。至少一些粘结部564诸如564a、564b可以设置在弹性体股线596的相对侧上,并且分开小于弹性体股线596的未张紧直径的纵向距离。换句话讲,粘结部564a、564b可以捕获一部分弹性体股线596。从图14中可以看出,角度571不同于角度573,所述角度由横跨穿过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两者的相同弹性体股线596设置的粘结部形成,或者更具体地,由粘结部的侧部分或由粘结部形成的粘结线形成。

示例性材料550还包括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分别由第一横向部分581和第二纵向部分584以及第二横向部分582和第二纵向部分584粘结。第三区域包括具有第一侧部分565的粘结部566。粘结部566可以布置在粘结线589中,并且第一侧部分565和/或粘结线589可以相对于材料550的弹性体股线596形成角度575。至少一些粘结部566诸如566a、566b可以设置在弹性体股线596的相对侧上,并且分开小于弹性体股线596的未张紧直径的纵向距离。换句话讲,粘结部566a、566b可以捕获一部分弹性体股线596。第四区域包括具有第一侧部分567的粘结部568。粘结部568可以布置在粘结线591中,并且第一侧部分567和/或粘结线591可以相对于材料550的弹性体股线596形成角度577。至少一些粘结部568诸如568a、568b可以设置在弹性体股线596的相对侧上,并且分开小于弹性体股线596的未张紧直径的纵向距离。换句话讲,粘结部568a、568b可以捕获一部分弹性体股线596。从图14中可以看出,角度575不同于角度577,所述角度由横跨穿过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两者的相同弹性体股线596设置的粘结部形成,或者更具体地,由粘结部的侧部分或由粘结部形成的粘结线形成。

从图14中可以进一步看出,角度571不同于角度575,角度573不同于角度577。因此,材料550还具有这样的区域,其中粘结部形成的角度,或者更具体地,粘结部的侧部分或由粘结部形成的粘结线相对于弹性体股线596形成的角度在不同的弹性体股线596上变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角度571和577以及角度573和575也可以彼此不同。在这些实施方案中,材料550的不同区域的所有角度可以彼此不同。另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角度571和575以及角度573和575可以关于纵向方向31成镜像。也就是说,角度571和575以及角度573和575可以分别与90度相差相同量,但是成对角度中的一个角度小于90度,而成对角度中的另一个角度大于90度。一般来讲,角度571、573、575和575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值,诸如关于本公开的其他示例性弹性化材料中的角度所公开的值。这些不同实施方案可以允许具有各种不同拉伸特性的弹性化材料,这可以提供使用这种弹性化材料的吸收制品或衣服的更好的贴合性、功能性和美观性。

在根据本公开的另外的实施方案中,这种弹性化材料可以具有纵向相邻的粘结部,所述纵向相邻的粘结部可在其形成的角度上连续改变,或者更具体地,在由粘结部的侧部分相对于弹性化材料的弹性体股线或者平行于弹性体股线设置的线的角度上连续变化。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由粘结部形成的角度可以按照每三、四、五、六、七、八、九或十个或任何其他合适数量的粘结部的图案重复,而不是真正连续地改变角度。图15描绘了包括顶部边缘602和粘结部602a至602f的示例性弹性化材料610。可以看出,粘结部602a至602f相对于弹性体股线616或平行于材料610的弹性体股线616的线形成角度611、613、615、617、619和621。角度611、613、615、617、619和621形成图案的第一单元,该图案的第一单元可以沿弹性化材料610向下纵向连续,并且由粘结部602a至602f形成的单元可以横向重复横跨材料610。

在图15的实例中,角度611、613、615、617、619和621中的每一个可以彼此不同,而在其他实施方案中,角度611和角度617可以相同。另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角度613和615可以分别关于纵向方向与角度619和621成镜像。也就是说,角度613和角度619可以分别与90度相差相同的量,但是其中一个角度小于90度,而另一个角度大于90度。同样,角度615和角度621可以分别与90度相差相同的量,但是其中一个角度小于90度,而另一个角度大于90度。一般来讲,角度611、613、615、617、619和621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值,诸如关于本公开的其他示例性弹性化材料中的角度所公开的值。另外,应当理解,弹性体股线616可以位于任何粘结部602a至602f之间,而不是仅位于图15中所示的位置。例如,弹性体股线616可以位于粘结部的每个重复单元之间而不是位于其中一个重复单元内。

在另外的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弹性化材料可用作吸收制品内的侧片材料。例如,图16描绘了包括底片702和面向身体的表面703的示例性吸收制品700。制品700还可包括前侧片709和后侧片708。前侧片709可包括附接区域707,而后侧片708可包括附接区域709。附接区域707、709可以彼此协作,以在前侧片709和后侧片709之间形成牢固连接。在这样的构造中,制品700可以被认为是穿戴构造。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前侧片709和/或后侧片708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弹性特性,并且更具体地在纵向方向上具有弹性特性可能是有益的。例如,前侧片709和后侧片708可以位于制品700的穿戴者的臀部上,并且在纵向方向上具有拉伸性可以提供制品700在穿戴者身上的增强的贴合性。

图17进一步详细描绘了后侧片708中的一个,其包括根据本公开的弹性化材料。例如,图17的后侧片708可以包括具有侧部分726的粘结部722。粘结部720可以沿着粘结线727对准。另外,侧部分和/或粘结线可以相对于后侧片708的弹性体股线716形成角度722。角度722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值,诸如关于本公开的其他示例性弹性化材料中的角度所公开的值。因此,可以看出,由于弹性体股线716,图17的后侧片708将在横向方向32上伸长,并且由于弹性体股线716和粘结部720的特定构造(例如,其中粘结部720的侧部分726或粘结线727相对于弹性体股线716形成90度角之外的角度),将在纵向方向31上伸长。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位于底片702的相对侧上的后侧片708可以彼此成镜像。也就是说,底片702第一侧上的后侧片708的角度720可以与底片702第二侧上的后侧片708的角度720与90度相差相同的量,但是其中一个角度720小于90度,而另一个角度720大于90度。

应当进一步理解,预期的弹性化侧片材料不限于图17的特定构造。相反,本公开设想的弹性化侧片材料可以包括本公开描述的任何弹性化材料,例如如图1至图6和图13至图15所示。另外,在一些预期的实施方案中,前侧片709也可以由本公开的弹性化材料制成。在这些预期的实施方案中的一些中,由不同的前侧片材料和后侧片材料的粘结部形成的角度可以相同,或者可以不同。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引用的所有文件在相关的部分中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对任何文件的引用均不应被解释为承认其是关于本发明的现有技术。在本书面文件中的术语的任何含义或定义与以引用方式并入的文件中的术语的任何含义或定义冲突的情况下,应当以赋予本书面文件中的术语的含义或定义为准。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公开可以除了本文描述和设想的具体实施方案之外的多种形式体现。具体地讲,结合各种实施方案和附图描述的各种特征不应理解为仅适用于这些实施方案和/或附图。而是,所述的每个特征可以与所设想的具有或不具有结合这些特征描述的任一其他特征的各种实施方案中的任何其他特征组合。因此,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描述的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有所偏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