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听器的验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58959发布日期:2018-06-22 23:07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助听器的验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助听器验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助听器的验配方法。



背景技术:

据世界卫生组织在2013年的最新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3.6亿人患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听力损失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和障碍。对于听障人士所经历的诸多问题和困难,他们是可以通过寻求听力帮助,接受有效的听力康复服务来解决的。然而,世界卫生组织同年的研究报告显示,尽管90%的听障人士可以从听觉康复服务中受益,但是事实上只有少数听障人士选择寻求听力专业人士的帮助,而且,更少比例的听障人士接受和采取相应的听觉康复措施(例如,佩戴助听器)。

据统计,在全世界各国中,在一些西方国家,助听器的选配率在20~40%之间,而像我国这样人口大国,助听器的选配率只有1%左右,数据反应我国需要选配助听器的人士非常庞大但实际选配率却非常低。助听器选配率低可能与多个因素相关,如:人们对听觉损伤认知不足,没有及时了解到其所带来的危害;即便选配了助听器,使用者也没有得到满意的聆听效果;从经济水平来说助听器的售价昂贵,不是所有听障人士可以负担得起;对外观过分介意而不选择佩戴等等。

听觉康复范畴除了我们熟知的听力损伤导致的听障问题外,耳鸣、听觉过敏、隐匿性听力损伤、局部听力损伤、不完全听力损伤等问题也日益增多,这些疾病的根本基础在于听觉系统的损伤或隐性损伤,大部分医生和患者都以为这些病症初期是无有效康复措施的,等到病程恶化加重最终导致严重听听损伤后才开始考虑采用助听器干预,此时就为时过晚了,这也许是受到传统助听器验配方法的影响和误导。

传统的助听器验配被认为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能作为一般商品经营,助听器验配工作须由具备一定康复听力学专业资质的专业人员,使用相应的听力学评估、测试、诊断设备,在测听室等特定的声学环境中完成。看似非常合理的验配方法,我们则认为存在多点不足,不能满足现今听觉康复的需求。

第一,我国专业的助听器验配师普及度较低,大部分验配人员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他们会过分依赖计算机管理软件的操作编程来验配助听器,使用者一旦反映不适就无从下手。

第二,随着助听器的数字信号处理以及选配助听器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出现,选配公式已经被直接写入选配助听器计算机管理软件中,而这些软件是依据常规纯音测听结果的,目前的纯音结果并不能完整反映使用者的真实听觉状态,验配结果经常不符合使用者的实际需求,明明输入了正确的纯音测听结果,却出现诸如嘈杂、刺耳、听不清等抱怨,大大影响助听器的佩戴满意度,原因可归咎于使用了常规的纯音听力结果。

第三,助听器并不专门用于治疗耳鸣、听觉过敏、隐匿性听力损伤、局部听力损伤、不完全听力损伤的患者,这些患者比严重的听障患者多得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助听器的验配方法,用以实现对听力障碍的患者进行助听器佩戴前进行验配的方法进行改进,以降低对验配师专业的要求,提高对听力输出的准确性,并可根据受试者的不同反应自动地进行验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助听器的验配方法,包括:生物体声学刺激装置向受试者发出声学刺激信号并通过受试者的反应获得FPT数据;将FPT数据导入至计算机,并通过在计算机中运行的声学测试模块为FPT数据基于预设的校验算法对FPT数据进行修正;将生物体声学刺激装置与计算机建立连接后,将修正后的FPT数据发送至生物体声学刺激装置,以通过生物体声学刺激装置中的DSP芯片对向受试者发出的声学刺激信号调整至受试者舒适的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FPT数据包括:精细化听阈数据、舒适听阈数据及不舒适听阈数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受试者的反应包括:头部晃动、眼球晃动、手臂晃动、腿部晃动、躯干晃动、手语或者对话。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验配方法还包括:在生物体声学刺激装置中对修正后的FPT数据进行32通道至128通道的划分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精细化听阈数据由生物体声学刺激装置向受试者发出以下特征的声学刺激信号获得:频率125~8000Hz,1/24~1/6倍频程,强度2分贝,持续时间100~1000ms;

所述舒适听阈数据及不舒适听阈数据由获得精细化听阈数据的声学刺激信号以逐次增加10分贝获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FPT数据通过频点图进行表征,所述频点图至少包含32个声学采样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物体声学刺激装置包括:DSP芯片,与DSP芯片电连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模拟开关、电源、控制按钮、功率放大器及通用接口,所述功率放大器电连至少一个声学输出装置,所述模拟开关电连声学采集装置;其中,

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用于保存FPT数据及修正后的FPT数据;

所述通用接口与计算机之间通过外围接口交换数据;

所述DSP芯片中包含用于实现至少一种逻辑的机器存储器或者电路,并通过所述逻辑对FPT数据进行修正,以通过以精细化听阈数据、舒适听阈数据及不舒适听阈数据为输入值计算出符合受试者听力能力的声学刺激信号,以将向受试者发出的声学刺激信号调整至受试者舒适的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DSP芯片的型号为BELASIGNA 250;所述功率放大器形成一声道至五声道的音频输出路径;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选自EEPROM、NAND、NOR;所述通用接口配置为USB接口、HDMI接口、type-C接口或者雷电接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校验算法包括:听觉保护算法、耳鸣算法、听觉过敏算法、不完全听力损伤算法、听力障碍算法。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物体声学刺激装置被配置为盒式助听器、耳背式助听器、耳内式助听器、完全耳道式助听器、骨导式助听器或者耳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发明所揭示的一种助听器的验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刺激时程过长,有效控制参与兴奋的毛细胞带宽,降低了受测试频点所对应的内耳毛细胞刺激过长造成的误差,从而快速检测出受试者的频率识别能力,响度识别能力以及时间识别能力,降低了对验配师专业的要求,提高了对听力输出的准确性,并可根据受试者的不同反应自动地进行验配;同时,由于避免单纯地采用纯音测试测试的听力反馈结果,因此对受试者所得到的验配结果更为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现本发明一种助听器的验配方法的模块逻辑图;

图2为包含32个声学采样点的频点图;

图3为采用40dB、65dB及90dB三种不同强度的声学刺激信号在频率125~8000Hz的范围内所得到的FPT数据在DSP芯片中进行在调整前后的效果图;

图4为生物体声学刺激装置的模块逻辑图;

图5为基于本发明所示出的一种助听器的验配方法对受试者进行听力测试并进行听力验配的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图1至图5所示出的本发明一种助听器的验配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详细阐述本发明之前,首先对本说明书中出现的几个主要技术术语进行定义与阐述。

术语“dB”:分贝,用于描述向受试者90发出的声音的强度。

术语“通用接口”:泛指具有数据通讯能力的接口,包括但不限于RS232C接口、RS485接口、RS644接口、HDMI接口、串行数据接口、并行数据接口、type-C接口、雷电接口(涵盖Thunderbolt1、Thunderbolt2接口、Thunderbolt3标准的雷电接口)或者USB接口(涵盖USB1.0、USB1.1、USB2.0、USB3.0、USB3.1、USB3.2标准的USB接口)。

该助听器的验配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具体实现。

首先,使用生物体声学刺激装置30向受试者90发出声学刺激信号并通过受试者90的反应获得FPT数据。具体的,该受试者90可通过头部晃动、眼球晃动、手臂晃动、腿部晃动、躯干晃动、手语或者对话等方式对生物体声学刺激装置30,尤其是对生物体声学刺激装置30中所包含的声学输出装置34作出反应,从而向验配人员传达是否舒适、是否存在刺音、是否在听觉感受上舒服的意思。这种意思可通过上述肢体语言或者口述等方式或者图5中与计算机10通过无线网络81通讯连接的遥控器80作出。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的精细化听阈数据由生物体声学刺激装置30向受试者90发出以下特征的声学刺激信号获得:频率125~8000Hz,1/24~1/6倍频程,强度2分贝,持续时间100~1000ms。舒适听阈数据及不舒适听阈数据由获得精细化听阈数据的声学刺激信号以逐次增加10分贝获得。

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FPT数据通过频点图进行表征,所述频点图至少包含32个声学采样点。所述FPT数据包括:精细化听阈数据、舒适听阈数据及不舒适听阈数据。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验配方法还包括:在生物体声学刺激装置30中对修正后的FPT数据进行32通道至128通道的划分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精细化听阈数据、最舒适阈数据和不舒适阈数据的可计算出最舒适并最适合受试者90的听力测试的音频输出的动态范围。因此,此时每一个通道(即上文所述的对修正后的FPT数据进行划分所形成的32通道至128通道)补偿参数将会被确定,验配师一般不需对上述补偿参数进行更改,即使在遇到特殊情况时,例如,受试者90对通过声学输出装置34所输出的音频信号感到不舒适时或者听不见时或者认为太刺耳时,可以修改上述三个补偿参数,以更符合受试者90的需求,从而更加高速且准确地对受试者90的听力状况进行评价与检测。

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生物体声学刺激装置30包括:DSP芯片31,与DSP芯片31电连的非易失性存储器33、模拟开关35、电源38、控制按钮39、功率放大器32及通用接口37,所述功率放大器32电连至少一个声学输出装置34,所述模拟开关36电连声学采集装置36。非易失性存储器33用于保存FPT数据及修正后的FPT数据。所述通用接口37与计算机10之间通过外围接口21交换数据。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33选自EEPROM、NAND、NOR,从而通过该非易失性存储器33存储不同受试者90的听力检测数据,可在计算机10上或者基于物联网或者基于局域网或者其他无线网络接入协议所显示装置(例如:具有数显功能的可穿戴设备)进行验配数据的输出和/或查看的操作。DSP芯片31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起到数据编辑(例如,对FPT数据进行编辑)及数据存储的操作。

通用接口37配置为USB接口、HDMI接口、type-C接口或者雷电接口。声学输出装置34可配置为喇叭。当生物体声学刺激装置30与计算机10建立连接后,将修正后的FPT数据发送至生物体声学刺激装置30,以通过生物体声学刺激装置30中的DSP芯片31对向受试者90发出的声学刺激信号调整至受试者90舒适的状态。所述生物体声学刺激装置30可被配置为盒式助听器、耳背式助听器、耳内式助听器、完全耳道式助听器、骨导式助听器或者耳机。

然后,将FPT数据导入至计算机10,并通过在计算机10中运行的声学测试模块11为FPT数据基于预设的校验算法对FPT数据进行修正。具体的,DSP芯片31的外围接口电连一个模拟开关35,并通过该模拟开关35电连一个声学采集装置36。该声学采集装置36可具体配置为麦克风或者拾音头或者其他具有音频信号采集的电路、装置或者半导体器件。

DSP芯片31通过外围接口连接一个通用接口37。该通用接口37通过线缆71及外围接口21与计算机10连接。计算机10中所运行的声学测试模块11可通过其预设的校验算法对由生物体声学刺激装置30采集到的FPT数据进行修正,并将修正后的FPT数据通过线缆71重新发送至生物体声学刺激装置30中,并被受试者90的耳朵40所感知。受试者90感知音频信号后,继续作出反应,并将声学测试结果向验配师进行反馈。验配师重新根据声学测试结果,在计算机10中进行微调,直至调整至最能复核受试者90的听力状况的音频信号,并通过生物体声学刺激装置30向受试者90播放音频。

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对助听器进行验配的验配系统100包括生物体声学刺激装置30,其可被配置为耳机,并进一步具体为入耳式耳机或者耳罩式耳机。生物体声学刺激装置30通过线缆71与计算机10连接,计算机10还可通过线缆72与输出装置(例如,图5中所示出的打印机70)进行连接。打印机70可对受试者90在助听器验配过程中所形成的如图2所是示出的频点图及图3所示出的FPT数据在DSP芯片31中进行在调整前后的效果图。计算机10包括一个键盘12,从而可通过键盘12输入对受试者90进行听力检测的验配操作指令。

在图3中,呈离散状态的黑点为对受试者90的进行听力检测的频点。同时,图3中粗线条a、粗线条b及粗线条c分别为40dB、65dB及90dB的目标增益曲线;图3中的细线条d、细线条e、细线条f分别为40dB、65dB及90dB的实际增益曲线。

图3中,向受试者90发出的声学刺激信号的频率为125~8000Hz。从上述三条实际增益曲线及三条目标增益曲线,我们可明显看出,可向受试者90发出的声学刺激信号调整至受试者90感到舒适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DSP芯片31中包含用于实现至少一种逻辑的机器存储器或者电路,并通过所述逻辑对FPT数据进行修正,以通过以精细化听阈数据、舒适听阈数据及不舒适听阈数据为输入值,从而计算出最符合受试者90所具备的听力能力的声学刺激信号,以将向受试者90发出的声学刺激信号调整至受试者90感到舒适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DSP芯片31的型号为BELASIGNA 250。功率放大器32形成一声道至五声道的音频输出路径。具体的,如果形成一声道的音频输出路径,则DSP芯片31电连一个功率放大器32及一个声学输出装置34;同理可知,如果形成双声道的音频输出路径,则DSP芯片31电连两个在电学上并联的功率放大器32及两个声学输出装置34。三声道至五声道的的具体实施方式同上所述。

具体的,该电源38优先选用LDO电源(低压差线性稳压电源),并在控制按钮39的控制下,向DSP芯片31提供+5V直流电源供应。控制按钮39可为物理式的膜片按钮或者其他具有导通-断开功能的电路控制装置,以控制整个生物体声学刺激装置30的工作与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修正后的FPT数据执行32通道至128通道的划分处理,实现了对声学输出装置34向受试者90所发出的音频信号起到精细补偿的技术效果。

我们意外地发现,通过本实施方式所示出的一种助听器的验配方法可对不同听力能力,尤其是对耳鸣患者、听觉过敏患者、局部听力受损的患者、不完全听力损伤的患者实现准确的听力验配操作。若为部分听力损伤的受试者90的所获得的FPT数据会集中在损伤频率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分配调控通道。若遇到更复杂的FPT数据,可以增加至多达120个调控通道的分割,具体依据所选配的生物体声学刺激装置30的配置性能而定。对FPT数据进行32~128通道分割后,智能验配软件(如Tinnifit软件)还可以结合精细化纯音听阈、最舒适阈和不舒适阈的结构计算出最舒适动态范围,此时每一个通道的补偿参数将会被确定,验配人员通常不需对上述补偿参数进行调整,但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可以修改参数以更符合受试者90的听力验配需求。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校验算法包括:听觉保护算法、耳鸣算法、听觉过敏算法、不完全听力损伤算法、听力障碍算法。进一步的,所述校验算法既可以在计算机10中所运行的声学测试模块11中运行,也可以在DSP芯片31中运行。

听力障碍算法通过对输入声压级进行如下运算实现,并具体如下所述。

40dB SPL输入水平时:IGi=0 (Hi<20dB HL)

IGi=Hi-20 (20≤Hi≤60dB HL)

IGi=0.5*Hi+10 (Hi>60dB HL)

65dB SPL输入水平时:IGi=0 (Hi<20dB HL)

IGi=0.6*(Hi–20) (20≤Hi≤60dB HL)

IGi=0.8*Hi-23 (Hi>60dB HL)

90dB SPL输入水平时:IGi=0 (Hi≤40dB HL)

IGi=0.1*(Hi–40)1.4 (Hi>40dB HL)

其中,IGi表示输入声增益,Hi表示受试者90的听阈水平,HL是听力级(Hearing Level)的缩写。依据受试者90的具体FPT数据,以求最大程度符合其听觉功能状态。

不完全听力损伤算法具体如下所述。

不完全听力损伤算法专门针对听力阈值非全频段下降的受试者90。由于听力阈值非全频段下降的受试者90的听力表现为某些频点的听阈在正常范围(25dB HL)内,并在某些频点的听阈范围内则存在听力损伤,此时仅需要对听力损伤的频点进行调节,以更为真实地反映出受试者90的听力水平。

具体的,首先对FPT数据中的阈值大于25dB HL的频点(即听力损伤的频点)提取出来;然后,把这些频点进行频带划分,划分所形成的频带数量依据实际需要划分为32通道至128通道;最后,对划分所形成的多个通道内的FPT数据执行上文所述的听力障碍算法运算即可。

听觉过敏算法具体如下所述。

听觉过敏算法适用于不舒适听阈较低的受试者90。通常的,听力正常的受试者90的不舒适听阈可达110dB HL,而听觉过敏的受试者90的不舒适阈则很低,通常在80至90dB HL之间。听觉过敏的受试者90对高分别的声音不耐受,此时需要对听觉过敏的受试者90超过不舒适阈的声音进行控制与调整。具体的,首先采集FPT数据中的不舒适阈值,对超出不舒适阈的声音进行限幅处理,对未超过不舒适阈的声音执行上文所述的听力障碍算法运算即可。

听觉保护算法具体如下所述。

听觉保护算法专门针对听力阈值为正常水平内的受试者90,处理后并向受试者90通过声学输出装置34发出的声学刺激信号可以为音乐、语音或者单音音频等声学刺激信号等,而非外界未经过处理的原始声音刺激信号。

听觉保护算法具体如下所示:

IGi=Hi-10+IG0 (0≤Hi≤10dB HL)

IGi=0.5*Hi+10+IG0 (10≤Hi≤20dB HL)

其中,IGi表示输入声增益,Hi表示受试者90的听阈水平,IGo表示音频装置的输出水平。

耳鸣算法针对伴有耳鸣症状的受试者90,生物体声学刺激装置30(例如图5中所示出的耳机所示),最终验配得到的助听器可以连接到专门的耳鸣声治疗器(例如,)上作为输出耳机使用。

耳鸣算法具体如下所述。

Vi=Hi+α;其中,

α表示附加响度,α取1至10的正整数,刺激时程越短,α取较大的数值,刺激时程长,α取较小的数值。

Vd=Vt=Hi+α-γ;其中,

α表示附加响度,α取1至10的正整数,刺激时程越短,α取较大的数值,刺激时程长,α取较小的数值;γ表示衰减响度,γ取1至10的正整数,其中γ<α。

Vi、Vd、Vt分别表示耳鸣声治疗器(例如,)中的治疗声输出音量;Hi表示受试者90的听力水平或耳鸣强度。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